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社会学概论形成性考核册答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026705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139 大小:128.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大社会学概论形成性考核册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9页
电大社会学概论形成性考核册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9页
电大社会学概论形成性考核册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9页
电大社会学概论形成性考核册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9页
电大社会学概论形成性考核册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9页
电大社会学概论形成性考核册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9页
电大社会学概论形成性考核册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9页
电大社会学概论形成性考核册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9页
电大社会学概论形成性考核册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9页
电大社会学概论形成性考核册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9页
电大社会学概论形成性考核册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9页
电大社会学概论形成性考核册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9页
电大社会学概论形成性考核册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9页
电大社会学概论形成性考核册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39页
电大社会学概论形成性考核册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39页
电大社会学概论形成性考核册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39页
电大社会学概论形成性考核册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39页
电大社会学概论形成性考核册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39页
电大社会学概论形成性考核册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39页
电大社会学概论形成性考核册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39页
亲,该文档总共13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电大社会学概论形成性考核册答案.docx

《电大社会学概论形成性考核册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大社会学概论形成性考核册答案.docx(13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电大社会学概论形成性考核册答案.docx

电大社会学概论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社会学概论》形成性考核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社会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社会科学,是从____孔德_______开始提出的,产生于_____19世纪30_______年代。

2、在中国第一个讲解社会学的是____康有为_______,在___1891________年。

3、社会学把社会作为一个系统、整体来看待,一个社会群体不是个人的累加而是______结构的总和________________。

4、作为实证科学的社会学是从____实际调查研究_________中产生并发展起来的。

5、社会学学科按传统的分类方法大致分为___理论社会学____、_____经验社会学______、___应用社会学_____。

6、马斯洛于____1943____年出版的《___调动人的积极性的理论___》一书首次提出了需要层次论。

7、马克思是从______宏观上_____阐述了需要层次论;马斯洛是从____微观上______阐述了需要层次论。

8、社会文化的传播有两种不同的渠道:

即___正式的________和____非正式的________________的渠道。

9、根据交往的___主体____可以把社会交往划分为个人交往和群体交往。

10、根据交往的性质,把社会交往划分为___竞争、合作、冲突_______和____顺应________。

11、冲突的根源是______社会资源相对有限____、特点是___破坏性__________。

12、从社会关系产生的基础看,社会关系可以分为__血缘关系_______、_____业缘关系__________、___地缘关系____________。

13、集体行为的特征:

__非组织性___________、____突发性_________、___反常性__________

14、集体行为的类型___骚动____、____传闻_____、__社会动荡不安____、____社会运动_____________。

15、集体行为的成因___环境因素___、__结构性压力_____、__一致的信念_____、_____催发因素___、___宣传鼓动者________、___社会控制力_______________。

16、人类生存的环境包括____自然环境______和____社会环境________。

17、巴甫洛夫的____条件反射学说_______是解释人类学习活动、学习能力的权威学说。

18、___语言________是人们相互传递信息、感情的象征符号之一。

二、选择题:

1、“社会”一词源于(  A  )

A、中国   B、美国   C、英国   D、德国

2、人类社会与动物社会的本质区别是(  C   )

A、语言   B、思维    C、劳动   D、直立行走

3、中国社会学的起始人是(  B   )

A、严复   B、康有为   C、梁启超   D、陈千秋

4、文化是指(  D  )

A、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        B、人类学到的科学知识C、人类遵循的行为规范        D、人类创造的所有财富

5、需要层次论是谁初次提出的。

(  D   )

A、弗洛伊德   B、莱格   C、米德   D、马斯洛

6、“工作安定”属于哪种需要。

(  B   )

A、生理的  B、安全的   C、归属的   D、自尊的

7、“镜中自我”是谁提出来的(B)

A、米德B、库利C、布卢默D、托马斯

8、以下哪种活动属于社会交往(A)

