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6 ,大小:42.77KB ,
资源ID:99453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99453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关于上海城市规划论文精选上海.docx)为本站会员(b****1)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上海城市规划论文精选上海.docx

1、关于上海城市规划论文精选上海规划指导思想(1)根据党中央提出的把上海建成一个龙头,三个中心的要求,进一步确定上海城市发展的战略目标,面向 21世纪,体现国 际大都市水平; (2)体现国际经济中心城市的功能要求,合理安排城市的空间布局、生产力布局、人口分布及基础设施建设; (3)体现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经济、社会、人口、资源和环 境的协调发展; (4)体现以人为本的宗旨,为市民创造良好的 生活、工作、学习和休闲的环境;(5)体现区域整体发展的思想,从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经济一体化发展出发,统筹上海的产业、能源布局和交通、水利体系等建设。城市性质 上海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中心和航运中心,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2、并将逐步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之一。城市发展规模 控制中心城人口和用地规模,引导中心城的人口和产业向郊区疏解。2020年,全市实际居住人口1600万左右,其中,非农人口1360万,城市化水平达到85%,集中城市化地区城市建设总用地约1500平方公里。中心城规划人口约80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约600平方公里;郊区城镇规划人口约560万。城市发展目标 2020年,把上海初步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基本确立上海国际经济中心城市的地位,基本建成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发挥上海国际国内两个扇面辐射转换的纽带作用,进一步促进长江三角洲和长江经济带的共同发展。 主要

3、标志: 1、基本形成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经济规模和综合实力,基本形成与国际经济中心城市相匹配的城市功能布局。2、基本形成符合现代化大都市特点的城乡一体、协调发展的市域城镇布局,并与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共同构筑经济发达、布局合理的城市群。 3、基本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环境。全面建成环城绿带,形成郊区以大型生态林地为主体、中心城以环、楔、廊、园为基础的绿化系统和市域绿色空间体系。4、基本形成与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相匹配的基础设施框架。以三港两路(三港指海港、空港和信息港;两路指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为主体,建设一批衔接国内外的枢纽型重大工程;以两网(轨道交通网和高速公路网)建设为重点,形成市域内快速便捷的

4、客货运交通网络。5、基本形成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的社会发展体系,建设布局合理、环境洁净、配套齐全、生活舒适、交通便捷的居住园区。城市发展方向 拓展沿江沿海发展空间,形成宝山新城、外高桥港区(保税区)、空港新城、海港新城、上海化学工业区、金山新城等组成的滨水城镇和产业发展带;继续推进浦东新区功能开发和形象建设;集中建设新城和中心镇;将崇明作为21世纪上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空间。市域城镇体系 形成中心城-新城(含县城,下同)-中心镇-集镇组成的多层次的城镇体系及由沿海发展轴、沪宁、沪杭发展轴和市域各级城镇等组成的多核、多轴空间布局结构。中心城是上海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上海市城镇体系的主

5、体,以外环线以内地区作为中心城范围,人口控制在80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600平方公里。 新城是以区(县)政府所在城镇、或依托重大产业及城市重要基础设施发展而成的中等规模城市。规划新城11个,分别是宝山、嘉定、松江、金山、闵行、惠南、青浦、南桥、城桥及空港新城和海港新城。新城人口规模一般为2030万人。 中心镇是由市域范围内分布合理、区位条件优越、经济发展条件较好的集镇,依托产业发展而成的小城市。规划朱家角、泗泾、周浦(康桥)、奉城、枫泾、堡镇、南翔及罗店等22个左右中心镇,规划人口规模一般为510万人。 集镇由现有建制镇根据区位、交通、资源条件等适当归并而成(现状约170个)。规划约80个左右

6、的一般镇,人口规模一般为13万人。 中心村是在合理归并自然村后形成的具有地方特色、环境优美、布局合理、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较完善的现代化农村新型社区。中心村规模在2000人左右。 中心城布局中心城空间布局结构为多心、开敞。规划按现状自然地形和主要公共中心的分布以及对资源优化配置的要求,合理调整分区结构。中心城公共活动中心指中央商务区和主要公共活动中心。 (1)中央商务区 中央商务区由浦东小陆家嘴(浦东南路至东昌路之间的地区)和浦西外滩(河南路以东,虹口港至新开河之间的地区)组成,规划面积约为3平方公里。中央商务区集金融、贸易、信息、购物、文化、娱乐、都市旅游以及商务办公等功能为一体,并安排适量居

