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励才实验学校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028688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32.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励才实验学校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励才实验学校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励才实验学校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励才实验学校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励才实验学校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励才实验学校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励才实验学校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励才实验学校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励才实验学校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励才实验学校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励才实验学校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励才实验学校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励才实验学校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励才实验学校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励才实验学校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励才实验学校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励才实验学校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励才实验学校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docx

《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励才实验学校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励才实验学校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励才实验学校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docx

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励才实验学校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

绝密★启用前

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励才实验学校2017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

试卷副标题

考试范围:

xxx;考试时间:

56分钟;命题人:

xxx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题号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评卷人

得分

一、选择题(题型注释)

1、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t1℃时,甲和乙的溶解度均为30

B.t1℃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一定相等

C.t2℃时,分别在100g水中各溶解20g甲、乙,降温后,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可能会大于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D.t2℃时,在100g水中放入60g乙,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7.5%

2、归纳与反思是学习化学的重要环节。

下列各项归纳完全正确的是

A.性质与用途

B.安全常识

氧气有助燃性﹣﹣做燃料

熟石灰呈碱性﹣﹣改良酸性土壤

一氧化碳有还原性﹣﹣用于冶炼金属

皮肤沾上浓硫酸﹣﹣用氢氧化钠溶液中和

炒菜时油锅起火﹣﹣弃锅逃走

假酒中毒﹣﹣甲醇引起

C.日常生活经验

D.物质与微粒构成

区别软水和硬水﹣﹣肥皂水

衣服上的圆珠笔油﹣﹣用汽油或酒精搓洗

鉴别真黄金和假黄金(铜锌合金)﹣﹣观察颜色

金属铜﹣﹣由铜原子构成

氧气﹣﹣由氧气分子构成

氯化钠﹣﹣由Na+和Cl﹣构成

 

A.A   B.B   C.C   D.D

3、属于有机物的是

A.葡萄糖          B.干冰          C.碳酸          D.木炭          

4、下列除杂方法(括号内为杂质)中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碳(一氧化碳):

通入氧气,点燃

B.硝酸铜溶液(硝酸银):

加入足量的铜粉,过滤

C.碳酸钙固体(氯化钙):

加入足量的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D.氢氧化钠溶液(碳酸钠):

加入适量的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

5、下列各组离子在水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H+、Na+、Cl﹣、HCO3﹣

B.H+、K+、Cl﹣、OH﹣

C.Cu2+、Ba2+、Cl﹣、SO42﹣

D.K+、NH4+、Cl﹣、NO3﹣

6、食品安全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生活中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食盐作为咸味剂                              B.食醋作为酸味剂

C.甲醛作为防腐剂                              D.小苏打作为膨松剂

7、工业用盐中含有的亚硝酸钠(NaNO2)是一种有毒物质,利用 NH4Cl溶液可使NaNO2转化为无毒物质。

该反应分两步进行:

①NaNO2 +NH4Cl="=="NaCl+NH4NO2     ②NH4NO2

N2↑+2H2O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NH4NO2由三种元素组成

B.反应①为复分解反应,反应②为分解反应

C.利用NH4Cl处理NaNO2最终转化为NaCl、N2和H2O

D.上述反应所涉及的物质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有四种

8、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可燃物只有在空气中才能燃烧

B.通过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可以灭火

C.空气中混有可燃性气体,遇明火时可能发生爆炸

D.任何燃料完全燃烧时,一定会生成二氧化碳

9、某碳酸钙和氧化钙组成的混合物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0%,将50g该混合物高温煅烧至固体质量不再改变,则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

A.6g          B.8g          C.13.2g          D.20g          

第II卷(非选择题)

 

评卷人

得分

二、选择填充题(题型注释)

10、下列实验操作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

A.

验证氢气的可燃性

B.

闻气体气味

C.

移走蒸发皿

D.

稀释浓硫酸

11、将一定量的锌粉加入到硝酸亚铁、硝酸银的混合溶液中,溶液最终变为无色。

下列图像能表示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B.

C.

D.

