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业集答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043917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50 大小:54.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业集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业集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业集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业集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业集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业集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0页
《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业集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0页
《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业集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0页
《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业集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0页
《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业集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0页
《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业集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0页
《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业集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0页
《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业集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0页
《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业集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0页
《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业集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0页
《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业集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0页
《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业集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0页
《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业集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0页
《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业集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0页
《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业集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0页
亲,该文档总共5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业集答案.docx

《《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业集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业集答案.docx(5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业集答案.docx

《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业集答案

第一章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2.A3.B4.C5.C6.C7.D8.B9.B10.C

二、辨析题

1.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1)邓小平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总结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2)它是贯通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领域,涵盖经济、政治、科学、教育、文化、民族、军事、外交、统一战线、党的建设等方面比较完备的科学体系。

2.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创立和形成的历史起点,也是这一科学体系的逻辑起点。

(1)在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领导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使党的政治路线发生了根本转变,从而开创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

(2)邓小平理论就是以此为历史起点,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过程中逐步丰富和发展起来的。

邓小平理论就是建立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一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础上,并以此作为自己科学理论的逻辑起点的。

三、简答题

(1)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发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经过反复探索,在总结中国革命成功和挫折的经验教训基础上,找到了适合中国自己情况的革命道路,取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在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这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他的主要创立者是毛泽东,我们党把它称之为毛泽东思想。

(2)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发生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1.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在总结社会主义建设成功与挫折的经验教训基础上,在领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崭新实践中,开始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并在这条道路上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

2.这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它的主要创立者是邓小平,我们党把他称之为邓小平理论。

2.

(1)时代主题转换和新技术革命浪潮的兴起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要求;

(2)中国和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条件;

(3)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社会实践基础。

3.

(1)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实事求是,是指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把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切按客观规律办事。

(2)与实事求是是辩证统一的关系;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条件,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客观基础。

总之,实事求是是必须以解放思想为前提,解放思想必须以实事求是为基础,两者是辩证统一的,统一的基础是社会实践。

4.

(1)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指导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正确理论。

(2)它科学地把握了社会主义的本质,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中国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用新的思想、观点,继承、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他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四、论述题。

1.

(1)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有力地推动和保证了拨乱反正的进行。

11届三中全会以后,拨乱反正工作遇到的最大障碍是两个凡是,即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拥护,凡是毛主席作出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坚持。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建立,冲破了两个凡是的束缚,保证了拨乱反正工作的顺利进行。

(2)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有力地推动和保证了全面改革的进行。

全面改革首先要求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大胆地闯,大胆地试;全面改革过程中,会遇到这样那样的新问题,同样要求转变思想,更新观念,不断探索,努力进取。

没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就无法推动和保证全面改革的进行。

(3)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为反对左和右的错误倾向提供了锐利的思想武器,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在各种左与右的错误思想的斗争中确立起来的;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也还存在着种种错误思想,只有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个思想武器,才能批判他们,抵制它们,排除它们的干扰,保证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

(4)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为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是邓小平能够在拨乱反正和全面改革的过程中成功地解决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课题,作出两大历史性贡献:

实事求是地评价了毛泽东,维护了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成功地找到了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立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2.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这一命题,指出了邓小平理论的两个相互联系的方面。

即一方面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另一方面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

邓小平理论之所以能够成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因为:

(1)邓小平理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新的实践基础上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开创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2)邓小平理论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基本成果,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这个根本问题,深刻地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

(3)邓小平理论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的国际形势,对世界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成败,发展中国家谋求发展的得失,发达国家发展的态势和矛盾,进行正确分析,作出了新的科学判断。

(4)邓小平理论形成了新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

它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党的领导、依靠力量以及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指导我们党制定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它是贯通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领域,涵盖经济、政治、科学、教育、文化、民族、军事、外交、统一战线、党的建设等方面比较完善的科学体系,又是需要从各方面进一步丰富发展的科学体系。

上述新境界,新水平,新阶段,新体系这四个新,充分说明邓小平理论确实成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3.

