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相色谱仪.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043048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720.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液相色谱仪.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液相色谱仪.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液相色谱仪.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液相色谱仪.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液相色谱仪.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液相色谱仪.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液相色谱仪.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液相色谱仪.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液相色谱仪.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液相色谱仪.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液相色谱仪.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液相色谱仪.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液相色谱仪.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液相色谱仪.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液相色谱仪.docx

《液相色谱仪.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液相色谱仪.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液相色谱仪.docx

液相色谱仪

 

 

色谱法也叫层析法,它是一种高效能的物理分离技术,将它用于分析化学并配合适当的检测手段,就成为色谱分析法。

色谱法的最早应用是用于分离植物色素,其方法是这样的:

在一玻璃管中放入碳酸钙,将含有植物色素(植物叶的提取液)的石油醚倒入管中。

此时,玻璃管的上端立即出现几种颜色的混合谱带。

然后用纯石油醚冲洗,随着石油醚的加入,谱带不断地向下移动,并逐渐分开成几个不同颜色的谱带,继续冲洗就可分别接得各种颜色的色素,并可分别进行鉴定。

色谱法也由此而得名。

现在的色谱法早已不局限于色素的分离,其方法也早已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但其分离的原理仍然是一样的。

我们仍然叫它色谱分析。

一、色谱分离基本原理:

由以上方法可知,在色谱法中存在两相,一相是固定不动的,我们把它叫做固定相;另一相则不断流过固定相,我们把它叫做流动相。

色谱法的分离原理就是利用待分离的各种物质在两相中的分配系数、吸附能力等亲和能力的不同来进行分离的。

使用外力使含有样品的流动相(气体、液体)通过一固定于柱中或平板上、与流动相互不相溶的固定相表面。

当流动相中携带的混合物流经固定相时,混合物中的各组分与固定相发生相互作用。

由于混合物中各组分在性质和结构上的差异,与固定相之间产生的作用力的大小、强弱不同,随着流动相的移动,混合物在两相间经过反复多次的分配平衡,使得各组分被固定相保留的时间不同,从而按一定次序由固定相中先后流出。

与适当的柱后检测方法结合,实现混合物中各组分的分离与检测。

二、色谱分类方法:

色谱分析法有很多种类,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从两相的状态分类:

色谱法中,流动相可以是气体,也可以是液体,由此可分为气相色谱法(GC)和液相色谱法(LC)。

固定相既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涂在固体上的液体,由此又可将气相色谱法和液相色谱法分为气-液色谱、气-固色谱、液-固色谱、液-液色谱

 

液相色谱仪的工作原理

高效液相色谱法是在经典色谱法的基础上,引用了气相色谱的理论,在技术上,流动相改为高压输送(最高输送压力可达4.9107Pa);色谱柱是以特殊的方法用小粒径的填料填充而成,从而使柱效大大高于经典液相色谱(每米塔板数可达几万或几十万);同时柱后连有高

  

高效液相色谱法是在经典色谱法的基础上,引用了气相色谱的理论,在技术上,流动相改为高压输送(最高输送压力可达4.9´107Pa);色谱柱是以特殊的方法用小粒径的填料填充而成,从而使柱效大大高于经典液相色谱(每米塔板数可达几万或几十万);同时柱后连有高灵敏度的检测器,可对流出物进行连续检测。

特点

1.高压:

液相色谱法以液体为流动相(称为载液),液体流经色谱柱,受到阻力较大,为了迅速地通过色谱柱,必须对载液施加高压。

一般可达150~350×105Pa。

2.高速:

流动相在柱内的流速较经典色谱快得多,一般可达1~10ml/min。

高效液相色谱法所需的分析时间较之经典液相色谱法少得多,一般少于1h。

3.高效:

近来研究出许多新型固定相,使分离效率大大提高。

4.高灵敏度:

高效液相色谱已广泛采用高灵敏度的检测器,进一步提高了分析的灵敏度。

如荧光检测器灵敏度可达10-11g。

另外,用样量小,一般几个微升。

5.适应范围宽:

气相色谱法与高效液相色谱法的比较:

气相色谱法虽具有分离能力好,灵敏度高,分析速度快,操作方便等优点,但是受技术条件的限制,沸点太高的物质或热稳定性差的物质都难于应用气相色谱法进行分析。

而高效液相色谱法,只要求试样能制成溶液,而不需要气化,因此不受试样挥发性的限制。

对于高沸点、热稳定性差、相对分子量大(大于400以上)的有机物(这些物质几乎占有机物总数的75%~80%)原则上都可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来进行分离、分析。

