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2古诗二首教案教学设计 春新教材.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041637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273.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2古诗二首教案教学设计 春新教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2古诗二首教案教学设计 春新教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2古诗二首教案教学设计 春新教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2古诗二首教案教学设计 春新教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2古诗二首教案教学设计 春新教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2古诗二首教案教学设计 春新教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2古诗二首教案教学设计 春新教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2古诗二首教案教学设计 春新教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2古诗二首教案教学设计 春新教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2古诗二首教案教学设计 春新教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2古诗二首教案教学设计 春新教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2古诗二首教案教学设计 春新教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2古诗二首教案教学设计 春新教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2古诗二首教案教学设计 春新教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2古诗二首教案教学设计 春新教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2古诗二首教案教学设计 春新教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2古诗二首教案教学设计 春新教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2古诗二首教案教学设计 春新教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2古诗二首教案教学设计 春新教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2古诗二首教案教学设计 春新教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2古诗二首教案教学设计 春新教材.docx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2古诗二首教案教学设计 春新教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2古诗二首教案教学设计 春新教材.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2古诗二首教案教学设计 春新教材.docx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2古诗二首教案教学设计春新教材

2.《古诗二首》教案

【教学目标】

1、带领学生复习已经学过的一些基础知识。

(主要是文学体式、唐代诗人及其风格)

2、掌握杜甫的生平及体会情感取向。

3、学习并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要点,主要是学会从一首诗的动词及形容词中把握作者情感,体会作者创作意图。

4、理解“寓情于景”的写作方法。

【教学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近年来虽然《考试说明》把诗歌鉴赏的要求定位在“初步”鉴赏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上,但在实际考查中,诗歌鉴赏题的得分率一向偏低,所以过去多年的诗歌鉴赏的备考策略,往往强调指导学生认真分辨题型、明确试题常见的置误方式、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等。

但是,2002年高考的诗歌鉴赏题,以主观表述的形式考查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这种命题方式的转变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诗歌鉴赏的难度,也迫使我们在诗歌鉴赏的教学及备考工作中及时采取新的策略。

根据考试说明,我们对2003年诗歌鉴赏的命题走向有这样一个初步认识:

材料的选择应该是浅易的、脍炙人口的,在设题角度上分两个方面对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进行鉴赏,对作品的思想内容进行评价,允许考生在尊重定论的基础上适度发挥。

所以,这节高考诗词鉴赏指导课主要围绕《考试说明》的要求进行设计,使学生掌握把握诗歌鉴赏的基本要点。

2、学生情况分析

为了既能体现命题者在《考试说明》中所提出的“初步鉴赏”的要求,又能在题目的区分度上达到理想状态,高考所选择的诗歌材料应会比较浅显,学生能初步读懂。

经过一轮训练,学生对诗歌主观题的命题形式基本了解,但在真正读懂诗歌的思想内容,把相关的表达技巧与具体的诗句关键词的把握能力还有待提高。

所以,本节课的设计把培养学生把握关键词并以此来获得诗人情感信息作为重点。

3、教学方法分析

针对学生文化底蕴薄弱,诗词形象思维能力差等特点,本课利用多媒体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等优点,采用音乐、动画、图片等营造诗歌气氛,调动学生的情感。

本课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小结和学生的朗读、分析等互动形式活跃课堂气氛,以期达到提高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的目标。

【教学重点】

1、杜甫的生平及情感取向。

2、通过动词及形容词来把握诗人情感,分析诗歌内容。

3、了解并掌握“寓情于景”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引题

以文学体式(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进入唐诗,顺带复习中国文学史上的几种常见文学体式。

二、了解杜甫生平并把握其情感取向

1、生平概述

杜甫,字子美,诗中常自称少陵野老。

原籍襄阳,举进士不第,漫游各地。

后居长安。

及安史之乱,乃逃至凤翔,谒见肃宗,官左拾遗。

长安收复后,随肃宗还京,不久弃官。

又移家成都,筑草堂于浣花溪上,世称浣花草堂。

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参谋,武表为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

