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工安置住宅项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039237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71.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工安置住宅项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职工安置住宅项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职工安置住宅项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职工安置住宅项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职工安置住宅项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职工安置住宅项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职工安置住宅项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职工安置住宅项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职工安置住宅项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职工安置住宅项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职工安置住宅项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职工安置住宅项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职工安置住宅项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docx

《职工安置住宅项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工安置住宅项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职工安置住宅项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docx

职工安置住宅项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

目录

1.编制依据2

2、工程概况2

3、控制重点及原因分析3

3.1温度裂缝3

3.2对策4

4、筏板施工设计4

4.1施工方法设计4

4.2施工能力设计4

4.3劳动力安排4

5、施工技术要点5

5.1优化混凝土配合比5

5.1.1材料的选用5

5.1.2设计配合比6

5.2施工部署及安排6

5.2.1混凝土搅拌6

5.2.2混凝土运输安排7

5.3混凝土浇筑控制7

5.3.1混凝土振捣7

5.3.2集水坑电梯井支护7

5.4混凝土施工缝的留设8

5.5凝土的收面和养护8

5.6块的制作9

6.质量保证措施10

7.安全保证措施10

8.成品保护措施11

9.环保措施11

1.编制依据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GB/T50476-2008;

《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2013;

《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JGJ3-91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规程》JGJ3-2010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GB50496-2009

《XX新城居住区615、621地块职工安置住宅项目4-4#、4-5#楼及部分2#车库相关图纸。

2、工程概况

1、工程概况

本工程位于北京市朝阳区、XX新城居住区615和621地块职工安置住宅项目4-4#楼、4-5#楼及部分2#车库地下部分,总面建筑积约66965m2,4-4#楼地下5层、地上32层,建筑面积约25395.68m2,4-5#楼地下5层、地上34层,建筑面积约27104.68m2;部分2#地下车库建筑面积约14700m2,车库与住宅楼连成整体,施工中设后浇带,地下车库结构形式为全现浇框架无梁板结构;住宅楼由地下和地上两部分组成,4#楼为地下5层地上32层,总建筑高度为96.35m,5#楼为地下5层地上34层,总建筑高度102.05m,标准层层高为2.85m,阳台宽度为1200mm,结构形式为全现浇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

2、现场概况

基础底板为C35,抗渗等级为P8,最大长度为63.175米,最大宽度29.4米,大体积混凝土工程总量约为4915m³,基础底板底标高-18.48,底板面标高-17.19米,后浇带宽度为800㎜。

※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防止是本工程的重点。

3、施工流水段划分

地下结构施工时A、B、C、D四个施工区各分为四个施工流水段,分别为一段砼方量约1151m3、二段砼方量约1757m3、三段砼方量约1172m3、四段砼方量约835m3。

3、控制重点及原因分析

大体积混凝土具有结构厚,体形大,钢筋密,一次浇筑混凝土数量多的特点。

由于结构截面大,水泥用量多,水泥水化热产生较大的温度变化和收缩作用,由此形成温度应力,造成混凝土表面裂缝及贯通裂缝的产生。

因此,对大体积混凝土,除科学组织交通、合理配备机械,保证混凝土的连续供应,避免冷缝出现,满足普通混凝土的强度、刚度、整体性和耐久性等常规要求外,主要就是如何科学的设计混凝土配合比,采取科学合理的养护方法,控制好混凝土内部中心最高温度的产生,控制混凝土内外温差,防止温度变形裂缝的发生和开展。

3.1温度裂缝

主要有表面裂缝和贯通裂缝。

表面裂缝是由于混凝土表面和内部的散热条件不同,温度外低内高形成温度梯度。

混凝土表面水泥浆的拉应力较小,但是混凝土温度拉应力较大,这样就造成面层出现表面裂缝。

贯通裂缝是由于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后,降温温差引起的变形,加上混凝土失水引起的体积收缩变形,受到地基和其他结构边界条件约束时产生的拉应力,超过混凝土抗拉强度时产生的可能贯通整个截面的裂缝。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温度控制指标为:

