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3 ,大小:837.35KB ,
资源ID:9951499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995149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通州区娄琳《森林的歌声》教学设计.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通州区娄琳《森林的歌声》教学设计.docx

1、通州区娄琳森林的歌声教学设计森林的歌声工作单位:北京小学通州分校作者姓名:娄琳通讯地址:通州区芙蓉园313号邮编:101100单位电话:本人电话:森林的歌声小学五年级欣赏课教学设计教学基本信息课题森林狂想曲学科音乐学段三六年级年级五年级相关领域本课涉及两个学习领域:感受与欣赏、表现核心内容:器乐曲森林的歌声“音乐表现要素”及“音乐风格”的赏析相关内容:表现领域中的“识读乐谱”“演奏”教材书名: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第九册出版社: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日期: 2010年 7 月是否已实施是教学设计参与人员姓名单位联系方式设计者娄琳北京小学通州分校实施者娄琳北京小学通州分校指导者潘玉红通州区教

2、师研修中心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一)指导思想本课以“北京市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设计思路”作为指导思想,通过全面、准确、深入分析作品,结合学生现有水平、接受能力以及课标中对欣赏教学的相关要求,合理选择教学话题,师生在探究音乐话题的学习活动中深入体验赏析本首作品,体验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力。(二)理论依据以音乐课程标准中相关基本理念作为本课理论依据1“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发展学生对音乐艺术美感的体验、感悟、沟通、交流的认知,引导学生对音乐表现形式的整体把握,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增进音乐素养。2.“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音乐课程各领域的教学只有通过聆听、演唱、演奏、综

3、合性艺术表演等多种实践形式才能得以实施。学生在亲身参与这些实践活动中,获得对音乐的直接经验和丰富的情感体验,为掌握音乐相关知识和技能、领悟音乐内涵、提高音乐素养打下良好基础。二、教学背景(一)教学内容分析作品背景分析森林的歌声是音乐专辑森林狂想曲中的主打音乐,因此该首作品又称作森林狂想曲。由荒野探险家徐仁修、自然录音专家刘义骅、自然观察家杨雅棠、制作人吴金黛、金曲奖制作人及演奏音乐奖得主范宗沛,全心全意为台湾森林量身打造的自然音乐创作。制作过程耗时5年,深入全台湾山林实地录音,共收集台湾鸟类、蛙类、蝉类、虫类、山羌、猕猴、飞鼠、溪流等100多种大自然界的声音。本首作品中充分体现了笛子、小提琴与

4、腹斑蛙、中国树蟾、褐鹰枭、山羌、飞鼠等多种声音对飙,像山中疯狂的精灵篇章。新颖并充满创意的NewAge制作概念,使乐曲中的自然音源与音乐的节奏、旋律、音色完美的融合,松弛听者的身心,给人一种返回大自然的清新感觉。作品曲式结构复三部曲式音效-A-A-B-A-B-C-A-音效-A-B-A-B-C-A1-音效作品分析作品中极具NewAge风格特征的音效部分,是整首乐曲的点睛之笔。音效指的是:由声音所制造的效果,为增加作品的真实感。把自然界的声音放在音乐作品中叫“音效”。引子由情境感强烈的音效声与竖琴奏出微弱的主题作为导入,似在提醒我们的脚步离森林越来越近了。见谱例1谱例1:曲笛奏响轻快跳跃的A乐段,

5、A乐段由上下两个乐句组成,同头异尾,变化重复,节奏简练,旋律以上行三度跳进为主,好似清晨森林万物复苏的情景。见谱例2谱例2:小提琴弱起节奏进入B乐段,旋律以基进为主更加连贯而流畅,变化重复的旋律发展。吉他伴以轻快的伴奏,延续了A乐段欢乐的情绪,好似动物们之间的互相问候。见谱例3谱例3:C乐段主奏乐器回到曲笛,高音区的跳进与低音区的基进、节奏型的前松后紧、力度的强弱对比,带来全曲最热烈的情绪,像动物们的狂欢或放声歌唱。见谱例4谱例4:间奏部分弦乐群缓慢的演奏上行二度的进行旋律,伴随音效营造出神秘紧张的气氛,好像响尾蛇的身体蜿蜒前行。谱例5谱例5:整首作品中的主奏乐器属不同类别的乐器:民族吹管乐器

6、曲笛,西洋弓弦乐器小提琴。这两种乐器同属于高音乐器,音域较宽,音色清澈明亮,性格可静可动,非常适合表现森林中优美而又欢乐的形象。这两者中西乐器搭配在一起完全没有不融合的感觉,它们轮流奏响主题,好似一个热闹的开场白。(二)学生情况分析1.五年级学生在音乐欣赏课堂中更喜欢通俗、稍具现代感的音乐作品,本首作品中的“音效”是学生在之前的欣赏作品中没有接触到的,会给学生带来高度的听赏兴趣,喜欢聆听这首作品。2.五年级的学生具备一定的音乐知识积累,能够听辩吹管乐器、弓弦乐器、打击乐器,能够听辩力度、音区等要素、能够感知旋律进行的特点、知道变化重复的结构、能够准确识读五线谱、慢速识读移动DO的乐谱。3.学生