7、住。 (2)主要公共活动中心 主要公共活动中心指市级中心和市级副中心。 市级中心以人民广场为中心,以南京路、淮海中路、西藏中路、四川北路四条商业街和豫园商城、上海站不夜城为依托,具有行政、办公、购物、观光、文化娱乐和旅游等多种公共活动功能。 副中心共有四个,分别是徐家汇、花木、江湾-五角场、真如。徐家汇副中心主要服务城市西南地区,规划用地约2.2平方公里;花木副中心主要服务浦东地区,规划用地约2.0平方公里;江湾-五角场副中心主要服务城市东北地区,规划用地约2.2平方公里;真如副中心主要服务城市西北地区,规划用地约1.6平方公里。产业发展规划 1、产业发展 坚持三、二、一产业发展方针,以技术创

8、新为主要动力,全面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重点发展以金融保险业为代表的高层服务业和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科技产业;积极拓展国内与海外市场,提高产业外向度,基本形成与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相适应的经济规模、综合实力与服务功能。 2、产业布局 从上海和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区域整体发展出发,按照地域紧密度和产业关联度,合理布局产业,集中集约发展。市域产业布局共分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城市内环线以内的地区。以发展第三产业为重点,适当保留都市型工业。 第二层次:城市内外环线之间的地区。以发展高科技、高增值、无污染的工业为重点,调整、整治、完善现有工业区。 第三层次:城市外环线以外的地区。以发展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为重

9、点,提高经济规模和集约化水平,集中建设市级工业区,积极发展现代化农业和郊区旅游业。对外交通规划 以三港两路建设为重点,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国际集装箱枢纽港、亚太地区航空枢纽港、现代化信息港和以高速公路、高速铁路、骨干航道为构架的水、陆、空交通运输系统,形成衔接国内外、辐射长江三角洲的快速、便捷的客货运交通运输网络。市域交通规划 市域交通以两网建设为重点,加快大容量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建设;形成市域高速公路网,完善中心城道路网络;加强对外交通和市内交通的衔接,建设客运换乘枢纽和停车场,充分发挥交通系统的综合效率;贯彻公共交通优先的城市客运交通基本政策,形成以轨道交通与地面公交密切衔接、各种交

10、通工具协调发展的现代化城市交通体系。 环境景观规划 以绿化建设和环境保护、治理为重点,提高城市综合环境质量;加强城市设计,保护城市传统风貌,改善城市空间景观,基本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环境。 绿化建设按照城市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原则,调整绿地布局,完善绿地类型,以中心城环、楔、廊、园和郊区大面积人造森林的建设为重点,改善城市生态环境,2020年,人均公共绿地指标10平方米以上,人均绿地指标20平方米以上,绿化覆盖率大于35%。 (1)重点发展滩涂造林;集中建设佘山淀山湖地区森林公园。 (2)建设主要道路与主要河道两侧的防护绿地。 (3)建设内外环线之间三岔港、张家浜、三林塘、大场、吴中路等块楔形绿

11、地。 (4)建成南浦大桥-杨浦大桥之间黄浦江两侧的滨江绿地,结合苏州河综合整治建成滨河绿地。(5)中心城每区至少有一块公顷、每个街道至少有一块公顷以上公共绿地,郊区城镇至少建成一处3公顷以上的公共绿地。 (6)正确处理城市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划定城市生态敏感区和城市建设敏感区。切实保护好市域风景区和大小金山海洋生态、崇明东滩鸟类、长江口中华鲟幼鱼、九段沙湿地和淀山湖等自然保护区。2、城市空间景观建设 加强城市设计,美化城市空间,妥善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形成既有浓郁地方特色又有鲜明时代特点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景观形象。强化中心城东西向景观主轴线,组织街道、广场和标志性建筑与空间,安排公共

12、活动功能,丰富城市景观。建设中心城滨江(黄浦江)滨河(苏州河)景观走廊,组织滨水空间序列和绿化步行带,强化自然特征和亲水特点,塑造上海滨水城市新形象。相对集中布置高层建筑,保护中心城区若干景观视线走廊,营造优美的城市天际线。 城市历史风貌保护规划 上海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要挖掘城市历史文化内涵、增强城市文化气息、提升城市艺术品位、体现历史与未来的共融,把上海建设成为具有丰富历史文化内涵、海派文化氛围、高品质文化气息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1、保护的主要内容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内容包括物质形态和精神文化两个方面,前者着重保护好现有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3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13处、市级优秀近代建

