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36 ,大小:87.91KB ,
资源ID:9954553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995455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学计划教案.docx)为本站会员(b****0)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学计划教案.docx

1、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学计划教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一、教学内容: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三角形,位置与方向,折线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运用活动等二、学情分析:本期所教的四年级,从上学期了解的情况来看,由于学生存在着年龄的差异,所以心理特征及思维发展也就不一致,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更要注意因材施教。从上学期的学习情况看,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所学的知识技能,达到该册的目标要求。但仍有少数同学,由于智力、学习态度的问题,有待于今后积极引导,以引导他们达到学段目标。三、教学目标是:使学生:1理解小

2、数的意义和性质,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2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3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4初步掌握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5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6经历从实际生

3、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7了解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培养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培养探索解决问题有效方法的能力,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三、重点难点: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以及三角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四、全册教材分析:在数与计算方面,本教材安排了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小数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有关小数概念的知识和小数四则运算能力是小学生应该掌

4、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认识了简单的小数,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在本学期里学生将系统地学习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大小的比较、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等,并在此基础上学习比较复杂的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使学生很好地理解小数的意义,能用小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初步学习用小数知识解决问题。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位置与方向、三角形两个单元,这些都是本册的难点或重点教学内容。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特性,进一步了解确定位置的方法。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折线统计图。让学生学习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制作单式折线统计图,

5、学会看懂此种统计图并学习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形成统计的观念。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计算内容,教学用所学的整数四则运算知识和小数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初步体会植树问题的数学思想方法,感受数学的魅力。三、教学中需要准备的教具和学具以前的教具和学具,一些仍可继续使用,本册的教学需要一些新教具和学具,如下:1数位顺序表2.用硬纸条做的三角形六、教学措施:1、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学习数学,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2、加强直观演示和实践操作,

6、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成功的体验。3、引导学生揭示知识间的联系,探索规律。4、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注重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5、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创新意识。6、注重引导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7、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数学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四、课时安排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安排了60课时的教学内容。各部分教学内容教学根据本班具体情况课时大致安排如下:一、 四则运算. .(6课时)二、位置与方向.(4课时)三、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10课时)1加法运算定

7、律. .3课时2乘法运算定律. .3课时3简便计算.4课时4.营养午餐1课时四、小数的意义和性质.(14课时)1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法.3课时2小数的性质和大小比较.3课时3生活中的小数.3课时4求一个小数的近似.4课时整理和复习. .1课时五、三角形.(6课时)1三角形.4课时2图形的拼组.2课时六、小数的加法和减法.(6课时)七、统计. .(4课时)八、数学广角.(4课时)九、总复习.(4课时)第一单元 四则运算教学计划一、教学内容:人教版实验教材根据标准的理念与目标要求“能结合现实素材理解运算顺序,并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标准P21),采取的是与解决问题相结

8、合的编排方式。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会按从左往左的顺序计算两步式题,并且知道小括号的作用,这里主要教学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象“2482”这样乘除在后的类型是第一次出现),并对此前学习过的四则混合运算进行较为系统的梳理、概括和总结。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可分为两块:1.与解决问题相结合,整理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2. 有关0的运算二、教学目标1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2让学生在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学会用两、三步计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3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三、学情分析学生在

9、原来的学习过程中已遇到过本单元的题目,对学生来说有很多学生已经知道了其中的运算顺序,本单元是从解决问题的角度教学整理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其中的问题是需要两、三步计算解决的问题。教材创设了热闹的滑雪场情境,由此生出一系列的情境串,引出相应的4个例题。每个例题都呈现了学生交流不同的解题思路,以及整理混合运算的画面,以鼓励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积极思考、归纳,主动解决问题。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发现并总结出有括号的算式要先算括号里的运算顺序。借助括号的加入体会解决问题途径的多样性。教学难点:会用括号列综合算式。五、教具、学具准备;实物投影和练习题纸。六、课时 四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课

