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反思1.doc

上传人:0****4 文档编号:10022088 上传时间:2023-05-2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8.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反思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反思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反思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反思1.doc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反思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反思1.doc(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反思1.doc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反思1

  这首诗很奇怪,它是一首送别诗,从题目中可以解读出,它的中心词是送可是,看破这二十八个字,却难以找到一点送别时的气息,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课前也浏览了网友的一些相关的帖子,有的说是写景是为了表达对友人林子方的依恋之情,有的更离奇,说是杨万里这是话中有话,明摆着是暗中教林子方平步青去之术,只可惜林子方不喑其道真是众说纷纭,究竟应该把哪种解读,带给学生,思前想后,我觉得还是应该给学生一个机会,让他们自己来玩味一番。

既然是因课文而得来的问题,还是让学生到课文里去找吧

  在教授这首诗时,按照常规教学,从诗题入手,先解读诗题,找出题目的中心词送,确定它是一首送别诗,由送别开始回忆、复习曾经学过的送别诗,学生尽数了所学过的所有送别诗如《赠汪沦》、《送元二使安西》、《别董大》、《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等,接着再让学生设疑,眼明手快的同学就提出问题:

老师,既然是一首送别诗,为什么它和我们刚才背诵的一些不同呢,从中找不到一点送别的场景和情感我没有马上顺着她的思路展开,而是先肯定她的提问,鼓励学生好好学学这首诗,理解了字词,理解了诗意,品出诗情了,再来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

  教学最后,我把刚才学生提问拎了出来,既然是送别诗,为什么找不到送别的气息呢

  理解了诗意,学生开始议论开来:

  生一:

我想诗人一定是想让林子方再看看这西湖美景,接天莲叶、映日荷花,多美啊,希望他不要忘了这西湖边的美景,更不要忘了西湖边有他的老朋友,记得常来观景叙旧。

  生二:

我觉得是借景抒情,借西湖边的美景,来表达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情感同样美好。

  生三:

我也觉得是借景抒情,西湖边的荷叶多美啊,映日荷花,别样红,接天莲叶,无穷一碧,好花还得绿叶配,没有绿叶,花就显得孤单,没有花,光有叶也显得单调,诗人与友人的关系就像花和叶的关系,彼此是相互依恋,相互陪衬。

  

  看着学生侃侃而谈,我也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荷花和莲叶他们想到映衬才体现出了没有,眼前的荷花是美丽了,无穷碧以外的荷花也是美丽的,因为有荷叶在映衬,诗人与友人的关系,就似这莲叶与荷花,无论是眼前还是以后,都是美好的,不会因为距离的改变而疏谈,正所谓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一堂课最后以同学的解疑而结束,虽然我们的答案可能会有所牵强,但课堂本生就是一个思想的迸发的场所,没有好与不好,只有想与不想,只要学生投入地思考了,思维得到启迪与锻炼,也就完成了这堂课的任务。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