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51 ,大小:97.26KB ,
资源ID:9967320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996732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中式英语词汇特点及现状研究结题报告.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中式英语词汇特点及现状研究结题报告.docx

1、中式英语词汇特点及现状研究 结题报告泸州医学院大学生科研项目之 中式英语的词汇特点与现状研究2014年11月20日一 时间安排、采集收集资料的方式方法及相关说明二 辅助工具的运用和查阅文献(参考资料)三 统计结果(分类展示)四 课题研究总结五 经费明细 六 指导教师点评和意见一、 时间安排、采集收集资料的方式方法及相关说明1、时间安排 在2014年1月至12月中旬,共在周末空余时间及假期收集数据、资料10余次。具体如下: 2014年3月至4月下旬:收集各方面相关资料,为接下来的调查做好充分准备; 2014年5月至8月:走访并开展相关调查; 2014年9月至10月:调查结果分析,得出结论,研究相

2、关问题并提出建议; 2014年11月至12月:整理结题。2、采集收集方法本课题主要采用了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实验研究法与统计研究法相结合的综合研究法。如在进行课题理论研究时,我们采用文献研究法,从资料、期刊、图书中以及从因特网网上(即从电子媒体类(electronic media)文献或电子类(electronic sources))文献中检索的方法收集有关资料,了解与本课题的相关研究情况及理论上的应用等。3、相关说明 在调研过程中,考虑到便捷性和实用性,我组采用了乘坐公交车和大巴车的方式,合理地利用了经费。二、 辅助工具和参考文献1、 辅助工具 辅助工具主要包括相机、电脑(各种文字图像处

3、理工具;在互联网上查找相关资料等)。2、 参考文献1 Joan Pinkham with the collaboration of Jiang Cuihua. The Translators Guide 中式英语之鉴,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0(5)。2 陈有良:跨文化交际中的中式英语,衡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 冯庆华:实用翻译教程,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 年。4 金花漫:中国流行新词溯源及其英译,大教育论坛,20002(2)5 李伯利:中国式英语:变体透视,渝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双月刊),2001 6 汪榕培:英语词汇学研究,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年。7

4、颜治强:世界英语概论,外语教学研究出版社,8 蔡新乐:翻译的本体论研究 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5.9 胡文仲:跨文化交际翻译 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10 李文中:中国英语和中式英语J.外语教学与研究, 1993: 4.11 王墨希:中国学生英语语篇思维模式调查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3: 4.12 王振亚:语言与文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13 小斯宾塞肯纳德曾:用外语思维14 胡文仲:实用英语写作 15 张健:当代新编汉英词典 世界图书出版社16 劭志洪:汉英对比翻译导论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17 连淑能:英汉对比研究 高等教育出版社18 柯林斯C

5、OBUILD高阶英汉双解学习词典 2011年7月1日英国柯林斯出版公司(作者),柯克尔(译者),等(译者)三 统计结果不同国家、不同地域、不同年龄阶段、不同社会地位的人对“中式英语”的态度和看法,总的来说大家对中式英语还是呈包容态度,在此,我粗略的将它分为两种派别,一种是“中立派”,另一种是“乐观派”,当然社会各界也同时存在着“消极派”,不过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汉语在跨文化交际中与英语不断摩擦,中式英语会逐渐被各国各界人士所接受的。 “中立派”中式英语,是在使用英语时,因受汉语思维方式或文化的影响而生搬硬套、拼造出不符合英语表达习惯的,具有中国特征的不规范的或畸形的英语。1994年以来加入国际

6、英语行列的词汇中,中式英语贡献了5%至20%,超过任何其他来源。尽管中式英语在很多地方为中国人学习英语提供了便利,但是放眼国际,中式英语却对与外国人的交流造成了巨大的障碍,许多外国人根本无法理解中式英语,导致了交流出现歧义。因此,中式英语仍然无法替代传统英语的地位。 “乐观派”最近在纽约时报网站上读到两篇报道北京和上海大力清除“中式英语”的专题文章,其中一篇文章后还有众多的读者跟帖; 这让我们从一个独特的视角观察英语国家人士如何看待他们在中国发现的“中式英语”,并从中获得一些意想不到的启示。对两篇有关“中式英语”的专题文章及读者跟帖的分析第一篇文章同时发表在纽约时报网站和该报印刷版上(May

