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少简答题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004019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9.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儿少简答题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儿少简答题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儿少简答题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儿少简答题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儿少简答题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儿少简答题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儿少简答题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儿少简答题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儿少简答题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儿少简答题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儿少简答题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儿少简答题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儿少简答题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儿少简答题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儿少简答题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儿少简答题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儿少简答题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儿少简答题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儿少简答题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儿少简答题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儿少简答题文档格式.docx

《儿少简答题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儿少简答题文档格式.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儿少简答题文档格式.docx

也就是说,一旦不能抓紧时机治疗,这些器官组织即便出现赶上生长,也往往是不完全的。

如,胎儿中后期到出生后6个月,是脑组织生长关键期。

若此时发生严重的蛋白质营养不良、缺氧、产伤等现象,就会导致脑细胞的分裂和增殖速度急剧减慢,即使以后采取各种积

极的补救措施,赶上生长也是不能完全实现的,脑细胞的数量不能恢复到应有水平,患儿的智力将受到较为严重的影响。

3.青春期可以细分为早、中、晚三期,请阐述每一期的发育的主要表现?

①青春早期:

主要表现是生长突增。

②青春中期:

以性器官和第二性征的迅速发育为特征。

③青春晚期:

体格生长速度明显减慢。

4.以身高为例阐述生长发育速度的不均衡性。

①第一次突增高峰在胎生中期(妊娠4~6个月),三个月约增加27.5cm。

②生后,增长速度开始减慢,但仍保持较大的增长速度,第一年身长增加20~25cm。

第二年身长约增加10cm。

③2岁以后至青春期以前,生长速度下降,并保持相对稳定,平均每年约增加4~5cm,直至青春期开始(女10岁、男12岁)。

④第二次生长突增发生在青春期,在青春发育早期开始(女约10岁,男约12岁),身高年增值5~7cm,处在生长速度高峰的这一年可达10~12cm,男孩可能更高些。

年增加率一般为3%~5%。

这一阶段约持续3年。

⑤之后进入青春发育中期,生长速度逐渐减慢;

直到女17、18岁,男22岁左右,身高基本停止增长。

5.简述青春发育期(青春期发育)的基本概念,青少年在此时期内的生长发育有哪些特征?

主要特点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①体格生长加速,出现第二次生长突增。

②各内脏器官体积增大,功能日臻成熟。

③内分泌系统功能活跃,与生长发育有关的激素分泌明显增加。

④生殖系统发育骤然增快并迅速成熟,到青春晚期已具有生殖功能。

⑤第二性征迅速发育,使男女两性的形态差别更为明显。

⑥在形态与功能发育的同时,伴有心理发展的加快,也产生了相应的心理与行为变化,易出现心理卫生问题。

6.从出生到20岁,人群身高生长曲线在男女之间出现的两次交叉现象?

男女两性在身高生长突增起止的早晚、突增的幅度的不同。

7.请阐述婴儿期动作发育的规律性。

①自上而下;

②由近及远;

③由粗到细;

④从整体到特殊,从孤立运动到共济协调。

8.按评价目的分类,请阐述心理发展评价的种类及其代表量表?

①智力测验;

②人格测验;

③神经心理测验;

④特种技能测验;

⑤适应性行为评定。

五、简答题

1.生长发育长期变化的表现都有哪几方面?

①身高、体重增长

②性发育及性成熟提前的趋势几乎在世界各地都可以观察到。

月经初潮年龄是性发育长期变化最常用的指标。

近百年来女孩的月经初潮平均年龄逐步提早3年。

 

③同龄者的脑重量随年代而增大趋势;

④儿童第一恒磨牙的萌出时间提前;

⑤妇女停经年龄、老视平均年龄的推迟和平均寿命的延长。

生长长期变化还表现在其它方面,如身体比例的变化;

儿童少年骨龄提前;

脑力工作能力明显增强。

此外,儿童时期一些易罹患疾病的发生也有提早趋势。

2.简述遗传对儿童少年生长发育的影响

遗传因素包括家族、种族影响:

在家族影响方面,人体的成年身高与父母平均身高之间的遗传度为0.75。

即人体的高度75%取决于遗传因素,只有25%取决于营养、锻炼等环境因素。

父母与其子女身高的相关系数有随年龄上升的趋势,提示遗传因素越是在后代接近个体成熟阶段,表现得越充分,这种现象称为生长发育的“家族聚集性”。

在种族影响方面,体型、躯干和四肢长度的比例主要受种族遗传的影响。

②双生子研究:

双生子特别是同卵双胎,为研究遗传因素对儿童生长发育影响提供了最好的天然素材。

他们在外显性状上的差异完全来源于环境的不同。

3.父母身高较高,其子女的身高必然高吗?

为什么?

父母身高较高,其子女的身高不一定高。

在家族影响方面,在良好的生活环境下长大的儿童,其成年身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遗传。

有学者认为,人体的成年身高与父母平均身高之间的遗传度为0.75。

一般来说,父母为高身材,其子女的身材也高些,但子女成年身高超过父母身高的可能性要小些,而低于父母身高的可能性要大些;

父母为矮身材其子女身材也矮些,但子女成年时身高超过父母身高的可能性要大些。

因此,人类经过世世代代的繁衍,其身高总是遵循正态分布规律,表现为中等身材的人占大多数,所以身高不一定高。

1.儿童少年的生长发育受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双重影响,请列出环境因素中对儿童生长发育有不良影响的因素都有哪些。

(简述影响生长发育的环境因素)

(1)营养是生长发育最重要的物质基础。

如果营养素缺乏,各种营养素的摄入不均衡,膳食结构不合理,就会引起生长发育迟缓,免疫功能低下,影响学习和劳动能力,并可导致各种急、慢性营养不良和各种营养缺乏症。

锌、碘、钙、硒等微量元素和无机盐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都是必不可少的。

胎儿期碘缺乏可形成克汀病(地甲病);

儿童少年缺碘则出现甲状腺肿大、智力发育水平低下、身体发育缓慢等。

婴儿缺乏钙,易患佝偻病。

氟有预防儿童龋齿的作用,但过量的氟可影响中枢神经系统,造成脊髓和脑的损伤。

如果

摄入量低于铁的需要量,则可能发生缺铁性贫血。

(2)体育锻炼不足,易导致儿童期肥胖症的发生。

(3)任何引起生理功能紊乱的急慢性疾病都可对儿童的生长发育发生直接影响,如消化道疾病、寄生虫、地方病、内分泌疾病、遗传病、传染病等。

(4)不合理的作息制度

(5)环境污染,如铅

(6)不良的社会因素和家庭因素。

(气候与季节)

2.生长发育长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对人类有何影响?

原因:

①生长长期变化与多种因素有关,目前认为是营养、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卫生条件的改善以及远缘婚配的遗传因素等综合作用的结果。

②营养对生长长期变化最具重要的作用。

在不发达或发展中地区,供给充足的热能与生长长期变化关系密切;

当营养条件改善,热能供给充足的情况下,导致生长长期变化的关键因素则是热能中摄入动物蛋白质所占的比例增高。

③社会经济条件状况好坏也是导致生长长期变化重要原因之一。

国民经济的发展,工业现代化,国民人均收入增加,人民生活、文化、教育水平的提高,卫生保健、健康服务及生活质量的改善等都促进了生长长期变化的正向发展。

反之,工业化早期,由于雇佣童工、恶劣的劳动条件,或由于战争、灾荒等不良社会状态,对儿童生长长期变化都产生程度不同的负向效应。

④遗传对生长长期变化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由于社会的开放,交通的便利,工业化、都市化导致人口大量远距离移动,远缘婚配和异族通婚的“杂交优势”促进了遗传潜力的充分发挥。

对人类影响:

生长发育长期变化对人类的影响具有双重性,有正面及负面。

身体形态、机能变化的正向趋势使人群体质提高,但由于身高、体重的增大会导致社会资源消耗的增加和环境污染的加重;

生育期和寿命的延长使全球人口问题更趋严重;

青春期的提前到来,未婚性行为、少女怀孕及单亲家庭增加会引起一系列医学、社会和法律问题。

因此,对于人类生长长期变化即要重视积极的方面,也不要忽视消极方面的作用。

3.试述人群身高体重的城乡差别,以及可能影响儿童少年体格发育存在城乡差异的因素?

