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学 教育学PPT课件.ppt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10022939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PPT 页数:136 大小:4.8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教育学 教育学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36页
小学教育学 教育学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36页
小学教育学 教育学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36页
小学教育学 教育学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36页
小学教育学 教育学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36页
小学教育学 教育学PPT课件.ppt_第6页
第6页 / 共136页
小学教育学 教育学PPT课件.ppt_第7页
第7页 / 共136页
小学教育学 教育学PPT课件.ppt_第8页
第8页 / 共136页
小学教育学 教育学PPT课件.ppt_第9页
第9页 / 共136页
小学教育学 教育学PPT课件.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6页
小学教育学 教育学PPT课件.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6页
小学教育学 教育学PPT课件.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6页
小学教育学 教育学PPT课件.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6页
小学教育学 教育学PPT课件.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136页
小学教育学 教育学PPT课件.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136页
小学教育学 教育学PPT课件.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136页
小学教育学 教育学PPT课件.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136页
小学教育学 教育学PPT课件.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136页
小学教育学 教育学PPT课件.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136页
小学教育学 教育学PPT课件.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136页
亲,该文档总共13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教育学 教育学PPT课件.ppt

《小学教育学 教育学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教育学 教育学PPT课件.ppt(13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教育学 教育学PPT课件.ppt

教育学,主讲:

李妙兰13686728683(短号6683),师范教育专业课,课程介绍教育学课程是每个师范类的学生,或从事教育工作的人员必学的一门课程,它是人们在长期的教育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总结、归纳出来的,关于如何培养人的一门科学,在教育科学体系中它是诞生最早的一门基础学科作为专业基础课,它强调基础性,目的是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对自己将要或正在从事的教育工作有一个全面、正确和科学的认识;掌握从事中小学教育管理工作最必须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提高教育管理水平,增强从事教育实践的能力;能够运用现代教育科学原理,对中小学教育现象和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进而指导中小学教育的实践与改革。

夸美纽斯(J.A.Comenius,1592-1670),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大教学论,小学教育学黄济劳凯声檀传宝主编,小学教育学目录,绪论第一章教育第二章学校第三章学生第四章教师第五章教育目的第六章教育的组成部分第七章课程第八章教学第九章课外活动第十章班主任与少先队工作第十一章学校咨询与辅导第十二章教育测验与评价第十三章教育法第十四章教育研究方法,绪论,什么是教育学为什么要学习教育学如何学习教育学,本章重点:

1教育学的概念2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3学习教育学的意义本章难点: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第一节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什么是教育学教育学就是研究教育活动、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教育学的学科性质:

社会科学,一、教育学科的历史发展,孕育萌发阶段,独立阶段,学科群形成阶段,学科群深化、整合阶段,

(一)教育学孕育萌发阶段,时间跨度:

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和西方的古希腊城邦时期公元十七世纪初叶。

该阶段可划分为两个小的时期:

孕育时期和萌发时期,1、孕育时期,没有专门的教育家或教育思想家。

如中国的孔子、孟子、墨子等,又如古希腊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

没有专门的教育著作。

孔子的弟子们所写的论语和柏拉图的理想国是论及教育最多的两本著作。

孔子,柏拉图,孔子的教育思想论语“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启发教学;“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学思结合;“学而时习之”的学习结合;“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的学行结合;“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的以身作则以及因材施教。

2、萌发时期,人类历史上第一部教育著作:

中国古代的学记西方第一部教育专著:

古罗马帝国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培养。

学记中的教育思想学记简介:

是中国乃至世界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

该书论述了教育的作用,古代的学校教育制度和视导制度,教育和教学的原则和方法,以及师生关系等问题。

如“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不凌节而施”,“长善而救其失”,“禁于未发”,“教学相长”等,都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教育的规律,成为千古传诵的教育格言,至今仍有指导意义。

萌芽期中西方出现的有关教育的著作,西方昆体良:

雄辩术原理毕达哥拉斯:

金言柏拉图:

理想国亚里士多德:

政治学,中国孔子:

论语孟子:

孟子老子:

老子庄子:

庄子无名氏中庸朱熹:

四书集注王守仁:

传习录乐正克:

学记,雄辩术原理约写于公元90年前后,又名论演说家的教育。

学记成书于战国末期(约公元前328年)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3、这一时期有关教育的文字和著作,具有下述几个特点:

其一,属于教育经验的描述,缺少理论分析;其二,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其三,没有提出“教育学”这一概念。

(二)教育学的独立阶段,教育学成为独立学科的标志是大教学论,还是普通教育学?

