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东北三校高三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0034594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2.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东北三校高三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届东北三校高三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届东北三校高三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届东北三校高三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届东北三校高三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届东北三校高三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届东北三校高三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届东北三校高三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届东北三校高三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届东北三校高三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届东北三校高三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届东北三校高三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届东北三校高三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届东北三校高三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届东北三校高三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届东北三校高三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届东北三校高三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届东北三校高三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届东北三校高三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届东北三校高三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东北三校高三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

《届东北三校高三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东北三校高三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东北三校高三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

届东北三校高三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唯昭质其犹未亏。

(屈原《离骚》)

(2),虚室有余闲。

(陶渊明《归园田居》)

(3)复道行空,?

(杜牧《阿房宫赋》)

(4)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5)峰峦如聚,。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6)录毕,走送之,。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2~5题。

游武夷山记[清]袁枚

凡人陆行则劳,水行则逸。

然山游者,往往多陆而少水。

惟武夷两山夹溪,一小舟横曳而上,溪河湍激,助作声响。

客或坐或卧,或偃仰,惟意所适,而奇景尽获,洵游山者之最也。

余宿武夷宫,下幔亭峰,登舟,语引路者曰:

“此山有九曲名,倘过一曲,汝必告。

”于是一曲而至玉女峰,三峰比肩,睪如①也。

二曲而至铁城障,长屏遮泄,翰音②难登。

三曲而于虹桥岩,穴中庋柱拱百千,横斜参差,不腐朽,亦不倾落。

四五曲而至文公书院。

六曲而至晒布崖,崖状斩绝,如用倚天剑截石为城,壁立戍削,势逸不可止。

窃笑人逞势,天必夭阏之。

惟山则纵其横行直刺,凌逼莽苍,而天不怒,何耶?

七曲而至天游,山愈高,径愈仄,竹树愈密。

一楼凭空起,众山在下,如张周官王会图,八荒蹲伏;又如禹铸九鼎③,罔象、夔魈④,轩豁成形。

是夕月大明,三更风起,万怪腾踔,如欲上楼。

揭炼师能诗,与谈,烛跋⑤,旋即就眠。

一夜魂营营⑤然,犹与烟云往来。

次早至小桃源、伏虎岩,是五夷之八曲也。

闻九曲无奇,遂即自崖而返。

嘻!

余学古文者也,以文论山,武夷无直笔,故曲;无平笔,故峭;无复笔,故新;无散笔,故遒紧。

不必引灵仙荒渺之事为山称说,而即其超隽之概,自在两戒外别竖一帜。

余自念老且衰,势不能他有所往,得到此山,请叹观止。

而目论老,犹道余康强,劝作崆峒、峨嵋想;则不知王公贵人,不过垒拳石,浚盈亩地,尚不得朝夕游玩。

而余以一匹夫,发种种⑦矣,游遍东南山川,尚何不足于怀者?

援笔记之,自幸其游,亦以自止其游也。

【注】:

①睪(hào)如:

高大的样子。

②翰音:

此处或可释为飞禽难越,或可因山如屏障,高飞的声音也超越不过。

③禹铸九鼎:

传禹收九州之金,铸九鼎以象百物。

④罔象:

传说中的水怪。

夔(kuí):

传说中山林中的精怪。

魈:

山林之怪。

此处当指大鼎的形状。

⑤烛跋:

蜡烛点完燃尽。

⑥营营:

往来盘旋貌。

⑦种种:

头发短少的样子。

喻年老。

2.下列对加点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水行则逸行:

行走

B下幔亭峰,登舟,下:

走下

C烛跋,旋即就眠旋:

转头

D援笔记之援:

拿、挥

3.下列句子全部属于具体描写武夷山峭拔的一组是()

①三峰比肩,睾如也②长屏遮泄,翰音难登

③横斜参差,不腐朽,亦不倾落④窃笑人逞势,天必夭阏之

⑤崖状斩绝,如用倚天剑截石为城⑥(武夷)无平笔,故峭

A①②⑤B②③④C②④⑥D③⑤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篇游记行文思路清晰,作者先整体从山的形势与游者的乐趣上概括武夷的迷人之处,然后以白描的手法展开描写武夷山的奇特景观。

B本文以沿九曲溪游览为线索,作者知道“此山有九曲名”,在前后共三天的行程里一一游历了武夷九曲,独抒灵性,写出了别具一格的山水游记。

C作者以文喻山,对武夷山作了总结性的议论,概括了武夷山风景的曲、峭、新、遒紧四大特征。

D作者把自己的心志情韵寄托于山容水态之中,既把景色呈现在读者面前,又激起人们深层次的思考。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

