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如歌读书心得3篇(共11页)7200字.docx

上传人:b**** 文档编号:10010095 上传时间:2023-05-2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7.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岁月如歌读书心得3篇(共11页)7200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岁月如歌读书心得3篇(共11页)7200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岁月如歌读书心得3篇(共11页)7200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岁月如歌读书心得3篇(共11页)7200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岁月如歌读书心得3篇(共11页)7200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岁月如歌读书心得3篇(共11页)7200字.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岁月如歌读书心得3篇(共11页)7200字.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岁月如歌读书心得3篇(共11页)7200字.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岁月如歌读书心得3篇(共11页)7200字.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岁月如歌读书心得3篇(共11页)7200字.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岁月如歌读书心得3篇(共11页)7200字.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岁月如歌读书心得3篇(共11页)7200字.docx

《岁月如歌读书心得3篇(共11页)7200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岁月如歌读书心得3篇(共11页)7200字.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岁月如歌读书心得3篇(共11页)7200字.docx

岁月如歌读书心得3篇

  篇一:

岁月如歌读书心得

  黄山谷曰:

三日不读书,便觉面目可憎。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觉得教师三日不读书,内心便觉荒草丛生。

  曾经和于漪老师说:

坐在您身边,我感受到一股温暖和力量。

因为这种感觉,于老师的《岁月如歌》一直放在枕边,读过已经不下于三遍了,而每一次捧起都是一份感动,一份激奋,一份崇敬。

  XXXX年第23届教师节到来之际,参加&;于漪《岁月如歌》首发式暨从《岁月如歌》谈教师成长&;论坛活动,拿回这本书是一口气读完的,内心充满崇敬,但觉得自己实在难以企及。

在参加市教研室组织的&;从于漪老师的典型案例看教师成长&;这一课题中,与于老师有了更多的接触,拿起这本书,感受到于老师是用爱在抒写,用心在表达,句句是血,字字是情。

今天再静静地阅读这本书,更多的是理性思考:

于老师成长的契机是什么,是什么力量推动她达到如此的高度,于是感受到的是教师的责任,正如于老师上完《海燕》一课回家之后,她的爱人说的一句话:

&;你哪里是上课,你是用生命在歌唱。

&;

  是的,这是一曲生命之歌!

在歌声里我们感受的是精神!

是力量!

是人格!

是境界!

如果进一步思考,于老师生命的源泉在哪里?

那应该是历经劫难时幼小心灵的觉醒和震动;是父亲&;学点本领,做个好人&;的临终嘱托;是求知路上的教育前辈给予的&;一个大的宇宙&;;是镇江中学的校训&;一切为民族&;为她树立的做人标杆,赋予她铸造师魂的基因。

  有人说,于教师应该用生命来教,用生命来表达。

是的,阅读《岁月如歌》,我们感到于老师是用责任在唱歌,她深深地认识到今天的教育质量就是明天的国民素质,语文教学不仅要教文更要育人;是用行动在唱歌,她三次备课,两次反思,几乎每堂课都有人听,有近XXXX年节公开课的教学实践;是用爱心在唱歌,于老师把逃学两年的学生带到家中,与他一起上学一起玩耍,用爱感染教育孩子,树立孩子的信心;更是用生命在唱歌,在儿子患败血症期间,当时于老师思想斗争很厉害,儿子这边舍不得,要照顾,学生那边是关键时刻,耽搁不起,最终她还是咬咬牙去学校上课。

  人的生命都是有限的,但于老师在用生命歌唱的同时,又获得了心灵刻度的提升和灵魂精神的升华。

用生命歌唱,我们感受到的是一种立足于母语教育、文化传承和民族复兴的崇高的教育境界;用生命歌唱,我们感受到的是一种&;胸中有书,目中有人&;的人文的教育情怀;用生命歌唱,我们感受到的是一种&;当了一辈子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的不懈的教育追求。

  这就是生命不息,行走不止。

我曾经在《行走的力量》一文中写下自己的感受:

支持她的是对生的希望,是对生命价值的思索,是对教育的博大情怀,是对民族对国家的深厚情感,正是拥有这样坚强的信念,才让她前行的脚步如此坚实。

正如谭轶斌老师在《岁月如歌》启示录中曾经写下的:

&;在信仰的星空下奋力前行&;。

(XXXX年5月14日《中国教师报》)