混凝土内部温差(中心与表面100或200mm)不大于25℃;混凝土表面温度(表面以下100或200mm)与室外温差不大于20℃;混凝土降温速度不大于2.0℃/d。

注:

依据《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GB50496-2009

3.2对策

科学设计配合比,调整混凝土材料,控制水化热产生。

反复试验调整最优配合比。

合理部署施工机械、劳动力配置、混凝土供应,制定正确详细的施工方案,确保混凝土连续浇筑。

提高混凝土极限拉伸强度,选用良好级配的粗骨料,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和抗拉强度,减小收缩变形;浇筑后及时排除表面积水,加强早期养护,提高混凝土早期或相应龄期的抗拉强度和弹性模量。

4、筏板施工设计

4.1施工方法设计

针对本工程基础底板实际特点,为缩短工期,混凝土采用斜面分层三次到顶连续浇筑的方法浇筑,浇筑筑厚度1.29m左右。

4.2施工能力设计

本工程属大体积混凝土部分为一段、二段、三段基础底板C35—P8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总量约为4080m³,计划浇筑顺序:

一段按从东到西分层浇筑,采用一台62m汽车泵和一台车载泵布置在基坑南侧或东侧距离基坑边缘不小于2m处,设置一台布料机进行浇筑,两台泵浇筑输送能力约为每小时70m³,预计浇筑时间为16小时。

二段按从西到东分层浇筑,采用一台车载泵和一台62m汽车泵布置在基坑东侧距基坑边缘距离不小于2m,浇筑能力约为每小时70m³,预计浇筑时间为25小时。

三段采用两台车载泵、两台泵浇筑输送能力约为每小时60m³,预计浇筑时间为20小时。

浇筑时搅拌站技术人员需在场指导施工。

4.3劳动力安排

施工人员分为两大班作业,每班作业时间为10h,现场设总负责1人。

每班主要人员安排:

序号

工种

数量(人)

备注

1

后台卸料

8

分2班施工

2

振捣手

20

分2班施工

3

前台卸料

8

分2班施工

4

抹灰工

20

分2班施工

5

钢筋调整

4

分2班施工

6

模板调整

4

分2班施工

机械工、电工等特殊工种及现场操作人员根据需要安排。

5、施工技术要点

本工程混凝土采用商品混凝土。

商品混凝土厂家的确定,通过现场考察、投标报价方式,初选混凝土生产厂家,并报监理单位和建设单位审查、最后确定。

混凝土的技术参数由厂家提前进行试配。

对于商品混凝土中原材料的控制,项目部必须有专人负责,监督材料的进场情况和取样情况,并应做好记录。

复验不合格的材料严禁使用。

5.1优化混凝土配合比

5.1.1材料的选用

5.1.1.1水泥

水泥品种及用量直接影响水化热的高低,减少每立方混凝土的水泥用量和采用低水化热的水泥就可减少混凝土的发热量;选用底水热化水泥。

水泥的强度等级为PO42.5

5.1.1.2骨料

颗粒级配及指标符合JGJ52-2006《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

细骨料采用中砂,含泥量小于3%,细度模数不宜大于2.3,其它指标符合JGJ52-2006《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要求。

应选用非碱活性骨料。

注: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GB50496-2009

5.1.1.3外加剂

外加剂质量须满足《混凝土外加剂》GB8076-2008、《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2013和有关环境保护规定。

因含有膨胀组分,使混凝土产生适度体积膨胀,能够有效补偿混凝土的干缩和冷缩,符合设计超长混凝土的微膨胀的要求。

防水组分能改善混凝土中孔结构的分布,降低混凝土中孔隙率,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增强了混凝土的抗渗性能,符合P8设计要求。

5.1.2设计配合比

5.1.2.1本工程试配工作由商品混凝土搅拌站负责,在考虑施工和易性的前提下,初步选出水灰比、水泥用量,求出用水量,再依据所选的砂率,求出砂、石的重量,得出初步配合比。