(l)客或坐或卧,或偃仰,惟意所适(3分)

(2)余自念老且衰,势不能他有所往(3分)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

6.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6分)

别舍弟宗一①

柳宗元

零落残魂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

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

桂岭瘴来云似墨,洞庭春尽水如天。

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树烟。

【注】 ①柳宗元的堂弟宗一从柳州到江陵(今湖北江陵)去,柳宗元写此诗送别。

柳宗元此时已被贬为柳州刺史。

(1)赏析本诗颔联中数词运用的妙处。

(3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中是怎样抒发离情别绪的?

请结合颈联简要分析。

(3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

7.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觉慧听说了督军利用职权殴打进步青年的事十分气愤,加入了请愿队伍。

一群人来到督军署,士兵们严阵以待。

之后,学生们推举的代表最后顺利见到了督军。

(《家》)

B曹军和西凉军马在潼关交战,曹军抵挡不住,马超率将直入军中捉曹操,曹操情急之下割须弃袍而逃,甚为狼狈。

(《三国演义》)

C雷参谋是吴少奶奶以前的恋人。

他趁着吴荪甫不在家时来见吴少奶奶,并献给她一本虽然破旧但被其视若珍宝的《少年维特之烦恼》和一朵枯萎的白玫瑰。

(《子夜》)

D面对法庭的指控,爱斯梅拉达拒不承认,检察官建议用刑。

爱斯梅拉达被押送到拷问室,看到各种刑具,还没等到用刑,爱斯梅拉达便全部招认。

(《巴黎圣母院》)

E葛朗台有幸娶了有钱的木材商的女儿,并通过贿赂的手段从政府手中低价买到了县里最好的葡萄园、修道院和几块分种田。

(《欧也妮•葛朗台》)

8.简答题。

(选做一题)(5分)

(1)阅读下面的《红楼梦》选段,根据原著故事情节,回答问题。

尤二姐道:

“三妹子他从不会朝更暮改的。

他已说了改悔,必是改悔的。

他已择定了人,你只要依他就是了。

“三妹子”择定的人是谁?

他们的婚事成功了吗?

请简述事情始末。

(2)阅读下面的《复活》选段,根据原著故事情节,回答问题。

因此,为了给这次远行做好准备,他(聂赫留朵夫)现在就得到乡下去一趟,把他在那边的事料理妥当才行。

“远行”的目的地是哪儿?

聂赫留朵夫为此去了哪里?

决定了什么事?

答第()题:

9.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6分)

子游曰:

“子夏之门人小子,当洒扫应对进退,则可矣,抑①末也。

本之则无,如之何?

”子夏闻之,曰:

“噫,言游过矣!

君子之道,孰先传焉?

孰后倦②焉?

譬诸草木,区以别矣。

君子之道,焉可诬③也?

有始有卒者,其惟圣人乎?

”——《论语•子张》

【注】①抑:

但是,不过。

表示转折;②倦:

疲倦。

③诬:

诬陷、欺骗。

(1)子游认为何为“末”?

(2分)

(2)针对子游的质疑,子夏作出了怎样的辩驳?

请简要分析。

(4分)

三、现代文阅读(2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

珍重那些“无用”的阅读

陈佳冉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让我们问自己一句:

为什么读书?

每个人都能给出若干个理由: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籍是指引人生的灯塔,书籍是抚慰心灵的鸡汤……书籍的功用如此之大。

然而,市场上卖得好的书,却往往更注重实用:

养生、美容、商战、股票、英语……书海茫茫,各取所需的阅读要的是直奔主题,要的是立竿见影。

更便捷的数字阅读,攻势凌厉地抢占着传统阅读市场,浅读、速读、泛读成为新的阅读趋势,“好读书,不求甚解”,我们的阅读行为正悄然发生着急剧变化。

读书的功用显而易见。

然而,除了信息和知识,书籍还带给我们思想和审美。

法国人夏尔•丹齐格在《为什么读书》一书中说:

“在功利主义的世界里,阅读维系着超脱,而超脱有利于我们的思考。

读书毫无用处。

正因为这个,读书才是一件大事。

”“无用”的阅读常常萌芽于一颗对世界敏感而好奇的心,当求知的欲望带领着人类穿过重重迷雾后,收获的是一种别开生面的人生境界。

“无用”的阅读不是生存或者生计所必需的。

2012年当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时,人们希望通过他的获奖,“唤起国人对好书的热爱,走进书本,沉湎其中,重回20世纪70年代的阅读时光。

