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几何知识点实用word文档 14页.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030332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0.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析几何知识点实用word文档 14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解析几何知识点实用word文档 14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解析几何知识点实用word文档 14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解析几何知识点实用word文档 14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解析几何知识点实用word文档 14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解析几何知识点实用word文档 14页.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解析几何知识点实用word文档 14页.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解析几何知识点实用word文档 14页.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解析几何知识点实用word文档 14页.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解析几何知识点实用word文档 14页.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解析几何知识点实用word文档 14页.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解析几何知识点实用word文档 14页.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解析几何知识点实用word文档 14页.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解析几何知识点实用word文档 14页.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解析几何知识点实用word文档 14页.docx

《解析几何知识点实用word文档 14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析几何知识点实用word文档 14页.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解析几何知识点实用word文档 14页.docx

解析几何知识点实用word文档14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解析几何知识点

篇一:

解析几何知识点总结

抛物线的标准方程、图象及几何性质:

p?

0

1.抛物线的概念

平面内与一定点F和一条定直线l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叫做抛物线(定点F不在定直线l上)。

定点F叫做抛物线的焦点,定直线l叫做抛物线的准线。

方程y2?

2px

?

p?

0?

叫做抛物线的标准方程。

pp

0),它的准线方程是x?

?

22

注意:

它表示的抛物线的焦点在x轴的正半轴上,焦点坐标是F(2.抛物线的性质

一条抛物线,由于它在坐标系的位置不同,方程也不同,有四种不同的情况,所以抛物线的标准方程还有其他几种形式:

y2?

?

2px,x2?

2py,x2?

?

2py.这四种抛物线的图形、标准方程、焦点坐标以及准线方程。

说明:

(1)通径:

过抛物线的焦点且垂直于对称轴的弦称为通径;

(2)抛物线的几何性质的特点:

有一个顶点,一个焦点,一条准线,一条对称轴,无对称中心,没有渐近线;(3)注意强调p的几何意义:

是焦点到准线的距离。

题型1:

抛物线例1.

(1))焦点到准线的距离是2;

(2)已知抛物线的焦点坐标是F(0,?

2),求它的标准方程

【解析】

(1)y=4x,y=?

4x,x=4y,x=?

4y;

2

2

2

2

方程是x=?

8y。

点评:

由于抛物线的标准方程有四种形式,且每一种形式中都只含一个系数p,因此只要给出确定p的一个条件,就可以求出抛物线的标准方程。

当抛物线的焦点坐标或准线方程给定以后,它的标准方程就唯一确定了;若抛物线的焦点坐标或准线方程没有给定,则所求的标准方程就会有多解。

题型2:

抛物线的性质

2

x2y2

?

?

1的右焦点重合,则p的值为()例2.

(1)若抛物线y?

2px的焦点与椭圆62

2

A.?

2B.2C.?

4D.4

(2)抛物线y?

8x的准线方程是()

2

(A)x?

?

2(B)x?

?

4(C)y?

?

2(D)y?

?

4(3)(201X湖南卷文)抛物线y2?

?

8x的焦点坐标是()

A.(2,0)B.(-2,0)C.(4,0)D.(-4,0)

x2y2

?

?

1的右焦点为(2,0),所以抛物线y2?

2px的焦点为(2,0),则p?

4,故选D;【解析】

(1)椭圆62

(2)2p=8,p=4,故准线方程为x=-2,选A;(3)由y2?

?

8x,易知焦点坐标是(?

p

0)?

(?

2,0),故选B.2

点评:

考察抛物线几何要素如焦点坐标、准线方程的题目根据定义直接计算机即可。

例3.

(1)(全国卷I)抛物线y?

?

x2上的点到直线4x?

3y?

8?

0距离的最小值是()A.

