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论.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028744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48.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民日报社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人民日报社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人民日报社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人民日报社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人民日报社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人民日报社论.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8页
人民日报社论.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8页
人民日报社论.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8页
人民日报社论.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8页
人民日报社论.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8页
人民日报社论.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8页
人民日报社论.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8页
人民日报社论.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8页
人民日报社论.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8页
人民日报社论.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8页
人民日报社论.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8页
人民日报社论.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8页
人民日报社论.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8页
人民日报社论.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8页
人民日报社论.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8页
亲,该文档总共3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民日报社论.docx

《人民日报社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民日报社论.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民日报社论.docx

人民日报社论

人民日报社论:

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团结奋斗-2-

——热烈祝贺中国文联第九次、中国作协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2-

人民日报社论:

空间探索的重大跨越-4-

——热烈祝贺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交会对接任务圆满成功-4-

人民日报社论:

迈向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伟大进军-5-

人民日报社论:

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共同奋斗-8-

——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8-

人民日报社论:

勿忘国耻 共襄复兴-10-

人民日报社论:

勿忘国耻 共襄复兴-12-

——纪念九一八事变八十周年-12-

人民日报社论:

在铭记历史中汲取复兴力量-14-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六十六周年-14-

人民日报社论:

建设更加富饶祥和的新西藏-17-

人民日报社论:

动员全党全社会力量 加快水利改革发展-18-

人民日报社论:

永远为人民而奋斗-21-

——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21-

人民日报社论:

让全社会创造活力竞相迸发-23-

——热烈祝贺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23-

人民日报社论:

用奋斗为民族赢得新光荣-25-

人民日报社论:

勤奋劳动 诚实劳动 创新劳动-27-

——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27-

人民日报社论:

万众一心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28-

——热烈祝贺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胜利闭幕-28-

人民日报社论:

共同谱写科学发展壮丽篇章-30-

——热烈祝贺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胜利闭幕-30-

人民日报社论:

凝聚科学发展的共同意志-32-

——热烈祝贺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开幕-32-

人民日报社论:

汇聚推动科学发展的强大合力-34-

——热烈祝贺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开幕-34-

人民日报社论:

推动水利实现跨越式发展-35-

人民日报社论:

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史上的重要里程碑-37-

在把握机遇中迎接下一个十年(社论)-40-

——元旦献词-40-

人民日报社论:

再创农业农村发展新辉煌-42-

人民日报社论:

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团结奋斗

——热烈祝贺中国文联第九次、中国作协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在全党全国兴起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热潮中,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家协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今天在北京隆重开幕。

我们向大会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全国的文学艺术工作者致以亲切的问候!

  5年来,广大文艺工作者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二为”方向,贯彻“双百”方针,推出了一大批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俱佳,群众喜闻乐见的精品力作,各文化门类百花齐放、异彩纷呈。

5年来,广大文艺工作者积极投身文化体制改革,在改革中实现发展,在发展中实践改革,努力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比翼齐飞,努力推动文化生产和文化消费双轮驱动,为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作出了重要贡献。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为广大文艺工作者指明了奋斗的方向。

实现这一战略目标迫切需要文艺工作者增强坚持正确创作方向的自觉性,把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摆在一切文艺创作生产传播的首位,赋予文艺作品更加丰富、更加深刻的思想内涵,推动全社会形成统一指导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强大精神力量、基本道德规范。

  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文学艺术创作生产的根本问题。

历史和现实都已证明,一切伟大的文艺工作者无不具有深厚的人民情怀,一切伟大的文艺作品无不具有深刻的人民性,一切进步的文艺创作生产都源于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

当文艺工作者的心与人民的心紧紧贴在一起的时候,二者的律动就会发出黄钟大吕般的回响,文学艺术作品就会拥有感人至深的力量。

因此,文艺工作者要俯下身子、走进基层、融入生活,自觉把“三贴近”作为文艺创作生产的重要原则,把“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的要求贯穿于文化产品创作生产全过程,为时代立传,为人民放歌。

  精品力作,是一个时代文化繁荣发展的根本标志。

在当今这个文化建设的春天里,人民呼唤更多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的优秀作品。

这就要求广大文艺工作者善于把深刻的思想内涵、丰富的知识信息与完美的艺术形式有机结合起来,不断提高作品的艺术魅力,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努力创作出更多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精品力作、传世佳作。

