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的地理课教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0034876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9.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八年级的地理课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人教版八年级的地理课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人教版八年级的地理课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人教版八年级的地理课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人教版八年级的地理课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人教版八年级的地理课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人教版八年级的地理课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人教版八年级的地理课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人教版八年级的地理课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人教版八年级的地理课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人教版八年级的地理课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人教版八年级的地理课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人教版八年级的地理课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人教版八年级的地理课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人教版八年级的地理课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人教版八年级的地理课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人教版八年级的地理课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人教版八年级的地理课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人教版八年级的地理课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八年级的地理课教案.docx

《人教版八年级的地理课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八年级的地理课教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八年级的地理课教案.docx

人教版八年级的地理课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的地理课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的地理课教案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青藏地区的位置、范围、面积、人口和民族等基本情况。

2.了解青藏地区的山脉、盆地、河流、湖泊的分布。

3.了解青藏地区的公路和青藏铁路的分布。

4.了解青藏地区的农牧业生产特点及主要农作物和牲畜。

5.了解青藏地区交通条件的转变及青藏铁路的修建。

6.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读图填图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教育学生保护珍稀野生动物、保护生态环境。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青藏高原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及其对农牧业生产发展的影响。

教学难点:

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对立统一关系。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由歌曲《青藏高原》引入新课

[展示学习目标,指导学法]

1.学生朗读学习目标。

2.指导学生结合教材解析学习目标,即知识要点:

青藏地区的范围,地形、气候、河流、植被、自然资源等自然地理特征,人口、民族,农业情况、能源矿产、交通等知识点,要求以记忆为主,理解为辅;技能与能力要求:

了解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和步骤。

3.教师进行学法指导:

①结合课本第87页图4-21“青藏地区”图,完成第87页活动题1-6,了解本区的基本情况。

②先通读课本相关内容及教材中所配的各种图表,对一些重要的知识划起来;再结合教材完成学习资料中的导学练习。

③要求:

思考青藏地区地形、气候、河流、植被、工农业、交通等各种地理事物的特色是什么,它们之间有无联系?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13分钟左右)

学生按要求进行自学,完成导学练习。

教师巡视,督促个别学生进行自学,指导有困难的学生,了解学生在预习情况,为下一环节的精讲做好准备。

对一些速度快的学生,特别是对一些有进步的学生进行必要的表扬与鼓励,催促一些较慢的学生抓紧时间。

布置一些已完成任务的学生思考:

青藏地区地形、气候、河流、植被、工农业、交通等各种地理事物的特色是什么,它们之间有无联系?

[教师精讲](18分钟左右)

1.结合板图,让学生指出本区的位置和范围,特别是本区重要的界山。

2.面积、人口、民族与宗教的内容,由几位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回答。

教师引导学生从面积、人口占全国的比例,得出本区特点:

地广人稀。

多媒体展示本区的一些宗教图片,如雄伟的布达拉宫、信徒朝圣的景象等。

3.对于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和工农交等生产、生活情况,主要通过学生说出特征,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其内在关系,教师用知识网络图的形式逐一展现;并在板图中由学生指出相关地理事物,如: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指的是哪三条江,__湖、察尔汗盐湖、青藏公路、川藏公路、新藏公路、滇藏公路、青藏铁路、中尼公路等。

同时,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相关的图片资料,如青稞、藏民生产、生活的场景、牦牛、青藏铁路沿线风光等。

课后小结

结合学习目标,将板书中的划线部分内容删除,让学生一起再填一遍,进行总结。

青藏地区人们的生产、生活都是适应当高寒的自然环境特征,也就是说人类的生产、生活不能离开当地的自然条件,而且要适应当地的自然环境。

真的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板书

青藏地区

1.位置:

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以南,横断山以西

2.范围:

__省、西藏自治区、__省的西部

3.面积和人口

4.民族和宗教

5.自然环境特征和工农业生产、生活情况

人教版八年级的地理课教案2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初步理解区域划分的原因及相应的地理区域类型;

2.在简单地图上进行区域划分;