①据我国1979年资料7~17岁各年龄男生身高城市比乡村平均高5.7cm;

女生城市比乡村平均高5.0cm。

7~17岁各年龄男生体重城市比乡村平均重2.9kg;

女生城市比乡村重2.2kg。

②1985年与1979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查资料比较,形态指标发育水平依然存在差异,但有缩小的趋势。

例如,7~22岁男生身高城市平均高于乡村3.85cm;

7~22岁女生体重城市平均比乡村重1.63kg,在16~

22岁年龄段,乡村女生反而比城市女生平均重0.6kg。

③据2000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资料,1979~2000年间7~17岁城市男生身高平均高于乡村4.4cm;

女生城市比农村高3.4cm,乡村学生身高年增长率高于城市。

④生长发育的城乡差异主要是由于城乡的社会环境、生活和劳动的差别而引起的。

这种差异在经济落后的国家和地区尤为突出。

我国目前随着农村小城镇建设速度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这种生长发育的差距逐渐在缩小。

4.在进行生长发育研究时,判定遗传和环境因素各自影响作用大小的、应用最为广泛的研究方法是什么?

并阐述其意义。

双生子研究是人类遗传学领域的重要方法之一。

双生子分为单卵双生子(MZ),由同一受精卵发育而成,具有完全相同的遗传基因,他们在外显形状上的差异完全来自环境;

另一类是异卵双生子(DZ),由两个基本点不同受精卵发育而成,其遗传基因只有50%相同,遗传结构等同于同胞兄弟姐妹,由于基因型和发育环境都不同,他们间的形状差异来源于遗传和环境两个方面。

因此,可通过比较MZ和DZ的表型差异,来判断遗传、环境两大类因素对某些疾病或生长发育形状各自影响作用的大小。

双生子研究具有无可替代的优越性。

研究不同环境下生长发育的MZ,可分析不同环境因素对表型特征的影响;

而探讨DZ在同一环境下的生长发育差异,可分析不同基因型的表型效应。

因此,通过比较MZ、DZ的表型差异,衡量遗传和环境因素各自作用的大小

1.如何选择能说明生长发育状况指标?

①代表性越大越好;

②容易测量,也容易测量准确;

③可用数值表示。

2.何谓发育年龄评价法?

常用的都有哪几种?

发育年龄又称生物年龄或生理年龄,是指用身体某些发育指标(如形态、功能、性征等等)的发育平均水平及其正常变异,制成标准年龄,来评价个体儿童的发育状况。

常用的主要有四种,为形态年龄、第二性征年龄、牙齿年龄和骨骼年龄。

3.生长发育调查的目的是什么?

①研究生长发育规律;

②研究各种内、外因素对生长发育的影响;

③发现主要影响生长发育因素,研究其变化原因;

④为提出相应的卫生措施和观察、检验、评价某个单项或综合的卫生保健工作的效果提供科学依据。

1.生长发育的调查方法主要有几类,他们的含义及特点各是什么?

横断面调查,追踪性调查和半纵向调查。

分别阐述其定义及目的

2.何谓骨龄?

为何采用手腕骨作为判定骨龄的标志?

如何评价骨龄?

