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式打印机的故障分析与维修.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024366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4.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针式打印机的故障分析与维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针式打印机的故障分析与维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针式打印机的故障分析与维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针式打印机的故障分析与维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针式打印机的故障分析与维修.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针式打印机的故障分析与维修.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针式打印机的故障分析与维修.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针式打印机的故障分析与维修.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针式打印机的故障分析与维修.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针式打印机的故障分析与维修.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针式打印机的故障分析与维修.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针式打印机的故障分析与维修.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针式打印机的故障分析与维修.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针式打印机的故障分析与维修.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针式打印机的故障分析与维修.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针式打印机的故障分析与维修.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针式打印机的故障分析与维修.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针式打印机的故障分析与维修.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针式打印机的故障分析与维修.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针式打印机的故障分析与维修.docx

《针式打印机的故障分析与维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针式打印机的故障分析与维修.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针式打印机的故障分析与维修.docx

针式打印机的故障分析与维修

针式打印机故障分析与维修

为了以最快的速度,最低的代价排除故障,修复打印机。

根据我们多年的维修经验,一般将维修工作分为两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对打印机的故障按电路的逻辑组成定位,又称之一级维修;第二阶段,查找损坏的元件、芯片、排除之,称为二级(芯片级)维修。

下面我们分别介绍一级维修和二级维修中的一些维修方法。

一、一级维修方法

(一)观察法

观察法是打印机的维修工作中最基本的,且必不可少的方法。

它利用人的五官感觉,对打印机的故障源作出定位的判断。

观察法又分为直接和间接两种。

直接观察法是通过听、看、闻、摸来观察和判断:

听---元器件的炸裂,电机的缺相,字车导轨的堵塞,打印头的空走(不出针),印字胶辊的不均匀转动等故障,一般都伴有异常的声音,还有些机型的打印机直接通过蜂鸣器的鸣叫报警。

例如:

LQ1600K打印机,锋鸣器鸣叫5次,每次鸣叫0.5s,间隔0.5s,表示字车故障;蜂鸣器鸣叫45次,每次鸣叫0.1s,间隔0.1s,表示异常电压故障。

看---打印机操作面板上指示灯的状态;元器件表面是否有烧痕,芯片是否有断裂,电路板上是否有短路、断路、脱焊、虚焊;插接件是否有接触不良;打印出的字体是否有缺笔划的现象等等。

闻---当电路中瞬间电流过大时,元器件往往被烧焦、炸裂,同时散发出一股焦糊味。

我们通过闻,可快速找到被烧坏的元件。

摸---当打印机出现热稳定性不好的随机性故障时,我们可以通过触摸芯片或元器件的表面,根据其表面温度的高低,判断出故障芯片。

间接观察法是通过向用户询问,了解打印机发生故障时的故障现象。

因为维修人员不可能掌握每台待修的打倒机发生故障时的原始资料。

特别是一些被用户盲目拆开,维修通过的打印机,除原故障外,可能还新添了一些故障,以于平些情况,一定要向用户反复询问清楚。

 

总之,观察法是我们维修工作中必不可少的第一步,通过它可以排除许多直观性的故障。

(二)分析法

所谓“分析法”,就是根据打印机的故障现象,按照打印机电路的工作原理进行分析,将故障的范围定位到相应的电路部分。

我们知道,针式打印机的种类和型号虽然千变万化,但针式打印机电路的逻辑组成是相对固定的。

针式打印机电路的逻辑组成包括。

接口电路、主控电路、打印控制与驱动电路、字车电机控制与驱动电路,走纸电机控制与驱动电路、DIP开关读人电路、压纸杯电磁铁驱动电路、检测器电路、操作面板控制电路、电源电路,以及彩色针式打印机的色选电机控制电路等等。