晚年携家出蜀,病死途中。

其诗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称为“诗史”。

以古体、律诗见长,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

有《杜工部集》。

2、通过两首诗体味杜甫的爱国情感

3、引入《绝句》

三、讲解《绝句》

(一)通过直观观察及朗读来体味诗歌所反映出来的作者情感。

(二)通过分析诗中的关键词语来体味作者情感,使同学了解诗歌鉴赏的要点。

1、分析动词入“情”

鸣:

①请同学找出能够形容鸟叫的词语并归为两类

②创设情境表现黄鹂的存在状态

上:

①如果用“冲”字代替会改变什么?

②概括理想中的“上”这个动作

小结:

表现了初春景色宜人和诗人喜悦的情怀。

含:

引导得出“含”字所表现的诗人情感

泊:

通过此字体会作者思绪

小结:

写出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欲架舟重游江南的愿望

2、分析形容词入“境”

可以根据四个形容词制成四幅图画,在引导学生给四幅画命名、调配画面色彩的同时体会作者情感

3、分析数词入“趣”

用对比法使学生看到数词的作用

黄鹂加上两个,成对出现,当然就雌雄合鸣,具有喜庆意味,气氛就融合协调了。

白鹭加上一行,就写出了白鹭成行起飞的特征,令人更感到真实而富韵味。

雪而千秋,言其积累之年深日久,可见西岭之高寒。

(时间)

船而万里,言其来程之遥远,重游江南之思绪,越迁越长了。

(空间)

总结:

一鸣一上,近景清脆,远景悠扬,一收一放,远大的要收回来,近处的却放出去。

在空旷辽阔的画面中,雄浑博大的境界出来了。

四、点出“寓情于景”的写作特点

五、作业:

根据所讲鉴赏方法鉴赏《滁州西涧》

滁州西涧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背景:

在中唐前期,韦应物是个洁身自好的诗人,也是个关心民生疾苦的好官,但他为中唐政治弊败而忧虑,百姓生活贫困而内疚,有志改革而无力,思欲归隐而不能,进退两难,只好不进不退,任其自然。

曾明确表示自己是“扁舟不系与心同”,表示自己虽怀智者之忧,但自愧无能,因而仕宦如同遨游,悠然无所作为。

《滁州西涧》

教学目标

   1、品味语言,了解诗歌点染的写法。

   2、体味诗歌的意境美。

   3、理解作者在诗歌中寄予的感情。

   4、有感情地反复诵读并熟练地背诵。

  教学重点

   1、品味语言,体味意境。

   2、背诵诗歌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在诗歌中寄予的感情。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前面我们已经接触过许多唐代大诗人的作品,他们都各具风格。

比如:

李白的诗——豪放飘逸,杜甫的诗——沉郁顿挫。

今天我们要欣赏的是以“高雅闲淡”著称的诗人韦应物的传世佳作《滁州西涧》,一起来品味他的高雅闲淡!

  二、师范读《滁州西涧》请学生朗读,再齐读。

  三、这是一首山水诗,那我们可以用欣赏山水国画的方法来欣赏它。

   国画中有一种技法称为:

点染法,和我们文学中讲的“文眼”有异曲同工之妙。

在这首诗歌中,每一句都有一个文眼。

   1、比如说第一句诗,讲的是?

(草)那么这个草是什么样的草呢?

(幽草)这里的“幽草”即是第一句的文眼,用“幽”来点染“草”。

幽给人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呢?

(沉静、安闲)那么,这个“幽”字在这里就赋予了“草”独特色彩和意味!

作者就独怜(爱)这幽草。

   2、那么请同学们自己来找其余三句诗中的文眼。

(鸟鸣、潮急、舟横)急、

   3、分别对各个文眼进行分析。

    鸟鸣——大家还知道哪些诗歌中出现了黄鹂的?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笔下的黄鹂活泼可爱,生机勃勃,表现了作者悠然自得的情怀。

那么韦应物笔下的黄鹂鸣叫也是这样的含义吗?

