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上古神话.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023263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6.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章 上古神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第一章 上古神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第一章 上古神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第一章 上古神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第一章 上古神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第一章 上古神话.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第一章 上古神话.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第一章 上古神话.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第一章 上古神话.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第一章 上古神话.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第一章 上古神话.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第一章 上古神话.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第一章 上古神话.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第一章 上古神话.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第一章 上古神话.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第一章 上古神话.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一章 上古神话.docx

《第一章 上古神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章 上古神话.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一章 上古神话.docx

第一章上古神话

第一章上古神话

第一节中国神话的产生和记录

一、神话的概念、产生和功能

1、概念

(1)神话以故事的形式表现了远古人民对自然、社会现象的认识和愿望,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

(2)神话通常以神为主人公,他们包括各种自然神和神化了的英雄人物。

(3)神话的情节一般表现为变化、神力和法术。

(4)神话的意义通常显示为对某种自然或社会现象的解释,有的表达了先民征服自然、变革社会的愿望。

2、产生

(1)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面对难以捉摸和控制的自然界,人们不由自主地会产生一种神秘和敬畏的感情。

(2)而一些特殊的灾害性的自然现象,如地震、洪水,还有人类自身的生老病死等等,尤其能引起惊奇和恐慌。

(3)人们由此幻想出世界上存在着种种超自然的神灵和魔力,并对之加以膜拜,自然在一定程度上被神化了。

3、功能

(1)首先,人们讲述神话,为的是保持社会习俗及社会制度的意义和合理性。

神话在维系人们的社会性上具有重大的意义。

(2)其次,由于生产力低下,尤其是面临着令人敬畏的自然界,个人必须把自己溶入氏族之中才能生存。

神话是把个人和集体联系为一体的一条强有力的精神纽带。

(3)再次,先民们在神秘而悲喜莫测的日常劳动和生活中,积聚了相当多而强烈的情绪体验,神话故事可以使难以理解的现实呈现出种种戏剧性的属性,人们在对世界假想性的把握中宣泄了种种令人不安的情绪。

二、出土资料和文献资料

1、中国上古时代的神话思维相当发达,已经产生众多的神灵和相应的传说故事。

(1)由于时代的久远,再加上儒家对神话采取排斥态度,致使上古神话在文献古籍中载录甚少,资料零散不全,不像古希腊神话那样被完整而有系统地保留下来。

(2)中国古代文献中,除了《山海经》等书中记载神话比较集中之外,其余则散见于经、史、子、集等各类书中。

这些材料往往只是片段,有完整故事情节的不多。

2、文献资料

(1)《诗经》、《楚辞》是两部诗歌总集,其中多有取材于神话的诗篇。

A、如《诗经》中的《商颂·玄鸟》和《大雅·生民》就记录了商部族始祖契和周部族始祖后稷诞生的神奇经历。

B、《楚辞》中保留的神话材料较多,尤其是《天问》这一篇,作者运用了大量的神话作为素材,其中有些材料较他书所载更接近于神话的原始面貌,因此很有价值。

但由于作者采用了问句的形式,提及某个神话时往往只是只言片语,过于零碎,有些难以理解。

(2)还有一些神话保留在一些史书之中,比如《左传》、《国语》、《逸周书》等,这些史书中的神话大多数经过史家的改造,借以说明古代的史实,但我们仍能从中看出原始神话的蛛丝马迹来。

A、如《左传》中一段文字谈到高辛氏的两个兒子因为不能和睦相处,被高辛氏迁往两处,分别掌管商星和参星。

这则神话实际上是初民对商星和参星永不见面的自然现象所作的神话解释。

B、《穆天子传》中关于穆天子见西王母的故事,神话色彩最为浓厚。

(3)诸子中以《庄子》援引神话最多。

A、《庄子》自称“寓言十九”,其中有些寓言即是神话,另一些则往往是古神话的改造,如鲲鹏之变、黄帝失玄珠、倏忽凿浑沌等。

B、《孟子》、《墨子》、《韩非子》等书中也保留了一些神话材料。

C、《吕氏春秋》和《淮南子》分别成书于秦汉两代,由众人编纂而成,两书中都保存了不少神话。

a、尤其是《淮南子》一书,对神话的搜罗相当宏富,如《地形训》就有关于海外三十六国、昆仑山、禹、以及九州八极等神话。

b、b.中国古代著名的四大神话:

女娲补天、共工触山、后羿射日和嫦娥奔月,就是保留在《淮南子》中的。

d.西汉及此后的其他文献中仍不断有新的神话出现,或是对旧有神话进行补充。

三、《山海经》的神话学价值

1、所有的古代文献中,以《山海经》最有神话学价值。

(1)《山海经》约成书于战国初年到汉代初年之间,应是由不同时代的巫觋、方士根据当时流传的材料编选而成,实际上是一部具有民间原始宗教性质的书。

(2)《山海经》是我国古代保存神话资料最多的著作。

(3)全书共分山经五卷、海外经四卷、海内经五卷、大荒经四卷,内容极其驳杂,除神话传说、宗教祭仪外,还包括我国古代地理、历史、民族、生物、矿产、医药等方面的资料。

2、《山海经》中保留的神话是相当古老的,但严格地说来还是神多于神话。

(1)《山海经》中有大量的对山神形貌的描述,它们往往是奇形怪状的动物,或兼有人和动物的形体特征。

如龙首鸟身或人面马身等,这里或许含有自然崇拜或图腾崇拜的意识,反映了人类早期的思维特征。

(2)海经、大荒经的神话色彩是全书中最浓的,记录了一些异国人的奇异相貌、习性和风俗。

如:

贯胸国、羽民国、长臂国、不死国、大人国、小人国等等。

其中有不少想象奇特的神话,如鲧禹治水、刑天舞干戚

(3)《山海经》中的神话虽然也是片断的,但不少故事已具有清晰的轮廓,有的经过缀合,甚至可以得到相当完整的故事和形象

如:

夸父逐日,大禹、帝俊和西王母的传说,以及圣地昆仑山的神奇景象等

(4)艺术价值

《山海经》可以说是我国古代神话的一座宝库,对我国神话的传播和研究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第二节中国神话及其蕴含的民族精神

一、创世神话

1、中国古代的创世神话,以盘古故事最为著名。

《艺文类聚》卷一引徐整《三五历纪》

(1)这是一则典型的卵生神话,认为宇宙是从一个卵中诞生出来的,这种看法在世界各地的原始初民中普遍存在。

(2)宇宙卵生神话对中国的阴阳太极观念有极重要的影响。

(3)同时,宇宙生成的人格化、意志化过程也反映了先民对人类自身力量的坚定信念。

2、“垂死化身”的宇宙观,暗喻了人和自然的相互对应关系。

(1)中国古代关于宇宙万物的神话还有多种表达形态。

如:

帝舜的妻子羲和生育了十个太阳,帝俊的妻子常羲生育了十二个月亮等。

《山海经》中所记录的烛龙之神,他的生理行为就直接引发了昼夜、四季等自然现象。

(2)表明了先民对宇宙等自然现象积极探索的精神。

二、始祖神话

1、有关人类起源的神话,则首推女娲的故事。

女娲补天,显示出她作为宇宙大神的重要地位。

《淮南子·览冥训》

(1)神话意蕴丰富,它不但虚构了人类的产生,同时也试图阐释人类为什么会有社会地位的差别。

《太平御览》卷七十八引《风俗通》

(2)有关女娲的神话主要应是产生于母系氏族社会,女娲补天和造人的不朽功绩,既反映了人们对女性延续种族作用的肯定,同时也是对女性社会地位的认可。

(3)以上神话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有着奇异神通而又辛勤劳作的妇女形象,她所做的一切,都充满了对人类的慈爱之情。

2、除了人类共同的始祖外,各部族又有自己的始祖神话。

(1)商民族始祖契是简狄吞食燕卵而生,周民族始祖后稷的诞生和经历更具传奇色彩。

后稷神话记录在《诗经·大雅·生民》

(2)这类神话几乎各部族皆有,而且不少在情节或结构上有相似之处。

(3)它们反映了部族成员对自己祖先的追念,表现出民族自豪感。

三、洪水神话

1、成因:

曾经有过的洪水灾害是如此的惨烈,在人类心灵中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成为一种集体表象,伴随着神话一代一代地流传下来,提醒人们对自然灾害保持戒惧的态度。

