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光现象 2.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0047120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8.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章光现象 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第四章光现象 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第四章光现象 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第四章光现象 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第四章光现象 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第四章光现象 2.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第四章光现象 2.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第四章光现象 2.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第四章光现象 2.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第四章光现象 2.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第四章光现象 2.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第四章光现象 2.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第四章光现象 2.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第四章光现象 2.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第四章光现象 2.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第四章光现象 2.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第四章光现象 2.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第四章光现象 2.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四章光现象 2.docx

《第四章光现象 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章光现象 2.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四章光现象 2.docx

第四章光现象2

第六章质量与密度

单元教学目标

1、知道质量的含义。

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2、通过实验,理解密度的概念。

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与关的物理现象。

3、了解人类关于物质属性的研究对日常生活和和进步的影响,。

教学重点天平、量筒的使用,密度概念的引入,密度公式的应用及物质密度的测量。

教学难点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和测量物质密度的方法。

课时安排6课时

课题

第一节质量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分子和原子的概念初步理解“物质的量”的含义.

初步认识质量的概念,知道质量的单位.

了解天平的构造,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

2.过程与方法

体验一些物体的质量,对一些常见物体的质量有估测的能力.

通过用天平测量常见的固体和液体的质量,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

通过观察、实验,认识质量是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空间位置而变的物理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天平使用的技能训练,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作精神.

通过对物质质量的测量,获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质量的单位和用天平来测质量.

教学难点

正确使用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教学准备

课件,器材

教学方法

演示法

制作时间

11月27日

执行时间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记实

引入新课

问:

自行车是用哪些材料制成?

答:

钢、铁、橡胶等材料制成的,教师接着说明:

一般我们把自行车称为物体,钢、铁、橡胶等称为物质。

这样我们可以说:

自行车这个物体是由钢、铁、橡胶等物质构成的,其它物体如:

铁钉、铁锤、桌子、凳子等也都是由物质构成的。

新课教学

1.质量

(1)对实物的观察,引入质量的概念

铁钉和铁锤含有铁这种物质的多少不同,桌子和凳子含有木这种物质我多少不同,物理学里为了表示这性质就引入的质量这个物理量。

质量是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用符号:

“m”表示。

(2)举例说明物体的质量不随它的形状、状态、位置和温度而改变。

2.质量的单位

(1)国际单位:

千克(kg)

(2)其他单位:

吨(t);克(g);毫克(mg)。

(3)进率:

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1克=1000毫克。

看P103表中一些物体的质量。

3.质量的测量——天平

(1)介绍常用测质量的器具:

案称;杆称;台称;电子称;天平

(2)托盘天平的构造及使用方法

构造:

底座;横梁;托盘;平衡螺母;指针;分度盘;游码;标尺

(3)天平的使用

天平的调节:

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调节横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横梁平衡。

A.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用镊子向右盘里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

B.这时盘中砝码的总质量加上游码在标尺上所对和刻度值,就等于被测物体的质量。

教师强调:

1、调节平衡螺累母按:

指针左偏就向右调;右偏向左调。

2、天平调节平衡后,左右盘不能对调,平衡螺母不能再动。

3、取砝码时一定要用镊子。

4、往盘里加砝码应先估计被测物的质量,再从大到小加砝

码,当加到最小一个砝码时太重了,则应改用移游码。

5、游码的读数是读游码的左边所对标尺的刻度值。

(4)天平使用注意事项:

A.不能超过称量(天平的称量=所配砝码总质量+游砝最大读数)。

B.取砝码要用镊子,并轻拿轻放。

C.保持天平干燥、清洁。

小结:

板书设计:

6.1质量

1.质量:

质量是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用符号“m”表示。

2.质量的单位

(1)国际单位:

千克(kg)

(2)其他单位:

吨(t);克(g);毫克(mg)。

(3)进率:

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1克=1000毫克。

3.质量的测量——天平

质量第二课时

一、质量

1.什么叫质量:

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2.单位:

国际单位:

千克(kg)

其他单位:

吨(t);克(g);毫克(mg)

进率:

1000进

二、质量测量

1.实验室测量质量工具:

天平

2.天平的使用

(1)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

(2)调节横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横梁平衡。

(3)物体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并调节游码,直到横梁恢复平衡。

(4)物体质量=砝码总质量+游码读数

三.使用天平注意事项:

P103:

1;2

四.板书设计

第二节质量

一、质量:

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二、单位:

国际单位

三、使用天平注意事项

 

 

 

课题

第二节密度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质量的初步概念及其单位.