1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原子的质量几乎都集中在原子核中

B.生活中常接触到的“高钙牛奶”、“碘盐”中的“钙”、“碘”指的是离子

C.通常把PH<7的降水称为酸雨

D.氯化铵可以与草木灰(含碳酸钾)混合施用

13、下列有关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打开浓盐酸瓶塞,可看到大量白烟

B.在面包上滴加加碘食盐水,呈蓝色

C.点燃羊毛纤维能闻到烧焦羽毛气味

D.电解水实验中负极产生的气体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14、下列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中,一定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

A.从海水中提取食盐

B.百炼成钢

C.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氧气

D.将石油分馏得到汽油、煤油等产品

15、硼氢化钠(NaBH4,其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是一种安全车载氢源。

有关硼氢化钠的说法正确的是

A.含2个氢分子   B.硼元素的化合价为+3

C.只含一种非金属元素   D.Na、B、H的质量比为1:

1:

4

 

评卷人

得分

三、简答题(题型注释)

16、为测定某敞口放置的氢氧化钠溶液的变质情况,某同学实验并记录如图:

(1)配制实验步骤1所用的稀盐酸,需要质量分数为36.5%的浓盐酸的质量是    ;

(2)B烧杯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根据已知条件求样品溶液中碳酸钠质量是多少?

(4)根据计算得知D烧杯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为        。

 

评卷人

得分

四、探究题(题型注释)

17、某化学小组初步设计了“收集不同体积比例的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混合气体”的实验方案(部分夹持装置及导管已略去)。

请回答下列问题:

方案一:

如图1所示

(1)请写出硬质玻璃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

(2)该实验能获得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混合气体,其原因是____。

方案二:

如图2所示

(3)请写出该气体与炭粉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

方案三:

如图3所示

(4)写出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

(5)装置B的作用:

______。

(6)CO气体应由___(填“a”或“b”)通入。

(7)写出装置C中浓硫酸的两点主要作用:

①__________;②________。

(答对一点即得分)

该化学小组用图示的装置进行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混合气体的分离和干燥。

其中a为铁夹,b为分液漏斗的活塞。

(8)甲瓶内盛__________溶液,分液漏斗内盛__________,乙瓶中盛__________。

(9)实验先分离出________,方法是先关闭b,再打开a。

(10)再收集_________,方法是先关闭a,再打开b。

18、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制备常见气体,请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标有序号的仪器名称:

①___。

(2)装置A为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若用装置B收集的氧气不纯,原因可能是____(写一种)。

(4)用装置C收集氧气,验满时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___(选填“a”或“b”)处。

(5)装置D是用软塑料管自制的气体发生装置,利用该装置制取二氧化碳气体时,塑料管中加入的液体药品是___,药品加入完毕后,接下来的操作是:

_______。

该装置的优点_________。

 

评卷人

得分

五、信息分析题(题型注释)

19、

(1)用化学用语填空:

①3个硫原子__; ②硝酸分子__;③氢氧化铝中铝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

④人体缺乏后会引起贫血的元素__;

(2)生活与化学密切相关,生活中处处有化学,请你根据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⑤生铁制品生锈是铁与______共同作用的结果。

铁锈成分复杂,主要成分是______(写化学式),生活中可用__(物理方法)工业中可用__(化学方法,用化学方程式表示)除去铁锈的方法。

⑥氢能源是清洁的绿色能源,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

机动车轮胎属于__材料(填无机,合成,复合)。

20、如图中的物质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他们之间的反应关系如图所示(“→”表示转化关系,“﹣”表示相互能反应,部分反应物、生成物或反应条件已略去)。

甲是应用最广泛的金属,甲与A溶液反应得到浅绿色溶液;A、B发生中和反应,产物之一是厨房内常用的调味品;C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且C的溶液与D的溶液反应可得到B;

C的溶液与乙的溶液反应生成蓝色沉淀;乙与丙两种溶液反应生成两种不同颜色的沉淀。

请回答:

(1)甲的化学式是__;D的化学式是__;其俗名是__。

(2)欲通过一步实验证明A、B是否恰好完全反应,需要向A、B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的试剂是__。

(3)E→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属于___。

(填化学基本反应类型)

(4)乙与丙两种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

 

参考答案

1、C

2、D

3、A

4、BC

5、D

6、C

7、D

8、C

9、B

10、D

11、D

12、A

13、C

14、B

15、B

16、

(1)10g;

(2)NaOH+HCl==NaCl+H2O;(3)21.2g;(4)NaCl、Na2CO3、NaOH

17、 3CO+Fe2O3

2Fe+3CO2 CO过量 CO2+C

2CO CaCO3+2HCl="="CaCl2+CO2↑+H2O 除去HCl b 干燥 通过两者产生的气体数量可观察两种气体体积比例 NaOH 稀硫酸(稀盐酸) 浓硫酸 CO CO2