(1)骨龄的定义。

它是儿童少

年骨骼发育(钙化)程度同骨发育标准比较求得的发育年龄,是反映个体发育水平和成熟程度比较精确的指标。

(2)手腕部作为判断骨龄的优点:

①手、腕骨数目、种类和形状多样。

②手、腕骨各继发性骨化中心的出现及掌、指骨、尺桡骨干骺愈合各有不同的时间。

③拍片方便,投照条件容易控制,对受检者接受X线剂量小。

(3)①标准图谱法;

②计分方法。

1.试述判定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标准”。

(1)智力发展正常正常的智力是儿童青少年正常生活学习的基本心理条件之一。

(2)情绪反应适度情绪愉快是儿童心理健康的核心。

稳定、协调的情绪,适度的情绪反应,表示其身心处于良好的积极的心理状态,有助于提高学习、生活能力和保持较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相反,经常性的情绪波动、紧张焦虑、恐惧退缩或冷漠无情等,都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3)心理行为特点符合年龄心理健康者应具有与多数同龄人相符的心理行为特征。

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和行为若经常严重偏离自身的年龄特点,一般都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4)行为协调,反应能力适度以灵活协调的行为对环境变化做出适度的反应,是儿童青少年健康发展的基本条件之一。

(5).人际关系的心理适应心理健康的儿童一般都能与周围的人建立协调的人际关系、和睦相处。

如果儿童早期的社会交往被剥夺,容易造成孤僻、敌意、敏感、适应困难等心理障碍。

(6).个性的稳定和健全健全稳定的个性表现为健康的精神面貌,客观而积极的自我意识,能适度控制自己的心理与行为,行为符合社会道德规范。

性格极端内向或极端外向,与他人或社会生活长期格格不入,都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2.试述儿童青少年心理卫生问题的主要表现。

(1)学业相关问题行为表现与学习密切相关,学习困难、注意力障碍、自控能力差、活动过度、拒绝上学等等。

多发生在小学阶段,尤其是初入学儿童。

某些儿童的问题属于从学龄前期向学龄期过渡过程中出现的暂时性适应不良。

(2)情绪问题如情绪不稳定、紧张焦虑、孤僻、强迫行为、过分任性或冲动、暴躁易怒、胆小退缩、恐怖等。

此类问题表现程度严重者须排除精神性疾患。

(3)品行问题如偷窃、经常说谎、逃学或离家出走、纵火、攻击性行为、破坏性行为等,这类问题男孩明显多于女孩。

(4)不良习惯如习惯性抽动、吮指、咬指甲、摩擦癖、遗尿、口吃、偏食等。

(5)青春期问题多见于青少年青春发育期。

如吸烟、药物依赖、酗酒、网络成瘾、少女怀孕、性行

为、离家出走、违法犯罪、自杀等。

3.试述儿童青少年心理卫生问题产生的影响因素?

儿童心理卫生问题表现多样,原因复杂,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脑损伤一切影响脑正常发育的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不良因素,均可不同程度地损伤儿童脑组织,导致大脑功能不同程度的障碍。

轻微脑损伤常产生情绪、行为问题,严重者导致儿童智力低下和人格障碍。

发育迟缓和心理行为问题常相互为伴。

例如,可因注意力不集中而妨碍了学习,延缓正常行为模式的建立;

精神发育迟滞儿童的问题行为多见。

(2).气质特点气质与行为有一定关联,具有困难型、迟缓型气质特点的儿童易出现心理卫生问题,难养型的儿童对环境中应激的耐受力差,行为问题较多见。

但儿童的行为受气质和环境的双重影响,换言之,只要两者的相互作用协调,有气质易感性的儿童仍可获得良好心理发展;

若不协调,易导致心理行为问题发生。

(3).家庭因素家庭是儿童主要的生活环境,儿童的行为模式受父母-子女相互作用的影响。

家庭环境、儿童教养方式、亲子关系、父母文化素质等都对儿童心理发育产生影响。

早期母-子情感不良或情感剥夺等,易导致儿童产生心理问题。

家庭关系紧张、父母离异、父母责任角色不当等,都会给儿童造成心理创伤。

(4).学校因素学校是儿童身心发展的重要环境。

学校的环境氛围,教学内容和方法、教师的素质和工作作风、同学间的关系等都会对儿童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