7、3, 2010, page A12), 标题为:“Shanghai Is Trying to Untangle the Mangled English of Chinglish” 2;这篇文章先是以略带调侃的口吻报道了上海市为迎接世博会而开展的清理“中式英语”的行动,接着,文章作者谈到尽管上海方面非常重视清理“中式英语”的工作,但国外的一些“中式英语爱好者”对此却颇感失望,比如,一位被称为“国际知名的中式英语专家”的德国人认为:“如果将这些(英文)公示语完全规范化不仅让(外国人)在(上海)漫步时少了一份乐趣,更是使(外国人)失去了一个观察中国人思维方式的窗口。”这篇文章的作者还借一位参与了上海

8、市清理“中式英语”工作的中国学者之口表达这样一种看法:某些“中式英语”“表现力强甚至非常优美”,而且“它们有助于了解中国人的语言思维方式”,他举例说:与外国公园里常见的Keep off the Grass这类警示语相比,中国公园里起相同功能的英文公示语(直译自汉语)The Little Grass Is Sleeping. Please Dont Disturb It 或Dont Hurt Me. I Am Afraid of Pain, 不仅更加委婉亲切,打动人心,甚至像莎士比亚十四行诗那样富有诗意;他还谈到(中国人的) 这种语言思维模式能够创造出象long time no see这样逐字译

9、自汉语但却被英语口头交流所广泛接受的惯用语。另一篇有关“中式英语”的文章发表在纽约时报网站上一个名为“FREAKONOMICS”的专题博客中,标题为:FREAKShots: We Dont Want You Laughing at Us, 这篇文章报道了北京市在奥运会开幕前所开展的一项旨在整顿公共场所不规范英译文的行动, 并特别强调了这次行动的组织者和在北京的某些外国人士对于这些“中式英语”的不同态度,前者“不希望(外国人因看到中式英语)而嘲笑中国人”。而后者则担心次整顿行动会剥夺他们“在中国旅行的乐趣”之一(即“中式英语”)。比这篇文章更有参考价值的是文章后面围绕“中式英语”开展了热烈讨论的

10、众多读者跟帖(共49 条),其主要内容可以归纳如下:1)跟帖读者所提到的他们在中国发现的“中式英语”主要来自于公共场所英文公示语、英文菜单、产品商标及广告和中国人所穿服装上印制的英文词句等;2)大多数跟帖读者对“中式英语”的反应是“有趣、好奇”,他们认为这是他们在中国和其他亚洲国家旅行时的乐趣之一,不过他们强调说,外国人对这些不规范英文感到有趣,完全是友好而没有恶意的, 正如中国人听到外国人说蹩脚汉语时发出的善意笑声一样。3)几乎很少有读者对“中式英语”表示抱怨,仅有一位读者批评(中国有关部门)从不邀请英语国家人士对英文公示语进行审核,因而造成错误;但有其他读者反驳说:一些美国人以汉字纹身为时

11、尚,但也从不去弄清这些汉字的意思(即使这会让他们在懂汉语的人面前出洋相),另外,在美国出售的一些T 恤上印制的汉字也是错误百出。也有读者客观地分析了在非英语国家出现这些不规范英译文的种种原因: 如译者的英语水平、滥用翻译软件、不了解翻译的本质规律、译者自身的职业素质等,并特别强调了文化差异的因素。4)有一位读者认为,母语为英语的人不应该笑话这些“中式英语”,因为外国人说起汉语来也许更糟糕;还有一位读者指出,有些母语为英语的人士对“中式英语”津津乐道,但他们自己写起英语来也会犯语法错误;还有一些读者表示,美国的一些非英语版的公示语(如西班牙语版本)在拼写、语法和结构等方面也常常出错, 并举例说巴

12、尔的摩市的一个名为heritage walk 的景点,其汉语译名就非常糟糕(经笔者在网上查找相关图片,该景点的简体汉译名为“遗产走路”,繁体汉译名为“遗产散步”)。5)一些跟帖读者对某些英译文是否为“中式英语”也存在争议,比如:有一位读者将他在四川一家饭店的菜单上看到的strange tasting chicken(“怪味鸡”的英译名)当做是“中式英语”的例子,但另一位跟帖读者指出,他在美国加州奥克兰市的几家中餐馆的菜单上都看到了这一英文菜名, 还有一位读者觉得除此以外很难找到更好的译法。6)还有一些读者指出,不规范的英文公示语不仅在中国存在,在其他非英语国家(如日本、俄罗斯等)也屡见不鲜,如

13、莫斯科一家餐厅里有这样的英文警示语:Not responsible for lost values(笔者注:values 应改为valuables),在日本北部的公路上有这样一条告诫人们安全驾驶的公示语:Dont Disaster!(不知要表达何意? )2 由此引发的相关思考1)这两篇文章及众多读者跟帖所表达的观点虽不能说有广泛代表性,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出,在中国的英语国家人士对于“中式英语”的看法和我们通常想象的不太一样:他们中的许多人觉得“中式英语”给他们带来的是一种乐趣而不是麻烦,不少外国游客甚至把“中式英语”看成是在他国所感受到的一种异域风情。2)虽然我们不能完全排除英语国家人士以“