18、 水槽 2KMnO4

K2MnO4+MnO2+O2↑或2KClO3

2KCl+3O2 未等气泡连续均匀冒出就开始收集(一开始就收集)或者集气瓶未装满水 a 稀盐酸 挤压软塑料管下端 控制反应发生与停止

19、 3S HNO3 

  Fe或Co O2和H2O Fe2O3 砂纸打磨 Fe2O3+6HCl="="2FeCl3+3H2O或Fe2O3+3H2SO4="="Fe2(SO4)3+3H2O 2H2+O2

2H2O 复合

20、 Fe Na2CO3 纯碱(苏打) 紫色石蕊试液 CaO+H2O="="Ca(OH)2 化合反应 CuSO4+Ba(OH)2="="Cu(OH)2↓+BaSO4↓

【解析】

1、试题分析:

A、根据图像可看出,溶解度的单位是克,错误;B.t1℃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错误;C、低于t1℃时的某一温度,乙的溶解度大于甲的溶解度,故t2℃时,分别在100g水中各溶解20g甲、乙,降温后,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可能会大于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正确;D、t2℃时,乙的溶解度是50g,在100g水中放入60g乙,只能溶解50g,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物质的溶解度不变,50g÷(50g+100g)=33.3%,错误。

故选C。

考点:

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2、A.氧气有助燃性但不能燃烧,所以不能做燃料,故A错误;B.浓硫酸占到皮肤上应用弱碱性溶液冲洗不能用强碱氢氧化钠;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使可燃物与空气隔绝,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用工业酒精勾兑的酒中含有甲醇能使人中毒;故B错误;C.软水和硬水的鉴别方法是使用肥皂水,泡沫多浮渣少的是软水,泡沫少浮渣多的是硬水;汽油和酒精是优良的有机溶剂,圆珠笔油能溶解于汽油和酒精;真黄金和假黄金颜色相同,不能鉴别,故C错误;D.金属铜由铜原子构成;氧气由氧分子构成;氯化钠由Na+和Cl-构成,故D正确;故选D。

3、试题分析:

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叫做有机物,但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盐、碳酸因为结构、性质与无机物相似,把它们归为无机物。

A、葡萄糖属于有机物,正确;B、干冰属于无机物中的氧化物,错误;C、碳酸属于无机物中的酸,错误;D、木炭中含有多种成分,属于混合物,错误。

故选A

考点:

有机物

4、试题分析:

A、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通氧气点燃,这是因为除去气体中的气体杂质不能使用气体,否则会引入新的气体杂质,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足量的铜粉能与AgNO3溶液反应生成硝酸铜溶液和银,再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C、氯化钙易溶于水,碳酸钙固体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D、氢氧化钠溶液和碳酸钠均能与稀盐酸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

BC。

考点:

物质的除杂

5、试题分析:

A、H+、HCO3﹣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和水,不能共存,故选项错误;B、H+、OH﹣两种离子能结合成水,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C、Ba2+、SO42﹣两种离子能结合成硫酸钡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D、四种离子间不能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能大量共存,故选项正确;故选项为:

D。

考点:

离子或物质的共存问题

6、试题分析:

A.食盐具有咸味可用作咸味剂,对人体健康没有危害,正确;B.食醋具有酸性,具有酸味,能用作酸味剂,具有调味的作用,对人体健康没有危害,正确;C.甲醛能使蛋白质发生变性,可保存生物标本,而不能作为食品防腐剂,错误;D.碳酸氢钠受热能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可以使食品变得疏松,能用作疏松,正确。

故选C.

考点:

食品安全与人体健康

7、试题分析:

从反应方程式看:

NH4NO2由三种元素组成;反应①为复分解反应,反应②为分解反应;利用NH4Cl处理NaNO2最终转化为NaCl、N2和H2O。

故选D.