教育学的创始人是夸美纽斯还是赫尔巴特?

尚有争论。

教育学学科独立历程中的几个重要人物,弗兰西斯培根(15611626)最先提出教育学这个概念的,是“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弗兰西斯培根。

培根在1623年撰写了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一书,他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科学开列出来,认为是关于“指导阅读”的学问。

从此教育学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知识就是力量,夸美纽斯(J.A.Comenius,1592-1670)年,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撰写了大教学论(又译为大教授学、大教育学)。

大教学论被认为是最早的具有比较完整体系的教育学著作。

康德(I.Kant,17241804)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在大学里讲授,最早始于德国哲学家康德。

他从年在德国哥尼斯堡大学的哲学讲座中先后四次讲授教育学,并在晚年将自己有关教育的讲演稿交给学生编纂发表。

1803年,康德论教育一书出版。

赫尔巴特(J.FHerbart,17761841)在世界教育学史上被认为是“现代教育学之父”或“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

他的普通教育学(1806)被认为是第一部现代意义上的教育学著作。

此外,赫尔巴特在哥尼斯堡大学期间,除了讲授哲学和教育学课程外,还创办了一个教育科学研究所和实验学校。

所有这些,最终使得教育学从哲学中独立出来,成为科学大家族中的一员。

赫尔巴特是“传统教育”思想和教学模式的代表人物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杜威是“现代教育”思想和教学模式的代表人物),独立形态阶段教育著作举例,普通教育学(德国)赫尔巴特教育漫话(英国)洛克爱弥尔(法国)卢梭林哈德与葛笃德(瑞士)裴斯泰洛齐人的教育(德国)福禄培尔赫尔巴特1806年出版的普通教育学是第一部有科学体系的教育专著。

(p7),赫尔巴特(17761841),这一阶段之所以被称为教育学的独立学科阶段,是因为:

第一,提出了“教育学”概念;第二,有建立“教育学”的明确目的;最后,构建了一个完整的教育理论体系。

(三)教育学学科群形成阶段,从十九世纪中叶起,人们开始从三个维度研究教育:

一个维度是应用相关学科如哲学、心理学、社会学、伦理学等众多学科的视角和方法研究教育。

另一个维度则是把教育作为一个系统来研究,在纵向和横向上把教育划分为不同层次与种类的教育。

第三个维度是把教育学系列问题如德育论、教学论、美育、课程论等加以分离与拓展。

1、这一阶段的代表人物和代表作,英国斯宾塞(H.Spencer,18201903)的教育论。

英国著名的实证主义者,他重视实科教育,提出教育的任务是教导人们怎样生活。

斯宾塞,德国教育家拉伊(W.A.Lay,18621926)1903年出版的实验教育学,完成了对实验教育学的系统论述。

美国的杜威(J.Dewey,19591952)1916年出版民主主义与教育。

杜威,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H.A.Kahpoba,18931978)主编的教育学于1939年出版。

这是一本试图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阐明社会主义教育规律的教育学。

凯洛夫的教育学,使教育学的发展进入了科学的新阶段;,凯洛夫,中国以1901年王国维翻译日本立花铣三郎的教育学为起点,逐步开始了编写自己的教育学,先后出版了一些比较好的教育著作。

如孟宪承的教育概论,吴俊升的教育哲学大纲,钱亦石的现代教育原理等。

杨贤江的新教育大纲,我国第一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教育著作。

2、此阶段教育学科的特点:

第一,研究视野开阔。

打破了以前就教育论教育的封闭状态。

其二,开创了教育研究的诸多新领域。

其三,出现了专门的教育研究机构,形成了不同的教育学流派。

由赫尔巴特创立的教育学在19世纪未以来得到了迅速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教育学派:

()实验教育学

(二)文化教育学,又称为精神科学(三)实用主义教育学(四)制度教育学(五)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六)批判教育学,实用主义教育学1是19世纪未20世纪初在美国兴起的一种教育思潮,是典型的“美国版”的教育学。

