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高考地理复习第十九章中国地理第44讲中国地理概况优选学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0046162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590.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版高考地理复习第十九章中国地理第44讲中国地理概况优选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版高考地理复习第十九章中国地理第44讲中国地理概况优选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版高考地理复习第十九章中国地理第44讲中国地理概况优选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版高考地理复习第十九章中国地理第44讲中国地理概况优选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版高考地理复习第十九章中国地理第44讲中国地理概况优选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版高考地理复习第十九章中国地理第44讲中国地理概况优选学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9页
版高考地理复习第十九章中国地理第44讲中国地理概况优选学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9页
版高考地理复习第十九章中国地理第44讲中国地理概况优选学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9页
版高考地理复习第十九章中国地理第44讲中国地理概况优选学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9页
版高考地理复习第十九章中国地理第44讲中国地理概况优选学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9页
版高考地理复习第十九章中国地理第44讲中国地理概况优选学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9页
版高考地理复习第十九章中国地理第44讲中国地理概况优选学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9页
版高考地理复习第十九章中国地理第44讲中国地理概况优选学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9页
版高考地理复习第十九章中国地理第44讲中国地理概况优选学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9页
版高考地理复习第十九章中国地理第44讲中国地理概况优选学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9页
版高考地理复习第十九章中国地理第44讲中国地理概况优选学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9页
版高考地理复习第十九章中国地理第44讲中国地理概况优选学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9页
版高考地理复习第十九章中国地理第44讲中国地理概况优选学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9页
版高考地理复习第十九章中国地理第44讲中国地理概况优选学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9页
版高考地理复习第十九章中国地理第44讲中国地理概况优选学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9页
亲,该文档总共3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版高考地理复习第十九章中国地理第44讲中国地理概况优选学案.docx

《版高考地理复习第十九章中国地理第44讲中国地理概况优选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高考地理复习第十九章中国地理第44讲中国地理概况优选学案.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版高考地理复习第十九章中国地理第44讲中国地理概况优选学案.docx

版高考地理复习第十九章中国地理第44讲中国地理概况优选学案

专题课件

第44讲 中国地理概况

考情回顾

考纲展示

命题趋向

中国地理

2017·全国卷Ⅰ,9~11;2017·北京卷,3~4;2017·北京卷,6~7;2017·全国卷Ⅱ,1~3;

2017·全国卷Ⅲ,1~3;2017·江苏卷,1~2;

2017·天津卷,13;2016·全国卷Ⅰ,7~9;

2016·全国卷Ⅱ,37;2016·全国卷Ⅲ,37;

2016·北京卷,36;2016·天津卷,1~4;

2016·江苏卷,17~18;2016·江苏卷,28~29

1.我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

2.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主要山脉和地形区。

3.我国主要气候特征及其影响。

4.主要河流及其水文特征。

5.我国农业、工业、交通特征。

6.北方、南方、西北和青藏四大地理单元的主要特征、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1.以我国不同区域的地形、气候、河流等图文资料为背景,考查不同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

2.以我国资源、能源利用现状图等为背景材料,考查我国自然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措施。

3.以“一带一路”,高铁建设,国家新区建设,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协调发展等材料为载体,考查区域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

考点一 中国自然地理特征

1.中国的地形地势特征

(1)地势特征:

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2)主要地形区

我国主要地形区都是相对独立的地形单元,在不同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下,往往形成不同的人文地理特征,可利用图表对比分析如下:

(1)四大高原

自然地理特征

人文地理特征

青藏高原

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m以上;边缘和内部分布着高大山脉;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以畜牧业为主;种植业分布于雅鲁藏布江谷地和湟水谷地;人口稀少

内蒙古高原

海拔在1000m左右,地面坦荡,一望无际,自东向西由草原、荒漠草原过渡到荒漠

草原畜牧业;河套平原、宁夏平原、河西走廊的灌溉农业

黄土高原

世界上最广的黄土分布区;水土流失严重,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以谷子为主的旱作农业;以煤炭为主的能源开发

云贵高原

地势西高东低,从2000m降到1000m;地表崎岖,石灰岩广布;喀斯特地貌发育

“坝子”为农业区,交通落后制约经济发展;旅游资源丰富;少数民族分布广

(2)四大盆地

自然地理特征

人文地理特征

塔里木盆地

我国面积最大的盆地,内部有我国面积最大的塔克拉玛干沙漠,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流动沙漠。

