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某发电厂经济性评价报告.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0036645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104 大小:86.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某发电厂经济性评价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4页
吉林某发电厂经济性评价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4页
吉林某发电厂经济性评价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4页
吉林某发电厂经济性评价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4页
吉林某发电厂经济性评价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4页
吉林某发电厂经济性评价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4页
吉林某发电厂经济性评价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4页
吉林某发电厂经济性评价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4页
吉林某发电厂经济性评价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4页
吉林某发电厂经济性评价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4页
吉林某发电厂经济性评价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04页
吉林某发电厂经济性评价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04页
吉林某发电厂经济性评价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04页
吉林某发电厂经济性评价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04页
吉林某发电厂经济性评价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04页
吉林某发电厂经济性评价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04页
吉林某发电厂经济性评价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04页
吉林某发电厂经济性评价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04页
吉林某发电厂经济性评价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04页
吉林某发电厂经济性评价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04页
亲,该文档总共10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吉林某发电厂经济性评价报告.docx

《吉林某发电厂经济性评价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林某发电厂经济性评价报告.docx(10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吉林某发电厂经济性评价报告.docx

吉林某发电厂经济性评价报告

 

吉林省某发电厂

经济性评价报告

 

第一部分总评报告

大唐某发电厂(以下简称某电厂)座落于吉林省某市。

一期工程1、2号2×100MW机组于1983年10月开始筹建,1988年12月、1989年11月投产;2007年12月响应国家上大压小节能减排的号召关停。

二期工程3、4号2×330MW机组于2004年8月15日破土动工,2006年9月13日和2006年9月30日并网发电。

锅炉采用武锅WGZ-1025/18.44-10型单汽包自然循环、直吹式锅炉。

汽轮机采用北京北重汽轮电机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NC330-17.75/540/540型,亚临界,一次中间再热,凝汽式汽轮机。

高、中压汽缸分缸,通流部分对称布置,高、中、低压缸均采用双层缸。

配套北京汽轮电机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T255-460型汽轮发电机;强迫油循环风冷主变压器。

某电厂为吉林省东部电网的主力支撑点,同时承担着延边朝鲜族自治州70%以上的供电负荷和某市区500余万平方米的采暖供热任务,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发挥了积极作用。

2013年9月23日至9月29日,中国大唐集团公司经济性评价专家组对某电厂3、4号机组开展了经济性评价工作。

通过经济性评价,查找企业在执行国家、行业法律法规等方面存在的差距;查找企业在节能管理、设备管理、指标管理等方面的不足;检查企业在节能新技术方面的应用情况等。

通过查评,促进和指导企业制定措施、解决问题,提高企业的节能规范化管理水平、设备检修维护水平和运行操作水平,实现节能降耗,促进企业生产和经营管理能力的提高。

本次查评分管理评价、设备评价、指标评价和节能诊断等四个专业组。

查评主要针对某电厂3、4号机组。

本次查评主要有以下四方面的内容:

(1)依据《中国大唐集团公司火力发电企业经济性评价标准》(2010版)进行相关内容的查评及节能诊断分析。

(2)检查集团公司《中国大唐集团公司火电机组运行优化指导意见(试行)》在电厂的贯彻落实情况。

(3)检查企业对供电煤耗、厂用电率、油耗、水耗等指标的计算方法的合理性、统计分析的规范性等。

(4)检查集团公司《2011年集团公司节能推广、示范、试点技术》(以下简称“33项节能推广技术”)和其他节能技术与措施在电厂的具体落实情况。

专家组通过现场试验、调研、查阅相关资料、与现场技术人员交流等方式开展工作。

抽查了2012年度盘煤报告和热值差报表、电科院等单位做的机组性能试验报告和能耗诊断报告;抽查了机组的检修策划和修后质量评估报告,重点对节能项目的可研论证和节能效果进行评估;抽查了2012年煤质化验报告,审核化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合理性等;进行了节能诊断。