2主要代表人物是:

美国的杜威、克伯屈和中国的陶行知等。

3代表作:

杜威的我的教育信条、民主主义与教育等。

4主要思想观点:

实用主义教育学是在批判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育学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其基本观点有是:

第一,教育即生活,教育的过程与生活的过程是合一的,而不是为将来的生活做准备的;第二,教育即学生个体经验的继续不断增长,除此之外教育不应该有其它的目的;第三,学校即社会。

学生在其中学习现实社会中所要求的基本态度、技能和知识。

第四,课堂以学生的经验为中心,而不是以学科知识体系为中心;第五师生关系中以儿童为中心;第六,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自己的独立发现,尊重学生发展的差异性,教学形式以活动课为主。

(四)教育学学科群深化、整合阶段,时间跨度: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学科的深化、整合是沿两条路线开展的。

一条路线是整合各分支学科、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的研究成果。

另一条路径是深入研究众多分支学科、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之间的关系和联系。

1、这一阶段较为著名的教育著作,1956年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B.S.Bloom)出版了教育目标的分类系统。

1963年美国的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J.S.Bruner,1915)出版了教育过程。

布卢姆,布鲁纳,1975年,苏联教育家赞可夫(JI.B.3aHkoB,1901-1977)出版了教学与发展。

1972年,苏联教育科学院院士巴班斯基(.K.aaHc)出版了教学过程最优化。

当代教育科学的状况

(一)教育学研究的问题领域急剧扩大。

20世纪初的教育学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学校教育问题的研究,从微观的教育教学扩展到了宏观的教育规划,从教育的内部关系扩展到了教育的外部关系,从基础教育扩展到了高等教育,从正规教育扩展到了非正规教育,从学校教育扩展到了社会教育,2教育学研究研究基础和研究模式的多样化,在赫尔巴特时代,教育学的基础从的主要是哲学和心理学,当代教育学的基础包括了更加广阔的学科领域,如生理科学、脑科学、社会学、经济学、政法学、法学、人类学、文化学、科学哲学、技术学管理学,学科基础,研究模式多样化,从科学主义的角度强调对教育活动中数量关系的描述;有的从人文主义的角度强调对教育中非数量关系的描述。

研究层次多,就层次而言,出现了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研究、咨询研究等多层次类型,3教育学发生了细密的分化,形成了初步的教育学科体系,同时也出现了各种层次与类型的综合。

分化,产生许多的子学科、边缘学科与交叉学科,高度的综合,子学科与子学科间,子学科与边缘学科间以及子学科、边缘学科与非教育学科间出现多种形式、多种层次、多种类型的综合,结果是打破了传统学科界限,扩展了研究视野,深化了问题研究,4教育学研究与教育实践改革的关系日益密切。

教育学刚成立时主要是一种形而上学的研究,研究者注重的是从的自己某种哲学或伦理学或政治学的观点出发,来提出一些有关教育的规范性要求(即教育应该怎么样),对教育实际行动中所面临的问题关注不够。

当代教育科学研究这种形而上学的风气大减,研究者们关心的是教育实践中到底存在哪些问题,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是教育问题而不是教育研究者的一已之见成了当代教育学研究的出发点。

与此同时,当代教育实践的发展也日益呼唤着教育理论的指导,为教育学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社会动力。

5教育学加强了对自身的反思,形成了教育学的元教育理论。

通过反思,提高自身的理论活动的自觉性,才能更好地为教育实践服务。

我国当代教育学发展的趋势和任务,我国当代教育学发展的总趋势是多样化。

从教育学学科的层次来看,有各级各类的教育学,从学前教育学到高等教育学,从普通教育学到职业教育学,门类相当齐全。

从边缘或交叉学科的性质来看,有教育哲学、教育社会学、教育经济学、教育法学、教育美学,以及教育技术学、教育统计学、教育卫生学、教育生态学,等等。

从教育学自身理论体系来看,有教育原理、教学论、课程论、德育原理、教育管理学,等等。

我国当代教育学发展的任务:

改革“传统教育”的思想和模式,实事求是地肯定其积极因素,批判其消极因素,就是我国当代教育学学科发展和教育改革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为什么要学教育学,教育情境分析几个孩子正玩得不亦乐乎,突然,一个小家伙摔倒在地上,哇哇大哭起来。

你会怎么做?