A、朋友谈心B、观众看电影C、顾客的摩肩接踵D、乘客之间前拥后挤

9、“不同的社会成员或社会团体为了各自获得同一目标而进行的相互作用方式”指(B)

A、冲突B、竞争C、合作D、顺应

10、符号相互作用论的开创者是(D)

A、库利B、林顿C、托马斯D、米德

11、一位教师与学生、校长、图书馆员、校医人员等人建立不同的角色关系,叫做(B)

A、复式角色B、角色丛C、实际角色D、自致角色

12、一个人同时担当了几种角色,对个人的期待发生了矛盾,难以协调,这种现象称为(B)

A、角色扮演B、角色冲突C、角色中断D、角色失败

13、以下哪一种活动不是集体行为(C)

A、赶时髦B、抢购C、春游D、球迷闹事

14、从六七岁到十一二岁是儿童思维发展的哪个阶段(B)

A、形式运算B、具体运算C、感知运算D、前运算

15、第二次断乳是指青少年(B)

A、心理上的矛盾B、心理上脱离各方面的监护C、心理上的紧张D、心理上与父母对立

16、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需要重新走进课堂,拿起书本,这种现象是(D)

A、再社会化B、特殊社会化C、重新社会化D、继续社会化

三、名词解释:

1、社会——社会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产物,是人们按照自己不断增长和提高的劳动和生活的需要,创造性地结合成不同社会关系,进行不同社会活动的生活共同体。

2、优势需要——是指人在同一状态下可能会有多种需要,但其中只有一种需要占据主导地位,对人的行为起主导作用,我们把这种需要称之为优势需要。

3、社会交往——是指个人与个人、个人与团体、团体与团体之间为了满足某种需要而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活动与活动。

社会交往也称社会相互作用或社会互动。

4、自致角色——是指通过个人活动与努力而获得的与自致地位相适应的角色。

5、集体行为——是在人群聚集的场合下,众人不受现有社会规范控制、无明确目的和行动计划的行为。

6、社会化——就是指一个从出生,从不知不识的生物个体的人,经过不断地学习知识、技能和社会规范,培养和提高自己的社会需要,发展自己的社会性,把自己一体化到群体中去,从而使社会不断延续和发展下去的基本过程。

7、心理上的断乳——是心理学家对人的青年期的一种比喻说法,也叫“第二次诞生”。

生理上的断乳是指改变婴儿生活习惯,是第一次生理危机,而青年走入社会也是重大的转变,又一次形成危机,可以认为是心理上的断乳。

8、个性——是指一个人在他的生理素质的基础上,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形成的观念、态度与习惯等心理特征。

它是个人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四、简答及论述题:

1、西方社会学产生的背景和科学条件?

答:

社会学产生于19世纪30年代,法国社会学、哲学家孔德在《实证哲学教程》第4卷中第一次提出了社会学这个新名词以及建立这门新学科的大体设想。

社会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社会科学,是从孔德开始的。

(1)19世纪上半叶,是资本主义的上升时期,也是其弊端开始暴露的时期,生产力的发展,带来整个社会的急剧变化,资本主义发展中产生的许多社会矛盾、阶级矛盾和社会问题。

人们急切寻求一门综合性的社会科学来对这一变化进行科学解释。

(2)社会学产生的科学条件:

许多自然科学学科都取得了重大成果,这些又给社会思想家以深刻启示,即用自然科学的方法来研究社会现象。

(3)思想渊源:

法国空想社会主义对于资本主义社会批判和分析,以及圣西门企图用物理学研究社会的想法对社会学的建立有直接影响。

2、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

答:

(1)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是从人的需要出发,探讨调动人的积极性的理论。

1943年在《调动人的积极性的理论》一书中首次提出,到1954年在《动机与人格》一书中进一步阐述,成为行为科学激励理论的主要理论之一。

(2)马斯洛的激励理论强调两点:

人的需要极少达到完全满足的状态,一个欲望满足后另一个迅速出现并取代它的位置。

(3)他把人的需要分为五个等级:

A、生理需要。

如对食品、衣服、居住、喝水、性的需要等。

B、安全需要。

包括防备生理损伤、疾病、经济上的灾难和意外事情的发生,以及工作安定,有保障等。

C、归属与爱的需要。

希望在团体中得到别人的爱,并给予别人爱。

D、自尊的需要。

建立在实际能力上的成就和他人的尊重。

E、自我实现的需要。

希望充分发挥潜能,做最适宜的工作。

(4)这五种需要的关系是:

A、需要由低级向高级发展。

B、较低需要得到部分满足之后较高需要才会成为追求的需要。

C、高级需要更能持久地激励人。

D、可以同时部分满足几种需要,但总有一个是主要的即优势需要。

E、并不是所有人的需要都按这个顺序发展,有时可以颠倒或超越。

(5)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较好地解释了人的需要的变化规律及人的积极性产生的具体原因。

在微观分析上,一定程度上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需要理论

3、合作需要的条件?

答:

第一,具有一致的目标,合作总要有某种共同的目标,缺少一致的目标,就无法进行合作。

第二,具有相近的认识。

合作是一种互相配合的行为,合作各方在目标及实现目标所采取的方式上的共识,势必有助于合作的顺利进行。

第三,具有切实的行动。

合作是一种现实行为,一定要落实在行动上。

离开了实际行动,任何合作都将成为一纸空文。

第四,合作在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利益的结合,为了使得合作能够顺利进行,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制定必要的规则,保证合作各方在目标达成后,各自能够获得相应的利益

4、举例说明角色扮演及扮演过程?

答:

1)每一个人在社会中都担当着一定的社会角色。

当一个人具备了充当某种角色的条件,并按照这一角色所要求的行为规范去活动时就称为角色扮演。

例如,一个人要扮演好“教师”这个角色,需要此人站在学生的位置上来反观自身,这名教师更容易弄清楚应该教什么,任何施教。

2)角色扮演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这一过程包括三个阶段:

了解社会对角色的期望,培养角色意识,实践角色规范和表现角色行为。

同是售货员,有些人能积极、主动、热情、耐心、平等地接待顾客,而另一些人则消极、被动、对顾客冷眼相对、傲慢无礼。

其产生差别的原因是他们对售货员这个角色的意识不同所致。

3)在角色扮演中,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常会出现一些问题,如角色冲突、角色中断、角色失败等。

要克服这些矛盾,顺利地扮演社会角色,一方面要切实搞好人的社会化,另一方面社会要为人们创造良好的社会条件。

角色冲突,如,一名职业妇女同时满足作为职员、妻子和母亲的角色期待,当这些期待出现矛盾时,就会形成角色冲突。

角色中断,如,一位到了退休年龄的干部突然接到单位要他退休人员的行列,而他对退休后的生活毫无准备,于是处于彷徨和失落状态,这就是角色中断现象。

角色失败,如,离婚后,双方的婚姻关系解除,标明这对夫妻角色失败。

5、时尚形成的条件及功能?

答:

顾名思义,时尚为众人一时所尚,因而非常规性、甚至突发性成为其重要特点。

时尚所崇尚的是新出现的某种事物;包括生活方式、交往方式、服饰及语言。

但时尚所崇尚者并不一定是新生事物,如果被崇尚的东西是被社会认同的有价值的,它可能会保留下来。

而大多数时尚是短暂的,时间一过,时尚也就自动消失,它不能被保留下来。

这样,许多时尚与社会认可的新生事物无关。

另外,社会常对某些时尚给以消极评价,例如赶时髦是说它长久不了,时狂则说某些人达到发狂的程度,更有贬意了。

当然,时尚有时也包含着新事物的萌芽。

其流行的特点一般是:

一、自上而下的传播;二、由核心群体向边缘人群的传播;三、时尚的流行具有循环性。

其功能表现为:

第一、时尚可以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和物质需求,从而获得精神上的愉快。

第二、时尚作为对惯常行为模式的偏离,其流行可能会给社会带来清新的空气,使社会生活变得生动活泼。

第三、对落后观念的冲击,可能导致社会生活方式的革新。

第四、在商业社会中,时尚可刺激消费、活跃经济。

不健康的时尚会表现出负效应。

污染以致毒化社会空气,炫耀消费造成浪费。

6、社会化对个性形成的影响。

答:

第一,个性的形成有其生理、心理基础。

先天的遗传,人的身体方面的因素对个性形成是有影响的。

第二,一个人的个性形成和发展,既受自身生理和心理条件的制约,更受社会关系的制约。

在人的个性的形成过程中,生理、心理因素都以社会因素为中介发挥作用。

因此,人的个性是个人社会化的产物,是随着个人社会化的进程而逐步形成和发展的。

第三,目标是社会组织内部分工合作的基础。

各个社会组织根据其目标给其成员下达各种工作任务,形成工作关系。

《社会学概论》第二次作业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社会群体的形成原因有二:

一是个人层次上,是人进行___社会化_的必要条件;二是群体层次上,能够满足人类的__某种需要_______。

2、家庭的发展经历了___血缘家庭________、___普那路亚家庭_____、__对偶家庭_______、___一夫一妻制家庭______四个阶段。

3、从家庭结构的角度,通常把家庭划分___核心家庭___、_主干家庭____、___联合家庭______、___其它家庭_________。

4、组织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主要是____能量交换关系__________。

5、当代管理学派反映出当代管理理论的两种特点:

一是受__系统理论____的影响;一是借助数学工具、计算机将组织管理__模式化__、___最优化______。

6、我国组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表现为:

__家长制管理较为普遍____、____行政因素干预管理___、____重人性____、__轻规则_____。

7、社区一词由德国社会学家____滕尼斯_________最先使用的。

8、我国的社区研究首先是从以____吴文藻___________为首的燕京大学社会学系的师生开始的。

9、农村的居住特征主要体现为_____大聚居小分居____的居住方式。

10、城市社区是指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大多数从事___工商业或其他非农产业____的、一定规模的人口组成的人类生活共同体。

11、社会的三次大分工是指_____畜牧业_____、___手工业_______、______商业________从农业中分离出来。

12、历史上最使人瞩目的分层形式有__等级制______、____种姓制______、和___阶级_________。

13、阶级的本质是_____剥削_____________。

14、我国目前的阶级结构是____工人阶级______、___农民阶级________和一个____个体劳动者阶层___________。

二、选择题:

1、与正式组织相比,初级社会群体的主要特征是(B)

A、规模小B、人际关系密切C、存在长久D、综合性功能

2、由父母及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是(A)

A、核心家庭B、主干家庭C、联合家庭D、其他家庭

3、社会组织与外部环境的关系是(A)

A、交换关系B、索取关系C、对立关系D、奉献关系

4、哪位管理学家从人性的角度对以往管理模式进行分析,提出了“X理论”和“Y理论”。

(C)

A、泰罗B、法约尔C、麦格雷戈D、梅奥

5、注重对人的管理,以工作任务为中心,从而具有强烈的“任务本位”和机械主义色彩,这种管理理论属于(B)

A、家长制B、古典管理理论C、行为科学管理理论D、当代管理理论

6、中国城乡发展的理想目标为(D)

A、城乡对立B、缩小城乡差别C、农村发展为城市D、城乡协调发展

7、人文区位学的分析框架是由哪个学派提出来的。

(A)

A、芝加哥学派B、纽约学派C、华盛顿学派D、哈佛大学学派

8、结构功能主义的主要人物是(A)

A、帕森斯B、斯宾塞C、库利D、丁伯根

9、在许多发达国家,出现了大城市居民向小城镇或农村迁移的现象,这种现象被称为(B)

A、过度城市化B、逆城市化C、郊区化D、城乡融合

10、提出社会分层三个标准的是哪个社会学家(  C   )

