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教育评价改革的实践创新精选文档.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0039044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0.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区域教育评价改革的实践创新精选文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区域教育评价改革的实践创新精选文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区域教育评价改革的实践创新精选文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区域教育评价改革的实践创新精选文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区域教育评价改革的实践创新精选文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区域教育评价改革的实践创新精选文档.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区域教育评价改革的实践创新精选文档.docx

《区域教育评价改革的实践创新精选文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区域教育评价改革的实践创新精选文档.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区域教育评价改革的实践创新精选文档.docx

区域教育评价改革的实践创新精选文档

区域教育评价改革的实践创新

  根据发展水平调整教育评价重心是国际通行的做法。

评价的重心就是质量调控的重心,评价重心的确定对基础教育发展具有强烈的价值导向作用。

可以说,评价重心的转换为基础教育转型提供了价值引导。

当今,国内外评价重心转换的发展方向就是从关注事业发展的“整体评价模式”转向关注学生发展的“个体评价模式”[1]。

“整体评价模式”以基础教育的整体发展状况为评价对象,体现国家、地区对区域、学校整体水平的要求。

“个体评价模式”以学生个体为评价对象,体现教育者对学生身心成长方面的要求。

从全球的实践来看,在事业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均衡化格局还未形成的国家或地区,普遍重视整体发展维度的质量评价;在基础教育整体布局相对均衡、事业发展水平相对较高的国家或地区,往往侧重对学生发展水平进行评价,比如美国、芬兰等国家。

  自1994年建区以来,苏州工业园区教育现代化水平得到飞速提升,已通过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评估,基础教育更是取得了长足发展。

在此背景下,进行基于数据分析的教学评价改革及跟进式管理创新的实践研究,实现评价重心从关注事业发展到关注学生发展的转换适逢其时,对于引领区域教育从基本均衡向高水平优质均衡转型具有独特的价值。

  一、实施中小学五星评价,深化区域学校评价改革

  学校是办学的主体。

当前时期,我国学校管理改革的主题是推行现代学校制度建设。

作为区教育行政部门,如何在区域教育管理中打破“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尴尬局面,关键在于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

其中最关键的是建立学校评价制度,改变管理政策措施的随意性,减少对学校管理的过度干涉,从而以制度管理学校,以制度引领学校,保护、激发学校办学的自主性、创造性。

  多年来,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引领,以国家教育法律法规和政策为依据,尊重教育发展规律,针对教育管理、学校发展中基本的、重大的、亟待解决的制度问题,有效整合行政、学校与社会等各方力量,以评价为切入口,完善评价制度,健全有效监测机制,构建了思想理念先进、法规依据充分、运行操作便捷易行的区域学校评价监测体系。

1998年,《苏州工业园区学校综合发展评估行动方案》出台;2016年,这一方案被修订为《苏州工业园区中小学五星评价办法实施方案》。

《苏州工业园区中小学五星评价办法实施方案》共分两大部分五项内容,合计1000分。

第一部分是内涵发展指标,合计700分,包括学校发展水平、教师发展水平和学生发展水平三项内容,主要评估学校管理水平、教师队伍建设、学生健康成长等14个指标49个监测点,考核采用常态监测、网络监测、问卷调查、现场抽查等办法进行。

第二部分是教育服务满意指数,合计300分,内部满意度测评和外部满意度测评各150分。

外部满意度主要针对服务对象,包括社会人士、学生家长及其他服务对象,进行测评;内部满意度测评,涉及系统内单位年度民主测评和校长(园长)述职述廉测评等。

  评价突出过程性监测,突出数据采集和分析,突出通过评价引领学校自我诊断、自我剖析,突出问题导向和精准改薄,推动在日常监测和数据分析基础上形成科学有效的学校成长机制,引领和推进学校自主、创新、持续发展,整体提升区域中小学校的办学内涵,促进学校多样化发展,全面提升学校办学质量。

  学校五星评价的结果分A、B、C等,作为年终学校绩效考核的依据。

五星评价的结果以报告的形式呈现,分区域版和学校版。

区域版包含六个报告,分别为学前教育质量分析报告、小学“五星评价”报告、九年制学校“五星评价”报告、初中“五星评价”报告、高中“五星评价”报告和中小学学业负担报告,由教师发展中心组织编写。

学校版实行一校一版,内容包括:

(1)上一年度“五星?

u价”学校整改情况总结(学校撰写);

(2)当年度“五星评价”监测情况;(3)当年度“五星评价”评估小组对学校的评价诊断及建议。

  实施方案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推动了学校进一步完善各项管理制度,提高人文管理的水平,建立民主、科学、开放的管理机制,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