  文化引领时代风气之先,是最需要创新的领域。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迫切需要广大文艺工作者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更加积极主动地投身于文化改革和发展的实践,以改革创新精神推动文化发展繁荣,在文化体制改革的大潮中激发创作热情,成就艺术辉煌。

科技与文化的融合,群众多样性的文化需求,也呼唤广大文艺工作者在观念、内容、风格、流派等方面积极创新。

创新是进步的灵魂,只有创新,才能从根本上增强文化产品的时代感和吸引力。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文化的地位与作用日益凸显。

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都离不开文化的引领与支撑。

这是一个呼唤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

在这样的时代,广大文艺工作者大有可为,也必将大有作为。

  中国文联和中国作协是党和政府联系广大文艺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

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宏阔背景下,文联和作协在团结和组织文艺工作者学习理论、深入生活、潜心创作、开展评论、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保护文艺家合法权益等方面,必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力量。

  祝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家协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圆满成功。

人民日报社论:

空间探索的重大跨越

——热烈祝贺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交会对接任务圆满成功

  天宫、神舟顺利对接,神舟八号安全返回,标志着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交会对接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我们向参加此次飞行任务的广大科技工作者、干部职工和解放军指战员表示热烈的祝贺,向支持和关心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全国各族人民表示衷心的感谢!

  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交会对接任务圆满成功,表明我国空间交会对接技术取得重大突破,我国空间技术发展实现重大跨越。

这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标志性成果,是中国人民在攀登世界科技高峰征程上的又一重大胜利,对于增强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和民族凝聚力,鼓舞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努力实现“十二五”时期发展目标、奋力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这是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科学决策和正确领导的结果,凝结着航天战线无数科技人员、干部职工、部队官兵的心血和智慧,得到了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

几代航天人建立的不朽功勋,祖国和人民不会忘记!

  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交会对接任务的圆满成功,是我国载人航天事业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作为载人航天工程第二步发展战略的关键一环,空间交会对接任务的技术要求高、新技术采用多、验证难度大,对组织实施提出了更高标准。

广大航天工作者以勇攀高峰的昂扬斗志、严谨细致的科学作风、沉着冷静的良好心态、顾全大局的协作精神,成功突破目标飞行器研制、对接机构研制、火箭零窗口发射和高精度入轨、远距离导引控制、近距离自主导引交会、组合体飞行控制、航天器分离等一系列关键技术,胜利实现了“准确进入轨道、精确交会对接、稳定组合运行、安全撤离返回”的目标,为自主建设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站奠定了基础。

  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交会对接任务的圆满成功,充分显示了科学发展观在创新实践中的巨大威力。

在任务的实施过程中,广大航天人自觉坚持统筹兼顾、全面协调,把各参研参建参试单位之间的协同配合作为任务顺利实施的重要保证,着力确保各大系统、各个环节运转的高效有序;自觉坚持人才强国战略,把人才培养作为任务实施的重要目标,着力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交会对接任务的实施过程充分说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和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

只有加快科技进步,培养创新人才,才能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现代化建设目标;才能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赢得国际社会的尊重。

  太空探索永无止境,改革发展任重道远。

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戒骄戒躁、再接再厉,团结协作、创新进取,为推动我国航天事业科学发展,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人民日报社论:

迈向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伟大进军

  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然伴随中华文化的繁荣兴盛。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胜利闭幕了。

这次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时期召开的重要会议,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高度,部署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强调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这对于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推动各项事业不断发展,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全会听取和讨论了胡锦涛同志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一致认为,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就,为实现“十二五”时期良好开局打下了坚实基础。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

这次全会是一次从战略上对文化改革发展进行研究部署的重要会议。

全会通过的《决定》,全面总结我们党领导文化建设的成就和经验,深刻分析文化改革发展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在集中全党智慧的基础上,提出了新形势下文化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重要方针、目标任务、政策措施。

《决定》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肩负历史使命的深刻把握、对国内外形势的科学判断、对文化建设的高度自觉,充分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指导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党始终把文化建设放在党和国家全局工作的重要战略地位。

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到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再到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同发展,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不断推动着文化建设取得新成就,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是党中央作出的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决策。