14、中式英语”为乐趣的心态有偏见的成分,但从这两篇文章和读者跟帖来看,这种态度在总体上没有什么恶意。当然,从我们的文化立场出发,这种态度毕竟也有不妥之处,比如将有明显拼写或语法错误或导致误解以及其他“硬伤”的英译文也当成是一种“异国情调”来欣赏;另外,他们对我国清理公共场所“中式英语”的做法觉得没有必要,我们当然也不能认同;3)对公示语英译来说,直接照搬英语国家功能对等的现成公示语也许是最简单的办法, 但我们应该从更高的角度来考虑这一问题: 在大力清理公共场所和窗口行业的“中式英语”的同时,在保证用规范英语准确表达意图的前提下,不妨在语言风格和表达方式上适当带有中国特色(即“中国英语”), 使英译

15、文富有感染力和文化亲和力,“把公示语表达得更加生动活泼一些,更有艺术性一些”3,比如:有学者认为像“爱我、护我,别踩我、爱护绿化、享受自然、小草在生长、请你爱护它、请爱护花草 这类的公示语所要表达的就是请勿践踏草地的意思,译成Keep Off the Grass,不仅简明规范,而且感召能力非常突出”4,笔者觉得,这几条公示语按字面直译的英文:love me, protect me, dont trample on me, cherish the grass with care, enjoy the nature, the grass is growing, please cherish it,

16、 please cherish the flowers and the grass 4 比Keep Off the Grass 这样命令式的语言更有人情味和感召力,更能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精神。4)在我们探讨英语国家人士对英文公示语及其他外宣英译文的看法时, 不能主观地认为只有最正宗的英语才能让他们满意,从前面有关“中式英语”的跟帖讨论可以看出,多数读者对他们在非英语国家看到的不规范甚至是错误的英语持宽容态度,笔者认为,这是和当今全球化背景下各种文化相互交流日益密切, 对异文化的尊重成为人们的共识以及我族中心主义日渐式微有很大关系; 正如王宏先生所言:“汉译英的译文也可以是lingua fr

17、anca,是汉语和英语经过碰撞杂交后产生的混合语言。不必以英语族语固有的语言表达为唯一标准。任何符合英语表达规则且能为英美人士理解的外来概念和表达法均可引入英语”5。跻身2013年微博十大网络流行语之一的“no zuo no die(不作死就不会死)”,近日被发现已成功被录入美国在线俚语词典Urban Dictionary(城市词典),引发网民组团前往围观“作”到国外的盛况。该词典收录了很多常规词典里面查不到的流行英文俚语俗语,最新出现的还有“you can you up(你行你上啊)”和配套“附赠”的“no can no BB(不行就别乱喷)”。友情提醒一下,现在的出题老师都“很潮”,大家要

18、及时更新单词库,以免挂科啊!中式英语进化 拼音混搭英文 近日,不少网友发现,刷微博时每天都会“偶遇”无数遍的“no zuo no die”,居然非常“高大上”地被录入了美国在线词典。为了一探究竟,记者打开了Urban Dictionary,在搜索栏中键入“no zuo no die”,果然出现了这个创建于今年1月15日的新词。在该词条解释的第一句,赫然写着“This phrase is of Chinglish origin(这条短语源自中式英语)”。过去的三个月中,“no zuo no die”收到了1600多个点赞。“no zuo no die”源自此前在互联网上广为流传的“不作死就不会死

19、”,有说法称出处来自高达动漫中的一句台词,但也有人指“作死”中的“作”发音zu,是东北地区普遍都知道的地方性语言,意为“找死”,是“自作孽,不可活”的口语说法。去年,“不作死不会死”在微博中被发扬光大,跻身各大榜单的年度网络十大流行语之列。而在实际应用中,网友也将“不作死就不会死”,简略到“不作不死”,如今再摇身变成“no zuo no die”,中国网络流行语三步走出国门!You can you up一周2300个“赞”经过网友的“深挖”,今年4月9日才被录入的“you can you up(你行你上啊)”也在Urban Dictionary中被发现,解释中还“附赠”了配套用语“no can