3.在地图上指出四大区域的地理位置、范围及划分原因;

4.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意义。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观察判断能力和主动探究能力。

2.使学生初步掌握地理事物的划分方法。

德育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更加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教学重点

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范围及划分原因。

教学难点

结合地图,使学生形成地理事物的空间概念。

教学方法

读图观察、启发式讲述、学生活动、探究。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学投影片、教学挂图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分别把课前挂好的新疆高山牧区景观图、西双版纳热带风光傣家竹楼景观图、东南沿海经济特区的工业生产流水线景观图和长江三角洲农业及工业景观图与四位扮演者(学生)口述台词(课文中的叙述)配套,依次打开。

[讲授新课]

这项活动完毕后,再叫一.两名同学试着描述自身家乡的特点。

教师带领同学们一起总结:

以上同学的描述,说出了很多不同类型的地理区域:

(大屏幕依次显示)

至此,同学们已经或多或少地了解了一些中国的地理差异。

(板书)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

想一想:

(大屏幕显示)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地理区域呢?

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可做点拨,最后总结:

它们是根据不同的需要划分的。

同学们请看屏幕。

(课本图5.1)

按学生座位分成四组,每个组负责在其中一个地理区域中找出关于区域的术语,最后每组选一名代表,陈述结果,教师汇总:

(大屏幕显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牧区

东南沿海——经济特区

XX市——热带——旅游区

长江三角洲——农业区——工业区

想一想:

一个地区只能属于一个地理区域吗,可以同时兼有多重“身份”吗?

学生思考后回答:

不是,可以。

活动1:

(课文第3页活动第1题)做完后,让同桌的同学相互交换划分结果。

提问:

你们是不是发现划分结果不完全一致呢?

(是的)

引导学生认识到划分区域要有明确的指标。

同学们,假如美国有一位朋友想给你寄信,你能告诉他你的详细地址吗?

(提问一到两名同学)

(大屏幕显示)

__省(自治区)__县(自治县、市)__乡(镇)

几位同学都是首先说明自身所在的省(自治区)然后是县(自治县、市),再者是__乡(镇)等,大家想一想,这个顺序有什么意义呢?

不这样可以吗?

请同学说明,若学生有疑问,教师举例说明。

(大屏幕显示)

__省(自治区)——一级行政区

__县(自治县、市)——二级行政区

__乡(镇)——三级行政区

总结:

(大屏幕显示)

同一类型的区域,还可以划分出不同尺度或不同级别的区域。

(板书)

举例:

(大屏幕显示)

活动2:

(让学生自身调查、了解邮政编码与不同级别的行政区域之间的联系)检查学生调查结果:

第一.二位编码表示一级行政区

第三.四位编码表示下一级行政区

第五.六位编码表示投递局的代码

同学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事例反映出区域的不同尺度或不同级别呢?

如:

长途电话号码:

区号+电话号码

承转: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根据不同的理由(或满足不同的需要)可以划分出不同的地理区域。

(利用多媒体大屏幕显示中国地形图)同学们请看大屏幕:

我国疆域辽阔,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差异较大。

下面我们将根据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的不同,进行区域划分。

(此时,在中国地形图上出现闪动的区域界线,并附有区域名称)教师用光标指到哪个区域,即请同学们集体读出这个区域的名称。

总结:

这就是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板书):

第一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下面我们了解一下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的原因及区域位置和范围。

(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活动,探究)——做第5页活动题,同学们可互相讨论,交流活动结果,最后教师总结,把区域界线、位置与范围都落实到图上,并做板书。

活动题目参考答案:

1.有相似性。

界线A的确定,主导因素是夏季风的影响,大致与400mm等降水量线一致——西北地区深居内陆,很难受到夏季风的影响,降水较少、干燥。

东部季风区受夏季风影响较多,降水较多,属于湿润、半湿润区。

2.①界线B大致与XX月0℃等温线的分布最接近。

②界线B大致与800mm等降水量线的分布最接近。

③界线B的确定,主导因素是气温和降水——综合的气候方面影响。

④秦岭—淮河。

3.第一.二级阶梯的界线基本吻合。

界线C的确定,主导因素是地形因素。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了解了人们可根据不同的需要划分地理区域,一个地区可同时兼有多重“身份”。

