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甲方水电工程师需要做的工作.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0038860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6.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做甲方水电工程师需要做的工作.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做甲方水电工程师需要做的工作.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做甲方水电工程师需要做的工作.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做甲方水电工程师需要做的工作.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做甲方水电工程师需要做的工作.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做甲方水电工程师需要做的工作.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做甲方水电工程师需要做的工作.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做甲方水电工程师需要做的工作.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做甲方水电工程师需要做的工作.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做甲方水电工程师需要做的工作.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做甲方水电工程师需要做的工作.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做甲方水电工程师需要做的工作.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做甲方水电工程师需要做的工作.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做甲方水电工程师需要做的工作.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做甲方水电工程师需要做的工作.docx

《做甲方水电工程师需要做的工作.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做甲方水电工程师需要做的工作.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做甲方水电工程师需要做的工作.docx

做甲方水电工程师需要做的工作

审查图纸是做为甲方水电工程师的基本功,我这里有一些东西,是否有用,请参考!

水暖专业审图控制要点

水专业:

给水系统:

每个地块一般设一个集中给水加压泵站,加压泵房、生活水箱应设于地下室,设置位置尽可能不占用车位,并做好隔声减振。

生活水箱采用搪瓷钢板水箱(应与土建专业配合,将水箱布置于层高较高处,必要时考虑跃层以提高水箱有效水深减少水箱间面积),水箱有效容积一般控制在最高日用水量的15~20%。

加压设备采用变频供水设备。

生活水箱间、水泵房内装修及水箱距墙面、板底的间距应符合卫生防疫部门要求。

水箱应设置超高水位事故报警,将信号引至物业值班室。

水泵房内应有集水坑等排水设施、设备。

水泵房不应与卧室、起居室、办公室相毗邻。

    各栋楼给水入楼管方位应考虑室外管网布置的合理性。

    4层以下由市政给水管直接供给。

5层以上各层由地块给水加压泵站供水。

5层以上各层是否需竖向分区供水应视楼层数量而定。

一般每个供水分区最低用水点静水压力给水应控制在~。

  各层管井应根据井内立管根数及水表数量确定管井尺寸。

应根据管道最小间距严格控制管井面积,水暖管井宜合用管井。

  给水干、立管、支管、户内管管径应经计算核定,一般每户住宅给水进户管管径控制在DN20以内,公共卫生间用脚踏式冲洗阀、小便器、洗手盆用非接触式冲洗阀及水龙头。

不同使用功能的部位应单独供水、单独设置水表计量。

每户(包括每商铺)1表,户表必须出户,否则应采用远传水表或卡表。

每个立管供水户数不超过20户,并设二级水表。

二级表应集中设置在楼内共用水表间内,当二级表不能集中设置在楼内共用水表间内时,二级表也可设于室外水表井内,每个水表井内水表数量不得多于2块。

由市政给水管直接供水的,其水表必须设在室外水表井内。

  生活贮水箱、消防水池不得共用给水引入管。

生活贮水箱引入管应在室外加水表。

  每个地块从大市政引两根给水管。

该两根给水管需从不同方向道路上引入,管径一般为DN200。

  室内给水管材:

埋入垫层内的冷水管用PPR管S4系列,热水管用PPR管系列。

其他给水管采用钢塑复合管。

不得用镀锌钢管。

室内给水管材:

DN≥75用给水铸铁管,DN≤50用钢塑复合管。

卫生防疫站要求:

生活贮水箱及附件应为玻璃钢、搪瓷钢板、不锈钢板等对水质无不良影响且经久耐用的材料。

水箱间水泵间卫生条件良好,其墙壁、地面应贴白色瓷砖,顶棚刷无毒防水涂料。

地面应有排水设施,不得积水。

箱顶距板底距离不小于0。

8米。

水箱周边应有不小于0。

6米的静距。

水箱溢流管、通气管口应有不锈钢丝/铜丝网,进水管应符合防污染要求。

水箱应有信号管。

溢流管、泄水管不应与排水管直接连接。

中水系统:

中水池用混凝土水池,各套住宅及用水单元分别设中水表,住宅中水表出户(不需设二级表)。

埋入垫层内的中水管用PPR管S4系列,其他中水管用镀锌钢管。

每户进户管径一般为DN15。

其它同给水系统。

排水系统:

污废水立管合用,但厨房排水立管不得与卫生间排水管合用。

一般仅设伸顶通气管。

首层污废水单独排出。

排水立管尽可能不拐弯,如若必须拐弯,拐弯处上方所接排水支管与立管的连接应符合规范要求。

  排水管材采用U-PVC排水塑料管,其中立管采用U-PVC螺旋排水塑料管.横管采用U-PVC平壁排水塑料管.±以下重力流排水横干管及穿屋面顶板以上部分采用机制排水铸铁管。

立管DN≥110每层穿楼板处设阻火圈.立管上检查口间距不应大于10米。

但最底层和立管上设“乙”字管的上部应有检查口。

排水管不得穿卧室、起居室、门厅。

  排水管出户方向应结合室外排水管布置和化粪池位置统筹考虑,(室外有地下车库时尤其应注意),尽可能朝同一方向出户,重力流排水出户管口径一般比所接立管放大一号。

内排水雨水管采用焊接钢管,立管尽量布置在公共管井内,可排至室外散水。

地下室压力排水:

收集卫生间污水的集水坑内设搅匀型潜污泵,其它集水坑内设普通潜污泵.压力排水管管材采用焊接钢管,所有管道穿人防围护结构处设P≥的闸阀代替防爆波阀门。

收集卫生间污水的集水坑应设通气管并就近引排风竖井或窗井(但不应对上层住宅造成污染)。

排水立管应尽可能靠近墙角,并不得影响通风竖井进气/烟口.排水横管应尽可能贴近顶板,并不得影响窗的开启(应高于窗洞顶)立管、横管应在图纸中定位.厨房洗涤盆排水支管优先考虑设于本层地板上.

各卫生洁具平面应有定位尺寸.洗手盆、洗涤盆排水管穿楼板中心距后墙面120MM,坐便器排水管穿楼板中心距后墙面420MM。

设有淋浴的卫生间,在淋浴喷头附近应有专用地漏。

洗衣机旁应有洗衣机地漏。

无论汽车坡道上方是否有防雨罩,都应考虑设2—3道雨水截留沟,并设潜水泵排至室外雨水井。

自行车坡道也应注意坡道雨水的排除。

空调冷凝水管如由建筑专业设计,也应在水暖专业图纸上有所表示或说明,以防施工时遗漏。

空调冷凝水管排水可与阳台雨水排水管共用立管(该立管接屋面雨水口时除外)。

空调冷凝水、阳台雨水排至室外散水。

注意:

有“错层”的及复式住宅可能出现卫生间、厨房上下层不对应现象,要注意管道的布置。

汽车坡道、自行车坡道部位的进出楼管道要注意标高。

管道、烟道要避免穿窗。

水消防系统:

每个地块各栋楼共用一个集中消防加压泵房,加压泵房、消防水池应设于地下室,设置位置尽可能不占用车位。

消防水池应满足消防用水量最大一栋建筑火灾延续时间内的消火栓、喷洒用水量。

消防泵应满足消防用水量最大一栋建筑的用水量及最不利点的水压要求。

消防水池采用土建水池、消防泵采用消防专用泵。

水泵应为自灌式,吸水管上不应采用蝶阀。

水池补水浮球阀应布置在人孔附近。

水池应设置超高水位事故报警,将信号引至物业值班室。

水泵房内应有集水坑等排水设施、设备。

高位水箱储存10分钟消防水量,高位水箱设于最高建筑顶,当有几栋同高度楼时应优先设在先竣工的最高楼顶。

火灾发生时消防泵供水不得进入高位水箱。

消火栓系统最低点消火栓口静压超过0。

8MPA时应分区,每个消火栓口动压不应超过0。

8MPA,否则应采取减压措施。

自动喷洒最不利喷洒头工作压力应不小于0。

1MPA,水流指示器处工作压力不大于0。

4MPA。

自动喷洒系统稳压由屋顶消防水箱满足,其连接管为DN80,如超压连接管上应设减压阀。

消火栓干立管应为环状管网,环状干立管应设置阀门,阀门设置原则应保证同时关闭的立管不超过两根,同层关闭的消火栓不超过5个。

  管径应经计算确定,立管管径一般不超过DN100。

立管应布置在公共管井内,消火栓应布置在公共区域并应保证两股水柱可同时到达建筑物任一点,地上各层消火栓应尽可能暗装,不采用带灭火器的消防柜。

顶层应设试验消火栓,试验消火栓应有压力表,位置应无冻坏危险。

自动喷洒报警阀应设在地下室经常有人通过的公共区域,附近应有集水坑或地漏等排水设施。

喷洒头按无吊顶选用,采用直立型玻璃球喷头。

喷洒头及管道布置应以防火分区为单元,喷头间距应符合不同火灾危险类别的间距要求。

末端试验装置应接入附近卫生间、集水坑。

各建筑物应按《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配备灭火器。

1暖通专业

住宅采暖:

应符合建筑热工设计规范及节能标准的要求。

采暖热负荷指标应控制在:

32W/㎡以下。

每个地块共用锅炉房。

采暖热负荷计算:

按分户热计量技术要求计算,建筑总负荷不考虑户间传热,室内散热器选型计算时应考虑户间传热。

高度超过50米的建筑采暖系统宜分区,采暖系统最低点散热器工作压力不得大于。

各建筑采暖系统最高点压力不小于20Kpa。

系统压力不应超过设备承压能力。

分户热计量和设置恒温阀系统,应按变水量系统设计,在其热力入口处设置压差或流量自动调节装置。

有地下室的建筑物其热力小室尽可能设于地下室。

较大管网应安装平衡阀,一般装在回水管路、直线管段上。

采暖横干管一般设在地下一层,坡度不得小于。

坡度改变处的最高点应设不小于DN15的放气阀。

坡度改变处的最低点应设排水阀,排水阀口径以不大于1小时放空管段为准。

水暖管道不得穿电气专业用房。

采暖立管设于公共管井内,在管井内立管应有定位尺寸。

管径应根据最大设计流量允许的压力损失经水力计算确定,应注意整个管网的水力平衡、稳定性和经济性。

最不利环路比摩阻不大于60pa/M,压力损失不大于出口处总压差的1/4。

优先采用同程系统等。

各并联环路间阻力差应不大于15%。

否则应有调节措施。

配备必要的手动、自动水力平衡元件。

住宅户内采用下分双管同程式系统,每组散热器设高阻力调节阀。

暗埋采暖管道内流速不应小于S。

两居室以下住宅采暖供回水管一般为de20,

三居室以下住宅采暖供回水管一般为de25。

各供暖单元热计量表、调节阀设于每层管井内。

户内埋地管应尽量沿墙边布置,尽量从每个房间门下进出。

散热器位置应兼顾采暖舒适性、美观性、以及不与家具布置、电气插座、空调柜机相冲突,在窗下布置时应考虑窗台高度、落地窗等因素。

底层每个商铺单元、人防值班室、物业用房等应分设独立采暖回路并设调节阀门、预留计量表位置。

埋入垫层内管道用铝塑复合管,其他用热镀锌钢管。

管道试验压力为工作压力的倍,且不小于。

2住宅建筑防排烟、通风:

一类建筑、超过32米的二类建筑(除单元式和通廊式住宅外)应设防烟楼梯间。

19层及以上的单元式住宅,12层及以上的通廊式住宅应设防烟楼梯间。

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消防电梯前室和合用前室应设防烟设施。

总面积大于200㎡或一个房间面积大于50㎡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地下室。

地下室内长度大于20M疏散内走道应设排烟设施。

设置机械排烟的地下室应同时设送风系统,补风量不小于排烟量的50%。

防烟排烟设施应首先采用自然通风方式进行防烟、排烟。

当自然通风方式不能满足要求时,采用机械防烟、排烟方式。

防烟分区内排烟口距最远点的水平距离不应超过30米,两个排烟口之间距离不应大于60米.

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消防电梯前室和合用前室应设独立的机械加压送风防烟设施。

机械加压送风防烟设施的风量、风压应按规范要求经计算确定。

但当防烟楼梯已设有机械加压送风时的独立前室可不设防烟设施。

高层民用建筑防烟楼梯间加压送风口每隔2~3层设一个,非高层民用建筑防烟楼梯间加压送风口每隔1~2层设一个。

一般可采用自垂百叶风口600X400,前室和合用前室每层设一个送风口。

防烟楼梯间和合用前室的机械加压送风系统宜分别独立设置。

剪刀楼梯间可合用一个风道,风量应按版  两个楼梯间风量计算,送风口分别设置。

塔式住宅设置一个前室的剪刀楼梯应分别设置加压送风系统。

机械加压送风防烟设施的风量:

排烟风机负担一个防烟分区:

  ≥60M3/h㎡

两个以上:

      ≥120M3/h㎡

                最大排烟量:

60000M3/h

                最小排烟量:

7200M3/h

防烟楼梯间(前室不送风)的加压送风量:

  <20层:

    25000~30000M3/h

  20~32层:

    35000~40000M3/h

防烟楼梯间及其合用前室的分别加压送风量:

<20层:

防烟楼梯间16000~20000M3/h  合用前室12000~16000M3/h

  20~32层:

防烟楼梯间20000~25000M3/h  合用前室18000~22000M3/h    

消防电梯前室的加压送风量:

    (上部各层前室不需设机械加压送风时,地下室前室可从防烟楼剃间通过余压阀600x200保持前室正压)

  <20层:

    15000~20000M3/h

  20~32层:

    22000~27000M3/h

注:

以上送风量数据按每个加压间一个双扇门计,当采用单扇门时,其风量

*0。

75。

两个双扇门时,其风量*1。

5~1。

75。

防烟楼梯间采用自然排烟,其前室/合用前室加压送风量:

<20层:

    22000~27000M3/h

  20~32层:

    28000~32000M3/h

注:

以上送风量数据按每个加压间一个双扇门计,当采用单扇门时,其风量X  0。

75。

两个双扇门时,其风量X  1。

5~1。

75。

中厅排烟:

中厅体积<1700M3,按每小时6次换气计算。

中厅体积≥1700M3,按每小时4次换气计算,但不得小于102000M3/H。

金属排烟风道壁厚:

风道长变边<450mm:

;  450~740:

mm;

750~1500:

;    1500~2000:

需设机械排烟设施且建筑高度不超过6米的部位,应划分防烟分区。

每个防烟分区建筑面积不应超过500㎡。

防烟分区不应跨越防火分区。

设机械排烟设施的部位,其排烟风机的排烟量应符合规范要求。

机械排烟系统应与防火分区相对应。

横向穿越防火分区的排烟管道在穿越处应有可自动关闭的280℃防火阀,竖向穿越防火分区的排烟管道应设置在管井内。

设置机械排烟系统的地下室,应有补风系统。

补风量不小于排烟量的50%,补风通路的空气阻力不大于50PA时可采用自然补风,否则应采用机械补风。

室外排烟口与室外补风口的水平距离不小于10米,垂直距离不小于3米且补风口应低于排烟口。

室内常闭型排烟口、进风口除能自动开启外还应设置手动开启装置。

机械排烟系统的排烟口、排烟阀应按防烟分区设置。

排烟口应设置在顶棚或靠近顶棚的墙面上。

排烟口距该防烟分区的最远点的水平距离不应超过30米。

排烟口、排烟阀应与排烟风机连锁。

排烟风机应考虑10%~20%的漏风量。

风压按最不利环路计算。

排烟风机入口总管应有280℃防火阀,且与排烟风机连锁。

排烟风机、通风机宜设在机房内。

排烟管道一般不应穿越前室、楼梯间。

机械送风管道、排烟管道、排烟口、送风口的风速应符合:

金属风道:

≦20M/S

非金属风道:

≦15M/S

排烟口    ≦10M/S

送风口  ≦7M/S。

机械排烟系统宜与通风、空调分开设置,若合用,其风口、风道、风机应满足排烟系统的要求。

火灾时应能自动关闭与排烟无关的通风、空调系统。

通风、空调系统的风管穿越防火分区处、穿越机房隔墙处、楼板处、穿越变形缝处两侧及水平风管与垂直风管交接处的水平风管段上应设70℃防火阀。

防火阀两侧2米范围内的风管及保温材料应为不然材料。

汽车库、煤气表间、变配电室等易燃、易爆物质的房间,其排风系统应独立设置。

汽车库排烟:

地下汽车库的面积超过2000㎡时,应设机械排烟系统。

每个防烟分区的建筑面积不超过2000㎡。

换气次数不小于6次/h。

无直接通向室外汽车疏散口的防火分区,当设置排烟系统时,应同时设置不小于50%排烟量的补风系统。

排烟口、风道、风机等要求同上。

电气及设备房通风:

有条件时优先采用自然通风。

采用机械通风时,通风量根据设备发热量、允许温度湿度经计算确定,应有补风口。

卫生间通风:

公共卫生间换气次数不小于10次/H,住宅卫生间换气次数不小于5次/H。

汽车库通风:

当有分布均匀的可开启外窗或开敞的车辆出入口时,可采用机械排风,自然进风的通风方式。

否则应同时设机械进排风系统。

通风的排风量:

住宅建筑的单层车库按4次/h的换气次数,或300m3/h。

通风的进风量:

为排风量的80%。

为适应通风负荷的变化,风机应采用多台并联或变频风机。

风道及通风机:

通风机风量为计算风量加10%漏风量。

风压为系统总压加10%附加值。

通风机房不能与住房、教室等相邻。

通风机应装设百叶式或花瓣式调节阀以便调节风量和风压。

风管各管段间压力应平衡,各并联支管间允许的压力差不大于15%,否则应设调节阀。

消声与减振:

设置在地下室内通风机房,机房内噪音小于80db,楼层内风机房,机房内噪音小于70db。

吊顶风机采用弹簧吊架,风机进出口与风管用帆布软接头连接。

室外管网:

室外采暖热水管采用直埋保温管,直管规格6~12米,公称直径DN25~DN800,外套采用高密度聚乙烯,壁厚2~8毫米。

保温层聚氨脂硬质塑料,厚度27~35毫米。

内管道选用:

1、DN≤    150、介质温度≤200℃、公称压力≤时,可选用水煤气钢管或无缝钢管。

公称压力﹥或介质温度﹥200℃时,应选用无缝钢管。

2、DN=200~500,介质温度≤450℃,公称压力≤时,可选用螺旋缝钢管或无缝钢管。

否则只能用无缝钢管。

燃气设计:

大市政燃气压力为中压A(~),经调压站/箱调压后,供锅炉房压力为中压B(18KPA),经调压站/箱调压后,供住宅压力为低压(≤10KPA,一般为2KPA)。

为节省造价,应尽可能采用调压箱。

室内管道:

明装燃气管采用热镀锌钢管,螺纹连接。

引入管及地下、半地下室和密闭房间、管井内用无缝钢管。

引入管干管不得穿卧室、浴室、厕所、各类机房、烟风道、防烟楼梯间、电梯间等。

室内管道应尽量靠墙角布置,管道不得挡排烟口、妨碍窗开启、电气设备使用等。

31、消防用水尽量争取直接从市政管网抽取

2、报警阀组应根据分区情况设置,完善的设计应有试验排放管,不闭再单独引入卫生间或设置排水坑、地漏

3、对于高层建筑,消防立管是不应小于DN100,具体情况还要计算确定。

大哥可能是笔误。

4、消火栓的选用还要注意是否需要软卷盘

5、消防箱带灭火器到没什么,主要是灭火器和消火栓的保护半径不同,两者设置位置并不完全相同

6、消火栓出口动压应是

  做设计时,最主要的是合理选择系统方式

4关于高层建筑管道分层分区试压与系统试压的理解

5该帖被浏览了454次 | 回复了9次

6最近我们工地上的管道在试压,关于分层分区试压与系统试压的压力到底需要多少,产生了一些分歧。

规范普遍要求系统试压,但是该工程是高层的酒店,高度高,房间多,如果一次性系统试压试压失败,排查问题困难。

监理操作是房间抽查试压,分层试压或者分区试压。

不知道各房间支管试压,分层试压、分区试压的压力是否和系统试压的压力一样我查找了一些资料,发表个人的一些见解,希望大家指点讨论。

一、      暖通管道试压

根据《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2002》,试压条文如下:

本章适用于空调工程水系统安装子分部工程,包括冷(热)水、冷却水、凝结水系统的设备(不包括末端设备)、管道及附件施工质量的检验及验收。

管道系统安装完毕,外观检查合格后,应按设计要求进行水压试验。

当设计无规定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冷热水、冷却水系统的试验压力,当工作压力小于等于时,为倍工作压力,但最低不小于;当工作压力大于时,为工作压力加。

2对于大型或高层建筑垂直位差较大的冷(热)媒水、冷却水管道系统宜采用分区、分层试压和系统试压相结合的方法。

一般建筑可采用系统试压方法。

分区、分层试压:

对相对独立的局部区域的管道进行试压。

在试验压力下,稳压10min,压力不得下降,再将系统压力降至工作压力,在60min内压力不得下降、外观检查无渗漏为合格。

系统试压:

在各分区管道与系统主、干管全部连通后,对整个系统的管道进行系统的试压。

试验压力以最低点的压力为准,但最低点的压力不得超过管道与组成件的承受压力。

压力试验升至试验压力后,稳压10min,压力下降不得大于,再将系统压力降至工作压力,外观检查无渗漏为合格。

3各类耐压塑料管的强度试验压力为倍工作压力,严密性工作压力为倍的设计工作压力;

4凝结水系统采用充水试验,应以不渗漏为合格。

检查数量:

系统全数检查。

检查方法:

旁站观察或查阅试验记录。

理解:

本工程根据不同的区域,水管系统分为:

K-1:

主楼客房区;K-2:

主楼功能区;K-3:

裙房西区;K-4:

主楼东区,空调水管系统最高工作压力.本工程采用采用分区、分层试压和系统试压相结合的方法。

分区分层试压时,确定试验压力,在下,稳压10min,压力不得下降,再将系统压力降至,在60min内压力不得下降、外观检查无渗漏为合格。

疑问:

K-1,K-2,K-3,K-4四个区中有三个区域工作压力远远是低于,是否要按的试验压力试压客房区如果是单独一个房间试压,也要按的试验压力试压个人感觉会不会试验压力过大

二、      给水管道试压

以下摘自《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2002》。

室内给水系统安装:

.1本章适用于工作压力不大于的室内给水和消火栓系统管道安装工程的质量检验与验收.

4.2.1室内给水管道的水压试验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当设计未注明时,各种材质的给管道系统试验压力均为工作压力的倍,但不得小于。

    检验方法:

金属及复合管给水管道系统在试验压力下观测10min,压力降不应.然后降到工作压力进行检查,应不渗不漏;塑料管给水系统应在试验压力下稳压1H,压力降不得超过,然后在工作压力的倍状态下稳压2H,压力降不得超过,同时检查各连接处不得渗漏。

疑问:

工作压力大于的室内给水和消火栓系统管道安装工程的质量检验与验收参照什么规范如果需要分层分区试压或单个房间试压怎么办

三、      喷淋管道试压

以下摘自《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施工及质量验收规范GB50261-2005》。

6.1.1管网安装完毕后,应对其进行强度试验、严密性试验和冲洗。

强度试验实际是对系统管网的整体结构、所有接口、承载管架等进行的一种超负荷考验。

而严密性试验则是对系统管网渗漏程度的测试。

实践表明,这两种试验都是必不可少的,也是评定其工程质量和系统功能的重要依据。

管网冲洗,是防止系统投入使用后发生堵塞的重要技术措施之一。

6.2.1当系统设计工作压力等于或小于时,水压强度试验压力应为设计工作压力的倍,并不应低于;当系统设计工作压力大于时,水压强度试验压力应为该工作压力加。

检查数量:

全数检查。

检查方法:

观察检查。

6.2.2水压强度试验的测试点应设在系统管网的最低点。

对管网注水时,应将管网内的空气排净,并应缓慢升压;达到试验压力后,稳压30min后,管网应无泄漏、无变形,且压力降不应大于。

检查数量:

全数检查。

检查方法:

观察检查。

6.2.3水压严密性试验应在水压强度试验和管网冲洗合格后进行。

试验压力应为设计工作压力,稳压24h应无泄漏。

检查数量:

全数检查。

检查方法:

观察检查。

疑问:

如果需要分层分区试压或单个房间试压怎么办

PS:

感谢秋风友情的分析。

本工程给排水设计说明是这么说的“室内生活给水管高区水泵出口至立管高度30m以下部分都采用不锈钢管,此段管材、配件以及阀门要求承压,其余采用钢塑复合管。

”“管道需经过施工验收规范要求进行试压,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其中生活给水管和热水管的试验压力为,室内消火栓系统的试验压力为,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试验压力为。

”我的理解是中区和低区不管主立管还是支管管材和阀门配件承压可以小于,如果系统或者单个房间都以试压,会不会超过管件和阀门的压力,因为人为试压不当对阀门和管件造成损害失效。

所以我理解的分区试压只能按照这个区的工作压力来试压。

对不对房间的试压只是检测管道有没有漏水,不作为一个系统,没有必要以系统压力来试压吧(2011-3-12)

这个问题提得很好,多年来这个问题困扰了很多人,在此谈点本人的看法,首先我们要搞清楚高档住宅和普通住宅的区别,高规条文解释;“高级住宅,指建筑装修标准高和设有空气调节系统的住宅。

如何掌握这些原则呢一是看装修复杂程度,二是看是否有满铺地毯,三是看家具、陈设高档与否,四是设有空调系统,四者均具备,应视为高级住宅。

”因此不具备上述条件的就视为普通住宅,但是我们现在面临的问题是,很多的商住楼在土建设计时都是毛坯房,只有等到住户进行二次装修进住后,才能辨别是否为高档住宅和普通住宅之分,这就给在设计时带来了很多不确定的因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