10、本15页例1、例2,练习一1、2、3题教学目标:1.通过例题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初步培养学生用综合算式解决问题的能力。2.自主探索,交流讨论3.通过自主探索,发现学习的乐趣。教学重点难点:掌握四则运算的计算方法,运用综合算式解应用题学情分析:有前面的学习基础,估计学生根据主体图提问题和列算式都不是问题,可能个别学生会列分步计算,要引导学生慢慢的适应列综合算式,另外,对于书写也要严格要求。教学准备:实物投影和练习题纸教学过程:一、复习列式计算,并说明运算顺序24683157 357359二、新课1、教学例1(1)出示主题图问:图中人们在干什么?“冰天雪地”分成几个活动区?每个区多

11、少人?你是怎么知道的?问: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怎么解决?学生提出问题啸聚交流,然后在班上交流。(2)出示例1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答,小组内交流全班交流问:你是怎样列式的?每一步是表示什么意义?学生列分步和综合算是都可以对比分步和综合算式问:综合算式按什么顺序进行运算?总结: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从左到右2、教学例2出示例2学生读题,问:“照这样计算”是什么意思?问:3天接待987人怎样用线段图表示?6天里接待多少人又怎样用线段图表示? 学生自己尝试画图,组内交流 学生在画图的基础上解答问题 先同桌交流后全班交流. 问:你是怎么解答的?每一步计算结果表示什么实际意义?综合

12、算式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总结:乘除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从左到右。3、练习完成第5页做一做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订正时说明解题思路和运算顺序。三、巩固练习1、练习一第1题学生口算,全班交流时说明各题的运算顺序2、练习一第2题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弄清便宜与贵的含义后独立解答,订正时说明思路,并强调运算顺序3、练习一第3题学生独立解答,订正时注意学生所列综合算式是否正确,说明解题思路,强调运算顺序。板书设计:四则运算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课本69页例3,课后“做一做”,练习1第39题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列综合算式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掌握没有括号的乘除、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2.通过尝试自学,

13、总结出没有括号的乘除、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3.通过尝试自学,获得成功的快乐教学重点难点:列综合算式解答应用题的能力教学准备:实物投影教学过程:一、复习脱式计算并说明运算顺序467240129 62432二、新课1、教学例3出示挂图问:图里有哪些信息?什么是半价?该怎样解答?强调列综合算式问:你是怎样列式的?每一步求的是什么?先算什么?后算什么?总结运算顺序: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中,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问:你还能提出其他问题么?学生提出问题,全班交流解答。2、完成“做一做”第1题:学生说明运算顺序第2题:学生独立解答,全班交流时说明解题思路,并说明运算顺序。三、巩固练习1、练习一第4题:学

14、生先估算再笔算,培养学生估算意识。2、练习一第5题:先让学生说运算顺序,再脱式计算。3、练习一第6、7题:是例3的巩固练习,再审题的基础上,先独立完成,再交流。4、第9题:先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理解“养鸭的指数是鸡的一半”这一条件,然后独立解答。5、第10题:解题思路是先求上、下两层相差多少本,再求上、下层各有多少本。板书设计 四则运算 467240129 62432 第三课时教学内容: 课本第10页例4,第5页“做一做”,练习二13题教学目标:1.通过实际问题,总结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2.通过观察分析积累,掌握知道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3.培养积累分析能力教学重点难点:

15、掌握有括号于没有括号的区别教学准备:实物投影教学过程:一、复习说明运算顺序并脱式计算(题目自拟)二、新课1、教学例4出示例4,学生读题问:60位有人要派几位保洁员?90人呢?有多少有人要派5位保洁员?你是怎么想的?根据什么?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解答,并用综合算式解答问:先求什么?再求什么?交流思路时启发学生用第二种方法解答,并使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先算括号例的,体会小括号的作用。总结方法强调:加减法和乘除法在一起,要想先算加减法,必须加括号学生上台板演。总结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2、完成“做一做”本题贴近生活,学生会用两种方法解决,订正时学生说思路和方法,为什么要使用小括号。三、巩固练习1、练