(2)对于顶点在原点的抛物线,给出下列条件:

①焦点在y轴上;②焦点在x轴上;

③抛物线上横坐标为1的点到焦点的距离等于6;④抛物线的通径的长为5;

⑤由原点向过焦点的某条直线作垂线,垂足坐标为(2,1)。

能使这抛物线方程为y2=10x的条件是.(要求填写合适条件的序号)

(3)对于抛物线y2=4x上任意一点Q,点P(a,0)都满足|PQ|≥|a|,则a的取值范围是()A.(-∞,0)

B.(-∞,2]C.[0,2]

2

478

B.C.D.3355

D.(0,2)

2

|4m?

3m?

8|24

【解析】

(1)设抛物线y?

?

x上一点为(m,-m2),该点到直线4x?

3y?

8?

0的距离为,当m=时,取得最小值为,选A;

335

(2)答案:

②,⑤

从抛物线方程易得②,分别按条件③、④、⑤计算求抛物线方程,从而确定⑤。

(3)答案:

B

y

设点Q的坐标为(0,y0),

4y

由|PQ|≥|a|,得y02+(0-a)2≥a2.

4

整理,得:

y02(y02+16-8a)≥0,∵y02≥0,∴y02+16-8a≥0.

2

2

yy

即a≤2+0恒成立.而2+0的最小值为2.

88

∴a≤2.选B。

点评:

抛物线问题多考察一些距离、最值及范围问题。

关于双曲线知识点的补充:

1、双曲线的定义:

平面内与两个定点F1,F2的距离的差的绝对值等于常数(小于|e(e注意:

|

22

F1F2|)的点的轨迹。

?

1)的点的轨迹。

两个定点为双曲线的焦点,焦点间距离叫做焦距;定直线叫做准线。

常数叫做离心率。

PF1|?

|PF2|?

2a与|PF2|?

|PF1|?

2a(2a?

|F1F2|)表示双曲线的一支。

2a?

|F1F2|表示两条射线;2a?

|F1F2|没有轨迹;

2、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x2y2y2x2

①焦点在x轴上的方程:

2?

2?

1(a>0,b>0);②焦点在y轴上的方程:

2?

2?

1(a>0,b>0);

abab

③当焦点位置不能确定时,也可直接设椭圆方程为:

mx-ny=1(m·n<0);④双曲线的渐近线:

改1为0,分解因式则可得两条渐近线之方程.

2

2

3、双曲线的渐近线:

①求双曲线x?

y?

1的渐近线,可令其右边的1为0,即得x?

y

2222

2

2

22

abab

22x2y2xy

?

0,因式分解得到。

②与双曲线2?

2?

1共渐近线的双曲线系方程是2?

2?

?

abab

4、等轴双曲线:

为x2?

y2?

t2,其离心率为25、共轭双曲线:

6、几个概念:

xyb2b222

;;③等轴双曲线x-y=?

(?

∈R,?

≠0):

渐近线是y=±x,2;④2?

2?

1焦点三角形的面积:

bcot(其中∠F1PF2=?

);

ca2ab

2

2

22

⑤弦长公式:

c=a-b,而在双曲线中:

c=a+b,

2

2

2

2

2

2

篇二:

平面解析几何知识点归纳

平面解析几何知识点归纳

◆知识点归纳直线与方程1.直线的倾斜角

规定:

当直线l与x轴平行或重合时,它的倾斜角为0范围:

直线的倾斜角?

的取值范围为[0,?

)2.斜率:

k?

tan?

(a?

?

2

),k?

R

斜率公式:

经过两点P?

1(x1,y1),P2(x2,y2)(x1?

x2)的直线的斜率公式为kP1P23.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

y2?

y1

x2?

x1

能力提升

斜率应用

例1.已知函数f(x)?

log2(x?

1)且a?

b?

c?

0,则

f(a)f(b)f(c)

,的大小关系abc

例2.已知实数x,y满足y?

x2?

2x?

2(?

1?

x?

1),试求

两直线位置关系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y?

3

的最大值和最小值x?

2

设两直线的方程分别为:

111或1111;当k?

k或AB?

AB时它们

121221

l2:

y?

k2x?

b2l2:

A2x?

B2y?

C2?

0

y?

k1x?

b1A1x?

B1y?

C1?

0

或?

?

?

y?

k2x?

b2?

A2x?

B2y?

C2?

0

相交,交点坐标为方程组?