    高高在上的深树林中的黄鹂传来清脆的鸣叫,作者对它是什么态度呢?

这就要从第一句诗中去寻找答案了,是什么?

(毫不在意,因为他“独怜”幽草)至于他为什么不在意呢我们呆会儿再来分析。

接着来看第三句的文眼——潮急。

    这里首先要提到一个自然现象,在春天桃花盛开的时节,往往会出现多雨的天气,称之为桃花汛。

这时候山涧里河水暴涨,形成了“潮急”的景象。

那么这里的“急”除了形容潮水外,还有别的含义吗?

作者来这里享受清幽的环境,到晚上了,没想到春雨不断竟涨起了春潮。

此时,作者应该是什么样的心情呢?

(急于归航)于是,他慌忙地去找他的舟——舟在河中是什么样的呢?

(舟自横)为什么会横着呢?

(水的力度很大)进一步突出了当时这春潮的急!

  四、我们请一位同学来总结一下这首诗的内容,概括出来就是——春涧寻幽

  五、进入诗歌的意境

    请同学们根据前面的赏析图景来想象一下这是一幅什么样的画卷呢?

请发言。

  六、体会作者的情感

   1、怜——喜爱,怜惜。

开篇将幽草、黄鹂并提,用“独怜”的字眼,很明显地表露了诗人安贫守节,不高居媚时的胸襟。

   2、舟自横——这里需要联系着作者的身世来理解它的深意了!

     韦应物出生官宦家庭,享受着世袭特权,早年是唐玄宗的皇家卫队中的一员,过着骄奢腐化的生活。

经历了安史之乱后,他深受震撼,发奋读书,27岁中进士,走上了仕途。

做过滁州、江州、苏州等地的刺史。

他深为中唐政治腐败而忧虑,也十分关心民生疾苦,但他无能为力。

这首诗就委婉地表达了他的心情。

     诗中的“舟自横”蕴含着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以及对自己无所作为的忧伤。

  七、请同学们评论此诗,谈谈自己的收获。

  八、背诵诗歌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2018)期末专题

课内阅读专项训练

一、阅读《燕子》片段,回答问题。

二三月的春日里,轻风微微地吹拂着,毛毛细雨洒落下来,千万条柔柳展开了鹅黄色的嫩叶。

青的草,绿的芽,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烂漫无比的春天。

小燕子从南方赶来,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趣。

1.文中“赶集”的意思是()

A人们到集市上买买东西。

B各种花草争相开放的景象。

2.词语美容师。

()的嫩叶()的花()的春天

3.文中画“——”的句子把_______、_______、_______当做人来写,写出了___________的景象。

4.燕子从南方赶来了,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趣 从赶来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一)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1.本诗的作者是代诗人。

2.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泊:

东吴:

万里船:

_________

3.古诗前两句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时节的景象?

()

A.春天。

B.夏天。

(二)滁州西涧

独怜幽草涧边生,

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

1.这首诗的作者是代诗人。

2.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怜:

幽草:

春潮:

3.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古诗后两句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三袋麦子》片段,回答问题。

最后,土地爷爷又来到小猴家。

谈起去年那袋麦子,小猴拉着老人的手,神秘地说:

“请跟我来。

土地爷爷跟着小猴到里屋一看,呀,麦囤里堆得满满的!

小猴说:

“我把麦子种下了地,这都是我的收获。

您带一些回家吧!

”土地爷爷抚摸着小猴的头,兴奋地说:

“你真聪明!

真能干!

1.“神秘”是什么意思?

从小猴神秘的表情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土地爷爷为什么夸小猴聪明、能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假如土地爷爷也给了你一袋麦子,你会怎么做?

