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管理办法.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0034923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2.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设备管理办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设备管理办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设备管理办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设备管理办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设备管理办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设备管理办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设备管理办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设备管理办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设备管理办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设备管理办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设备管理办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设备管理办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设备管理办法.docx

《设备管理办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设备管理办法.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设备管理办法.docx

设备管理办法

设备管理办法

文件编号:

CS/C06C—07

版本状态:

C/0

第1页共14页

1总则

1.1本办法是在贯彻国家有关设备管理与维修工作的方针、政策、法规的基础上,根据企业改革及生产经营的需要,结合总公司的实际情况制定的。

目的是进一步通过技术、经济和组织措施,提高对设备的综合管理,保持设备状态的完好,不断改善和提高技术装备素质,充分发挥设备的效能,取得良好的投资效益。

1.2设备管理实行总公司、单位(含二局、疏浚处、金属结构厂,以下同)、项目部三级管理,在生产管理部的统一管理下,各设备使用部门应按照本办法的规定,各自承担管理、使用、运行、保养、维修等职责,努力做到合理选购、正确使用、精心维护、安全运行。

1.3各级管理部门都承担相应的管理责任,对总公司的设备进行全面管理。

2总公司设备管理的机构设置

2.1生产管理部,主要职责是围绕总公司生产经营目标制订设备管理计划,负责实施对设备物资的全面监督管理;各单位设设备科(设备较少的公司可考虑设设备管理员),主要职责是按照总公司各项设备管理规定,合理调拨、使用、管理本单位所属设备。

各项目部也要设专(兼)职设备管理员(在大的项目部机构设置中也可设设备科),负责工地设备运行的日常管理。

总公司组建的项目部由总经理办公会研究指派项目部设备管理员,受项目部和生产管理部双重领导;各单位组建的项目部由各单位指派设备管理员,受单位和项目部双重领导。

3总公司设备管理部门的职责

3.1生产管理部的职责

3.1.1根据企业长远发展规划和年度生产经营目标,制定设备管理工作目标和计划指标。

坚持设备使用与保养相结合,坚持维护与计划检修相结合、专业管理与群众管理相结合、技术管理与经济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将设备管理各项任务层层分解,落到实处。

建立和完善岗位责任制度,推行岗位责任制,定岗定人定责,责任到人,以保证设备管理工作目标的实现。

3.1.2负责大型设备的采购工作。

负责大型设备采购的论证、选型和市场调研。

3.1.3建立健全设备台账和设备卡片,各类设备要铭牌编号,用“完好、待修、报废”三种状态来标识生产设备状况,做到账账相符,账物相符。

3.1.4定期检查各单位(项目部)设备运行情况,检查各单位设备管理的有关记录(原始资料)是否完整;按年度考核各单位设备的出勤率、完好率。

每年年底财务处与生产管理部联合组织设备清点工作。

3.1.5负责设备大修的验收工作;负责较大设备事故的处理;负责报废设备的鉴定工作。

3.1.6每年组织一次总公司系统设备管理评优活动,表彰和奖励在设备使用、保养、维护及遵守规章、效益显著的先进个人、先进集体,对违章作业、玩忽职守、管理不当造成设备损坏、经济损失的人员,视情节轻重将给予行政处分和经济处罚。

3.1.7配合人力资源部进行设备管理的培训工作,有针对性地组织有关设备的技术、业务培训,不断提高设备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强化设备维修人员及操作工人的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

3.2各单位设备科(设备管理员)的职责

3.2.1认真履行总公司设备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并结合生产实际和设备特点,制订本单位的设备管理细则。

3.2.2合理调配、使用本单位所辖的施工生产设备,按技术规范对设备进行保养、维修,确保机械设备的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达到行业标准的要求。

3.2.3按总公司设备管理的有关规定,建立公司设备技术档案、台账和卡片,做到设备账、卡、物相符。

机械设备的调拨要办理严格的出入库手续。

3.2.4编制公司年度设备大修计划,按要求认真填写和保存各种设备管理用表及原始记录;。

3.2.5定期检查、督促本单位各项目部的设备管理工作。

3.2.6制定本单位设备安全管理条例,积极开展设备安全竞赛活动,负责一般事故的处理。

3.2.7负责设备操作、维修人员的招聘、考核、定岗、定级和管理工作。

3.3项目部设备管理员的职责

3.3.1按总公司设备管理规定,制定项目部设备管理实施细则。

3.3.2拟定施工现场设备的操作规程;及时检查施工现场设备的日常保养和维修情况;以施工生产中关键设备为重点,加强设备的状态管理,按照“预防维修,正确使用,精心维护,定期检查”的原则,认真开展设备故障的早期预测和诊断并及时采取措施,防患于未然,以减少停机造成的经济损失。