16、习二第1题:先口算,再竖着对比上下三题的异同点,从中体会运算顺序的重要性。2、练习二第2题:同桌相互说运算顺序后独立练习,教师指出算式中有两个小括号的可以同时脱式。3、练习二第3题:要求学生用综合算式解答,说出小括号里算式表示的实际意义,体会小括号的作用。 第四课时:教学内容:P11例5(强化小括号的作用)、归纳运算顺序教学目标;1.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2. 在学生的头脑中强化小括号的作用。3. 在练习中总结归纳出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回忆前两节课的学习内容,回顾学习过的四则运算顺序。前面我们学习了几种不同的四则运算,你们还记得吗?谁

17、能说说你在前面都学会了哪些四则运算顺序?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二、新授出示例5(1)42+6(12-4)(2)42+612-4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解答。(画出顺序线)两名学生板演。全班学生进行检验。上面的两道题数字、符号以及数字的顺序都没有改变,为什么两题的计算结果却不一样?这几天我们一直都在说“四则运算”,到底什么是四则运算呢?学生针对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概括: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板书)谁能把我们学习的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帮我们大家来总结一下?学生自由回答。三、巩固练习P12/做一做1、2P14/4教师巡视纠正。四、作业P1415/2、3、57板书设计:四则运算(三)(1)4

18、2+6(12-4) (2)42+612-4 :=42+68 =42+72-4 =42+48 =114-4 =90 =110 运算顺序(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 ,有乘、 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3)算式里有 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 课后小结:第五课时:教学内容:P13例6(0的运算)教学目标: 使学生掌握关于0的运算应该注意的问题。教学重、难点:0不能做除数及原因。教学过程:一、口算引入快速口算出示:(1)100+0= (2)0+568= (3)078=(4)1

19、54-0= (5)023= (6)128-128=(7)076= (8)235+0= (9)99-0=(10)49-49= (11)0+319= (12)029=二、新授将上面的口算进行分类请你们根据分类的结果说一说关于0的运算都有哪些。学生分类后进行概括总结关于0的运算。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关于0的运算你还有什么想问的或想说的吗?学生提出0是否可以做除数。小组讨论:0能否做除数?全班辩论。各自讲明自己的理由。教师小结:0不能做除数。如50不可能得到商,因为找不到一个数同0相乘得到5.00不可能得到一个确定的商,因为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三、小结学生小结关于0的运算应该注意的问题。教师

20、引导学生小结。四、作业P1516/813板书设计:关于“0”的运算100+0=100 235+0=235 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 0能否做除数?0+319=319 0+568=568 0不能做除数。99-0=99 154-0=154 一个数减去0,还得这个数。029=0 078=0 一个数乘0或0乘一个数,还得0。076=0 023=0 0除以一个非0的数,还得0。49-49=0 128-128=0 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单元测试题 1填空 (1)在计算(20003647)44时,首先算( )法,最后一步算( )法 (2)18065032080,如果要改变运算顺序,先算减

21、法,那么必须使用括号,算式是 (3)根据5001254,4404408,804408396组成一个综合算式是 (4)原计划21天完成,实际提前了5天,实际()天完成任务 (5)5人4天编筐80个,每人每天编筐( )个 (6)甲数是乙数的52倍 如果乙数是364,那么甲数是( ); 如果甲数是364,那么乙数是( ) (7)78与82的商,除585与265的差,商是多少?列成综合算式是( ) (8)用182除以13的商,去乘28与14的差,积是多少?列成综合算式是( ) (9)一个气象小组测得一周中每天的最高温度分别是31、33、34、32、30、35、29这一周内的最高温度相差(),这一周内的