据统计,在已知化合物中,能用气相色谱分析的约占20%,而能用液相色谱分析的约占70~80%。

高效液相色谱按其固定相的性质可分为高效凝胶色谱、疏水性高效液相色谱、反相高效液相色谱、高效离子交换液相色谱、高效亲和液相色谱以及高效聚焦液相色谱等类型。

用不同类型的高效液相色谱分离或分析各种化合物的原理基本上与相对应的普通液相层析的原理相似。

其不同之处是高效液相色谱灵敏、快速、分辨率高、重复性好,且须在色谱仪中进行。

高效液相色谱法的主要类型及其分离原理

根据分离机制的不同,高效液相色谱法可分为下述几种主要类型:

1.液—液分配色谱法(Liquid-liquidPartitionChromatography)及化学键合相色谱(ChemicallyBondedPhaseChromatography)

流动相和固定相都是液体。

流动相与固定相之间应互不相溶(极性不同,避免固定液流失),有一个明显的分界面。

当试样进入色谱柱,溶质在两相间进行分配。

达到平衡时,服从于下式:

式中,cs—溶质在固定相中浓度;cm--溶质在流动相中的浓度;Vs—固定相的体积;Vm—流动相的体积。

LLPC与GPC有相似之处,即分离的顺序取决于K,K大的组分保留值大;但也有不同之处,GPC中,流动相对K影响不大,LLPC流动相对K影响较大。

a.正相液—液分配色谱法(NormalPhaseliquidChromatography):

流动相的极性小于固定液的极性。

b.反相液—液分配色谱法(ReversePhaseliquidChromatography):

流动相的极性大于固定液的极性。

c.液—液分配色谱法的缺点:

尽管流动相与固定相的极性要求完全不同,但固定液在流动相中仍有微量溶解;流动相通过色谱柱时的机械冲击力,会造成固定液流失。

上世纪70年代末发展的化学键合固定相(见后),可克服上述缺点。

现在应用很广泛(70~80%)。

2.液—固色谱法

流动相为液体,固定相为吸附剂(如硅胶、氧化铝等)。

这是根据物质吸附作用的不同来进行分离的。

其作用机制是:

当试样进入色谱柱时,溶质分子(X)和溶剂分子(S)对吸附剂表面活性中心发生竞争吸附(未进样时,所有的吸附剂活性中心吸附的是S),可表示如下:

Xm+nSa======Xa+nSm

式中:

Xm--流动相中的溶质分子;Sa--固定相中的溶剂分子;Xa--固定相中的溶质分子;Sm--流动相中的溶剂分子。

当吸附竞争反应达平衡时:

K=[Xa][Sm]/[Xm][Sa]

式中:

K为吸附平衡常数。

[讨论:

K越大,保留值越大。

]

3.离子交换色谱法(Ion-exchangeChromatography)

IEC是以离子交换剂作为固定相。

IEC是基于离子交换树脂上可电离的离子与流动相中具有相同电荷的溶质离子进行可逆交换,依据这些离子以交换剂具有不同的亲和力而将它们分离。

以阴离子交换剂为例,其交换过程可表示如下:

X-(溶剂中)+(树脂-R4N+Cl-)===(树脂-R4N+X-)+Cl-(溶剂中)

当交换达平衡时:

KX=[-R4N+X-][Cl-]/[-R4N+Cl-][X-]

分配系数为:

DX=[-R4N+X-]/[X-]=KX[-R4N+Cl-]/[Cl-]

[讨论:

DX与保留值的关系]

凡是在溶剂中能够电离的物质通常都可以用离子交换色谱法来进行分离。

4.离子对色谱法(IonPairChromatography)

离子对色谱法是将一种(或多种)与溶质分子电荷相反的离子(称为对离子或反离子)加到流动相或固定相中,使其与溶质离子结合形成疏水型离子对化合物,从而控制溶质离子的保留行为。

其原理可用下式表示:

X+水相+Y-水相===X+Y-有机相

式中:

X+水相--流动相中待分离的有机离子(也可是阳离子);Y-水相--流动相中带相反电荷的离子对(如氢氧化四丁基铵、氢氧化十六烷基三甲铵等);X+Y---形成的离子对化合物。

当达平衡时:

KXY=[X+Y-]有机相/[X+]水相[Y-]水相

根据定义,分配系数为:

DX=[X+Y-]有机相/[X+]水相=KXY[Y-]水相

[讨论:

DX与保留值的关系]

离子对色谱法(特别是反相)发解决了以往难以分离的混合物的分离问题,诸如酸、碱和离子、非离子混合物,特别是一些生化试样如核酸、核苷、生物碱以及药物等分离。

5.离子色谱法(IonChromatography)

