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外甥女的信阅读答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0035729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1.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给外甥女的信阅读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给外甥女的信阅读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给外甥女的信阅读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给外甥女的信阅读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给外甥女的信阅读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给外甥女的信阅读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给外甥女的信阅读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给外甥女的信阅读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给外甥女的信阅读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给外甥女的信阅读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给外甥女的信阅读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给外甥女的信阅读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给外甥女的信阅读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给外甥女的信阅读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给外甥女的信阅读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给外甥女的信阅读答案.docx

《给外甥女的信阅读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给外甥女的信阅读答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给外甥女的信阅读答案.docx

给外甥女的信阅读答案

给外甥女的信阅读答案

【篇一:

给外甥女儿的一封信】

思,只想对你说些真话、心里话。

自打看你日渐消瘦、日渐形容憔悴以来,大舅的心就没放下过,背地里也没少跟你妈妈嘀咕。

你妈妈愁得什么似的,却又无可如何,她总怕伤着你敏感脆弱的心,甚至不准大家在你面前提瘦字,我每次见你欲言,也总被她用眼神给止住。

也许是好久未见的缘故,昨晚乍一看到你的脸,心便咯噔一下:

惨白,皮包骨,都脱了相了。

再看看手,分明是一层皮包着几根骨头,除了颜色,根本就是一瘦骨嶙峋老者的手,真的叫人不忍睹。

透过衣物不难看出你形消骨立的身材,走起路来,一阵风就能吹倒似的。

我我当时不由自主地就想起网上名模们的瘦身照,那叫一个惨!

我很痛心,思来想去地琢磨行之有效的办法。

本想问你要email地址,心平气和地与你交谈。

可一看到你的样子,我就来气,岂止是来气,简直是愤怒:

好端端的一个姑娘,却自戕到不成人样,太让人无法接受了!

也许言词有点过激,可这确是我的真实感受。

旁观者清。

人,有时候还真得听听旁观者的见解。

灵儿,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女孩子喜欢苗条身材,这很正常,无可厚非。

可凡事都有个度,过尤不及。

大舅和你妈妈也以瘦身为美,经常为减掉三两斤而沾沾自喜,但我们的出发点是建立在健康第一的基础上,减掉的是多余的脂肪和赘肉。

练练瑜珈、跑跑步、合理搭配饮食、适当控制晚餐的进食量,最重要的是要营养均衡,满足身体的正常需要。

这是我们减肥的方法,大舅现已初见成效,并有坚持到底的决心和毅力。

前日报载一长春77岁老太太,每天进健身房锻炼,

并坚持日跑万米多,十年不间断,身材如少女,力气不亚于小伙儿,大舅很是佩服。

一个人来到世上,也就几十年的寿命,不说是来享受生活的,起码也得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使自己过得舒适。

要想舒适,就必须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

楚王爱细腰,宫人多饿死。

那些饿死的宫人别无选择,如果讨不来帝王的欢心,就只能在暗无天日的后宫寂寞老死,她们的节食令人同情。

现代的女性根本不必为讨任何人的欢心过日子,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然后享受自己追求到的生活。

自强、自立、自信,是现代女性的特质。

自信心是女人最迷人的魅力,而且自信的人是不可能为了某种目的而刻意地改变自己的,更不会跟风儿,自己的生活方式造就了独一无二的我。

是的,美,因时代、因人而异。

有人喜欢苗条,有人喜欢丰满,现在又在讲骨感。

只是很多人进入一个误区,认为骨感即是皮包骨,于是一些女孩子便一窝蜂般开始了节食运动。

电视和网上多次报导了这类案例,由节食到厌食到治疗到暴饮暴食,然后再节食〃〃〃〃〃〃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导致死亡的也不在少数,直到多名世界名模(都是二十岁左右的妙龄女郎)死于节食瘦身,才引起世界卫生组织的高度重视,今后模特儿的体重将成为一项严控的指标。

