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专题复习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一.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0034607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440.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化学专题复习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九年级化学专题复习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九年级化学专题复习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九年级化学专题复习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九年级化学专题复习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九年级化学专题复习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一.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8页
九年级化学专题复习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一.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8页
九年级化学专题复习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一.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8页
九年级化学专题复习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一.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8页
九年级化学专题复习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一.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8页
九年级化学专题复习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一.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8页
九年级化学专题复习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一.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8页
九年级化学专题复习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一.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8页
九年级化学专题复习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一.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8页
九年级化学专题复习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一.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8页
九年级化学专题复习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一.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8页
九年级化学专题复习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一.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8页
九年级化学专题复习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一.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8页
九年级化学专题复习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一.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8页
九年级化学专题复习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一.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8页
亲,该文档总共3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化学专题复习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一.docx

《九年级化学专题复习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化学专题复习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一.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九年级化学专题复习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一.docx

九年级化学专题复习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一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

(一)

 

一、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1、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比较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定义

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

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化学变化

常见现象

物质的状态、形状可能发生变化,可能有发光、放热等现象出现

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并吸热、放热、发光等

本质区别

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实质

构成物质的分子是否发生变化

联系

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而发生物理变化时不一定同时发生化学变化。

伴随能量的变化

物理变化过程中常伴随热量的变化,如吸热或放热现象;化学变化过程中化学能可以转化为热能、光能、电能等。

2、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的比较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定义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可以表现出来的性质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实例

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燃点、沸点、熔点、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等

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活泼性、酸性、碱性、毒性、腐蚀性、电解性等

区别

这种性质是否需要经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

3、化学变化和化学性质的联系

化学变化是一个动态过程,化学性质是一个静态特征。

4、物质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

5、化学变化(又叫化学反应)的类型

(1)四大基本反应类型的比较

 

化合反应

分解反应

置换反应

复分解反应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

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它物质的反应

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与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A+B→AB

AB→A+B+……

AB+C→A+BC

AB+CD→AD+BC

反应物为多种而生成物只有一种,即“多变一”

反应物只有一种而生成物有多种,

即“一变多”

反应物与生成物都是两种,且都是单质和化合物

反应物和生成物都为化合物

(2)基本反应类型的注意问题:

对于金属与酸、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要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浓硫酸、硝酸具有氧化性,与金属反应时不产生氢气,不属于置换反应。

复分解反应的发生时有条件的:

生成物中必须有沉淀或水或气体生成(三者具备其一即可)

盐与碱、盐与盐的复分解反应,除要求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外,还要求反应物中的盐、碱必须都溶于水。

(3)氧化还原反应与四大基本反应的关系:

氧化反应包括剧烈氧化和缓慢氧化。

置换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化合反应、分解反应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复分解反应一定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6、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运用

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

金属活动性由强逐渐减弱

使用金属活动性顺序时注意: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就越强。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不可以用浓硫酸和硝酸)中的氢。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化合物的溶液里置换出来。

钾、钙、钠不符合这一条。

它们会先和水反应生成碱和氢气,然后碱和盐反应。

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

金属+盐→另一金属+另一盐(条件:

“前换后,盐可溶”)

在活动性顺序中,金属的距离大的,反应优先发生。

7、质量守恒定律

概念: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这个规律叫做质量守恒定律。

解释:

从宏观和微观角度看质量守恒定律,可将化学反应过程归纳为“六个不改变、两个一定改变、两个可能改变”即:

“六个一定不变”:

宏观上:

反应物和生成物总质量不变;

元素的种类不变;

元素的质量不变。

微观上:

原子的种类不变;

原子的个数没有增减;

原子的质量不变。

“两个一定改变”:

物质种类改变,分子种类改变。

“两个可能改变”:

分子总数可能改变;元素的化合价可能改变。

注意:

在验证质量守恒实验中,若有气体参加或生成时,必须在密闭容器中进行。

 

1、(2011·广东清远中考)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火药爆炸B.衣服晾干C.蜡烛燃烧D.粮食酿酒

2、(2011·山东济南中考)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木炭燃烧B切割金属C滴水成冰D汽油挥发