内部平坦,多沙漠和戈壁,边缘有绿洲

绿洲农业,种植棉花和葡萄等,人口和城市沿盆地边缘呈环状分布。

油气资源丰富

准噶尔盆地

内部平坦,多沙漠和戈壁,边缘有绿洲

绿洲农业,种植春小麦、甜菜。

人口和城市沿盆地边缘呈环状分布。

油气资源丰富

柴达木盆地

海拔在3000m左右,内陆高原盆地;多戈壁、沙漠;东部多沼泽、盐湖

矿产资源开发,青藏铁路沿线将要崛起的经济区

四川

盆地

低山丘陵起伏,海拔在500m左右;成都平原较为平坦。

紫色土广布

农业较发达,成都平原是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人口、城市密集

(3)三大平原

自然地理特征

人文地理特征

东北平原

我国面积最大的平原,海拔多在200m以下,地势平坦;肥沃的黑土;多沼泽地;油气、煤炭等矿产资源丰富

松嫩平原、三江平原是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华北平原

海拔多在50m以下,地势平坦,又称黄淮海平原

全国重要的商品棉、油生产基地,人口众多,经济发达;中低产田的改良

长江中下游平原

东西狭长;海拔更低;河湖密布

全国重要的商品粮、棉基地,“鱼米之乡”。

长江沿岸经济地带的重要组成部分

2.中国的气候

(1)气温

①气温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季节

特征

影响因素

夏季

南北温差小,全国普遍高温

夏季太阳直射北半球,北方的正午太阳高度虽然小于南方,但昼长却长于南方,地表获得的太阳辐射南北方差异不大;受夏季风影响程度不同,北方晴天多,气温回升快,南方雨季长,阴雨天多,日照时间短

青藏高原和天山、大小兴安岭等山地气温偏低

地势高

吐鲁番盆地最热

盆地地形,不易散热,且外部气流越过山地在此下沉时,增温作用强,形成焚风;沙漠广布,吸热快;空气干燥少云,太阳辐射强

冬季

南北温差大;1月0℃等温线大致经过青藏高原东部边缘,东至秦岭—淮河一线

我国跨纬度广,冬季太阳直射南半球,北方的正午太阳高度小于南方、昼长短于南方,使得北方获得的热量远小于南方;南方离冬季风源地远于北方,加上地形阻挡,受冷空气的影响弱于北方

②温度带划分及主要分布地区

据活动积温[作物生长期内(日均温≥10℃)的日均温累积]的大小划分出五个温度带和一个特殊的青藏高寒地区,其分布情况如下:

(2)降水

①降水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②根据蒸发量与降水量的对比关系将我国划分出四个干湿地区。

下图中a、b、c分别大致相当于800mm、400mm和200mm年等降水量分界线,通过它们划分出A、B、C、D四个干湿地区。

代号

干湿地区

降水状况

分布地区

主要植被

A

湿润地区

年降水量>800mm

秦岭—淮河以南地区、东北三省东部、北部和青藏高原东南边缘

森林为主

B

半湿润地区

年降水量>400mm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南部和青藏高原东南部

森林、草地

C

半干旱地区

年降水量<400mm

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大部分

草地为主

D

干旱地区

年降水量<200mm

新疆、内蒙古高原西部和青藏高原西北部

荒漠

3.中国的河流、湖泊

(1)中国不同地区河流水文特征的差异

中国地域辽阔,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东端)—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是内、外流区的分界线。

内流河与外流河水文特征差异明显,具体分析如下图所示:

①内流河水文特征

特征

成因

主要分布在西北内陆

降水稀少,气候干燥,沙漠广布,有大面积的无流区

水量较小

河水主要来自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补给;河水沿途大量蒸发、下渗,加上沿途灌溉用水,使河流水量减少,甚至消失

汛期短(塔里木河7~9月为汛期)

