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心理护理3.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000002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49.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康复心理护理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康复心理护理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康复心理护理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康复心理护理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康复心理护理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康复心理护理3.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7页
康复心理护理3.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7页
康复心理护理3.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7页
康复心理护理3.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7页
康复心理护理3.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7页
康复心理护理3.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7页
康复心理护理3.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7页
康复心理护理3.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7页
康复心理护理3.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7页
康复心理护理3.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7页
康复心理护理3.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7页
康复心理护理3.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7页
康复心理护理3.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7页
康复心理护理3.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7页
康复心理护理3.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7页
亲,该文档总共3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康复心理护理3.docx

《康复心理护理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康复心理护理3.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康复心理护理3.docx

康复心理护理3

第一节概述

一、定义

康复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康复领域中有关心理问题的学科。

它是与康复医学同时出现的一门医学心理学的分支学科,也是康复医学和心理学的交叉学科,把心理学的系统知识应用于康复医学的各个方面,主要研究伤、病、残者的心理现象,特别是心理因素对残疾的发生、

发展和转归的作用等。

康复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它伴随康复医学而产生,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残疾人事业的需要而在不断充实和发展。

康复护理是康复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心理康复护理(psychologicalnursing)又是康复护理的一个分支,面对由于小同原因所造成的心理疾患,心理康复护理者根据心理康复医疗计划要求,运用康复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于临床实践,与其他康复专业人员共同协作,对这类患者实施特殊的心理调试和护理,使患者摆脱心理困扰,提高生话质量,重新回归社会。

二、心理康复的对象

心理康复的对象十分广泛,其中包括:

1残疾人。

2临床常见病症患者疼痛患者、压疮患者、睡眠障碍患者、言语吞咽障碍患者、排泄障碍患者、性功能障碍患者。

3神经系统疾病患者脑血管意外患者、脊髓损伤患者、周围神经损伤患者、帕金森病患者。

4运动系统疾病患者截肢后、骨折后患者。

5心血管系统疾病患者高血压患者、冠心病患者。

6代谢和营养疾病患者糖尿病患者、肥胖症患者。

7其他疾病烧伤患者、恶性肿瘤患者。

这些患者在遭受身体病痛折磨的同时,心理方面也对抗着常人无法感受的苦痛,所以无论是原发性的心理障碍还足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继发性心理障碍,都是我们康复护理和治疗的对象。

三、研究范围

康复心理学的研究范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心理行为、慢性病和伤残的关系包括心理行为因素对慢性病和伤残对人们心理行为的影响及其适应过程,例如研究哪些心理行为因素容易促使慢性疾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研究慢性疾病和伤残患者的心理行为及其适应过程;研究如何转变心理行为障碍以减少疾病的并发症与伤残的发生和发展。

从而及时正确地为这些患者提供心理学的帮助与指导。

2对慢性患者和伤残者开展综合性的临床咨询工作这项_【=作的重点是给患者以心理支持,特别是帮助他们克服紧张、焦虑、抑郁等常见的心理问题,还要帮助患者进行认识的重建,协调人与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从而使他们能在新的起点上适应工作、生活与环境,减少因疾病和伤残造成的痛苦和不安。

3扦展各种心理行为治疗技术的应用各种心理行为技术几乎都可以在康复医学中得到应用,其中行为技术的应用最为普遍,例如,自我调整疗法、松弛训练、生物反馈技术、运动疗法、气功疗法等。

生物反馈训练使患者得到不同程度的康复;集体心理治疗在康复医学

中有特殊的意义,许多具有类似问题的伤残者和慢性患者,定期集中进行心理治疗,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互相交流治疗经验和心得,将有利于提高疗效。

由于每一个成员都有机会得到其他成员心理上的支持和鼓励,使患者在整个治疗过程中保持稳定的情绪和坚定的信念。

此外,对于慢性病患者和老年人的康复问题,集体治疗也具有同样的积极意义。

4康复心理学还负责康复患者的心理评定工作这项工作要运用各种心理测量手段,包括行为类型、人格问卷、智力测验以及各种心理障碍(例如抑郁症、紧张症、焦虑症、强迫症等)的测定。

第二节康复心理学的起源与发展

康复心理学起源于美国。

1956年美国心理学会成立了第22分会——康复心理分会。

其目的是宣传与残疾和康复有关的心理学知识,培养高素质的研究与临床工作者,以及提供临床服务、研究、教学和管理等。

随着社会的发展,心理康复服务逐步从机构走向社区和家

庭。

心理康复工作者在工作巾主要研究残疾人及其家属的行为、经历、态度,评定康复治疗的有效性,评估残疾人及其所处的环境,设计和实施康复方案,并控制整个实施过程。

在临床康复心理实践中主要处理各种社会、心理和实际问题,诸如社会活动状态、情绪好坏、家庭

关系、日常生活、就业和独立生活等.