A、迪尔凯姆B、帕森斯C、韦伯D、吴文藻

三、名词解释:

1、社会群体——是人们通过相互交往而形成的,靠社会关系连结起来的人群。

2、家庭结构——是指家庭成员的组合形成及其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关系状态。

它包括家庭由多少成员组成,由哪些成员组成和按照哪种关系模式。

3、社会组织——是指执行一定的社会职能、实现特定的社会目标,有计划地组合起来的社会群体。

4、城市化水平——它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发展水平的指标,是该区域内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一般地,城市化水平在20%以下为低水平,20-40%为一般水平,40-70%为中等水平,70%以上为高度发展水平。

5、社区——是由聚居在一定的地域内、相互关联的人群形成的生活共同体,即地域性社会生活共同体。

它由五个基本要素组成,即有一定的社会关系为基础组织起来的、进行共同的社会生活的人群,有一定的地域界限,进行共同的社会生活,有自己的区域文化,人们对该生活共同体有归属感、认同感。

6、城市化——城市化是城市数目不断增加、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人口不断向城市聚集的过程。

7、社会分化——是指社会中的个人或群体之间产生的被社会认可了的区别。

社会分化的原因一般由于社会的劳动分工的需要。

劳动分工越来越细,社会的分化也就越来越复杂。

8、社会分层——按照一定的标准将人们区分为高低不同的等级序列,叫作社会分层。

在社会分化过程中,由于社会是一个组织系统,因此在系统的结构上就形成上下不同,而有一定联结和关系的若干层次。

四、简答及论述题:

1、家庭的功能。

答:

家庭主要的社会功能有:

经济功能(包括生产与消费)、

生物功能(包括夫妻性生活和生育)

抚育功能(包括抚养与教育)

赡养功能(包括对老年人的物质和精神赡养)

休息和娱乐的功能(包括劳动能力的恢复与再生产、精神需要的满足)

宗教功能等。

应该指出的是,并不是家庭在任何时候都具有上述全部功能,也不是所有家庭都具有上述功能。

2、目前我国城乡家庭功能的异同?

答:

(1)首先指出家庭所具有的一般功能:

经济功能,生物功能,抚育和赡养功能,休息和娱乐功能等。

(2)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家庭功能发生了重要变化,主要表现为集体化时期家庭生产功能的丧失和经济体制改革以来生产功能的恢复。

但家庭仍较全面地承担着各种功能。

但也有部分家庭由于其成员在乡镇机关或企业工作而不具有生产功能。

(3)城市家庭有多种功能,但基本上不是生产单位或不具有生产功能。

但也有少数家庭由于其成员从事个体劳动而具有生产功能。

(4)城乡家庭在各种功能的强弱程度上也有不同,如农村家庭有较强的赡养功能,而城市家庭的消费功能、娱乐功能要强一些。

这与它们所基于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有关。

(5)另外,在农村,许多家庭具有宗教功能,在城市,部分家庭具有政治的功能。

3、目前我国家庭中存在的问题?

答:

第一,在婚姻的缔结过程中,仍存在着包办、买卖婚姻的现象。

第二,早婚、违法婚姻问题严重。

第三,独生子女问题。

第四,老人赡养问题。

第五,离婚问题。

(要根据自己的观点展开,只要自圆其说就能得分)

4、社会组织的基本特征?

答:

第一,社会组织是有目的组织起来的群体。

任何组织都是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而有计划组织起来的,是社会分化的结果,因此其目标比初级社会群体目标更固定。

第二,社会组织的目标简单、明确。

任何组织都是为了担负一定的社会任务而成立的,因此,建立之初其目标就简单明了。

第三,社会组织成员间不那么亲密。

由于组织是为完成特定目标而建立的,内部成员之间是工作关系,对事不对人,因而其成员之间的关系少带感情。

第四,社会组织中的成员关系、行为常由事本主义的、对事不对人的规则指导和调节。

第五,社会组织成员的可替代性强。

5、社会组织目标对组织的存在与发展的意义?