大多数电路的故障往往都有自己地规律和特点,并按一定的故障现象表现出来。

通过电路原理的分析,可将故障的范围确定出来。

例一打印机自检打印正常,和主机联机拉印时打错码。

分析--打印机自检打印正常,说明打印机除接口电路则其它各部分电路均正常,故障出在和主机的接口电路部分。

例二打印机加电后,字车抖动运行。

分析--打印机的字车能够运行,说明打印机的主控电路可以正常执行监控程序中的初始化部分。

从字车抖动现象来看,字车电机缺相,故障出在字车电机的控制与驱动电路部分。

例三打印机打印时。

只打黑道,印宇胶辊不转。

分析一首先给打印机加电并自检打印。

注意观察第一行的打印内容。

如果第一行的打印内容正确、则打印机只是因为印字胶辊不转动而造成打黑道的现象。

这种情况下;故障一定出在走纸电机的控制和驱动电路部分。

例四打印机加电后,所有指示灯均不亮,打印机无任何反应、

分析--打印机的电源电路在正常情况下,应产生高压驱动电源和逻辑十sv电源。

当高压驱动电源正常时、电源灯(power)亮;.当逻辑十SV电源正常时,联机灯等其它灯亮,打印机加电后,所有指示灯均不亮说明故障出在电源电路。

例五打印机加电后,面板指示灯全亮,但打印机无任何动作。

分析打印机加电后,首先是对电路进行硬件复位,然后主控电路的CPU芯片执。

行监控程序的初始化部分。

在初始化程序的执行过程中,要对译作面报指示灯的控制电路进行检查尬查正常后,首先将全部指示灯点就然后只点亮联机何反须彻胞锦亮缺纸灯,而将故障灯等其它灯熄灭(电源灯除外,只要高压驱动源正常,电源灯应常亮)。

现在的故障现象是面板指示灯全亮,那么故障可能出在CPU芯片、装监控程序EPROM芯片,另外也可能出在主控电路中的地址锁存器,地址译码器等芯片上。

总之,这类故障可能出在主控电路部分需要对主控电路中的芯片逐一进行检查,直到找到地损坏的芯片。

这种故障是涉及芯片范围比较广的,检查起来比较麻烦。

对每个被怀疑芯片,应按其逻辑功能等方法进行检查

以上仅举出了五个例子,作为对“分析法”的说明,然而打印机的故障种类是五花八门的,在这里不可能-一进行列举。

(三)交换法

交换法也是打印机的维修工作中,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它可以快速,准确地将打印机的故障范围定位。

实际上,每一位维修人员都不可必免的使用过这种方法。

交换可以是同种型号的打印机与打印机之间的交换。

通过交换可以确定故障出在主机方面,还是发生在打印机本身。

交换可以是同类型打印机之间,相同部件之间交换,如交换电源板、逻辑主板、接口板、打印头等等、通过交换,可快速、准确地确定故障的范围,为进一步排除故障提供方便。

但是这种交换必须是在熟悉和了解打印机的结构和电路原理的前提下,保证交换过程中,不再有新的故障产生。

交换还可以是芯片与芯片之间。

随着电路的集成化程度越来越高,许多专用门阵列芯片的内部结构是相当复杂的。

当我们在手中既无图纸,又无资料的情况下,分析这类门阵列芯片各引脚之间的逻辑关系是很困难的,甚至无从下手。

因此,芯片与芯片之间的交换,可以简便、准确地确定芯片的好坏。

但要注意,从电路板上取下芯片时,要用专用工具,如真空吸锡器等质量好一些的吸锡器、不要将电路极上的铜箔线或金属化孔损坏,如不小心损坏,应及时用细导线修补。

(四)静态测量法

静态测量法分为打印机关电时的静态测量和打印机加电时的静态测量。

打印机关电时的静态测量,主要是指使用万用表测量电路板上的一些电阻值。

这些电阻值包括:

①电源对“地”的电阻值,以确定板上是否有短路的元器件存在;②在线测量晶体二极管、三极管PN结的正反向电阻,根据正向阻值小,反向阻值大的原则,初步判断被测管子的故障与否;③测量一些标准门阵列芯片相同逻辑功能的输入端或输出端对“地”的正反向电阻;④测量一些专用门阵列芯片的对称引脚,对地的正、反向电阻。

根据对称引脚电阻值相等的规律,分析门阵列的好坏。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静态测量法可以快速、有效的测量打印机中步进电机线圈的电阻值,以及打印机中针线圈的电阻值,通过相同线圈之间的比较,确定线圈的好坏。

打印机加电时的静态测量,是指打印机加电后,使打印机处于非打印状态的前提下,用万用表测量被怀疑点的电压值。

例如,当打印机的接口电路出现故障时,通过对接口电路静态电压的测量,就可迅速将故障排除。

另外,加电静态测量法实际上也是对关电静态测量结果的验证。

因为许多关电时的测量给果,往往带有一定的误差,通过加电静态测量法,对被怀疑点电压值的测量,可进一步证实判断的准确性。

打印机加电静态测量法,是依据电路的工作原理分析被怀疑点的逻辑电位,然后对电压的实际值进行测量。

因此打印机加电静态测量法也是在掌握电路工作原理的基础上进

二、二级(片级)维修方法

如果说一级维修是对故障部位的确认,那么二级维修就是对故障部件(元器件、芯片)的确认。

在这一节里我们将介绍几种二级维修常用的方法。

应该指出的是,每一位维修人员维修技术的好坏,取决于对机器原理理解的深度和维修实践经验的积累,当然采用行之有效的维修方法也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假设我们通过一级维修,已经将故障的部位定位,下面我们就通过几种方法的介绍,阐述怎样将故障的部件定位。

