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经济学复习题详解.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028089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3.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展经济学复习题详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发展经济学复习题详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发展经济学复习题详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发展经济学复习题详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发展经济学复习题详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发展经济学复习题详解.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发展经济学复习题详解.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发展经济学复习题详解.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发展经济学复习题详解.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发展经济学复习题详解.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发展经济学复习题详解.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发展经济学复习题详解.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发展经济学复习题详解.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发展经济学复习题详解.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发展经济学复习题详解.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发展经济学复习题详解.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发展经济学复习题详解.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发展经济学复习题详解.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发展经济学复习题详解.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发展经济学复习题详解.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发展经济学复习题详解.docx

《发展经济学复习题详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展经济学复习题详解.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发展经济学复习题详解.docx

发展经济学复习题详解

一名词:

1.发展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发展中国家经济社会结构转型过程、经济发展趋势、结构变化内在规律、发展因素各种内在关系的科学。

2.经济发展包括:

经济社会结构性的转变、经济社会质的方面的改善、国民经济量的增长和扩张。

3.发展经济学的任务:

发展经济学要研究经济发展的一般条件和特殊国情。

发展经济学应当揭示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趋势。

发展经济学还应当从发展中国家的实际出发,探索经济发展道路,制定发展战略和政策。

4.人口的空间转移包括三个层次:

国际间的移动;国内地区间的移动;城乡之间的移动。

5.就引起人口空间移动的因素而言,一般认为有:

收入水平和由此所决定的生活条件、生活水平的显著差异;就业;自然环境和生态、气候条件方面的差异;社会环境方面的差异。

6.两种因素促进了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即:

推力因素;拉力因素。

7.发展中国家扩张就业的途径:

调整就业的企业规模结构;增长、投资与就业;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扩张就业容量;第三产业发展与就业容量的扩张。

8.国内的储蓄而言主要来自:

政府储蓄;企业储蓄;家庭储蓄。

9.乐观的经济学家认为:

知识的进展;人力资本的增长;产业和生活的技术进步会创造新的资源,会解决污染,寻求积极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10.普通的生态系统都包括:

阳光;非生命物质;生产者;消费者和还原者。

11.农业现代化的基本特征是:

农业生产工具的现代化;农业生产技术的现代化;农业生产的专用化、社会化和区域化;农业生产制度和农民生活方式现代化。

12.农业发展政策的种类包括:

农业财政政策;农业信贷政策;农业价格政策;农业科技教育政策。

13.工业布局指向:

运输指向;劳动力指向;其他指向(廉价电力指向;港口指向;水质指向)。

14.高科技产业部局类型:

组织型;技术型;科学型。

15.对外贸易和工业化战略:

进口替代战略;出口替代战略。

 

二.辨析题:

1.发展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形成之后,发展经济学家们也并不是单纯地进行理论探讨,而是分析发展中国家的现实状况,总结这些国家的经验教训,探索如何实现经济发展,参与制定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政策措施。

2.而经济增长乐观派与上述观点相反,他们认为经济增长是没有极限的。

美国经济学家朱利安·林肯·西蒙教授写了《最后的资源》一书,他在书中的论证理由是:

短缺和价格机制总是技术进步的动力,而技术进步可以不断地创造出新的原料和能源;自然资源是无限的,能源也是永不枯竭的,特别是核能是取之不尽的廉价能源;经济发展是解决污染的最好途径。

3.人口增长的低位静止阶段:

出现于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的后期阶段,人口增长的第二次转型已经完成.其特点是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均保持在一个很低的水平上,并大致平衡;人口自然增长较低,甚至出现人口的零增长。

4.一般认为,发展中国家的人均实际收入水平不高,如果税收比率过高,势必导致“收入剩余”外的征税而难于为人们所接受,因而将产生出一系列的社会经济与政治问题,进而阻碍经济的发展。

相反,较低的税收则可导致较高的储蓄、投资、劳动和革新的实际收益,促使这些要素的总供给扩大,从而促使总储蓄供应及总产量提高。

5.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分析:

这使分析问题和制定政策有着严重的片面性。

在经济内在的变动机理上,必须从生育和抚养的成本和机会成本、人口空间集中还是分散、外部性和产权、资源价格、生产和生活方式等经济学角度讨论问题,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并制定合适的政策。