用离子交换树脂为固定相,电解质溶液为流动相。

以电导检测器为通用检测器,为消除流动相中强电解质背景离子对电导检测器的干扰,设置了抑制柱。

试样组分在分离柱和抑制柱上的反应原理与离子交换色谱法相同。

以阴离子交换树脂(R-OH)作固定相,分离阴离子(如Br-)为例。

当待测阴离子Br-随流动相(NaOH)进入色谱柱时,发生如下交换反应(洗脱反应为交换反应的逆过程):

抑制柱上发生的反应:

R-H++Na+OH-===R-Na++H2O

R-H++Na+Br-===R-Na++H+Br-

可见,通过抑制柱将洗脱液转变成了电导值很小的水,消除了本底电导的影响;试样阴离子Br-则被转化成了相应的酸H+Br-,可用电导法灵敏的检测。

离子色谱法是溶液中阴离子分析的最佳方法。

也可用于阳离子分析。

6.空间排阻色谱法(StericExclusionChromatography)

空间排阻色谱法以凝胶(gel)为固定相。

它类似于分子筛的作用,但凝胶的孔径比分子筛要大得多,一般为数纳米到数百纳米。

溶质在两相之间不是靠其相互作用力的不同来进行分离,而是按分子大小进行分离。

分离只与凝胶的孔径分布和溶质的流动力学体积或分子大小有关。

试样进入色谱柱后,随流动相在凝胶外部间隙以及孔穴旁流过。

在试样中一些太大的分子不能进入胶孔而受到排阻,因此就直接通过柱子,首先在色谱图上出现,一些很小的分子可以进入所有胶孔并渗透到颗粒中,这些组分在柱上的保留值最大,在色谱图上最后出现。

高效液相色谱仪主要有进样系统、输液系统、.分离系统、检测系统和数据处理系统,下面将分别叙述其各自的组成与特点。

1.进样系统

一般采用隔膜注射进样器或高压进样间完成进样操作,进样量是恒定的。

这对提高分析样品的重复性是有益的。

2.输液系统

该系统包括高压泵、流动相贮存器和梯度仪三部分。

高压泵的一般压强为l.47~4.4X107Pa,流速可调且稳定,当高压流动相通过层析柱时,可降低样品在柱中的扩散效应,可加快其在柱中的移动速度,这对提高分辨率、回收样品、保持样品的生物活性等都是有利的。

流动相贮存错和梯度仪,可使流动相随固定相和样品的性质而改变,包括改变洗脱液的极性、离子强度、PH值,或改用竞争性抑制剂或变性剂等。

这就可使各种物质(即使仅有一个基团的差别或是同分异构体)都能获得有效分离。

3.分离系统

该系统包括色谱柱、连接管和恒温器等。

色谱柱一般长度为10~50cm(需要两根连用时,可在二者之间加一连接管),内径为2~5mm,由"优质不锈钢或厚壁玻璃管或钛合金等材料制成,住内装有直径为5~10μm粒度的固定相(由基质和固定液构成).固定相中的基质是由机械强度高的树脂或硅胶构成,它们都有惰性(如硅胶表面的硅酸基因基本已除去)、多孔性(孔径可达1000?

)和比表面积大的特点,加之其表面经过机械涂渍(与气相色谱中固定相的制备一样),或者用化学法偶联各种基因(如磷酸基、季胺基、羟甲基、苯基、氨基或各种长度碳链的烷基等)或配体的有机化合物。

因此,这类固定相对结构不同的物质有良好的选择性。

例如,在多孔性硅胶表面偶联豌豆凝集素(PSA)后,就可以把成纤维细胞中的一种糖蛋白分离出来。

另外,固定相基质粒小,柱床极易达到均匀、致密状态,极易降低涡流扩散效应。

基质粒度小,微孔浅,样品在微孔区内传质短。

这些对缩小谱带宽度、提高分辨率是有益的。

根据柱效理论分析,基质粒度小,塔板理论数N就越大。

这也进一步证明基质粒度小,会提高分辨率的道理。

再者,高效液相色谱的恒温器可使温度从室温调到60C,通过改善传质速度,缩短分析时间,就可增加层析柱的效率。

4.检测系统

高效液相色谱常用的检测器有紫外检测器、示差折光检测器和荧光检测器三种。

(1)紫外检测器

该检测器适用于对紫外光(或可见光)有吸收性能样品的检测。

其特点:

使用面广(如蛋白质、核酸、氨基酸、核苷酸、多肽、激素等均可使用);灵敏度高(检测下限为10-10g/ml);线性范围宽;对温度和流速变化不敏感;可检测梯度溶液洗脱的样品。