根据生活经验,如果是一个成年人处理此事,出不了以下几招:

其一,赶快跑过去哄小家伙,给孩子拍拍身上的泥土,轻轻地对小家伙说:

(说的内容因人而异,主题是停止哭!

)安慰小家伙!

其二,给予鼓励:

勇敢点,自己爬起来,别哭了;小朋友正瞧你呢!

使用激将法!

其三,责怪地面,朝地出气,说这地真坏,看我不打它寻找到心理平衡的支撑点!

以上根据生活经验的处理办法,都不会出现什么奇效!

一个小女孩的做法:

小女孩看见小家伙跌倒后,愣了愣,跑了过去;装着一下子也跌倒了,就跌在那小家伙的身旁;并且,有意识地发出咯咯咯的笑声。

效果:

小家伙一看,小女孩跌倒后还咯咯咯地笑,便不由自主地也笑了,抹抹眼泪,又玩了起来。

【评析】小女孩的所作所为,大概并没有从深层次上考虑其行动的方式与意义。

但,她确实是以一个“共同遭遇者”的身份去感染小家伙的,且充满灵性!

在处理事情的过程中以一个共同遭遇者的身份而不是一个高高在上者的身份出现在孩子面前。

“好”老师就是从来不会从成人的角度主观地推测学生的行为动机的老师;“好”老师就是会站在孩子的角度设身处地地替孩子想问题的老师。

第二节教育学在师范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一、教育学的地位教育学在师范教育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是基础学科和必修学科之一。

对于师范生来说,掌握教育基本理论和培养从事教育实践的能力,将为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奠定基础。

因为一名合格的教师不但要学好专业,成为合格的“经师”,而且要学会育人,加强师德修养,成为合格的“人师”。

教育学课程的教学在这方面担负着重要的任务。

从开始设师范学校一直到今天,教育学始终是师范学校的一门主要学科。

在我国近代,教育学作为一门课程开设,是与师范学校的设立同时进行的。

1904年(光绪二十九年)1月13日,清政府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

其中的奏定初级师范学堂章程就明确规定了有关教育学科开设的要求:

二、教育学的作用

(一)使师范生掌握教育基本理论,指导教育实践

(二)使师范生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提高鉴别能力(三)使师范生巩固专业思想,献身教育事业,马卡连柯:

“我非常尊重教育理论,离开教育理论我是不能工作下去的。

”苏霍姆林斯基:

“教师要有教育学和心理学方面的素养,教师要懂得教育学和心理学,目的在于了解学生。

教师不懂得教育学和心理学,就如同一个心脏专科医生不了解心脏构造一样,工作会象在黑夜里走路。

”,陶行知霍懋征,第三节怎样学教育学,一、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二、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三、坚持学习与研究相结合四、注意教育学与其他相关学科的联系,了解课程特点:

理论性强;系统性好;易懂、不易掌握。

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多看教育类书籍、教育文献资料、教育刊物,多关心有关教育问题的报道、新闻等。

理论联系实际,多讨论等。

学习这门课程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

教育学课程融会了教育的基本理论、教学原理、德育原理以及教育主体、教育途径等方面的内容。

这些内容的学习,只有与实际结合,才能避免“理论”与“实际”的脱离、和“两张皮”问题。

那么如何在学习过程中理论联系实际呢?

一方面,我们要在学习教育理论的同时,联系当前教育实际中存在的教育问题或教育现象来加深对教育理论的理解;另一方面,要将我们学到的教育理论运用到当前的教育情境、教育行为、教育活动中去,在对教育实际问题的认识和解决过程中运用教育理论。

教学设想,讲授法小组讨论法观看部分教育电影、教育讲座实验法:

观摩教学,本门课程课堂要求规范,课堂纪律希望不要迟到/早退/旷课吃东西/聊天/考勤:

点名、抽查结合成绩构成:

出勤、作业、考试,本章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教育学?

2、简述教育学历史发展各阶段的特点、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

3、师范生为什么要学习教育学?