6.中国的“公地问题”十分突出,主要表现在海洋资源衰退、乱砍滥伐森林、乱挖乱采矿藏、小造纸等污染严重等方面。

解决这个问题的思路是:

划清资源的归属,一些山林要界定造林人长期的使用财产权,界定排放标准和排放权,对排放量实行许可制度,并收取费用。

7.发展中国家资源丰富的劣势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

资源丰富的第一大劣势是发展中国家中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的交换地位,发展中国家利益大量地在经济交换中流失。

资源丰富的第二大劣势是区域发展容易形成单一的资源性生产结构。

资源丰富的第三大劣势是导致发展中国家的企业不思技术进步、不求降低消耗、不计成本高低。

资源丰富的第四大劣势是过渡的资源开发导致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资源丰富的第五大劣势是资源开发一般由国家投资从事,所有制单一,地区经济没有竞争力,没有就业空间。

8.经济发展是离不开农业的,虽然农业是传统社会的经济基础,但是,工业化过程也需要农业的支撑,而且农业本身也有一个现代化的问题。

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依赖,农业现代化是工业化的一部分。

9.佩鲁的发展极理论核心是:

在经济增长中,由于某些主导部门或有创新能力的企业或行业在一些地区或大城市的聚集,形成一种资本与技术高度集中、具有规模经济效益、自身增长迅速并能对邻近地区产生强大规模辐射作用的发展极,发展极地区的优先发展,可以带动相邻地区的共同发展。

10.重商主义者的这些观点并非是毫无道理的。

当国内生产供给大于其需求时(这是资本主义国家经常出现的一个严重的经济问题),增加出口或减少进口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外贸顺差,由于金银流入而引起较多的货币供给,对于经济增长所起的作用有时也是很重要的。

重商主义的主要理论缺陷是其结论仅在某些情况下而不是在一般意义上是正确的。

11.关税有什么消极作用?

答:

关税的征收一般是实行差别税率,各国一般对消费品征收的关税税率最高,中间投入品次之,资本最低。

这种差别税率能够有效地促进进口替代工业化,但也造成一些消极后果。

这种情况虽然有利于进口替代部门的发展,但却打击了传统的出口部门,并使国内原资本品制造部门难以发展起来。

因而造成经济不能持续发展,国民经济的完整体系不能建立,对国外进口产品的依赖性始终难以消除。

关税保护的另一个消极作用是造成技术进步的速度放慢。

12.外债:

同外资利用与引进相联系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债务问题,由于外资中除了少量的捐款外,都是要在将来还本付息的,外资流入的过程,也是债务积累的过程;因此选用外资绝不是没有任何数量限制的。

三.简答题:

1.经济发展的含义?

答:

经济发展通常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按人口平均的实际福利增长过程,它不仅是财富和经济机体的量的增加和扩张,而且还意味着其质的方面的变化,即经济结构、社会结构的创新,社会生活质量和投入产出效益的提高。

简而言之,经济发展就是在经济增长的基础上,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持续高级化的创新过程或变化过程。

2.什么是伪装失业?

答:

非公开失业中最重要的失业形式是伪装失业。

所谓伪装失业是指劳动边际生产率或接近于零时的就业,也就是说,如果从总就业中撤出一部分劳动者而不会使总产量减少,那么,被撤出来的劳动者就是伪装失业。

3.什么是人力资本?

答:

人力资本是指体现在劳动者身上以劳动者的数量和质量来表示的一种资本的类型。

4.人力资本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答:

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引起物质资本、资金和技术投入使用效率的提高,从而使投入同样多的物质资本、资金和技术可以获取更多更大量的产出。

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引导物质资本、资金和技术投入的增加,如扩大要素投入的范围,增加要素投入的种类,利用国外资源等等,从而导致其产出量的增加。

劳动者结构的改变和劳动力素质的普遍或部分提高,引起劳动力使用的更加合理及其使用效率的提高,从而在不增加劳动投入和不增加其他要素的情况下引起产出量的扩张。

5.人力资本投资作用包括哪些方面?