康复心理学是在康复医学与心理学的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把心理学的系统知识应用于康复医学的各个方面.康复心理学得以发展不是偶然的,而是有其诞生的重要历史背景。

首先康复心理学是医学模式转变的结果,这就是说,根

据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医学的服务对象已经不仅仅是患者,还应包括健康人和艮久以来被遗忘、被忽视r的残疾人。

医学服务的目的也不仅仅只是治愈伤痛,而还应保证人类的健康与幸福,以提高人类的生存素质。

健康时要防病、生病后要治病,对疾病后遗的残疾和不幸要给以康复处理。

为此,在医学领域内便出现了健康医学、康复医学和健康心理学,康复心理学也就应运而生。

20世纪50年代初期,随着康复中心的增加,康复心理学得到承认和发展。

同时产生了康复心理学的组织,如美国心理学会成立的“失能的心理因素全国理事会”后来发展成为美国心理学会的康复心理部。

经过近20年的发展,康复医学从一个跨科性的学科变为一个学

科群,康复心理学已成为康复医学学科群中一个相关学科.

80年代全国各省部级医院、康复中心、高等医学院校附属医院建立了心理康复病房,许多医务T作者在心脑血管疾病、老年病和精神病等康复领域进行了大量实践和研究。

1994年中国康复医学会成立康复心理学专业委员会,推动了我国的康复心理工作。

虽然我同的

康复心理学在学术观念、机构设置、从业人员、教学科研等方面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但是康复心理学在我国具有很广阔的前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心理服务领域的扩展(商业、婚姻与家庭、就业与职业发展、军事等社会各个方面),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和康复必将进入职业化发展历程,具有我国特点的康复心理学亦将口渐形成。

第三节心理康复在全面康复中的意义

心理康复是运用系统的心理学理论与方法,从生物一心理一社会角度出发发,对患者的损伤、残疾及社会问题进行心理T预,以提高患者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水平。

,患者的心理康复贯穿着患者功能康复的整个过程,并且在患者心理社会适应能力方面的高层次康复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在康复护理和康复治疗方面,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由于患者的身体或心理原因,或多或少的会造成不同的人格变化,这种变化可能会伴随其后的人生历程。

它带来的不仅仅只是躯体上的危机和精神危机,甚至包括生话危机,这样则需要心理干预和

护理才能使患者能够面对现实和未来的发展,使其达到全面康复、重返社会的目标,因此心理康复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整个康复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措施之一。

l心理康复与医学康复在康复治疗中通过各种康复手段使患者的躯体功能障碍得到恢复,以改善其生理上的缺憾。

但是,患者在患有躯体功能障碍的同时往往伴随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

两者通过神经、内分泌等因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形成恶性循环,扶而影响患者仝面康复目标的实现。

因此,为了达到全面康复的目标,在开展医学康复的同时必须通过认知疗法、行为疗法、理性情绪疗法等措施进行心理康复,使患者的身心康复顺利进j。

2心理康复与教育康复教育康复是通过各种教育和培训促进病、伤、残的康复,使他们重返社会并能自立。

但是,患者受自身伤残影响,他们要想与其他人一样正常工作、学习和生活,既要克服躯体功能障碍,又要克服心理障碍,战胜自我。

因此,心理康复是教育康复

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康复人员存开展教育康复的同时通过帮助患者克服挫折感、树立自信心等措施解除其心理障碍,从而提高教育康复的效果。

实现全面康复和重返社会的最终目标,实现康复对象应有的社会地位和真正意义-的权利平等。

3心理康复与职业康复职业康复是帮助患者训练职业能力,恢复就业资格,取得就业机会,和健全人一样平等地参加社会劳动。

这些对于发挥残疾者的潜能、实现人的价值和尊严、取得独立的经济能力并贡献于社会等均有重要意义。

但是,康复对象因其身心功能障碍,从事社会劳动受到多方面限制。

因此,一方面,在开展职业康复前对患者进行心理评估,掌握患者的心理状态,以便有的放矢地进行职业咨询;另一方面,在职业康复操作中应用心理学的理论和原理进行指导,可以使职业康复顺利、有效地进行,实现全面康复的目标。

