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方向与职业岗位对应关系.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048646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66.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方向与职业岗位对应关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方向与职业岗位对应关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方向与职业岗位对应关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方向与职业岗位对应关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方向与职业岗位对应关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方向与职业岗位对应关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方向与职业岗位对应关系.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方向与职业岗位对应关系.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方向与职业岗位对应关系.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方向与职业岗位对应关系.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方向与职业岗位对应关系.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方向与职业岗位对应关系.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方向与职业岗位对应关系.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方向与职业岗位对应关系.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方向与职业岗位对应关系.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方向与职业岗位对应关系.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方向与职业岗位对应关系.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方向与职业岗位对应关系.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方向与职业岗位对应关系.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方向与职业岗位对应关系.docx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方向与职业岗位对应关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方向与职业岗位对应关系.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方向与职业岗位对应关系.docx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方向与职业岗位对应关系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递进关系图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方向与职业岗位对应关系

 

室内设计方向:

属于创新性的职业,主要从事室内装饰的设计工作,主要方向是职业室内建筑师、室内装饰设计员、装饰美工、陈列展览设计人员、房地产策划师、会展策划师(试行)、照明设计师(试行)、地毯设计师(试行)。

家具与陈设设计方向:

属于创新性职业,主要从事室内陈设与家具设计、制作的工作,主要方向是职业室内陈设设计师、装饰装修工-金属工、彩绘雕填制工、漆器镶嵌工、家用纺织品设计师、家具设计师(试行)。

工程管理方向:

属于技术性职业,主要从事工程项目施工招标组织,工程进度、成本、质量总控的工作,主要方向是职业建造师、项目管理师、房产测量员、鉴定估价师、工程测量员。

施工技术设计表现方向:

属于技术性职业,主要从事室内设计、环境艺术设计方面工程绘图(CAD)和工程施工技术方面的指导工作,主要方向是职业施工指导和工程监理师、制图员。

设计表现方向职业描述:

属于技术与艺术结合的职业,主要从事室内设计、环境艺术设计方面的电脑效果图表现的工作,主要方向是环境艺术和室内设计效果图表达师、建筑模型设计制作员(试行)、动画绘制员(试行)。

环境艺术设计方向:

属于创新性的职业,主要从事环境艺术、环境规划方面的设计工作,主要方向是职业环境艺术设计师,或环境规划师、室内装饰设计员、花艺环境设计师(试行)、景观设计师(试行)。

景观设计方向:

属于创新性的职业,主要从事景观规划、园林艺术方面的设计工作,主要方向是职业景观设计师(试行)和园艺规划师。

景观植物设计方向:

属于技术性的职业,主要从事绿化环境规划设计方面的工作,主要方向是园艺规划设计师和景观施工监理师、菌类园艺工、插花员、花卉园艺师、花艺环境设计师(试行)。

建筑雕刻方向:

属于技术与艺术结合的职业,主要从事建筑雕刻、装饰品的设计制作的工作,主要方向是工艺美术师、精细木工、工艺品雕刻工。

雕塑设计与设计方向:

属于艺术创造性的职业,主要从事环境雕塑、室内装饰品的设计制作的工作,主要方向是工艺美术师,雕塑家、贵金属首饰手工制作工、工艺品雕刻工。

课程组织和设计要求

围绕“工作室制”,科学分配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比例,更新授课方法,优化课程的结构,严格按照院系质量管理体系把握课程内容设计,控制教学进程,分阶段进行专业考核和能力测评,实施校企联合考核和课程终端评估,确保教学质量。

教学大致按以下几个阶段进行:

1、课程组织设计

(1)、确定项目任务:

遴选好具有主题内容的项目任务,以天为单位,进行详细的课程组合设计;

(2)、制定工作计划:

由学生进行前期项目的资料搜集资和分析,并制定项目工作计划,确定工作步骤和程序,并最终得到教师的认可;

(3)、实施计划:

学生确定各自在小组中的分工及小组成员合作形式,按照已确定的工作步骤和程序工作;教师跟踪控制,并适时穿插各单元课程内容教学

(4)、分阶段检查和综合汇报:

先由学生对自己的工作结果进行阐述和自我评估,再由教师进行检查评分,并通过对比师生评价结果,找出造成结果差异的原因;