考点:

基本概念和原理

8、试题分析:

镁在氮气中也能燃烧,A错误;物质的着火点是固定的,只能降低可燃物的温度,B错误;氢气燃烧生成的是水,D错误。

故选C。

考点:

燃烧和灭火

9、试题分析:

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质量不变。

50g混合物中钙元素的质量=50g×60%=30g,那么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为20g,氧化钙中钙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40:

16=5:

2,现钙元素为30g,那么氧元素的质量为12g。

故二氧化碳的质量="20g-12g=8g"。

故选B。

考点:

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10、A、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后点燃可能发生爆炸,氢气具有可燃性,为防止氢气与空气的混合气体在点燃时发生爆炸,产生的气体不能立即点燃,故A图中所示装置错误;

B、闻气体的气味时,应用手在瓶口轻轻的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子中,不能将鼻子凑到集气瓶口去闻气体的气味,故B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正在加热的蒸发皿温度较高,为防止烫伤手,不能用手直接拿热的蒸发皿,应用坩埚钳夹取,故C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故D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11、A.每65份质量的锌会置换出216份质量的银,会置换出56份质量的铁,所以溶液的质量是先减小,然后增大,最后不变,故A错误;B.锌是先置换银,然后再置换出铁的,所以铁的质量不能从零开始,故B错误;C.溶液中锌元素的质量是从零开始逐渐增大,然后不变的,故C错误;D.每65份质量的锌会置换出216份质量的银,会置换出56份质量的铁,所以固体的质量是先增大,然后减小,最后不变,故D正确;故选D。

点睛:

能准确运用金属活动顺序及其应用是解题关键,根据将一定量的锌粉加入到硝酸亚铁、硝酸银的混合溶液中,锌会先置换出硝酸银中的银,然后再置换出硝酸亚铁中的铁,溶液最终变为无色,说明硝酸银、硝酸亚铁完全反应等知识进行分析。

12、A.核外电子的质量很小,几乎可忽略,则原子的质量几乎都集中在原子核中,故A正确;B.生活中常接触到的“高钙牛奶”、“碘盐”中的“钙”、“碘”指的是元素,故B错误;C.通常把PH<5.6的降水称为酸雨,故C错误;D.氯化铵与草木灰(含碳酸钾)混合有氨气生成,能降低肥效,则不能混合使用,故D错误;故选A。

13、A.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打开浓盐酸瓶塞,可看到大量白雾,而不是白烟,故A错误;B.加碘食盐中不含碘,在面包上滴加加碘食盐水,无明显变化,故B错误;C.羊毛纤维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蛋白质燃烧时能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点燃羊毛纤维能闻到烧焦的羽毛气味,故C正确;D.电解水实验中阴极产生的气体是氢气,能燃烧,而阳极得到的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故D错误;答案为C。

14、A.从海水中提取食盐是将食盐从海水中分离出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误;B.百炼成钢是利用氧化剂将生铁中含有的碳氧化为CO或CO2,得到高纯度的铁的过程,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正确;C.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氧气,是利用液态氮的沸点和液态氧的沸点不同,进行的混合物的分离,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误;D.将石油分馏得到汽油、煤油等产品,是利用各物质的沸点不同,进行的混合物的分离,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误;故选B。

点睛:

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题的关键;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变化,难点是百炼成钢的原理分析,是通过化学方法进行的混合物分离提纯,借用氧化剂如氧气,将生铁中碳氧化为气体CO或CO2的过程,属化学变化。

15、试题分析:

A.含4个氢原子,错误;B.硼氢化钠中钠元素的化合价是+1,氢元素的化合价是-1,故硼元素的化合价为+3,正确;C.含硼、氢两种非金属元素,错误;D.Na、B、H的原子个数比为1:

1:

4,错误。

故选B。

考点:

物质的元素组成与微观构成、化合价规则。

16、

(1)步骤1所用的稀盐酸为50g7.3%,根据稀释定律,需要质量分数为36.5%的浓盐酸的质量是

=10g;

(2)B烧杯中加入盐酸后无气泡产生,溶液仍然是红色,所以发生的反应是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NaOH+HCl=NaCl+H2O;

(3)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50g+200g-245.6g=4.4g,

设C烧杯溶液中碳酸钠质量为x,参加反应的HCl为y;

Na2CO3+2HCl=2NaCl+H2O+CO2↑

106  73      44

x    y        4.4g

=

=

 解得:

x=10.6g,y=7.3g;则原样品溶液中碳酸钠质量是10.6g×2=21.2g;

(4)实验步骤1中参加反应的HCl的质量为50g×7.3%=3.65g,步骤2中实际提供的HCl为200g×7.3%=14.6g,说明与NaOH反应的HCl为14.6g-7.3g=7.3g,由此可知步骤1中加入的50g稀盐酸没有反应将溶液中的氢氧化钠完全中和,即仍有NaOH未反应,所以D烧杯溶液中所含溶质的化学式为NaCl、NaOH、Na2CO3。