(一)芯片的逻辑功能测试法

我们知道,在针式打印机的电路里,芯片的种类大致包括标准的TTL芯片、单片机

芯片、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以及,些专见的门阵列芯片。

不管芯片内部电路结构的复杂程度如何,我们所关心的,只是它好部引脚的各种功能和各引脚之间的逻辑关系。

一如果芯片内部的电路正常。

那么一组正确的输入信号通过芯片,必然产生一组正确的输出信号。

反之,如果对应一组正确的输入信号通过芯片。

在输出信号中有一个或几个错误的输出结果,那么我们就可断定芯片的逻辑功能错石造成芯片逻辑功能错的原因,无非来咨于芯片的内部电路或外部电路。

因此问题的关键在于,正确的判断内、外部电路这两个不同的起因。

采取的方法是将外部电路逐级断开然精对芯片进行反复的测量。

在外部电路正常的前提下,由于芯片内部电路结构的复杂性,一般很难,也没有必要再进一步找出芯片内部的损坏部分一,

芯片的逻辑沙斌核是芯片的各种检查方法中最常用,也最简单行的方法。

在这种测试方法中,可以使用逻辑笔、示波器或万用表等测量工具,根据芯片本身的特点和电路的不同要求对芯片进行测试。

一般来讲,芯片本身不仅逻辑功能各不相同。

集成化程度也有很大的区别。

另外,电路对芯片的要求也是不同的,有的芯片要求运行速度高,有的芯片要求驱动能力强等等。

因此,芯片的逻辑测试法又细分为如下几类:

1.对逻辑功能简单。

执行速度要求低的芯片的测量。

有些芯片,它们的逻辑关系只是简单的与门、或门、与非门、或非门和反相门等等,如

=74LS04,74Ls05,74LS06,74LS08,74LS32。

对于这些逻辑功能简单,速度要求不很严格的芯片,使用逻辑笔对它的逻辑功能进行检查,就可以确定芯片的好坏。

例如。

74LS06集电极开路反相器,用逻辑笔测量对,如果它村输人端是高电平;那么它的输出端一定是低电平,如果它的输入端是低电平,那么它的输出端应该是高电平。

若它的输出端是低电平或“浮空状态”,则应进一步检查输出端外电路是否有断路或上拉电阻脱焊,在排除输出端外电路故障的情况下,则芯片本身被损坏。

2.逻辑关系为单向输入/输出,执行速度要求高的芯片针式打印机主控电路的总线上,要求使用一些执行速度快;驱动能力强的单向输入/输出驱动器、锁存器等芯片,如74LS125,74LS373,74LS244等。

对于这类芯片,我们也可以使用逻辑笔或示波器进行测量。

测量的原则是:

在输出控制使能信督有效的情况下,如果输入信号是恒定电平,那么输出信号也应该是恒定电平i如果输人信号是脉冲,那么输出信号也是脉冲。

则可初步确定该芯片是正常的。

3.逻辑关系为双向传输驱动,执行速度要求高的芯片,对于有些芯片像

74LS245(不同相三态收发器),多用于主控电路的数据总线上,双向传输总线上的数据。

74LS245有两组信号的输入/输出端,分别定义为A组和B组。

当使用逻辑笔或示波器测量这类芯片时,测量的结果分别为。

(1)当一组信号为脉冲,另一组信号中有某一位或几位为恒定电平时,可确定芯片故障

(2)当A组信号中有恒定电平,B组信号中也有恒定电平:

①若A组中的恒定电平与B组中的恒定电平相对应,芯片测量结果不确定。

③若A组中的恒定电平与B组中的恒定电平不相对应,可确定芯片故障。

(3)当芯片A组和B组引脚的状态均为脉冲时,芯片的测量结果不算确定。

4.译码器、数据选择器类芯片的测量

不论是三一八线译码器股是二一四线译码器,对应它的每一组输入,总有一个低电平。

的有效输出与之对应。

由于逻辑笔与示波器测试时采样的随机性,无法同时初到同一组输人信号的值和与其对应的译码输出值,所以在测量时,若译码输入端引脚和输出端引脚都有高低电平的变化,则初步认为译码器正常。