答:

经济发展中人力投资的推动作用大于物质投资的推动作用。

⑴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人口质量重于人口数量。

⑵教育投资是人力资本投资的主要部分,也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⑶经济发展中,人力资本投资的作用大于物质资本投资的作用,应当确立二者的最佳比例,不能重视物质资本而忽视人力资本的投资。

⑷人力资本增长的速度比一般物质资本增长的速度快得多,从长期看,教育投资比物质投资赚的更多的利润,进而持续推动经济发展。

⑸资本积累的重点应当从物质资本的积累转向人力资本的积累。

6.储蓄转化为投资的渠道主要有哪几条?

答:

一是国民收入中由财政分配的部分,通过财政安排支出项目,称之为财政直接分配和融资渠道。

二是城乡居民、企业和财政将一部分国民收入存放在金融体系之中,称之为银行间接融资。

三是城乡居民和其他投资机构将国民收入的一部分购买股票,称之为资本市场直接融资渠道。

四是城乡居民个人直接投资办企业,称之为居民直接投资企业融资来源和渠道。

7.什么是可持续发展?

答:

可持续发展是指当代人不以消耗甚至破坏一代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资源、生态和环境为代价而谋求发展,保持生物的多样性,使资源可以得到永续利用,生态和环境适于人类居住、生活和工作。

8.自然资源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答:

自然资源是经济活动赖以存在和发展所必需的其他非自然资源不断增长的物质源泉。

自然资源储量的丰缺、种类的多寡及其质量、结构的状况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速度与质量、结构与效益。

经济发展的历史和现实都充分证明,富饶的自然资源宝藏是一笔天赋财富,是自然对人类社会的无偿“恩赐”。

9.自然环境对经济系统的发展与运行的作用。

答:

自然环境作为经济活动,它对经济系统的发展与运行的作用主要是通过以下几方面得以体现出来的:

自然环境的变化引起资源储量及其质量的变化,从而对经济发展的速度与质量产生巨大的影响作用。

自然环境的变化引导经济发展和人类生存空间的变化,这种变化也将从多方面影响到经济的发展与运行。

自然环境的不利变化将引起经济流程变化,从而引起作为整体的经济活动效益的下降,增加发展的难度或障碍。

10.技术进步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答:

①技术进步可以减少对自然资源的依赖,提高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增强国民经济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②自动化、机械化逐步代替人力,使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而且自动化和机械化的日益进步,也使资本收益率越来越高。

③技术进步使劳动者的素质不断提高,劳动者能够掌握越来越复杂的技术、工程知识,操作能力不断提高。

④技术进步使工艺、产品质量提高,产品的花色品种不断增加,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内容,改善了消费质量和消费结构。

⑤在原材料和能源等方面的技术创新,一方面使能源和原材料消耗减少,另一方面大大提高了其使用效率。

⑥技术进步改变了人们的文化观念、工作方式、生活方式、组织形式和管理方式,给经济增长的内容创造了新的社会形式。

11.农业现代化的含义?

答:

农业现代化是指用现代的科学技术和现代工业来为农业提供生产的技术手段和物质手段,用现代农业经济管理方法提供农业生产的组织管理手段,把传统的封闭性农业转变为现代的开放型农业的过程。

12.简述工业结构的重工业化———霍夫曼定理?

答:

霍夫曼的结论是:

在工业化发展过程中,消费资料工业的发展与资本资料工业的发展所构成的比例关系呈逐渐下降到趋势,这一趋势反映了工业化结构趋向于“重工业化”的发展趋势。

这一结构变动趋势是通过两大部门的净产值之比的变化来表现,这一比例即为“霍夫曼比例”。

“霍夫曼比例”随着工业化的发展不断下降,这一规律被称为“霍夫曼定理”。

 

四.论述题:

1.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的联系和区别?

答:

从概念的内涵上看,经济增长是一个相对纯粹的经济学概念,侧重反映和体现财富与产出量的增加以及由此引发的有关经济方面的发展问题。

而经济发展除此之外,还特别关心社会一般关系的发展变化,涉及到非经济方面的诸多问题。

从学科角度看,经济发展所关心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从落后状态向发达状态过渡的经济演变过程,而经济增长则侧重于研究和反映某种成熟状态度经济进步的动态化问题。

但是,另一方面,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又是极为紧密的。

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动力,是经济发展的必要的、首要的物质条件,没有增长,发展将成为无源之水。

反之,没有发展,长期的持续增长也将是不可能的。

2.人口的空间迁移的经济学意义?