3.3.3从实际出发,针对不同的施工生产条件和设备条件,采用不同的维修方式,逐步推行状态监测维修,努力提高维修工作效率,充分利用生产空隙时间进行维修。

3.3.4认真填报项目部设备管理的各项原始记录和统计资料。

3.3.5制定设备安全管理的实施细则,落实责任到人。

协助项目经理处理工地一般事故。

如发生较大或重大事故,应立即保护现场,及时向总公司设备管理部门汇报。

4设备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

4.1设备采购制度

4.1.1生产管理部根据本企业远期的装备规划和近期的生产任务,结合总公司机械设备、资金的具体情况编制年度设备采购计划。

4.1.2各单位(项目部)根据施工任务的需要购置设备时,应按要求填写《设备购置申请》报生产管理部。

生产管理部审核后提交总经理办公会研究讨论,总经理批准后进行购置。

4.1.3采购重大设备时由生产管理部组织负责调研设备的选型工作。

选型的基本要求是生产上适用,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

采购应采取多方询价、公开竞争的原则。

4.1.4中标单位确定后,要订立购货合同。

内容应包括:

1)产品的名称、规格、型号、数量;

2)产品的技术标准和包装标准;产品的交货单位、交货方法、运输方式、到货地点、签订合同单位和接(提)货单位或接(提)货人;

3)交(提)货日期及检验方法;产品的价格、结算方式、结算银行及账号、结算单位;

4)以及双方需要在合同中明确规定的事项,违反合同的处理方法和赔款金额等。

4.1.5设备到货后,由生产管理部和公司共同派人组织验收。

验收的内容主要包括:

设备的外观检查和质量检验;随机附件、易损备件、专用工具以及使用说明书、图纸等技术资料的清点工作。

设备验收合格后,要及时办理入库手续,并按要求及时建账立卡。

4.2设备使用管理制度

4.2.1设备使用的基本要求

正确使用设备是设备使用管理的基本要求,包括技术合理和经济合理两个方面:

技术合理,就是按照设备性能、使用说明书、操作规程以及正确使用设备的各项技术要求使用设备;经济合理,就是在设备机械性能允许范围内,充分发挥设备的效能,以较低的消耗,获取较高的经济效益。

4.2.2设备使用实行岗位责任制、交接班制

1)集体使用的设备,由班长全面负责,并指定专人管理和维修养护;

2)分班轮换使用的设备,由操作者全面负责,并认真填写交接班记录;

3)单人使用的设备由操作者全面负责;

4)总公司指定的重点设备,各单位(项目部)要严格实行定人定机,定操作规程,定岗位责任的原则。

4.2.3设备的使用要实行凭证操作制度,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达到“四懂三会”(即:

懂设备原理、构造、性能、用途;会操作、维护保养、排除故障)。

经考试取得设备操作合格证者,才可上岗。

4.3设备维修定期检查制度

4.3.1总公司施工生产设备按价值、复杂系数及生产重要性分为A、B两类。

主要施工生产设备为A类,其余设备统归B类。

A、B两类设备采用不同的维修方式。

A类设备需严格执行设备维护保养计划,实行定期检查制,作预防性维修。

B类设备一般按照“日常使用、事后维修”的原则。

4.3.2定期检查制度按检查的周期和内容可分为:

日常点检、定期点检和专项检查三部分。

1)日常点检

日常点检是由操作人员每班对设备进行维护作业的一项主要工作,其目的是及时发现设备运行中的不正常情况并予以排除。

检查方法是利用人的感官和简单的检测工具以及设备上的仪表和信号标志等。

2)定期点检

定期点检是在设备运行一定时间后需要进行的逐点检查,由专业维修人员为主,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

不同设备有不同的检查周期(见附表一),检查项目要多于日常点检项。

检查的目的是发现和记录出现异常、磨损和损坏等情况,以便确定修理的部位、类别和时间等,据以安排计划修理。

3)专项检查

专项检查是定期点检的补充和完善,通过定期检查尚不能掌握情况,有必要做进一步检查的重点设备关键部位,由设备技术人员主持,维修和操作人员参加,根据检查情况,填写专项检查记录,并针对性的安排维修,防止故障的发生。