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

用分子和原子的概念初步理解“物质的量”的含义.学会测量固体和液

体的质量.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实验,认识质量是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空间位置而变化的物理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天平使用的技能训练,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

质量的单位;天平的使用.

教学难点

认识质量是物体的属性.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方法

探究法、实验法、

制作时间

10.8

执行时间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记实

引入新课

自然界是由各种各样的物质组成,不同物质有不同的特性,我们正是根据物质的这些特性来区分、鉴别不同的物质。

特性指物质本身具有的,能进行相互区别、辩认的一种性质,例如颜色、气味、味道、硬度等都是物质的特性,这节课我们来学生物质的另一种特性——密度

新课教学

4.建立密度的概念

(1)实验:

用天平测出木块和石块的质量;用刻度尺和量筒、水测出木块和石块的体积。

数据如下:

质量(克)

体积(厘米3)

质量/体积(克/厘米3)

木块1

5

10

0.5

木块2

10

20

0.5

石块1

10

4

2.5

石块2

20

8

2.5

(2)分析数据

A.木块的体积增大几倍,它的质量也增大几倍,质量和体积比值一定

B.石块的体积增大几倍,它的质量也增大几倍,质量和体积比值一定

C.木块的质量跟体积比值不等于石块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

从表演中可看出不同种类的物质,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是不同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就等于单位体积的质量,可见单位体积的质量反映了物质的一种特性,密度就是表示这种特性的物理量。

(3)建立概念

A.密度定义:

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符号ρ

B.密度公式:

ρ=m/V;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

C.密度单位:

千克/米3(kg/m3);克/厘米3(g/cm3)

1g/cm3=1000kg/m3=103kg/m3

(4)例题:

一铁块质量是1.97吨,体积是0.25米3,铁块密度多大?

已知:

m=1.97t=1.97×103kg;V=0.25m3

求:

ρ

解:

答:

铁块的密度是7.9×103kg/m3

2.密度物理意义

水的密度是1.0×103kg/m3表示1米3水的质量是1.0×103千克。

3.思考与讨论

(1)对同种类物质,密度ρ与质量m和V的关系。

(2)不同种类物质,密度是否相同?

这说明什么?

(3)公式

的物理意义。

4.巩固练习:

《学物理》

小结:

板书设计:

第二节密度

1.密度的定义:

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这种物质的密度,用符号:

“ρ”表示

2.密度公式:

3.密度单位:

千克/米3(kg/m3)

克/厘米3(g/cm3)

1g/cm3=1000kg/m3=103kg/m3

4.密度物理意义:

ρ水=1.0×103kg/m3表示1米3水的质量是1.0×103千克。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它只与物质的种类有关,与它的质量和体积无关,(因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定)。

 

课题

第三节测量物质的密度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实验进一步巩固物质密度的概念;进一步熟悉天平构造及其使用;

学会用量筒测量液体、不规则形状物体体积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活动学会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

对利用物理公式间接测定物理量这种科学方法有感性认识.

通过探究过程的体验,使学生对测量性探究方法,从实验原理、实验器材的选取和使用、实验步骤的设计、数据的采集与处理到得出结果,分析实验误差有初步认识和感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验数据记录、处理的体验,使学生养成实事求是、严谨的科学态度.

通过探究活动中的交流与合作体验,使学生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培养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也勇于放弃或修正自己的错误观念.

教学重点

学会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和液体密度的原理和方法。

教学难点

使学生通过实验能对密度的物理意义加深理解。

教学准备

小石子、烧杯

教学方法

探究法、实验分析法

制作时间

10月10日

执行时间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记实

一、创设物理情境,引入新课

引入新课

1.复习:

什么是物质的密度?

计算密度的公式是什么?

要求出物质的密度要知道哪些量?

2.出示小石块和1杯盐水,指出用天平可以称出石块与盐水的质量,但刻度尺却无法测出它的体积。

本实验我们学习用量筒.

新课教学

1.引导学生看课本实验的“目的”,对照实验的器材将桌面上的用具对照检查。

2.讲述量筒(或量杯)的使用方法。

介绍量筒和量杯,mL是体积单位“毫升”的符号,1mL=1cm3。

学生观察量筒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

学生观察图7-6、图7-7量筒或量杯使用时怎样放?

怎样读出液体和体积?

