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七单元语文三级备课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023504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354.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编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七单元语文三级备课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统编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七单元语文三级备课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统编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七单元语文三级备课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统编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七单元语文三级备课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统编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七单元语文三级备课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统编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七单元语文三级备课教学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统编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七单元语文三级备课教学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统编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七单元语文三级备课教学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统编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七单元语文三级备课教学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统编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七单元语文三级备课教学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统编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七单元语文三级备课教学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统编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七单元语文三级备课教学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统编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七单元语文三级备课教学设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统编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七单元语文三级备课教学设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统编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七单元语文三级备课教学设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统编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七单元语文三级备课教学设计.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统编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七单元语文三级备课教学设计.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统编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七单元语文三级备课教学设计.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统编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七单元语文三级备课教学设计.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统编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七单元语文三级备课教学设计.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统编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七单元语文三级备课教学设计.docx

《统编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七单元语文三级备课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七单元语文三级备课教学设计.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统编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七单元语文三级备课教学设计.docx

统编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七单元语文三级备课教学设计

(七)单元导读课

备课组:

六年级组备课日期:

2020.11.30

教材分析

教材纵向关联

学情分析

【单元人文主题】

艺术之美

【本单元在教材体系中的前后联系】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

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是小学阶段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每个阶段的侧重点都不同。

本单元侧重引导学生借助语言文字从不同角度展开想象,进入课文的情境、感受艺术的魅力,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纵向关联:

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读句子,想象画面”,首次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

二下第八单元“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对“想象”这一能力的进一步要求。

三下第一单元“试着一边读一遍想象画面,体会优美生动的语句。

”四年级上册“自然之美”这一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

【学生学习本单元的基础及困难】

1.学生学习本单元的基础:

学生有发挥想象的能力,在每个阶段对想象的训练中,习得的方法是不同的,随着年级的增长,学生可以借助不同的方法展开想象。

2.本单元学习的困难

艺术之美是一种直观的感觉,但是是一种抽象的审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艺术有一定的了解,但是还无法上升到审美上,因此在体会艺术之美时,需要多多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以及入情去境地去想象画面,通过反复朗读去体会艺术的美。

【单元语文要素】

1.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

2.写自己的拿手好戏,把重点部分写具体。

【单元课文篇目】

21.《文言文二则》

22.《月光曲》

23.《京剧趣谈》

【单元主要助学系统】

21课:

1.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再结合“资料袋”和同学交流感受。

2.用自己的话讲讲《书戴嵩画牛》的故事。

22课:

反复朗读第9自然段,想象描绘的画面,感受乐曲的美妙,再背诵下来。

23课:

默读课文,说说你对京剧有了哪些了解。

 

单元七单元课题《文言文二则》课时课时1备课人王文婷备课时间2020.11.26

【微课梳理】

【自主备课】

教学目标

1.借助注释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通过分析关键句,了解伯牙的情志。

3.结合资料,体会伯牙与钟子期的友情。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伯牙鼓琴》。

2.通过诵读了解伯牙、锺子期因为音乐而成为知音的故事,感受艺术魅力,受到美的熏陶。

3.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

《伯牙鼓琴》

一.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通过预习,你是否能把课文读正确了呢?

1.借助注释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读准少选、汤汤等多音字的读音)

2.借助注释读好停顿,读出节奏

二.读懂文言文大意

1.借助插图、借助注释、借助资料(课后资料袋),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读下面两个句子,想象画面

“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通过抓住关键词,联系看到过的画面,联系听到过的琴声,说说你看到了怎么样的画面?

听到了怎样的琴声?

3.想开去,这美妙的琴声抒发了伯牙怎样的情志呢?