22、最高温度平均是( ) (10)把算式改编成文字题 5(37):_ 537:_ 2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共10分) (1)758表示8个75的和是多少( ) (2)比200少2的数是198( ) (3)乙数比甲数少2,甲数就比乙数多2() (4)甲是乙的3倍,乙是丙的2倍,甲是丙的6倍( ) (5)小数一定比整数小( ) (6)百分之一比十分之一大( ) (7)被减数、减数、差的和等于被减数的2倍( ) (8)2542541( ) (9)4361984362002( ) (10)a台织布机b小时织布c米,则每台布机每小时织布cab米( ) 3选择题 (1)甲数是乙数的1倍,甲数( )乙

23、数 (2)44个25相加的和除以25的11倍,商是多少?列式应是( ) 25442511 2544(2511) (4425)(2511) (4425)(2511) (3)下面第一步计算是正确的是( ) 251818351250351 2569340025425693400100 850303108501010 125834665410001000 (4)被减数、减数与差的和是96,那么被减数是( ) 96 48 69 条件不够 (5)有6名少先队员,上午植树30棵,下午植树24棵,平均每名少先队员植树多少棵?正确答案是( ) 5棵 4棵 9棵 6棵 (6)李强数学前三单元的平均成绩是96分,第

24、四单元考了100分,那么李强数学前四单元的平均成绩是多少分?正确算式是( ) (96100)2 (963100)3 96321002 (963100)4 (7)6个人3天可以做玩具36只,平均每人3天可以做几只?正确列式的是( ) 3063 363 366 3663 (8)每分放的影片长30米,第一部放映24分,第二部放映19分第二部比第一部影片短多少米?错误列式是( ) 30(2419) 30243019 30(2419) 4计算题 (1)直接写出得数 146 8016 6256 453 (2)二班和三班一共有91名同学,二班有47人,三班有()人。二班和三班哪个班人数多呢?( )班人多;(

25、 )班人少。 (3)四班左边站了四行,每行10名同学,右边站了8名同学,一共有( )人。表示( )个十,( )个一。 (4)五班有56人,六班比五班多三人,六班有( )人。 (5)七班有59人,八班比七班的人数少一些,八班可能是多少人呢?(画“”) 第二单元 位置与方向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1、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体会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了解确定位置的方法。2、使学生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并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二、教材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些确定位置的感性经验,并通过第一学段的学习,已经能够根据上、下、左、右、前、后和东、南、西、北等八个方向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而

26、且通过第几行、第几列确定物体的位置已经初步认识了在平面内可以通过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本单元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学习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并描述简单的路线图。使学生进一步从方位的角度认识事物,更全面的感知和体验周围的事物,发展空间观念。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有下面几个特点。1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了解确定位置的重要性。教材选取现实生活的素材,使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作用和价值。例如,通过“公园定向越野赛”的情境,引出如何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的知识,让学生知道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2提供丰富的活动情境,帮助学生掌握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的方法。在第一学段学

27、习的基础上,学生已经积累了一些有关“空间与位置”的知识和经验,形成了一定的空间感,他们对空间位置的感知和理解的能力在不断提高。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能力水平,教材创设了许多便于操作的活动情境,帮助学生掌握确定位置的方法。例如,让学生在平面图上标出校园内各建筑物的位置,根据同伴的描述画出路线示意图等活动,使学生在熟悉的环境中,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解决实际问题,掌握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的方法。 三、课时安排:5课时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 1课时根据方向和距离,在图上绘出物体的位置 1课时体会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1课时描述并绘制简单的路线图 1课时练习课 1课时第二单元 位置与方向第一课时教学目标:通过具体的活动,认识方向与距离对确定位置的作用。能根据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重点:能根据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教学难点:对任意角度具体方向的准确描述。教学过程:一、设置情景如果你是赛手,你将从大本营向什么方向行进?你是怎样确定方向的?小组讨论:运用以前学过的知识得到大致方向。1、训练加方向标的意识:加个方向标有什么好处?2、突出以大本营为观测点:为什么把方向标画在大本营?二、探究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质疑:1、知道吐鲁番在大本营的东北方向就可以出发了吗?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