3、(2011·广东广州中考)下列过程不是通过化学变化获得能量的是

A.利用炸药爆炸开山炸石B.利用煤燃烧发电

C.利用汽油燃烧驱动汽车D.利用水力发电

4、(2011·山东济宁中考)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其化学性质相关的是

A.用金属汞作温度计中的液体B.用液氮祛除面部的小瘤、痣

C.用二氧化碳作温室气体肥料D.用大理石作装饰材料

5、(2011·湖北宜昌中考)根据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氧气具有可燃性,可作燃料B.干冰升华吸热,可用于人工降雨

C.铜导电性良好,可作电线D.活性炭有吸附性,可作冰箱除味剂

6、如图所示的微观化学变化的反应类型是()

A.置换反应

B.化合反应

C.分解反应

D.复分解反应

7、医疗上可以用含有氢氧化镁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Mg(OH)2 + 2HCl=MgCl2 + 2H2O,该反应属于

A.化合反应B.分解反应C.置换反应D.复分解反应

8、置换反应是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之一。

金属与盐溶液之间的置换反应,一般是活动性较强的金属可把活动性较弱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非金属单质也具有类似金属与盐溶液之间的置换反应规律,即活动性较强的非金属可把活动性较弱的非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如在溶液中可发生下列反应:

C12+2NaBr=2NaCl+Br2;Br2+2KI=2KBr+I2;I2+Na2S=2NaI+S↓

由此可判断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错误的是。

A.C12+2NaI=2NaCl+I2B.I2+2KBr=2KI+Br2

C.Br2+Na2S=2NaBr+S↓D.C12+K2S=2KCl+S↓

9、(2011年江西中考)有等质量的A、B两种金属,相对原子质量Ar(A)<Ar(B)。

将A放入质量分数为15%的稀硫酸中,B放入质量分数15%的稀盐酸中,在反应中A、B均显正二价,产生氢气的质量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产生氢气的速率A<B

B.反应A、B一定都有剩余

C.消耗的稀硫酸和稀盐酸的质量一定不相等

D.消耗B的质量一定小于消耗A的质量

10、(2011年山东潍坊中考)把金属镍(Ni)、锰(Mn)分别放人盐溶液中,反应的结果如下表:

盐溶液

金属

MgCl2溶液

Ni的盐溶液

CuSO4溶液

Ni

无金属析出

有金属析出

Mn

无金属析出

有金属析出

有金属析出

则它们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A.MgNiMnCuB.CuNiMnMg

C.CuMnNiMgD.MgMnNiCu

11、(2011年山东德州中考)某学生为了验证锌、银、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设计了五个实验:

①将Zn、Cu分别放入稀盐酸中;②将Ag放入Cu(NO3)2溶液中;③将Cu放入AgNO3溶液中;④将Cu放入ZnSO4溶液中;⑤将Zn放入AgNO3溶液中。

下列实验组合不能验证锌、银、铜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是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①⑤

4、将一定质量的铁粉放入到足量的Cu(NO3)2、Mg(NO3)2和AgNO3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测得滤渣中只含有一种金属,则该金属是(   )

A、Fe        B、Cu          C、Ag       D、Mg

12、(2011.威海市中考)下列有关质量守恒

定律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质量守恒定律揭示了化学变化中宏观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与微观过程无关

B.通过化学变化,只能改变世界上物质的种类,不能改变物质的总质量

C.质量守恒定律为定量揭示化学变化的规律,提供了理论依据

D.随着科技的发展,精密仪器为我

们定量研究化学变化创造了条件

13、(2011.哈尔滨市中考)在用白磷(白磷与红磷组成相同,着火点为40℃)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中,晓涵同学将橡皮塞上的细玻璃管下端放到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至红热后,迅速用橡皮塞将锥形瓶塞紧,并引燃白磷,实验过程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观察到A、C中气球的大小不同,用理化知识解释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

(2)将C再次放到天平上称量,天平仍然平衡,在此化学反应中,从具体的反应物和生成物分析天平平衡的原因是。

14、(2011年山东威海中考)物质的构成与变化

现有以下6个变化:

1在点燃的条件下,氢气在氧气中燃烧;

2给水通直流电;

3锌加入稀硫酸溶液中;

4氢氧化钠溶液跟稀盐酸混合;

5冷却硝酸钾热饱和溶液析出硝酸钾晶体;