无论是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初步形成,还是文化产业结构调整和资源整合力度不断加大;无论是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的转企改制,还是文化惠民重点工程的建设,文化体制改革进一步激发文化发展活力,显著提高了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了人的全面发展,显著增强了国家文化软实力,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任务更加艰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要求更加紧迫。

当代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关系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关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回答好走什么路、朝什么目标迈进这个方向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

《决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一长期战略目标。

这一目标与我国深厚文化底蕴和丰富文化资源相匹配、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相适应、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相承接。

这一目标,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和推动力,必将大大激发全民族的文化创造热情,凝聚起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强大力量,开启迈向文化强国的伟大进军。

  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改革开放。

这“五个坚持”,指明了文化改革发展的根本指导思想、根本性质、根本目的、根本要求和根本动力,是我们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基本遵循。

  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政治任务。

各级党委要从战略和全局出发,按照《决定》确立的目标、谋划的战略、提出的举措,健全领导体制机制,改进工作方式方法,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导权、掌握文化改革发展领导权。

这既是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根本保证,也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内在要求。

  没有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全民族精神力量的充分发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发展,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而奋斗。

人民日报社论:

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共同奋斗

——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

  历史是一面镜子,也是一部教科书。

从1911年秋天武昌城头震惊世界的一声枪响,到今天中国大地日新月异的现代化图景,辛亥革命以来的百年巨变,蕴含丰富历史启示,具有深刻现实意义,标明了走向未来的前进方向。

  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站在振兴中华、民族复兴的高度,回顾百年波澜壮阔历程,深切缅怀孙中山先生等辛亥革命先驱的历史功勋和崇高精神,高度评价辛亥革命的伟大功绩,深刻阐述辛亥革命在民族复兴进程中的重大意义,深情展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必将极大地激励海内外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共同奋斗。

  “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以巨大的震撼力和深刻的影响力开启了中国前所未有的社会变革。

百年回眸,我们更加真切地认识到,辛亥革命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为中华民族发展进步探索了道路,永远是民族复兴伟大征程上一座巍然屹立的里程碑。

  以辛亥革命为起点,作为孙中山先生开创的革命事业最坚定的支持者、最亲密的合作者、最忠实的继承者,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继续奋斗,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完成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开展了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推进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伟大事业。

  从危亡到复兴,从古老到现代,从封闭到开放……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来、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始终没有忘记孙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先驱,学习和弘扬其“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厉”的奋斗精神,继承和推进其现代化国家理想,完成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和无数仁人志士梦寐以求的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开启了中华民族发展进步的历史新纪元,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现代化建设成就,谱写了中国发展的辉煌篇章。

孙中山先生振兴中华的深切夙愿,辛亥革命先驱的美好憧憬,今天已经或正在成为现实,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

  百年来的探索与奋斗、苦难与辉煌,无不向我们昭示着这些基本历史结论: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牢牢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和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才能沿着正确道路顺利前进;必须坚定不移高举爱国主义伟大旗帜,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巩固和加强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大团结,才能广泛凝聚中华民族一切智慧和力量共同奋斗;必须坚定不移高举和平、发展、合作旗帜,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才能创造和平的国际环境,同各国人民一道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努力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站在辛亥革命百年的历史新起点上,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中国的现代化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们距离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仍有不小差距,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依然任重道远。

我们一定要紧紧抓住并切实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更加奋发有为地推进现代化事业。

  回首百年历程,我们更加深切地感受到,两岸同胞是血脉相连的命运共同体,两岸中国人面临着共同繁荣发展、共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机遇,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已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和平方式实现统一,符合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国人的根本利益,是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景。

  历经百年奋斗,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已经成为不可逆转、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

面向未来,全体中华儿女应当更加紧密地携起手来,汇聚在民族复兴旗帜下,砥砺奋斗精神,共绘发展蓝图,共襄振兴大业,努力作出无愧于孙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先驱、无愧于我们伟大民族的历史贡献。

人民日报社论:

勿忘国耻 共襄复兴

  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可能导致一个国家在悲惨沉沦中亡国灭种,也可能激发这个民族在危难之际觉醒和奋起。

  80年前的九一八事变,就是这样一个日本帝国主义蓄意侵略中国的大事件,是日本妄图变中国为其殖民地的重要步骤。

短短4个多月内,128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日本国土3.5倍的中国东北全部沦陷,3000多万东北父老乡亲成了亡国奴。

这一事件揭开了日本对中国进而对亚洲及太平洋地区全面武装侵略的序幕。

  令侵略者想不到的是,这一事件激起了中华民族的抗日怒潮,中国人民以此为起点进行了长达14年不屈不挠的抗日战争,最终第一次取得了近代以来中国反抗外敌入侵的民族解放战争的完全胜利。

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历经列强蹂躏的中华民族,已经在日本帝国主义鲸吞中国的嚣张野心中彻底觉醒和顽强奋起了!