20、 no BB”(不行就别乱喷)。该词语出现仅一周时间,就收到了2300多个赞,热度可见一斑。至于一些大家用了多年的“gelivable(给力)”、“people mountain people sea(人山人海)” “zhuangbility”、“long time no see”、“shability”这些“Chinglish”,在这个词典里也是一找一个准。记者发现,早期的中式英语,多是一些自造英语单词,或者将中文逐个译成英语后的汉语式拼接,就像人山人海、好久不见等。但如今,更多的中文拼音开始直接“侵入”英语中,就像“zuo”,以及更直接的“tuhao(土豪)”。难怪很多“小伙伴”都开始觉得

21、“自己懂的英文越来越多了”,并“发自内心”地感叹:“世界是中文的,也是英文的,归根结底会是拼音的。英语是一门世界性的语言。不管是作为母语还是外语,英语以不同的姿态出现在各个国家,呈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对美国英语,加拿大英语,澳大利亚英语等所谓的标准英语的研究,从各个角度和领域出发,已经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随着中国的快速发展,中国在世界的发展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而对于中国英语和中式英语的研究,也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中国英语,自上世纪80年代葛传贵先生提出其定义以来,一直得到国内语言学界的重视。在对中国英语持续多年的研究中,有过不少争论,但是基本得到了国内外语言学界的认可。总的来说,中国英语是

22、以标准英语为核心,表达中国特有事物的英语变体。与中国英语不同,中式英语并非一种规范的英语。中式英语是指中国的英语学习者和使用者由于受到母语的干扰和影响,硬套汉语规则和习惯,在英语交际中出现的不合英语规范或不合英语文化习惯的畸形英语。随着中国对外开放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在学英语,这就使得有关中国英语和中式英语的讨论跳出了学术讨论的框框,成为社会上热议的问题,从而也促使学术界重新审视这一问题。对于中国英语和中式英语的研究,国内学者的主要关注点在于如何看待和解决英汉互译中的中国英语和中式英语;对中国英语和中式英语的词汇语法语音等方面的语言学研究;从跨文化交际角度出发,探讨语言与文化千丝万缕的联

23、系;以促进英语教学为目的的研究,有利于促进中国英语的发展,帮助中国英语学习者避免中式英语的错误。从以上这些角度出发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然而,对于以英语为母语的人士来说,他们对中国英语和中式英语持什么态度有待进一步调查和研究。他们的看法必然会对中国英语和中式英语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语言态度一直是研究文化认同的一项重要指标。随着当代外语教育成为一种新的国际趋势,多元文化意识成为了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核心课题。当今中国与国际社会的交流日益增多,促使中国人逐步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成为就有国际观的“国际人”。那么,中国英语和中式英语在跨文化交际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在中国的英语使用者,包括中国英语学

24、习者、以英语为母语的外国友人、非英语国家的外国人是如何看待中国英语和中式英语的?这些问题值得调研和深思。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拟以英语为母语的外籍人士为调查对象,调查他们对于中国英语和中式英语的语言态度。目的是看看外籍人士对于这两个语言现象的认知和接受程度。研究结果表明:对于中国英语,被调查者表示较为接受,尤其是长期在中国居住的被调查者,对中国英语词汇和表达的认知程度较高。对中式英语而言,多数被调查者倾向于认为这是一种有意思的文化现象,但是中式英语的确对他们在中国的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困扰,甚至个别调查者也开始受到中式英语的影响,偶尔也会使用中式英语。这种小范围的调查,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以英语为母语

25、的人群对于中国英语和中式英语的态度,但是这个问题仍然值得做更深入的研究,对态度产生的原因的进一步探讨也将有助于对中国英语教学提出建议。这类研究也会有利于中国和英语国家之间的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流。研究结果表明:对于中国英语,被调查者表示较为接受,尤其是长期在中国居住的被调查者,对中国英语词汇和表达的认知程度较高。对中式英语而言,多数被调查者倾向于认为这是一种有意思的文化现象,但是中式英语的确对他们在中国的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困扰,甚至个别调查者也开始受到中式英语的影响,偶尔也会使用中式英语。 这种小范围的调查,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以英语为母语的人群对于中国英语和中式英语的态度,但是这个问题仍然值得做

26、更深入的研究,对态度产生的原因的进一步探讨也将有助于对中国英语教学提出建议。这类研究也会有利于中国和英语国家之间的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流。中式英语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作用中国英语在英语教学和跨文化交际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及地位,汉语和英语拥有彼此不同的文化体系,文化通过语言表现出 来,文化的差异往往会导致语言的不解或误解。作为语言中一套特殊的词汇系统,文化负载词 可算是反映该语言所属文化的一面明晰的镜子。然而,对文化负载词 的不恰当翻译却会导致译语读者的不解乃至误解,或因东西文化的巨 大反差导致跨文化交际的失败。美国跨文化交际研究学者 LarrySamovar 和RichardPorter(2000)通