我认为,骨感美应该是把脂肪转换成肌肉,给人以棱角分明之感,皮包骨则是病入膏肓和垂暮之人的体征。

美,应该是赏心悦目的,而不是怵目惊心的。

青春,意味着肉体上的富于弹性和精神上的朝气蓬勃。

灵儿,由于你从小到大的身体状况一直不是很好,你妈妈为你操碎了心,尤其是在你高中阶段和高考的那些日子里,不用我说,你比谁都清楚。

你妈妈整日为你焦虑,头发是一绺儿一绺儿地掉,有时一

夜之间就掉好几块儿,就跟鬼锑头似的。

你现在的身体状况则牵动着更多人的心,你的爷爷奶奶为你痛哭流涕,你爸爸为你跟你妈妈吵架,姥姥姥爷为你提心吊胆,就连你大舅夫都问过我好几次你的状况,他可是从来不关心挚亲以外的其他人的。

相关的资料表明,那些节食者因长期缺乏身体所必须的营养而导致营养不良:

因免疫力下而易感染各种疾病,贫血,因腹腔松弛而引起胃下垂,脑供血不足而导致智力下降、思维变慢〃〃〃〃〃〃等等,很多很多。

不是危言耸听,顺着这条路走下去,就等于走上自杀的道路,只有死路一条!

谁都清楚,能不害怕吗?

“爱你的儿子,就要保护好自己的身体”,这是作家陆星儿在自己病重住院、看着一天天被拖累得疲惫不堪的儿子后的一句感言。

我还要补充一句,爱你的父母,爱你的家人,爱你的朋友,就请保护好自己的身体吧,不要让亲人们总为自己操心、劳神了,在保护好自己的情况下,才能有余力去关爱他人。

人,不只是仅为自己活着的。

灵儿,不要怪大舅罗嗦,大舅是真的害怕呀!

你原本就不是个胖孩子,属于那种正常偏瘦一点的,那时的你真的很漂亮,高佻的身材,犹如玉树临风,我总是看不够。

大舅多么希望在不久以后,那个笑靥如花的外甥女能重现啊!

这更是你的父母亲人们的渴望啊!

【篇二:

写给外甥的信】

>请允许我这样称呼你,因为你的妈妈爸爸是我的亲姐姐、姐夫,你是他们的亲儿子,论谁和他们更近我比不过你,你是他们的亲生骨肉。

但你们都是我的亲人,谁有难处我的心都不能平静。

我真的不愿看到你们闹不和,看着你一天天疲惫不堪忙忙碌碌的身影我的心里很不舒服,我常劝你保重身体,健康第一、钱可以慢慢挣;我更不愿看到你的爸爸妈妈一天天的老去,疾病缠身,一想到他们经历的一切我的心都碎了。

作为一个人不应该忘记历史,世界史鞭策着人们摆脱剥削,使人类更加民主、自由、祥和、幸福,中国史会让中国人挺起腰杆,在世界之林做一颗参天大树。

家庭史可能狭隘、短小,但确确实实让我们感受到人性的真谛。

我记得你的小时候,特别乖小听话,为了上学是你爸爸把你扛着去的(因为你怕老师打,学生欺负),上校的点点滴滴的进步都牵动着你爸妈的心,不会忘记你爸爸一出门回来就给你买一大把糖或饼干往炕上一撒,还记得你学的不错,再后来呢,你爸爸说农村的教育不行孩子没有发展,再后来令我感到特别吃惊的是你们全家搬到了德惠,后来你爸爸找人你去了五中、又去了铁中。

这一步步,对于一个没有文化的人来说,是多么的艰难。

不知你是否还记得,初中的时候你迷恋歌曲,磁带一盘盘地买,后来买了整整一化肥袋子,当时的家境也不富裕,你爸爸第一次和你闹翻脸。

中学毕业时,我建议你考高中,你当时学习的基础

不是那么理想,你爸爸要你去技工学硅酸盐,我和你们一起去了那所学校,一看是为砖厂输送工人马上回来了,当时为了你的前途你爸妈绞劲了脑汁,好在后来学了美专,你在社会上摔打了几年,才逐渐有了今天的买卖,你记得当时兑下这个店也经过一番考虑的,买卖不容易做呀,人生地疏的,你们两口子还老闹不和,天天像唱大戏似的,据我了解大多数怪你(请不要生气),你的性格特怪,常常让人不可思议,喘不过气来,你却觉得很正常,我非常担心你们孩子的成长,这样的环境孩子的身心发展能不受到影响吗?