(5).社会文化因素现代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城市人口的密集、各种新旧观念的冲突、生活方式的改变等诸多因素均对儿童心理健康产生影响。

不良的社会风气,不健康的传媒作用和激烈的社会竞争等,可导致各年龄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的增加。

六、案例题

1、某男孩,3岁,无主动语言,经常是重复语言,自言自语。

其母嘱其说:

“说再见”,他也重复说:

“说再见”。

不时还嘟囔一让人听不懂的话。

经常吸吮手,将手举至脸前、胸前,重复作些奇怪的动作。

时而反复单调的蹦跳,不能将注意力保持在某物或某人身上,与亲人无明显的对视。

通过以上信息,请考虑该儿童可能患有哪类疾病,并简述理由。

可能患有孤独症(自闭症),其理由如下:

孤独症主要表现为:

(1)交流障碍:

儿童缺乏与他人的交流或交流技巧,总是独自玩耍。

缺乏与亲人的目光对视,对父母亲缺乏特别的情感。

(2)言语发育障碍:

孩子通常语言发育落后,或表现为自言自语、重复刻板的语言。

3)刻板重复行为:

如转圈、撕纸、玩开关、特别依恋某一物件

、重复看电视广告等。

4)智力落后,70%患儿智力低下,但有些儿童可以在记忆力、音乐等方面智力超常。

5)感觉异常、多动、注意力分散、发脾气、攻击、自伤行为等。

此儿童症状表现符合上述三个主症状,也符合DSM-IV中孤独症的诊断标准,因此,可认为其患有孤独症。

2、某男孩,10岁,小学生,上学顽皮多动,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上小学5年级,很少能坚持听课10分钟以上,小动作多,或玩铅笔、或玩课本,与同学交头接耳的说话,做作业丢三落四,不能善始善终。

不怕危险,经常与同学打架,情绪易激动,好发脾气,不能忍受排队,屡教不改。

问题:

1.通过上述信息,你认为该儿童可能患有哪类疾病?

可能患有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2.简述此病可能的共患病有哪些?

对立违抗性障碍(ODD)、品行障碍(CD)、抽动障碍、抑郁障碍、焦虑障碍。

1.简述童年期儿童的患病特点

患病率较低,但仍以感染性疾病为主。

而与生活卫生习惯有关的疾病,如龋齿、沙眼等发病增加;

与学习负担、教学环境(采光、照明、课桌椅)等有关的疾病如近视、脊柱弯曲异常等明显增多,意外伤害发生率明显增加。

2.简述近视发生的原因

(1)环境因素主要包括视近工作的强度和时间、视近工作姿势、视近工作环境(采光、照明、课桌椅等)等。

(2)遗传因素高度近视(-6.0D以上)在我国约占总人口的2%,它基本上是由遗传决定的。

大多数病例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3)体质、营养和健康因素体质孱弱、营养缺乏等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是近视的促发因素;

体内某些微量元素(锌、铜、铬等)缺乏可能与近视发生有关。

3.简述龋齿四联因素理论

Newbrum认为龋齿的发生是一个相对缓慢的过程,是细菌、食物、宿主和时间四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产物。

即四联因素理论。

细菌是龋齿发生必不可缺的因素,目前已公认的主要致龋是变形链球菌。

由粘附在牙面上的细菌和糖类食物残屑形成的斑垢(牙菌斑)是这些细菌生存和致病的环境。

食物以碳水化合物,尤其是蔗糖为主要致龋食物。

宿主抗龋能力(全身和局部)受营养、唾液质和量、遗传因素及牙齿本身(形态、结构、位置、部位等)等影响;

龋齿的发生与时间关系密切。

4.肥胖症发生的因素有那些?

①遗传因素;

②环境因素。

(详列几项)

1.如何保护视力、预防近视?