  泰戈尔说过:

&;教育的目的应当是向人传送生命的气息。

&;教师工作是万里长跑,不是百米冲刺,教师应该有精神追求,否则难以保持旺盛的生命力,难以有永不枯竭的动力。

  生命如歌,不在乎如何吟唱,只在乎是否曾经唱过。

  人生就像是一首歌,而我们就是这首歌的作曲作词者。

我们掌控着旋律的快慢节奏,我们掌控着歌词的婉约与豪放,我们还可以掌控整首歌曲的低潮和高潮。

生为人师,只有我们自己才能够在传道授业中谱写出自己的生命之歌!

  尽管于老师达到一定的高度,成为当今上海市课程改革的一面旗帜,但对于教师成长,她常说的一句话是&;今日的教师是最难做的。

&;现实中的种种矛盾和诱惑都可以成为我们教育教学的绊脚石,但生命的意义在于接受磨练,在于传承精神,在于薪火相传!

  每个学生的生命都是可贵的,每个教师的生命和智慧也是可贵的,教师要唱响生命之歌需要有大胸怀大气度,有大胸怀大气度才会有大力量,教育是&;水磨&;的功夫,不能急功近利,不可心浮气躁;需要向学生学习,一个学生就是一本丰富的书,一个多彩的世界,一本一本认真读,一点一点学习,可以懂得师爱的真谛,品尝到亦师亦友的乐趣;需要有&;一登一陟一回顾&;的反思精神,不断照镜子,洗涤自己的灵魂,不断寻找自己的不足,实现人格的完善。

  一直很喜欢于老师的一句话:

&;让生命与使命同行&;。

作为一名教师,我深知要学习和践行这一精神,相当不易。

我们面临种种困境,功利化的教育思潮盛行,&;三俗&;(庸俗、低俗、媚俗)文化娱乐大众,教育发展距离人民需求越来越远。

作为有良知有责任感的教师,我们能够做些什么?

在《岁月如歌》中,我看了《荔枝蜜》课例,写了《语文:

辩真善美丑》一文,文中写道:

&;在文化的百花园里,有鲜花也有杂草,语文教师要有文化的眼光,要有品格的坚守,不仅能够分辨发现杂草,轻轻锄去,还能够在荒草地种植鲜花,呵护鲜花,真正做一位锄草种花的人。

&;(《语文学习》XXXX年第9期)

  作为一名教研员,我更懂得自己肩负的重任。

为了在研训工作岗位中提升自己的生命质量,我应该做到:

一是自身素质发展和促进教师发展&;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自身素质不高,谈何给基层教师以指导?

自己心中没有阳光,谈何播洒阳光?

二是&;研训在课内,功夫在课外&;,教研员的生命之根在基层,在课堂,但要提高研训质量必须利用&;八小时之外&;的时间整理听课资料,总结教学经验,辐射全区教育教学;三是&;生命在于奉献,奉献成就生命&;,生命的价值在于积极探索,奋勇前行,不断奉献,使教研员生命与基层教师生命共同成长。

  教育是一条长河,生命是一曲乐章。

波涛不止,乐曲不歇。

我们应该用爱、用真诚、用奋斗、用创造谱写一曲嘹亮而悠长、神圣而华美的动人旋律!

  在院庆五十周年的日子里,我祈望和更多的进修人一起唱响松江教育的生命之歌!

  篇二:

岁月如歌读书心得

  一直以来都喜欢看人物传记或回忆录之类的作品。

在这些作品中,我们观阅的是别人的事迹,扩充的是自己的人生。

看完于老师的《岁月如歌》一书,更让我觉得强者的风采并非来自功成名就后的光芒,而是来自他们身后那条艰辛踏过的崎岖&;荆棘路&;,以及一路走来时那种直面挫折的傲然气度与内心不屈的信念。

  艰难路上的勇者

  书中于老师回顾了自己求学与从教的经历,她娓娓道来,从容淡定,而我细细读来却感慨不已。

童年岁月在战火纷飞与颠沛流离中度过,少年时的家庭变故又令求学之路变得千难万难;终于学有所成,可以实现自己的理想了,又遭遇病魔;正当可以专心致志投身于教学改革的实践中,一场暴风雨般突然而至的&;文革&;动乱又将一切美好粉碎,皮肉受苦,人格受辱,生命受胁迫&;&;如此坎坷的人生经历,无论谁回想起来都会脊背发冷。