在客观地评价电厂在节能降耗方面取得成绩的同时,指出了该厂在管理、设备、指标三个方面存在的差距与不足,并重点对影响该厂经济性的问题进行了诊断和分析。

进行了现场盘煤及2012年电量平衡计算,给配合人员讲解了节能管理办法及标准等。

针对查评发现的主要问题,与某电厂的领导和专业人员进行了座谈,充分交换了意见,提出了整改建议和措施。

一、查评概况

在大唐吉林分公司和某电厂迎检人员的配合下,经过查评专家共同努力,圆满地完成了本次查评任务。

某电厂节能管理方面制度比较健全,每周召开分析会,对超限指标进行考核,对全厂范围内发现的设备泄漏、管理问题、能源浪费现象进行检查、通报和考核,发布《节能管理检查通报》并且配有现场的照片,形象生动具体,并将整改措施落实到责任单位和责任人。

在节能技改工程管理方面,积极探索新的技改与节能项目,结合电厂自身实际情况,探索不同形式的节能降耗技术改进,如“4号机组无汽源启动改造”等。

在燃料管理方面:

某电厂化验室是省级CMA认证实验室,通过了省技术监督局的计量认证,所出具的数据具有法律效力,是延边州工信部唯一指定有资质的煤炭检验实验室。

查评组认为:

某电厂对经济性查评工作能够认真准备,通过企业自评发现了自身在管理、设备、指标等方面存在的部分问题,值得肯定。

但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企业对查评标准理解不够、对标对象查找不准确,评分标准执行不够严格;指标规范化管理方面有待加强,如上报集团的锅炉小指标不能很好的支撑供锅炉效率指标等。

目前,机组节能降耗工作需进一步加强,能耗指标仍有提升的空间。

二、企业自查与专家组查评情况

某电厂2012年自查评价应得总分为983分,实际得分812.88分,得分率82.69%。

其中:

管理部分应得分298分,实际得分294分,得分率98.65%;设备部分应得分235分,实际得分170.5分,得分率72.55%;指标部分应得分450分,实际得分348.38分,得分率77.42%。

专家组对照某电厂2012年运行数据,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进行了查评。

共查评141项,应得分978分,实得分659.45分,得分率67.43%。

其中管理评价查评62项,应得分298分,实得分226.5分,得分率76.01%;设备评价查评39项,应得分235分,实得分143.1分,得分率60.89%;指标评价应得分445分,实得分290分,得分率65.13%。

表1经济性评价得分汇总表

序号

评价项目

企业自查

集团查评

应得分

实得分

得分率

应得分

实得分

得分率

1

合计

983

812.88

82.69%

978

659.45

67.43%

2

管理评价

298

294

98.65%

298

226.5

76.01%

3

设备评价

235

170.5

72.55%

235

143.1

60.89%

4

指标评价

450

348.38

77.42%

445

290

65.13%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1.节能管理工作较薄弱,能效对标和优化运行工作存在不足。

某发电厂节能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离集团公司管理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依然存在一些不足。

如对节能降耗工作存在的问题,没有严格执行闭环管理;耗差分析系统未充分发挥其功能;制定的《发电机组运行优化方案》内容简单可操作性差,未严格执行优化运行方案;专业分析需要进一步深化细化等。

建议:

根据集团公司有关要求,制定节能降耗定期工作标准。

按照“五确认、一兑现”的工作方法,每月对节能工作进行闭环管理;确定重点节能攻关课题,深入开展优化运行研究,进一步完善优化运行方案。

2.汽轮机热耗偏高

查阅3、4号机组检修后试验报告,修正后的热耗比折算设计值高206.663kJ/kW.h、140.38kJ/kWh。

4号机组受限于汽轮机本体振动等因素的影响,间隙无法进一步下调;但3号机组具备调整间隙的条件,应根据集团《中国大唐集团公司节能降耗指导意见》,检修时通流部分动静间隙取厂家要求的下限值。

3.锅炉效率偏低

2012年两台锅炉完成热效率均未达设计值。

一方面是由于空预器漏风偏大造成的;另一方面与运行氧量偏高有直接关系,对于燃用褐煤的机组,运行氧量有进一步的下降空间,从而提高锅炉热效率。

4.部分辅机耗电率偏高

一次风机受限于磨煤机出力、变频器无法正常投运等因素的影响,2012年其耗电率为集团同类型机组最高值;电动给水泵耗电率也为集团同类型机组的最高值,应进行变频改造,并优化其运行方式。

5.油耗率有进一步降低的空间

2012年3、4号机组共耗油1041吨。

其中4号机组开机4次,共耗油148.811吨,平均单次开机耗油37.2吨,有进一步下降的空间。

应重视等离子点火设备在机组启停、稳燃方面的作用,同时按照集团公司《中国大唐集团公司火电机组运行优化指导意见(试行)》要求,做好点火阶段各节点的无缝衔接,进一步降低机组发电油耗。