5.1.2.2在得到初步配合比后,以此制作强度试件及膨胀试件(包括自由膨胀试件和限制膨胀试件),在检验试件的强度、膨胀率(特别是限制膨胀率),均满足设计要求时,可进行试拌,核对坍落度、调整用水量,并最后确定施工配合比。

5.1.2.3本工程混凝土配合比的基本要求是:

1)试配的抗渗水压值应比设计值提高0.2Mpa;

2)每立方米混凝土水泥用量不少于320Kg;

3)灰砂比宜为1:

1.5~1:

2.5;

4)水胶比不大于0.55;

5)砂率控制在38%~42%;

6)混凝土坍落度考虑既便于泵送,浇筑时流淌又不致于过远,取160±20mm。

7)因本工程基础地板施工期间夏季,要求混凝土入模温度控制在30℃以下。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2011第8.1.3条规定)

5.2施工部署及安排

5.2.1混凝土搅拌

混凝土搅拌时,根据砂含水率及时调整配合比,并严格按实验室出具的配合比进行搅拌,计量要准确,派专人监督检查。

混凝土从出罐到入模时间不得超过120min。

5.2.2混凝土运输安排

为保证大体积混凝土的连续浇筑,对混凝土运输路线、供应混凝土数量,运输罐车到达率进行计算,保证每台地泵至少有一台罐车等待浇筑,要求从搅拌机出料到运输至施工现场时间不超过90min。

5.3混凝土浇筑控制

5.3.1混凝土振捣

浇筑混凝土下料时,混凝土应自然流淌,采用一个坡度(1:

6左右)斜向分层浇筑,厚度控制在300mm-500mm,每台泵布4台振动器,分布在根部、中间和流淌范围。

底板混凝土振捣时,先采用型号为ZP-50插入式振捣器振捣,插入式振捣器应快插慢拔,插点要均匀排列,逐点移动,顺序进行,不得遗漏,做到均匀振实,移动间距不大于振捣作用有效半径的1.5倍约为500mm左右,振捣时间宜为10~30s,以混凝土泛浆和冒泡为准,应避免漏振、欠振和超振。

振捣上一层混凝土时应在下一层混凝土初凝前进行,且必须插入下层50mm,以消除两层间接缝。

振捣器距离模板不应大于450mm,并不宜紧靠模板振动。

用平板振捣器振捣底板混凝土时,每一位置上连续振动一定时间,以混凝土表面均匀出现浆液为准,移动时必须逐行拖进,要成排一次进行,前后位置和排与排之间应有1/3平板宽度的搭接,以防漏振。

5.3.2集水坑电梯井浇筑及支护

集水坑及电梯井坑混凝土浇筑,为保证集水坑浇筑质量,首先浇筑集水坑的底板,待浇筑至集水坑底板标高时移至其它部位,在集水坑的底板混凝土初凝前,再浇集水坑侧壁混凝土,最后浇筑底板混凝土。

集水坑、电梯井模板安装应采取一定加固措施,具体加固方法见下图。

5.4混凝土施工缝的留设

基础底板本身不留施工缝;因防水要求,地下室外墙的施工缝留设在离基础底板顶面300㎜处,即底板混凝土浇筑时,地下室外墙同时浇筑300mm高;内墙和内柱施工缝留设在基础底板顶面,内墙的竖向施工缝留设在与外墙的交接处。

但是,施工时要特别注意,墙混凝土与基础底板混凝土抗渗等级不同,不能将基础底板的混凝土浇入墙中。

5.5混凝土的收面和养护

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方法常用的有:

蓄水养护和覆盖保温被养护。

由于蓄水养护法需要分段砌筑挡水墙和分期蓄水,本工程底板施工时间为夏季,故选取蓄水养护方法。

采取措施保持混凝土表面的温度和一定的湿度,是混凝土筏板养护的重点。

混凝土的养护时间:

对于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基础底板)要求不得少于14天。

基础底板混凝土的养护

施工前做好充分的施工准备,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做到及时的过程养护,混凝土浇筑后按规范、规定进行的养护,贯穿始终的温湿度控制。

