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1 ,大小:25.67KB ,
资源ID:9984933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998493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检测.docx)为本站会员(b****0)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检测.docx

1、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检测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检测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孔子反对盲从,提倡“当仁不让于师”;苏格拉底倡导“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二者思想的一致性表现在 ()A.提倡民本 B.呼唤仁爱C.强调理性 D.倡导美德2. 儒学意蕴新析一文指出,孔子创立的儒学“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来化解社会、伦理、精神三方面的冲突。这说明,儒学化解现实冲突的方式是 ()A.依托传统关注人性B.强化尊卑等级关系C.立足伦理注重规范D.提升民众道德水平3.(2018苏北四市联考)面对战国时期社会秩序的重

2、建,某思想家把希望寄托在发自每个人内在心性的,具有善良、忍让、尊敬、畏惧的良知良能上。为此,该思想家主张 ()A.知行合一B.施政用“仁义”和“王道”C.实行仁政D.以“兼爱”消除亲疏、贵贱4.孟子认为“人皆可以为尧舜”,荀子也承认“涂之人(普通人)可以为禹”。符合两者观点的是 ()A.主张“因材施教” B.重视人民群众力量C.认为“人性本善” D.通过教化使人从善5.论语提到“天命”的次数仅有三次,远远少于“礼”和“仁”的次数。老子重视天人关系,他认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 ()A.折射出不同的人生追求B.反映了不同的时代背景C.说明了顺天有为的主张 D.本质上都赞成君权神

3、授6.(2018南扬泰模拟)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说杂家“兼儒、墨,合名、法见王治之无不贯,此其所长也。”杂家的这一特点反映出战国时期 ()A.儒墨学说成为主流思想 B.各学派思想的分歧消失C.百家争鸣局面基本结束 D.诸子百家思想趋向融合7.资治通鉴指出:“汉历中衰,当更受命今陛下久疾,变异屡数,天所以谴告人也。宜急改元易号,乃得延年益寿,皇子生,灾异息矣。”这体现了 ()A.无为而治的思想 B.外儒内法的观念C.尚贤非攻的主张 D.天人感应的学说8.董仲舒重建了天上神权和地上王权的联系,认为君主受命于天,就应遵守自然规律,管理好社会人事,使百姓安居乐业、丰衣足食。这说明董仲舒 ()A.发展了先

4、秦时期的民本思想B.借助神权思想来保护环境C.强调了天与民众互动的作用D.提高了儒家学说的政治地位9.董仲舒在人君南面之术上主张“天高其位而下其施”,“天高其位,所以为尊”是道家的术,“下其施,所以为仁”是儒家的道理。由材料可推出董仲舒的新儒学 ()A.把天道观念和人文主义结合B.兼采道家驭人术与儒家行政术C.主张君主把修身与治国相结合D.是道教与儒学相融合的产物10.有学者认为董仲舒完成了儒学形态和内容的重大转折。这种“转折”是指 () A.用法家思想来替代“仁义”学说 B.将儒学神学化并为君权辩护 C.以“君权神授”否定“为政以德” D.确立“天理”体系取代“黄老之学”11.胡适说:“(程

5、朱)理学的兴起是个自觉的运动,这个运动是为了恢复佛教(传入中国)之前中国的本土文化。”下列主张中与这个“自觉的运动”直接相关的是 ()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B.“先天下之忧而忧”C.“存天理,灭人欲” D.“明道救世,经世致用”12.“是以大学始教,必使学者即凡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穷之,以求至乎其极。至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这段话意在强调 ()A.知行合一 B.致良知C.格物致知 D.心外无物13.论语在汉代不受重视,只被看作辅助读物,孟子在北宋之前连经书都不算,南宋朱熹对论语孟子加以解释后使其成为中华文化的核心经典。

6、这表明 ()A.四书为阐发孔孟思想而作B.魏晋战乱使儒学传统断绝C.理学是儒释道三教融合的产物D.传统儒学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14.(2018苏州模拟)论语载:“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成为后世历代明君推崇的自我节制原则。下列与此观点不一致的是 ()A.“君子为政,以正己为先,教禁为次”B.“善禁者,先禁其身而后人”C.“知行合一”“止于至善”D.“君之所为,百姓之所从也。君所不为,百姓何从?”15.(2018江苏联考)一位学者曾对弟子说:“人人胸中各有个圣人,只自信不及,都自埋倒了。”下列属于这位学者的观点的是 ()A.格物致知 B.克己复礼C.致良知、知行合一 D.天子之受