(“志在太山”:

想到伯牙志在高远)

(“志在流水”:

想到伯牙胸怀宽广)

总结:

移情于琴,以琴言志

4.结合资料袋了解历史上的伯牙,知音难遇。

5.根据提示,尝试背诵课文。

一、音乐导入巧激趣

1.谈话导入:

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它言简意赅,记录了我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不少文言文还揭示了深刻的道理。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两篇叙事简洁、余味悠长的文言文。

板书课题《文言文两则》,齐读课题。

2.播放《高山流水》古琴曲:

大家现在听到的这首曲子,名曰《高山流水》,已经流传了几千年。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这个故事——《伯牙鼓琴》,师板书,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本课讲述的本身就是关于音乐的故事,用《高山流水》的乐曲导入,既契合本课内容,又能引起学生注意。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自读提示。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学生自读,师巡视。

3.检查初读情况。

(1)指名读,读正确,读流利。

(2)猜想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三、合作探究懂文意

1.回顾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思考一下,要读懂文言文有哪些方法?

课件出示:

(1)查工具书,如《古汉语词典》。

(2)借助注释来理解。

(3)可以多读,联系上下文理解。

(4)结合插图理解。

(5)小组讨论,问同学。

2.学生先进行自学,而后开展小组讨论。

3.反馈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指导。

4.预设1:

“善”在文中的意思是什么?

师:

“善”字是“好、妙”的意思。

通过这个字的意思,悟出理解文言文要注意联系上下文。

预设2:

文中的“巍巍”“汤汤”这些叠词有什么好处?

师:

叠词的运用使诗文既呈现出一种音韵之美、富有节奏感,又使人物的感情得以酣畅淋漓的表达。

这些词不仅让我们有了形象感,而且还让我们对锺子期的内心有了更深切的感受。

伯牙鼓琴志在_________,锺子期曰:

_________

5.小组内合作,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6.带着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熟读课文。

板书设计

单元七单元课题《文言文二则》课时课时2备课人王文婷备课时间2020.11.26

【微课梳理】

【自主备课】

1.借助注释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借助注释理解故事内容。

1.读准“曝”“囊”“搐”等易混难读的字,把握朗读的停顿,读通课文。

2.借助注释、资料及已有文言基础,读懂句子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从这篇文章中明白要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不能凭空想象,也不能迷信权威,要从客观事实出发的道理。

《书戴嵩画牛》

一.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1.读准题目,根据意思读好停顿

2.回顾上节课所学朗读方法:

借助注释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借助注释读好停顿,读出节奏

3读准有多音字的句子;读准课文,读流畅,读出节奏。

总结:

借助注释判断多音字的读音,借助注释理解难懂的字,借助注释读懂故事大意。

二.读懂文言文大意

1.根据课文中细节描写的句子展开想象,讲讲杜处士是怎么喜欢这幅画的?

2.根据句子意思,联系生活实际。

(1)理解句子“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总结:

入情入境想象。

(2)读句子“一日曝书画……拊掌大笑……”,你读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可以把自己当成故事中的人物,展开现象。

(3)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丰富故事的细节,把故事讲精彩。

三、体会道理

1.通过关键词句:

“拊掌大笑”“处士笑而然之”“耕当问奴,织当问婢”等,体会故事背后的道理。

2.总结道理:

艺术创作离不开细心观察,艺术家也应该向富有实践经验的劳动人民虚心学习。

一、欣赏作品,导入课题

1.一首乐曲,让伯牙和锺子期成了知音,艺术就是具有如此强大的力量。

不仅音乐艺术如此,绘画艺术也同样能震撼人心,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欣赏绘画作品。

课件依次出示四幅著名画作(郑板桥的竹、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马、戴嵩的牛),最后一幅为戴嵩画的《斗牛图》,顺势导入课题。

2.介绍背景:

戴嵩是唐代著名画家,特别擅长画牛,他画的牛栩栩如生,尤其这幅《斗牛图》深受书画爱好者的喜爱。

(师板书课题,全班齐读。

二、多样读文,整体感知

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1)自读课文,借助拼音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文言文朗读有一定难度,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3)指导课文,明确节奏。

三、自学质疑,理解文意

1.用自己的话讲讲课文的大概意思。

2.整体感知,梳理脉络。

指导会写字“曝”的书写。

3.入情入境,精读课文

1.面对同一幅《斗牛图》,杜处士和小牧童却有不同的表现,请结合文章说一说。

2.学生汇报,交流分享。

预设一:

蜀中有杜处士……常以自随。

(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尤、锦囊玉轴,自随”,读出杜处士对《斗牛图》的珍爱。

预设二:

此画斗牛也……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抓住牧童的语言、神态、动作等,想象画面,读出牧童的天真可爱。

预设三:

处士笑而然之。

(1)对比“拊掌大笑”和“笑而然之”两处描写“笑”的句子,感受人物的不同表现。

(2)再现情景,想象杜处士的神态、动作、语言。

四、领悟道理,练讲故事

1.用自己的话讲讲“他们”的故事。

2.默读课文,思考:

牧童是怎样评价这幅画的?