(1)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约束,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实事求是,是指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把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切按客观规律办事。

(2)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是毛泽东思想的出发点和根本点,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之所以说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因为:

①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创立和形成的历史起点,也是这一科学体系的逻辑起点。

邓小平理论是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为历史起点,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过程中逐步丰富和发展起来的。

同时,邓小平理论也是建立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一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础之上,并以此作为自己科学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

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基本点和活的灵魂,是其生命力和创造力源泉之所在。

邓小平理论在继承毛泽东思想实事求是这一基本点和活的灵魂基础上,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路线的指导下,找到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

③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贯穿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的始终,体现在他的每一个方面。

第二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2.A3.C4.C5.B6.A7.C8.C9.A10.C

二、辨析题

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1)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虽然形成与不同的历史时期,面对着不同的历史任务,但都贯穿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都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脉相承的科学思想体系。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用新的实践基础上的新思想、新观点和新判断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理论成果。

三、简答题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是几个观点的简单组合,而是由一系列内涵丰富、相互联系的思想观点构成的统一整体。

(1)它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更为系统地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根本目的、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党的领导和依靠力量以及祖国统一等问题,贯通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等领域,涵盖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民族、宗教、军事、外交、统一战线、党的建设等方面,是由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构成的一个完备的科学理论。

(2)其中,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这一完备科学理论的最主要内容。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

(1)在这个有机整体中,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和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础和前提。

(2)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和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智力支持和政治保证。

(3)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和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目的和归宿,三者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进程中。

四、论述题

1.

(1)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揭示了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的理论和党的领导始终保持先进性的根本途径。

与时俱进食马克思主义与生俱来的理论品质。

坚持与时俱进的政党,才能永葆青春。

(2)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揭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真谛和精髓。

从最直接的意义上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是着眼于永葆党的先进性。

先有先进,后有“代表”;唯有先进,才能代表;只要先进,就能代表。

(3)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揭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出发点和归宿,就是要求党的全部理论和全部工作,要始终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为最高标准,始终体现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始终依靠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2

(1)当代世界的变化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当代国际局势有以下四个特点:

一是政治格局在世界多极化中曲折发展;二是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三是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四是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在对当今国际局势科学判断的基础上形成的。

(2)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历史依据。

世界上许多社会主义国家的兴衰以及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曲折发展的进程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反面的教训。

中国共产党80年以来的基本经验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兴起,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正面的依据。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总结中国和世界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形成的。

(3)对当代中国发展变化的科学认识和对党内的现状的科学分析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现实基础。

 

三、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2.C;3.C;4.D;5.D;6.A;7.D;8.B;9.C;10.B;

二、辨析题

1.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1)“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不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

(2)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

我国社会主义在改革开放前所经历的曲折和失误,归根到底就在于对这个问题没有完全搞清楚;改革开放以来在前进中遇到的一些犹豫和困惑,归根到底也在于对这个问题没有完全搞清楚。

(3)搞清楚这个问题,关键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基本上认清社会主义的本质。

正是在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深入思考的基础上,邓小平形成了对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概括,并把“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重要内容。

2.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1)“三个有利于”标准,是邓小平针对当时改革开放中存在的凡事都要问一问姓“资”还是姓“社”的“左”倾思潮,针对人们因思想受到束缚而迈不开改革步子的状况,明确提出的判断改革开放中一切工作得失、是非、成败的三条根本标准。

按照“三个有利于”标准,就绝不可以把那些既可以为“资”也可以为“社”服务的东西,错误地加以排斥。

(2)讲“三个有利于”,有一个首要的前提就是建设我们的社会主义国家。

“三个有利于”不是实用主义,它本身是社会主义的。

事实上,凡是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就是社会主义的,或者说是为社会主义所允许的。

三、简答题

1.

(1)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

(2)我国社会主义在改革开放前所经历的曲折和失误,改革开放以来在前进中遇到的一些犹豫和困惑,归根结底就在于对这个问题没有完全搞清楚。

2.

(1)“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2)这一概括,对于搞清楚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怎样把握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3.

(1)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这一矛盾贯穿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整个过程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决定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是经济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4.

(1)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

不断发展生产力,创造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要求。

社会主义是在公有制为主体的基础上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其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2)发展生产力是现实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需要。

一种社会制度是否优越,从根本上说,就是看其能否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迅速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既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也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具体体现。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决定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这一矛盾贯穿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整个过程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从而决定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是经济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5.1992年邓小平在视察南方谈话中指出:

“发展是硬道理。

”“发展是硬道理”,是说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靠自己发展:

维护世界和平,反对霸权主义,离不开发展;振兴中华民族,是中国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离不开发展;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说服那些不相信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人们,离不开发展;解决国内各种问题,保持稳定局面,做到长治久安,离不开发展;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离不开发展;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全社会的文明程度,离不开发展;坚持“一国两制”方针,和平统一祖国,离不开发展。

6.判断各方面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就是“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四、论述题

1.