保护学生视力、预防近视应采取针对综合性措施。

(1)限制近距离用眼时间

(2)重视读写卫生

(3)开展体育锻炼,增加室外活动

(4)合

理饮食,注意营养

(5)改善学习环境

(6)定期检查视力,作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2.试述我国龋齿的流行特点及其预防措施。

(1)龋病是世界范围的流行疾病。

(2)我国龋齿流行病学特点是:

①幼儿园儿童高于小学生,小学生高于中学生;

②城市学生高于农村学生;

③大城市高于中小城市;

④按照WHO的标准衡量,我国的龋病发生属较低水平,但儿童少年龋患率处于上升趋势。

(3)龋齿的预防应采取综合性预防措施。

①加强口腔保健宣传,定期进行口腔检查;

②定期口腔检查;

③合理营养和体育锻炼;

④药物防龋;

⑤窝沟封闭;

⑥其它防龋方法

1、制订儿童少年学校作息制度应符合哪些原则?

①按大脑皮层的功能特点和脑力工作能力的变化规律,合理安排学习、活动与休息的交替。

②针对不同年龄阶段和不同健康状况的儿童少年,分别制定作息制度区,做到区别对待。

③既满足规定的学习任务,又能满足生理需要,保证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④学校与家庭的作息制度协调、统一。

⑤作息制度一经确定,不轻易改变。

2、大脑皮层功能的镶嵌式活动特点的卫生学意义?

这一特点常用于教学活动的组织安排之中,通过不同性质的课程轮换,一堂课中

不同教学内容的合理安排,以及脑力与体力活动的交替,主能使皮层较长时间的保持工作能

力,是减少疲劳发生,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措施之一。

3、评价学习疲劳方法的选择原则。

选择原则:

能直接反映大脑皮层的功能状况,能区分疲劳的不同阶段,便于早期

发现疲劳,便于现场使用,结果稳定,符合受试者年龄特征及接受能力,不过多增加受试者

的脑力负荷。

在实际工作中,往往要采用几种方法,互相验证结果。

4、发生早期疲劳的机理及主要表现。

早期疲劳的特点是优势兴奋灶的兴奋性降低,不能有效抑制周围区域,出现内抑制

障碍。

因而会出现大脑皮层的分化、抑制能力减弱,皮层各区域出现兴奋的泛化,不能形成有效的优势兴奋灶,引起许多不利于学习的反应,如上课时坐立不安,交头接耳,小动作多,周围稍有动静即转移注意力等。

条件反射实验可见错误反应增加,包括对阳性刺激无反应,对阴性刺激有反应,甚至不给刺激也反应。

有些个体的早期疲劳,内抑制障碍的表现不明显,而主要出现兴奋过程障碍,表现为对条件刺激的反应时间延长,反应量减少,脑力工作速度减慢和效率降低等。

5、简述大脑皮层具有的保护性抑制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具有的卫

生学意义。

保护性抑制及其疲劳表现是重要的生理信号,起着保护大脑皮层免受功能衰竭的

作用。

在教育组织过程中,要避免出现对保护性抑制具有破坏性的安排,要注意观察学生疲劳的早期表现,适当组织休息和其它活动,以促进大脑皮层功能的迅速恢复。

相反,儿童少年出现疲劳后仍勉强学习,其大脑皮层内的能量物质将继续损耗,导致重度疲劳甚至过劳发生,不仅不易恢复,而且严重影响身心健康。

6、动力定型的形成绝非一朝一夕之事,请阐述它在形成过程中可分为哪三个时相?

第一时相表现为兴奋过程扩散。

第二时相表现为兴奋反应逐渐向优势兴奋灶集中,各种正诱导对优势兴奋灶的强化作用,负诱导对与该活动无关皮层区的抑制作用,可促使兴奋集中指向学习,逐步形成动力定型的雏形。

第三时相表现为动力定型的巩固、完善和自动化,需要通过较长时间的反复的训练。

1、影响脑力工作能力的因素有哪些?

①年龄;

②性别;

③健康状况;

④遗传;

⑤学习动机;

⑥学习和生活条件;

⑦情绪因素。

2、请阐述课程表编制的卫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