4心理康复与社会康复心理康复在社会康复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心理康复是社会康复的蘑要措施之一:

社会康复的范畴相当广泛,涉及患者的家庭生活(婚姻、生育及衣食住行等)、升学就业、消遣娱乐、公共服务及政治生活等方向。

其中,每一个方而都有大量的心理问题存在,均需要开展心理康复。

因此,心理康复是社会康复必不可少的措施之一。

(2)心理康复是实现患者重返社会的关键环节:

社会康复的日的是通过功能和环境条什的改善使患者回归社会,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受到同等对待,不受歧视,自主自立地参加参加社会和生活,成为社会上的有用之人,拥有同等的权益,履行社会职责,为社会的各项

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实现自我完善和个体价值的体现,满足个体应有的需要。

然而,存满足这些需要时,心理社会因素的作用往往大于躯体功能的作用,只有在心理康复良好的状态下,个体才能体验到幸福、快乐、体会到自身的价值和人生的意义。

如果心理健康得不到康

复,个体难以适应社会,更谈不上重返社会。

(3)心理康复能提高患者社会适应能力:

康复对象生活在社会上,往往会受多种不良刺激的干扰,使其身心功能障碍加重。

要想改变这种状态,一方面需要减少或消除外界不良因素刺激,尽可能为患者营造利于身心健康的良好生活环境;另一方面,还应加强心理康复工

作,增强患者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抵抗外界不是刺激的免疫力,并及时地解除心理障碍,以便患者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

此外,心理康复还能使患者的高层次需要如自尊、社会地位得

到满足。

第四节心理康复评定

一,心理功能评估

心理评估(psychologicalassesSment)是指评估者依据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对个体某一心理现象做全面、系统和深人的客观描述,即对人的心理过程和人格的状态、特征和水平做出客观测量或描述。

临床心理评估通常包括观察、访谈和心理测量j类方法。

前两类方法多为定性,而心理测量(包括心理测验、心理卫牛评定量表)则多为一种定量的心理评估方法。

三类方法各有特点和长处,在临床上作中通常根据需要将不同方法结合使用,互相取长补短,以便获得全

面而准确的信息,做出正确的判断。

护士在对患者进行临床心理评估时,主要运用访谈法来了解患者的主观体验,与此同时,观察患者的外显行为表现,获取信息补充或完善评估的内容。

必要时也需要借助心理测量的方法或心理卫生评定量表进行客观评定。

(一)观察法

观察是对被试者(包括患者)行为的观察。

是通过对被试者外显行为的观察进行由表及里的推测,以对其心理活动进行评估。

(二l观察法分类

对心理活动进行评估的观察可分为两类:

白然情境下的观察和特定情境下的观察。

1自然情境下的观察自然观察是随时.可以发生的,是指在不加以控制的情况下对被试者的行为进行观察,真实、自然,包括以往和现在的行为以及外显和内隐(指心理活动)的行为。

需要检查者有足够的基础和专业知识、良好的沟通能力、深刻的洞悉力以及系统的训

练和实践。

通过对患者的外观、情绪表现、言谈举止、对护士的态度等住院期间的口常生活

起居活动和交往情况,进行自然状态下的观察=自然观察可观察到的行为范围较广,护士与患者的互动过程中随时都在观察,所收集到的资料也最直接、最丰富,当然这需要花更多的时间与患者接触,才能对患者现存的和潜在的心理问题进行系统的、全面的综合评估。

2特定情境下的观察指在标准情景中进行的观察(或称为控制观察)。

标准情景中的观察是经过预先精心设计的,是在特殊的实验环境下的观察,是按照一定程序进行的,使每个被试者都接受同样的刺激,以观察预先确定的行为范畴。

这样观察到的结果更具自可

比性。

主要有:

直接观察、单向玻璃、录像技术、“金鱼缸”技术等方法。

(三)观察的内容

护士与患者初次见而就意味着观察的开始,患者的外貌、体位、步态、个人卫生、精神状态、情绪反应以及态度等都已映入护士的眼帘而留下印象。

护士通过对患者心理活动和行为的观察町以得到患者的意识状态、外表活动、行为能力的各种表现和体征。

从心理学角度

来看,侧重于观察以下方面的内容:

1意识状态心理学中的“意识”特指人类心理活动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人类适应环境、反映外部世界时总带有目的性或自觉性,这就是有意识的反应。

我们埘人的意识活动的观察通常是通过对人的“注意力”的观察所体现的。

在医学中使用的“意识”侧重于生理机

制方面,临床上所谓“意识模糊”、“深度昏迷”等,是说大脑皮质的张力异常,无法正常地加工外来信息,无法对外界刺激进行正常反应。

护士对患者意识状态进行观察,可以从意识的清醒程度、定向力、注意力等方面着手。

(1)意识清醒程度:

观察患者能否与护士交谈,交谈时对言语刺激的反应及反应程度、反应方式;患者的各种感觉能力有无缺陷,感觉的自觉适应与主动代偿如何。

(2)定向力:

观察患者对自己的白知力,对熟悉的人、所在地点、位置的分辨力,以及对时间概念的准确性怎样。

例如是否认识责任护士和其他医务人员,是否清楚自己每天的作息时间,当天是星期几等。

(3)注意力:

观察患者在注意力集中方面有无缺陷,与护士交谈时患者的注意力是否很难集中,或注意维持的时问过于短暂,或注意力难以转移等。

2一般外表与活动从外观上来观察患者外表打扮是否恰当,衣着是否符合年龄和身份,修饰自己的能力如何,是否呈现出无精打采等。

患者在活动时,步态、行动的姿势是否正常,动作是否协调、敏捷、灵活,是否动作过多,或有不安的表现,譬如不断地往门外看,不停

地扭动手指等;与人握手是温和有力还是敷衍,其身段表情及面部表情身份是否得体,自理能力怎样等。

3认识活动心理的认识过程,是人心理活动的基础,对人们认识客观事物有着重要意义。

所以,通过观察了解患者在认识活动和学习能力方面的问题是很有必要的。

(1)记忆力:

可观察患者是召有近期记忆障碍,例如不记得刚摘下的眼镜搁在哪儿,对刚刚说过的话或发生的事情随即遗忘,或是对近期的事情记不住,反而对过占的事情记忆犹新,或是有远期记忆障碍,记不起过去的学校名称等。

(2)言语能力:

一个人的言语能力反映着其思维的表达能力。

患者在报告健康史时,护士可以观察患者的言语特点,足经常保持沉默,还是滔滔不绝;说话形态很随意,还是很牛动或单词、沉闷;言语是否流畅,速度是快是慢或迟疑不决;语调是很温和、轻声细语,或是大声讲话;词语表达是否严谨、准确,条理是否清楚,有无言语交流障碍,还要观察患者的书写能力。

(3)抽象理解力:

患者的抽象理解力可通过r解患者对基本生活常识掌握的多少,对目前社会上大家关心的事情是否参与谈论,认识程度如何;还可以观察患者是否善于学习和积

累生活常识,对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的意义及预防疾病的知识是否熟悉;医务人员讲解的疾病知识是否能够接受并理解,以及认识到什么程度;其行为表现是否符合教育背景等。

(4)判断力:

可从患者对社会规范的接受情形来推测,因为判断力是一种比较、评价和抉择的过程,护士可以从患者对一般性常识的表达,对护十的指导是否愿意服从,是否伴有情绪波动等反应来进行观察。

4情绪方面情绪活动既是-种过程,又是一种状态或背景,始终伴随着患者的心理活动患者的情绪体验是主观感受,难以用客观方法记录,但是他的情绪表现,即在情绪状态下的行为,是可以通过观察来进行区分的。

患病作为一个生活事件,必定会引发患者的’情

绪活动,但是,在通常情况下患者不论是情愿或不情愿,是主动还是被动,是会逐步适应疾病过程的。

护士在与患者交谈时可观察患者是否表现出合作、友善、坦诚,还是警戒性很高,怀疑心很强,或害羞、不安;或者有的患者会因为情绪波动时而感到悔恨(害羞、怨恨、自责),时而易于激动(不满、生气、愤怒),或被恐惧(不安、担心、忧虑)、悲哀(失望、难过、伤心)控制着,在评估时护士要随时观察患者的情感表达是否适宜,患者内在的感受与外在的表达是否

一致,言语性表达与非言语性表达有无矛盾:

焦虑是人们对环境中的一些刺激预感到威胁而又无能为力去应付,体验着孤独(smude)和无助感的期待情绪,足由紧张、自责、焦急、担心、忧虑和恐惧等感受交织而成的复杂的情绪反应,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遇到矛盾和挫折后广泛出现的不愉快的心理体验。

护士在评估患者的焦虑时,要分析诱发患者焦虑体验的刺激因素可能是一个还是几个;患者所感受到的“威胁”可能是真实存在着,还是想象中的;患者对焦虑的应对反应可能是有效的,是能够适应的,还是无效的。

护士通过对患者反应程度的观察,评估其焦虑程度是轻度、

中度或重度的。

这些对心理护理干预措施的制订都是十分重要的。

5个性表现性格特征对患者的心理反应也有很大的影响。

例如性格开朗、逞强者,对疾病所致痛苦的耐受性较强,对医院牛活的适应较快,遵医行为较好;性格懦弱者则易出现情绪消沉、抑郁,对病痛和环境条件变化的适应性较差,依赖性较强。

所以,护士通过观察

掌握患者习惯了的行为方式,分析其性格特征,了解患病后态度特征的改变等是必要的。

(四)观察的方法

1访谈法护士在对患者进行心理评估时所进行的访谈,是护士有目的、有计划地收集评估资料的主动行为。

它是临床工作中最广泛应用的方法之一,也是临床心理评估的一种基本技术,简便易行。

在首次接触患者时,护士必须依据患者能够理解的程度介绍自己,要强调自己在了解患者、照顾患者方面的责任,随时保持尊重患者的态度,并创造条件鼓励患者发问。

鼓励交谈的前提是关系问题,患者感到护士表情、态度、言语好,有为患者服务、为患者解决问题的心,关心、体贴患者,就会主动交谈。

2倾听护士对患者进行访谈,应本着少说多昕的态度倾听被访者的谈话,既要让他自由陈述,叉要有中心内容,避免漫无目的的赘述,同时积极地联系、综合和分析,以便综合评估。

(1)倾听时护士要耐心、认真。

不要随便打断患者的谈话,让患者感到护士是尊重其发言权的。

同时也能使对方在比较宽松和信任的氛围下诉说自己的烦恼。

用患者-惯的方式表达,不能用你的专业的特殊跟光来看,要看到人足有感情的、有社会属性的。

(2)倾听时给予适当的鼓励性回应。

回应既可以是言语性的,也可以是非言语性的二回应的目的既是为了向患者传达护士的倾听态度,鼓励叙述,促进关系,同时也是为了深入了解,澄清问题,促进护L对患者的理解和患者对自己的了解。

(3)对倾诉给予理解,不带偏见和框框,不做价值评判。

倾听时要设身处地地听,并适当地表示对患者的理解,对倾诉的任何内容不表现出惊讶、厌恶、奇怪、激动或气愤等神态,而是予以无条件的尊重和接纳。

可以通过言语和非言语的方式来对求助者的倾诉做出反

应,比如“噢”、“嗯”、“是的”、“然后呢”等,以及点头、口光注视、微笑等.护士不要把自己的价值观念、是非标准强加于患者。

(4)不要急于下结论。

倾听不仅用耳,更要用心。

不但要听懂求助者通过言语、表情、动作所表达出来的东西,还要听出他在交谈中所省略的和没有表达出来的内容或隐含的意思,甚至是求助者白己都不知道的潜意思。

3询问护士一f以围绕中心议题提出问题,一般来说,有开放式询问和封闭式询问两种方式。

(l)开放式询问:

开放式询问通常使用“什么”、“如何”、“为什么”、“能不能”、“愿不愿意”等词来发问,让患者就有关问题、思想、情感给予详细的说明。

使用开放式询问时,应重视把它建立在良好护患关系的基础卜,离开了这一点,就可能使患者产生一种被询问、被窥探、被剖析的感觉,从而产生阻抗。

同一句话,因护患关系不同,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

(2)封闭式询问:

封闭式询问通常使用“是不是”、“对不对”、“要不要”、“有没有”等词,i忻回答也是“是”、“否”式的简单答案。

这种询问常用来收集资料并加以条理化,澄清事实,获取重点,缩小讨论范围。

当患者的叙述偏离正题时,用来适当地中止其叙述,并避免会谈过分个人化,

综上所述,护士通过运用观察法来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是十分必要的。

但是,/同水平的护士所观察到的问题是确差距的。

在这里要强调指出:

不同的眼睛会看到不同的东西。

这是因为一个护上的观察能力与自身的基本知识和临床经验有着密切的关系。

护士必须接受观察的基本训练,锻炼沟通技巧与深刻的洞悉能力。

需要用心去学爿和掌握心理学的基础知识,不断地充宴自己,并主动地去运用这些知识,提高自己发现心理问题的敏感性,并通过一定的技巧去留意患者的表情、态度以及话语,才能对患者进行连续.vt的观察与评估。

二,心理评定

(一)神经心理测验

神经心理评估心理或行为的范围很广,包括感觉、直觉、运动、言语、注意、记忆、思维、情绪和人格等涉及脑功能的各个方面。

神经心理测验大致分为单项测验和成套测验。

单项测验重点突出简洁。

成套测验由多个分测验组成,形式多样化,测查范围广泛,全面反映脑功能状况。

常用的有韦氏记忆量表、Halstead-Reitan成套神经心理测验、LOTCA成套检验法。

(二)人格测试

人格测试是对人格的揭示和描述,测量个体在一定情景下经常表现出的典型行为和情感反应,通常包括类型、气质、情绪状态、人际关系、动机、态度、兴趣等。

常用的方法有两类问卷法和投射法。

问卷法有明尼苏达多项人格测验调查表,艾森克人格问卷和卡特尔人格

问卷等;投射法有洛夏墨迹测验。

(三)情绪测验

残疾或疾病使人的情绪发生很大变化,常常出现焦虑、抑郁、甚至悲观失望,常用的方法有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见评定章节)。

(四)智力测验

智力测验是通过测验的方式衡量个体智力水平高低的一种科学方法。

常用于脑卒中、脑外伤、缺氧性脑损害、大脑性瘫痪、中毒性脑病以及老年变性脑病的智力评估。

常用的有韦克斯勒智力量表(简称韦氏);成人简易智力测验,如简易精神状态速检表(见评定章节)。

.第五节康复对象常见的心理反应

一、反应分期

(-)震惊期心理

处于震惊期的患者由于不能正视和接受疾病所带来的巨大的打击和刺激而感到紧张、害怕或惊慌失措。

临床表现:

1患者不能正视和接受巨大、严重事件的打击,甚至不敢想象它的后果。

2患者表现为震惊、迷惑、不知所措。

3通常会表现冷漠、对事物无感觉或无反应。

(二)否认期心理

否认是患者常用的心理防御机制,也叫做自我保护,多发生在急性期,在早期有一定的好处。

患者在面对自己的伤残或者疾病的时候,会抱有侥幸心理,对病情产生部分或完全的曲解,否认事实的真相,以躲避心理上的负担和痛苦。

它虽然可以暂时保护患者,使其有时

间慢慢接受现实,减轻忧伤、悲痛的情绪,但是长期处于这种状态会使患者偏离事实与现实社会,逃避一切消极的现实处境。

临床表现:

1反驳他人有关罹患疾病和损伤的说法。

2拒绝承认存在明显的运动或认知障碍。

3对于功能缺陷对其生活的影响漠不关心。

4在讨论健康状况及其结果时,行为表现得欢快或轻率,并维持夸大了的乐观观点。

(三)抑郁期心理

这是患者预感自己的病情严重时的一种复杂的情绪反应,面对一些不易康复的功能缺损,会出现情绪低落、悲伤、沮丧、绝望,轻者心境压抑,重者痛不欲生,甚至会有自杀的念头。

临床表现:

1容易感到悲伤和平淡无奇。

2对死亡的话题异常的感兴趣。

3有自杀的想法或行动。

4常表现出暴躁、不耐烦和不停的抱怨。

5躲避,不愿意和朋友家人接触。

(四)反对独立期

反对独立期是继抑郁期后出现的一组与患者残疾前人格特征有关的症状。

在反对独立期,部分患者感到躯体的损失对自己是不公平的,今后前途已无指望。

随着悲伤、忧愁心情逐渐地减轻,情绪相对平稳时,患者开始以残疾作为谈判的条件,尽量依靠单位和社会照顾,

希望今后有所依靠,不想参加社会活动。

有些患者在得知自己会终身残疾后.深感自己无能为力,怕被社会抛弃,凡事都想依靠别人的帮助,产生孤立无援的感觉。

临床表现:

l在经济和生活上尽量依靠社会和他人的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销售营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