?

直线间的夹角:

①若?

为l1到l2的角,tan?

?

k2?

k1A1B2?

A2B1

或tan?

?

1?

k2k1A1A2?

B1B2

k2?

k1A1B2?

A2B1

或tan?

?

1?

k2k1A1A2?

B1B2

o

②若?

为l1和l2的夹角,则tan?

?

?

?

?

?

(?

?

)③当1?

k1k2?

0或A1A2?

B1B2?

0直线l1到l2的角?

与l1和l2的夹角?

或?

?

?

?

?

(?

?

?

);

距离问题

1.平面上两点间的距离公式P1(x1,y1),P2(x2,y2)则P1P2?

x2?

x1)?

(y2?

y1)2.点到直线距离公式

点P(x0,y0)到直线l:

Ax?

By?

C?

0的距离为:

d?

3.两平行线间的距离公式

已知两条平行线直线l1和l2的一般式方程为l1:

Ax?

By?

C1?

0,

Ax0?

By0?

C

A?

B

2

2

l2:

Ax?

By?

C2?

0,则l1与l2的距离为d?

C1?

C2A?

B

2

2

4.直线系方程:

若两条直线l1:

A1x?

B1y?

C1?

0,l2:

A2x?

B2y?

C2?

0有交点,则过l1与l2交点的直线系方程为(A1x?

B1y?

C1)+?

(A2x?

B2y?

C2)?

0或

(A2x?

B2y?

C2)+?

(A1x?

B1y?

C1)?

0(λ为常数)

对称问题

x1?

x2?

x?

?

?

2

1.中点坐标公式:

已知点A(x1,y1),B(x2,y2),则A,B中点H(x,y)的坐标公式为?

?

y?

y1?

y2?

2?

点P(x0,y0)关于A(a,b)的对称点为Q(2a?

x0,2b?

y0),直线关于点对称问题可以化为点关于点对称问题。

2.轴对称:

点P(a,b)关于直线Ax?

By?

c?

0(B?

0)的对称点为P'(m,n),则有

A?

n-b

?

(?

)?

?

1?

?

m-aB

,直线关于直线对称问题可转化为点关于直线对称问题。

?

a?

mb?

n?

A?

?

B?

?

C?

0?

22?

(1)中心对称:

①点关于点的对称:

该点是两个对称点的中点,用中点坐标公式求解,点A(a,b)关于C(c,d)的对称点(2c?

a,2d?

b)②直线关于点的对称:

Ⅰ、在已知直线上取两点,利用中点公式求出它们关于已知点对称的两点的坐标,再由两点式求出

直线方程;

Ⅱ、求出一个对称点,在利用l1//l2由点斜式得出直线方程;Ⅲ、利用点到直线的距离相等。

求出直线方程。

如:

求与已知直线l1:

2x?

3y?

6?

0关于点P(1,?

1)对称的直线l2的方程。

①点关于直线对称:

Ⅰ、点与对称点的中点在已知直线上,点与对称点连线斜率是已知直线斜率的负倒数。

Ⅱ、求出过该点与已知直线垂直的直线方程,然后解方程组求出直线的交点,在利用中点坐标公式求解。

如:

求点A(?

3,5)关于直线l:

3x?

4y?

4?

0对称的坐标。

②直线关于直线对称:

(设a,b关于l对称)

Ⅰ、若a,b相交,则a到l的角等于b到l的角;若a//l,则b//l,且a,b与l的距离相等。

Ⅱ、求出a上两个点A,B关于l的对称点,在由两点式求出直线的方程。

Ⅲ、设P(x,y)为所求直线直线上的任意一点,则P关于l的对称点P'的坐标适合a的方程。

如:

求直线a:

2x?

y?

4?

0关于l:

3x?

4y?

1?

0对称的直线b的方程。

能力提升

例1.点P(2,1)到直线mx?

y?

3?

0(m?

R)的最大距离为

例2.已知点A(3,1),在直线y?

x和y?

0上各找一点M和N,使?

AMN的周长最短,并求出周长。

线性规划问题:

(1)设点P(x0,y0)和直线l:

Ax?