②采取的措施:

混凝土初凝前,第一次收面采用长刮尺(要有5m长左右,60×300左右的铝合金)和木抹子弹线搓平后,立即用塑料布覆盖,防止混凝土下雨淋浇和烈日曝晒;第二次收面在收水后立即进行,去掉塑料布,收面采用2~3m刮尺和木抹子反复压实,保持混凝土表面处在湿润状态下(表面不得见干),再加盖塑料布保护;第三道收面在终凝前,既没有脚印时,一般夏季24小时左右,收面用磨光机压实,洒水,加盖塑料布。

③要求:

浇筑一段混凝土,养护一段混凝土,连续流水作业,混凝土表面应该全部覆盖严密,并应保持塑料布内湿润,有凝结水。

放线时,扫去明水,在混凝土湿润状态下放完线,然后继续养护。

5.6试块的制作

标养试块和同条件试块的制作及留置组数,见《试验方案》。

根据《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2011)的规定抗渗试块的数量按500m3留置一组(一组为6个抗渗试件)。

6.质量保证措施

6.1施工前组织进行技术交底,使全体施工人员对整个施工部署、施工方法、施工要求和应注意的问题有一个全面的掌握,做到心中有数。

6.2质保部要制定专项质量保证措施,增加人员,加强管理。

6.3进场的原材料,必须按规定进行复试,不合格材料要清退出场。

6.4派专人负责,以加强对搅拌站的管理,保证计量的准确性。

6.5分项工程,各工序严格执行“三检”制度。

6.6现场指挥、值班人员要时刻检查施工情况,及时决策处理出现的施工问题,以保证施工质量。

6.7严格按照施工技术方案组织施工,按标准操作。

对违反规定不负责任、不听指挥的人,一经发现,立即现场处罚。

6.8时刻掌握混凝土内部温度变化情况,随时作好应急准备。

6.9混凝土养护的覆盖层不准擅自拆除。

拆除前须报告技术负责人批准后方能按要求进行。

7.安全保证措施

7.1凡进入施工现场得人员,必须接受过安全教育,具备一般的安全常识,并与项目安全部门签订有关安全施工责任制度。

7.2进入现场施工的人员,要掌握并严格执行现场安全施工纪律(制度),执行“三宝”,增强自我防护意识。

7.3领导值班,组织安全执法队,专门负责监督施工安全工作。

7.4进行施工技术质量交底的同时,必须进行安全交底,严格执行各种安全制度。

7.5施工前,项目管理人员进行技术交底,使所有施工人员理解和掌握“干什么?

怎么干?

注意什么?

”,明白有关安全施工的具体要求和操作方法。

7.6专用设备,专人操作,机电设备,专人维修保养和管理。

7.7实行三相五线制,一机一闸,安装漏电保护器。

7.8坑周边设栏杆。

7.9夜间施工要有足够的照明,重要部位、通道口要有安全指示灯。

7.10加强基坑护坡及周围建筑物的监测,随时报告情况,以便及时采取措施。

8.成品保护措施

8.1跨越模板及钢筋搭设马道。

8.2泵管下应设置木枋,不准直接摆放在钢筋上。

8.3混凝土浇筑振动棒不准触动及钢筋、埋件和测温元件。

8.4测温元件导线或测温管应妥为维护,防止损坏。

8.5混凝土强度达到1.2N/mm2之前不准踩踏。

8.6拆模后应立即回填土。

8.7混凝土表面裂缝处理:

裂缝宽>0.2mm非贯穿裂缝可将表面凿开30-50mm三角凹槽用掺有膨胀剂的水泥浆或水泥砂浆修补。

贯穿性或深裂缝宜用化学浆修补。

9.环保措施

9.1禁止混凝土罐车高速运行,停车待卸料时应熄火。

9.2混凝土泵应设于隔音棚内。

9.3使用低噪音振动器。

9.4夜间使用聚光灯照射施工点以防对环境造成光污染。

9.5汽车出场需经冲洗,冲洗水沉清再用或排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