夏季气温高,冰雪融水量多,山地降水也较多,水量丰富;冬季河流断流,属季节性河流

②外流河水文特征差异及原因

地区

东北

秦岭—淮河一线以北

秦岭—淮河一线以南

主要河流

黑龙江及其支流松花江

辽河、海河、黄河

长江、珠江

水量

特征

丰富

较小

丰富

成因

流经森林茂密、气候湿润的地区

流经半湿润和半干旱地区

流经降水丰富的湿润地区

水位

变化

特征

较小

较小

成因

河流补给多样

河流补给主要是7、8月份的降水

降水时间长

汛期

特征

有春、夏两个汛期

汛期较短

汛期长

成因

冬季积雪,春季融化,形成春汛;夏季受夏季风影响,形成夏汛

降水季节短

降水时间长

含沙量

特征

成因

流域内森林茂密,水土流失较轻

河流上、中游植被破坏严重,且流经土质疏松的地区,水土流失严重

流域内植被保护较好,水土流失较轻

结冰期

特征

较短

成因

冬季长,气温低

冬季较短

冬季气温在0℃以上

(2)湖泊

主要分布于青藏高原湖区和东部平原湖区;内流区的湖泊多为咸水湖,外流区的湖泊为淡水湖;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湖,也是最大的咸水湖,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

一 中国的地理位置与地形

1.我国的疆域

(1)

(2)辽阔的疆域

①领土四至点

②我国濒临的海洋:

从北到南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2.地形地势

(1)特征

提示:

第一、二级阶梯分界线:

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东缘;第二、三级阶梯分界线:

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借助经纬网图巧记中国主要地形区的位置

[例1]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蓉欧快铁”货运直达列车于2013年4月26日开始运行。

“快铁”线路西端的欧洲中部地区有世界著名的传统工业区,钢铁、汽车制造工业历史悠久;东端的成都平原地区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电子工业、汽车产业发展较快。

两端广阔的货物集散区域经济互补性强。

材料二 “蓉欧快铁”运行线路图(图1);甲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图2)。

(1)据图2,描述图1中甲区域的地形特征。

(2)据图示信息,分析“蓉欧快铁”运行沿线可能发生的主要自然灾害。

解析 第

(1)题,根据图2中的海拔分析,该地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

结合图中经纬度判断,在西南(南)部和东北(北)部,等高线较稀疏,数值较大,是高原分布区;山地主要分布在中部地区;地势起伏大,西南(南)高,东北(北)低。

(2)题,“蓉欧快铁”运行沿线经过较高纬度地区,冬季气候寒冷,多暴风雪;经过内陆地区,气候干旱,多风沙天气;经过季风气候区的山区,夏、秋季节多暴雨,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灾害。

答案 

(1)高原、山地为主;高原分布在西南(南)部和东北(北)部,山地主要分布在中部;地势起伏大,西南(南)高,东北(北)低。

(2)较高纬度地区,冬季气候寒冷,多暴风雪;内陆地区,气候干旱,多风沙;季风气候的山区,夏、秋季节多暴雨,易发生滑坡、泥石流。

二 我国的气候特征及其影响

1.我国的季风

冬季风

夏季风

源地

亚洲蒙古、西伯利亚一带

太平洋、印度洋

风向

偏北风

偏南风(东南季风、西南季风)

性质

寒冷干燥

温暖湿润

影响

范围

除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台湾岛、海南岛外都受影响

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以东以南地区

对气候

的影响

加剧北方严寒,使南北温差加大;活动异常时,带来严寒、大风、霜冻等恶劣天气

影响我国降水量的时空分布;活动异常时,易发生水旱灾害

2.我国的气候特征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例2](2017·北京卷)下图为某年内我国地跨10个经度区域的降水量变化图。

读图,回答

(1)~(3)题。

(1)据图可知( B )

A.清明节之前各地阴雨连绵

B.5月起雨带开始向北移动

C.35°N以南地区秋高气爽

D.35°N以北地区伏旱严重

(2)该区域( A )

A.位于地势二、三级阶梯  

B.绝大部分属于内流区

C.东部降水受暖流影响大  

D.人口密度北部大于南部

(3)芒种至小暑期间,( C )

A.该区域南北气温差异大  

B.塔里木河蒸发量大,出现断流

C.白昼时间北京比上海长  

D.“雪龙号”科考船抵达南极大陆

解析 第

(1)题,读图可知,清明之前35°N以北地区降水较少,5月起雨带开始向北移动,35°N以北地区秋高气爽,伏旱位于35°N以南的长江流域。

(2)题,根据该区域降水集中在夏季可知,该区域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主要位于地势二、三级阶梯,绝大部分属于外流区,东部降水受季风影响大,人口密度南部大于北部。