他的理由是什么?

由此可见牧童的什么精神?

3.处士面对牧童的话有什么表现?

由此可见处士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处士笑而然之。

可见处士是一个心胸开阔、乐于接受别人意见的人。

4.自由读文,边读边思考:

哪句话揭示了这篇短文蕴含的道理?

课文告诉我们:

要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不能凭空想象,不能迷信权威。

艺术再美也是来源于生活。

板书设计

单元七单元课题《月光曲》课时课时1备课人王文婷备课时间2020.11.26

【微课梳理】

【自主备课】

1.通过朗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

2.学习如何记课堂笔记。

1.学习本课8个生字,并掌握“谱写、钢琴、幽静”等词语。

2.通过朗读,理解课文大意。

3.感受音乐家对穷人的同情和对音乐的热爱。

一、走进人物

1.浏览人物简介

2.了解德国作曲家贝多芬

二、初步感知

1.说一说,《月光曲》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说清楚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2.思考质疑

这个故事是一个传说,看来这首曲子的创作过程不一定是这样的,查资料了解一下。

有了疑问,需要继续思考,或者查找资料的,我会认真记下来。

总结:

这是课堂笔记,有疑问查一查,记一记。

3、问题探究

1.探究第一次弹琴的原因

(1)课文写了贝多芬两次为穷兄妹俩弹琴,他为什么弹琴给盲姑娘听,为什么弹完一曲又弹一曲。

(2)请同学们默读课文2-5自然段,动笔勾画写贝多芬看到的、听到的相关语句,设身处地去想象贝多芬当时的想法和心情,并做好笔记。

阅读方法总结:

抓关键词句,推想人物内心

4、体会感情

运用借助关键词句,推想人物内心的方法,探究两次贝多芬为兄妹俩弹琴的原因,表达了贝多芬对兄妹俩的同情和关爱。

“我的音乐只应当为穷苦人造福。

如果我能做到这点该是多么幸福。

——贝多芬”

5、课后作业

1.自学本课的生字词

2.听一听课文范读,尝试有感情地读一读。

3.查阅资料,了解《月光曲》的来历。

一、听乐曲,识伟人

1.播放音乐《致爱丽丝》,让学生静静聆听。

师:

知道这首曲子的曲名和作者吗?

你对贝多芬有哪些了解?

2.贝多芬的资料及他的画像和名言。

读贝多芬的名言:

“我的音乐只应当为穷苦人造福。

如果我做到了这一点,我该是多么幸福。

师:

就是这样一位伟大的音乐家,他凭着自己顽强的意志,为世人留下了许多流传千古的乐曲。

其中有一首非常著名的曲子叫《月光曲》,相传这首曲子的谱成还有一个动人的故事。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故事。

(板书:

课题22.月光曲)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词语辨析:

①“幽静”:

可以结合课文情景和相关情境的图片来理解(课件出示幽静的小路图片);

②“清幽”:

与“幽静”进行对比,前者侧重于“静”,而“清幽”侧重于清。

2.请学生快速阅读课文,通过借助资料等方法理解不懂的词语。

3.课文围绕《月光曲》写了哪些内容?

预设:

课文主要讲述了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因同情穷鞋匠兄妹而为他们弹琴,有感于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而即兴创作出《月光曲》的传奇故事。

4.学生交流围绕《月光曲》,文章写了哪些内容?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简单介绍了贝多芬并点明他创作《月光曲》的故事是一个传说;

第二部分(第2—7自然段)叙述了贝多芬走进房屋,为穷鞋匠兄妹俩演奏;

第三部分(第8、9自然段)描写了贝多芬即兴创作《月光曲》的情景;

第四部分(第10自然段)讲了贝多芬奔回客店,记录曲子。

总结:

在一个幽静的夜晚,小镇上的一对兄妹激起了音乐家贝多芬的灵感,创作出了著名的钢琴曲《月光曲》。

下节课,我们再来好好地、仔细地欣赏这一名曲!

