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居住地聚落.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040741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332.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类的居住地聚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人类的居住地聚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人类的居住地聚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人类的居住地聚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人类的居住地聚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人类的居住地聚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人类的居住地聚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人类的居住地聚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人类的居住地聚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人类的居住地聚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人类的居住地聚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人类的居住地聚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人类的居住地聚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人类的居住地聚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人类的居住地聚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人类的居住地聚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人类的居住地聚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人类的居住地聚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人类的居住地聚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人类的居住地聚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类的居住地聚落.docx

《人类的居住地聚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类的居住地聚落.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类的居住地聚落.docx

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总题数:

27题

第1题(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地理江苏卷(新课程))

题目

下图是“某城市不同时期人口密度与距市中心距离关系图”,读图回答18~20题。

18.按城市化发展过程,下列四幅图的排序依次是

A.a-d-b-c      B.a-c-d-b      C.d-b-c-a      D.c-d-b-a 

19.该城市在此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现象是

A.城市人口逐渐向市中心集聚      B.出现逆城市化趋势

C.城市用地规模逐渐减小            D.市区交通流量明显减小

20.b图中距市中心8千米处,最有可能分布的城市功能区是

A.商业区      B.行政区        C.工业区       D.住宅区

答案

18.B     19.B      20.D

 

解析:

本题组考查逆城市化与城市地域功能分区的相关知识。

第18题具体考查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与城市化过程中人口密度的变化规律,图中纵坐标表示“人口密度”,由20KM处人口密度的变化可看出,a图人口密度最小,b图人口密度最大,c、d图人口密度位于中间,可判断B项正确。

只有在18题正确选择的基础上才能准确判断第19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市中心人口又密到稀,不断外迁,正是逆城市化的体现。

第20题,距离市中心8KM处,人口密度最大,应为住宅区。

 

〖借题发挥〗城市地域功能分区:

靠近市中心,可以接近最大的消费群,所以地租最高,故市中心及其附近地区为商业区;工业生产占地较大,地租占成本的比例很高,一般布置在城市边缘;中间区位一边为商业区,一边为工业区,即方便工人上下班,又可接近市场,所以为住宅区。

 

第2题(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地理广东卷(新课程))

题目

10.下列民居最能反映人文环境特征的是

A.②③④     B.①⑤⑥       C.①③⑤             D.②④⑥

答案

B

第3题(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地理广东卷(新课程))

题目

21.关于我国城市形成与发展的正确表述是

A.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必须表现为城市面积扩大和农业用地减少

B.工业化是我国城市发展的主要动力

C.陆路交通的发展导致了“京杭大运河”沿线城市衰落

D.自然地理环境影响城市的选址与拓展方向

答案

BD

第4题(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文综北京卷(新课程))

题目

图2为华北某城市功能分区和等时线示意图。

图中等时线是指汽车从城市P点向外行驶所用时间相等点的连线。

读图回答7——9题。

7.从P点出发,车速最快的去向是(  )

A.东         B.南         C.西         D.北

8.与图中甲、乙、丙、丁四类城市功能区依次对应的是(   )

A.商业区、工业区、住宅区、绿地                   

B.商业区、住宅区、绿地、工业区

C.工业区、商业区、住宅区、绿地                  

D.工业区、住宅区、绿地、商业区

9.对该城市环境质量影响较大的是(   )

A.钢铁厂                 B.印染厂           

C.化肥厂                D.服装厂

答案

答案:

7.B

解析:

城市南部的等时线最为稀疏,在相同时间内较其他方向行驶的距离远,车速当然最快。

    

8.C 

解析:

住宅区是城市功能分区中占地面积最大的一类,因此丙是住宅区,正确答案只能在A、C中选择。

乙位于城市的几何中心,具有市场优势,因此属于商业用地。

    

9.A

解析:

钢铁厂的主导污染为大气污染,图中的厂址位于城市的西北方——华北地区冬季西北风的上风向,对城市的污染较重。

服装厂的污染很小。

化肥厂位于与当地盛行季风相垂直的郊区,对城区的污染较小。

印染厂位于流经城区河流的下游地区,对城区的水污染较小。

   

第5题(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文综天津卷(新课程))

题目

读我国南方某城市道路和居住小区分布图(图4),回答7-8题。

                                                  图4

7.20世纪90年代末与80年代初比较,该城市交通运输系统

A.建设发展均不受河流分布的影响

B.联系市外的新道路有所增加

C.未形成点、线、面结合的立体网络

D.道路格局未发生明显变化

8.20世纪90年代末,该城市新建居住小区

A.大多沿河流分布

B.多在商业中心附近选址

C.位置远离交通线

D.由商业区向北、东、南扩展

答案

答案:

7.B

解析:

图4反映出,20世纪90年代末该城西部通往市外的道路数量明显增多,南部和市内的道路网密度也明显增大。

该市为我国南方的城市,河网密度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城市的道路建设——顺应河流的走向布局道路。

因道路网密度增大,该市的道路也基本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立体网络。

    

8.D 

解析:

没有指向标的地图,其判断方位的方法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再依据图中新建小区图例、商业中心图例,考生能较为轻松地作答。

 

第6题(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地理广东卷(新课程))

题目

20.小城镇发展为中等城市,比较合理的交通规划思想是

A.尽量利用省道、国道为城市主干道发展交通网络

B.道路规划要超前,尽量拓宽路面,增加车道

C.根据城市空间结构和自然条件合理布局主干道、次干道

D.优先构建环形放射式道路网

答案

答案:

解析:

在小城镇发展为中等城市中,如果利用省道、国道为主干道,会造成交通更加拥挤,污染加重。

如果不切实际地拓宽路面、增加路面,势必会造成占用大量的土地,带来各种浪费。

环形放射式道路网是城市发展到一定规模下的产物,中等城市则无需优先构建。

因此,比较合理的交通规划思想是根据城市空间结构和自然条件合理布局主干道、次干道。

第7题(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文综全国卷Ⅰ(旧课程))

题目

读图3回答6——8题。

图3 1790——2000年某国乡村和城市人口数量变化

6.20世纪下半叶,该国乡村人口的比重……………………………(   )

A.大幅提高               B.持续提高             C.大幅下降             D.持续下降

7.该国城市人口比例由30%上升为60%大约用了……………………(   )

A.30年               B.40年                 C.50年                   D.70年

8.该国位于………………………………………………………………(   )

A.亚洲                   B.欧洲              C.北美                  D.拉丁美洲

答案

答案:

6.C    7.D      8.C  

第8题(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文综天津卷(新课程))

题目

读下列国家城市化水平与人均GDP(按购买力平价法计算得出)水平统计图(图4),完成7——9题。

7.图中反映的城市化与人均GDP的关系是……………………………(  )

A.不同发展阶段,城市化水平与人均GDP水平相互影响的程度不同

B.某阶段人均GDP水平与城市化水平呈负相关

C.城市化发展是提高人均GDP水平的主要动力

D.人均GDP水平越高,城市化发展速度越快

8.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图中四个国家在城市化水平和人均GDP平均增长速度方面最快的是…(  )

A.印度                    

B.中国              

C.日本                    

D.德国

9.与其他三个国家相比,中国的城市化………………………………(  )

A.发展水平较高                                  

B.应加快发展

C.发展速度最快                                  

D.应限制发展

答案

答案:

7.A     8.C      9.B     

第9题(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地理江苏卷(新课程))

题目

19.下列各组城市的排序,依次作为宗教圣地、矿产地和政治中心兴起的一组是………………………(   )

A.拉萨、攀枝花、华盛顿

B.耶路撒冷、阿伯丁、十堰

C.伊斯兰堡、大庆、巴西利亚

D.麦加、宝鸡、堪培拉

答案

答案:

A             

第10题(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地理上海卷)

题目

15.下列现象中,与城市化进程有必然联系的是………………………(   )

A.绿化面积不断减少                                  

B.非农业人口比重增加

C.住房紧张与交通拥挤                        

D.环境污染日趋严重

答案

答案:

B  

第11题(2003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文综全国卷(旧课程))

题目

长江三角洲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该地区以域市群为龙头带动了区域经济的起飞。

回答10~15题。

10.长江三角洲地区与城市带发育不相关的自然因素是……………(  )

A.气候温和湿润                       

B.河网密集

C.矿产资源丰富                       

D.临江面海的地理位置

11.该地区经济高速增长的根本原因是………………………………(  )

A.市场机制比较成熟                   

B.特色经济形成规模

C.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D.第一产业发展迅速

12.在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发展中,非公有制经济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非公有制经济是……(  )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要补充

C.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

D.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13.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国家倡导长江三角洲等经济发达地区支援西部地区,从全局上看主要是为了……………………………………(  )

A.利用西部的大量富余劳动力           

B.提供西部所需的大量建设资金

C.向西部提供人才、技术支持           

D.保持东西部地区经济协调发展

14.长江三角洲是我国基层民主建设发展较快的地区之一。

当地的“民主恳谈会”,是基层政府就重大政策和建设规划等问题征询群众意见的新举措,已成为基层政府联系当地群众的新形式。

在这种场合,群众行使的政治权利是……………………………………………………………(  )

A.选举权利                           

B.集会自由

C.民主监督权                     

D.行政申诉权

15.某外商欲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建立集成电路生产厂,选择厂址时优先考虑的因素有………………(  )

①临近原料地 ②靠近市场 ③有高素质的科技人员 ④临近机场和高

速公路

A.①②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③④

  