特别是借助现代网络技术,统合多方面评价主体,丰富了评价数据采集渠道,也使得评价更加科学,效率得以提高,很好地呼应社会、家长的关切,为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的现代学校制度,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改革区域教师评价与培养方式,教育人才队伍培养出新招

  教育要发展,人才是关键。

但在日常教育管理中,学校对教育人才往往重使用轻发展,重引进轻培养,重自我拥有不愿输出。

为推动教育发展,营造尊重人才、培养人才的氛围,推动区域教育均衡发展,我区在全国率先开展“教育人才指数”专项研究,构建了“苏州工业园区教育人才指数测评体系”。

  在该体系中,教育人才指标由刚性和柔性两方面的指标构成,刚性指标包括骨干教师(含名师)指数、教学能力与教学成果指数、德育管理人才指数、教育技术(保障)人才指数、教育国际化指数、高学历教师指数、高职称教师指数、青年骨干教师指数、青年管理人才指数等九个指标,柔性指标含区域人才交流指数、人才成长环境指数、行政团队综合指数、教育人才绩效指数和教育人才稳定指数。

刚性指标反映教育人才现有特点或水平,体现一所学校师资的整体素质与人才发展的硬实力;柔性指标是对教育人才成长具有影响作用的指标,反映师资整体素质在下一个时段内的变动趋势及同时段内在区域范围内的发展水平。

  2016年,根据前两年测评发现的一些问题和当前教育新的发展趋势,对指标的部分内容进行了优化调整,建构了信度高、采集易、可比较、可操作,与教师队伍建设省级教育评估相同或相近的教育人才测评指标维度。

  为更好地推动不同层次教师的专业发展,使得教师的素质和水平得到整体提升,区XX局,XX局会同区教师发展中心开展了“教师教育体系建设”的专项研究,构建了由教师专业发展的三个核心要素即基础力、发展力、领导力,以及专业课程、通识课程、理论课程、实践课程四个模块构成的“3主线、4模块”教师教育课程结构。

在此基础上,教师发展中心联合区内教师教育基地学校,共同编制了包括48个培训课程的培训指南,为系统开展教师培训打好了基础。

  三、规范化的区域学业质量监测成常态,教学跟进式改革得以聚焦

  为了认真贯彻教育部《关于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意见》,创造性开展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我们以科学、规范推进区域学业质量监测为抓手,研制基于课程标准和核心素养的学科监测指标和监测工具。

2015年5月,出台了《小学生学业质量监测方案》。

从2015年6月至今,先后开展了四轮以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学业水平及相关因素的信息采集为主要内容的小学生学业质量监测工作。

基于课程标准和核心素养,科学研制学科监测指标。

我区教师发展中心自主研制小学语文、数学、英语、体育、美术、科学等各学科的三级监测指标以及相关因素采集指标,对学生的学业水平分A、B、C三个等级进行具体描述,其中美术学科监测指标的开发属国内首创。

指标的设计和引领,实现了学业质量监测从甄别向诊断、从知识向能力、从以成绩为本向以人为本的转变。

围绕学业质量监测指标,科学开发学科监测工具,主要包括各学科测试卷、现场测试方案和教师问卷、学生问卷。

全面监测小学生全面发展状况,重点考查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等能力和艺术审美、身心健康、实践探究等素养,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为保障《苏州工业园区小学生学业质量监测方案》的有效实施,我们出台了《苏州工业园区中小学生学业负担状况监测实施手册》,护航监测,形成合力,保障我区各校在规范化、标准化、现代化教育质量管理上明晰工作思路,稳步前进。

将学业质量监测纳入我区智慧“易加”平台体系,开发建设了“易加学习分析平台”,创新实施“易加”互动监测分析,实现了考务管理、网上阅卷、监测数据的采集管理与分析、历次监测结果跟踪对比一条龙,发挥了多角度多维度诊断的便捷功能,为开展基于数据分析的跟进管理建立科学的、稳定的、长效的数据库。

  四、开展中小学生学业负担状况监测,绿色评价落地生根

  “学业质量好,学业负担必然重”似乎是一道“魔咒”,为了破除这一“魔咒”,根据《教育部关于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意见》等文件精神,研制了《关于开展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业负担状况监测实施意见》(苏园教〔2015〕18号),决定从2015年起在全区开展学生学业负担状况监测工作。

通过常态化的区域监测,进一步转变学校办学理念,营造学生快乐学习、健康成长的绿色教育生态。

  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业负担状况监测,主要围绕学习时间、课业质量、课业难度、学习压力四个关键指标,确定作息时间、课程开设、作业考试的难易程度等18个监测点。

监测的具体路径是大量的问卷调查和数据采集。

构建专门的“问卷监测”信息网络平台系统,支持学生、教师、家长三种不同类型的问卷调查。

其中教师问卷、家长问卷由平台直接推送至教师、家长的手机,学生问卷调查统一在学校的网络教室进行,方便快捷。

为保证问卷的科学有效,一方面我们根据监测指标体系,构筑了总量超过1000题的题库,并保持每年20%的更新比例;另一方面通?