、数据选择器芯片测量时,根据数据选择器输入与输出之间的逻辑关系,它的输出端总是和某一输入端相对应测认为芯片正常。

5.0*U芯片和大规模、专甩门阵列芯片的测量

随着电路的集成化程度越来越高,CPU芯片和大规模专用门阵列芯片已被广泛使用在各种智能化的机器中,针式打印机的电路也不例外。

这类芯片内部电路结构和逻辑关系都相当复杂,各种信人/输出信号要求的时间特性非常严格。

有人曾试图绘制这类芯片的工作时序图,作为查我故障的依据。

但结果没有成功,因为指令的执行是随机性的,许多信号的瞬间值根本无法测量。

因此,这种芯片逻辑测量的原则是:

测试基本的输入条件,在满足基本的输人条件的情况下。

测量某些主要的输出信号,如果主要的输出信号正常,则初步确认芯片正常。

根据以往的维修经验,可以综合应用下列各种方法判断这类芯片。

例如:

对称电阻测量法、静态电压测量法。

复位状态测量法以及三类引脚测量法等。

在这里,我们主要讨论后两种方法的使用。

(1)复位状态测量法

打印机的机械部分和电路部分,在打印机的复位状态是一个相对”静止”的状态。

在复位状态下,机械部分不允许有任何操作,因此电机的绕组中和打印头的针线圈中无电流流动。

在复位状态下的电路部分,特别是CPU芯片和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同样要进行复位工作。

因此这类芯片的输出引脚,往往处于非有效值电平或初始状态。

根据这一特点,我们可以在复位状态下(RESET=0)。

测量这类芯片主要引脚的状态,从而判断芯片是否存在损坏。

在测量时,首先应测量CPU芯片,然后在测量其它门阵列芯片,因为CPU芯片是电路的核心,其它(阵列芯片的控制,均来自CPU芯片。

以LQ1600K打印机为例,表6-1和6。

2给出UPD7810HG和E05A10AA门阵列的测量结果、

(二)三类引脚测量法

在这个方法中,我们将这类芯片的引脚分成三类,它们分别为时钟引脚、数据和地址引脚、控制引脚、下面我们就以TH3070打印机中的CPU芯片8085A为例,讨论一下这类芯片故障的逻辑测量方法。

表6-3给出了CPU8085A为例,讨论一下这类芯片故障的逻辑测量方法。

表6-3给出了CPU8085A芯片的引脚功能说明。

从表6-3。

中都已经了解cpuU8085A各引脚的功能,下面我什1先将。

ss。

的。

个引脚分成三类,然后分析各引脚的逻辑测量结果。

①时钟引脚

XI、XZ、CLK(ollt)是CPU

8085A的时钟引脚。

引脚XI、XZ外接RC或CC网络,是主频6·144MHz的输人端;XI,XZ内接时钟发生器,对输入的振荡信号2分频,产生打印机的系统时钟。

CLK(out)就是2分频后,系统时钟的输出端。

因此XI,XZ是时钟信号的输人端,CLK(oUt)是时钟信号的输出端,它们之间有2分频的时间关系。

表6-4给出了时钟引脚的测量结果。

 

从表6-3。

中都已经了解cpuU8085A各引脚的功能,下面我什1先将。

ss。

的。

个引脚分成三类,然后分析各引脚的逻辑测量结果。

①时钟引脚

XI、XZ、CLK(ollt)是CPU

8085A的时钟引脚。

引脚XI、XZ外接RC或CC网络,是主频6·144MHz的输人端;XI,XZ内接时钟发生器,对输入的振荡信号2分频,产生打印机的系统时钟。

CLK(out)就是2分频后,系统时钟的输出端。

因此XI,XZ是时钟信号的输人端,CLK(oUt)是时钟信号的输出端,它们之间有2分频的时间关系。

表6-4给出了时钟引脚的测量结果。

 

②数据、地址引脚

ADO~AD7、AS~A15,是CPU

8085A的数据,地址引脚,当打印机加电后,由于指令的执行,数据地址线上应该为高、低电平脉冲的叠加波形,因为打印机加电后的每一个瞬间,数据、地址线上都有数据或地址信息在传输。

由于这些信息高频率的传输和它们的随机性,决定了数据、地址线上的信号是无规律的高、低电平的叠加波形。

反之,当数据、地址引脚出现恒定的高电平、低电平或浮空态时,那么一定是CPU芯片本身或外电路出现了故障。

这就是CPU芯片数据地址线的逻辑测量的依据。

 