(2)示差折光检测器

凡具有与流动相折光率不同的样品组分,均可使用示差折光检测器检测。

目前,糖类化合物的检测大多使用此检测系统。

这一系统通用性强、操作简单,但灵敏度低(检测下限为10-7g/ml),流动相的变化会引起折光率的变化,因此,它既不适用于痕量分析,也不适用于梯度洗脱样品的检测。

(3)荧光检测器

凡具有荧光的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其发射光的荧光强度与物质的浓度成正比。

因此,这一检测器只适用于具有荧光的有机化合物(如多环芳烃、氨基酸、胺类、维生素和某些蛋白质等)的测定,其灵敏度很高(检测下限为10-12~10-14g/ml),痕量分析和梯度洗脱作品的检测均可采用。

(5)数据处理系统

该系统可对测试数据进行采集、贮存、显示、打印和处理等操作,使样品的分离、制备或鉴定工作能正确开展。

液相色谱仪操作规程

一、打开电脑

二、打开主机、预热

三、进入仪器工作站,联机并设定仪器使用方法及仪器参数

四、启动泵的动力系统预处理(排气等)

五、检查是否漏夜、柱压是否正常

六、设置仪器方法,包括仪器的使用条件等

七、激活操作方法,等待仪器平衡、基线平直

八、仪器出现“Ready”后可进行样品分析

九、操作测试结束后,清理所有实验材料,做好清洁卫生

十、记录仪器使用日志,并与管理员办理交接手续

注意事项

一、高效液相色谱的流动相应采用色谱纯溶剂,以满足仪器要求、避免损坏色谱柱;

二、严禁使用有污染的水等冲洗色谱柱,避免将互不相溶的溶剂一同进入泵内;

三、流动相需经过滤、除气后方可使用;

四、待分析的样品必须彻底溶解澄清、过滤,以避免堵塞、损坏色谱柱;

五、分析完成后,须注意及时清洗色谱柱和检测器的比色池。

 

 

液相色谱仪使用及维护

液相色谱仪使用时要非常的注意。

使用卡套柱时,两端的卡套应时刻连接在柱芯上。

不管您是平衡色谱柱或是清洗,任何时候都不能将卡套取下来,否则会造成填料的流失。

液相色谱柱使用注意:

卡套柱的安装(加预柱)

1.将卡套架套入柱芯

2.将两片夹套片嵌入柱芯的凹槽,使夹套高于柱芯(见下图)

3.将已套到柱芯上的卡套架向上推,直至高过夹套片

4.将"子弹头"预柱放入卡套片内

5.将卡套帽和卡套架旋在一起,然后用手拧紧

6.然后依同样的顺序连接好柱子的另一端

  

平衡色谱柱

 

反相色谱柱在经过出厂测试后是保存在乙腈/水中的。

请一定确保您所使用的流动相和乙腈/水互溶。

由于色谱柱在储存或运输过程中可能会干掉,因此在用流动相分析样品之前,应使用10-20倍柱体积的甲醇或乙腈平衡色谱柱;如果您所使用的流动相中含有缓冲盐,应注意用纯水"过渡"。

  

硅胶柱或极性色谱柱在经过出厂测试后是保存在正庚烷中的。

如果该色谱柱需要使用含水的流动相,请在使用流动相之前用乙醇或异丙醇平衡

  

如何平衡色谱柱?

  

平衡过程中,将流速缓慢地提高用流动相平衡色谱柱直到获得稳定的基线(缓冲盐或离子对试剂度如果较低,则需要较长的时间来平衡)

  

色谱柱的再生  

进行色谱柱再生时,应使用一个谦价的泵,我们建议最好不使用您的高效液相色谱仪上的泵。

注意:

  

在对NH2改性的色谱柱进行再生时,由于NH2可能成铵根离子的形式存在,因此应该在水洗后用0.1M的氨水冲洗,然后再用水冲洗至碱溶液完全流出。

如果简单的有机溶剂/水的处理不能够完全洗去硅胶表面吸附的杂质,用0.05M稀硫酸冲洗非常有效。

色谱柱的维护

  

1.使用预柱保护分析柱(硅胶在极性流动相/离子性流动相中有一定的溶解度)

  

2.大多数反相色谱柱的pH稳定范围是2-7.5,尽量不超过该色谱柱的pH范围

  

3.避免流动相组成及极性的剧烈变化

  

4.流动相使用前必须经脱气和过滤处理

  

5.如果使用极性或离子性的缓冲溶液作流动相,应在实验完毕柱子冲洗干净,并保存大乙腈中

  

6.压力升高是需要更换预柱的信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