”在那个时代,在从城市下放到乡村劳动之余,多少青年倚靠在田野的草垛上通读了《资本论》和《列宁全集》。

“无用”的阅读看似无用,但一定会留下痕迹。

它就像一种文化的渗透,缓慢、恒久、绵密。

因为无故乱翻书,因为不带任何阅读的预期,因为起于一种非功利的自发行为,那不期而至的阅读收获便格外宝贵和难忘。

当女作家铁凝还是一个少年时,她读到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的扉页上的题记:

“真正的光明决不是永没有黑暗的时间,只是永不被黑暗所淹没罢了;真正的英雄决不是永没有卑下的情操,只是永不被卑下的情操所屈服罢了”时,深受震动,她说“这两句话让我生出想要为这个世界做点什么的冲动。

我初次领略到阅读的重量,它给了我身心的沉稳和力气。

阅读的重量不仅是来自于它给你实际生活的帮助,有时更来自于它对心灵造成的重击。

“无用”的阅读可以跳脱自己的世界,让我们感受到他人的存在;“无用”的阅读可以超越时空的局限,让我们收获“最难风雨故人来”的感动。

一本好书,从来不会因为它的表面“无用”而折损了它的价值。

当又一个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让我们把阅读当作是一种心境的解放,多做一些无目的的阅读、休闲的阅读,而不是说纯粹为了解决一个问题,为了完成一门学业,为了考到一个文凭而去阅读。

希望阅读能与生活始终相伴。

(选自《光明日报》2013年4月23日)

10.下列对文本内容概括、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书籍的功用虽然很多,但现实中人们看中的大多是它的实用功能。

B数字阅读能够抢占传统阅读市场,原因之一就在于它的便捷性。

C第三段引用夏尔•丹齐格的话语是为了论证“读书是毫无用处的”。

D第五段叙铁凝之事恰当地论证了非功利阅读行为可带给人的收获。

11.文本第二段说,“我们的阅读行为正悄然发生着急剧变化”,请具体说明“阅读行为”出现了哪些方面的变化?

(3分)

12.结合文本,简要阐述“无用阅读”的价值。

(3分)

(二)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15分)