一个人穷富不怕,怕就怕忘掉了自己的过去,为了自己的一切忘掉不该忘一切。

读书时曾有一段时间,你不听话(当然不一定怪你),有社会的原因、有你的父母文化的制约、有你年轻不成熟的原因,晚上睡觉还毛楞。

你妈妈真没有办法,呼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让我两次做了小替身:

一次是在中学的后院,另一次是在小泉沟的山坡上,我骑着摩托车去的,地不怎么好进,我不会忘记你爸妈时时刻刻对你的牵挂。

当然我记不得你的爸爸妈妈在家里是怎样忙里忙外,但我记得你的作文写得特别好,对你爸爸妈妈的辛苦念念不忘,说有朝一日一定会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你的爸爸说得激动的时侯还流出了热泪。

是呀他做了一辈子的豆腐,不就是得到儿女的安慰吗!

人呐!

都是一辈辈这样传下来的!

要说我对你爸爸的意见也很多,但和其他人相比又有几个人赶得上他对我好呢。

我得感谢你的爸爸当年收留了我,虽然他骂

过我、打过我、撵过我,但最终是因为他的恩情让我活下来,那年头不像现在有那么多的工作机遇,我苦熬了18年才转了正,有了一个铁饭碗(你可能会见笑的),我要感谢的人很多:

第一个是闫风林老师,是他告诉了我这个机会。

第二是王春瑜舅舅,没有他的帮忙,我再能耐也教不上这课,第三是感谢我的姐姐、姐夫,是他们收留了我,虽然只有断断续续的俩年也够我感恩不尽的,我始终没有忘记他们对我的恩德,第四我感谢我的那些同事、我的学生,是他们在我缺米、少油的情况下给与我的燃眉之急的帮助,他们给我带米、带油、带饼、带饺子,还有人给我做衣服。

我为了这些恩人我特地为闫老师安排了一顿饭,向他致谢,给他磕了头;我每年都到王春瑜舅舅家送年礼,年年不落,他们家都有点不耐心了(我的亲外甥年年都不来,你这个外甥还年年来),但我没动摇,至今还坚持着!

我对你的爸爸妈妈,你都看在眼里,但我做得很不够。

我会在今后的岁月里做得更好一些,以此安抚他们衰去的心。

这说的都是感恩,但又有谁的恩情能胜过父母的恩情呢?

他们恩重如山、恩重如天。

我知道我做的不够,我记得我把我第一次挣得200元(我留下82.36元)寄回了家,给了你的姥姥。

以后连续几年回了家,等我有了家我年年把钱(至少二百,我一年挣66.6x12=799.2)寄回家,你姥爷得病期间,我提议儿子拿二份、女儿一份,我还回去专门伺候他老人家。

但不管怎么说,父母的恩情是一生都弥补不了的,做儿女的只能尽力而为,尽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看看别人的家庭

和和睦睦,相敬如宾、知情达理,其乐融融,非常令人羡慕,难道我们就做不到这一点吗?

说起你的爸爸妈妈,他们是最普普通通的人了,没知识、没文化、大富大贵更谈不上,我们都是普通百姓呀!