  纵观近代以来仁人志士救亡图存的悲壮历史,这一次中国人民的觉醒和奋起,不仅标志着中华民族有信心有能力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更意味着中华民族在伟大复兴征程上实现了全民自觉的重大转折。

促成实现这一重大历史转折的,正是诞生于危难之际的中国共产党,在历史的关键时刻团结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力量。

  这个在成立第二年就提出“打倒列强,除军阀”的新生力量,在九一八事变发生后,提出“以武装民众的民族革命战争来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的抗日救亡主张,号召全民族团结起来抗日救国,反对不抵抗政策。

其后,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中国人民同凶恶的日本侵略者进行了气壮山河的斗争。

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到处燃起抗日的烽火。

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分别担负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态势。

全体中华儿女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各党派、各阶层同仇敌忾、共赴国难。

最终,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以中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的彻底胜利载入了史册!

  审视80年前这场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回望九一八事变以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浴血奋斗的14年,上溯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在实现伟大复兴征程上矢志不移的艰辛探索,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有能够担当历史使命的坚强领导,必须有全国各族人民的坚定团结,必须以国家强盛和人民富裕为坚实基础。

  历史深刻揭示,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是推进中国社会变革、发展、进步的根本保证。

自诞生之日起,中国共产党在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中,始终站在历史和时代进步的潮头,带领人民拯救国家和民族于危亡之际,根本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命运,根本决定了中国历史的前进方向,迎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作为救亡图存、富国强民的坚强领导,历史也必将证明,中国共产党能够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领导核心。

  历史深刻昭示,各族人民的坚定团结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力量源泉。

在亡国灭种之际彻底觉醒,在爱国主义精神感召下捐弃前嫌,在14年抗日战争中空前地团结在一起,中华民族焕发出巨大凝聚力和旺盛生命力,熔铸了伟大的民族精神。

前进的道路上,有中华儿女的坚定团结,有民族精神的自觉弘扬,必定形成推动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合力。

  历史深刻警醒,“落后就要挨打”是古老中国弱则被辱的沉痛教训。

近代以来的中国无约不损、无战不败,善良的中华民族被奴役、被压迫,中国人民饱受侵略和欺凌,根本原因在于国家的落后。

今日中国取得举世瞩目的现代化建设成就,中华民族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中国人民找到了实现民富国强、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在这条道路上,坚定不移地抓好发展这个第一要务,集中力量把中国的实力搞上去,中华民族必将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崭新面貌屹立于世界东方。

  80年过去,国耻在心,重任在肩,目标在前,让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共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盛举!

人民日报社论:

在铭记历史中汲取复兴力量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六十六周年

  有些重大历史时刻,往往因其影响深远,成为一个民族的恒久记忆和人类文明的启示性资源,不仅属于历史,更属于未来。

  今天,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6周年纪念日。

这是人类正义战胜邪恶、光明战胜黑暗、进步战胜反动的伟大纪念日,是中国人民和全世界一切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的盛大节日。

  在这个庄严的时刻,我们向全国参加抗日战争的老战士、爱国人士和抗日将领,向所有为抗战胜利建立了卓著功勋的海内外中华儿女表示崇高敬意!

向支援和帮助过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外国政府和国际友人表示衷心感谢!

向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英勇献身的烈士们表示深切怀念!

向惨遭侵略者杀戮的无辜死难者表示沉痛哀悼!

  在半个多世纪前那场慷慨悲壮的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开始最早、持续时间最长,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以巨大的民族牺牲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是20世纪人类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对于中华民族发展和世界文明进步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

  这场伟大胜利,标志着中华民族的大转折。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的胜利。

这场胜利,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促进了中华民族的伟大觉醒,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显著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加快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伟大转折点。

  这场伟大胜利,拓展了民族精神的新疆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