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电子小报教案设计.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043299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8.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制作电子小报教案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制作电子小报教案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制作电子小报教案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制作电子小报教案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制作电子小报教案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制作电子小报教案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制作电子小报教案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制作电子小报教案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制作电子小报教案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制作电子小报教案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制作电子小报教案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制作电子小报教案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制作电子小报教案设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制作电子小报教案设计.docx

《制作电子小报教案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制作电子小报教案设计.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制作电子小报教案设计.docx

制作电子小报教案设计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文本信息的加工——电子小报的分析与制作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对象:

高中一年级学生

2、学科:

信息技术

3、课题:

文本信息的加工-制作电子报刊

4、课时:

第三课时

5、课前准备:

教师:

准备导学案,素材,分组(5名同学为一组)

硬件:

调试多媒体网络教室,检查网络是否畅通

软件:

多媒体课件,microsoftofficeword

学生:

预习内容,明确小组内的分工

二、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教育科学出版社信息技术基础(必修)第四章当中的第一节的内容,WORD加工信息也是高中信息技术学业水平测试的必考内容,通过电子报刊的制作熟悉并掌握WORD软件对信息的加工和表达。

三、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系统地学习了在常用的文本加工软件WORD中对文字进行编排,包括版式、格式、字形、字号、字体、图文混排、添加页面信息、排版输出等等,能够对文本进行简单的排版。

但是学生对如何让根据任务需求恰当地选用相关的工具软件,并以合适的技术形式来表达内容,明显却反问题分析、整体规划和设计制作等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制作电子小报,让他们在经历完整的作品制作活动的过程中,逐步领会利用工具软件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法,形成良好的习惯和信息表达能力。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信息加工的流程,学会分析文本信息加工的任务需求,体会文本信息加工是“为更好地呈现主题服务”,掌握文本加工的评价要素。

学会综合运用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熟练使用文本加工软件对文本进行加工,掌握编排小报的具体方法和步骤。

通过制作电子小报,使学生体会合作学习的乐趣,给学生充分展现自我设计技能的平台,及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习惯,学会与他人沟通;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和审美素养。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

电子报的设计与设计思想的体现(制作);

难点:

对电子报的评价

六、教学方法

讲授法,分组合作学习法,任务驱动法,网络模式

七、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几件设计精美的电子小报。

这几篇图文并茂的电子小报其实就是利用我们熟悉的文本加工软件WORD制作出来的。

2、同学们想不想尝试自己动手也来制作一份精美的小报?

有没有信心做好?

学生观看

给出五分钟让学生在XX图片中观看好的小报作品。

让学生对电子板报有初步的认识,并被其创作、设计出来的精美效果所吸引。

从而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得知这么精美、吸引人的作品是用我们熟悉的软件制作出来的之后,更是点燃学生心中对制作电子板报的渴望。

 

 

讲授新课

电子报刊制作的一般流程:

 

学生在老师讲解下学习小报制作的一般流程。

 

 

 

 

引导学生认识电子报刊制作的一般流程,为接下来动手制作电子报刊打好基础。

帮助学生回忆初中已经学习过的WORD的一些基本操作,以便于更好地完成任务。

复习旧知

老师通过广播简要复习演示各种对象的插入方法。

在技能演示过程中,可适当的安排学生的演示。

1、插入图片,注意利用版式(文字环绕)

2、插入艺术字。

3、插入文本框,添加上详细的文字介绍。

了解各种对象的插入方法。

通过老师或者同学的演示初步了解各种对象的插入及排版。

任务一

确定主题

分组活动一:

老师介绍完成任务的要点:

每组同学先浏览相关资料,讨论用哪些图片、有什么文字作主题,

讨论的结果,记录在表格当中。

打开搜索引擎或者讨论需要用什么文字作为主题。

填写如下表格:

小组成员

主题

讨论是为了集众人之所长,寻找最好的方案,讨论也是交流,交流是训练思维的好方法。

任务二

搜集、选择素材

分组活动二:

每组根据讨论已经确定的主题,在XX或者谷歌当中收集素材。

根据讨论的主题,每位同学在中搜集所需要的素材,通过选择保存在素材文件夹当中

为报刊的制作搜集相应的素材,不打无准备的仗。

任务三、四

制作,修改作品

分组活动三:

动手制作电子小报,小组成员之间相互讨论,对某些操作不熟悉的同学可以相互交流。

小组合作完成电子报刊并命名为主题.doc

学生动手实践,在实践中练习、巩固、扩充知识。

作品评价

展示评价标准,小组也可以根据这个评价标准,修改自己的作品。

把本班最佳作品上传到班级博客。

各组参照电子小报的特点,自评本组作品。

小组选出最好的五份作品作为班级的作品,进行进一步的修改再上传。

投票选出最佳作品,对作品进行点评

在评价中,对小报的认识更深一步。

总结

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报刊的一般制作过程以及一些制作上的技巧。

对学生的制作成果表扬鼓励。

学生在老师的提示下总结出电子小报的制作过程以及技巧。

知识拓展

还有什么软件可以制作电子小报?