本题为选考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定一类作答,不得再做另一类文本的题目。

(甲)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上天坠落的一枚钉子

朱以撒

①古塔是天上宫阙脱落的一枚钉子。

②城市的高楼大厦拔地而起,渐渐遮掩了古塔,可遮掩不住的是古塔浑然一身的典雅气息。

那种汲历史之风霜、融人间之智慧、渗入前朝工匠好手的精湛技艺,使它在堂皇富丽的大厦群里毫不畏缩。

它所散发出的气息,甚至使遥远前来的人们流连忘返。

在夜间登临塔楼高处,风,依稀掀动古塔的影子,安然地飘浮在明月之夜的水面,城市中心那些大厦总是灯火通明,而古塔是如此地孤独无群,昏暗无光,被清冷紧紧包裹。

③古塔的沉沦,缘于审美趣味的沉沦。

④古塔的兴盛与佛教的兴盛相连。

脂粉的南朝和血腥的北朝,应是塔的生发最普及和迅速的时间段。

云来云往里,风起风止时,有不少古塔就坍塌在烟雨中了,但古塔流露出来的古典韵致,如实地记录着每一天的风雨晴晦。

⑤历经几百年之后,古塔无论是形或质,都有了相当的差异。

土塔石塔也罢,木塔陶塔也罢,每一座古塔,总是渗透了当时的趣味,独拔于世。

不过,最让我心动的还是土塔。

土塔是最能反映沧桑巨变的,它对风雨的感受的敏感,远远超过了陶塔、石塔和金属塔。

雨水滴落的痕迹,长风刮过的痕迹,雷电击打的痕迹,都穿透厚重的时光,让人历历在日。

可是土塔也是脆弱的,易于流露残破的面相,年深日久,如满是皱纹的老者。

而愈往后,古塔这枚巨大的钉子,愈是浑身锈迹,没有人会来为它擦拭铮亮。

不过,我对古塔的看重,还是它生命在整个流程中的真实体验。

生命的状态曾盛开过,也就有闭合,这是不需要粉饰的。

如果塔成为一种点缀,一种令人好奇的景观,塔的本然意义,已经消散得差不多了。

⑥塔是长久木讷的,倘若没有塔铃的话。

只有那些檐角悬挂了铃的古塔,才能借助高天长风,发出自己深沉的声响,长久地洋溢着古朴的生气,融雪一般地消融进高远的夜空里。

这些声响携带着霜雪的浸润,有一缕月光的清冷,从老远就让人闻到前朝的气味。

长风总是把这种声音推到一个很开阔的空间里,让现代的格局飘落古雅。

塔铃与塔的存在一样,构成声响的不可替代,没有一座塔的声音是一样的。

这从建塔时储存于塔中的情绪开始,到遭逢不同的时空,都不无关系,让观者循声远追,跌落在岁月的云海里。

抚摸古塔内壁,有一种很单调冰冷的时间感,时光一寸寸地穿透手掌,沁人心扉,在幽暗中感悟凋零。

古塔就是时间的华表,在塔顶嗅得出时间的奥秘,让人冥思多于赞美。

在苍茫的西部登塔遥望,黄沙随风漫起,黄叶随风飘舞,嫣红的夕阳沉重地落地,暮色升腾,我固执地认为,这种体验多了,走笔一定携有苍凉的大气。

⑦古塔是古人憧憬、梦幻的储存器。

撩开时光的窗幔,这个储存器的每一个角度、每一个层面,都有智慧的留痕。

构想者总是将广大的世间之物,浓缩在一座塔里,让人触目绝伦的工艺、斑斓的雕绘,不禁心神迷乱。

每一块浮雕、每一方藻井,智慧太密集的地方,游人只有赞叹。

这样一本厚重的书,在当时已经把精神和物质拉开了距离,尤其在澄澈明净的星光下,它的神秘,使手中的旅游指南黯然失色。

⑧古塔的盛期已经流逝,与古塔争相轩邈的建筑群越来越密。

古塔走向清寂,失去了人气。

,在青衣布衲的僧人眼里,塔就是一种标志,一种可以让心灵安定的标志;塔又是一种界定,界定着心灵向往的方位。

⑨千百年弹指一挥间,许多倾国倾城的记忆都已飘散无存,忙碌紧张的日子,又使人缺乏了拨开线装书的黄页细细找寻的耐心。

只是会在奔走的旅程里,自觉地遭遇古塔,仰望古塔,静对塔尖上的悠悠白云。

运用这样的姿势,寓目崇高,感叹流逝:

不知能否倚仗这枚进入我们视界的坚硬钉子,揳入古典长廊的幽深?

(选自散文集《古典幽梦》,有删改)

1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本文作者通过丰富的艺术想象,借助典雅清逸的文字表述,带领我们领略了古塔的意蕴,彰显出一份厚重和大气。

B从文章第⑤自然段中可以看出,作者为古塔虽历经风雨,由新而旧、由完美而残缺却并不掩饰生命的过程而产生的敬重之情。

C历经几百年之后,现代的古塔的本然意义已经消散得差不多了,它只是成为了一种点缀,一种令人好奇的景观。

D古塔就是时间的华表,登塔遥望,黄沙随风漫起,黄叶随风飘舞,夕阳沉重落地,暮色升腾,能让人体验到一份苍凉的大气。

E面对现代社会的浮华,作者通过古塔的孤独存在,表达了对人们与历史之间的严重隔阂、都市人群文脉的流失等的担忧。

14.本文主要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古塔,请分条加以概括。

(4分)

15.根据全文内容,探究作者为什么说“古塔是天上宫阙脱落的一枚钉子”。

(6分)

(乙)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15分)

李安:

心中卧虎

⑴2013年2月25日,李安凭《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夺得第八十五届奥斯卡电影节最佳摄影、最佳视觉效果、最佳原创音乐和最佳导演四项大奖,为此记者柴静对他进行了采访。

⑵柴静:

您为什么不去做您已经很熟悉,很有安全的事情,比如说你以前很多题材都是社会的关系,你在当中把握的很游刃有余,里面有你的人生经验,为什么要去做一个只有一个男孩和一个老虎基本上连对白都没有的电影?

⑶李安:

没有做过的才有意思,我打一个比较俏皮的比方。

比如说在婚姻关系,你要很忠诚,拍电影不需要,越新鲜的越好,越没有做过越刺激(越好)。

⑷柴静:

跟您的年龄和处境(有关吗)?