6.未安装入厂煤机械采样装置

建议结合现有的火车和汽车两种进煤方式及采样地点进行调研,尽快采购安装入厂煤机械采样装置,避免人为因素影响入厂煤采样的代表性。

四、节能潜力分析

通过加强管理、优化运行和设备改造,2012年某电厂部分能耗指标有了一定的改善,但在节能降耗方面仍然有一定潜力可挖,具体情况分析如下。

1.汽机系统

(1)3号机组汽封间隙大。

利用揭缸检修的机会,处理内缸及隔板密封面有冲刷或变形量超标,提高通流部分表面光洁度等措施,预计3号机组可降低供电煤耗3g/kWh。

(2)3、4号机组部分低加下端差超标,建议核查抽汽管路及系统阻力及检查管道是否有积水的地方,并进行优化。

通过该项措施,3、4号机组热耗率将降低9kJ/kWh,降低供电煤耗0.37g/kWh。

(3)3、4号机组全年循环水供水温度20.43、21.62℃,通过加强水塔管理,防冻设施合理布置,循环水供水温度可降低1℃,机组热耗降低7.75kJ/kWh,折合降低供电煤耗0.32g/kWh。

(4)结合3号机组给水泵变频改造方案,对4号机组给水泵组进行改造,预计给水泵耗电率降低约0.5个百分点,折合供电煤耗降低约1.5g/kWh。

(5)循环水泵耗电率偏高,建议对循泵出口门控制逻辑进行修改,实现部分工况下单台循泵运行,预计3、4号机组平均可降低厂用电率0.05%,折算至供电煤耗约0.15g/kWh。

2.锅炉系统

(1)空预器漏风率偏高,建议结合脱硝改造可考虑改用柔性接触式密封等形式,控制空气预热器漏风率在8%之内,锅炉效率可升高约0.11、0.18个百分点,折合供电煤耗降低0.34g/kWh,0.56g/kWh。

(2)一次风耗电率偏高。

一方面由于磨煤机本体振动严重,为保证磨煤机出力无法进一步降低一次风率,另一方面变频器无法正常投运也是造成一次风机耗电率无法进一步下降的重要原因。

建议电厂做好设备管理工作,确保变频器的正常投运;会同磨煤机制造厂家,寻找彻底解决磨煤机本体振动的有效措施。

实施上述措施,预计一次风机耗电率可降低0.3个百分点,折合供电煤耗降低0.93g/kWh。

(3)引风机耗电率偏高。

由于电厂全年负荷率偏低,风机长期在低效区运行,2012年引风机耗电率完成值为0.75%和0.9%,高于集团最优值0.52个百分点,基本和同类型引增合一耗电率持平。

建议结合脱硝项目,考虑进行引风机和增压风机的合一改造,采用动调轴流风机,预计引风机耗电率降低0.2个百分点,折合供电煤耗降低0.62g/kWh。

(4)吹灰汽源运行参数偏高。

建议利用检修机会,对3、4号机组进行改造,将吹灰汽源改自壁式再热器出口联箱。

经此项改造,3、4号机组至少可降低供电煤耗0.1g/kWh。

综合上述分析,通过加强管理、优化调整、检修维护、技术改造等措施,3、4号机组汽机侧可降低供电煤耗约5.34g/kWh、2.34g/kWh,锅炉侧可降低供电煤耗约1.99g/kWh、2.21g/kWh,合计供电煤耗可分别降低约7.33g/kWh、4.55g/kWh。

第二部分分项查评报告

一、管理查评报告

查评人:

张孝勇刘宜诚朱寿辉赵文波苏楫杜献伟

(查评时间:

2013.09.23~09.29)

1.查评概况

2013年9月23日至9月29日,中国大唐集团公司经济性评价专家组依据《中国大唐集团公司火力发电企业经济性评价标准》(2010版)《中国大唐集团公司节能督查大纲》(2012年版)、《中国大唐集团公司火电机组优化运行指导意见》等管理规定,对大唐某电厂2012年机组节能管理情况进行了查评。