 

利用寻找答案

 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兴趣。

把信息技术的教育延伸到课外。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利用网络环境下的多媒体教学系统呈现教学内容和控制教学过程,并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进行组织教学的。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转变了过去以教师为教主的教学观念,而以学生学为主,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主要是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这更有利于培养学习的探索精神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其次,在完成任务活动后,教师要及时地评价学生的劳动成果,通过展示学生作品,师生共同赏析、评价作品,可以促使学生更深入的理解知识点,进一步完善学习作品,同时也增加了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的动力。

附:

九、电子小报评价表

小报名称制作人

项目

评价标准

满分

自评得分

他评得分

版面设计

主题明确、内容积极向上。

20

版面布局合理,新颖独特,且图文并茂。

20

段落排版

能使用文本框,且对文本框进行适当的修饰,符合阅读习惯。

10

小报中含有艺术字、图片等修饰内容,并与文字内容相配套。

10

段落设置合理,有分栏设置。

10

内容设置

报刊中的文字内容均与主题相关,且具有科学性、趣味性、实用性。

10

文字设置美观、合理、无错别字。

10

至少为16开页面。

10

扬州市邗江区瓜洲中学周彩萍

邮箱:

教学设计万能模板

一、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我确定的教学目标是:

(1)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自主学习____,学生能够____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合作学习____,学生能够____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探究学习____,学生能够____

二、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

通过____学生能够掌握____

本课的教学难点:

通过____发展/提高学生____

三、教学方法:

主要采取的教学方法:

引导启发法。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主要渗透自主探究法、小组讨论法等。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本课主要采用:

故事导入/直接导入/游戏导入/情境导入等等

(具体怎么导入,需要简单阐述)

这种方法,不仅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而且能够引导学生思考,并且引出新课题。

(二)讲授新课

在讲授新课时,为了突出本节课的第一维知识与技能目标,首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对基本的概念和知识初步感知,学习完成后,会对重要生词(语文,其他科目视具体情况而定)进行讲解,具体过程如下:

(讲授第一维目标)

通过这种方法,既体现了新课改中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这部分讲授完成后,开始讲解本节课的难点,也就是第二维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学生先进行探究学习,能够用自己的话语总结____方法。

然后,结合实例,对____方法进行详细讲解,具体过程如下:

(讲授第二维目标)

通过这种方法,既让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这种方法,也可以增进学生之间相互帮助的情感。

(三)巩固练习

根据各科目自行设计

(四)小结

(五)作业布置

布置课后作业,包括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主要以基础算式为主,选做题会选用一些开放性较高,需要学生进行发散思考的问题,以满足那些学有余力的同学。

五、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清晰展示全文整体结构,突出重点,彰显文章主题。

万用模板讲解

教案首页:

(有的学校教案或课题需要首页,尾页)

课程题目:

(__________________)

一、教材分析

本教材是____________出版社《_________》第____单元第____节的____________内容。

(此节的位置意义)

本节内容的学习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材分析部分的写作,有三个操作要求:

(1)分析《课程标准》的要求。

(2)分析每课教材内容在整个课程标准中和每个模块(每本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3)分析不同年级每课教材相关内容的区别和联系。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年纪学生,××学生思维活跃,且对×××课有弄哈偶的兴趣,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和探索精神,在此前有着__________基础。

在此基础上对(本节内容)进行学习,到达一个__________程度。

学情分析部分的写作,有三个操作要求:

(1)分析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状况。

(2)分析学生存在的学习问题。

(3)分析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习行为。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专业能力)

2、过程与方法(方法能力)

3、感情态度与价值观(社会能力)

A必须具备的四个基本要素:

行为主体行为主体必须是学生而不是老师,人们判断教学有没有效益的直接依据是学生有没有获得具体的进步,而不是教师有没有完成任务。

一般在写教学目标的时候行为主体可以省略,但格式必须注意如一般可以采取以下的表达:

“通过……学习,能说出……”,“通过……学习,能分析归纳……”,而不是“使学生掌握……”“教会学生……”等表述方式。

行为条件行为条件指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

如“通过收集资料”“通过观看影片……”“通过本课学习”

行为动词行为动词必须是具体可测量、可评价的。

如知道、归纳、列举、感受、参加等等,根据课程标准中给出的行为动词进行使用。

表现程度指学生学习之后产生的行为变化的最低表现水平,用以评价学习表现或学习结果达到的程度。

比如自己以前写的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教材第三目(行为条件),能够背写出(行为动词)鸦片战争的起止时间(表现程度),了解(行为动词)战争的经过和中国人民的反侵略精神(表现程度)

B叙述最好有不同层次

根据《标准》,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差异性,按照教学内容,由低到高,由易到难,设计具有不同要求、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原有基础上有所发展。

C过程与方法是什么?

对于过程与方法,真的存在很大的误区,以前写过程与方法,往往写的是:

讨论法、合作探究、资料收集等,其实这些只是教师采用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根本不能作为学生要获得的能力目标。

三维目标中过程与方法是指具体的内在的学习思维的过程,如搜集资料的过程与方法、探究问题的过程与方法、辨析史料的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学学生应该达到的目标是“学会如何收集”“学会如何探究”。

(这是以前教学的薄弱环节,也是以后教学必须重视的内容,学生应该学会基本的思维方法)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何为重点

从学科知识系统而言,重点是指那些与前面知识联系紧密,对后续学习具有重大影响的知识、技能。

从文化教育功能而言,重点是指那些对学生有深远教育意义和功能的内容,主要是指对学生终身受益的学科思想、精神和方法;

从学生的学习需要而言,重点是指学生学习遇到困难需要及时得到帮助解决的疑难问题。

何为难点

教学难点(简称为难点)是指那些太抽象、离学生生活实际太远的、过程太复杂的、学生难于理解和掌握的知识、技能与方法。

五、教学方式

1、情景导入法

2、自学导入法

3、任务驱动法

4、探究式学习法

5、小组协作讨论法

介绍进行课堂教学所要采取的方法与技巧。

六、教学设备用具:

××机房或××实验室、教材、事先准备的材料

教学用具部分的写作,有两个操作要求:

(1)教学环境的设计与准备。

(2)教学用具的设计与准备。

七、教学过程

1、导入

2、过程(解决重难点、目标实现、学习活动)

3、归纳

4、作业

1.课前探究部分

课前探究部分的写作要求:

设计出引导学生进行课前准备和探究的方案。

2.导入新课部分

导入新课部分的写作要求:

设计出每节新课的教学引语,教学引语要起到“凝神、起兴、点题”三个作用。

3.师生互动部分

师生互动部分的写作要求:

(1)设计出每节新课的教学结构(板书结构)。

(2)写出每步设计的设计目的(设计意图)

此外,在教学结构设计中要注意体现下列6个要求:

(1)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2)从学生的问题出发营造教学情境,设计教学问题并引导学生探究、解决问题。

(3)设计出师生互动方式。

(4)争取准备两、三种针对不同群体学生的教学安排。

(5)对教材内容作适当的处理,发掘出教材内容之间的内存逻辑联系及育人作用。

(6)课堂教学要减少统一讲解,增加学生的自主探究,增加学生的分组活动。

4.课堂总结部分

课堂总结部分的写作要求:

(1)设计出针对教材知识内容的系统的回忆巩固问题及方案。

(2)设计出发散、扩展、升华学生思维的问题及复习巩固方案。

5.课后作业部分

课后作业部分的写作要求:

每节课设计10道单项选择题(选择题突出对教材知识点的记忆、理解与掌握),1道材料解析题(材料解析题突出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1道问答题(问答题突出学生的概括能力,分析、比较、评价能力。

八、板书

板书设计内容主要是课文中重点的事物、特点(重点词语)、教学内容内在结构、内容的补充等。

形式多样,有文字板书、图画板书和综合板书,这里为了吸引考官眼球,建议选用图画板书或者综合板书。

设计意图模板:

板书是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辅助教师进行教学的有效手段,帮助学生明确课文中心、拓展思路、巩固知识,并培养学生写作整洁、思路清晰的良好习惯,巩固重难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更能突出本节课的主旨,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