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治疗.ppt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0022642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PPT 页数:101 大小:1.2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血压治疗.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01页
高血压治疗.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01页
高血压治疗.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01页
高血压治疗.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01页
高血压治疗.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01页
高血压治疗.ppt_第6页
第6页 / 共101页
高血压治疗.ppt_第7页
第7页 / 共101页
高血压治疗.ppt_第8页
第8页 / 共101页
高血压治疗.ppt_第9页
第9页 / 共101页
高血压治疗.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1页
高血压治疗.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101页
高血压治疗.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101页
高血压治疗.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101页
高血压治疗.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101页
高血压治疗.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101页
高血压治疗.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101页
高血压治疗.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101页
高血压治疗.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101页
高血压治疗.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101页
高血压治疗.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101页
亲,该文档总共10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血压治疗.ppt

《高血压治疗.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血压治疗.ppt(10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血压治疗.ppt

高血压治疗策略,高血压药物治疗的用药原则,合理选择联合用药以达到最大的降压效应、最少的副作用,一般情况下宁可联合应用非同类的第二个药物,而不增加第一药物的剂量。

对轻、中度高血压,任何药物开始治疗时应从小剂量开始,以减少副作用。

尽量应用每日一次,作用持续24小时的长效药物。

一、常用六大类降压药物,目前推荐的抗高血压药有6种:

利尿剂、受体阻断剂、钙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TRA)和1受体阻断剂。

其它抗高血压药由于副作用较多目前已较少应用,尤其不宜长期服用,如利血平(reserpine)、肼苯达嗪(hydralazine)、中枢性抗高血压药等。

(一)、常用的利尿降压药物介绍:

1.噻嗪类:

氢氯噻嗪(Hydrochlorothiazide,HCT,双克)氯噻酮(chlorothalidone)吲达帕胺(indapamide,“寿比山”,“纳催离”)2.袢利尿剂:

呋噻米(frusemide,速尿)托拉噻米(torasemide,“伊迈格”)。

3.醛固酮拮抗剂:

安体舒通(“aldactone”,spironolactone);依普利酮(eplerenone)。

1957年氯塞嗪(chlorothiazide)问世,30多年来以氢氯噻嗪(双氢克尿塞,hydrochlorothiazide)为主的噻嗪类利尿剂一直是抗高血压药物的主力军之一,不论单用或与其他抗高血压药物联用,都有明确的疗效。

吲达帕胺(寿比山,indapmide)的上市,使利尿剂在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地位又有新的提高,它的特点是常用剂量仅表现为轻微的利尿作用,主要表现为血管扩张作用(该药具有钙拮抗作用),降压有效率在80%左右,且不具有传统利尿剂造成代谢异常的副作用,目前已在临床广泛应用。

长期治疗主要降压机理:

体内仍轻度失钠,血容量仍轻度降低,小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内Na;通过Na+-Ca+交换机制使细胞内Ca+含量,血管平滑肌细胞膜受体对NE、Ang缩血管反应。

噻嗪类利尿剂,初期的降压作用:

排钠利尿体内钠水负平衡细胞外液和血容量心排血量血压,吲达帕胺噻嗪类氨磺酰利尿剂,兼有钙拮抗作用普通片:

2.5mgIR(已广泛应用)降压疗效肯定;无血糖、血脂不良反应;价格较低缓释片:

1.5mgSR(最大作用时间17h)新型亲水基质片剂(纤维素衍生物);长效而不良反应更少(尤其对糖尿病的影响,有循证支持)。

抗高血压药的临床应用常用利尿剂基本情况汇总表

(1),抗高血压药的临床应用常用利尿剂基本情况汇总表

(2),“心脏毒性”kaplan等认为氢氯噻嗪不能减少心肌梗塞发生率,美国多项危险因子干预试验发现原发性高血压人伴心电图异常者,用利尿剂后猝死增加。

低钾血症有些病人可维持血钾在正常范围,但有10-15%的病人血钾可降至小于3.5mmol/L。

糖代谢异常研究证明氢氯噻嗪可使空腹血糖增加,糖耐量下降并增加原发性高血压人的胰岛素抵抗。

脂代谢异常氢氯噻嗪长期应用可引起脂肪代谢紊乱,主要是影响脂肪酶的活性,使甘油三酯分解代谢减少甘油三酯升高;也可引起轻度胆固醇增加。

噻嗪类利尿剂,特别适用于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人,老年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肥胖及高血压并心力衰竭者。