简要说明你这样做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小伞兵”和“小刺猬”》片段,回答问题。

小伞兵有个好朋友,就是隔壁苍耳妈妈的孩子——小苍耳。

小苍耳身体小小的,像个枣核,全身长满尖尖的刺。

小伞兵亲热地叫他们“小刺猬”。

一阵秋风吹来,小伞兵头上的白绒毛被风吹得飘呀飘的,白绒球一下子散开了,一个个小伞兵就像真的伞兵那样,在空中涨着降落伞飞翔。

他们快乐地喊道:

“小刺猬,瞧,风伯伯带我们旅行了!

再见,再见!

好朋友走了,小刺猬真羡慕呀!

他们也想旅行,可是他们没有小伞,没法跟着风伯伯走。

1天,一只小鹿从苍耳妈妈身边擦过,一下子,许多小刺猬被挂在小鹿的毛上。

就这样小刺猬也快快乐乐地跟着小鹿旅行了。

1.照样子写一写。

一个个____________________快快乐乐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伞兵”指的是_____________,“小刺猬”指的是_____________。

3.“小伞兵”的外形特征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来说一说“小伞兵”和“小刺猬”分别是怎样旅行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苹果里的五角星》片段,回答问题。

真的,从横切面看,可以清晰地看出,苹果核果然像一颗五角星。

我见过许多人切苹果,他们对切苹果都不生疏,总是循规蹈矩地按通常的切法,把它们一切两半,却从未见过还有另一种切法,更没想到苹果里还隐藏着“五角星”!

  第一次这样切苹果的,也许是出于无意,也许是出于好奇。

使我深有感触的是,这鲜为人知的图案竟有那么大的魅力。

这个秘密不知从什么地方传到那男孩的幼儿园,然后又由他传给我,现在我又传给你们大家。

是的,如果你想知道什么叫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一下词语的意思。

(1)魅力:

(2)循规蹈矩:

2.人们通常切苹果的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小男孩切苹果的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3.“鲜为人知的图案”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从小男孩横切苹果后所带来的有趣发现中受到什么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阅读《剪枝的学问》片段,回答问题。

春天到了,桃花开了,王大伯的桃园红云片片。

浓郁的花香引来了无数的蜜蜂,它们欢天喜地地在花间飞舞。

我和小伙伴们在桃园里奔跑着,嬉戏着。

看着满树的桃花,我盼望着这朵朵桃花能早日变成又大又甜的桃子。

  暑假里,我又一次走进王大伯的桃园。

啊,只见一棵棵桃树上挂满了桃子。

桃子成熟了,一个个光鲜红润,仿佛胖娃娃的脸蛋。

我又惊又喜,不禁想起王大伯去年剪枝时说的那番话。

还真有道理呢!

1.桃子成熟了,一个个光鲜红润,仿佛胖娃娃的脸蛋。

这句话运用了的修辞手法,把比作。

2.春天到了桃花开得怎样?

从哪里可以看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看到这些桃子的我心情怎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剪枝的学问”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阅读《黄山奇松》片段,回答问题。

黄山最妙的观松处,当然是曾被徐霞客称为“黄山绝胜处”的玉屏楼了。

楼前悬崖上有“迎客”“陪客”“送客”三大名松。

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

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

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陪客松正对玉屏楼,如同一个绿色的巨人站在那儿,在陪同游人观赏美丽的黄山风光。

送客松姿态独特,枝干蟠曲,游人把它比作“天然盆景”。

它向山下伸出长长的“手臂”,好像在跟游客依依不舍地告别。

1.我能把词语补充完整。

姿态()()饱经()()郁郁()()()()不舍

2.黄山最妙的观松处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3.给画横线的句子加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玉屏楼前,你看到了哪些奇松?