6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核反应,铀235裂变产生碘131。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探究化学变化的规律始终是化学科学的核心任务。

上述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填变化的代号,下同),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2)化学变化也叫化学反应,在上述化学反应中,属于分解反应的有,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有。

将化学反应分为分解反应、化合反应、复分解反应和置换反应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依据是。

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和类别(或:

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和组成)

(3)我们知道,能直接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

物质之所以发生化学反应,从微观的角度看,是因为反应物的微粒之间在一定条件下发生有效的相互作用,使微粒的结构发生改变,或微粒重新排列组合,宏观上表现为生成了新的物质。

在反应①中,发生有效的相互作用的微粒是(写出微粒的符号)。

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

发生有效的相互作用而促使反应发生的微粒是(写出微粒的符号),微粒的转化过程是

在反应④中,发生有效的相互作用而促使反应发生的微粒是(写出微粒的符号)。

③和⑥两个变化的实质是否相同?

为什么?

(4)根据化学反应是放出热量还是吸收热量,将化学反应分为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在上述化学变化中,属于吸热反应的有。

参考答案:

1、B2、A3、D4、C5、A6、C7、D8、B9、C10、D11、D12、C

13、

(1)白磷燃烧消耗氧气,生成固体五氧化二磷,使瓶中压强变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在大气压的作用下,C中气球变小,A内压强等于外界大气压,所以A、C中气球大小不同

(2)参加化学变化(或消耗;或反应掉)的白磷的质量和氧气的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的五氧化二磷的质量。

14、

(1)①②③④⑤

(2)②④

(3)H2和O2Zn+H2SO4=ZnSO4+H2↑H+和Zn

锌原子失去电子,变成锌离子,氢离子得到电子变成氢原子,两个氢原子结合生成一个氢分子。

H+、OH-不相同③是化学变化,原子核(元素和原子的种类)不变;⑥是核变化,原子核(元素和原子的种类)发生改变。

(4)②

 

2020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

1.化学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列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选项

物质的性质

实际应用

A

浓硫酸酸性强

实验室用作干燥剂

B

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校运会发令枪

C

氢氧化铝呈弱碱性

用于制胃药以治疗胃酸过多

D

活性炭有吸附性

吸收冰箱、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A.AB.BC.CD.D

2.哈尔滨市的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都有化学做出的贡献。

下列描述中用到的材料属于复合材料的是()

A.

(公交车的外壳)铝合金制纯电动

B.

(纤维混合纺织的面料)有机合成纤维和天然

C.

(玻璃钢制作船体)密度小、强度高的

D.

(制作塑料大棚)农业用聚乙烯

3.如图是X、Y、Z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要配制相同浓度的Y、Z饱和溶液,需要把温度控制在t2℃

B.t1℃时,将X、Y、Z的饱和溶液都升温到t3℃,仍然是饱和溶液

C.t3℃时,将X、Y、Z的饱和溶液都降温到t1℃,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Y>Z>X

D.若0℃时,Y的溶解度为20g,此温度下Y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是16.7%

4.甲、乙、丙三种物质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表示反应能一步实现,“﹣”表示相连物质能发生反应,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均已略去),则不满足的是()

A.甲是O2,丙是CO2B.甲是H2,乙是O2

C.乙是NaOH,丙是Na2CO3D.甲是HNO3,丙是NaNO3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HCl中含有氢元素是酸,所以H2O也是酸

B.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所以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

C.亚硝酸钠有毒,所以不能作为食品添加剂

D.催化剂可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所以任何化学反应当中都需要催化剂

6.根据下图有关信息判断,不正确的说法是

A.镁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B.镁元素在化合物中通常显+2价

C.镁元素的原子容易形成阴离子

D.镁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31

7.甲、乙两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物质的溶解度可能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B.t1℃时,60克甲的饱和溶液中加入10克乙物质,溶液质量可能仍为60g

C.t2℃时,甲、乙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1℃,析出甲的质量可能比乙大

D.t2℃时,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可能大于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8.下列有关物质的区分、提纯、检验、分离所用的试剂或方法错误的是()

A.区分失去标签的浓硫酸和稀硫酸—水或小木条

B.除去生石灰中含有的杂质石灰石—水或稀盐酸

C.检验长期露置的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稀盐酸或澄清石灰水

D.从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的残余物中分离出二氧化锰—过滤或蒸发

9.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M点表示t3℃时,乙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20%