答:

人口流动是劳动力资源和人力资本婆子和再配置的一种方式。

人口流动是缩小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发展差距,特别是缩小居民之间收入差距的重要途径。

人口的空间迁移所引起的相关地区或国家的人口数量和劳动力供给大增加或减少,对促进或延缓本地区或本国的经济发展将产生重要影响。

人口的空间移动,引起移入地区或国家人口总体的民族构成、文化传统构成、价值观念构成等诸多方面的变化。

人口的空间移动,必然引起信息、知识、人才、科技等的移动和传播。

3.资本在推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有哪些?

答:

①作为生产资料特别是劳动手段的物质资本加入到生产过程之后,人们借助于这些资本不仅使自然力从属于直接到生产过程而变成了社会劳动的力量与因素,而且还导致出社会劳动的协作,从而产生出比个别劳动大得多的生产力。

②替代并节约活劳动的投入,从而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实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活动的效率与效益得以提高。

③改善劳动环境,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的使用效率。

④资本扩张必然带来和促进科学技术进步,从而引起经济体系的资本生产效率的提高,使单位资本能够生产出数量更大、质量更高度产品。

⑤资本生产效率的高低,从整体角度上看,还同经济体系的产业结构和生产布局的状况密切相关。

⑥投资的增加即物质资本的增加,将提供更多的劳动就业机会,从而使社会的充分就业得以实现,投入生产过程的活劳动量将随之增多。

4.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内容?

答:

可持续发展战略突出和强调经济的增长和人类福利的增进不能脱离或损害维持一切生命系统的自然生态与自然资源的基础,它要求形成一种能够使自然资源和生命维持系统都安然无恙的经济与社会制度,从而使人类及其经济活动的境况能够得到不断地、普遍地改善。

这种战略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

①保持人口的适度增长,使之与经济发展和社会福利水平的稳定提高相协调;②减少对非再生资源的依赖和矿物燃料的使用量,加强对再生资源的开发利用与有效保护,使经济发展的自然基础由非再生资源稳步转向可再生资源;③促进废旧物资的回收和重新利用,减少生产过程中的“三废”排放量,改革对工业废物的管理,使环境向无毒化方向发展;④保护地球上的生物支撑体系,让森林重新布满大地,土壤有效归田,避免大规模的物种灭绝,等等。

5.技术进步对产业结构变化的影响。

答:

(一)技术进步刺激需求结构,使产业结构发生变化。

第一,技术进步使产品成本下降,市场扩大,需求随之发生变化。

第二,技术进步使资源消耗强度下降,使可替代资源增加,改变生产需求结构,从而使产业结构发生变化。

第三,技术进步使消费品升级换代,改变需求结构,促进产业结构变化。

第四,技术进步与需求变化相互影响,综合促进产业结构的变化。

(二)技术进步使劳动生产率提高,使劳动力发生转移,促进产业结构发生变化。

游离出来的劳动力可能向三个方面转移:

产品需求量上升,需要扩大生产规模,但没有实现技术进步的部门;需求上升到新兴产业部门;服务部门。

另外,技术进步会改变国际竞争格局,促进产业结构变化。

技术进步可以改变一个国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特别是外贸占国民经济比重较大的国家,其产业结构就会随其竞争能力的变化而变化。

6.试述发展中国家农业的特点。

答:

(一)农业经济的二元结构。

发展中国家农业中,传统部门与现代部门并存。

但是,传统农业占优势是发展中国家农业的典型特征。

(二)农业发展的制度与组织障碍。

发展中国家农业部门的土地所有权制度是多元的、复杂的。

这些复杂的土地制度可以分为四种类型:

传统的村庄所有制度;传统的私人所有制;现代的资本主义私人所有制度;现代的社会主义土地所有制度。

(三)农业生产的资源投入结构。

在发展中国家,传统的农业部门中土地和劳动是主要的生产要素,资本的使用量很少,使用的生产技术是传统的、落后的。

在有限的资本设备中,大多数还是由农业部门本身通过劳动形成的,如简易的农用建筑、灌溉设施。

(四)农业的自然风险与经济的不确定性。

农业是深受不稳定的自然环境和经济上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影响的生产部门。

多数发展中国家处于热带和亚热带,在那里,自然环境比处于温带动发达国家不稳定得多。

7.试述二元结构转型:

刘易斯模型的特征?