点睛:

本题两个主要难点,

(1)稀释定律的应用,即浓溶液稀释前后溶质不变;

(2)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判断D烧杯反应后溶液中所含溶质的化学式,易错点是已经明确步骤1滴加的稀盐酸是中和溶液中的NaOH,而直接判断反应后D中没有NaOH,事实通过步骤2的计算可知,步骤1中滴加的稀盐酸并没有完全中和NaOH,因此根据实验原理,结合数据处理,根据事实判断是解题关键。

17、

(1)硬质玻璃管中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在高温条件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Fe2O3+3CO

2Fe+3CO2;

(2)该实验过程中实验前要选通CO,实验结束后要继续通CO至试管冷却,则说明CO是过量的,与生成的二氧化碳组成混合气体;

(3)在高温的条件下,二氧化碳与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故填:

CO2+C

2CO;

(4)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5)装置B中饱和碳酸氢钠可以吸收HCl并生成CO2,则B的作用是除去HCl;

(6)一氧化碳气体要能进能出,所以要从b管进入;故填:

b;

(7)浓硫酸具有吸水性,用于干燥二氧化碳,并能根据导管口的气泡来分析气体组成;

(8)依据实验要求可知甲、乙装置应分别为除杂和干燥装置,根据CO和CO2性质可知甲是用以吸收CO2的,因此甲、乙应分别装NaOH溶液和浓H2SO4,甲吸收CO2后最后还应将其释放出来,显然b中应盛放酸,由于盐酸有挥发性,宜选择H2SO4;

(9)根据

(1)的分析可知当关闭b打开a时NaOH溶液能吸收CO2,则先分离得到的是CO气体;

(3)打开b让硫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关闭a防止再进入CO,最终收集到CO2气体。

18、

(1)根据仪器的结构特点,可知仪器①是水槽;

(2)A装置是加热固体制取氧气,可在试管中加入高锰酸钾.在试管口处放一棉花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KMnO4

K2MnO4+MnO2+O2↑;

(3)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如收集前集气瓶中的水没有装满,留有气泡,则收集的气体中有空气;如没等导管口有连续且均匀的气泡冒出就开始收集,导出的气体中也含有空气;

(4)用装置C收集氧气,因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所以氧气从长管进入,空气从短管排出,验满时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a处;

(5)在实验室中,通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则塑料管中加入的液体药品是加入药品是稀盐酸,后用手攥紧软塑料管的下端,使液体与固体混合产生二氧化碳;该装置的特点是能控制反应发生与停止,只要手松开反应就能停止。

19、

(1)①硫原子可用元素符合直接表示,则3个硫原子可表示为3S; ②硝酸根原子团为-1价,则硝酸分子的化学式为HNO3;③氢氧根为-1价,根据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可知氢氧化铝中铝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表示为

④人体内铁元素或钴元素缺乏,会导致人体引起贫血,它们的元素符号为Fe、Co;

(2)⑤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则生铁制品生锈是铁与空气中的O2和H2O共同作用的结果;铁锈成分复杂,主要成分是Fe2O3,现实生活中可用砂纸打磨除锈,在工业中可用稀盐酸或稀硫酸溶解氧化铁达到除去铁锈的目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6HCl=2FeCl3+3H2O或Fe2O3+3H2SO4=Fe2(SO4)3+3H2O;

⑥氢气燃烧产物为水,同时放出大量的热,是理想能源,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

2H2O;机动车轮胎为合成橡胶,属于有机合成材料。

20、甲与A反应得到浅绿色溶液,A、B发生中和反应,产物之一是厨房内常用的调味品,因此可以判断出A是盐酸,B为氢氧化钠;C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因此C是氢氧化钙,C与D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可判断出D为碳酸钠;C的溶液与乙的溶液反应生成蓝色沉淀,则乙是铜的盐溶液,乙与丙两种溶液反应生成两种不同颜色的沉淀,可判断出丙是氢氧化钡,乙是硫酸铜,由于甲可以和乙发生反应,因此可判断甲为铁。

解:

(1)由分析可知,甲的化学式是Fe;D的化学式是Na2CO3;其俗名是纯碱(苏打);

(2)由于A是盐酸,B为氢氧化钠,欲通过一步实验证明A、B是否恰好完全反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动态背景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