第(3)题,芒种至小暑期间,即从6月初到7月初,该区域气温普遍较高,A错误;芒种至小暑期间,塔里木河流域气温高,高山冰雪融化量较大,故塔里木河出现断流的概率较小,B错误;该时期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北半球纬度越高白昼时间越长,故北京比上海白昼时间长,C正确;该时期南极大陆进入严冬,气候严寒,不是科学考察的最佳季节,D错误。

三 中国的河流与湖泊特征

1.三大河流水系、水文特征

(1)长江

上游:

落差大、多峡谷、水能丰富。

中游:

多曲流、多支流、多湖泊。

下游:

江阔水深、水流平缓、少支流。

(2)黄河

上游:

河源水清,峡谷段水能丰富,河套段水流缓慢。

中游:

多支流、多峡谷、含沙量大。

下游:

水流缓慢、泥沙沉积,形成“地上河”。

(3)珠江

上游:

流经石灰岩地区,河谷深切,滩多水急。

中游:

流向与山脉斜交,形成平坝与峡谷相间的河谷地貌。

下游:

河面增宽,流速趋缓,河汊众多。

2.湖泊

青藏高原湖泊群,以咸水湖为主;长江中下游湖泊群,为淡水湖泊。

黄河凌汛的分析方法

(1)概念:

凌汛是冰凌阻塞河道而引起的江河水位明显上涨的现象。

(2)出现地段:

宁夏到内蒙古河套的上游河段、下游的山东境内。

(3)形成条件:

纬度较高,气候寒冷,秋末春初有结冰现象出现;河流流向是从低纬流向高纬;河道形态上游宽、下游窄或河道弯曲回环。

(4)成因:

下游河流封冻时间早于上游,解冻时下游晚于上游,这就容易导致上游冰凌随水流运动到下游后被阻塞,使水位上涨而产生凌汛。

[例3](2016·全国卷Ⅱ)某河流位于浙江东部,下游河床受径流与潮汐共同影响:

枯水期,以潮流带来的泥沙淤积为主;汛期,上游下泄的径流冲刷河床。

下图示意该河下游某地1962年两个时期河床断面形态,其中,甲是河床最低时期的河床断面。

1964年在该河上游建成水库;2000年,在该河河口建成大型水闸。

据此完成

(1)~(3)题。

(1)河床断面形态从甲至乙的变化过程发生在( D )

A.1~3月B.3~6月

C.6~9月D.9~12月

(2)水库竣工后,水库下游河流( B )

A.径流量增大B.河道淤积

C.流速加快D.河床展宽

(3)在该河河口修建大型水闸的主要作用是( A )

A.防止河口泥沙淤积B.加速汛期洪水下泄

C.提高潮流冲淤能力D.拦截河流入海泥沙

解析 第

(1)题,根据材料可知,枯水期,河床以潮流带来的泥沙淤积为主,河床较高、较宽;汛期,由于上游下泄的径流冲刷河床,河床变深、变窄。

河床断面形态从甲至乙的变化过程发生在汛期过后到枯水期,该河流位于浙江东部,9~12月期间降水较少。

(2)题,河流上游水库建成后,汛期时水库下游河流径流量会减小,径流冲刷河床的作用减弱。

海水潮流带来的泥沙淤积会加剧,河道淤积加重。

第(3)题,由上面分析可推知,河口修建水闸,主要目的是防止海水倒灌和潮流带来的泥沙对河道的淤积。

下图为沿106.5°E我国局部地形剖面图。

读图,完成1~3题。

1.秦岭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其地理意义表现在( B )

A.为农耕区和畜牧区的分界线

B.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和温带季风气候区的分界线

C.为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区

D.为长江水系与淮河水系的分界线

2.有关①地形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河网密布,灌溉水源充足

B.地势平坦,草原辽阔

C.水土流失严重,陡坡应退耕还林还草

D.土壤盐碱化严重,多中低产田

3.有关②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C )

A.与①地气候类型相同

B.与①地相同,以水田为主

C.植被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

D.盆地地形,比①地太阳辐射量多

解析 第1题,秦岭是我国水田农业区和旱作农业区的分界线,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和温带季风气候区的分界线,是800mm年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是黄河水系和长江水系的分界线,是我国湿润地区和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是我国1月0℃等温线通过的地方。