有糖耐量降低或糖尿病,伴有高尿酸血症或有痛风者及血肌酐大于290moll者不宜应用。

高血压急症时,用短效利尿剂如速尿。

长期治疗宜用吲达帕胺(indapmide)。

氢氯噻嗪与钙拮抗剂或ACEI合用,可用小量,每日6.25-12.5mg日。

螺内酯(安体舒通,spironolactone)常用于高血压并心衰的病人,氨苯蝶啶(triamterene)利尿作用较弱很少单独使用。

其副作用与剂量相关,因此,剂量宜小。

病人不可过度限钠,也不可高钠摄入,中度限钠,每天5-8克即可。

适量补钾,每天1-3克,或合并使用保钾利尿剂。

服用吲达帕胺的病人一般不需要补钾。

鼓励多吃富含钾的食物及水果,如芹菜,香蕉,桔汁等。

第一代受体阻滞剂:

非选择性12,如心得安(普奈洛尔)第二代受体阻滞剂:

选择性1,如美托洛尔、比索洛尔第三代受体阻滞剂:

+受体阻滞剂,如拉贝洛尔、卡维地洛、阿尔马尔,(新型),

(二)受体阻断剂种类,及受体在组织中的分布:

1受体:

血管受体2受体:

肾、肝胰、血管1受体:

心脏、支气管受体2受体:

骨骼肌、支气管、心脏血管:

1、2肾脏:

2(血管)、1(小管上皮)、1(球旁细胞)肝胰:

2、2心:

1、2,常用的受体阻滞剂阿替洛尔倍他乐克比索洛尔卡维地洛,受体阻断剂降压安全、有效,价格便宜。

单用使收缩压下降1520mmHg。

可与利尿剂、CCB、受体阻滞剂联用。

支气管哮喘、慢阻肺、外周血管病应避免使用受体阻断剂。

血浆肾素活性(PRA)增高者用受体阻断剂的效果最好,随年龄增长血浆肾素活性下降,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受体阻断剂的效果较差。

常用的受体阻断剂,受体阻断剂的联合用药,在控制安静状态下血压方面,受体阻断剂的降压效应与利尿剂、钙拮抗剂、受体阻滞剂及ACEI同样有效,控制运动情况下的血压,优于其他制剂。

从降压角度,受体阻断剂与ACEI联用,其效应不很满意,可能由于这两类药物在降血压机制上有共同之处,即作用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同一水平。

通常受体阻断剂与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联用,可以增加降压效应而且可以减少彼此的副作用。

受体阻滞剂的主要适应症:

高血压病人交感神经兴奋MI后使用可降低死亡率及再梗塞发生率充血性心衰可与ACEI、利尿剂、洋地黄合用,尤其是有阻断作用的B(卡维地洛)但逆转LVH:

ACEI(ARB)CCB利尿剂,B最差缺点:

代谢的不良反应:

TG升高、影响胰岛素分泌、糖原分解、血糖升高等。

受体阻断剂的副作用,常见副作用疲劳:

发生率约10-20%,非选择性B更常见;肢体寒冷:

发生率为10-20%,在寒冷季节尤其易恶化。

心功不全及心脏传导功能障碍者可引起或加重心衰和传导阻滞。

不常见的副作用各种B都可能在哮喘患者发生支气管痉挛,但选择性越差可能性也越大。

也可有胃肠不适、闪烁及视觉盲点等。

少见的副作用肌肉痉挛及血浆CPK水平增高、皮疹、过敏、细微肌肉颤动,应用B也可发生首剂综合征和停药综合征。

前些年关于CCB的争论已基本平息,其引起胃肠出血、癌症和自杀的发生率增加没有充分证据,但短效硝苯地平(大于30mg/日)引起心肌梗塞病死率增加则已引起临床的重视。

CCB在原发性高血压及其它心脑肾血管病防治中仍具有重要地位,它包括一大族化学结构、功能、对组织选择性及不同钙通道与结合位点各异的药物。

(三)钙拮抗剂(CCB),什么是钙通道?