7、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16.王阳明先生是明代大儒。早年习儒,又在禅学上面下了很大功夫,上承孟子心性之学,一改宋明以来程朱理学向外驰求的风气。王阳明思想的历程说明 ()A.三教合流思想业已形成B.程朱理学失去统治基础C.儒学思想受到彻底批判D.儒家哲学信仰得到重建17.明代王艮在传承阳明心学的基础上,提出“百姓日用即是道”,认为“道”就存在于老百姓的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中,这反映了心学 ()A.理论体系发生根本变化B.进一步得到民众的支持C.受到儒家民本思想影响D.开始出现平民化的趋势18.明代思想家李贽说,“读孔子之书,而不拘泥于其书,敢批评其书,说其未说之话”“学仲尼之精神而不仿其形态”

8、。这表明李贽 ()A.提倡独立思考 B.痛斥儒家的虚伪C.喜欢标新立异 D.反对尊敬孔子19.“理学之曰:论语,圣人之语录也。舍圣人之语录,而从事于后儒,此之谓不知本矣。”顾炎武这段话的“本”是指 ()A.孔子的论语 B.孔孟之道C.宋明理学 D.民本思想20.梁启超、谭嗣同倡民权共和之说时,将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节抄,印数万本,秘密散布。孙中山等革命派在宣传民权主义时,也借助明夷待访录。材料意在说明明夷待访录 ()A.倡导民主制B.具有资产阶级思想C.具有普适性D.促进近代民主发展二、非选择题(30分)21.(2018海门质检)(15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明中后期,随着中国封建制度的弊端日益

9、显露,作为统治阶级意识形态的理学体系已不能维持正常的社会秩序和社会道德,理学已经衰变为“游谈无根”“竭而无余华”的空洞说教,完全以抄袭“宋人语录”及“策论”为治学圭臬。人们对理学产生了深深的信仰危机。王杰明清之际:思想的冲突、批判与创新材料二(王阳明)谪龙场,穷荒无书,日绎旧闻。忽悟格物致知,当自求诸心,不当求诸事物,喟然曰:“道在是矣。”遂笃信不疑。其为教,专以致良知为主。谓宋周、程二子后,惟象山陆氏简易直捷,有以接孟氏之传。而朱子集注或问之类,乃中年未定之说。学者翕然从之,世遂有“阳明学”云。摘编自明史材料三阳明论政,大略以孟子礼运为蓝本。虽足针砭专制,究非真出新创。至宋元之世,儒学化为理

10、学,理学又专尚程朱。末学弊极,浸至是非以孔子为权衡,纲常致个人于桎梏。阳明继起,乃明揭思想解放之赤帜,发为学贵自得之论。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归纳明代中后期统治危机的突出表现。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王阳明认为出现危机的主要因素。(5分)(2)据材料二,指出王阳明认为探究天理的途径。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王阳明主张如何“致良知”。(3分)(3)据材料三,概括阳明心学形成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王阳明思想与明清之际儒家思想的共同之处。(5分)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宋明时期儒学思想发展的认识。(2分)22.(15分)儒学的历史际遇十分复杂,时代不同,对它的价值判断与选择

11、迥异。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武帝立五经博士,开弟子员,设科射策,劝以官禄。讫于元始,百有余年,传业者浸盛,支叶蕃滋,一经说至百余万言,大师众至千余人,盖禄利之路然也。 汉书儒林传 材料二朱熹著四书集注,采择理学家中与己意相合的论说,加入自己的比较通俗浅近的注释,使理学借四书而得以传播。朱熹极为重视少年的教育,著小学集注,收集礼记曲礼列女传等古籍中有关三纲五常的说教,教育青少年遵照三纲五常的道德规范。又著论语训蒙口义童蒙须知等,供儿童学习。从衣服冠履、语言步趋、洒扫涓洁、读书写字,直到杂细事宜,都作了具体规定。 蔡美彪主编中国通史(第七册) 材料三今天,回头从总体上看20世纪初的这场新

12、文化活动,便很容易发现其明显的不足之处:(1)他们多是从政治和社会意识形态角度批判和清算传统文化的,缺乏学术和思想的探研与深思(3)他们态度激烈,太情绪化,容易矫枉过正,在批判中往往失之过度,失之公允。 韩星儒学与中国文化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西汉儒学繁盛的原因。(3分) (2)依据材料二,概括朱熹在推广理学方面所作的努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朱熹推广理学的社会条件。(6分)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证材料三的观点。(6分)参考答案1.【解析】选C。无论是孔子对“仁”的追求,还是苏格拉底对“思想力”的追求,都体现了对真理的追求与执着,具有理性的成分,故C正确。2. 【