2、而保留在中国汉民族古代文献中的洪水神话,则主要把洪水看作是一种自然灾害,所揭示的是与洪水抗争、拯救生民的积极意义,看重人的智慧及斗争精神。

(1)这些洪水神话中最杰出的英雄当数鲧禹父子。

《山海经·海内经》

(2)对比:

国外的洪水神话,大多是表现这样一个主题,即天帝对人类堕落的失望,洪水是对人类的惩罚,而洪水之后人类的再造,反映了对人性的反省和批判。

(3)屈原作《离骚》就为他鸣不平

(4)禹继承了鲧的遗志,开始也是采取“堙”(堵)的方法,但仍难以遏止汹涌的洪水,于是改用疏导的方法。

为疏通水路,禹不辞辛劳到处控察河道、地形。

《吕氏春秋》、《孟子·滕文公上》、《史记·李斯列传》、《山海经·大荒北经》,《山海经·海外北经》、《太平广记》卷四六七“李汤”条、《拾遗记》卷二,《楚辞·天问》

(5)弥漫天下、祸害人间的洪水终于被大禹制服了,而一个不辞辛劳、为民除害而又充满智慧的英雄形象在中国文化史上树立起来。

洪水神话集中反映了先民在同大自然作斗争中所积累的经验和表现出的智慧。

四、战争神话

1、黄帝和炎帝在阪泉之野确实发生过一次残酷的战争,黄帝居然能驱使熊、罴等猛兽参加战斗,为这次战争增添了神奇的色彩。

《史记·五帝本纪》

(1)这些猛兽可能是某些部落的图腾,它们分别代表不同的部落跟随着黄帝参加战斗。

(2)阪泉之战以黄帝的胜利而告终,它导致了炎黄两大部族的融合,华夏民族由此而正式形成,并发展成为中华民族的主要成分。

2、炎黄汇合后,另一次著名的大战是发生在黄帝和蚩尤之间。

《山海经·大荒北经》

(1)蚩尤属于南方的苗蛮部族,他有81个铜头铁额的兄弟,这可能是暗示他们的军队已经装备了金属盔甲,一些文献上提及蚩尤冶炼金属作兵器,这与当时冶金术的发展程度是相适应的。

(2)这场战斗十分激烈,涉及风伯、雨师等天神,而风、雨、旱、雾等气象也成了相互进攻的利器。

这两则神话不仅涉及古代的祈雨、止雨巫术,还涉及一些具有重要文化意义的发明。

《太平御览》卷十五引《志林》

3、黄帝正是在对内兼并和对外抗御的两场战争之中,大显神威,确立了他作为中华民族始祖的形象。

(1)出于对中华民族始祖的爱戴,后世又把许多文化史上的发明创造,如车、陶器、井、鼎、音乐、铜镜、鼓等,归功于黄帝,或是黄帝的臣子。

(2)黄帝在神话中又成了一个善于发明创造的文化英雄。

五、发明创造神话

1、黄帝之后,神话进入了一个英雄的时代。

人们把自身发展过程中所积累的各类重大发明,以及对各种自然、社会障碍的克服,都加在一个个神话英雄身上,并把他们看作是本部族的理想的象征。

(1)自然神从而被人类自己的神所代替。

(2)它标志着人类自身的主体性突出了,这是社会进步的结果,历史上相继出现了大量有关文化英雄的神话,这些神话的主人公通常是人的形象,他们都有着神异的经历或本领,他们的业绩在于创造和征服,如燧人氏、有巢氏、神农氏、仓颉、后稷