27、过多年调查,对不同文化 维度的差异程度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显示在所有不同的文化对比中, 东西方文化差异最为显著,因此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障碍和困难也最大。在中国与世界各国交往不断扩展和深入的今天,中国英语 作为体现中国文化特色的英语变体,已经日益彰显出在英语全球化和 本土化过程中的重要地位。 二、中国英语在汉语文化负载词英译中 的重要性 由于汉英历史、社会习俗和思想观念等方面的差异,相当 多的汉语词汇在英语中找不到对等的表达,从而给中英翻译带来了困 难。为了完成交际目的,人们采用带有中国特色的词汇来传递信息。 随着近年中西文化互动和融合趋势的发展,大量的汉语借词进入英语, 成为规范英语的一部分。1

28、980 年,葛传椝先生率先提出“中国英语”(ChinaEnglish)的概念。1991 年汪榕培从跨文化角度提出“国别变 体”的概念,并把中国英语定义为:中国人在中国本土上使用的,以标准英语为核心,具有中国特点的英语。李文中(1993)在中国英 语与中式英语一文中,对汪榕培所述中国英语的定义提出修正意见, 指出中国英语并不仅限于在中国本土上使用,所谓标准英语也是不存在的。因此,建议将中国英语定义为“以规范英语为核心,表达中国 社会文化诸领域特有事物,不受母语干扰,通过音译、译借及语义再 生诸手段进入英语交际,具有中国特点的词汇、句式和语篇”。鲁迅先生说过“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在经济文化全

29、球化的形势 下,各民族在进行跨文化交流的过程中应尽量保持本土文化传统和民 族特色,维护文化的多元化格局,避免“文化霸权”的出现。对于有 中国本土文化特色的汉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正如“福娃”的英译一 样,译者应优先考虑异化的翻译原则,使译文保持原语文化本色。类 似的翻译原则在许多汉语新词不同层面的翻译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如有关政治、经济的文化负载词汇:三个代表思想-thought of Three Represent,与时俱进keep pace with the times,精神文明spiritual civilization,铁饭碗ironrice bowl,等;源自古代哲学、文学的;道教-

30、Taoism,八股文Eight-legged Essay,四书五经the Four Books and the Five Classics 等;有关中国特色食品的:豆腐tou fu,荔枝-litchi,饺子jiaozi 等;体现中国艺术的:武术 -wushu,二胡-erhu,旗袍-cheongsam 等。还有很多汉语四字成语 类词语,虽可套用英语的成语、格言,但无法传递出中国特色的文化 底蕴,因此也可借助中国英语完成英译,如一箭双雕 one arrow, two hawks,实事求是seeking truth from facts 等。近年来, 主张异化翻译的学者越来越多,金惠康(2004)指

31、出,译文异化和归 化是一对矛盾,异化要求忠实于原文,保持异域情趣,更多地保留语 言文化的民族性,它是世界文化融合的一种趋势。孙致礼推断 21 世纪“异化译法将会越来越广泛地被采用,与归化法则取得平 衡,甚至可能占上风”。汉语文化负载词英译的适度异化,可以彰显 中国文化,提高我国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地位,并将逐步融合为体现民 族文化特色的中国英语的一部分。四、中国英语的前景展望 中国 英语是世界民族文化互动和兼容并存发展过程的产物,是语言文化发 展的必然趋势,也是英语在全球化过程中与中国特有语言文化融合的 结果。中国英语不仅在文化负载词的英译方面体现出巨大的生命力,鉴于与中国式英语(Chinglis

32、h)的本质区别,中国英语对中国英语教学 和跨文化交际也有积极意义,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中国英语教学不仅应包括对外国文化的了解,也应该包括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和表述。在英语教学目标上,教学大纲在强调地外国(主要是英美国家)的文化了解的同时,也要加强本土文化的导入;在教材内容设置上,不仅要包含英美原版材料,也要编写反映中国当代社会生活的教材。在教学法方面,教师的讲解不能局限于课本,更应联系中国社会现实,重视身边现象的英语表述。中国人的跨文化交际不仅是同英国人、美国人的交际,也包括同世界其他民族的文化交际。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是实现有效的交际,交际的目的是相互了解。本论文由无忧论文网整理提因此,我们用不着对英国英语或美国英语者实行全面的“拿来主义”,中国英语有理由像英国英语、美国英语、新加坡英语 一样成为中国人同世界各民族人民交往的工具,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