同一类型的区域,还可划分出不同尺度或不同级别的区域。

在此基础上,我们重点学习了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依据、位置和范围。

正是由于区域间存在的差异性较大,而同一区域内相同或相似性较多,我们才有必要对它们进行区域划分,有利于人们因地制宜安排生产、生活。

知识要点与检测

[反馈练习]

1.填空

(1)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致与(山脉)、(河流)一致。

(2)西北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致是影响的界线,大致与mm等降水量线一致。

(3)青藏地区与西北地区及北方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致与、级阶梯分界线一致。

2.判断

(1)一个地区只能属于一个地理区域。

(_)

(2)同一类型的区域没有级别高低或尺度大小的区别。

(_)

(3)我国的地理区域只有四个。

(_)

(4)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在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方面各具特色。

(√)

3.下列省、自治区、直辖市主要或全部位于哪个地理区域。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方地区

西藏自治区南方地区

北京西北地区

__青藏地区

4.填图(图见课本)

在中国政区空白图上填绘下列地理事物:

秦岭、淮河、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大兴安岭、阴山山脉、贺兰山脉

●板书设计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

第一节四大区域的划分

人教版八年级的地理课教案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认识东、南、西、北四端点,知道我国的领土面积和濒临的海洋,认识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并能利用地图找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

过程与方法:

利用地图分析法和比较法说明我国的领土大小和邻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关心我国的基本地理国情,培养学生的领土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记住我国的领土面积,认识我国的邻海。

教学难点:

认识我国疆域的优势。

教学方法

利用地图分析法和情境教学法。

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思考、分析我国的疆域优势。

教学工具

PPT,地图

教学过程(双边活动)

(师)导入:

同学们还记得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吗?

我们一起来看向这幅世界地图,想一想,回忆一下,待会请一个同学来回答。

(播放世界地图)

(生)回忆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学了我国的地理位置,我国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大部分地区位于北温带,位于亚欧大陆的东部和太平洋的西岸。

(师)不错,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我国的所处的半球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知道我国是一个既邻海又有广阔大陆的国家,我国的地理位置非常的有优越性。

接下来的这节课,让我们进一步了解我们的祖国,并探究一下为什么说我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大国。

教授新课:

请看地图册上的中国地图,并从中找出我国的最东端、最西端、最南端和最北端,将它标出来,写下经纬度坐标。

(播放中国地图)

同学们都找好了吗?

那个同学能起来分享一下你找到的点,看看是否和大家一致。

(生)阅读地图册,圈点分享我国的最东端在乌苏里江汇入__的交汇处,即135°5′E附近;最西端在乌孜别里山口即73°40′E附近;最北端在__省漠河附近的__江心,即53°31′N,最南端在南海的曾母暗沙,即3°52′N附近。

(师)在ppt上展示我国的东西南北四端,再一次强调我国四端的位置,我国的最东端在乌苏里江汇入__的交汇处,最西端在乌孜别里山口附近,最北端在__省漠河附近的__江心,最南端在南海的曾母暗沙。

计算一下我国的最北端和最南端的纬度差,最东端和最西端的经度差。

(生)东西经度差是61°25′,南北纬度差是49°39′。

(师)我国的东西经度差达到60°,这么大的差距,到底会产生什么奇特的现象呢?

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

(播放乌苏里江和帕米尔高原在同一时间点上,所拍下的景色)

同学们请看屏幕,同是北京时间6点,乌苏里江江面已洒满金色的阳光,而帕米尔高原上还是满天星斗的漫漫黑夜。

这是为什么呢?