13、筑保护单位337处,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82处;中心城11处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以及郊区4个历史文化名镇。后者着重继承和发扬优秀健康的地方传统文化、民俗民风、戏剧曲艺、民间工艺等。 2、保护原则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必须继承和发扬历史文脉,保护名城特色,保护及合理利用历史文化资源,正确处理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历史文化风貌区的保护应注重区域整体风貌的保持与延续,以及地区基础设施的改善与生活环境的整治;对个体建筑的保护应依据保护等级、划定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明确保护要求,在保护范围内改建建筑物或者在建设控制地带内新建、改建建筑物,应当符合有关规定,不得破坏原有环境风貌。3、中心城旧区风貌保护 中心城旧区

14、风貌(历史建筑与街区)保护是上海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重要内容,在名城保护规划确定的保护建筑及历史风貌保护区的基础上,对中心城旧区中(包括内环线以内的浦西地区以及内环线以外的普陀区曹杨地区)总面积约80平方公里范围内的有保护价值的花园住宅、公寓、新式里弄、旧式里弄及其他有特色的建筑进行保护。规划确定234个完整的历史街坊、440处历史建筑群,保护的历史建筑总面积约1000万平方米。住宅发展规划 以提高居住环境质量为核心,结合市场需求,按照交通方便、环境优雅、生活舒适、配套齐全的要求,规划建设住宅区,基本实现住宅成套化。郊区城镇住宅建设标准和环境质量应优于中心城。调整住宅建设结构,满足不同收入家庭的

15、需要。住宅建设布局本着与城市发展方向、大容量轨道交通和基础设施建设相一致的原则,重点建设内外环线之间20个左右大型居住园区。科教与社会事业发展规划 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全面提高市民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建立与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相适应的、比较完善的社会事业体系,基本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会事业运行机制,实现国民经济与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近期建设规划 城市近期建设规划主要是对城市近期内的发展方向和主要建设项目作出具体安排,为实现城市远期发展目标奠定基础。2005年近期规划的指导思想是:近期必须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不断塑造以城市环境建设为主的城市新形象,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为

16、建成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奠定基础,更好地服务全国。 1形象目标 初步形成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经济规模和综合实力,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文教体卫、社会福利事业体系;基本建成对内对外现代化综合交通网络及立体交通框架;基础设施整体水平基本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标准;城市环境获得较大改善;浦东新区形象、功能开发取得显著成效;中心城的用地与人口规模得到有效控制,功能布局更趋合理;郊区初步实现三个集中的格局,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城乡一体协调发展的城镇体系初步形成,城镇建设水平得到较大提高;为建设国际经济中心城市打下良好基础。 2、主要标志 (1)城市化水平达到76%。 (2)城市综合功能进一步强化,中央商务区和内环线以内及周

17、边地区主要公共活动中心基本建成;黄浦江观光河段基本建成,都市旅游线路和设施比较完善。 (3)国际集装箱深水港区建成框架,铁路第二客站建成;市域高速公路骨架、中心城环形加十字的轨道交通网骨架全面建成;各类交通枢纽、停车场(库)等得到较大的发展。 (4)环境建设:以环、楔、廊、园为主体的中心城绿地系统和郊区四大生态林地基本建成,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7平方米。 (5)住宅建设:内外环线之间20个左右现代生活居住园区初步建成,人均居住面积12平方米(建筑面积24平方米),住宅成套率80%以上。规划实施对策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对城市总体规划的宣传力度,特别是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树立城市规划的权威

18、性、严肃性,提高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管理水平,发挥城市规划的导向作用。 2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的规定,城市总体一经批准,应及时编制或调整分区规划、区(县)域规划、详细规划和各专项规划,并加强重要地区、重要路段城市设计。 3继续完善城市规划分级管理体制,发挥两级政府实施规划的积极性;加强规划法制建设,提高规划的法律地位,强调依法建设,不断完善城市规划管理法规体系。4拓展公众参与规划的渠道,实行政务公开,发挥法律监督、行政监督、舆论监督和群众监督的作用,加大对违法建筑的整治。 5研究完善城市规划实施机制,充分运用法律、行政等多种手段,促进规划的有序实施。 从上海高层如林说到城市规划编制与实施机

19、制 摘要: 上海这几年确实大变样了,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般显现,林林总总,争奇斗艳,其建设速度之快。规模之大、令国内外人士感到惊讶。这里面凝聚着投资者的策划、领导者的决策规划、设计人员的心智、施工人员的艰辛成绩之大是无庸置疑的。上海的大变化也是这些方面的力量综合作用的结果,缺一不可。上海新三年是“重在管理”的三年。回顾这些年建设走过的路:总结经验对上海面向2 1世纪的新发展是有积极意义的。作为一个长期从事规划管理的人员的我,从职业的角度谈一些个人对高层建筑的看法和建议. 关键词: 城市规划 编制 实施机制 上海这几年确实大变样了,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般显现,林林总总,争奇斗艳,其建设速度之快。规模