普通到整个社会中他们是最底层、最弱小的群体了。

现在,就像你的小时候步步离不开爹妈一样,他们也离不开你,他们那种渴望带有绝望的眼神令人心痛,他们显得那样的脆弱、那样无缘无助。

他们希望你就是一棵参天的大树,为他们遮风挡雨,给予他们温暖、为他们排忧解难。

有句名言说得好,尽孝不能等(比尔盖茨的话),我不知不觉已经50岁了,还有二三十年就到那边去了,你爸妈的年龄比我还大许多,那天我和吕宁说:

二、三十年什么概念也就是你从小到现在这个时间,他27岁了,再三年就30了。

说到你都40了吧,你的爸爸妈妈还有几年活头。

不知你想没想,万一走了,孝敬的机会也就没了,再说你得相信,一个人光明磊落,事事顺顺当当,周围都是阳光;相反一个人违背道德,违背常理,总会有一种晦气绕在身边,磕磕绊绊是常事,叫人近而远之,视如瘟神一个身心不健康的人是不会暴漏在阳光下的,总是有不可告人的难言之隐。

有的人,无论自己多么穷,但活得很快乐,他有一个最大的想法:

一个人最重要的是他非常健康—身体的健康和心理的健康因为他做什么事事心安理得,与人为善,没有愧疚,行得正做得正,他会让人感到温馨、幸福、快乐。

我记得很清楚,在宋家沟的山坡上有你爸妈和你的大爷共有的几间草房,后来到了高城子九队买了自己真正的房子,他们特别高兴、开心,因为那是他们用自己的心血挣钱买的房子,后来又换了刘玉恒的房子,再后来在后弯子买了房子,那时我听过你爸爸说你家一个月花销500元,当时我目瞪口呆,因为我一个月才挣66.60元,后来就买了你去年卖的房子,这房子卖的不容易,你爸爸妈妈坚决不同意卖,你也得理解,那是他们的血汗钱买的房子,一生的积蓄。

后来我和你舅妈说,宝柱是你的亲儿子谁不养爹妈,他是绝不会的,后来你说:

‘卖了房子划算,我知道是你们辛辛苦苦赞了一辈子东西,以后我会让你们吃香的喝辣的,要什么有什么’这都是你爸爸乐乐呵呵亲口和我说的,去年秋天,你爸爸的病折磨的也很厉害,后来你舅妈,找人看了才好些,病因是什么你是知道的。

在我看来你不一定得给他们多少钱,从小事点点滴滴给他们点安慰也就是尽孝了。

可你连个可心的话都舍不得说,动辄就训斥,动辄就骂,没有一句顺耳的话,平时很少关心他们,看望他们。

有什么事不会和和气气说呢,老人需要安慰,别忘了,他们是你最亲的人。

家不和外人欺,你就不怕别人笑话你,除非让你爸爸彻底闭嘴,他会说话呀!

你能控制住吗?

无论是国王还是平民只要是家庭和睦就是最大的幸福(歌德),你曾经写过条幅?

家和万事兴?

,万事以和为贵,不知道你爸爸在哪些方面把你伤得那么重,叫你这样对待生养你的亲人,我真的不想看到你们会有这样的结果。

动辄就翻脸,好像整个世

【篇三:

长春市2016届毕业班二模语文试卷(含答案)】

class=txt>语文

本次试卷分为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0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必须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

将条形码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液、刮纸刀。

第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以“指”为信

正是在长期的观察和思考中,先民认识和掌握了指纹的结构与特性。

并利用这些结构与特性的指代功能,逐渐开发出了指纹的使用价值。

中国是世界上公认最早使用指纹的国家。

美国芝加哥菲尔特博物馆珍藏着一枚中国古代泥印,印的正面写着主人的名字,反面印有一只拇指的印痕。

据考证,这颗罕见的泥印距今已有2000多年,算是最古老的指印印泥了。

很明显,指印在这里代表着“自己”。

秦汉时代盛行封泥制。

那时人们将竹简木牍作为书写的载体,发信使将竹简木牍用绳捆缚,然后在绳端结合处用泥封闭,泥上加盖官私印章,以防别人偷拆。

据实物资料证实,从西周至秦汉时期,印章与指纹可交替使用,民间无印章者,“盖印时阑之以指耳”,或同时捺押印章指印。

契约应用指纹签署的做法大约出现在西汉初期,最早的做法是业主在竹简上“画指”。

所谓“画指”,是指由书契人书写契文,在契尾一一开列双方当事人及见证人、保人(指中间人)等的姓名,然后个人在自己名字下方,按照男左女右的原则,画中指、食指两节或三节长度的线段,并在指尖、指节位置画上横线,以示契约由自己签署。