那个同学能告诉我。

(提示:

这就需大家回顾以前学的地球知识,地球的形状和地球的自转方向)

(生)回答:

因为地球是球形的,任何时刻,太阳光不能全部照亮整个地球,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地球的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乌苏里江在帕米尔高原的东边,因此太阳光先照射到乌苏里江。

(师)因为地球的自转运动,总是东方先迎来日出,不同经度的地方出现了时间的差异,且经度差越大,时间的差距越大。

乌苏里江在帕米尔高原的东边,因此乌苏里江先日出,又因为两地的经度差达到60°,这占了地球经度的六分之一,地球自转一周是24小时,如果拿360°来平均分开的话,也即是说每15°经度差就是一个小时,因此帕米尔高原与乌苏里江在时间差上相差了4个多小时,这也不难解释乌苏里江已金光灿灿,而帕米尔高原还是黑夜了。

出国的人们常说的“倒时差”,也是因为经度差而引起的时间差。

以上就是我国东西跨经度大的其中一个表现。

除了经度差距大外,我们还计算出了我国的南北纬度差也接近50°,这差距也是非常大的了。

我们知道经度影响时间差,那纬度呢?

大家想一想纬度会影响什么?

气候五带是根据什么来划分的?

(生)回答:

气候五带是根据获得的太阳热量的多少划分的。

(师)气候五带是根据获得的太阳热量的多少划分的。

不同的纬度地区获得的太阳能不同,低纬地区获得太阳能比高纬地区获得的要多,因此纬度会影响获得的太阳能的数量,也即是影响气候。

冬季,位于热带的西沙群岛、南沙群岛天气依然非常炎热,树木葱郁,而__地区已经是白雪皑皑了。

这个气候差异对于身在广州的我们可是深有体会的了,冬季的时候你们只能坐在电视前看着北方的孩子在玩雪仗了。

现在,同学们是不是觉得我国的疆域很辽阔?

那谁知道我国具体的领土面积是多少吗?

在世界的排名是第几位?

(生)回答:

我国陆地领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排世界第三位。

(师)对,我国的陆地领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与欧洲的面积差不多。

大家记住了,是陆地领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因为领土包含陆地领土和海域领土,但在这里,你们只需特别记住陆地领土的面积。

陆地面积这么大,那边界线肯定也不会太短了,据测算,我国陆上国界线长达2.2万多千米,这么长的边界,那邻居肯定不少了,同学们按照顺时针或逆时针找出我国的陆上邻国有那些,一共有多少个?

并将找到的国家填到地图上相对应的位置上。

(发放自制图标,播放我国疆域与邻国地图)

(生)阅读地图,查找资料,回答:

按照逆时针,我国的邻国依次是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共有14个邻国。

(师)除了陆地领土外,我国还有300多万平方千米的海域领土,我国的领海范围是从领海基线起算,向海上延伸到12海里。

接下来让我们认识一下我们的海域,请看地图,从北到南,分别找出我国濒临的海洋和岛屿。

把找到的海域也填到地图上相对应的位置上。

(生)从北到南,依次为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师)我国的大陆海岸线长1.8多万千米,因此邻近的海洋也会比较多,其中被辽东半岛和__半岛包围的渤海,以及雷州半岛和__岛之间的琼州海峡,是我国的内海。

除了四大海外,台湾东岸直接濒临太平洋。

近海还分布着我国的岛屿——台湾岛、第二大岛——__岛,还有黄渤海诸岛,东海上的舟山群岛,南海上的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等从多岛屿。

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顺时针从北到南依次是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

其中朝鲜和越南与我国既陆上相邻也隔海相望。

陆地面积居世界第三,海域面积约为陆地面积的三分之一,拥有漫长的国界线和海岸线以及众多的邻国,现在是不是可以证明我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大国了?

我国既是一个陆地大国,也是一个海洋大国,是一个疆域辽阔的国家,上节课我们探究了我国所处的地理位置所有的优势,知道我国地理位置优越,这节课则让我们一起来探讨疆域辽阔有哪些优势?