13、解析】选C。孔子的思想注重“仁”“礼”,并未突出人性,突出人性的是孟子、荀子等思想家,故A错误;根据材料“君臣父子”“夫妇长幼”不难看出,这是通过伦理规范的作用来维系统治,故C正确;B、D与材料主旨不符。3.【解析】选C。根据材料可知,题干中的思想家主张性本善,由此判断这是孟子的主张,孟子还主张实行仁政,C正确。“知行合一”是王阳明的主张,A不符合题意;施政用“仁义”和“王道”是荀子的观点,B不符合题意;“兼爱”是墨子主张,D错误。4.【解析】选D。孟子坚持“人性善”说,荀子坚持“人性恶”说,但是世间皆有善恶之人,引导人们弃恶从善成为圣贤的方法就是教化,故D正确。5.【解析】选A。儒家思想更加

14、重视“仁”“礼”等人际关系,道家重视天人关系,说明不同思想家的不同追求,故选A。6.【解析】选D。儒墨学说成为主流,与材料中“杂家合名、法”不符,故A错误;各学派思想分歧消失与材料中“兼儒、墨,合名、法”不符,故B错误;春秋战国时期“杂家”等学派互相诘难、批驳,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秦始皇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实行“焚书坑儒”,百家争鸣局面基本结束与材料中“战国时期”不符,故C错误;思想趋向融合与材料中“兼儒、墨,合名、法”相符,故D正确。7.【解析】选D。题干中“今陛下久疾,变异屡数,天所以谴告人也”体现出了天人感应的思想,故D正确。8.【解析】选A。材料反映出董仲舒认为君主具有安定百姓生

15、活的责任,可知反映了其认为君主应重视百姓的主张,故A正确。9.【解析】选B。据材料可得董仲舒认为君主统治之术应把道家和儒家学说相结合,材料不涉及天道观念和人文主义的结合,故A错误;据材料可得董仲舒的新儒学主张君主应把“道家的术”与“儒家的道理”相结合来维护统治,故B正确;C只是儒家思想,故C错误;道教不等同于道家,道教在材料中未涉及,故D错误。10.【解析】选B。董仲舒的新儒学是在先秦儒学的基础上,吸收了道家、法家等思想,但并没有用法家思想来替代“仁义”学说,故A错误;董仲舒的新儒学在形式上把儒学神学化,在内容上提出“君权神授”,故B正确;新儒学并未否定“为政以德”,而是以“天人感应”来约束君

16、主,要求君主实行德政,故C错误;“天理”体系是程朱理学提出的,故D错误。11.【解析】选C。“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明清时期顾炎武的观点,故A错误;“先天下之忧而忧”是儒家道德规范在范仲淹身上的一种体现,故B错误;“存天理,灭人欲”是朱熹自觉地复兴儒学所做努力的体现,故C正确;“明道救世,经世致用”是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故D错误。12.【解析】选C。材料“必使学者即凡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穷之,以求至乎其极”,主张学习者接触天下万事万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去进一步探究,以彻底认识万事万物的原理。这符合程朱理学格物致知的主张,故C正确。13.【解析】选D。四书出自先秦儒家代表人物之手,并非

17、为阐发孔孟思想而作,故A错误;魏晋战乱使得儒学受到冲击,但并没有断绝,故B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理学的出现受到释道的影响,故C错误;朱熹的做法强调了孔孟在儒学中的地位,有利于重续儒家的道统,符合复兴儒学的新时代内涵,故D正确。14.【解析】选C。“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表明要加强自身的修养,“君子为政,以正己为先,教禁为次”的意思是君子从政以端正自身为先,以教育和约束为次之,表明要自我节制,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善禁者,先禁其身而后人”的意思是以身作则,自我节制,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知行合一”“止于至善”的意思是知道了就去做,做到最好就停下来,与自我节制无关,故C错误,符合

18、题意;“君之所为,百姓之所从也。君所不为,百姓何从”的意思是君子作为的带头示范作用,强调自律,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15.【解析】选C。“格物致知”是程朱理学达到“理”的方法,与材料的内容不符,故A错误;“克己复礼”是孔子的主张,与材料的内容不符,故B错误;“人人胸中各有个圣人,只自信不及,都自埋倒了”是王阳明心学的主张,他的主张还有“致良知”“知行合一”,故C正确;“天子之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是董仲舒的主张,与材料的内容不符,故D错误。16.【解析】选D。王阳明认为,社会动乱的原因是人心破坏,只有通过整治人心,才能挽救封建专制统治,他成为心学的集大成者,与材料中“一改宋明以来程朱理学向