有人统计过,在吐鲁番和敦煌出土的汉至五代的契约文书中,凡落款部分尚保存完好的,“画指”签署方式最为普遍。

唐时,指纹已经广泛应用于订立田宅买卖、婚姻家庭、人口买卖和财务借贷等民事契约的签署。

公园851年,阿拉伯商人索拉罗在他写的《大唐风情》中记载:

“此地,无论谁向人借钱,都要立借票(借据),借债人须要用中指和食指在借票上并排在捺印。

如果双方签订契约,那么双方的指纹就印在两纸骑缝处,恰如符木相偶。

”唐以后,官府中兵丁名册、狱词、划供等,均有以指印为证的文字记载及实物留下来。

宋以后,在人口买卖契约和离婚修书上,普遍采用捺指纹或是压手印的做法。

这种传统做法沿袭至民国时仍然很普通,指纹博物馆就藏有这样的文件。

那是民国25年山西人蔚成全卖掉妻女所立的《订婚证书》及《婚约》。

原来蔚成全将妻子卖与同乡覃守荣后,其妻便与覃守荣订立婚约,证婚书上还要知见人、代笔人等都要签字画押,蔚成全本人以主婚人的身份出现。

他们还在订婚书上捺按了指纹和手印,这样做的目的有两个,一是规避法律的惩罚,二是大家的面子都好看。

指纹作为契约文书的签署标志,具有法律的效力。

其在契约文书上的运用,既推动了古代契约制度的发展完善,又丰富了中国指纹文化的内容和形式。

同时,它也为现代信用制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从指纹这里似乎再次得到了印证。

1.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基于长期的观察与思考,先民在掌握了指纹的结构和特性之后,开发了指纹的实用价值——以“指”为信。

b.中国最古老的指印印泥大约出现在距今2000多年前,中国也因此被世界上公认为最早应用指纹的国家。

c.美国芝加哥菲尔特博物院珍藏的那枚中国古代泥印,正面刻着的名字与反面印有的拇指印痕属于同一人。

d.按押指印以示信用的做法自古沿用至今,指纹作为契约签署标志无论在古代还是现代都具有法律效力。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秦汉时期,需要使用指印的封泥制盛行一时,于是人们在捆束竹简和木牍的绳端结合处使用封泥并在泥上加盖官私印章。

b.西汉时期,在竹简上“画指”可表明契约由相关人等共同签署,这种当时最普遍的做法也是最早用指纹签署契约的做法。

c.唐时,指纹已经广泛应用于田产买卖等民事契约的签署,唐人订立契约须双方指纹像符木相偶一样印在两纸骑缝处。

d.民国时,在人口买卖契约或婚约的证书上采用捺指纹或是压手印的做法仍然很普遍,目的是使契约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实物资料证实,西周时有交替或同时使用印章与指引的做法,后来这种做法虽然有变化,但没有影响指纹在契约文书上的运用。

b.从一枚古老的指印泥印代表着“自己”,到指纹成为契约文书上具有法律效力的签署标志,中国“以‘指’为信”的做法延续2000多年。

c.索拉罗的记载表明,指纹在借贷上的广泛运用,既丰富了中国指纹文化的内容和形式,也为现代信用制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d.从指印泥印到画指再到按押指纹,中国古代契约制度在发展中不断完善。

对指纹指代功能的利用,充分显示了中华民族古老的智慧。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王显,字德明,开封人。

太宗居藩,尝给事左右。

性谨介,不好狎,未尝践市肆。

即位,补殿直,稍迁供奉官。

太平兴国三年,授军器库副使,迁尚食使。

八年春,拜宣徽南院使兼枢密副使。

上谓之曰:

“卿世家本儒,少遭乱失学,今典朕机务,无暇博览群书,能熟《军戒》三篇,亦可免于面墙矣。

”因取是书及道德坊宅一区赐之。

其后居位既久,机务益繁,副使赵昌言、寇准锋气皆锐,慢显,显或失误,护短终不肯改,上每面戒之。

淳化三年八月,诏加切责,黜授随州刺史。

时夏台、益部寇扰,显上疏曰:

“间岁以来,戎事未息,所宜谨屯戍,固城垒,积刍粮,然后遴选才勇,付以边任,从事。

十月,契丹入寇,前军过威虏军。

比时方积雨,契丹以皮为弦,湿缓不堪用,显因大破之。

显上言:

“先奉诏令于近边布阵,及应援北平控扼之路。

无何,敌骑已越亭障,显之前阵虽有捷克,终违诏命。

”上章请罪。

上降手札,以慰其忧悸。

明年,求致仕,不许,时议亲征契丹,显言:

“盛寒在序,敌未犯塞,銮舆轻举,直抵穷边,寇若不逢,师乃先老。

况今西鄙不宁,傥北边部落,与之结援,则中国之患未可量也。

若能选择将帅,训练士卒,坚城垒而缮甲兵,亦足以待敌矣。

”契丹入寇,上议亲征。

显复陈三策,谓:

“大军方在镇定,契丹必不南侵,车驾止驻澶渊,诏镇定出兵,会河南军,合击之可也。

”已而契丹请盟。

景德三年冬,被病,诏中使偕尚医疗视。

明年正月,许还京师。

至京,信宿卒,年七十六。

【注】信宿:

连宿两夜,也可谓两三日。

4.下列对文中语句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间岁以来/戎事未息/所宜谨屯戍/固城垒积刍粮/然后遴选/才勇付以边任/纵有缓急/则备御有素/彼又奚能为患哉/

b.间岁以来/戎事未息所宜/谨屯戍/固城垒/积刍粮/然后遴选/才勇付以边任/纵有缓急/则备御有素/彼又奚能为患哉/

c.间岁以来/戎事未息所宜/谨屯戍/固城垒积刍粮/然后遴选才勇/付以边任/纵有缓急/则备御有素/彼又奚能为患哉/

d.间岁以来/戎事未息/所宜谨屯戍/固城垒/积刍粮/然后遴选才勇/付以边任/纵有缓急/则备御有/素彼又奚能为患哉/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宗为庙号,古代帝王死后在太庙立事奉祀时追尊的名号。

唐代李世民的庙号即太宗。

b.疏、章、策都是臣下给帝王的奏章,策更侧重于为帝王谋划的大政方针和处理问题的方法。

c.迁、授、拜、黜,都是古代表示官职变化的专用语,授、拜是授予官职,迁和黜则是贬官。

d.古代是等级社会,对身份不同者的“死”有不同的称谓,天子死称为崩,大夫死称为卒。

6.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显年少失学,后来受到皇帝劝勉。

他原本读书少,后来又无暇多读书,皇帝鼓励他熟读《军戒》三篇,并赐给他书和一处宅第。

b.王显为人固执,犯错不改而受责罚。

他因机务繁忙常常出错,但他知错不改,于是被皇帝当面告诫甚至下诏斥责,直到后来贬为刺史。

c.王显性格谨慎,有事没错也要请罪。

咸平三年十月。

他所率部队的前阵作战胜利,但他仍然认为自己违背了皇帝的命令而请罪。

d.王显审时度势,进言有理有据。

在皇帝因契丹进犯而想亲征时,他分析形势后认为,皇帝只需到澶渊后指挥调动军队合击契丹即可。

7.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比时方积雨,契丹以皮为弦,湿缓不堪用,显因大破之。

(5分)

(2)况今西鄙不宁,傥北边部落,与之结援,则中国之患未可量也。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的两首诗,完成8~9题。

客意元好问

①雪屋灯青客枕孤,眼中了了见归途。

山间儿女应相望,十月初旬得到无?