看样测固体的体积?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得出:

(1)测量时量筒或量杯使用时应放平稳

(2)读数时社,视线要与筒内或杯内液体液面相平,(如:

测水的体积,由于水面是凹形的,读数时,视线要跟凹面相平;如测水银的体积,由于水银面是凸形的,读数时视线要凸面平。

(3)测固体体积的方法:

①在量筒内倒适量的水(以浸没待测固体为准)读出体积V1;

②用细线栓好固体慢慢放入到量筒内,读出此时水和待测固体的

总体积V2

③用V2-V1,得到侍测因体的体积。

1.学生分组实验:

测石块的密度

提问:

测石块的密度合理的实验步骤是什么?

教师强调:

这了减小实验误差,应该先用天平称出石块的质量。

学生实验操作。

2.学生分组实验:

测盐水的密度

提问:

测盐水的密度的步骤是什么?

教师指出:

(1)本实验测盐水的质量的方法与第二节测液体质量的方法不一样。

(2)为了计算方法,盐水的体积应尽量取整数。

学生实验操作。

把两组学生的实验数据填入黑板的表格内。

分析数据是否合理。

3.讨论课本:

想想议议

小结:

板书设计:

第三节测量物质的密度

1.目的:

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2.原理:

据密度公式:

3.器材:

天平和砝码,量筒,烧杯(2个)石块,细线,水,盐水。

 

课题

第四节密度与社会生活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密度知识的应用.

2.知道物质的密度还与温度有关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运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和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运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和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风车、酒精灯、细线、圆底烧瓶、水槽

教学方法

归纳法、讲练法.

制作时间

执行时间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记实

一)复习提问

  1.已知铁的密度为7.8×103千克/米3,它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2.铅的密度为11.3×103千克/米3,与铁的密度不同,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二)引入新课

密度是物质的基本属性,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密度。

密度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有重要的价值。

在解决不同的实际问题时,密度知识是如何应用的.

1.密度与物质鉴别

讨论的问题如下:

教师出示学生体育课上用的4kg的铅球,问学生:

你如何判断,这种铅球是否用铅制成的?

请说出你的办法来.

学生分组讨论:

学生作答:

先分别测量出铅球的质量和体积,再利用密度公式求出它的密度,判断它是否是铅组成的。

又提问:

如何利用家里能找到的器材,测出测量出铅球的质量和体积呢?

用体重计测出铅球的质量,可以用水桶做排水器材测出铅球排开水的质量,即可算出铅球的体积。

实验:

计算:

总结:

用密度鉴别物质问题,如果我们计算出某一物体密度和密度表中某一物质密度相同,我们只能说可能是这种物质,如果前边例题中你不知道是铜球,这样用计算出的密度值

一分析就会错误地认为是铁球.而且从密度表中可以看到花岗石的密度在

之间,如果一块花岗石密度恰好是

,我们能说它是铝吗?

显然不能.所以在用密度进行物质鉴别时往往还要配合利用物质的其他特性,比如颜色、硬度等等.更科学的鉴别物质的方法,应采用化学分析或光谱分析,鉴别组成它的化学元素成分.

同种物质的密度一般是不变的,如一瓶水用去一半,剩下一半水的质量是原来的二分之一,但密度不变。

问题:

同种物质的密度一定不变吗?

如果某物体的质量不变,而它的体积改变了呢?

实验:

气体的热胀冷缩实验

介绍实验装置:

圆底烧瓶上用带有注有一小段红墨水的玻璃管的橡皮塞密闭空气。

先后放入热水和冷水中,观察。

现象:

烧瓶放在热水中时,里面的红墨水向外移动,说明瓶内气体受热体积膨胀了。

而放在冷水中时,里面的红墨水向里移动,说明瓶内气体遇冷体积收缩了。

同学们回家可做类似实验:

两个吹胀的气球分别放在冰箱的冷藏室和炉火附近。

观察现象。

上面的实验说明最物质的密度与温度有关。

2.密度与温度

自然现象中风的形成也是因为密度与温度有关形成的

做风形成的实验:

教材P22

空气因受热体积膨胀,密度变小而上升,热空气上升后,温度低的冷空气就从四面八方流过来从而形成了风。

思考:

教材P24

根据气体的密度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现象,试分析房间里的暖气一般都安装在窗户下面的道理。

暖气周围的空气受热体积膨胀,密度变小而上升,靠近窗户的冷空气密度大,下沉到暖气周围,又受热上升,利用这种冷热空气的对流,可以使整个屋子暖和起来。

人们很早就利用风力了,例如:

利用风力来取水,灌溉、磨面,推动帆船、滑翔机等,近代大规模应用风力,主要在发电上。

温度可以改变物质的密度。

固体、液体的热胀冷缩不像气体那样明显,因而密度受温度的影响比较小。

设问:

难道所有的物质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吗?