B.N点表示t1℃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同

C.t2℃时,甲、乙饱和溶液降低温度,甲先析出晶体

D.t3℃时,溶剂质量均为100g的甲、乙饱和溶液降温至t1℃,乙溶液析出的固体更多

10.下列实验方法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法

A

除去

中少量CO

点燃

B

鉴别石灰水和

溶液

通入二氧化碳气体

C

检验一瓶O2是否收集满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中

D

比较

的金属活动性

分别放入

溶液中

A.AB.BC.CD.D

11.已知:

Mg(OH)2

MgO+H2O。

取Mg(OH)2和MgO的混合物31.2g,加热一段时间后,测得剩余固体的质量为27.6g,向剩余固体中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29.4%的稀硫酸至固体完全溶解,测得消耗稀硫酸的质量为200.0g,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剩余固体为混合物

B.原混合物中Mg元素的质量为14.4g

C.混合物中Mg(OH)2与MgO的质量之比为19∶20

D.若在原31.2g固体中加入该稀硫酸,该固体完全溶解消耗稀硫酸的质量也是200g

12.在“粗盐中难溶性杂质去除”实验中,操作错误的是()

A.称量时,在托盘天平左右两盘垫上相同质量的纸片

B.溶解时,用玻璃棒搅拌加快粗盐溶解

C.过滤时,用玻璃棒搅拌漏斗内的液体加快过滤

D.蒸发时,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

13.已知铝在空气中会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Al2O3),该氧化膜可与稀盐酸发生反应:

Al2O3+6HCl===2AlCl3+3H2O。

实验小组将未打磨的铝片和稀盐酸放入密闭容器中,用传感器探究反应过程中温度和压强的变化,结果如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过程中有热量放出

B.0~50s,发生稀盐酸与Al2O3的反应

C.50s时,溶液中溶质为AlCl3

D.100s~140s,压强减小是因为温度降低

14.有X、Y、Z三种金属,将三种金属分别浸入稀硫酸中,Y溶解并放出氢气,X、Z不溶解;将X浸入Z的硫酸盐溶液中,在X的表面有Z析出。

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A.X>Y>ZB.Y>X>Z

C.Y>Z>XD.X>Z>Y

15.下列家庭小实验不能成功的是

A.用食品级的柠檬酸和小苏打自制汽水

B.用10%的氢氧化钠溶液浸泡树叶制“叶脉书签”

C.用食盐水浸泡菜刀除去表面的铁锈

D.用紫包菜的酒精浸出液试验食醋的酸性

二、填空题

16.根据如图中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t1℃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

(2)将t1℃时C物质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有____(填一种即可)。

(3)t2℃时,将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

17.自来水厂净水过程示意图如下。

请回答:

(1)除去水中固态杂质的设备是______(填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过滤池B.吸附池C.清水池

(2)通常向清水池投放高铁酸钠(化学式为Na2FeO4)杀菌消毒,高铁酸钠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

(3)我国有关部门规定,经上述流程净化后进入用户的饮用水含铁<0.3mg·L-1,含铜<1.0mg·L-1,……。

其中的“铁、铜”指的是______(填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原子B.分子C.元素

18.汽车尾气排放的有毒气体可在“催化转化器”中转化为无污染的气体。

下图为微观反应示意图,请回答:

(1)该微观反应过程中出现了_______种氧化物;

(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3)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均________(选填“减少”、“不变”或“增加”)。

三、简答题

19.生产或生活中蕴含着许多化学原理,请用化学方程式解释下列原理

⑴生活中用盐酸除铁锈

⑵医疗上用含有小苏打的药物来治疗胃酸过多症

⑶如何检验硫酸铵与硫酸钾这两种化肥?