③控制引脚

从表6-3中可以看到,除去电源和地引脚、时钟引脚,以及数据地址以外,表中的其它引脚均为控制引脚。

控制引脚的测量应符合打印机加电后静态或动态时,控制引脚的逻辑状态和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

一般CPU芯片的控制引脚有多个,实际测量时只测量其中几个主要的控制引脚,就可以初步确定CPU芯片是否发生了故障。

对于其它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的逻辑测量也可以采用这种方法。

下面的论述给出了CPU

8085A芯片控制引脚的测量分析方法。

(i)复位引脚

对于控制引脚,通常我们首先测量它的复位引脚。

CPU8085A芯片有一对复位引脚,它们是豆RESET和RESET

OUT引脚。

在打印机加电的瞬间,用逻辑笔或示波器进行测量,若国匹承了而信号加电的瞬间有约50us的低电平,然后上跳到高电平,RESETOUT

信号加电后有一个高电平脉冲,然后保持在低电平,那么复位引脚是正常的。

(ii)读、写信号和地址锁存允许信号

读脉冲巨D,写脉冲天了和地址锁存允许信号ALE,它们各自服从一定的总线周期,通常是周期变化的方波信号或低电平脉冲波信号。

根据这一特点,若打印机加电后,它们之中发现恒定电平状态或浮空态,则应怀疑

CPU_芯片可能发生了故障,可进一步应用复位状态测量法、对称电阻测量法等方法,测量CPU芯片以及CPU的外围电路。

(iii)中断控制和中断响应信号。

中断控制和中断响应信号的测量原则是:

根据打印机的工作状态,判断中断控制和中断响应信号是否符合它的逻辑关系。

下面我们就以打印机初始化过程或自检过程为例,介绍8085A芯片中断控制和中断响应信号的测量,

a·TRAP自陷中断信号

TRAP信号的中断触发方式为达到并保持高电平触发。

当打印机电源电压超过正负极限值时,TRAP信号被触发,打印机进入自陷中断的保护状态,打印机加电后,正常状态下,测得TRAP信号为低电平。

 

b.RST7.5打印外控制中所启动情号

RST7.5信号中断触发方式为正脉冲沿触发。

打印机加电后非打印状态时,

RST7.5信号为高电平。

督检打印新耀下Z对应每一次打印头出针,RST7.5端收到一个高电平窄脉冲的中断信号,高电平窄脉冲的上跳沿启动RST7.5中断控制子程序。

 

C.RSTS.5中断启动信号。

RSTS.5中断信号的触发方式为高电平触发。

RSTS.5中断控制子程序包含三个部分,或者说还包含三个子程序。

它们分别是字车电机控制子程序。

走纸电机控制子程序和操作面板控制子程序。

TH3O70打印机在初始化过程中将RST5.5中断控制端,置成周期为5ms的高电平窄脉冲,使RST5.5的高电平窄脉冲使RST5.5。

中断控制子程序,在打印机加电后隔5ms被启动一次。

每次RSt5.5中断子程序被启动后,即进行判断,若打印机为联机状态,则判精是杏有字字电机和走纸电机的控制请求;若打印机为脱机状态,则对操作面板上的按键状态进行拾取。

,因此“RST5.5中断又称之为5ms定时中断。

 

d.INTR中断启动信号

INTR中断请求信号,启动由用户指定路中断手程序。

中断触发方式为高电平。

若用户没有指定中断子程序,打印机和加电后INTR信号为低电平。

e·Dflb4中断响应q号

INTA中断响应信号,打印机加电后静态时为高电平。

以上的例子说明了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的逻辑测量方法,显然在应用这“检查方法时,维修人员可以不关心芯片内部的电路结构。

,但必须清楚了解输入/输出引脚之间的逻辑关系,特别是那些具有代表性的主要引脚。

另外逻辑测量法要求测试点的选择具有代表性和唯一性。

 

(二)逻辑比较法,

逻辑比较法是另一种行之有效的维修方法,从前面的介绍不难看出,逻辑测量法对芯片明显的逻辑类故障,可以快速、准确地判断,但对于随机性故障,却不易检查,而逻辑比较法恰恰在快速诊断随机性故障方面,发挥了自己的优势。

应辑比较法通过对比不同的部件、芯片以及信号在相同的工作环境下的不同之处,发现可疑点,从而排除故障或为排除故障找到方法。

逻辑比较法的具体做法有下面几种。

 

1.交叉对比法.