水的凝固点是0℃,北方的寒冷冬天,气温在0℃以下,湖面结成了冰,行人可以在湖面上行走。

湖底还有鱼存活吗?

300多年前,人类就已知道水在4摄氏度时密度最大这一现象。

在冰湖中作的测试表明,表面冻结的湖里,冰面以下的水体中密度从上至下递增(这是当然的事了,重在下,轻在上),温度也是由上至下递增,从表层水体的0℃至底层水体的4℃。

正是因为这个特性,湖里的鱼类能够在严寒的冬天躲在底层水体中,不至于被冻成冰块。

水在0—4℃之间,是热缩冷胀,在4℃以上是热胀冷缩。

(三)小结

(四)板书设计6.4密度与社会生活

1.密度与物质鉴别

2.密度与温度

 

 

课题

复习课质量与密度复习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质量的含义。

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2、通过实验,理解密度的概念。

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与关的物理现象。

3、了解人类关于物质属性的研究对日常生活和和进步的影响,。

教学重点

天平、量筒的使用,密度概念的引入,密度公式的应用及物质密度的测量。

教学难点

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和测量物质密度的方法。

教学准备

投影仪

教学方法

讨论法、阅读法

制作时间

执行时间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记实

一、质量

1.质量

定义:

物体所今物质的多少叫做这种物质的质量。

单位:

kg,g,mg,t

2.质量的测量

工具:

天平,秤(磅秤,台秤等)

方法:

(用天平的测量质量的方法)

3.质量的特性

质量是物体的属性,它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发生变化而变化。

二、密度

1.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具有正比例关系。

2.密度

①定义:

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密度公式:

ρ=m/V

ρ------密度------千克每立方米(kg/m3)

m-----质量------千克(kg)

V------体积------立方米(m3)

②密度的单位:

千克每立方米,符号是kg/m3。

像这种单位叫做组合单位。

有时密度的单位也用克每立方厘米,符号是g/m3。

1g/cm3=1×103kg/m3

3.一些物质的密度值(常温常压下)

①不同的物质,密度一般不同;同一种物质在不同状态下的密度也不相同。

如水在不同的状态下,密度不同。

②物质密度与温度、压强有关;

③密度相同的不一定是同一种物质,如冰、蜡、植物油密度都是0.9×103kg/m3;还有煤油、酒精密度都是0.8×103kg/m3;

④金属固体的密度较大。

⑤水的密度值:

1.0×103kg/m3,表示体积1立方米的水,质量是1.0×103kg。

读作:

水的密度是1.0×103千克每立方米。

4.密度的应用

密度的应用:

利用公式ρ=m/V变形可得到m=ρV和V=m/ρ,即在知道物质的密度和体积时,可以计算出物质的质量;在知道物质的质量和密度时,可以计算出物质的体积。

三、测量物质的密度

1.测量原理:

ρ=m/V

2.量筒的使用

①认识量筒:

单位,量程,分度值。

②读数方法:

读数时,视线应与刻度面垂直,与液面相平。

如果量筒中液面是凹形的,与凹面相平,如果液面是凸形的,与凸面相平。

③液体的体积可以利用量筒直接测量。

④用量筒测量固体的体积:

等量占据空间替代法。

a.“溢杯法”测量固体的体积。

b.先测出量筒中适量水的体积,再测出量筒内水和完全浸没于水中的固体的总体积V2,两者相减,就得到固体的体积V=V2-V1。

3.测量固体的密度(石块):

[注意]要先测石块的质量,再测石块的体积。

4.测量液体的密度(盐水):

用剩余法测体积

5.测量不规则的塑料的密度:

悬垂法和针压法测体积。

四:

板书设计第六章质量与密度

一、质量

二、密度

三、测量物质的密度

1.测量原理:

ρ=m/V

2.量筒的使用

3.测量固体的密度(石块):

4.测量液体的密度(盐水):

用剩余法测体积

5.测量不规则的塑料的密度(其密度比水小):

悬垂法和针压法测体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