20.车窗密封的空调大客车一旦起火,乘客逃生时间只有几十秒。

逃生的注意事项有:

①低身行进忌呼喊;②遮住口鼻暂屏气;③衣服着火莫狂奔。

(1)分析上述注意事项中的“低身行进”和“莫狂奔”的原理。

________

(2)起火后的大客车如果油箱有破损,更易引发爆炸。

解释发生爆炸的原因。

_________

四、实验题

21.氯碱工业用电解饱和食盐水制取氯气、烧碱。

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化学方程式:

2NaCl+2H2O

2NaOH+H2↑+Cl2↑

化学兴趣小组同学认为用上述方法制备的烧碱不纯,进行如下探究,请回答有关问题。

①甲同学认为该烧碱可能含有少量食盐,为了检验食盐是否存在,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解释与结论

1.取少量烧碱溶于水,滴加过量稀硝酸。

无明显现象

解释:

滴加过量稀硝酸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再滴加__。

____________

结论:

烧碱中含有少量食盐。

写出有关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

②甲同学在上述检验后,根据氢氧化钠与氯化镁溶液反应:

2NaOH+MgCl2→Mg(OH)2↓+2NaCl。

测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设计实验步骤下图所示。

加入过量氯化镁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_。

操作A的仪器或装置如下图所示,则操作A应选择_______(填字母)装置。

根据上述实验步骤操作,称量与计算准确。

利用沉淀物的质量计算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偏大,则可能的原因是__。

③乙同学依据甲检验,利用盐酸与氢氧化钠的反应测NaOH百分含量。

实验过程如下:

称取烧碱样品ag,溶于水,滴加盐酸至过量。

滴加盐酸的体积与pH变化规律如图。

则根据实验与图象中的有关数据能否得出NaOH百分含量。

如果能,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不能,需要补充的数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流程题

22.某工厂废液中含有氯化钠、氯化铜和氯化亚铁。

某课外小组要从废液中回收铜并得到铁红(主要成分Fe2O3),要求全过程不引入其他金属元素。

设计实验方案如下图,已知:

Fe(OH)2、Fe(OH)3在常温下均为难溶于水的物质。

请依据流程回答下列问题。

(1)加入过量A溶解后,再进行操作a时玻璃棒的作用是。

(2)溶液甲中的溶质是。

(3)步骤①②③中所发生的化学反应,其中属于置换反应的是(填序号)。

(4)写出步骤④氢氧化亚铁在溶液中反应生成氢氧化铁的化学方程式。

(5)铁红是炼铁的主要原料,写出用CO和铁红炼铁的化学方程式。

六、计算题

23.为了测定生铁中铁的质量分数,取生铁样品5.8g放入足量的硫酸溶液中,使之完全反应至无气泡产生(杂质不参加反应),所得氢气的质量为0.2g。

请计算该生铁样品中铁的质量分数_____(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24.2015年4月6日,福建漳州古雷腾龙芳烃PX项目联合装置区发生爆炸,造成严重污染,PX是对二甲苯(p-xylene)的简写,其结构式如图,分子式为C6H4(CH3)2,它是一种透明液体,不溶于水,具有芳香气味,有毒,蒸汽可以和水蒸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物,请根据所学回答如下问题:

(1)对二甲苯属于。

(填“无机物”或“有机物”)。

(2)对二甲苯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是(准确至0.1%),

(3)碳、氢原子个数之比是(最简比)

(4)g对二甲苯与3.2g甲烷含等质量的碳元素。

七、探究题

25.一次用餐中,小丽同学对“固体酒精”产生好奇,于是她决定买回一袋,对其进行研究.

【收集资料】通过阅读标签及查阅资料,她获得如下信息:

(1)该固体酒精中含有酒精、氢氧化钠等物质.

(2)酒精的化学式为C2H5OH

【提出问题】

(1)酒精的化学式与NaOH相比,都有“OH”,那么酒精的水溶液是不是显碱性?

请同学们帮小丽同学从下面试剂中选择合适试剂进行鉴别____(填序号)

A.硫酸铜B.氯化钠C.硝酸钾D.酚酞

(2)固体酒精中的氢氧化钠是否变质及变质的程度如何?

【猜想】

猜想一:

没有变质,只含有氢氧化钠

猜想二:

全部变质,只含有碳酸钠

猜想三:

部分变质,含有____

【实验探究】取了少量固体酒精溶于足量水,充分溶解并过滤,取少量上述滤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液体呈红色,甲同学认为固体中含有氢氧化钠,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结论不正确,其理由是_______.

于是小丽同学和同学们经过讨论并请教老师后,进行了实验探究.请帮她完成下面实验报告(写出详细步骤)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气泡产生

猜想一不成立

再取少量滤液于试管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反思汇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