翻到教材第6页,小组讨论,补充我国疆域辽阔的优势。

待会请小组派代表回答。

总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我国东西时间差异大,南北气候差异显著,以及我国的陆地领土面积约为960万平方千米、有14个陆上邻国和6个隔海相望的国家,从北到南濒临的海域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并分析我国疆域辽阔的优势。

人教版八年级的地理课教案4

教学目标

知识能与技

1.能利用地图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

2.记住我国的领土面积。

过程与方法

1.在地上图指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说明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

(关于这点,我想强调一下,以前的教材虽也提到我国是个海陆兼备的国家,领海和内海等,但并没有明确提到“海洋大国”这个概念。

原来一提到我国国土时,往往学生想到的就是96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国土。

现在从加强全民海洋意识出发,补充或者说强调了海洋国土是我国国土的重要构成,这也是我们应该向学生特别强调的

2.要求学生能在我国政区图上准确找出34个省级行政区,记住它们的简称和行政中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我国位置优越、疆域辽阔的学习,加深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难点

本节教学重点是要求学生理解我国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和空间分布。

难点(没有难以理解的知识,但地名很多,要掌握其地理位置是难点)要求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和课后活动。

教学准备

地球仪、中国疆域示意图、中国政区拼图

课时安排

本节共分3课时。

“位置优越”、“国土辽阔”和“34个省级行政区”各用1课时。

34个省级行政区可另加1节课练习。

教学过程

导入语:

同学们,每周一我们学校都要进行升旗仪式,当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同学们心中的自豪感就会油然而生,那,你们为什么会感到自豪呢?

活动一:

学生畅所欲言。

(通过活动一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学生:

地大物博、美丽富饶、人口众多、地处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最北端最南端到了哪里……

教师归纳:

其实,爱祖国是不需要理由的,无论她博大或狭小、贫穷或富裕,我们都一样爱他。

因为我出生和成长在这里,因为我的血管里流淌着中国人的血,因为这里有我的亲人、朋友,有我了解的一切。

但我们伟大的祖国所拥有的灿烂的文化、辽阔的疆域、壮丽的河山、悠久的历史、勤劳智慧的人民,使得我们更加为他感到自豪。

爱她,就要了解她;了解她,才能更好的建设她。

从今天始,我们就要来学习中国地理了。

通过这样的一段导入语,把学生的情绪带入高潮,营造出一种健康向上的课堂氛围,在这种氛围中,让学生积极、主动、高昂的进入中国地理的学习。

1.位置优越

(谜语激趣)请同学们猜谜语,谜语是:

“蓝色星球浮太空,一只雄鸡在其中,南北两分它在北,东西二分它居东,头指世界洋,尾靠全球陆。

”谜底是打一地理事物现象(中国的地理位置)。

由于初一已经学过如何去描述一个地区的位置,因此先请学生回顾,应从哪几个方面来分析一国的地理位置?

再分别从半球位置、海陆位置、纬度位置三方面结合地图或地球仪引导学生分析我国所处地理位置。

半球位置,可利用课本图1.1中国在地球上位置示意,让学生分别说出东西半球、南北半球分界线,在图上辨认我国的半球位置。

但对这幅图的理解,对有的同学来说可能有一定难度。

因为在这幅表示立体地球的平面图中,赤道的位置和东西半球的比例好像太不成比例了。

有学生就说,我还以为赤道是北极圈呢!

因此我用的是地球仪,请学生上来在地球仪上画出赤道的位置和东西半球界线的大致位置,再说出中国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就不难了。

至于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请学生自身对照课本图1.1或地图册中的中国疆域图归纳出就可以。

平时要求学生做到“左图右书”,哪怕学校没有挂图都关系不大。

位置问题讲完,以一句“那我国所处的位置好不好呢?

不比不知道,一比全知道”引出第3页活动题。

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老课本中有直接的文字叙述,现在放到活动题中。

这里可以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如将学生分作两大组,每组讨论一小题。

采用前后桌同学一起讨论的形式,推荐代表发言。

通过与几国对比,在讨论中得出结论。

归纳如下:

活动第1题──纬度位置及其优越性:

我国大部分在北温带,小部分在热带,南北纬度的气候差异为我国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

如果觉得比较抽象,也可举一些例子,如我国北方和南方种植的农作物有明显差别,北方适宜种植小麦、花生、甜菜,而南方适宜种植水稻、油菜、甘蔗;北方水果主要有苹果、梨,南方盛产柑橘、香蕉、菠萝等。