20、之大、令国内外人士感到惊讶。这里面凝聚着投资者的策划、领导者的决策规划、设计人员的心智、施工人员的艰辛成绩之大是无庸置疑的。上海的大变化也是这些方面的力量综合作用的结果,缺一不可。上海新三年是“重在管理”的三年。回顾这些年建设走过的路:总结经验对上海面向2 1世纪的新发展是有积极意义的。作为一个长期从事规划管理的人员的我,从职业的角度谈一些个人对高层建筑的看法和建议。 一、上海市高层建筑现状与问题 上海市规划局曾组织市规划院等部门对本市近几年高层建筑建设情况作过一次调查。至1997年底,本市中心城(+区+浦东)高层建筑总数已达2258幢,总建筑面积3524万平方米。对其情况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

21、论: 1高层数量增长迅速,高层建筑占新增建筑面积比例逐年上升。 1971年至1980年十年共建高层149幢: 1981年到1990年十年共建高层650幢,总建筑面积804万平方米,占新增面积比例99; 1991年到1995年共建高层750幢,总建筑面积1133万m2,占新增面积比例23: 1996年新建高层430底总建筑面积725万m,占新增面积比例484: 1997年新增高层484幢,总建筑面积926万m2,占新增面积比例579。 2高层建筑中住宅占主要部分,随着办公楼市场的日趋饱和,住宅会成为高层建筑的主角。在2258幢高层、总建筑面积3524万平方米中,住宅有1590幢(占678。建筑面

22、积2078万m(占59),主要集中在徐汇、普陀、浦东、长宁等区。 3高层建筑分布以黄浦最密集。静安、卢湾、南市次之,其他各区除相对集中某一地区外基本上呈随机分布状态。以长宁为例,全区38km2,高层有246幢,总建筑面积429万m2,其中除主要分布在虹桥开发区外(在0 .65km中有29幢、建筑面积117万平方米),其他则在该区3735km范围内漫布(217幢、建筑百积417二万m)。 4尚有大量已批待建高层,今后中心城高层建筑仍会有惊人增长。到1997年底,市和区的规划部门共批准高层建筑3374幢、建筑面积5897万m2。除去1997年已建成的之外还有116幢。 2643万m的高层建筑在建或

23、将开工建设。 这几年高层建设量大面广,反映了本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也是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和房地产市场开拓的结果。面对当前高层如林的态势,从 城市规划角度思考,有两个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一个是高层建筑尤其高层住宅建筑是不是发展方向?上海市旧区建筑密集,人口集中对城市交通和环境的改善带来很大的压力。城市总体规划提出了疏解旧区人口和交通的政策。上海市城市规划条例也对旧区改建作出了”控制高层建筑降低建筑密尾增加公共绿地改善城市交通,完善基础设施,增强城市综合功能”的规定。至于高层住宅,由于其造价高:物典管理费用大;而其建设的初充主要是为了平衡地价、拆迁等成本,而非增加绿地,改善环境:高层住宅尤其是塔

24、式高层住宅的日照条件差:其消防问题也是一个至今没有完全解决难题。随着住宅商品化的实施和居住水平提高,市民越来越重视住宅环境和生活质价廉物美的多层住宅越来越受欢迎。对一些低标准的高层住宅今后将会成为城市改造的沉重包袱。目前已建成的高层办公楼空置率较大,市场消化需要时日。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可能还需要建设一些高层办公楼、宾馆,但数量不会大多。因此,今后在相当长的时期,高层建筑尤其是高层住宅并非今后的发展方向,旧区改建要控制高层建筑。另一个问题是高层布局。目前已建的高层建筑总体布局状况是,集中地区密度过高、绿地过少、日照的矛盾突出:一般区则随机分布,没有秩序,缺乏环境设计,形不成城市景观,有的甚至在历

25、史风貌保护地区随意插建高层,有损历史风貌。 二、上海高层建筑的规划控制 上述问题产生的因素是复杂的,解决这些问题也需要综合考虑。从城市规划角度要着重解决城市规划编制和实施的机制问题。 1城市规划的编制机制 关于城市规划的编制机制,主要是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问题。这几年,由于经济快速增长、引进外资增多,旧区改造加快。产业结构调整”退二进三”(即第二产业改第三产业)等方面的原因,某些地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滞后于旧区改建的情况是存在的。有些改建地区控制性详规的编制人又过多地迁就了委托部门“容积率里出效益”的要求,没有考虑总体规划的实施要求,存在着盲目提高容积率的情况。而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着随意调整