答:

①经济中存在着两个部门:

传统的占优势地位的农业部门和现代的发达的工业部门。

②农业部门是以传统的自给自足型农业为主体的产业,大量使用的是土地等非再生资源,其规模不可能随着人口增长而持续扩大。

③工业部门是以现代工业为主体的产业部门,大量使用厂房、设备等资源,其规模随着生产的发展和资本的积累不断扩大,其速度可以远远超过人口的增长。

④在传统农业部门中,劳动力供给是无限的,即劳动供给弹性是无穷大的,大部分发展中国家的农业部门都存在大量可供利用的劳动力。

⑤农业部门的工资与劳动的边际生产力无关,而是由维持生存的“制度工资”原则决定的,因而工资始终高于农业劳动边际生产力。

8.李斯特和普雷维什的国际贸易理论?

答:

在众多的对外贸易理论中,发展中国家应该注意德国经济学家李斯特和阿根廷经济学家普雷维什的理论。

(李斯特)的:

李斯特提出了经济发展阶段的贸易政策论,竭力鼓吹采取保护贸易政策扶持工业发展,以赶超英美等先行国家。

李斯特认为,当一个国家由农业社会进入工业与海运的初期发展阶段时,应采取自由贸易政策,用剩余农产品通过对外贸易换取工业品,并着力移植现代工业、技术与竞争力的成长基础,建立幼稚工业。

由于处于工业初期发展阶段的落后国家与工业化的发达国家比较,生产力极差甚大,且两国还没有形成竞争态势,因而对外开放获益甚大。

但在第二阶段,当幼稚工业已经移植并成长起来,落后国家必须在保护下引进和发展生产,用商业限制政策促进工商业的发展。

最后一个阶段,当财富和力量已经达到最高度以后,再逐步恢复到自由贸易原则,在国外市场进行无所限制的竞争,并通过竞争刺激从事工商业的人们不断努力,保护既得的优势地位。

李斯特的理论对发展中国家是有重要借鉴意义的,因为发展中国家一般都处于李斯特所称的发展的第二个阶段。

用李斯特的理论也可以说明处于第三阶段的发达国家为什么热衷于宣扬自由贸易的益处。

(普雷维什)的:

普雷维什把世界经济分为以“发达国家工业中心”和“发展中国家外围”的两级,提出了“中心――外围模型”。

他认为,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及发展中国家对外贸易条件恶化的重要原因在于其技术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落后性、被动性。

中心国家处于技术发展的主动地位,外围国家处于技术发展的被动地位。

由于中心的技术发展快于外围,致使中心国家的生产率及其平均收入增长得更迅速,结果使中心与外围国家既有的鸿沟有扩大的趋势。

因此,发展中国家只有通过工业化,改变其产业结构和技术结构,才能使其出口产品价格提高,并为过剩的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

技术结构与产业结构的不断高级化对动态比较利益的谋取是至关重要的。

因此,发展中国家应采取保护主义贸易政策,实行进口替代战略,改变外部制约发展的倾向,消除贸易比价恶性化的趋势,促成制成品生产结构的变革。

为此,发展中国家应努力利用任何机会增加资本品的输入。

9.发展中国家未来发展的战略探索:

内源发展论。

答:

该理论强调的首先是发展的内源性,即起源于内部的发展;第二,它强调以人中心的发展,这包含两方面的意思,一方面指发展是为了满足居民的实际需要――包括经济的、政治的、社会的、文化的、道德的、精神需要,另一方面指人民必须参与决策和发展过程;第三,它强调发展内容的整体性和协调性,既包括社会系统与生态系统的协调发展,又包括社会生活一切领域的协调发展;第四,它强调人民的文化本性和解决一个国家自己的问题;第五,它强调发展形式的多样性,主张各国人民应自觉地、自由地选择各自的发展道路;第六,它强调发展的实验性,把发展看做一个持续不断的修正过程。

这其中,发展中国家的文化特性又往往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并对其他各方面的发展起重要影响。

 

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经济发展:

是指不发达经济摆脱贫困落后,实现现代化的过程,是伴随着经济结构、政治体制、文化法律、观念习俗等的变革的增长。

2、经济增长:

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产品和劳务数量的增加,或按人口平均的实际产出的增加,通常以GNP、GDP或国民收入来衡量。