而于老师却是一位真正的勇者,她的心中有苦有痛,但无惧无悔,只要一有学习或工作的机会,她便全情投入,这一点实在让人钦佩。

一个人是否能预知人生路上的种种磨难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是否有从种种磨难中不断站起、继续前行的勇气,惟有具备了这种勇气,我们才有可能成为生活的强者。

  如果说直面苦难需要勇气,那么在当今的社会敢于直言,坚持真理,捍卫正义更需要勇气。

  记得曾给学生做过一个心理游戏。

游戏中列出了十几个选项,如豪宅、一个小岛、一张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信用卡、一门精湛的技艺、一座宏大的图书馆、三五个知心朋友、名垂青史、一张免费旅游世界的机票、和家人共度周未、直言不讳的勇敢和百折不挠的真诚等等,学生们可以通过竞拍来获得他们最想拥有的一个选项。

游戏最后各项均有归处,只有一项无人问津,那就是&;直言不讳的勇敢和百折不挠的真诚&;。

在游戏分享阶段,我问他们是否有人曾想过要选这项,孩子们说,当时确实犹豫过,但最终还是放弃了,因为那如果是一生的承诺,要做到就太难了。

  真的太难了,这需要何等的勇气。

然而在《人民代表为人民》一章中,我看到了这样一位已年过半百但依然真诚、正直的勇者。

在于老师担任人大代表的25年中,她为了教育四处奔波,听取真话,了解实情,反思社会现状。

如有教育议题,她更是慷慨陈言。

看到教育经费被挪用,她更是愤然直言:

&;共产党为人民,任何人不能因手中有权为私谋利。

有两项款子动都不能动,一是救灾款,那是人命关天的事,二是教育款,是为孩子的事,是牵涉到有没有良心的问题。

对学生的事要讲良心,党员要讲党性。

&;这句句掷地有声的话语中折射出的是一位知识分子的道德良知。

我想孟子所言的&;浩然之气&;就是积聚在中国文人内心的这种善良、正直、勇敢的精神力量吧!

  笃学慎思的智者

  学生都希望自己能遇到一位智慧的老师,老师们自然也希望自己成为一位智者,但这智慧并非与生俱来,而是借助学习与思考不断累积而成的。

  在《&;门&;在哪儿》、《和学生的心弦对准音调》、《把握驾驭课堂的主宰》、《用语言&;粘&;住学生》、《飞来的&;机遇&;》这些篇章中我们看到了一位优秀教师成长的轨迹。

真的,没有人会随随便便成功。

教育教学中的每一点领悟都是笃学慎思的成果,课堂上传授的课文都是花费10个小时、20个小时,甚至更多时间独立钻研后的结晶。

这样&;深入文本&;的工作量对于许多青年教师而言大约只有开设公开课时才会有吧,但对当年同样年轻的于老师而言,却是每课如此,这谈何容易!

也就是在这样的成长过程中,才能凝聚起更多的智慧与心灵的力量。

  曾在谭小宁一篇名为《唤醒教师不断成长的事业渴望》的文章里看到作者对当下教师队伍中存在的三种&;怪型&;的分析。

一是教育教学上取得了一些成绩后,便想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的&;功臣自居&;型,二是在大奖赛中获奖或发表了几篇论文便想着提拔、提薪的&;浮躁不安&;型,三是工作了许多年后开始依赖经验、疏于备课、漠视研修的&;不思进取&;型。

  这样的教师确实存在,而今也非个别现象。

也许从小学到中学,到大学,再到踏上工作岗位,整个过程都是按部就班,顺理成章,无须拼命争取,自然就不觉难得了。

再加上而今这个似乎一切都可以&;速成&;的年代里,人们内心信奉的是&;成名要趁早&;的信条,青年教师最好能三年得大奖,五年升中级,十年评高级,然后呢,&;育分挣钱&;,成长的道路不似&;钻研&;,更似&;钻营&;。

少有人能心甘情愿地耐住寂寞,淡泊着、宁静着,这像是一种渐行渐远的品质。

  当然,我们可以抱怨社会,急功近利,崇尚财富,诱惑多多,价值混乱,工作繁忙,压力重重&;&;但静下来扪心自问:

除去这些外在因素,我们的内心是否具备了足以让我们保持清醒、明辨是非的智慧与宁静自处、不随波逐流的定力;我们的内心是否还有不断成长的渴望!