客中忆二女高启

每忆门前两候归,客中长夜梦魂飞。

料应此际犹依母,灯下看缝寄我衣。

【注】了了:

了然,清楚。

8.元好问在诗中表达了怎样的“客意”?

请简要分析。

(5分)

9.两首诗运用了哪种相同的表现手法?

请简要分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苏轼在《赤壁赋》中,用“,。

”表现扁舟如苇叶般自由飘荡在无边江面上的惬意。

(2)李白《蜀道难》中“,。

”用“五丁开山”的故事,极言蜀道开通之艰难。

(3)陆游《游山西村》中“,。

”是诗人感受到山村淳朴的民风并由此发生的与村民无间相处的渴望。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

注意:

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题号后的方框图黑。

只能做所选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25分)

请在你的时光里等我

郑传敏

妞儿第一次见若兰时只是闭着眼咧着嘴哭,哭得脸儿皱成了核桃。

若兰用一根手指伸向那挥舞着的小鸡爪,妞儿紧紧抓住,竟止住了哭声。

那时若兰47岁,妞儿出生一小时。

妞儿满月时,小脸儿慢慢地鼓起来,撑开了核桃皮,成了粉嫩粉嫩的小人儿一个。

若兰扒在摇篮边,看不够那小模样。

看不够的还有远在百里之外的三娘娘。

三娘娘四个儿子,做梦都在想闺女。

于是,三娘娘硬是死缠硬磨要把妞儿抱回家。

妞儿的父亲有些心动:

五个儿子,三个女儿就够他操心的了,这第九个整日哇哇哭的小肉团儿让他心烦。

但若兰不松口,若兰不松口谁也抱不走妞儿。

照说妞儿应该感谢若兰,可妞儿连若兰的模样都不记得了。

会跳绳的妞儿怎么也想不起若兰年轻时的样子,就一边跳绳一边喊:

“若兰若兰?

?

,你年轻时啥样子?

?

?

”“就这样子啊!

”妞儿仔细瞅瞅埋头梆梆梆剁猪菜的若兰:

瘦长脸,齐耳短发,灰褂子。

妞儿觉得若兰好像一直就是这个样子,好像又不是。

玩一会儿,不由得又喊:

“若兰若兰――,你年轻时啥样子――?

”“就这样子啊!

”妞儿7岁,若兰54。

可是,妞儿知道大姐年轻时的样子。

30岁的大姐领走了10岁的妞儿,让妞儿和自己的三个孩子一起上学。

百里外的小镇,有许多有趣事儿,妞儿和三个一挨肩的外甥外甥女沉浸其中。

晚上,四个孩子一张床,妞儿比外甥大10个月,不会客气。

“妈――,小姨踢我!

”外甥哭叫。

“姐――,他掐我!

”妞儿告状。

房间里每晚都要闹腾好久。

这样有趣而喧腾的日子过得飞快,一年一晃而过。

妞儿回到家,感觉若兰有些怪:

那痴痴的目光让妞儿分外的不自在。

哥哥姐姐告诉妞儿,若兰想妞儿想得走不动路,见到与妞儿同龄的小孩就掉眼泪,还大病了一场。

妞儿很是奇怪:

若兰怎么了?

妞儿不是好好的吗?

妞儿上初中了。

渐渐觉出了自己的吃亏,心里不平衡起来,找若兰理论:

“不行!

你多照顾了大姐姐20年。

你不能偏心,你照顾大姐姐多少年,也要照顾我多少年。

你不准死咧!

”这样的账时常算,若兰时常应:

“好好好!

若兰信守承诺,一直照顾着妞儿,但却渐渐地老了,妞儿便不喜欢和若兰一起逛街了。

她们一起的时候妞儿三步两步就窜出去老远,回头耐着性子等若兰,等急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