答案

答案:

10.C   11.A   12.A    13.D    14.C    15.C

第12题(2003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地理上海卷)

题目

10.在下列城市内部职能分区中,一般来说地价最高的是……………(  )

A.成片住宅区                         

B.中心商业区

C.大型绿地区                         

D.招商引资的工业小区

答案

答案:

第13题(2002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地理上海卷)

题目

3.下列城市中,按工矿城、农林城、旅游城顺序排列的一组专业性城市是……………………………(  )

A.徐州—郑州—杭州              

B.长春—伊春—宜春

C.鞍山—舟山—黄山              

D.金昌—南昌—西昌

答案

答案:

第14题(2002年普通高等学校春季招生考试文综京皖蒙卷(旧课程))

题目

2.能缓解大城市交通拥堵和减少污染的有效措施是………………(  )

A.鼓励使用私人汽车                           

B.提高交通费

C.大力发展公共交通                           

D.限制使用非机动车

答案

答案:

C

第15题(2001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地理上海卷)

题目

25.上海市新建占地面积4.4万余平方米的太平桥绿地。

它的作用主要是(不定项选择)…………(  )

A.为市政建设提供木材

B.改善城市空气质量

C.调节气候,减缓城市热岛效应

D.美化城市环境,树立国际大都市形象

答案

答案:

BCD

第16题(2000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地理广东卷(旧课程))

题目

26.改善城区大气质量的正确措施有(不定项选择题)…………(  )

A.强制性推广无氟冰箱和空调             

B.变城市居民的集中供暖为分散供暖

C.大力推广汽车尾气净化技术             

D.增加城市的绿地面积和公共空间

答案

答案:

CD

第17题(2000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地理上海卷)

题目

24.下列关于城市特征与城市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不定项选择题)……(  )

A.人口与产业密集,产生良好的集聚效应

B.人口流动、职业变化十分活跃

C.近几十年来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发展速度明显超过发达国家

D.城市化本质是居民由从事第一、第二产业转为第三产业,并向城市集中

答案

答案:

ABC  

第18题(1999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地理上海卷)

题目

24下列有关世界城市化进程的阐述,正确的是(   )

A发达国家城市人口比重大、增长快

B发达国家城市人口比重大、增长慢

C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比重小、增长慢

D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比重大、增长快

答案

答案:

B

第19题(1997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地理上海卷)

题目

37与发达国家相比,下列关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城市人口比重低

B城市化发展速度慢

C特大城市数量多

D城市群分布广

答案

答案:

AC

第20题(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文综北京卷(新课程))

题目

40.农村的发

展应该在党和政府政策的引导下,统筹规划,因地制宜,注重实效。

回答:

(1)图16、17是20世纪80年代初安徽凤阳采风的资料:

结合资料及历史知识,以凤阳的变化为例说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重大作用。

 

(2)以下是记者对两个村书记的采访记录

甲村

问:

咱们村去年的人均纯收入是多少?

答:

18000元左右,比前年增加了10%

问:

村民收入来源是什么?

答:

那可多了,原来的荒地已经被改造成草莓生产基地和绿色蔬菜园区,都是现代化的大棚生产。

我们的村办企业可以进行深加工,生产果汁和蔬菜干,产品还被村销售公司卖到了国外。

村民改造了住房,搞民俗旅游,接待游客,农家菜,大炕头可受城里人欢迎了,总体上讲,村里的收入30%来自种植业,70%来自加工、流通和旅游餐饮业。

乙村

问:

咱们村去年的人均纯收入是多少?

答:

大概1000元。

问:

村民收入来源是什么?

答:

卖老三样呗,核桃,梅子和大枣。

去年下了场雹子,有些家庭颗粒无收,外地收货的商人还总是压价。

问:

有村办企业吗?

答:

还没有。

对比甲村和乙村,结合经济常识,说明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如何通过“强化产业支撑”增加农民收入。

 

(3)说明图18所示地区村落分布特点,并指出地形对村落规模的影响。

 

(4)简述图18所示地区农业土地利用状况。

答案

要点:

(1)凤阳农民通过实行包产到组、包产到户获得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打破了“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旧体制。

改革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粮食产量连年增长,生活得到改善。

 

(2)

①在农业生产上,甲村依靠的是现代化的农业技术,而乙村只有传统的老三样,靠天吃饭。

这说明提高农民收入,不能只靠传统农业,要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的现代农业。

②甲村不仅生产蔬菜、水果,还从事产品深加工和销售,而乙村只有单一的种植业。

这说明提高农民收入,要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实行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和相互促进的经营方式。

③甲村因地制宜地发展加工、流通和旅游业,而乙村产业形式单一。

这说明新农村的建设要利用自身条件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带动农民收入的提高。

 