它们各自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阅读《长城和运河》片段,回答问题。

我驾驶着飞机航行在祖国的蓝天,

  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

  像__________穿行在大地,

  连绵起伏,曲折蜿蜒。

  东起__________,西到__________,

  __________谱写了不朽的诗篇。

  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把短文补充完整。

2.联系上下文,解释一下词语的意思。

(1)连绵起伏:

(2)曲折蜿蜒:

3.巨龙指的是谁?

为什么会有起伏?

为什么会曲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什么说像巨龙“穿行”大地呢?

可不可以改为“爬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阅读《“超级球迷”邓小平》片段,回答问题。

小平爷爷青年时代曾经在法国勤工俭学。

一次,巴黎举办一场(chángchǎng)国际足球赛,他很想去看,可是没钱买票,怎么办呢?

就在他沮丧的时候,一个念头闪过脑海:

“对了,把衣服当(dāng

dàng)了换钱,不就行了吗?

”就这样,他如愿以偿,看到了一场精彩的比赛。

几十年后,小平爷爷还清楚地记得,对阵的双方是乌拉圭队和阿根廷队。

新中国成立后,小平爷爷是北京农坛体育场的常客。

据国家足球队一位前锋回忆:

某个星期天,忽然听到外边嚷嚷“邓小平来了”,他心里想,今天农坛体育场没有比赛呀!

出去一看,邓小平正坐着马扎(zázhá),在球场边看小朋友踢球呢。

1.给加点的生字选出正确的读音打上“√”。

2.把下面句子改为陈述句,不改变句子的意思。

对了,把衣服当了换钱,不就行了吗?

3.选文主要讲了哪两件事情?

请概括一下写出来。

(1)

(2)

4.通过这篇课文,我们可以看出邓小平爷爷是,你身边有没有人会对什么入迷?

想一想哪件事最能表现“入迷”,用一段话写下来。

 

十、阅读《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片段,回答问题。

别的树木容易招虫。

从同一棵石榴树上,可以捉到三四种不同的虫子。

它们还要养儿育

女,繁衍后代,子子孙孙都寄生在树上。

而樟树本身却有一种香气,而且这种香气能永久保

持。

()当它枝枯叶落的时候,当它已经作为木料制成家具的时候,它的香气()

不变。

()这木质存在一天,虫类()怕它一天。

樟树的可贵之处就在这里。

人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前来瞻仰宋庆龄的故居,也总是爱在这两棵樟树前留个影,作为永久的纪念。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并用词语写句子。

(1)

(2)

2..樟树的可贵之处在哪里?

3.选文最后一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可以去掉吗?

4.下面说法正确的打上“√”。

(1)文章表达出作者对这两棵樟树的赞美之情。

()

(2)文章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对宋庆龄的深深怀念之情。

()

(3)文章告诉我们樟树不招虫子。

()

十一、阅读《恐龙》片段,回答问题。

恐龙的种类很多,形态更是千奇百怪。

雷龙是个庞然大物,它的身体比六头大象还要重,它每踏下一步就发出一声轰响,好似雷鸣一般。

梁龙的身体很长,从头到尾足有二十多米,走起路来,好像是一架移动的吊桥。

剑龙的背上插着两排三角形的剑板,尾巴上还有四支利剑一样的尾刺。

三角龙的脸上有三只大角,一只长在鼻子上方,另外两只长在眼睛上方,每只角都有一米长——这样的脸型,让任何动物都望而生畏。

1.小小解词员。

千奇百怪:

庞然大物:

2.根据课文内容填写表格。

恐龙种类

特点

3.为什么“三角龙让任何动物都望而生畏”?

十二、阅读《石头书》片段,回答问题。

“石头就是书。

你们看,这石头一层一层的,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

川川不禁笑了起来,说:

“这书上有字吗?

”“有哇,你们来看:

这是雨点留下的脚印,叫雨痕;这是波浪留下的足迹,叫波痕;还有那些小不点儿,黄的,黑的,红的,闪光的,透明的……叫矿物。

这些都是石头书上的字。

磊磊问:

“这书上有画吗?

叔叔说:

“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