板书设计

22.月光曲

演奏

心情

创造

单元七单元课题《月光曲》课时课时1备课人王文婷备课时间2020.11.26

【微课梳理】

【自主备课】

1.通过反复朗读词语和句子,想象画面。

2.探究两次弹琴的原因,体会贝多芬的音乐之美和善良之美。

1.想象《月光曲》所描绘的景象,感受联想的表达作用,并学习作者虚实结合的写作方法。

2.学习贝多芬同情劳动人民的善良美好的心灵,并通过欣赏《月光曲》,让学生感受音乐之美,陶冶情操。

1、复习导入

抓关键词句,推想人物内心

二、想象画面

1.反复朗读第9自然段,边读边想象画面:

兄妹俩看到了一幅怎样变化的画面呢?

妙招二:

留心用词,丰富想象

2.思考质疑

这个故事是一个传说,看来这首曲子的创作过程不一定是这样的,查资料了解一下。

有了疑问,需要继续思考,或者查找资料的,我会认真记下来。

总结:

这是课堂笔记,有疑问查一查,记一记。

6、问题探究

1.探究第一次弹琴的原因

(1)课文写了贝多芬两次为穷兄妹俩弹琴,他为什么弹琴给盲姑娘听,为什么弹完一曲又弹一曲。

(2)请同学们默读课文2-5自然段,动笔勾画写贝多芬看到的、听到的相关语句,设身处地去想象贝多芬当时的想法和心情,并做好笔记。

阅读方法总结:

抓关键词句,推想人物内心

7、体会感情

运用借助关键词句,推想人物内心的方法,探究两次贝多芬为兄妹俩弹琴的原因,表达了贝多芬对兄妹俩的同情和关爱。

“我的音乐只应当为穷苦人造福。

如果我能做到这点该是多么幸福。

——贝多芬”

8、课后作业

1.自学本课的生字词

2.听一听课文范读,尝试有感情地读一读。

3.查阅资料,了解《月光曲》的来历。

1、读词语,想画面

披上银纱格外清幽微波粼粼洒遍银光越升越高穿过微云

师:

读着读着,你的眼前仿佛出现怎样的画面?

预设:

我仿佛看见皎洁的月光正照耀着大海,海上银光闪闪。

师:

这就叫微波粼粼,洒满——(银光)

预设:

我仿佛看见大海起风了,浪花老高老高、雪亮雪亮的。

师:

这就叫浪花——(雪亮),接连——(涌来)

师总结:

同学们,通过朗读感觉词语,这样原本枯燥的文字就有了活力,就有了魅力无穷的形象。

让我们齐读一遍,再一次走进《月光曲》。

(板书课题)

二、读课文,思考问题

1.文中哪些地方可以体现盲姑娘对音乐的热爱?

2.贝多芬为什么弹曲子给盲姑娘听?

3.为什么弹完一曲又一曲?

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小组合作,画出重点语句,并在旁做批注。

预设:

学生找到课文第3自然段中兄妹俩的对话。

从对话中去感受他们对音乐的热爱,以及面对贫穷妹妹的善解人意。

(重点从“那有多好哇!

”“不过随便说说”去体会盲姑娘想听贝多芬演奏的迫切心情和她的善解人意及对哥哥的劝慰。

贝多芬为什么愿意为盲姑娘再弹奏一曲呢?

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提示学生:

从妹妹双目失明和对音乐的热爱以及难以言表的激动中去思考)

预设:

盲姑娘的几句话使贝多芬十分激动,一个双目失明的姑娘,这么爱音乐,又这样懂音乐,贝多芬因他乡遇知音而激动,于是产生了要为她弹奏第二首曲子的想法,创作的激情油然而生。

过渡:

就是在这样一个幽静的夜晚,在莱茵河旁的小镇上,在一间茅草屋里,著名的钢琴曲——《月光曲》就这样谱写成了。

接下来我们一起好好的来欣赏这首钢琴曲吧!