活动第2题──海陆位置及其优越性:

①东临太平洋,使我国东部广大地区在夏季风湿润气流的影响下,雨量丰沛,有利于农业生产;②沿海地区也便于发展海洋事业,同海外各国交往;③西部深入亚欧大陆内部,使我国陆上交通能与中亚、西亚、欧洲直接往来。

如古代的“丝绸之路”,现在的“亚欧铁路大陆桥”都经过我国西部与中亚相通。

活动第3题的表格中最后一项“其他”,我想可以从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两方面综合考虑,那就是造就了我国丰富的旅游资源。

如海滨风光、内陆沙漠、北国冰雪、__热带风光等等。

2.国土辽阔

包含陆地国土和海洋国土。

陆地国土中要求掌握首先是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千米,第二是四至点,第三是陆上疆界,第四是陆上邻国。

四至点的教学,采用结合图1.4再归纳成歌诀的形式让学生速记:

“头上顶着__,脚踏曾母暗沙岛;嘴喝两江汇合水,帕米尔上摆摆尾。

”(说明:

曾母暗沙只是一个暗礁)很形象,学生立刻就可记住。

然后结合第5页活动题2让学生动手量算东西端距离和南北端距离,和活动题3,说说我国东西端的晨昏差异和南北部的季节差异,并解释原因。

(说明我国国土南北和东西跨度比较大,或者说纬度和经度跨度大。

)东西端的晨昏差异,因为初一新教材关于时区的知识已删去了,因此只要跟学生解释说东边时刻比西边时刻早就行了。

通过这两个活动题,加深对我国国土辽阔的印象。

陆上疆界还有后面的海上疆界,请学生在图1.4中国疆域示意图中用笔描出来。

用红笔沿逆时针方向描出陆上国界线,用蓝笔由北向南描出大陆海岸线,而且将它们的长度与赤道相比,再进一步加深对我国之“大”的印象。

邻国的教学,先让学生沿逆时针找出陆上邻国和自北向南找出海上邻国,老师再介绍一个口诀记忆:

“十四邻国陆上环,俄国蒙古和朝鲜;哈吉塔巴阿富汗,印尼不丹缅老南。

隔海六国要记全,印尼马文菲日韩。

”然后让学生比赛记忆口诀,看谁记得又快又准确。

加强学生的兴趣,便于学生掌握知识。

海洋国土中要求掌握东临四海一洋,领海和内水面积,管辖的海域面积,主要的岛屿和群岛,大陆海岸线,以及隔海相望的国家。

内海、领海宽度12海里课本上没提及,但还是向学生介绍一下为好,说明渤海和琼州海峡属于我国的内海。

领土、领海、内水和管辖的海域面积等这些概念我认为也应向学生稍作介绍。

领海、内水是完全享有主权的,是我国领土的一部分;后者则享有管辖权。

我国可管辖的海域面积约为300万平方千米,相当于陆地国土面积的1/3,说明我国是个海洋大国。

它们是我国宝贵的可供开发的后备资源。

要树立寸土必争的领土观念,寸海不让的海洋观念。

事例材料:

20__年XX月1日8时36分,美国军用侦察机向三亚外海抵近侦察,我军某部派两架飞机对美机进行跟踪监视,9时07分,中方飞机在离我邻海104海里处正常飞行,美机突然大动作转向,撞我一部飞机尾部,致使我机失控坠海,飞行员王伟英勇牺牲。

美机肇事后,未经中方许可,闯入中国领空并降落中方机场。

请同学们思考:

美机的行为是否侵犯了我国的主权?

为什么?

王伟有什么值得你学习的地方?

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随后阅读阅读材料“美丽富饶的祖国海洋”。

最后活动题4让学生讨论我国领土面积大的好处。

也可让学生补充一些不利的地方,培养学生要辩证地看问题。

如边界很长,国防建设上就会有很多困难;领土较大,但自然条件恶劣的地区也不少,不利于全国统一.繁荣……

3.34个省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