4、怎样学好教育学?

考考你:

第一节训练题一、填空题:

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简言之就是。

2教育学就是研究、揭示的科学。

3我国当代教育学发展的总趋势是。

4我国当代教育学学科发展和教育改革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是。

二、单项选择题:

1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应算中国的()。

A论语B理想国C学记D雄辩术原理,2英国学者培根于1623年发表了()一文,在对科学的分类中,首次把教育学列为一门独立学科。

A理想国B论科学的价值与发展C雄辩术原理D大教学论3被认为是第一部现代意义上的教育学著作是()。

A雄辩术的原理B论科学的价值与发展C大教学论D普通教育学4创立“现代教育”思想和教学模式的教育家是()。

A昆体良B夸美纽斯C杜威D赫尔巴特5师范专科生学习的教育学是()。

A学前教育学B普通教育学C高等教育学D职业教育学,三、判断题:

1西方最早的教育专著当推古罗马昆体良的理想国。

()2我国古代最有影响力的教育家是孔子。

()3“传统教育”的思想和教学模式就是古代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模式。

()4教育学发展过程中存在着“源”与“流”的关系问题。

(),判断,1、教育学在古代已成为一门独立学科。

()2、中国的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具有较完整体系的教育学著作。

()3、改革“传统教育”的思想和模式,事实求是地肯定其积极因素,批判其消极因素,是我国当代教育学学科发展和改革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简答师范生为什么要学习教育学?

http:

/,第一章教育,1、教育的产生与发展2、现代教育3、小学教育,主要内容:

重点:

教育的概念、现代教育的特点、小学教育的基础地位及其基本特征难点:

教育的产生和发展,本章重点与难点,第一节教育的产生与发展,教育的产生,生物起源论心理起源论劳动起源论,

(一)生物起源论,(法)利托尔诺在各人种的教育演化一书中认为,教育不仅存在于人类社会之中,在人类产生以前,教育早就在动物界中存在了,他把生物竞争的本质说成是教育的基础。

(英)沛西能在教育原理中指出,“教育是扎根本能的不可避免的行为”。

按照他们的看法,人类只是在继承早已形成的教育形式的基础上,作了某些改进,人类的教育就其本质而言与动物没有不同。

教育起源于动物的本能和冲动。

教育不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活动。

(二)心理起源论,美国学者孟禄(1869-1947)从他的心理学观点出发,批判了生物起源论。

他认为,利托尔诺没有揭示人的心理和动物心理的本质区别。

他根据原始社会尚无传授各项知识的教材和相应的教学方法,断定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

在他所著的教育史(1925)中写道,原始社会的教育“普遍采用的方法是简单的、无意识的模仿”、“原始社会只有最简单形式的教育。

动物起源学说和心理起源学说的错误在于否认人类教育目的性和社会性的统一,把动物本能和儿童无意识的模仿同人类教育混为一谈。

真正意义上的人类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社会活动。

(三)劳动起源论,教育的劳动起源论是在20世纪40-50年代,前苏联教育理论界展开了对生物起源论和心理起源论的批判,根据恩格斯关于劳动创造人的基本思想而形成的理论,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特有的生产劳动或劳动过程中所产生的需要。

这种教育起源论是苏联和我国比较公认的看法。

扩展视野:

教育是怎样起源的?

教育是怎样起源的?

许多学者作过探讨。

恩格斯提出:

“劳动创造了人本身”的科学论断,指明了人类的一切都起源于劳动。

教育自然也应包括在内。

恩格斯还说:

“劳动是从制造工具开始的”,这就意味着“人用手把第一块石头做成刀子”的时候,劳动就开始了,同时也就开始了传授劳动经验的教育活动。

五十万年以前北京周口店的原始人群-北京猿人,几十人为一群住在山洞里。

他们已能制造粗石器,并懂得了用火。

他们处在洪荒时代,与自然的斗争是十分艰苦的,但是在困难面前,他们并不是弱者,他们没有后退,而是力争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能够获得更多的自由。