7、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有意识、有指向的聆听赏析,有一定独立思考的能力,能够与他人交流、合作。4.本班学生中有葫芦丝、小提琴特长生,因此教师借助各别学生资源,引导全体学生以不同形式赏析音乐。(三)教学方式与手段说明通过情境法、体验法聆听感受,为学生创设一个想象空间;通过聆听、对比观察法感知各乐段在音区、节奏、旋律进行等方面的差异;通过示范法、演示道具的使用方法,共同探究音响,参与综合实践表演;(四)技术准备1. 教学资源整理(1)用打谱软件Sibelius制作各主题乐谱。(2)用PPT将音响、乐谱、图片制成演示文稿。2.教学用具教学课件、多媒体、合成器、康佳鼓、蛙鸣筒、木青蛙、音效道具。(五)前期教

8、学状况、问题与对策 由于学生个体能力的差异性,在引导学生分角色体验作品的环节,教师有意识安排音乐能力较强的学生完成作曲家的任务体验,从而进一步提升音乐能力。音乐能力稍弱的学生参与探险家与录音师的角色,更多的激发学生的音乐想象力。三、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目标在音乐聆听与活动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妙,喜欢这首作品、乐于参与作品实践。(二)“过程与方法”目标首先通过完整聆听感受了解作品背景;接着引导学生带着不同的角色、任务分段聆听三个乐段,感受作品音乐要素;然后通过完整聆听感受作品的结构;最后通过综合性艺术表演的形式走进作品、参与作品、获得音乐审美体验。(三)“知识与技能”目标 1.学生能

9、够了解音效,并在音响中感知音效的独特表现效果。2.熟悉音乐的三个主题,能听辨各乐段主奏乐器的音色、旋律与音区的变化,较准确的分辨三个乐段出现的顺序。四、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对作品森林的歌声三个乐段主题突出音乐要素的感知(二)教学难点对作品中三个乐段主题的准确把握五、教学过程本课教学由“初听感受” “分段体验” “听辩结构” “综合性艺术表演”四个环节组成,具体教学过程如下:(一)初听作品,感知体验环节目标:初步聆听,自主感受作品的音乐情境。 活动1.1上课伊始,教师提出“这节课老师要用音乐带你们去一个神奇的地方,请大家聆听后谈一谈音乐仿佛把你带到了什么地方?”的问题。教师播放音响片段,

10、学生聆听后交流个体感受。活动1.2教师提出:“在刚才的音响中最吸引你注意的是什么声音?”的问题,引出“音效”的概念,随后揭示课题、介绍作品背景。设计说明: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带着问题聆听音响,使学生在聆听体验中感知作品最独特(使用音效)的艺术表现手法,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为接下来的分角色赏析做铺垫。(二)分段赏析,深入探究环节目标:通过分段赏析,使学生逐层深入感知各乐段突出的音乐特点。 活动2.1 分角色有针对性感知作品。1.教师结合作品的创作背景,为学生提供“探险家、录音师、作曲家”三种角色,请学生各自带着不同任务指向探究音乐。活动2.2赏析A乐段1.教师指出作品共有三个乐段,带领学生从A乐段

11、开始探究,出示课件明确A乐段三个角色的任务:(1)探险家们通过聆听看到了什么景象?(2)录音师们采集到了哪些特别的声音?(3)作曲家们怎么安排力度、音色?2.教师出示A乐段乐谱,播放音响,学生带着问题聆听、反馈。3.教师指导学生演唱A乐段乐谱,共同感受A乐段的特点。(1)学生手划基本拍,随教师弹琴慢速视唱乐谱。(2)学生通过视唱观察A乐段两乐句为变化重复,旋律进行为跳进。(3)教师请特长生吹奏葫芦丝,带领学生用“啦”声提速模唱A乐段。4.教师总结:引子由弱至强的力度带领我们逐渐接近森林,A乐段轻快跳跃的旋律好似表现清晨森林万物复苏的情景。活动2.3赏析B乐段1.教师出示B乐段乐谱,向学生提出:

12、“请你聆听观察B乐段的旋律线发生了哪些变化?”的问题,随后播放音响。2.学生视谱对比聆听,得出节奏相同、同样采用变化重复,但旋律变得连贯了的结论。3.教师提出请学生听辩B乐段出现了哪些乐器的问题,学生聆听反馈有小提琴与打击乐。4.教师出示鼓谱,带学生先读后拍,用左右手慢速练习康佳鼓鼓点节奏,学生熟练掌握后提速拍击节奏。5.教师出示乐谱,请小提琴特长生演奏B乐段,学生们跟随模仿康佳鼓节奏。6.教师小结:A、B乐段的主奏乐器是由竹笛与小提琴两种不同类别的乐器演奏的。民族吹管乐器竹笛;西洋弓弦乐器小提琴。这两个乐器同属于高音乐器,音域很宽,音色清澈明亮,很适合表现森林中优美而又欢乐的形象。中西两种乐

13、器搭配在一起完全没有不融合的感觉,它们轮流奏响主题,好像一个热闹的开场白。7.复听A、B两个乐段,加深感受主奏乐器带来的音乐情绪。活动2.4赏析C乐段1.教师请学生聆听感受 C乐段的音乐情绪有什么变化,随后播放音响。2.学生聆听反馈音乐情绪高亢、更热烈。教师出示C乐段乐谱,请同学观察引起情绪变化的原因,随后播放音响。3.学生边聆听边观察乐谱,讨论音区、力度、节奏的变化。4.教师复播C乐段,加深学生感受。活动2.5 赏析间奏音乐形象1.教师提出与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音响片段,请学生聆听想象音乐情景,随后播放间奏音响片段。2.学生聆听交流,教师揭示弦乐群缓慢的演奏伴随上行二度的进行旋律,营造出神秘紧

14、张的气氛,好像响尾蛇的身体蜿蜒前行的情景。设计说明:分乐段、分层次引导学生走进作品、理解作品。(三)完整聆听、感知结构环节目标:通过完整聆听,听辩三个乐段出现的顺序。 1.教师请学生用曲线表示音效部分,用1、2、3的手势表示三个乐段,记录三个乐段出现的顺序。2.教师播放完整音响,学生边听边用手势反馈,教师同步验证答案。音效-A-A-B-A-B-C-A-音效-A-B-A-B-C-A1-音效设计说明:记忆作品的主题,感受作品的结构,为综合性艺术表演做准备。(四)综合性艺术表演环节目标:能够与他人合作演奏作品片段活动4.1 演奏说明1.教师出示道具、乐器:鸟鸣、蛙鸣筒、木青蛙、康佳鼓、葫芦丝、小提琴

15、、合成器,示范演奏法。2.教师课件出示演奏结构图、分小组:活动4.2 综合表演1.乐曲组合展示。2.师生点评、教师小结。设计说明:通过综合性表演实践进一步体验作品(五)学习评价方式评价维度评价内容等级1. 对作品的初听感受能够初步感受作品的情绪、情境,喜欢作品良好2.对作品的感知层面能进入角色、带任务有意识聆听作品、有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良好3.对作品各部分音乐要素的感知层面能够把握各乐段的情绪、音色、速度、力度、旋律特点、记忆主题、感知结构。良好4对作品的参与度主动参与音乐活动、能与他人配合良好及格(六)教学特点与反思课堂教学一门不断追求更好的艺术,由于有学生的参与,不同个体的特性使得课堂中会

16、生成许多新的问题或者灵感。1、聆听习惯“动听”与“静听”应该针对不同学段。低年级学生好奇易动,应该多结合作品与年龄特点,挖掘作品中的肢体律动、节奏律动让学生在动中感受、体验音乐作品。高年级学生善于思考、知识面也有所扩展,因此让学生静听可以有更多自主感受、思考问题的空间。在本课森林的歌声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动听”与“静听”相结合,音效与康佳鼓节奏很容易让学生随着音乐产生身体的某种律动感,我认为这种身体反应是孩子最原始的乐感反应,因此即便是在静听的环节中并没有阻止这种肢体体验,让学生随着自己的感受去表现。2、音乐课堂中耳朵的重要性在本课教学中,由于最后的综合性艺术表演环节安排了特长生演奏葫芦丝,因

17、此在聆听A乐段的主奏乐器时,有同学回答了葫芦丝。而葫芦丝这件乐器在日常的欣赏作品中,学生都是能准确听辨的。这个现象说明,学生在欣赏过程中没有把耳朵聆听放在第一位,用耳的习惯还没有完全养成。“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这句话在音乐课堂中应解读为“耳听为实”,强调音乐课堂聆听的重要性。所以我在今后的教学中,还需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用耳的习惯。3、以学导教、把课堂交给学生本课教学设计充分体现了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理念,依据学情让学生分层次从体验角色的角度走进作品,每个学生都能在赏析过程中得到充分的体验与提升。然而教学形式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在教学过程中并没有因为形式而忽略了作品本身的音乐内容,所有的话题最终回归到音乐本身。每次课堂中生成的问题都会让我看到还需要进步的地方,这也是作为一线教师最高兴的时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课堂教学的能力,为更好的享受课堂教学而进步,这才是反思的意义与价值。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