19、外驰求的风气”相符,故D正确。17.【解析】选D。A“根本”表述过于绝对,故A错误;材料未体现民众对心学的态度,故B错误;民本思想是儒家固有的传统,故C错误;根据材料“百姓日用即是道”“道就存在于老百姓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中”,可知儒学主动走向民间,出现平民化趋势,故D正确。18.【解析】选A。据材料“读孔子之书,而不拘泥于其书,敢批评其书,说其未说之话”“学仲尼之精神而不仿其形态”可以得出李贽提倡独立思考,故A正确;痛斥儒家的虚伪不合题意,故B错误;喜欢标新立异不符合题意,故C错误;反对尊敬孔子不符合题意,故D错误。19.【解析】选B。据材料“舍圣人之语录,而从事于后儒,此之谓不知本矣”

20、,即今人不去学先贤的语录,而去学注释它们的后儒,是舍本逐末,可知顾炎武强调儒学的根本孔孟之道,批判宋明理学舍本逐末,故B正确。 20.【解析】选D。维新派借助黄宗羲思想“倡民权共和”,革命派借助它宣传民权主义,可见黄宗羲思想促进了近代民主发展,故D正确。21.【解析】第(1)题第一问据材料一“中国封建制度的弊端日益显露理学体系已不能维持正常的社会秩序和社会道德人们对理学产生了深深的信仰危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从封建制度的弊端、理学不能适应社会、信仰危机的出现等方面归纳;第二问结合所学知识可从人心破坏的角度指出王阳明认为出现危机的主要因素。第(2)题第一问可据材料二“忽悟格物致知,当自求诸心,不当

21、求诸事物”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反省内心的角度指出王阳明认为探究天理的途径;第二问结合所学知识可从道德修养、知行合一等方面说明王阳明主张如何“致良知”。第(3)题第一问据材料三“阳明论政,大略以孟子礼运为蓝本”“末学弊极,浸至是非以孔子为权衡,纲常致个人于桎梏”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孟子思想的影响、程朱理学的僵化等方面概括;第二问结合所学知识从批判专制、反对孔子的权威、抨击程朱理学等方面归纳王阳明的思想与明清之际儒家思想的共同之处。(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从因时而变的角度回答对宋明时期儒学思想发展的认识。答案:(1)表现:封建制度的弊端日益显露;理学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人们对理学产生信仰危机

22、。(4分)因素:人心破坏所致。(1分)(2)途径:自求诸心(反省内心)。(1分)主张:加强道德修养,去除人欲;倡导知行合一。(2分)(3)原因:孟子思想的影响;程朱理学的僵化。(2分)共同之处:批判专制;反对孔子的权威;抨击程朱理学。(3分)(4)认识:儒学思想因时而变。(2分)22.【解析】第(1)题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2)题第一问,可以根据材料二“朱熹著四书集注使理学借四书而得以传播”“著小学集注,收集礼记曲礼列女传等古籍中有关三纲五常的说教,教育青少年遵照三纲五常的道德规范” 概括回答;第二问可以从北宋时期经济发展、教育状况和活字印刷术的发明等方面来分析。第(3)题可以从新文

23、化运动出于反对专制,宣扬民主的现实需要批判传统文化的角度来论证其存在明显的不足;可以从新文化运动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出“打倒孔家店”,全盘否定传统文化的角度论证其不利于正确认识传统文化。答案:(1)原因: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五经博士传授儒家经学;国家将学与仕相结合。(3分) (2)努力:重新解释儒家经典,使理学普及化、通俗化;注重道德规范教育,推动理学的生活化;注重对少年儿童的教育。(3分) 条件:印刷技术的提高(或答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宋朝社会经济的发展;宋代私学的发展。(3分) (3)材料三认为,新文化运动存在明显的不足。 新文化运动出于反对专制,宣扬民主的现实需要来批判传统文化,而儒家思想是维护封建专制的理论基础,自然受到资产阶级批判,但他们忽视了传统文化自身的核心价值与合理思想,不利于正确认识传统文化。(3分) 新文化运动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出“打倒孔家店”,抨击封建礼教,固然有利于动摇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但它全盘否定传统文化,失之偏颇。(3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