正是这种要求,促使,他们开始了对下一代的教育,使下一代能够较快地掌握劳动和生活的经验,增长与自然斗争的本领。

北京猿人的小孩是属于群体的,教育小孩是群体共同的责任。

打造石器是对小孩教育的第一课。

他们带着小孩到河滩上去。

遍河滩的石块,哪一种适合打制工具,孩子起初是不会去考虑的,他们于是指给孩子们看,说打制工具要拣那坚硬而又光滑的砾石。

还要用一块大的平石作砾砧,才能敲出刃口和锥尖来。

孩子经过多次试验,果然不错,这就变成了他自己的经验。

晚上在山洞里围着火堆烤吃鹿肉,孩子们从成人的口中,又懂得了火是个好东西,烧熟了的鹿肉,吃起来特别香;还知道老虎和熊尽管凶,但就害怕,火,夜晚在洞口烧上一堆火,他们就不敢进洞,可以保证安全的睡眠。

人类在无限地发展自身的力量的历史进程中,教育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杠杆,社会越向前进,生产水平越提高,年青一代要把劳动经验接过去,就愈加要依靠成人有目的有意识的传授和指导。

摘自我国教育的起源,劳动起源论的基本观点,1、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活动。

2、教育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

3、教育随着人类的产生而产生,并与社会共始终。

4、学校教育的产生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阶级社会的教育具有阶级性。

5、教育与人的发展密切相关。

二、教育的功能,教育功能:

是教育活动和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

包括

(一)教育的社会功能

(二)教育的人的发展功能,

(一)教育的社会功能主要指教育对社会发展的反作用。

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可以用“制约”与“促进”四个字来概括。

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决定着教育的选择和发展方向,并为教育的发展提供保证条件,教育通过提高人的素质、培养人才又反过来不断推动、促进社会的文明和进步。

(一)、政治决定着教育的性质,政治,决定教育的领导权,决定着谁受教育的权利,决定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

(二)、教育的政治功能1、教育通过培养政治人才服务于一定社会的政治2、教育通过传播政治思想,形成政治舆论服务于一定社会的政治3、教育可以促进政治民主化“街头公审辍学孩子家长”,中国古代非常重视教育的社会政治功能。

学记指出:

“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汉代教育家董仲舒在其对贤良策中,总结中国教育发展的历史经验,向汉武帝提出建议:

“古之王者明于此,是故南面而治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

”,

(一)、经济发展对教育的制约作用,1、经济发展水平制约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下表为几个国家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教育经费的多少。

可见我国教育经费之少。

1985年我国人均教育经费长到8美圆,到九十年代也不过二十几美圆,而同期美国为966美圆,加拿大为947美圆,法国是584美圆,日本为555美圆,新加坡为249美圆。

2、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培养人才的规格,教育结构和教育内容;,如产业结构的变化必然带来教育结构的内部调整:

3、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手段、方法及组织形式;,由于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大大改善了教学设备和教学手段,特别是电化教育手段的出现和迅速发展,如广播、电视、电影、电子计算机教学等。

4、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科研水平和教育质量的高低。

教育科研也需要有一定的物质作保障。

充足的科研经费、良好的科研基地和设备,以及高水平的科研队伍的建立等,是产出优秀科研成果的保证。

同时,经济的发展能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优厚的物质待遇,从而吸引优秀人才加入教师队伍,充分调动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工作热情和潜力,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

反之,落后的经济条件则会影响教师工作积极性的发挥和教师队伍的稳定,从而容易导致优秀人才的外流和教育质量的下降。

(二)、教育的经济功能,1、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必要手段,2、教育是创造和发展新的科技的必要手段,3、教育对于宏观生产和经济管理的科学化具有重要意义,4、教育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品德及消费倾向,进而影响经济的发展,

(一)、涵义:

广义文化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狭义文化则较普遍地把它看作为社会的精神文化,即社会的思想道德、科技、教育、艺术、文学、宗教、传统习俗等及其制度的一种复合体。

(二)、文化对教育的影响,1、文化影响着教育目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

文化对教育目的影响是很明显的,如我国古代同时代的思想家由于存在着不同的文化(哲学)观,对教育目的的认识就存在着差异。

孟子从“人性善”出发,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保存人善良的本性,主张“存心养性”,说:

“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

荀子从“人性恶”出发,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根除人不良的本性,主张“化性起伪”,说:

“涂之百姓,积善而全尽,谓之圣人”。

(转引自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