2、后羿是神话传说中弓箭的发明者,也是一个神射手。

弓箭的发明是初民生活中的大事,因此人们把无上的勇力和荣誉都赋予了这个弓箭的发明者。

而后羿正是凭着自己发明的弓箭和神技,为民除害,造福人类。

(1)死于羿的弓箭之下的害人妖孽有凿齿、九婴、大风、猰貐、修蛇、封豨等

(2)射落九个太阳。

《山海经·大荒南经》和《大荒东经》

《楚辞·天问》王逸注引《淮南子》

3、神话显示了人类英雄突出的个性、勇气,显示了人类对自身不可动摇的信念。

(1)夸父逐日强烈的自信心,奋力拼搏的勇气,以及他那溶入太阳光芒之中的高大形象,构成了一幅气势磅礴的画面,反映了古代先民壮丽的理想。

《山海经·海外北经》

而他渴死道中的结局,又为整个故事涂上了一层浓厚的悲剧色彩。

(2)另一则与自然抗争的悲剧神话,发生在一个纤弱的女子女娃身上。

精卫填海。

《山海经·北山经》

A、明知徒劳仍要抗争的精神,支持初民走过那险恶而艰难的年代。

B、夸父和女娃的神话,讴歌了人类顽强的生命力。

六、忧患意识与厚生爱民意识

神话它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源头,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民族精神的形成及其特征。

1、首先,中国古代神话体现了深重的忧患意识。

(1)从《山海经》中那些能带来灾异甚至能食人的半人半兽或半禽半兽的描述中,我们能看到先民对生存环境的警惧之情。

(2)为了顺利地生存和发展,我们的先民们在满怀希望中必须切实地体验现实的艰难,并作不懈的努力。

(3)比如在女娲、羿和禹的神话中,无不以相当的份量描绘了人类的恶劣处境,神性主人公们都能正视现实的灾难,并通过锲而不舍的辛勤劳作和斗争,战胜自然灾难。

(4)神话特别强调诸神不辞辛劳的现实精神,反映了先民对现实的苦难有着深刻的体验。

(5)这与奥林匹斯诸神的享乐精神形成鲜明的对比。

2、其次,中国古代神话具有明确的厚生爱民意识。

(1)对百姓民众生命的爱护和尊重,是中国文化的一贯精神,所谓“天地之大德曰生”(《易·系辞下》),就反映了这种思想,这与以希腊神话为代表的西方神话有显著的不同。

(2)中国古代神话在展示人类恶劣的生存境遇的同时,还为人类塑造了一些保护神,如前所说之女娲、后羿,龙、凤等,“见则天下安宁”(《山海经·南山经》),它们的出现给人带来了祥瑞和安慰。

(3)重生意识还包括对个体生命的珍惜和对生命延续的渴望。

A、黄帝、炎帝对人类的生命可谓关怀备至,甚至不惜以身试毒。

《太平御览》卷七九引《管子》中的黄帝生火

《淮南子·修务训》记神农采药为民治病

B、中国神话对人类生命珍视。

《山海经》中“不死之国”、“不死民”、“不死之药”的传说。

C、古代神话还表现了自然和人之间的亲和关系,这实际上也是一种厚生意识。

如主日月之神羲和(《尚书·尧典》)

春神句芒的到来(《礼记·月令》)

给人类带来了美好的希望。

这些都体现了人们对和自然和谐相处的愿望,在本质上是对保护和发展生命的希冀。

3、再次,中国古代神话体现了先民们的反抗精神。

(1)生存环境的艰苦,激发了先民不屈的奋斗精神,这种奋斗精神本身就意味着对于命运的抗争,由此而孕育出一大批反抗自然,反抗天帝的神话英雄。

(2)前者如精卫以顽强的生命力,面对着难以征服的自然,作顽强的拼搏。

后者如《山海经·海外西经》中所载的刑天。

(3)所象征的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悲剧性格,成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长河中的巨浪。

第三节上古神话的思维特征

一、以己观物、以己感物

1、神话思维是与原始先民的心智能力紧密相联的。

2、原始先民的心智发展水平还处在一个比较低级的阶段,思维主体和客体还不能明确区分,在人和外界自然之间存在着一种互渗关系。

3、在原始先民眼里,自然万物就和自己一样,拥有活泼的灵魂、意志和情感,能够和人进行神秘的交往。

4、因此,原始先民眼中的世界是一个充满奇异色彩和生命活力的世界,这种感受、理解世界的方法,是神话诞生的土壤

二、上古神话思维特点

1、首先,由于原始先民在思维中尚未将自身同自然界截然分开,因此,他们在感知自然时,往往将自身属性不自觉地移到自然之上,形成以己观物、以己感物的神话思维特征。

(1)以人的一些常见的生理行为来解释昼夜、四季以及风的形成。

如:

《山海经·海外北经》的烛阴

(2)原始先民习惯将自己所熟悉的人体本身作为参照系统或标准,以诠释自然万物,为此,他们必须设想了一些巨大的、初始的神灵,从而也就创造了一些十分壮丽的开辟神话。

如:

盘古死后化生万物

(3)从人体稍稍扩大到人的性情、行为人所熟悉的环境,则神话领域进一步扩大。

如:

解释星系为何多偏移西北、中国地理形势为何西北高东南低(《淮南子·夭文训》)

(4)以自我来观照万物的思维特征几乎渗透在所有的神话中,它的表现形式也是多样的。

A、人们正是从自身的生命形态中,感受到精灵的存在,这才有了神话。

B、这种思维方式是先民理解神秘世界的一个最主要的方法。

2、其次,神话思维是一种具体、形象的思维。

(1)由于原始先民的抽象思维能力尚处在最初的发展阶段,因此,思维还不能脱离具体的物象,不能脱离那些具体的感性材料。

比如,原始先民为了把握一日之中时间的变化,就利用太阳在空间的位置变动来加以说明,并因此创造了种种关于太阳的神话(《淮南子·天文训》)

(2)时间的流逝,在神话中成了一连串具体可感的情节。

A、同样,在神话中,四方也并不表现为纯粹的几何学空间,它必然和些特定的内容甚至特定的情感体验紧紧联系在一起。

B、一定的时间、空间往往和一定的神明相对应,时间、位置等观念是无法从具体内容中抽象出来的。

如:

东方被表现为春神勾芒、春天、青色、木等,而北方则与冬神颛顼、冬天、黑夜、黑色、水等不能分开。

(3)在神话思维中也有对事物的综合,通过一定程度的概括,使某些神话形象脱离了具体事物。

A、比如龙这个神话形象,就是经过长时间的综合而形成的。

B、这一形象不是纯粹想象的产物,它只不过是对具体物象的再组合,仍然带有具体、形象的特点。

3、再次,神话思维伴随着浓烈的情感体验。

(1)神秘莫测的大自然在先民心中引起恐惧、敬畏或惊喜等情感,先民认为这些情感也是外物本身所固有的属性,因而在先民看来,自然万物或是神秘的,或是恐怖的,或是有魔力的。

(2)这些具有意志、情感的自然万物,它们之间以及它们和人类的交往,正是构成神话故事的根本原因。

(3)在神话的传播、复述的过程中,也是充满了情感体验的。

如:

《九歌》表演中那些充满激情的场面,显然与神话形象的情感故事有关

《山海经》中每当出现龙凤神话形象时,总是伴有歌舞音乐,显示了祥和安乐的情感体验

三、隐喻和象征

1、神话思维实际上是一种象征性或隐喻性的思维。

(1)所谓象征、隐喻,就是某种具体的物象和某种特定意义之间的联系。

(2)原始思维的特点决定了原始人还不能利用抽象观念进行独立的思考,但随着文化的发展,追溯历史、交换思想、总结经验、表达信仰等,往往会涉及一些较为抽象的观念,他们必须借用某些具体的物象来暗示某些特征上相似或相联系的观念。

如:

把葫芦和禽卵视为母体崇拜、生殖崇拜,就是一个典型的象征例子。

(3)原始神话就是由这些不同类型的象征性、隐喻性的意象符号系统构成的,有一些意象的寓意相当复杂、丰厚。

如龙这个意象,它不但是部落的符号,同时还包含着特定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民族感情,成为全民族凝聚力的象征。

2、神话是原始先民的一种认知和表达方式,还不能说是自觉的文学创作。

文学创作中的象征和情感表达更加主观化、个性化,抒发的是作者的主观情怀,而神话的情感和象征植根于集体意识之中,并带有更多的神秘意味。

第四节上古神话的散失和演化

一、神话的历史化

1、概念

(1)古代神话之所以散失,除了它没有受到文人的重视之外,神话的历史化,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

(2)所谓神话历史化,就是把神话看成是历史传说,通常的做法是把天神下降为人的祖神,并把神话故事当做史实看待,构成了一些虚幻的始祖以及它的发展谱系。

2、中国的神话历史化,是史家、思想家们自觉或不自觉的行为。

(1)在正统的史家或儒家的典籍中,那种半人半兽形的神性形象被抹杀殆尽了,因为这种形象很难被纳入历史谱系之中,而且也违背了理性化的原则。

A、一般认为,古代神话形象经历了从动物形、半人半兽形到人形这么一个发展过程。

触犯了理性化原则的神话,也都遭到删削。

《史记·五帝本纪》

B、如二女教舜服鸟工龙裳而从井廪之难中逃脱的情节。

《淮南子》古本载嫦娥奔月神话时说嫦娥“托身于月,是为蟾蜍,而为月精”