26、控制性详略规划的容积率规定的情况。这些情况的存在,就难以控制高层建筑。相反,高层建筑遍地开花。目前要借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报批和实施的契机,对中心城控制性详细规划进行梳理和调整。为切实体现总体规划要求,应抓紧编制中心城分区规划,分析、分解总体规划的有关控制指标和各项控制要素,体现城市设计的思想,提出高层布局规划,划分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单元范围,将分区规划深化、细化的总体规划的控制要求落实力各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要求(如建筑总容量、绿地率、建筑保护要求等)。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与实施,是总体规划的具体化又是规划管理的依据,它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地位十分重要。为此,要增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法律

27、地位,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要完善编制与审批程序,加强调查研究进行专家论证,引入公众参与机制;要严格规定其调整程序,未按法定程序不得随意调整;要建立监督机制,加强人大、行政和社会三个方面的对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实施监督机制。为此,批准的控制性详略规划要对社会公开。 2城市规划的实施机制 高层建筑数量多及其分布的随机性,表面上看是城市空间规划方面的问题,但其实质是土地经济方面的问题。其主要因素是在于土地开发成本、土地开发机制及土地开发调控机制。不解决这方面的问题,尽管有了规范高层布局的详细规划也是难以实施的。例如,开发商出于经济效益考底如土地开发成本高,则提高容积率以获取经济效益。而在土地开

28、发成本中占很大比例的上地地价又未与城市规划实施相结合。相反,土地批租的高地价是作为一项地价经济收入来源,如果居高不下,容积率也就是降不下来,建高层势在必然。另一方面,在土地开发上,近几年发挥了各个方面的积极性,但分散开发也是造成高层漫布的原因之一。因此研究城市规划的实施机制至关重要。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工作:一是协调规划实施与土地管理的关系,使土地地价与城市规划实施挂钩:实行土地储备制度,推进成片开发;加强对土地一级市场的政府调控,有计划地每年推出土地供应总量。二是修改、完善规划管理法规调整建筑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地率等有关规定,制定房地产开发环境建设技术导则。三是严格高层建筑的立项审批,提高

29、审批层次。 通过城市规划编制与实施机制的完善。促使旧区改建,尤其是高层建筑的建设真正纳入城市规划的有序的轨道,把城市环境质量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上海市城市近期建设规划 一、编制背景上海十二届人代会提出,根据中央批准的上海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到2020年上海要初步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之一。为实现上海的宏伟战略目标,向世界城市迈进,上海要充分发挥经济中心城市配置资源的集聚和辐射作用,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为我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作出新贡献。2010年上海世博会申办成功,通过举办世博会,上海的国际化和现代化进程将大大加快。为给上海未来发展创造更大的发展空间,新一轮总体规划批复

30、后,在近期规划和分区规划两个层面上深化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是上海城市建设工作的当务之急。二、规划范围、期限、目标与策略(一)规划范围本规划范围为上海行政辖区,总面积6340平方公里。(二)规划期限规划期限自2003年至2007年,并考虑与2010年世博会的举办相衔接,对重大设施的布局设想延伸至2010年(三)近期建设目标上海新一轮总体规划指出,到2020年上海要初步建成国际经济、金融、 贸易、航运中心之一。上海要以2010年在上海举办世博会为动力,加 快上海的国际化和现代化进程,推动城市能级不断提升。到2010年举办世博会时,上海要构筑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之一的框架。在新的经济社会发

31、展的条件下,上海城市近期建设目标为:1构筑国际大都市空间体系,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为顺应经济全球化,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上海要积极探索同长江三角洲地区和长江流域联动发展,立足于长江三角洲交通、环境、城镇的一体化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步伐,城市化水平达到80。在推进现代化与国际化的进程中,上海城市建设的重点应从中心城转向郊区。加快郊区发展,进一步推动产业、人口、土地的三个集中。2构筑新型产业体系,增强产业国际竞争力基本建立与国际大都市功能相适应的新型产业体系。国民经济继续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

32、长率继续高于全国23个百分点;到2007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75008000美元。坚持“三、二、一”产业发展方针,在参与经济全球化中增强产业国际竞争力。基本建立与知识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城市创新体系,不断增强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3构筑社会事业体系,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基本建立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的社会事业体系。以建设一流的教育、医疗、体育和国际文化交流中心为重点,以社区建设为基础,提高市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更加丰富城市的精神文化生活。加快构筑人才高地,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进一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社会就业比较充分,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保障,社会秩序保持稳定,全市人民始终保持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