  在看了《意外的惊喜,清醒的定位》一章后,才明白什么才算拥有了&;不断成长渴望&;。

  当于老师评上了上海市首批中学特级教师后,她所下的决心是:

&;一切从零开始,边干边学,边学边干,追求卓越,努力缩短&;实&;与&;名&;的距离,向名副其实的目标奋然前进,不辜负组织的培养,不辜负学生、家长、社会的期待。

&;

  当于老师面对评上特级教师后的种种压力时,她是这样思考的:

&;要么被压垮,要么变压力为动力,坚强的挺立,其他别无选择。

至圣先贤的教导: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自己应建立清晰的内心价值系统,把社会给予的压力变为一种生命的张力,内心勇敢,态度从容,以敞亮的胸怀、无限的热忱迎接挑战。

&;

  评上特级教师后的于老师依然坚持自我教育,依然渴望日有长进,月有长进,年有长进。

她说:

&;人的视觉有两种功能。

向外,拓展世界;向内,发展内心。

内心丰富,纯正,拓展世界就能认识正确,受益甚多。

为此我用两根支柱支撑自我教育,一是勤于学习,二是勇于实践,二者的聚焦点是反思。

&;她对自己提出的要求是:

&;重要的理论反复学,力求正确理解,学能深入,用能浅出。

紧扣一点深入学。

拓开视野广泛学。

&;

  &;与其说我做了一辈子教师,不如说我一辈子学做教师&;,正如于老师所言,她学做教师,学做语文教师,学做特级教师。

正是因为她将自己定位在&;学&;这一基点上,才有了强大的内在驱动力,才会不断丰厚自己的知识储备,成为了真正的智者。

  当我重新思考什么是&;智慧&;时,我得出了这样的结论:

智慧是一种能力,一种探究的能力,一种做事坚持到底的能力,一种超越困难的能力,一种能够从失败中走出来又能够清醒面对名利的能力,一种能不断给心灵以力量的能力,一种能够让自己不断成长的能力。

  阅读《岁月如歌》,也是在阅读那份沉甸甸的历史。

如果除去荣誉的光环,如果放下世俗的评价,我们眼中的于老师也只是一个平凡的人,她有着平凡的人生起点,平凡的日常生活,只因为不曾放下最初的梦想,不曾放弃对教育、对学生的爱与信心,纵然艰辛,却最终登临思想金字塔的巅峰。

  你我皆凡人,生在人世间,我们都只有短暂的一生,我们的梦想,我们的人生,无论以什么名义,都不应白白虚掷,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守住对于&;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信念。

  篇三:

岁月如歌读书心得

  在学生时代,于漪老师的大名就已如雷贯耳,她的事迹在各教师培训、讲座上被作为事例来宣扬传颂。

踏上工作岗位,在师德培训时,我也聆听过她的事迹报告。

这次我认真拜读了于漪老师的《岁月如歌》,让我感受了于漪老师一生的甜酸苦辣,感受了她对事业的坚定、对责任的坚持,最终成就了自己,更成就了许许多多的学子。

  随着&;岁月如歌&;这个生命故事的展开,我不断地被感动,被震撼。

如今的教育专家、语文特级教师于漪,曾经经历了怎样的苦难:

丧父之痛;病魔缠身;&;文革&;期间,她又遭到了那样的欺辱&;&;这些都没有压垮这位倔强的女性。

在于老师身上我看到了什么是坚强,怎样叫师爱,什么是责任。

  书中有这样一个事例,让我读过之后久久不能释怀&;&;&;&;&;儿子患败血症,天天高烧,嘴唇都发焦,头上用冰袋敷着&;&;一天半夜,医生找我们谈话,说明病的严重性和药效的甚微&;&;我哭了,谁没有亲子之爱?