3、强制储蓄:

政府通过行政力量迫使社会公众节省消费而实现的储蓄。

4、人口陷阱论:

当人均收入提高时,人口增长速度随之提高,结果人均收入又退回到原来的水平上,除非投资规模迅猛提高到超过人口增长的水平。

最低人均收入水平增长到与人口增长率相等的人均收入水平之间,为“人口陷阱”。

5、进口替代发展模式:

通过建立和发展本国的制造业和其他工业,替代过去的制成品进口,以带动本国经济增长,实现国家工业化。

6、不平衡增长理论:

发展中国家应当集中有限的资金和其他资源优先发展一部分产业,以此为动力逐步扩大对其他产业的投资,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

7、工业化模式:

是指实现工业化的主要途径,主要包括:

资本主义自由经济工业化模式、资本主义不完全市场经济模式、社会主义中央计划经济模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

8、工业化:

其实质是经济结构的转化,是农业份额的下降和非农业份额的上升,这里的份额中既有产值份额,也有就业份额。

这种转化的结果是一个国家从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

9、资本形成:

是指结合投资标准、投资效益和技术进步等因素对储蓄、投资和资本积累的过程进行综合考察,分析储蓄如何转化为投资,投资又如何转化为一定的资本形式,进而形成生产能力的过程。

10、人力资本:

是通过各种形式的生产性投资而提高了的人的素质和劳动机能。

11、物质资本:

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用来生产其他消费品或资本品的耐用品,是长期存在的生产物质形式,如机器、设备、建筑物、交通运输设施等。

12、宏观教育投资:

是指一个国家的政府和其他部门、团体、组织花费在国民教育上的支出。

可区分为公共教育投资和私人教育投资两大类。

13、微观教育投资:

是指家庭或个人花费在子女的学校教育或本人的职业培训中的投资。

14、教育深化:

现代部门倾向于雇佣受教育程度较高的人去做原来由受教育程度较低的人所作的工作。

这种情况被称为教育深化,或教育过度。

15、PQLI:

美国经济学家莫里斯提出的“物质生活质量指数”,是由一些容易获得的、反映大多数人不同基本需要的指标——预期寿命、婴儿死亡率和识字率组成。

16、人口转折:

是指从高出生率高死亡率的稳定人口转向低出生率和低死亡率的稳定人口。

17、结构主义:

注意的是发展中国家内部结构与国际经济社会结构的特点。

研究的中心问题是,不发达国家利用什么样的经济机制才能使国民经济结构从仅能糊口的传统农业为主的社会,转变为现代化、城市化、多样化的以制造业和劳务为主的经济。

18、伪装的失业:

非公开失业中最重要的失业形式是伪装失业,通常也被叫做剩余劳动,它是指劳动边际生产率等于或接近于零时的就业。

19、隐蔽性失业:

指有些人因无工可做而选择非就业的活动。

20、周期性失业:

是指由经济周期波动而造成的失业。

21、绿色革命:

通过采用高产的小麦、水稻杂交作物种籽,大幅度地提高了发展中国家土地的单位面积产量,并促进了土地资源和劳动力资源的充分利用。

22、企业家精神:

企业家的创新活动受到三种力量的驱使:

(1)发现一个私人商业王国的愿望;

(2)征服困难和表明自己出类拔萃的意志;(3)创造和发挥自己才能带来的欢乐。

在这三种力量的联合作用下,企业家具有一种非物质的精神力量,形成“战斗的冲动”,即为“企业家精神”。

23、中间技术:

是介于先进技术与传统技术之间,在贫穷条件下,最适用于发展的技术。

24、适用技术论:

发展国家应根据最小成本或最大收益的经济原则,考虑本国的生产要素状况、市场规模、社会文化环境、吸收创新能力等因素,选择最切合本国国情的技术,充分满足人民的基本需要。

25、技术进步:

是指一定量的投入能产生更多的产出,或者一定量的产出只需要更少的投入。

泛指技术的各个构成因素及其结合方式的变化,这种变化能够导致生产能力的提高。

26、市场失灵:

一般是指市场机制不能使资源配置达到最有效率的状态。

27、环境:

是指与人类密切相关的,影响人类生活和生产的,在自然或人类作用下形成的物质和能量及相互作用的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