三、示范朗读展画面,解读“联想”达曲意

1.教师声情并茂地朗诵课文第9自然段。

把学生带入诗一般的意境之中。

(播放课件,在音乐《月光曲》和画面的配合下朗读)

2.画面和音乐美吗?

其实书本里描绘的更美,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第9自然段,找出写得美的词句,并想想美在哪里?

3.这么美的景色,全是皮鞋匠亲眼看到的吗?

用“”画出实实在在的事物,用“”画出联想的句子。

4.指导感情朗读:

(课件出示想象的句子,并给每一部分配上相关的图片)

课件出示:

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

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

(读出清幽、舒暖之感)

课件出示:

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

(读出气势逐渐增强,曲调出现波折之感)

课件出示:

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

(读出高潮的高昂激越)

四、升华情感艺术美,练习想象花齐放

1.总结课堂,回顾课文内容。

学生总结(预设):

本文讲述了贝多芬因同情鞋匠兄妹而为他们弹琴,有感于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而即兴创作出《月光曲》的传奇故事,表现了贝多芬对穷苦人民的同情和热爱,以及他丰富的想象力和卓越的才华。

2.背诵第9自然段。

教师提示相关词语,全班尝试背诵。

3.听《月光曲》进行写话练习。

4.推荐学生课后再去听听贝多芬的其他作品,如:

《暴风雨》《田园》等,加深对音乐的认识。

板书设计

单元七单元课题《京剧趣谈》课时课时1备课人王文婷备课时间2020.11.26

【微课梳理】

【自主备课】

1.默读课文,说出自己对京剧的了解。

2.展开想象,感受京剧艺术的魅力。

1.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京剧的艺术特色。

2.通过自读自悟,体会表达的条理性与趣味性。

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京剧的艺术之美。

1、走进京剧

1.提到京剧,你的脑海里会浮现什么画面?

2.京剧是集音乐、绘画、舞蹈、文学等多种艺术于一身的综合表演艺术。

回顾本单元所学的方法:

借助语言文字,想象马鞭和亮相在京剧舞台上的运用,体会京剧艺术的魅力。

2、初读课文,学习《马鞭》

1.京剧的道具马鞭和京剧亮相的方式

认真默读《马鞭》第一自然段,完成表格。

读句子“这一根虚拟的马鞭,给演员以无穷无尽的表演自由,可以高扬……可以一抬手就走了一百里。

”读着这四个“可以……”,你想象到了什么画面?

2.请大家展开想象,马鞭在演员手里还可以怎样表演?

总结:

借助语言文字,想象京剧道具的运用情景,体会京剧艺术的魅力。

3.遇到不理解的地方,借助资料拓展了解:

马鞭颜色不一与京剧的人物性格和马有关。

由实实在在的马鞭带来骑马驰骋场景的自由想象,这就叫可感觉可使用,京剧里的道具都是以小带大,以简带繁,以虚带实,请大家把藏在2、3自然段的道具找出来,体会艺术特色。

(虚实结合)

总结:

道具有趣

三、自学《亮相》

1.运用边读边想象的方法,自学《亮相》,找到疑惑的原因。

静态亮相和动态亮相

2.体会“动静结合”的写法

3.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深入思考,查阅资料,能够体会到京剧亮相中塑造的人物奥秘。

四、搜集京剧的资料,了解中国国粹

一、激趣导入,初知京剧

1.师:

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看一段京剧表演。

谈谈你发现了什么?

2.视频结束,学生交流。

3.师:

这些都是什么表演的行头?