⑸李安:

有关。

跟我的心态有很大关系。

做电影,职业做了二十年,入行二十年,就以我现在做的成绩来讲,我就是再拍烂片十年还有人找我拍,可是我会担心说拍东西又没有意思没有挑战,我的那个斗志没有了。

⑹柴静:

你不怕失败吗?

⑺李安:

怕,怕才有劲,怕,人才会提高警觉。

就像小孩跟老虎飘洋过海,他后来发现没有那个老虎他活不了,没有那种恐惧,没有让他一个惊醒的感觉。

他对老虎的恐惧是提了他的神,增加了他的精气神,所以那种提高警觉的那种心态,心理状态其实是生存跟求知跟学习最好的状况,所以有时候我也需要一点刺激,我就害怕这样的话,自己也惰怠了,很容易陈腐的,很容易被淘汰,那我当然不希望。

⑻柴静:

以你现在在电影界的这个地位和大家对你的敬重,你还会有这种担心吗?

被淘汰的恐惧。

⑼李安:

会。

对于观众对于期待你的人,也要有一个交代,也要很诚恳,一直在不知道的状态,一种很新鲜很兴奋的状态,给你最好的一个发挥,这是你作为一个有天分的人欠观众的一个人情。

⑽柴静:

以往你曾经说过,你说你摸着你的肠胃说,除非我这里有感觉,否则我不会去拍一部电影,拍这部的时候你有吗?

⑾李安:

有,当然有。

⑿柴静:

什么样的感觉?

⒀李安:

很奇怪,有一种对信仰的好奇,还有一种渴望,有一种想要去受苦受难的感觉,想要找点罪受吧,希望精神能够提升。

⒁柴静:

我看到你上午说,你做这个片子的时候,精神上曾经受过个很大的折磨,感觉就像你是派,在大西洋当中漂流,没有尽头的样子,那是因为什么?

⒂李安:

拍片嘛,很困难,看不到底,琢磨不到东西,不晓得未来会怎么样,当然有压力,你没有解决之道,或者看不到什么出路的时候,就像派一样感觉在漂流。

⒃柴静:

你说过你曾经颓废的想要放弃,我看以前所有你拍电影的访问当中,没有出现过颓废这个状态。

这次是怎么了?

你担心过自己可能到不了那个头吗?

⒄李安:

会,常常会有软弱的时候,不过第二天早上起来又是好汉一条,再往下拼嘛。

⒅柴静:

你原来说过一句,说电影不是去拍已知的,在拍电影过程当中你会发觉自己的未知,这个电影让你发现自己的什么呢?

⒆李安:

很难讲,真的很难讲,我发觉就像派一样,我觉得我对信仰还是有一种向往,可是心里面还是有那头老虎,还是搞不定。

⒇柴静:

这个老虎对你来说是什么?

(21)李安:

这个不能讲。

(22)柴静:

是你在《电影梦》里面写到的不断重复出现的那个元素吗?

(23)李安:

你看我这个脸很平和很温和一个人,那为什么我拍电影会这么冒险,我想跟老虎有关系。

(24)柴静:

那种咆哮的欲望吗?

(25)李安:

说不出来,像野兽一样,有一种野性。

我常常会拍一些跟我完全没有关系的,拍女人,拍同性恋,拍《绿巨人》,拍这个东西,我自己也说不上来,只有在拍电影这种精神状态里面我会有一些体验,我很想这个真的层面,这种情怀能够传达给观众,希望也能够引发他们心里面的卧虎藏龙吧。

(选自《名人传记》2013第4期,有删改)

1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李安拍《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这一他不熟悉的题材,是因为他希望在拍摄中找到新鲜感和刺激,让自己的斗志不消失。

B李安现在在电影界有地位,受大家的尊重,但他仍害怕失败,因为失败就要被淘汰。

C派在海上漂流,看不到出路,没有尽头,李安在拍片的时候就受过这样的折磨。

D抱着一种对信仰的好奇渴望,一种想要受苦受难的感觉,李安决定要拍《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E在拍《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时李安曾颓废要放弃,以前每次拍电影都有这样的感觉,这是他觉得很难熬的。

14.文章(18)-(25)段用了追问的访谈巧,结合文章说说这一技巧的好处。

15.本文的题目是“李安:

心中卧虎”,请结合全文,说说你对题目中“虎”的理解。

四、语言文字运用(13分)

16.依次填入下面这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2分)