^实施系统自动组卷、完全匿名回答等举措,减少人为因素的干扰。

2015年、2016年连续两年的监测,全区所有公办中小学校全部参与,共抽取8150名样本学生、4455名样本家长和581名样本教师参与监测,初步实现了监测对象的多元化和广泛性。

  对2015、2016两年相关数据的比对,明晰了我区中小学生学业负担状况的变化趋势,为教育行政部门、业务指导部门、学校管理人员直至一线教师掌握学生学业负担的区情、校情、生情,发现进步、寻找问题、精准施策,提供了有效依据。

  五、大力推进区域智慧教育建设,为评价数据分析提供保障

  评价主体的多元,评价对象的全面,必然会产生大量数据,必须对大量数据进行科学、快捷地采集、分析。

为了推进项目研究,结合《苏州工业园区“智慧教育”顶层设计方案》规划,我区智慧教育枢纽平台在一期项目基础之上加紧二期的开发和应用,助力评价改革、质量监测,以教育信息化为教育管理方式、评价方式的变革、创新提供有力支撑。

  完成了“易加评价”系统构建。

“易加评价”评价系统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学校发展水平、教师人才水平、学生综合水平、校园安全评价、内外部满意度等评价指标的统一管理。

目前,我们研究确定了学校发展水平的5个指标、38个得分点,教师人才水平的4个指标、25个得分点,学生综合水平的5个指标、3个得分点,内外部满意度的4个指标、4个得分点。

  我们还完成了“易加分析”系统构建。

“易加分析”即学习分析系统,涵盖了对学生学习数据的收集、统计、分析、诊断等流程,为教育管理者提供深层次诊断、多维度甄别的工具,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易加分析”主要依据科学的指标、明确的导向,通过多元、多维度、多种类的数据,清晰呈现教学、教研、学习、管理的客观现状,诊断问题的成因,以促进教师教学方法、学生学习方式和管理者管理行为的改善。

平台已完成了基础数据管理、考务管理、考试管理、分析报表等模块的开发建设。

  以质量监测为抓手,改变了区域教育教学的行走方式。

我们以学生学业质量监测为项目实施重点,强化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倡导基于实证的教学评价改革,推动问题导向的跟进改革,逐步完善基于数据支撑的“监测分析―问题诊断―改进优化”学业质量评价机制。

强化了科学全面的教育质量观,坚持常态诊断的管理理念和行动方式,监测学科从语、数、英逐步拓展到艺术、体育、科学、德育等学科,并且重视对影响学业质量的学生身心健康、学校教育管理、家庭教育文化、教师教育教学等相关因素的分析,营造了实施素质教育的良好氛围,学生在校的归属感得到明显提升。

推广了基于数据的诊断方式、“让事实说话,用数据诊断问题”的实证分析思路。

精准导向教研教学行为的改进,推进教学研究的深化,推进教师行动的转变。

教育行政部门、业务指导部门、学校管理人员、一线教师突破以往从经验出发、凭印象判断的粗放型教育管理方式,重数据,重实证,营造良好教育生态,全面打造我区素质教育升级版。

  借助“基于?

稻莘治龅慕萄?

评价改革及跟进式管理创新的实践研究”项目,我们基本建构起了区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回顾、分析这个质量保障体系,我们提炼了“5+1”教育质量保障工作模型。

“5”是指:

(1)基于问题,确立项目(问题导向、经验型为主);

(2)工具研发,实施监测(目标、体系、指标、监测);(3)数据分析,科学诊断(诊断问题、分析原因);(4)明确方向,跟进改革(确立目标、重在行动);(5)指导督导,解决问题(举一反三、高效率广效益)。

“1”是指:

监测本身的自我反思、自我完善(技术、方法、工具等不断的校对与修正)。

  让每一位学生享有更加公平、更高质量、更加多样化的教育,实现区域教育高位均衡发展是我区教育发展的愿景。

立足质量监测,撬动区域教育管理变革,区域教育高位优质均衡的未来正向我们走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