生答:

京剧。

4.师:

除了同学们看到的这些,京剧还有很多有趣的地方。

今天我们就在徐城北的带领下,一睹京剧之趣。

板书课题:

京剧趣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学生默读课文,通过借助资料等方法理解不懂的词语。

2.在默读的过程中,请学生概括文章每部分的内容,试着提出质疑。

3.理解词语:

驰骋尴尬虚拟唯恐无穷无尽风雨不透

4.整体感知。

(1)男生读《马鞭》部分,女生读《亮相》部分,师相机正音。

(2)概括《马鞭》这部分的主要内容:

《马鞭》介绍了京剧中“马鞭”这一艺术表现形式的产生、作用,以及它的独特魅力,同时也介绍了京剧道具的妙处。

(3)概括《亮相》这部分的主要内容:

《亮相》介绍了京剧中“亮相”这一艺术表现形式的特点以及它的独特魅力。

5.质疑:

对于课文的整体内容我们有了初步了解,大家对课文内容有哪些疑问呢?

预设:

(1)京剧向来给人严肃的感觉,为什么题目叫作“趣谈”?

(2)马鞭有什么独特的地方?

(3)京剧里有杂技,那是不是就和杂技一样了呢?

6.师总结。

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去探讨,其中有位同学讲到了课题中的一个“趣”字,那我们赶紧进入课文,看看都有哪些有趣的地方。

(板书“趣”)

三、析词入心,三品京剧之趣

(一)探讨“趣谈”。

1.生快速浏览课文,思考:

你读出了哪些“趣”?

2.生交流。

预设:

道具有趣;京剧的表演非常有趣。

(二)品悟“道具之趣”,体验“表演之趣”。

1.过渡:

同学们总结得可真有趣,原来这就是题目中写的“趣谈”。

可你是从哪里看出这些“趣”的呢?

在文中画出相关的语句,并将你的想法写在旁边。

A.预设:

“京剧继承、发展了中国传统戏曲的表现手法……而且解决得无比漂亮。

生:

我觉得这个句子很有趣,一根马鞭有这么大的作用,将问题彻底解决了,还解决得非常漂亮。

(1)你从“彻底”和“无比漂亮”中读出了什么?

“马鞭”的出现不仅完全解决了京剧表演中无法在舞台上骑马的问题,而且极具艺术的美感,这种表演方式十分符合中国的美学。

(2)“马鞭”这种表现形式有什么作用?

又具有怎样的魅力呢?

(作用:

巨大的马匹被整个省略,但骑马人那种特定和优美的姿态却鲜明地显现出来。

(魅力:

同时这一根虚拟的马鞭,给演员以无穷无尽的表演自由:

可以高扬,可以低垂;可以跑半天还在家门口,可以一抬手就走了一百里。

马鞭本身具备一种装饰的美,而且不同人物在使用马鞭时,也各自形成了一套约定俗成的方法。

B.预设:

京剧一般是不把饭碗搬上舞台的,一旦真用,那就得“狠狠做戏”。

(1)“做戏”“狠狠”是什么意思?

(“做戏”是“表演”之意,而“狠狠”写出了表演的到位,“狠狠做戏”就是尽力地展现京剧表演艺术的魅力。

(2)你从中读出了什么?

作者用通俗幽默的语言展示了京剧的独特艺术。

C.预设:

一方被打败,跑下去了。

可胜利一方不紧追,反而留在原地,抡圆了胳膊把手中的兵器(刀或枪)耍了个风雨不透。

体会“抡圆”“耍”“风雨不透”。

(“抡圆”体现了胜利方的勇猛,“耍”看似玩玩,实则是武艺高强的表现,这力量和技巧仿佛形成了一堵密不透风的墙。

四、升华入情,四叹京剧之趣

1.师:

这堂课,我们学习了“马鞭”和“亮相”这两种京剧表现形式,你还知道哪些有关京剧的知识呢?

2.课后作业:

请同学们课后看看京剧,和同学交流自己的发现。

板书设计

单元七单元课题习作:

《我的拿手好戏》课时课时1备课人王文婷备课时间2020.11.26

【微课梳理】

【自主备课】

1.仿照例子,列提纲,写自己的拿手好戏,语句通顺。

2.能把重点部分写具体,写之后能修改自己的习作。

1.写自己的拿手好戏,把感受、看法写出来。

2.学习通过列提纲的方法,明确自己的思路。

3.写文章注意详略得当。

4.对照要求,个性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