By?

C?

0,

①若点P在直线l上,则Ax0?

By0?

C?

0;②若点P在直线l的上方,则B(Ax0?

By0?

C)?

0;③若点P在直线l的下方,则B(Ax0?

By0?

C)?

0;

(2)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平面区域:

对于任意的二元一次不等式Ax?

By?

C?

0(?

0),

①当B?

0时,则Ax?

By?

C?

0:

Ax?

By?

C?

Ax

?

By?

C?

0

②当B?

0时,则Ax?

By?

C?

0表示直线l:

Ax?

By?

C?

0下方的区域;

Ax?

By?

C?

0:

Ax?

By?

C?

注意:

通常情况下将原点(0,0)代入直线Ax?

By?

C中,根据?

0或?

0来表示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平面区域。

(3)线性规划:

求线性目标函数在线性约束条件下的最大值或最小值的问题,统称为线性规划问题。

满足线性约束条件的解(x,y)叫做可行解,由所有可行解组成的集合叫做可行域。

生产实际中有许多问题都可以归结为线性规划问题。

注意:

①当B?

0时,将直线Ax?

By?

0向上平移,则z?

Ax?

By直线Ax?

By?

0向下平移,则z?

Ax?

By

②当B?

0时,将直线Ax?

By?

0向上平移,则z?

Ax?

By直线Ax?

By?

0向下平移,则z?

Ax?

By

如:

在如图所示的坐标平面的可行域内(阴影部分且包括周界),目标函数

z?

x?

ay取得最小值的最优解有无数个,则a为;

(1)设点P(x0,y0)和直线l:

Ax?

By?

C?

0,

①若点P在直线l上,则Ax0?

By0?

C?

0;②若点P在直线l的上方,则B(Ax0?

By0?

C)?

0;

③若点P在直线l的下方,则B(Ax0?

By0?

C)?

0;

(2)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平面区域:

对于任意的二元一次不等式Ax?

By?

C?

0(?

0),

①当B?

0时,则Ax

?

By?

C?

0

Ax?

By?

C?

0l:

Ax?

By?

C?

0

篇三:

平面解析几何知识点总结

基本要求①.掌握两条直线平行、垂直的条件,能根据直线方程判断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②.掌握两条直线的夹角公式、到角公式和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

③.掌握圆的标准方程和一般方程.

④.掌握圆的方程的两种形式,并能合理合理运用;

⑤.灵活运用圆的几何性质解决问题.

1直线方程的五种形式

点斜式:

y?

y0?

k(x?

x0),(斜率存在)

斜截式:

y?

kx?

b(斜率存在)两点式:

y?

y1x?

x1,(不垂直坐标轴)?

y2?

y1x2?

x1

xy?

?

1(不垂直坐标轴,不过原点)ab截距式:

一般式:

Ax?

By?

C?

0

2.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

(1)有斜率的两直线l1:

y=k1x+b1;l2:

y=k2x+b2;有:

①l1∥l2?

k1=k2且b1≠b2;②l1⊥l2?

k1·k2=-1;

③l1与l2相交?

k1≠k2④l1与l2重合?

k1=k2且b1=b2。

(2)一般式的直线l1:

A1x+B1y+C1=0,l2:

A2x+B2y+C2=0有:

①l1∥l2?

A1B2-A2B1=0;且B1C2-B2C1≠0②l1⊥l2?

A1A2+B1B2=0③l1与l2相交?

A1B2-A2B1≠0④l1与l2重合?

A1B2-A2B1=0且B1C2-B2C1=0。

3.点与直线的位置关系:

点P(x0,y0)到直线Ax+By+C=0的距离:

d?

Ax0?

By0?

C

A?

B22。

平行直线Ax+By+C1=0与Ax+By+C2=0之间的距离为d?

C1?

C2

A?

B22

两点间距

离公式:

|PP12|?