恳求医生救救孩子的命。

那时,我正好教高三毕业班,复习十分紧张。

孩子多次病危,我陪下半夜,早晨走时,孩子总哭着不让我离开&;&;说老实话,当时思想斗争很厉害,儿子这边舍不得,要照顾,学生那边是关键时刻,耽误不起。

咬咬牙还是去学校上课。

我不是医生,不会治病,可我是教师,关键时刻不能离岗。

此时此刻,我才真正体会到师爱超越亲子之爱,它虽无血缘关系,但它寄托着祖国的期望,人民的嘱托,要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一个心眼爱学生,尽心尽力培养他们成长。

&;面临选择,于老师是怎样的一种痛苦与愧疚。

她舍小我而就大我,如此的情怀是因为于老师拥有对教育事业无比的热爱和责任感。

想想自身,曾经觉得自己已经付出了很多,但其实跟于老师比,所做的其实是微不足道的。

每一个学生都承载着一个家庭甚至几代人的希望,教师身上的责任是巨大的。

身为一个教师,我们要学习前辈们的奉献精神,甘当孺子牛,踏踏实实做好工作,教好学生。

  读了于漪老师的《岁月如歌》,我感觉要向于漪老师学习的真的很多很多。

  首先要学习于漪老师的&;真诚&;,&;教书教必教心,教心必先知心&;。

&;知心&;不仅仅是了解学生,而且要让学生了解教师,只有学生信任了教师,才会向其敞开自己的内心世界。

学习于老师,用自己的真诚换取学生的真诚。

因为只有在真诚的基础上,师生情谊才具有不息的生命力。

学习于老师对事业的真诚,尽管她教了很多遍的语文教材,一些经典的课文早已滚瓜烂熟,但是她上课前总是要把课本重新仔仔细细备一遍,捉摸着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考虑着教学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

学习她把学生看得很重,&;文章是旧的,但学生是新的,理解怎么可能一样呢?

&;正是有了这个心态,所以每堂课都能抓住学生的心,使学生有所得。

我如今作为一名区骨干教师,更加要认真地备课。

要结合新课程理念与自己的教学经验,针对不同的学生,来开展教学活动,不断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

  其次,要学习于漪老师在教学上的刻苦钻研。

于漪老师在备课上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备课,必须一丝不苟,把教材吃透&;这是很多前辈老师对我们的要求,什么叫&;吃透&;,怎样才能&;吃透&;,于漪老师为我们做出了最好的榜样。

独立思考,反复推敲,从时代背景到字句点滴,为了备好一堂课,常常需要花费10小时,20小时,甚至更多的时间。

在这样慢慢的积累中,她慢慢的丰富了自己的语文素养,并开始思考语文教学的模式。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学科本身存在的巨大差异,但就一颗出为人师的心,却是一样的。

在数学教学中,知识本身的脉络以及逻辑关系非常清晰,但是怎样的呈现方式一样是大问题。

在备课的过程中,同样要上下贯通,前后呼应,自然也需要,也应该投入大量精力。

  再次学习于漪老师谦虚好学、永不满足的精神。

于漪老师说:

&;我当了一辈子教师,教了一辈子语文,上了一辈子深感遗憾的课。

我深深地体会到永不满足是必须遵循的信条。

&;永不满足,这简单的四个字却要付出不简单的努力,于漪老师上了XXXX年多节公开课,可自己却认为没有一节是十全十美的,虽然每次开课前都考虑周全,但每节都存有遗憾。

我想,正是由于于漪老师谦虚好学、永不满足,才会有她那每节都有遗憾的说法。

作为&;非科班出身&;的于漪&;三年磨一剑&;,常常是&;明灯伴我过午夜&;。

这种付出,这种努力,一定有一种坚定的信念在支撑着她,有一种谦虚好学、永不满足的精神在鼓舞着她。

作为教师的我更应该像于漪老师那样拥有永不满足的精神,对于在工作上取得的一点点成绩不满足,对于自己所拥有的知识量不满足,&;如果学而思,学一点,消化一点,即使时间零碎,日积月累,真才实学也必大有增进。

&;把上好每一堂课作为一个起点,认真的积累,谦虚的对待自己的教学工作,相信这样能够使我在教学上更有所增进。

  最后,我愿以于漪老师的话与大家共勉&;我无怨无悔,因为选择了教师,我就选择了高尚;选择了教师,我就一辈子和年轻人在一起!

我一辈子的生命,是和肩负着的历史使命结伴同行。

如果下一辈子还叫我选择职业,我仍然选择教育这多情的土地,选择我们可爱的学生,选择这永远光辉灿烂、青枝绿叶的教育事业!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