答:

第一,目标是社会组织生存合理化的根据,是组织承担社会职能的集中体现。

组织只有承担有利于社会的职能,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帮助,也才能正常运转。

第二,目标是各种不同类型社会组织相互区别的标志。

各种纷繁复杂的社会组织,只有通过其目标才能区分其性质与职能。

第三,目标是社会组织内部分工合作的基础。

各个社会组织根据其目标给其成员下达各种工作任务,形成工作关系。

第四,目标是团结和鼓舞社会成员的力量。

成员加入组织都是抱有某种目的,因而组织目标就成为引导、鼓舞成员努力工作的力量。

第五,目标是衡量社会组织活动成效的尺度。

组织成员通过工作实现的状态与目标规定的希望状态的吻合程度,来衡量其活动成效的高低。

6、社会分化与社会分工的关系?

答:

社会分化是指社会中的个人或群体之间产生的,被社会认可了的区别。

从人类历史的发展来看,社会分工造成了社会的大分化。

历史上三次大分工,是畜牧业、手工业、商业从农业中分化出来,三次大分工,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又形成了不同的阶级;因而一般说来社会分工引起社会分化,社会分工越精细,社会分化就越复杂;但我们也要看到社会分化并不一定都是由社会分工造成的,因为同一职业内部也有分化。

7、试述城乡关系的发展及我国城乡协调发展的道路。

答:

城乡关系的发展大体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城乡分化,在远古时代,只有农村而无城市,随生产发展,剩余产品的出现,城市才逐步从农村分化出来。

第二阶段,城乡对立。

即城市统治阶级在经济上剥削,政治上压迫农村,造成农村与城市的尖锐对立。

第三阶段,城乡差别。

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城市成为地区经济、政治、文化中心,使城乡居民在经济收入,物质生活水平,文化教育程度等方面均高于农村,出现城乡差别。

第四阶段,城乡融合。

这是把农村与城市放在一个系统中加以全面规划的思路,使二者做到优势互补,形成二者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我国城乡关系解放前是对立的,解放后,城市关系由对立转变为差别,城市优于农村,为了缩小差别,实现城乡协调发展,我国提出“控制大城市的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积极发展小城市”的城市发展政策;打破城乡壁垒,促进城乡沟通,城乡之间广泛进行劳动力、资源、技术、产品的交流,促进城乡共同发展。

城乡结合,城市支援农村。

国家从“六五”开始就有计划地帮助农村的发展。

城乡融合发展这是一项系统工程,其艰巨性,复杂性很大,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索。

《社会学概论》第三次作业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社会制度的基本特征_普遍性_____、___变异性______、___相对稳定性_______、__阶级性______________。

2、社会制度的构成要素:

__概念系统_______、___规则系统______、___组织系统__________、___设备系统________________。

3、社会控制作为社会学的一个专业概念,最早是由美国社会学家____罗斯_______提出来的。

____1901___________年他出版了名为《社会控制》的论文集。

4、社会控制的目的是使人们遵从__社会行为规范_______________。

5、道德是靠人们的___内心信念_________、___社会舆论_____________来促使人们自觉遵守社会的行为规范的。

6、越轨行为是对既定的____社会行为规范______的违反,是___社会控制的______对象。

7、判定越轨行为的标准是具体时间、_具体地点________、__具体情境__________下,行为者应该遵守的行为规范。

8、犯罪预防的措施有:

__教育_______、_建立健全法律体系_________________。

9、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经历了___依赖关系_______、___顺应关系___________、____掠夺关系_____________三个阶段。

10、人文环境失调包括___社会关系________失调、___人与环境关系________失调两个方面。

11、人口问题的实质是人口再生产与___物质资料再生产___________不相适应。

12、我国人口问题表现为___人口数量庞大_______、___人口素质低___________。

13、我国人口问题的成因____政治原因__________、____人口惯性___________、___文化及社会因素的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