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心理健康的标准.ppt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0023118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4.3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章心理健康的标准.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第三章心理健康的标准.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第三章心理健康的标准.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第三章心理健康的标准.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第三章心理健康的标准.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第三章心理健康的标准.ppt_第6页
第6页 / 共39页
第三章心理健康的标准.ppt_第7页
第7页 / 共39页
第三章心理健康的标准.ppt_第8页
第8页 / 共39页
第三章心理健康的标准.ppt_第9页
第9页 / 共39页
第三章心理健康的标准.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39页
第三章心理健康的标准.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39页
第三章心理健康的标准.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39页
第三章心理健康的标准.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39页
第三章心理健康的标准.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39页
第三章心理健康的标准.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39页
第三章心理健康的标准.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39页
第三章心理健康的标准.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39页
第三章心理健康的标准.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39页
第三章心理健康的标准.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39页
第三章心理健康的标准.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39页
亲,该文档总共3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三章心理健康的标准.ppt

《第三章心理健康的标准.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章心理健康的标准.ppt(3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三章心理健康的标准.ppt

第三章心理健康的标准,正常异常心理的区分,第三章心理健康的标准,一、心理健康标准的意义1、有利于确立咨询目标2、有利于确立咨询任务与内容3、有利于确立咨询评估与诊断4、。

二、西方心理健康观,1、是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2、是对社会的适应状态3、是充分发挥自己潜能的状态4、有爱和工作的能力,三、我国文化中的心理健康观,1、儒家仁者不忧勇者不惧智者不惑己所不欲勿使于人格守中庸,2、道家,清净无为与世无争知足常乐无私无欲,3、佛家,清心寡欲慈悲为怀,四、我国现代心理健康观点,

(一)朱永新1、认知健康适度2、情感饱满适度3、意志坚强可控4、个性和谐统一5、人际关系和谐6、杜绝心理异常,

(二)陈永胜,1、自我意识客观2、社会适应良好3、人生态度积极4、行为表现规范,(三)吴增强,1、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2、具备良好的社会适应性3、具备积极的成长发展趋势4、具备高尚的伦理道德精神,五、异常心理区分标准,

(一)经验标准1、来访者自己的经验标准2、咨询人员的经验标准,

(二)社会规范标准,与习俗、导致准则是否一致,(三)医学标准,ICD-10(国际疾病分类)DSM-IV(美国精神疾病的诊断和统计手册)CCMD-3(中国精神疾病分类),(四)统计学标准,六、对心理健康标准的认识,

(一)心理健康是动态的

(二)是积极的社会适应(三)是人格的健全发展(四)心理健康是相对的,七、学生的心理健康标准,

(一)认识自己

(二)接纳自己(三)调节自己(四)能承受挫折(五)人际关系协调(六)思维发展正常,第四章心理障碍的诊断,一、心理障碍的概念(MentalDisordor)1、心理障碍2、心理疾病3、心理健康问题4、心理卫生问题5、心理缺陷6、心理问题,心理障碍=精神障碍=精神疾病=心理疾病,MentalDisorder,心理障碍由三个成分:

1、心理症状(MentalSymptoms):

自己报告的异常心理现象,属于主观体验。

它不包含思想(Ideas)2、心理问题(MentalIssues):

生活中的问题(ProblemsinLiving),包含思想。

3、持续时间,心理障碍(MentalDisorder),症状群(SymptomsConstellation)+问题+持续时间,举例:

严重抑郁症发作,在连续两周内出现五个以上的下列症状,并出现心理功能的变化;至少一种症状是

(1)抑郁情绪或

(2)丧失兴趣或快乐。

症状,1.他人的观察或自我报告表明,每天大部分时光有忧郁情绪,如感到悲哀或空虚,或眼泪汪汪。

(注意,儿童或青春期的人可能是烦躁情绪。

),2.他人的观察或自我报告表明,每天大部分时间明显地对全部或几乎全部活动失去兴趣。

症状,症状,3.在没有节食的情况下,体重明显地减轻或增加(如每月体重变化超过5%);或食欲每天增长或减弱。

(注意:

对于儿童要考虑有没有获得所期望的体重的增加。

)4.每天失眠或嗜睡。

症状,5.几乎每天有心理运动性亢奋或迟钝(不仅是自己感到不安或变得迟钝,而且要有他人的观察)。

6.每天感到疲劳或没有精力。

症状,7.几乎每天有无价值感,过分的或不恰当的内疚感(可能是妄想性的,不仅仅是对于生病的自我谴责或内疚)。

8.几乎每天都丧失思考能力或不能集中注意,或不能决策(自我报告或他人观察)。

9.反复出现死亡念头(不仅仅是害怕死亡),反复出现自杀念头但没有专门的计划,或自杀企图或自杀计划。

症状,病理学概念日常概念病理学概念心理症状心理卫生问题障碍(疾病)心理和行为问题心理健康问题心理缺陷,错误报道,天津日报1987年12月21日:

在本市5万名大学生中,16%的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

健康咨询报1989年9月23日:

国家教委89年初对全国12.6万大学生的抽样调查显示,我国大学生心理疾病患病率达20.23%。

人民日报1989年8月15日以“大中学生心理障碍应该引起社会重视”为题,报道了杭州市的一项研究结果:

16.79%的学生存在比较严重的心理卫生问题,其中初中生为13.76%,高中生为18.79%,大学生为25.39%,心理医生99第3期李先锋文指出,大学生的心理问题罹患率高达25.8%”。

CCMD-3(中国精神疾病分类),(0)器质性精神障碍

(1)精神活性物质或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

(2)精神分裂症(分裂症)和其他精神病性障碍(3)心境障碍(情感性精神障碍)(4)癔症、应激相关障碍、神经症(5)心理因素相关生理障碍(6)人格障碍、习惯与冲动控制障碍、性心理(7)精神发育迟滞与童年和少年期心理发育障碍(8)童年和少年期的多动障碍、品行障碍、情绪障碍(9)其他精神障碍和心理卫生情况,二、常见的心理障碍,

(一)认知障碍1、老年痴呆症2、失忆症3、谵妄症,

(二)药物依赖(三)精神分裂,(四)情绪障碍1、抑郁症2、双相障碍3、心境抑郁性障碍4、躁郁循环性障碍,(五)焦虑障碍1、恐惧症2、焦虑症3、强迫症4、创伤后应激障碍,(六)躯体障碍1、躯体障碍2、佯病症3、疑病症4、转换障碍5、躯体变形障碍6、疼痛障碍,(七)假性障碍(八)离解性障碍(九)性和性别认同障碍(十)饮食障碍(十一)睡眠障碍(十二)人格障碍,(十三)儿童少年时期的障碍1、弱智2、唐氏综合症3、学习障碍4、运动障碍5、自闭症6、注意缺失多动症7、品行障碍8、对抗性防御障碍9、分离焦虑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案例设计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