4.3.3定期检查制的内容见下表。

定期检查制内容表

分级

对象

间隔期

检查

目的

检查

内容

需用

时间

实施

部门

执行人

日常

点检

有专人操作的设备

每班

保证设备每班正常运行,不发生故障

异响、漏油、震动、温度、油量、清洁、紧固、调整

10-30分钟

设备使用部门

操作人员

定期

点检

主要

设备

定期

(500小时以上)

保证设备的正常技术性能

测定设备劣化程度,确定设备性能,发现故障隐患

2-3小时

设备维修部门

维修人员

专项

检查

主要

设备

根据

需要

保证设备达到规定的技术性能

对定期点检中不能确定的问题作精细的检查和分析

16-24小时

设备维修部门

维修人员

4.3.4定期检查制的操作及要求

1)日常点检的具体做法是由设备操作人员按照生产管理部编制的重点设备点检卡逐点逐项进行检查,并按照点检卡要求以各种符号进行记载。

检查中发现不能立即排除的问题,按工作流程反馈给有关部门,安排计划修理,以消除隐患。

合理地确定检查点,是提高点检效果的关键。

各单位、金结厂设备管理部门制订点检卡点检项时,应注意两种情况:

一是被检查的部位长期没有出现异常,并且同类设备的情况也是这样,就应当取消这个检查项;二是未列入点检范围却经常出现异常,则应在点检卡中加上这个检查点。

因此,点检卡的点检内容应在执行中不断调整。

2)各部门专业维修人员应按照重点设备的定检周期进行定期检查,并认真填写定检记录。

当施工期限小于设备定检周期时,施工期间至少检查一次。

3)对主要设备进行专项检查时,要由机械设备技术人员主持进行,维修人员和操作人员都要参加。

检查情况要详细填入专项检查记录,并备案入档。

4)维修记录用表一般与定期(专项)检查记录配合使用。

但在偶发故障中,对设备故障的原因及修理恢复情况也要填写记录。

4.3.5设备大修

设备大修必须按大修规范进行,确保质量。

大修属全面恢复修理,应达到设备出厂性能和精度。

如公司自行大修,应将设备大修方案报生产管理部备案;如外出大修,应到总公司指定的《合格分承包方》进行。

设备大修要按计划进行,大修计划由各单位年度末提出报生产管理部审核,经总经理办公会审批后进行。

大修完成后,生产管理部组织有关人员验收。

设备的修理费用,谁使用谁负担。

4.4设备安全管理和事故处理制度

4.4.1安全管理是设备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贯穿于设备管理的全过程,是总公司各级设备管理部门的主要工作之一。

设备保有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安全生产的全员教育,开展安全生产竞赛活动,定期进行设备安全检查活动。

4.4.2设备因正常磨损、自然衰老以外的损坏,造成生产中断,称为设备事故;设备临时失调,经更换个别部件即能正常工作,不留下后患者,称为故障,不作事故处理。

4.4.3设备事故分类:

4.4.3.1按事故发生的原因和性质,设备事故包括:

1)责任事故(人为原因造成的)。

2)非责任事故(自然灾害、不可抗拒的外界原因、因设计、制造等先天缺陷造成的事故)。

3.4.3.2按设备的损坏程度和损失价值可分为:

1)一般事故:

零部件损坏,补偿因事故损失所需直接经济费用在2000-5000元范围内者;

2)较大事故:

零部件严重损坏或基础件损坏,补偿因事故损失所需直接经济费用在5000-20000元范围内者;

3)重大事故:

导致设备报废或补偿因事故所需直接经济费用在20000元以上者。

4.4.4设备事故报告和处理:

1)发生一般事故后,操作人员应向项目经理报告,检查、分析事故原因,查清事故责任,并写出事故报告。

2)发生较大事故后,操作人员应保护现场,立即向项目经理和公司经理报告,检查、分析事故原因,查清事故责任,写出事故报告一式两份,一份报生产管理部备案。

3)发生重大事故后,操作人员应保护现场,立即向项目经理和公司经理报告,必要时生产管理部组成事故处理小组同赴现场,检查、分析事故原因,查清事故责任,写出事故处理报告单,并向总经理报告。