3、神话历史化的另一个方法就是改造。

即对神话进行歪曲的解释,使其成为某种现实事件,从而成为构筑远古历史的一塊基石。

(1)在儒家传统典籍中比比皆是,从《尚书》、《左传》、《国语》,一直到《史记》、《吴越春秋》、《越绝书》,都是如此,宋代罗泌所作《路史》是其集大成之作。

(2)改造的结果是使神话大量消亡,历史向前延伸,各氏族的谱系更加严密。

如:

东方部族中很多以鸟作为图腾,《左传昭公十七年》有关腾鸟的神话改造为一系列的官名,并按照后世的社会官僚系统组织起来。

4、神话历史化在春秋早期就已经开始了,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继承并发展了这个传统。

(1)孔子“不语怪力乱神”,直接参与了神话的改造。

(2)关于黄帝四面的神话成了一件关于黄帝治理天下的史实,另外关于夔的神话也在孔子那里遭受同样的命运。

(3)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作为圣人的孔子对待神话的态度对后世文化有重大的影响。

二、神话发展为仙话

1、中国古代神话发展变化变化的另一条道路,是被道教改造,成为仙话的一个来源。

(1)仙话一般讲述的是通过修炼或仙人导引,使人长生不老或幻化成仙的故事。

如:

《史记封禅书》中黄帝骑龙升天

《广博物志》卷九《玄女法》黄帝战胜蚩尤归功于九天玄女

奔月的嫦娥

有不死仙药的西王母,都是仙话中的重要人物

(2)神话转变成为仙话是有限的,它一般集中在特定的几个人身上,有类似于修炼、服药、升天不死的情节。

(3)仙话的文化意蕴要比神话单薄得多,在仙话中,那些神话人物含蕴的民族精神、审美品质都被眼中削弱了。

三、神话作为文学的素材

1、神话对文学的影响主要表现为:

一是作为文学创作的素材,二是直接影响文学创作的思维方式、生动活泼的表现手法、欣赏效果等。

2、中国神话以其广博精深的意蕴,生动活泼的表现力,为后世文学奠定了基础,提供素材。

(1)先秦散文中,庄子的“飘渺奇变”,说理的精妙和文风的恣肆,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神话。

如:

鲲鹏变化、“凿破混沌”

(2)神话入诗,尤其是浪漫主义经常以神话入诗。

如:

《诗经大雅生民》写后稷的种种神迹

《离骚》中各种神灵纷至沓来

李商隐《瑶池》

(3)小说、戏曲采用神话素材也很多,它主要是借助于神话的奇特想象。

利用神话形象或神话情节进行再创作。

如:

李朝威的《柳毅传》

孙悟空集夏启、蚩尤、刑天、无支祁的特性为一体

《聊斋志异》、《镜花缘》、《封神演义》、《红楼梦》也有不少发人深思的神话情节。

四、神话原型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1、神话对于文学的意义,不仅在于它是文学家的素材,更重要的是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了神话原型的作品,都可以把作者或读者领入先民曾经深厚的情感体验中,从而缓释现实的压力,超越平凡的世俗。

2、当屈原在现实世界中屡遭打击而悲苦无依的时候,他就毅然地转向古老的神话:

龙凤结驷,巡游天界,四方求女。

(1)是神话世界巨大的力量,使他从现实世界中超越出来,支持他的人格,抚慰他心灵的创伤。

(2)同时,由《离骚》所抽象概括的某些意象,由于它深沉的神话背景和屈原创造性的提炼,而成为一种稳固的神话原型,在中国文学史上,在一代代作家的笔下传递。

3、而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则不仅是将神话看作素材,而是当成全部的精神寄托,是对这个不公平的世界的厌弃和对神话感情、神话世界的皈依。

4、可以说,屈原、蒲松龄等作品都体现了神话原型的精髓和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