对比相同型号打印机中的相同芯片的工作状态,以便发现可疑点。

对于一些逻辑功能

复杂的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存储器芯片等,通过交叉对比的方法,可以快速地判断芯片是否发生了故障。

例如,针式打印机电路中的EPROM芯片,通常内装打印机的监控程序。

由于静电的作用,有时会使EPROM芯片内存储的数据丢失,造成监控程序的破坏。

在这种情况下,存储器芯片本身并没有损坏,如果使用逻辑测量的方法,很难判断芯片的故障。

通常EPROM芯片安装在插座上。

因此,使用交叉对比的方法,无疑是一种既方便又快捷的方法。

 

2.背芯片法

当打印机发生随机性故障。

或者怀疑某芯片抗干扰性能力差、驱动能力不够时,可用

“背芯片”的方法进行检查。

具体的作法是:

用正常的相同型号的芯片,背在被怀疑的芯片上,将两个芯片的引脚-一对应接触好,然后给打印机加电检测,如果故障状态发生变化,或故障消失,则说明被怀疑芯片确实存在故障。

、当然在这种方法中,也可以将背上芯片的一部分引脚翘起,另下部分引脚和被怀疑芯片的引脚接触,用逻辑笔或示波器测量被怀疑引脚的信号上下两个芯片进行对比。

 

“背芯片”的方法特别适用于总线驱动器类的芯片,如741。

5244、74LS245、74LS373

等芯片。

当芯片内部开路或驱动能力、抗干扰能力不好时,这种方法十分简便而且有效。

(三)芯片的其它常用检查方法;

l.“加热/冷却”法,

有些打印机,它们的随机性故障是由某些芯片的“热稳定性不好”所造成的。

对于这类故障,我们可以使用过“加热/冷却”的方法进行查找。

具体的作法是。

将被怀疑芯片表面放置散热铝片,用电烙铁加热铝片,使被怀疑芯片均匀受热,或者用热吹风机将电路板局部加热。

加热的目的是使故障出现,然后用冷凝剂逐个喷涂被加热芯片,使芯片温度快速下降。

如果被怀疑芯片冷却后,故障消失,则说明被喷涂的芯片确实存在着热稳定性不好的故障。

 

使用这种方法时;应控制加热的温度在80℃左右,因为大多数芯片正常工作允许的温度范围为D~70

C左右,加热温度太高将会人为的损坏芯片,加热温度太低,又不易诱发故障。

以往的经验是,温度以触摸烫手但仍能短时间停留,即大约80

C左右为适宜。

2.“敲击”法

打印机的随机性故障,除了热稳定性不好的原因外,还可能由于元器件的接触不良、脱焊、虚焊等原因造成,使用“敲击作去敲打打印机的外壳,使打印机振动,通过振动使插头松动、接触不良。

脱焊、虚焊等故障暴露出来。

 

3.分割法

当一个故障点与多条线路有关系时,通常采用割线的方法,-一剔除与故障点有关的连线,在割线的过程中,找到弓!

起故障的连线,从而确定故障源。

4.追踪法

追踪法是从故障信号开始,向上逐级追踪测试到故障信号的起源;向下逐级追踪测试到可能影响上一级信号的故障信号。

5‘增加“上拉电阻”法

如果怀疑电路的故障可能是由于某芯片的驱动能力不够时,可以采用“上拉电阻“的方法进行实验。

根据芯片的输出引脚个数,取一个。

4.7K欧的排电阻,将排电阻的公共端连至十5V,排电阻的其它引脚并联在芯片的输出端上。

当芯片输出高电平时,+5V电源通过排电阻提供驱动电流,从而提高了芯片的驱动能力;当芯片输出低电平时,上拉电阻不产生影响。

 

6.增加“滤波电容”消除信号干扰

由于电路板上分布电容。

元器件之间的匹配性、信号线传输等因素的影响,使某些输出信号产生抖动(干扰毛刺)现象。

在有干扰信号的输出引脚上,与“地”之间增加“滤波电容”可以消除干扰信号。

但是应注意的是,加“滤波电容”后,当输出信号为高电平时,由于

“滤波电容”的充电作用,会使输出信号的峰值变缓并向后延时;当输出信号为低电平时,由于“滤波电容”的放电作用,也会使输出信号向后延时。

假设“滤波电容”的作用使信号的延时时间为T值过大将影响电路的工作,所以选择“滤波电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