4)对设备事故必须认真坚持“三不放过”原则:

a不查清事故原因不放过;

b不吸取教训不放过;

c不落实预防措施不放过。

为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对各类事故的责任者,应进行必要的教育,情节严重者,要给予经济处罚或纪律处分直至刑事处罚。

4.5设备报废制度

4.5.1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考虑做报废处理:

1)经长期使用或发生重大事故,基础条件已严重损坏,即使恢复,其技术性能也不能适应生产要求;

2)淘汰机型,性能低劣,又不能降级使用;

3)修理费过高,超过原值50%,继续使用在经济上不合算者;

4)动力机械消耗超过原额定指标70%以上,即使经修理、改造也不能恢复者;

5)主要部件无法补充而长期失修者。

4.5.2设备报废手续:

由设备保有单位提出报废申请,生产管理部组织有关人员对报废设备进行检查鉴定,将鉴定结果提交总经理办公会审议,总经理批准后,生产管理部会同公司办理报废手续。

4.5.3由单机组成的联合设备机组,其中一台需要报废时,可利用部分重新估价入账。

4.5.4报废设备的处理

报废设备由设备保有单位提出处理方案,报生产管理部审核后提交总经理办公会批准,由生产管理部统一处理或委托处理,回收价款交财务处,主要用于本单位重新购置设备和大修费用。

4.6设备管理统计报表制度

4.6.1设备年度运行状况报表,以及本年度设备的完好率、出勤率等由设备保有单位设备管理员填写,于次年一月十五日前报生产管理部,再由生产管理部汇总后向总经理汇报。

4.6.2及时准确填写领导临时布置的有关设备情况报表。

4.7设备技术档案管理制度

4.7.1设备技术档案是指设备从使用开始直至报废为止的整个过程中,各个阶段经济、技术状况的全面记载。

它能系统地反映设备“一生”的运行过程,对设备综合管理有很大作用,是设备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4.7.2设备技术档案的内容

设备技术档案由各单位设备管理科或设备管理员建立,主要内容有:

1)设备随机技术资料、文件。

包括使用保养维修说明书、出厂合格证、装配图纸、备品明细和配件目录等。

2)运转台时、产量记录和消耗记录。

3)保养、维修记录。

4)主要机件更换记录。

5)事故分析及处理记录。

6)检查、评比及奖惩记录。

7)设备交接记录。

8)设备报废技术鉴定记录。

9)其他属于本机的有关技术资料。

4.7.3设备技术档案的管理

各单位设备管理员负责设备技术档案的管理工作。

其主要职责是:

1)收集、整理、保管好设备技术档案和有关技术资料,设备、专用工具的使用说明书、图纸等技术资料,原件存档,复印件随机运行。

2)做好编目、归档工作,保持设备档案的完整性,切实为施工生产和设备管理工作的需要提供方便。

3)办理设备技术档案的借阅登记手续。

4.8设备管理奖惩制度

4.8.1为促使各设备使用部门更好地发挥设备潜能、提高设备产出效益,特制定如下设备管理指标用以考核和衡量各单位设备管理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的状况。

4.8.2考核指标主要有:

设备完好率、维修费效率及设备效率。

4.8.2.1设备技术状态完好的标准

1)机械性能良好。

设备性能和精度满足施工生产工艺要求,动力输出达到额定的功率。

2)设备运转正常,零部件齐全,安全防护装置良好,操纵、控制系统灵敏可靠。

3)燃料、润滑油及材料、配件等消耗正常,无漏油、漏水、漏汽、漏电现象,外表清洁整齐。

凡达不到上述三项要求的设备,不能称为完好设备。

4.8.2.2设备完好率计算:

设备完好率=完好设备台数÷设备总台数×100%

4.8.2.3维修费效率计算:

维修费效率=维修费(元)/实际工作量(元)

实际工作量:

以总产值计算;维修费包含配件费、维修材料费、维修工人工资等。

4.8.3设备考核指标的具体要求

对各单位、项目部考核指标要求如下:

1)设备完好率要求达到85%以上。

2)设备定期检查实现率必须达到95%以上。

3)设备维修效率在5%以下。

4)设备事故率在2%以下。

4.8.4生产管理部每年11月份进行一次考核,对实现四个考核指标的单位,给予适当地精神和物质奖励;对完不成上述指标要求的单位,视情况给予批评或一定的经济处罚。

5附则

5.1生产管理部是本《办法》的监督检查部门。

5.2本《办法》解释权归生产管理部。

 

编写

审核

批准

归口部门

日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