.4直线系方程

①过直线l1:

A1x+B1y+C1=0,l2:

A2x+B2y+C2=0交点的直线系方程为:

A1x+B1y+C1+λ(A2x+B2y+C2)=0(λ∈R)(除l2外)。

②过定点M(x0,y0)的直线系方程为y?

y0?

k(x?

x0)(其中不包括直线x?

x0)

③和直线Ax?

By?

C?

0平行的直线方程为Ax?

By?

C'?

0(C?

C')

④和直线Ax?

By?

C?

0垂直的直线方程为Bx?

Ay?

C'?

0

5.圆的定义:

平面内与定点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轨迹)叫圆.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确定一个圆需要三个独立条件:

如三个点,半径和圆心(两个坐标)等.

6.圆的方程

(1)标准式:

(x-a)2+(y-b)2=r2(r>0),其中r为圆的半径,(a,b)为圆心。

DE

(2)一般式:

x2+y2+Dx+Ey+F=0(D2+E2-4F>0),其中圆心为(?

?

)22?

x?

rcos?

?

x?

a?

rcos?

(3)参数方程:

?

,?

y?

rsin?

?

y?

b?

rsin?

?

(?

是参数).消去θ可得普通方程

(4)A(x1,y1)B(x2,y2)为直径的圆:

(x-x1)(x-x2)+(y-y1)(y-y2)=0;

(5).过圆与直线(或圆)交点的圆系方程:

i)x2+y2+Dx+Ey+F+λ(Ax+By+C)=0,表示过圆与直线交点圆的方程

ii)x2+y2+D1x+E1y+F1+λ(x2+y2+D2x+E2y+F2)=0(λ≠-1);表示过两圆交点的圆的直线方程

(?

?

?

1时(D1?

D2)x?

(E1?

E2)y?

F1?

F2?

0一条过两圆交点的直线,该方程不包括圆C2)

(6)二元二次方程Ax2+Bxy+Cy2+Dx+Ey+F=0表示圆的充要条件:

A=C≠0,B=0,D2+E2-4AF>0。

7.点P(x0,y0)与圆的位置关系:

代入方程f(x)?

(x?

a)2?

(y?

b)2?

r2(或f(x)?

x2?

y2?

Dx?

Ey?

F)看符号.

①点P在圆上?

f(x0,y0)?

0②点P在圆外?

f(x0,y0)?

0③点P在圆内?

f(x0,y0)?

0

8.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相离、相切和相交。

有两种判断方法:

(用几何法更具有直观性)

(1)代数法(判别式法):

Δ>、=、<0时分别相离、相交、相切。

(2)几何法,圆心到直线的距离d>、=、

9.切线方程:

圆x2?

y2?

r2上点M(x0,y0)的切线方程:

x0x?

y0y?

r2(或x0(x?

x0)?

y0(y?

y0)?

0)

过圆(x-a)2+(y-b)2=r2上点M(x0,y0)的切线方程:

(x0-a)(x-a)+(y0-b)(y-b)=0.(或(x0?

a)(x?

x0)?

(y0?

b)(y?

y0)?

0)

10

.切线长公式:

d?

?

?

11.弦长求法:

(1)几何法:

弦心距d,圆半径r,弦长l,则d2+(l/2)2=r2.

(2)解析法:

用韦达定理,弦长公式。

12.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看|O1O2|与r1+r2和|r1-r2|的大小关系。

特别提示:

解直线与圆的问题,要尽量充分地利用平面几何中圆的性质,利用几何法解题要比解析方法来得简捷.

13.①中积最小

过P(x0,y0)的直线与坐标轴在P所在的象限围成的三角形AOB(A,B为直线与轴的交点)面积最小的时当且仅当P为线段AB中点,此时

(1)横截距a?

2x0,纵截距b?

2y0

(2)Smin?

2|x0y0|

(3)直线方程:

xy?

?

12x02y0

②以A(x1,y1)和B(x2,y2)为直径端点的圆的方程为(x?

x1)(x?

x2)?

(y?

y1)(y?

y2)?

0

③点(线、圆)与圆的距离的最值问题dmin?

心距?

半径?

d?

r;dmax?

心距?

半径?

d?

r心距指点(直线或圆心)与圆心之间的距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