(3)沿道路呈带状分布。

山地村落规模小,平原村落规模大。

 

(4)有荒山、林地、果园(园地)、农田(耕地)、湖泊(鱼塘)等。

 

解析:

(1)本题在解题过程中要注意三点,第一是结合所给材料,第二以凤阳为例,第三是分析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作用,即历史意义。

通过“凤阳农民喜获丰收图”和“粮食产量变化表”首先可以得出粮食产量连年增长,农民喜获丰收,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等结论。

然后分析这种责任制使农民获得生产和分配原则的自主权,从而克服了以往分配中的平均主义,经营管理上的过于集中和单一方式。

再分析这种改革打破了人民公社旧体制,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业的发展,农村改革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

“三农问题”始终是高考命题中的热点,即使是北京也不例外。

(2)要注意设问中的“经济常识”、“‘强化产业支撑’”。

要运用经济常识的知识,围绕与产业相关的知识,把甲村和乙村进行对比组织答案。

从甲村和乙村的材料对比可看出甲村依靠的是现代化的农业,乙村只靠传统农业;甲村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乙村只有单一的种植业;甲村因地制宜地发展加工、流通和旅游业,而乙村产业形式单一。

(3)本题难度不大,图中提供的影响村落分布的因素主要有地形和交通线两个,不难看出村落分布的特点是沿道路呈带状分布,平原村落密度大、规模大,山区村落密度小、规模小。

(4)本题难度也很小,解题时一是要注意题目要求是“农业土地利用状况”,二是要善于捕捉图中信息。

 

第21题(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地理上海卷)

题目

许多城市的兴起和发展与河流息息相关,自然造成了河流,河流养育了城市。

31.读下面中外著名城市景观照片,完成表格:

城市景观照片

城市名称

 

 

河流及所注入的海洋或河流

 

 

城市所在地的地形区名称

 

 

城市所在区域的气候类型

 

 

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特点及其成因

 

 

河流在城市发展中的共同

作用

(1)

(2)

(3)

答案

答案:

巴黎

上海

塞纳河 大西洋(或英吉利海峡)

黄浦江 长江

巴黎盆地

长江中下游平原

温带海洋性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小

降水季节分配均匀

河流在夏秋季节出现明显的汛期

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匀,夏秋多、冬春少

提供水源 便于航运 发展旅游业

第22题(2003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文综全国卷(新课程))

题目

36.图4是某城市简图。

当地夏半年盛行东南风,冬半年盛行东北风。

读图4,完成下列要求。

(1)用连线将该城市商业区、工业区、居住区、绿地分别与相应字母符号连接,以示合理的厂址选择。

商业区                                                A

工业区                                                B

居住区                                                C

绿地                                                    D

(2)用连线将该城市水厂、污水处理厂、重型机器厂和印刷厂分别与相应数字符号连接。

以示合理的厂址选择。

水厂                                                    ①

污水处理厂                                         ②

重型机器厂                                         ③

印刷厂                                                ④

(3)在A、B、C、D四区中,土地价格最高的应是________区。

答案

答案:

(1)商业区——D           工业区——A              居住区——C          绿地——B

(2)水厂——④        污水处理厂——①      重型机器厂——②         印刷厂——③

(3)D

第23题(2003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大综上海卷(文科使用))

题目

2002年12月,中国赢得了2010年世博会的主办权。

         

在举办世博会过程中,上海将实现城市功能的再造、产业能级的提升、市民素养的提高和区域环境的优化,并进一步带动周边地区发展。

28.要实现上述目标,上海应向外向型、多功能、现代化的国际性城市发展,

形成名商富贾近悦远来的繁盛格局。

请以你的理解,用不超过20个字概括上海城市的主要功能                                            。

 

29.世博会的举办,将成为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加速融合并全面崛起的最佳时机,“长三角”将被打造成全新的“世博经济圈”,这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                 观点。

 

30.2010年上海世博会选址于卢浦大桥与南浦大桥之间滨水区的有利条件是(将你认为合理答案的编号填入空格)               。

①紧靠黄浦江,便于江、海货轮停泊,货物运输

②位居两大机场和火车站之间,利于参观人流往来

③显现上海城市特色,展示新世纪上海母亲河的风貌

④紧靠钢铁厂,便于世博会场馆建设就地取材

⑤带动老城区改造,促进该区域城市功能转换

⑥毗邻陆家嘴金融贸易区,便于世博会的奖金筹集

⑦邻近现代化农业园区,便于提供粮食与蔬菜

⑧临近中心城区,便于世博会场馆的后续利用

 

31.世博会参观者预计有7000万人次,交通网络的建设成为关键。

目前上海最快的陆上交通工具是连接浦东国际机场和龙阳路地铁站的磁浮列车,它的时速可达432km/h,能在7min内行驶31km的全程。

该车的平均速率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