本次管理评价部分共包含7个项目,标准分300分。

大唐某发电厂自查应得分298分,实得分为294分,得分率为98.65%。

本次专家组查评应得分298分,实得分226.5分,得分率为76%。

具体见下表。

表1管理评价得分表

序号

评价项目

企业自查

集团查评

应得分

实得分

得分率

应得分

实得分

得分率

管理评价

298

294

98.65%

298

226.5

76%

1

节能管理

85

85

100%

85

62

73%

2

运行管理

48

48

100%

48

32

66.67%

3

设备管理

50

50

100%

50

38.5

77%

4

燃料管理

40

40

100%

40

35

87.50%

5

试验管理

40

40

100%

40

36

90%

6

计量管理

30

26

86.70%

30

18

60%

7

查评资料准备情况

5

5

100%

5

5

100%

2.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2.1.节能管理

(1)节能管理办法:

节能管理办法只有两部分:

管理机构和工作内容,具体工作未明确到责任单位或个人。

建议:

按照《中国大唐集团公司发电企业节能管理办法》的要求,编制适合本厂实际的节能管理办法,规范全厂节能管理各个环节的工作,指导节能管理、技术监督、燃料管理、能耗指标分析、对标管理,节能技术改造以及各项节能奖罚考核等。

(2)节能管理机构:

电厂文件中列出了三级管理网络成员,节能专责工程师未列入厂节能领导小组中;管理职责中,未列出发电管理、设备管理、燃料管理、指标统计等部门的管理职责,未明确机、炉专业工程师、设备点检员等岗位的管理责任。

建议:

规范厂节能领导小组人员组成,完善三级节能网络,明确各级人员的节能管理内容、职责分工及工作标准。

(3)节能管理手册:

节能手册内容有待充实,缺少相关试验的优化运行方案等内容。

建议:

增加国家、电力行业、集团集团公司有关节能的政策文件及管理办法;节能手册内容应进一步完善,有针对性的开展主机及重要辅机的优化运行试验,将相关实验的优化运行方案纳入节能手册。

(4)中长期节能滚动规划:

在2011年编制完成后,未按照年度进行滚动,补充新的内容,已经完成的项目在下一年度计划中没有剔除。

建议:

中长期节能滚动规划编制应全面考虑设备、运行、管理、煤质、电量结构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对指标的影响,明确能耗控制目标。

每年应进行修订,已完成的项目从中去除,随着新技术应用,结合节能降耗的新要求,增加新的成熟的项目,不断进行滚动补充。

(5)节能减排“五确认、一兑现”行动计划:

2012年治理计划中有1项未完成,另一项方案有变动,今年才能实施。

建议:

对“五确认、一兑现”行动计划措施制定时加强论证,确保按照计划完成,达到预期效果。

(6)能效对标管理:

针对对标管理中,发现的问题所制定的一些措施未达到预期效果,如一次风机耗电率高于集团平均值0.48%,对存在的问题分析深度不够,措施执行不到位,问题未得到有效解决。

建议:

充分利用行业对标的管理方法,将各类能耗指标与全国平均值、先进值、最优值比较,找到差距,找准问题,制定达标整改措施。

(7)节能月度分析:

每月进行了节能月度分析,但正反平衡煤耗对比分析未分析到单台机组,对存在的部分问题未制定有效措施,并形成闭环管理。

供电煤耗、厂用电率等指标的分析,只是分析全厂指标,即两台机组的平均值,不利于有针对性地查找影响因素。

建议:

以机组为单位,运用以热效率为核心的节能管理理念,分析相关小指标对大指标的影响,分析设备、管理等方面对指标的影响。

完善月度分析报告内容,对存在的问题按照“五确认、一兑现”原则进行落实,实现闭环管理。

(8)非生产用能管理:

制订了非生产用能管理办法,但非生产用水、热无详细的用户清单。

建议:

完善非生产用能管理办法。

非生产用能清单应包含用户名、用能计量表记型号、出厂编号、精度等级及安装位置、能源性质和取用系统等。

2.2.运行管理

(1)机组耗差分析

机组安装了耗差分析系统,但耗差分析系统距《中国大唐集团公司火电机组耗差分析技术标准》有一定差距。

目前耗差分析系统功能不全,还在调试和软件升级阶段,没有实现运行优化指导功能。

建议:

按照《中国大唐集团公司火电机组耗差分析技术标准》要求,尽快完善耗差分析系统各项功能,充分发挥系统作用,提高节能精细化管理水平。

(2)运行绩效考核

1)机组安装了绩效考核系统,但功能不完善,目前绩效考核系统仅作为人工绩效考核时的参考。

2)绩效考核未达到运行人员收入50%。

建议:

按照《中国大唐集团公司全能值班、点检定修绩效考核指导员意见》要求,完善考核系统各项功能,实现绩效考核系统自动化。

(3)全能值班员持证上岗方面

集控副值以上岗位共60人,持证人数33人,持证率55%。

建议:

按照《中国大唐集团公司运行管理办法》要求,及时参加上岗培训考试,提高持证上岗率。

(4)辅机优化运行方面

制定了《发电机组运行优化方案》,但不够完善。

如对目前的一机二塔运行方式需要进行论证。

建议:

按《中国大唐集团公司节能管理办法》要求,试验分析机、塔、泵各种运行方式的效率对比,尤其是一机、二塔、二低速泵、低负荷运行方式与一机、一塔、一高速泵运行方式的耗水、耗电量的大小,依据实验结果制定出冷却水塔优化运行方案。

(5)专业分析

各专业分析报告中,对指标的统计较全面,但部分报告对指标的分析深度不够,需要充实具体的解决措施。

建议:

专业分析要根据《中国大唐集团公司运行管理办法》《中国大唐集团公司火电机组能耗指标分析指导意见》进一步深化、细化,并落实到人;发挥各专业的技术人员的指导监督作用。

(6)冷却塔运行管理

冷却塔运行管理制度齐全,但定期试验报告的内容、数据不全,如:

1)没有湿度、干度记录;2)没有湿度与冷却塔出水温度差值;3)没有冷却塔运行效果分析,无法反映冷却塔运行状态。

建议:

按照《中国大唐集团公司运行管理办法》完善定期试验内容,对重要参数:

湿度、干度与冷却塔出水温度进行准确测试、记录,以便进行冷却塔的运行效率分析。

(7)胶球清洗运行管理

问题:

1)冷却器清洗使用的胶球小于冷却器管道直径,不符合要求;

2)更换胶球方法每月一次全部换完不合理,无法保证清洗效果。

建议:

1)使用大于管道直径1-2mm胶球;2)更换胶球方法应每周一次,将部分磨损小于管道直径损坏的胶球取出,更换新胶球。

2.3.设备管理

(1)点检定修管理方面

设备部现在主要实行的是部长专工管理模式,共有20人有点检员证,但只有3名点检员在点检岗位,点检员管理模式的实施处于过渡时期。

建议:

1)、根据电厂自身管理特点,逐步实行点检管理模式。

2)、组织参加点检人员的持证上岗培训,提高持证上岗率。

3)、进一步将设备劣化倾向分析深入,向点检模式过渡。

(2)技术监控管理

建立了由生产副总经理为组长的技术监督领导小组和技术监控三级网络,开展了节能技术监督工作,每年进行了两次技术监控动态检查,但对存在问题未全面落实整改措施。

建议:

对未能按期完成的技术问题应进行专项说明,积极组织攻关,并列入下一年度节能行动计划。

(3)设备技术资料

主要设备技术资料、检修记录、试验报告、设备台帐、设备异动报告等齐全。

主要问题:

1)修后一些试验数据整理、设备性能分析深度不够,如一些调门的线性与流量特性等。

2)技改项目改造资料的收集、归纳、整理与归档不完整与全面。

建议:

加强跨专业的数据整理与分析力度,以及技改项目的收集归纳整理工作。

(4)A级检修管理

A级检修管理经济和环保目标明确,措施得当,有网络进度控制,有重大技术改造项目技术和安全措施。

但存在以下两点不足:

1)部分重大非标项目及技改项目制订的施工安全、技术措施内容不全。

如发电机出线套管密封垫更换项目未列入套管气密试验内容;增压风机变频改造项目没有基础水平度标准等。

2)网络图没有包括化学专业施工网络图,各专业相互影响的节点有些未标出(如汽机、电气专业对密封瓦拆除完的节点不一致),部分设备检修网络计划控制不严密(如风机转子需返原厂修复,但网络图未列出具体送出和返厂时间)。

建议:

1)完善重大非标项目及技改项目施工方案,施工安全、技术措施内容要全,满足项目施工要求。

对应集团“火力发电机组A级检修管理导则”确定安全目标。

2)建议按施工组织方案内容编制网络图,增加化学专业网络图,同时,进一步平衡好各专业衔接时间节点及各专业网络图工序节点,确保各个工序顺利进行。

(5)A级检修质量

检修质量目标明确,进行了冷、热态验收,对检修质量进行了评价,但修后汽机热耗没有达到设计值,综合补水率为2.17%,超过规定的1.5%目标值。

建议:

1采取有效缸体技改措施使得汽机热耗达到设计值;2进一步加强综合治理措施降低综合补水率。

(6)节能技改工程管理

技改可研全面,内容规范、齐全、完整,竣工报告、决算及时,有部分项目验收没有及时完成。

建议:

对五级子坝项目加紧外审验收;同时,进一步加强技改工程的调研、培训和人员配备工作。

(7)节能技改工程后评估

后评估报告齐全、完整,技改工程均达到预期目标,但是部分评估报告评估深度不够,数据积累和分析深度不够。

建议:

在后评估工作中注意数据方面的收集和积累,对不同项目要在不同层次、不同侧面进行论证和评价。

2.4.燃料管理

个别采制人员操作不规范、制样设备老化;没有燃料信息系统维护管理办法,采制化设备未与燃料信息系统联网;入厂入炉热值差超标未按月分析。

(1)、采制化管理:

个别采制化人员操作不规范。

建议:

加强培训和学习,尤其是对国家标准和集团公司有关文件规定的学习;加强监督和检查力度,加强采制样全过程的监控力度,不留死角,杜绝违规及人为责任事件的发生;定期对同一矿别各组煤质检测结果分析对比,对有倾向性人员严肃进行更换和处理。

(2)、联合破碎缩分机筛板磨损严重

建议尽快更换联合破碎缩分机筛板。

(3)、煤场排水系统存在存煤流失隐患。

建议:

进行煤场排水系统改造,修建排水沉淀池,有利于流失煤炭的回收。

(4)、燃料管理信息系统方面:

没有制定切实可行的燃料管理信息系统维护管理办法,且采制化设备未与燃料信息系统联网。

建议:

通过设备改造,实现采制化设备与燃料信息系统联网,确保采制化各项数据自动录入系统,避免人为修改数据和人工录入错误,增强采制化工作的透明度。

制定燃料管理信息系统维护办法,确保信息系统运行可靠。

(5)、入厂入炉热值差方面:

2012年1月、3月、4月、6月四个月水分差调整后热值差超过502kJ/kg,但仅仅分析了1月份超差原因。

建议:

对于入厂、入炉煤热值差超过502kJ/kg的月份要认真分析原因,按照集团公司管理规定从入厂入炉煤采制化管理、入厂入炉煤水分差异、煤场掺烧置换、煤场储存热损失等方面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找准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2.5.试验管理部分

未开展在不同季节、不同工况条件下的热效率试验,对经济运行指导性不够。

建议:

1.根据不同季节、不同工况条件,开展热效率试验,确定最佳运行参数。

2.用试验曲线、试验结论指导经济运行。

3.在技术问题上利用与电科院技术监督合作关系,研究和解决影响经济指标的深度技术问题。

2.6.计量管理

(1)非生产用能清单方面:

非生产用水、热无详细的用户清单。

建议:

完善非生产用能清单。

用能清单应包含用户名、非生产用能计量表记型号、出厂编号、精度等级及安装位置、能源性质及取用系统点。

(2)非生产用能月报表方面:

无非生产用热、用水月报表。

建议:

完善非生产用能管理办法,明确抄表日期,出具非生产用能月报。

(3)(入炉皮带秤实煤校验)入厂、入炉皮带秤校验方面:

无实物校验装置,无链码校验记录。

建议:

按照计量管理要求,对标准链码进行标定。

(4)入炉、入厂煤自动采样装置标定

入厂无自动采样装置,入炉煤自动采样装置无定期标定。

建议:

按照《中国大唐集团公司入厂煤验收管理办法》要求,安装入厂煤自动采样装置,并定期对入厂、入炉采样装置进行标定。

(5)关口电能计量装置;缺4份检定报告。

建议:

按加强与校验单位沟通,及时将检定证书存档。

3、管理组评价总结

本次管理查评,通过翻阅资料制度深入现场交流,反映出某发电厂节能管理方面制度比较健全。

在节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