如何通过钙拮抗作用来降压?

心肌细胞和平滑肌细胞在受到刺激后会收缩,钙是联结兴奋与收缩的“媒人”钙进入细胞内多,收缩力就强,反之就弱,CCB就是阻止钙进入细胞(使血管扩张),减弱心肌收缩力,降低血压,Ca2+,细胞膜,细胞核,Ca拮抗剂,硝苯啶,异搏定、地尔硫卓,钙拮抗剂的分类,按国际药理学联合会分类,选择性作用于L型钙通道的钙拮抗剂,多数药物的结合部位在分子结构的1亚单位,根据1单位上不同的结合位点分为三个亚类:

Ia类(二氢吡啶类):

硝苯地平、尼群地平、尼卡地平、尼索地平、尼伐地平、氨氯地平、非洛地平、拉西地平、贝尼地平等地平类药物;Ib类(苯噻氮唑类):

地尔硫卓,克伦地平、二氯呋利;Ic类(苯烷胺类):

维拉帕米、加洛帕米、噻帕米。

Ib及Ic类亦称非二氢吡啶类等。

常用钙拮抗剂的特点,硝苯地平:

主要作用是血管扩张,特别是周围血管及冠状动脉,对心脏传导系统及心肌收缩无明显作用。

最常见的副作用:

头痛、脸面潮红及心悸。

因对肾小管作用,有抗钠利尿作用。

踝部水肿并非体液贮留而是局部微循环的效应。

主要适应症是高血压,不宜治疗心律失常。

维拉帕米:

也是血管扩张剂,但对房室传导,心率及心脏收缩力均有抑制作用。

头痛、脸面潮红的副作用较二氢吡啶类少见,常有便秘(因钙内流被阻滞肠道平滑肌高度松弛所致)。

房室传导阻滞及负性肌力作用,亦为可能的副作用,特别在房室传导障碍及心力衰竭病人。

维拉帕米主要用于室上速,亦有效治疗心绞痛、高血压及肥厚型心肌病。

地尔硫卓:

其药理作用于介于二氢吡啶类及维拉帕米之间,主要用于治疗心绞痛,也用于治疗室上速和控制慢性房颤的心室率。

CCB在原发性高血压治疗中的适应症:

试验证明以CCB为主长期治疗,加利尿剂、ACEI或B达到最佳控制血压,可降低心脏、血管并发症和死亡率。

适用于各种类型的原发性高血压人;尤其适用于高血压合并冠心病心绞痛、周围血管疾病;老年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合并糖耐量异常者最好与ACEI合用;原发性高血压合并肾脏损害。

妊娠期高血压,新的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新的CCB大多属于二氢吡啶类,也有少数新的苯烷胺类或苯噻氮唑类制剂。

近20年出现的二氢吡啶类新药达20余种,同时还有缓释及控释硝苯地平、维拉帕米及地尔硫卓等。

氨氯地平血管选择性CCB,治疗剂量对心脏收缩力及房室传导作用无影响。

特点:

作用时间长,血浆半衰期35-50h,一次/日即可。

极少出现快速血管扩张的反射性心动过速耐受性好。

生物利用度,血压波动少。

主要用于治疗高血压和慢性稳定型心绞痛。

可与B及/或利尿剂合用。

对心衰病人降低血浆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可用于心衰的治疗。

拜新同硝苯地平控释剂型,口服利用度5565%,2h血浆浓度升高,6h达最大血药浓度。

特点:

口服降压可维持24小时,一次/日用药即可;起效快,降压平稳,较小血压波动;不易引起反射性心动过速,长期用药不增加血浆去甲肾上腺素水平;明显改善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