(1)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具有鲜明的特点:

①把发展生产力放在社会主义本质的首要地位。

生产力能不能得到较快发展,经济能不能搞上去,关系到社会主义制度能否巩固,关系到社会主义能否赢得对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关系到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

②把发展生产力和解放生产力统一起来。

“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是辩证统一的,发展生产力有赖于解放生产力,解放生产力是为了发展生产力。

③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统一起来。

既强调“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又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并使二者成为不可分割,有机联系的整体。

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统一起来,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完整概括。

④把基本任务和根本目标统一起来。

只有把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同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结合起来,才能达到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目的。

⑤把发展过程和最终结果统一起来。

共同富裕不是在静态中实现的,而是在一个动态发展过程中实现的,从而把过程和最终结果统一了起来。

(2)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这一科学论断的重大意义表现在:

①它继承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是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最重大的理论成果之一,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

②这一概括为我们既坚持公有制又完善和发展公有制指明了方向。

③突破把计划经济等一些原本不属于社会主义固有的东西当作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传统观念。

④这一概括,反映了人民的利益和时代的要求,澄清了不合乎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规律的模糊观念,摆脱了长期以来拘泥于具体模式而忽视社会主义本质的错误倾向,深化了对科学社会主义的认识。

/的发展态势以及国际形势变化的特点看,大力发展生产力更具有重要性和迫切性。

(1)我国的基本国情和时代特点,决定了必须把发展生产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作为全部工作的中心。

我国生产力水平落后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而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面临的时代特点又决定我们必须完成双重的任务,即一方面要完成由18世纪中叶到20世纪中叶这200年间资本主义国家所完成的传统的产业革命,另一方面又要追赶当代世界正在兴起的新技术革命的步伐。

这就要求我们加倍努力,奋起直追,大力发展生产力。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种社会矛盾的解决,有赖于生产力的发展。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面临着复杂的社会矛盾。

这些矛盾从根本上说都是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分不开的。

只有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社会财富不断增长,摆脱不发达状态,才能有效地协调社会矛盾和实现社会公平,才能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

(3)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精神文明,也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于经济还比较落后,适应社会主义需要的高度民主和高度文明还不可能很快地建立起来。

这就要求我们把发展生产力作为根本任务,在不断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的基础上,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

总之,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发展。

3.1992年,邓小平在视察南方谈话中,提出了判断改革开放中一切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指出:

“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即“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

(1)“三个有利于”判断标准的提出,是为了扫清改革开放中的种种“左”的思想束缚和观念障碍,它划清了科学社会主义和种种空谈的界限,恢复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2)“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重点突出了“有利于”,突出了以往容易被人们忽略的价值问题。

从实际出发,用实践检验认识的真理性,这是真理的标准问题;从人民利益出发,一切以有利于人民的利益为标准,真是价值标准问题。

“三个有利于”标准体现从实际出发和从人民利益出发的统一,真理标准与价值标准的统一。

(3)“三个有利于”标准具有内在的联系性,其中,最基本的是生产力标准,没有生产力的发展,综合国力的增强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就是一句空话,坚持“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首先必须坚持生产力标准。

(4)“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既能反对抽象地谈论社会主义,又能避免在改革开放中迈不开步伐。

按照“三个有利于”判断标准,就绝不可以把那些既可以为“资”服务又可以为“社”服务的东西错误地加以排斥。

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就是社会主义的,或者说是为社会主义所允许的;一切违背“三个有利于”标准的,就绝不是社会主义目前所需要和允许的。

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2.B;3.D;4.A;5.B;6.C;7.C;8.C;9.D;10.C;

二、辨析题

1.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它混淆了基本矛盾与主要矛盾。

(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是中国社会的基本矛盾,但不是主要矛盾。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这个主要矛盾贯穿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整个过程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2)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各方面存在着种种矛盾,阶级矛盾由于国际国内因素还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但它们都不是主要矛盾,都要受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决定和制约。

2.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但是由我国现阶段社会矛盾的基本性质决定的。

(1)在我国,虽然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存在着矛盾,但这种矛盾不是对抗性矛盾;而是非对抗性矛盾,是在人民根本利益相一致基础上的矛盾。

(2)矛盾的这种基本性质,决定了社会主义制度本身可以通过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从而推动其自身的进步与完善。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三、简答题

1.

(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水平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断包括两层含义。

第一,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第二,我国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这两层含义是有机统一的,二者不可偏废。

但在当前,应当特别强调和重视它的后一层含义。

2.

(1)改革是为了扫除发展社会生产力障碍,使中国摆脱贫穷落后的状态。

相对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来说,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2)说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从解放生产力,扫除发展生产力的障碍这个意义而言。

(3)说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从改革的深刻性和广泛性而言。

从1978年以来的20多年间,我国社会生活最引人注目的变化是经济体制及其他相关体制的改革。

这些改革调动了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引起了整个社会关系和社会生活的深刻变化。

3.

(1)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它的简明概括。

(2)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①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就是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②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必须把坚持改革开放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统一起来;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必须保持稳定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秩序。

4.

(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