第2题,图中①地形区是我国黄土高原地区,该地区水土流失严重,陡坡应退耕还林还草。

第3题,②地区为我国四川盆地。

四川盆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而①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两地气候类型不同;②地区以水田为主,而①地以旱地为主,两地耕地类型不同;在亚热带季风气候条件下发育的自然植被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②地为盆地地形,海拔较低,降水较多,阴雨天和雾天较多,太阳辐射量较少,而①地的太阳辐射量远比②地多。

读中国冬夏季风的进退与副热带高压脊的位移关系图,据此回答4~5题。

4.6月份对应的曲线相对平直,表明( A )

A.雨带停滞B.冬季风势力强盛

C.受副热带高压脊控制D.受地形阻挡

5.关于锋面雨带位置与我国区域自然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有( A )

A.雨带位于①时,华北平原干旱缺水

B.雨带位于②时,黄河流域进入汛期

C.雨带位于③时,渤海沿岸台风活跃

D.雨带位于④时,东南沿海多沙尘天气

解析 第4题,6月份雨带位于长江流域,形成梅雨季节,雨带停滞不前。

第5题,雨带位于①时,我国南方沿海进入雨季,华北平原此时春旱严重;雨带位于②时,长江流域进入汛期;雨带位于③时,正值7、8月份,我国东南沿海台风活跃;雨带位于④时,华北、东北进入雨季,沙尘天气多发生在春季。

下表是我国四条河流的主要水文特征对比表。

根据表中资料,回答6~8题。

河流

径流总量

多年平均含沙量

226亿立方米

61千克/立方米

624亿立方米

0.14千克/立方米

118亿立方米

4.6千克/立方米

2709亿立方米

0.16千克/立方米

6.甲、乙、丙、丁四条河流依次是( C )

A.闽江、黑龙江、伊犁河、海河

B.海河、黑龙江、闽江、伊犁河

C.海河、闽江、伊犁河、黑龙江

D.黑龙江、海河、闽江、伊犁河

7.甲河流域夏秋季节水患严重,目前已采取的解决措施主要是( A )

A.开挖入海新河  

B.修建分洪工程

C.修建大型水库拦蓄洪水

D.跨流域调水到其他地区

8.乙河的主要补给水源是( B )

A.冰雪融水B.大气降水

C.地下水D.季节性积雪融水

解析 第6题,由表中数据可知,甲河径流总量较小,多年平均含沙量大,应为海河;乙河径流总量较大,多年平均含沙量小,应为闽江;丙河径流总量小,河流平均含沙量相对较大,应为我国西北地区的伊犁河;丁河径流总量大,河流含沙量较小,应为黑龙江。

第7题,结合上题分析可知,甲河为海河,河流含沙量大,泥沙淤积严重,夏秋季节水患严重,目前已采取的解决措施是开挖入海新河,增加河流下泄速度。

第8题,乙河为闽江,位于我国南方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河流的主要补给水源是大气降水。

考点二 中国的人文地理特征

1.中国的农业

(1)农业的地区分布

(2)农业区位条件分析

我国不同地区的农业类型不同,在自然和人文区位条件上也存在较大差异,具体如下表所示。

名称

分布区

主要农作物

有利条件

不利条件

东北商品农业基地

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辽河平原

春小麦、玉米、大豆、高粱、甜菜等

夏季日照时间长,雨热同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重工业基地可提供农业机械

纬度高,气温低,热量不足

华北旱作农业区

华北平原

冬小麦、棉花、花生等

夏季高温多雨,光热充足,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春旱夏涝,低湿地、盐碱地比重大,风沙天数多

南方水田农业区

成都平原、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太湖平原、江淮地区

水稻、油菜、棉花、甘蔗等

光、热、水资源丰富,配合较好;劳动力充足;邻近商品粮基地和工业基地、海港,市场广阔

夏季的伏旱和洪涝灾害对早稻生长不利

西北灌溉农业区

新疆绿洲地带、河西走廊、河套平原、宁夏平原

棉花、小麦、葡萄、哈密瓜等

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有灌溉水源;地广人稀,地租低

水源紧缺

青藏高原河谷农业区

雅鲁藏布江谷地、湟水谷地

青稞、小麦

与高原相比,海拔较低,气温较高,地势平坦,水源充足

与我国东部相比,热量不足

热带农业

北回归线以南地区

天然橡胶、椰子、荔枝、菠萝、香蕉等

光热充足,降水丰沛,生长期长

地形起伏大和降水变率大

2.中国的工业

(1)工业的空间分布

因交通、资源、市场、科技等区位因素的影响,我国工业发展过程中形成三大带状分布地区,即东部沿海工业地带、长江沿线工业地带和陇海—兰新沿线工业地带,其工业中心分布、代表性工业部门及其区位因素,如下图所示:

(1)铁路沿线:

沿京广、京沪、哈大等铁路,形成了多个具有全国意义的工业基地。

(2)沿河:

黄河流域是能源开发的重要工业带,长江沿线形成了以上海、南京、武汉、重庆等城市为中心的沿江经济发达地带。

(3)沿海:

形成了京津唐、辽中南、沪宁杭、珠江三角洲四大工业基地。

(2)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地区

优势

方向

沿海地区

智力资源和技术力量

侧重发展科技园区型高新技术产业

沿边地区

国家的开放政策、沿边的地理优势

发展贸易导向型产业

内地

优势资源、工业基础

多发展与军工有密切关系的产业

3.中国的交通

(1)分布

东部地区交通运输网密度大;西部地区交通运输网密度小。

(2)最重要的运输方式——铁路运输

(3)水运

①海运:

沿海航线北方航区以上海、大连为中心,南方航区以广州为中心;远洋航运包括东行、南行、西行和北行四个主要航线。

②河运:

长江、京杭运河、珠江、松花江等。

一 中国主要农作物及影响因素分析

1.粮食作物

作物

主要分布区及商品基地

主要影响因素

小麦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西北灌溉农业区

松嫩平原、三江平原

有利:

地广人稀、土壤肥沃、机械化程度高、交通便利

不利:

热量不足,复种指数低

玉米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

谷子

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水稻

长江流域、江淮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

太湖平原、洞庭湖平原、江汉平原、鄱阳湖平原、成都平原、江淮地区

有利:

农业基础好、地形平坦、水热充足、自然条件优越

不利:

人均耕地少

2.经济作物

作物

主要分布区及商品基地

商品基地的主要影响条件

棉花

五大基地:

江汉平原,冀中南、鲁西北、豫北平原,长江下游滨海、沿江平原,黄淮地区,南疆地区

光照时间长、土质疏松、水源充足

油料作物

花生

山东丘陵

沙质土壤、排水好

油菜

长江流域,并有北迁南移趋向

水热丰富的亚热带气候,地形平坦

大豆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

地形平坦、雨热同期

其他

西北内陆的胡麻,河南的芝麻

光照好,作物耐旱

糖料作物

甜菜

东北平原、河套平原、北疆

喜温凉、耐盐碱、干旱,生长期短

甘蔗

台、闽、粤、桂、滇、川

喜高温、需水量大、生长期长

水果花卉

苹果

北方地区的丘陵区

暖温带气候

柑橘

南方地区的丘陵区

亚热带气候

花卉

西南

四季如春

[例1](2017·北京卷)下图为我国的三个省级行政区土地利用结构图。

读图,回答

(1)~

(2)题。

(1)甲和土地利用类型Ⅰ、Ⅱ分别为( A )

A.新,耕地、牧草地

B.滇,耕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

C.川,交通运输用地、牧草地

D.藏,牧草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

(2)内蒙古( B )

A.水域面积大,水能资源丰富

B.受降水影响,森林覆盖率东部大于西部

C.地势平坦,宜大幅度提高城市建设用地比例

D.其他及未利用地面积比黔少,后备土地资源不足

解析 第

(1)题,甲省级行政区的其他及未利用地比重大于60%,远远超过内蒙古和贵州,可排除川、滇两省级行政区,B、C错误;西藏的牧草地面积远多于居民点和工矿用地,D错误。

(2)题,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内蒙古水域面积小,河流稀少,水能资源贫乏,A错误,受降水由东向西递减的影响,内蒙古植被从东到西呈现出森林、草原、荒漠的变化规律,东部森林覆盖率大于西部,B正确;应根据城市化发展的需要确定城市建设用地比例,而不是因为地势平坦就大幅提高城市建设用地的比例,加之内蒙古地理环境恶劣,生态环境脆弱,不适宜大幅度提高城市建设用地比例,C错误;内蒙古其他及未利用地比重虽然比黔少,但其土地面积远大于黔,因而其他及未利用地面积不比黔少,D错误。

二 中国的工业和交通

1.我国四大工业基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