主要用于治疗高血压和心绞痛。

长期用药可以显著抑制动脉粥样硬化进程,减少新生粥样硬化病灶的出现。

非洛地平对血管也有高度选择性,对冠脉、脑血管及外周血管均有扩张作用,作用强度与硝苯地平相似。

缓释剂型一次/日,主要用于治疗轻、中度高血压,亦可用于重症原发性高血压。

其效果已在HOT试验中被证实。

拉西地平高度血管选择性,特点是高脂溶性,能透过细胞膜内脂质,缓慢释放至周围的受体群,扩张周围血管及冠状动脉,温和降压,无心肌抑制作用。

贝尼地平:

阻断L、N、T三种钙通道亚型的CCB降压平缓、持久与血中其他药物相互作用少不良反应少机制优势:

肾脏保护和逆转LVH(T型Ca通道)交感神经活性抑制作用(N型Ca通道)血管扩张作用、抗血管痉挛作用(L型Ca通道),尼莫地平:

亲脂性比硝苯地平大,穿过血脑屏障选择作用强,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改善神经损伤有益。

可用于缓解脑血管痉挛、保护脑细胞。

特别适用于高血压合并脑血管疾病的患者。

(四)转换酶抑制剂(ACEI)AII受体拮抗剂(ARB),ACEIACEI能安全有效地降低血压,目前种类较多。

其对降低高血压患者心衰发生率及病死率、延缓2型糖尿病患者肾损害的进展尤其有蛋白尿时特别有效。

主要副作用为干咳,发生率1530%,偶有致命性血管性水肿。

ACEI作用机理,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在高血压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其中血管紧张素是主要的效应肽。

ACEI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为血管紧张素,抑制缓激肽的降解,产生降压效应。

机理如下:

ACEI的种类及剂量,目前临床应用的ACEI有20余种之多,这组药物尽管作用机理相同,但与酶结合的方式、强度、前体状态、作用时间及消除或排泄方式各异。

其中卡托普利作用时间最短,需23次日。

其它ACEI可次日。

卡托普利依那普利福辛普利(蒙诺)苯那普利(洛汀新)培朵普利(雅施达)雷米普利(瑞泰),常用ACEI在高血压的应用,各种ACEI等效剂量如下:

卡托普利50mg依那普利10mg、苯那普利7.5mg、培哚普利4mg、雷米普利2.5mg,福辛普利15mg。

ACEI单药治疗,相当于利尿剂或B单药治疗效果。

单药治疗约6070%高血压病都有效。

大多1内出现降压效应,但可能需要几天甚至几周才能达到最大降压效应,限盐或加用利尿剂可增加ACEI的效应。

ACEI也可与CCB及1受体阻滞剂联合增加效应,但与B联合增加降压作用很少。

ACEI:

轻、中度及严重的原发性高血压,严重或急进性高血压,ACEI与钙拮抗剂联用特别有效。

ACEI对老年性高血压治疗效果较好,无体位性低血压。

由于这类药物不损害植物神经系统,血压下降的同时,重新恢复脑血流自动调节而能保持脑组织,ACEI应用的临床优点,已知ACEI对中枢神经和植物神经功能没有影响,亦不影响性功能。

与其它直接血管扩张剂不同,ACEI产生降压效应并无反射性心动过速。

ACEI能防止由利尿剂产生的继发性高醛固酮血症。

ACEI对代谢亦无影响,血钾稳定,尿酸可能下降,血脂无明显改变。

有些研究证实ACEI可减少胰岛素抵抗并对糖代谢有益。

对下列伴随疾病的病人可以安全使用:

哮喘或慢性阻塞性呼吸道疾病;周围血管疾病,包括雷诺现象;抑郁;糖尿病,ACEI的特殊指征,高血压合并左室肥厚;左室功能不全或心衰;心肌梗塞后及心室重构;糖尿病并有微量蛋白尿;高血压病伴周围血管病或雷诺现象、慢阻肺、抑郁;硬皮病高血压危象;透析抵抗的肾性高血压。

高血压合并左室肥厚;左室功能不全或心力衰竭;心肌梗塞后及心室重构;糖尿病并有微量蛋白尿;原发性高血压人伴有周围血管病或雷诺现象,慢性阻塞性呼吸道疾病、抑郁;硬皮病高血压危象;透析抵抗的肾性高血压。

ACEI不仅能用以治疗轻中度或者严重的高血压,且对某些情况特别有用:

心室肥厚:

左室肥厚为原发性高血压人心血管事件的一项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不仅要降血压也要减少心室肥厚。

在一项不同的高血压治疗方案荟萃分析中,ACEI减轻左室肥厚的作用,较其它抗高血压药物大2倍。

此种效应也对血管性肥厚有效。

心力衰竭:

在一项ACEI的研究中,依那普利使症状性充血性心衰病死率27%。

在左室功能不全的研究中对轻度有症状的心衰病人,亦明显降低心血管病病死率及死亡率。

因此,ACEI对轻度充血性心衰病人也明显有益。

在左室功能不全的预防研究及生存和心室扩大的研究中都证明在心肌梗塞后,无症状而LVEF40%者,用依那普利或卡托普利得益很大。

肾脏病:

ACEI对肾小球滤过率减少的其它类型肾脏病人减少蛋白尿已有报道。

长期ACEI治疗可滤过率及肾血浆流量。

但是对原因不明的肾功能衰竭病人使用要特别小心,因为若双侧肾动脉狭窄可促使急性肾衰。

糖尿病及糖尿病肾病:

ACEI能安全用于高血压合并型或型糖尿病病人的治疗,卡托普利已证明可胰岛素敏感性。

有几项研究(卡托普利、赖诺普利、培多普利及雷米普利)可原发性高血压及正常血压而有糖尿病肾病病人的微量蛋白尿,ACEI能减缓此种病人肌酐清除率。

可使糖尿病病人减缓慢性肾衰的进展。

ACEI应用的禁忌症及各项慎用的情况,妊娠高血压绝对禁用ACEI,因可使胎儿畸形。

所以育龄妇女尽量慎用。

对严重血容量下降或低盐及血浆肾素水平很高的病人(利尿过度),常首次服用ACEI时发生过度血压下降。

此种病人提前12天停用利尿剂。

下列的情况下慎用:

重度血容量减少;重度主动脉瓣狭窄、二狭;限制性心包炎;肾性高血压尤其是双侧肾血管病变或孤立肾伴肾动脉狭窄;原因未明的肾功不全;,老年病人常有肾功能损害,并可因伴随关节炎而应用非甾体抗炎药,若与ACEI联用可发生高钾血症,ACEI与非甾体抗炎药联用常加剧肾衰。

ACEI与保钾利尿药合用应注意血钾变化,尤其肾功能障碍时。

ACEI的副作用,在大规模临床研究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10%,较其它药物低。

干咳最常见,发生率1530%、常在用药早期(几天至几周),也可能有蓄积作用。

最严重而罕见的副作用为血管神经性水肿。

这两种副作用各种ACEI都可发生,故认为与缓激肽有关。

因为ACEI无中枢及植物神经效应,而且交感神经活性亦无影响,因此,ACEI对生活质量无不良影响。

实际上,有报道治疗的患者可改善生活质量。

血管紧张素(AT)在高血压、动脉硬化、心脏肥大、心衰、糖尿病肾病等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ACEI部分阻断AT的形成,对上述的心、肾疾病产生了显著的治疗效应,但对ATII的抑制并不充分,部分病人的疗效并不满意,且部分病人由于干咳等副作用难以耐受,从而研制出阻断AT效应的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TRA)。

ARB,ARB作用机制,目前已知AT的受体亚型有4个即AT1、AT2、AT3、和AT4,简称AT1、AT2、AT3、AT4,但目前对AT3、AT4的研究较少。

AT1主要分布于人体的血管、心脏、肾脏、脑、肺及肾上腺,其作用包括:

平滑肌收缩,醛固酮、儿茶酚胺、精胺酸加压素释放,调节体液量,促进细胞增殖。

AT2主要分布于人的胚胎组织,部分分布于脑和肾上腺髓质,AT2的作用则恰恰相反,调节组织生长,促进分化,使血管扩张。

ARB分类,现有的ARB都是选择性AT1受体亚型拮抗剂可分为三类:

(1)二苯四咪唑类:

以Losartan(洛沙坦,氯沙坦,商品名科素亚,默沙东生产)为代表。

(2)非二苯四咪唑类:

以Arbesartan(厄贝沙坦,商品名安博维)为代表,替米沙坦、坎地沙坦本品为继厄贝沙坦之后上市的有一个非肽类血管紧张素(A)拮抗剂。

(3)非杂环类:

以Valsartan(缬沙坦,商品名代文Norvatis生产)。

两药的不同在于后者不是前体药可用于肝功能不全的病人。

ARB适应证,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因副作用而不能耐受者。

高血压并左室肥厚、冠心病、心衰。

高血压并肾脏病变,尿蛋白124。

高血压并糖尿病或糖耐量减低及有胰岛素抵抗者。

高血压并动脉粥样硬化,血脂异常。

高血压并支气管肺疾患。

ARB副作用与禁忌症,副作用:

轻微头痛、头晕(4%),干咳与安慰剂相仿(3%),比ACEI显著。

头痛及水肿比CCB少,偶有高血钾。

禁忌症:

妊娠合并高血压,有致畸的危险性。

高血压合并高钾血症或严重肾衰,血肌酐265.2umol/L,肾小球滤过率进行性下降的病人。

1受体阻断剂,1受体阻断剂能安全有效降低血压,其主要副作用为体位性低血压,对老年病人是个特殊问题,所以必需评定站立时的血压。

对糖、脂无不利影响。

1受体阻断剂作用机制,1受体阻断剂选择性阻滞血管平滑肌突触后膜1受体,舒张小动脉及静脉,外周阻力,心输出量略升或不变。

长期应用改善脂代谢,降低TC,TG,LDL-C,HDL-C,对糖代谢无影响。

还能减轻前列腺增生病人的排尿困难。

1受体阻断剂药理特点,各种1受体阻断剂的降压作用按其药代动力学尚有所不同,现有哌唑嗪(Prazosin),特拉唑嗪(Terazosin)及近年问世的多沙唑嗪(Doxazosin),曲马唑嗪(Trimazosin)等,后三者较哌唑嗪脂溶性差,与1受体亲合力只有1/2或更少,血压下降缓和,作用时间长,直立性低血压较少。

通常24h持续降压,哌唑嗪1次12h/,特拉唑嗪或多沙唑嗪只需1次/日。

1受体阻断剂临床应用,这类药物临床应用的不够广泛,其原因主要两条其一是它可导致直立性低血压,故要求首次减半睡前服,其实直立性低血压的发生率不足1%。

其二是单独长期服用易导致水钠潴留降低疗效,因此临床较少单独使用。

哌唑嗪(prazosin)充血性心衰、肾衰患者药物半衰期延长。

对妊娠、肾功不良、合并糖尿病、呼吸道疾病及前列腺肥大的高血压患者尤为适宜。

通常0.51mg/次,23次/日(首剂0.5mg,睡前服)连用2周,渐增加剂量至220mg/日。

特拉唑嗪(terazosin)作用比哌唑嗪稍弱,其特点是消除t1/2较长,约12小时,可1mgqd给药,可用220mg/日。

多沙唑嗪(doxazosin)1受体阻断剂作用强度为哌唑嗪的1/2。

但作用时间较长。

口服116mg/次,1次/日,维持量24mg/日。

复降片:

利血平0.032mg,双肼苯达嗪4.2mg,氢氯噻嗪3.1mg。

复方罗布麻片:

胍乙啶1.3mg,双肼苯达嗪1.6mg,氢氯噻嗪1.6mg。

常药降压片:

双肼苯达嗪7mg,氢氯噻嗪5.4mg,可乐定0.015mg。

复方降压制剂成分,北京降压“0”号:

利血平0.1mg,硫酸双肼苯达嗪12.5mg,氢氯噻嗪12.5mg,氨苯蝶啶12.5mg,氯氮唑3.0mg。

珍菊降压片:

可乐定0.03mg,氢氯噻嗪5mg,芦丁20mg。

复方卡托普利:

卡托普利10mg,氢氯噻嗪6mg。

明确“目标血压”水平危险因素分析生活方式影响疗效降压药物对代谢不良反应应重视降压药对心血管事件预后影响,二、降压药物使用的注意要点,1、不同情况下高血压病人的“目标血压”,糖尿病:

130/80mmHg开始服药高血压合并蛋白尿(1g)125/75mmHg轻度蛋白尿者135/75mmHg冠心病者:

DBP应在80mmHg左右IHS者:

DBP65-70mmHg有缺血性中风者:

尤其昼夜节律明显者切勿过度降压,尤其夜间血压偏低者。

2、分析每个病人存在的危险因素,进行合理配伍;收缩压升高是中老年患者心血管事件的主要危险因素。

主要心血管危险因素有:

TC5.7mmol/L、LDL-C3.3mmol/L、HDL-C1.0mmol/L;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肥胖:

BMI25;腰围:

男85cm、女80cm。

CRP1mg/dl;血糖异常。

选择用药必须注意病人存在的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治疗。

SBP与心脑血管事件密切相关中年人DBP5-6mmHg3-5年后中风危险35%50岁人群SBP比DBP升高更危险随着年龄增加60岁迅速上升,DBP不高或。

此时应密切关注SBP,防止ISH发生。

高钠BP、低钠BP,使用利尿剂排K,并增强降压疗效使用ACEI、ARB、CCB、-B、2中枢激动剂(可乐定)等均会疗效、吸烟对消-B作用饮酒对消可乐定作用肥胖者常对降压药反应需多种大剂量合用心理不平衡对多种降压药反应,3.生活方式改良能影响药物降压疗效,三、各类高血压降压药物的选择,1、老年高血压2、高血压合并糖尿病3、高血压合并冠心病4、高血压合并中风5、高血压合并肾脏病变6、妊娠合并高血压,1、老年高血压,以利尿剂为基础加CCB,ARB或长效硝酸酯类药病例

(1)男,76岁,发现高血压15-16年查:

BP:

165/75mmHg,HR:

68次/分肝、肾功能正常;血脂、血糖正常处方:

寿比山2.5mgqd或氢氯噻嗪12.525mgqd病例

(2)男,72岁,发现高血压10年BP:

160/80mmHg,HR:

80次/分肝功能,血肌酐正常,血尿酸高处方:

科素亚50mgqd尼群地平10mgtid目标血压:

SBP尽可能达到理想血压,但同时DBP65-70mmHg。

2、高血压合并糖尿病,首选ACEI或ARB,尤其对有早期微量白蛋白尿(糖尿病肾病)者对肾有独特保护作用,无效加CCB、小剂量利尿剂或小剂量高度选择性B病例

(1)女,60岁,发现血压升高伴糖尿病10年查:

BP:

150/85mmHg,HR:

65次/分、肝、肾功能正常目前服用寿比山2.5mgqd+倍他乐克50mgbid处方:

逐停倍他乐克,减寿比山2.5mg1.25mg寿比山1.25mgqd卡托普利25mgtid尼群地平10mgtid若逐步减少倍他乐克后心率80次/分时可以用小剂量高度选择性阻滞剂,目标血压130/80mmHg。

病例

(2)女,45岁,发现血压升高10年,糖尿病1年查:

BP:

140/90mmHg,HR:

90次/分肝功能,血肌酐正常,血尿酸偏高处方:

卡托普利25mgtid盐酸维拉帕米40mgtid必要时加尼群地平或停盐酸维拉帕米改比索洛尔2.55mgqd目标血压130/80mmHg,2、高血压合并糖尿病,3、高血压合并冠心病,可酌情选择阻滞剂,CCB与ACEI,要求心率维持在60次/分左右较好。

病例

(1)女,52岁,发现血压升高15年,冠心病2年。

肝肾功能、血脂正常查:

BP:

150/90mmHg,HR:

90次/分处方:

倍他乐克25mgbid尼群地平10mgtid病例

(2)男,42岁,发现血压升高3年,冠心病5年。

肝功能,血肌酐正常,血尿酸偏高,血脂异常:

TG3mmol/L,TC7mmol/L,HDL-c查:

BP:

150/100mmHg,HR:

72次/分处方:

缓释地尔硫卓90mgbid或卡托普利25mgtid科素亚50mgqd盐酸维拉帕米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