中国梦的文化维度是文明进步,文化繁荣。

,;,;也需要贴近群众生活的文化形态,满足民众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

①它的提升需要以更加宽广的胸怀包容各种文化思潮的交流交融碰撞

②传承优秀璀璨的中国文化

③文明程度是国家的软实力

④还需要弘扬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

⑤吸纳一切体现人类先进文化的发展成果

A.③①⑤④②B.①⑤②④③C.①④⑤②③D.①⑤③④②

17.下面这段文字有一个成语使用不当,请指出并加以修改。

(2分)

四川雅安的强烈地震过后,受灾严重的地方,处处可见残垣断壁。

这时候,无论对受灾群众、政府领导还是部队官兵来说,在满目疮痍的震区及时开展搜救就成了首当其冲的任务。

改为

18.为下面这则新闻拟写一个标题。

(字数在15字以内)(2分)

本报讯(见习记者宋伟涛):

“校园‘光盘’行动开展以来,浪费现象明显减少。

饮食中心万秀园、鸿博园两个食堂,以前每天大约要倒掉35至40桶剩菜,现在已经减少到22至25桶。

”这是北京科技大学的学生,最近通过校园手机报了解到校园“光盘”行动的最新进展。

北科大团委马老师告诉记者,接到教育部下发的有关建设节约型校园的通知后,学校迅速行动起来,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校园节约活动。

而人人网、微博、微信、手机报等新媒体平台成为促进节约型校园建设的利器。

标题:

19.下面是2012年福州市第23届运动会会标,请仔细观察图形,为图标写一句设计说明。

(2分)

20.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5分)

【材料一】4月11日,凤凰古城实行“一票制”,每一位进入湖南凤凰古城风景名胜区的游客,不论是否参观古城内的景点,都将收取148元门票费,据相关部门介绍,古城景区门票的税费收入,将主要用在古城日常管理维护、文化保护、沱江河水体治理、供水排污设施完善、沱江风光带及古城夜景打造、探索古城特色民居保护管理补偿机制等六大方面。

4月29日是“五一”小长假的第一天,也是湖南凤凰古城实施148元“门票新政”后的首个小长假。

但新华社记者探访发现,与往年“五一”假期游客爆棚的情形相比,当天游客量不及往年的一半,绝大部分商户怨声载道。

【材料二】从2002年起,杭州市政府拆除了西湖周围的高墙篱笆,相继取消130多个景点门票,还湖于民,使景区与城市融为一体。

外界对免费西湖“小账”与“大账”的计算也从未间断,每年门票收入损失了3000万,每年免费开放维护成本增加了3000万,但旅游总收入十年增了4倍,免费成为西湖最亮丽的名片。

结合上述两则材料,简要谈谈你对景区收费的看法。

(要求:

表达简明连贯,言之成理,120字左右。

五、作文(70分)

21.阅读下面的短诗,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有/啄木鸟飞来/树/紧张得每只手/都举起了枪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

1.⑴芳与泽其杂糅兮⑵户庭无尘杂⑶不霁何虹

⑷赢得仓皇北顾⑸波涛如怒⑹不敢稍逾约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2.C(旋:

随即、立即、不久)。

3.A(峭拔:

峭,高陡险峻;拔:

突出、超出之意。

③句描写第三曲的虹桥岩下洞穴中的木头支柱、梁架情况;④句写作者由眼前景引发的思考;

⑥句是作者游览武夷山后的议论性语句。

4.B(作者并没有“一一游历”武夷九曲。

“闻九曲无奇,遂即自崖而返”)

5.

(1)游客有的坐有的卧,有的躺着脸朝上(仰面向上),只要是自己的兴致(心情)所适宜(合)的(即可)。

(得分点:

“偃仰”“意”“适”各1分)

(2)我想到我年老衰弱了,势必(就情形)不能到别的山游览了。

(得分点:

“念”“势”“他”各1分)

【参考译文】

凡是人在陆上行走就容易疲劳,在水上行走就比较安逸。

但是对于游山的人来说,往往陆地多而水路少。

只有武夷两山中间夹着一条小溪,一条小舟摇曳着往上走,溪流湍急,发出声响。

游客有的坐有的卧,有的躺着脸朝上,只要是自己的兴致(心情)所适宜(合)的(即可),而且奇妙的景色都能看到,(这)确实是游山的人最好的去处了。

我投宿在武夷宫,走下曼亭峰,登上小舟,对带路人说:

“这座山有“九曲”的称号,如果每经过一曲,你一定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