(5)、总结或结果应用:

项目工作结果应该进行总结或应用到企业、学校的生产教学实践中。

如项目的实施过程记录、开发的多媒体课件可应用到学校的教学实践中。

2、课程实施要求

(1)、由教师遴选项目任务,组织教学团队,进行集体备课,讨论该项目与专业教学的结合点、切入点和可操作性,以天为单位进行详细的课程组合设计和制定实施计划,确定作业的阶段目标、过程和质量要求;

(2)、制定阶段性质量控制方法,分阶段组织听课,述课,说课和阶段性评课,确定评课的时间;

(3)、课程结束时有一个全面总结,成立由多名教师共同组成的评审小组,对教学效果进行终期评审,同时举办学生作业展览。

(4)、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实施动态的质量控制,由质量监控部门不定期的组织听课,参加述课和说课的活动,确保教学质量在教学过程中得到完全的掌控。

3、课程教学要求

(1)、引入企业的运作机制,锻炼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直接引入企业的运作机制,模拟真实的企业环境(教学工厂),营造“企业环境”氛围,引入企业营运机制,引入企业管理法规,引入市场运作规则,培育学生的“专业和职业”能力;以“工作室制”为载体,运用“工学结合、项目导入、任务驱动,顶岗实习”的教育教学方法,培养环境艺术设计高技能创新型人才。

(2)、注重能力训练,培养学生后续自我发展能力

采用课程循环渐进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每个小循环课程中,逐步感受系统的观察方法、工作方法,养成好的思维习惯。

注重能力训练,培养学生后续自我发展能力。

在专业设计课程授课过程中,始终关注学生作业完成的过程,注重每个教学细节控制,使学生在完成专业学习的过程中,养成了一个良好的工作习惯+学习能力+思维能力+责任意识,为后续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3)、提升学生社会能力,培养职业修养与职业道德

通过项目处理,锻炼学生工作中的人际交流、公共关系、劳动组织能力、群体意识和社会责任心,以循序渐进、具体可感的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操守,提升其社会生存与发展的基本能力。

《造型基础

(一)》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造型基础

(一)

教学目的:

造型基础

(一)是环境艺术设计类所有专业的基础平台课程。

是让学生用最简单的工具将物体或空间以图形的方式进行分析和表述,其目的是通过课程内容的基础训练,学会用图形的语言对物体和空间进行分析和表述;培养学生对造型结构、空间结构、尺度比例具有理性分析能力和敏锐的艺术感知能力;提升环境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学生所必须具有的视觉审美、技术图解和表述能力;从而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打好坚实的基础。

教学内容:

造型基础

(一)课程分四大内容:

造型基础

(一)的课程内容广泛,主要有“物体、空间的平面表现”、“分解与组合”、“光与影”和“投影与透视”。

这些课程内容主要是围绕着造型和空间的构成结构进行分析和描绘,要求学生在画面上揭示物体的结构特征、空间的位置、光影关系以及平面投影和立体透视的关系,并且要注意构图的完整性和视觉美感。

学生可以用简单的工具,以线条或明暗调子的表现形式,表述物体或空间的结构关系、光影变化、色调以及空间透视关系。

引导学生将理性的科学方法和艺术感知相结合,准确表达物体的形状、结构、明暗和空间的关系。

适用专业:

环境艺术设计类所有专业

课时:

108课时

学分:

6.75个学分

选用教材:

自编教材

课程内容:

第一阶段:

观察与表现

28课时/1.75个学分(理论4课时/0.25学分;实践24课时/1.5学分)

1.课程设计要求:

训练学生的观察方法和图形表达的能力。

分三个内容来实施:

(1)实体、空间的平面表现;

(2)线条;(3)轮廓与构图。

2.课题:

观察与表现。

以实物(静物)和空间模型为基本对象,运用简单的绘画工具将对象以平面的形式进行表现,观察其造型特点,并以简练快速的表现方法表达出来,将立体或空间以平面的形式表现。

重点解决观察分析、构图、线和表现方法。

3.作业数量、规格:

实物、空间写生,数量为8幅,尺寸为4--8开,每幅为4课时。

课程的质量要求以四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考核:

(1)造型准确;

(2)构图的形式美感;(3)表现方法与技巧(线条平直、流畅、疏密);(4)空间层次与调子关系。

4.考核:

理论考核:

让学生表述绘图的过程,了解他们对课程的理解。

演练考核:

以学生提交其认为最好的三张作业,并写小结。

第二阶段:

分解与组合

32课时/2学分(理论4课时/0.25学分、实践28课时/1.75学分)

1.课程设计要求:

通过分解与组合课程,学生要学习从感性认识到理性分析的转变,学习方法论,并掌握表达技能,课程内容有:

(1)分析物体和空间的结构加以描绘;

(2)分析物体和空间的位置加以描绘;(3)结构表现的步骤与方法;(4)结构解析和重组。

2.课题:

围绕物体和空间的结构进行解析和重组的训练。

以一个或几个物体(空间)的组合,研究物体或空间结构的组织和穿插关系,分析物体和空间的造型结构和空间位置,用线的形式进行“透明”的描绘,表现物体的结构、空间、体面关系及透视规律,其中可以参插训练学生的默写能力。

重点是用图形的表现手法,将拆解的结构进行重新组合,形成新的并且具有视觉美感的图形形式。

阶段过程:

写生一组或多组物体(静物)的组合;分析解析物体的结构;转换物体的空间位置进行默写;拆解物体构件(图形)进行重新组合。

3.作业数量、规格:

完成4组作业,每组作业都要完成写生、分解和重组的要求。

数量为8幅,尺寸为4--8开,每幅为4课时。

作业要求:

(1)形体结构的表达比较准确

(2)分析结构准确到位(3)默写能力比较强(4)物体解析后重构,构图完整。

4.考核:

理论考核:

从物体结构、空间入手,让学生着重分析它们的结构和空间位置、透视等因素。

以口头分析,锻炼学生综合表述能力。

演练考核:

以学生提交两组其自认为最为完整的作业。

并写小结。

第三阶段:

光与影

32课时/2学分(理论4课时/0.25学分、实践28课时/1.75学分)

1.课程设计要求:

学生通过“光与影”课程,学习分析研究光与物体之间的关系,课程内容包括

(1)运用不同的灯光照射物体或空间,研究光、物或空间和阴影的关系;

(2)用简约画法表达光、物、影的关系;(3)选择图片(照片)分析其光影效果;(4)分析中外大师设计的作品中光、物、影的关系。

2.课题:

围绕光、物、影之间的关系作为研究,并加以表达。

以一组物体进行不同的组合,运用不同照度的灯光,采用不同的角度和距离对物体施以影响,使其产生不同的效果,用摄影的方法和简练的描绘手法将其记录下来,然后研究和追述其形成的原因,用图形进行表现。

研究与分析:

运用不同光线照射物体,进行拍摄,以研究光影效果。

运用简单工具对具有光效果的物体进行写生,并有分析图形。

3.作业数量、规格:

用16K画面尺度为主,也可按32K的尺寸,计20张。

课程的质量要求以三个方面考核学生:

(1)光影对物体的影响分析(有图形、有摄影);

(2)描绘的技巧与效果;(3)画面的形式美感。

4.考核:

理论考核由学生进行口头分析,作为考查学生对理论的掌握情况。

演练考核:

学生完成36张以上的摄影图片,并进行相应的分析解释,通过手绘的光影图形,表达分析的效果。

第四阶段:

投影与透视

16课时/1学分(理论4课时/0.25学分、实践12课时/0.75学分)

1.课程设计要求:

通过“投影与透视”课程的学习,学生要掌握各种图形语言表示方法。

课程内容

(1)投影基本概念和表达方法;

(2)以投影的方法表达物体(静物)或空间;(3)几种透视表达方式;(4)投影与透视组合表现。

2.课题:

围绕物体或空间界面研究投影关系和透视关系。

以多件物体作投影分析和透视分析。

用简单的绘图工具和图形进行表达,训练学生用不同造型语言的方法进行表述,达到灵活运用的程度。

投影分析:

选择3--4件物体逐个进行分析,以投影方法进行表达。

透视分析:

结合投影分析的材料绘制透视图,深入了解物体的透视关系。

投影与透视结合:

将投影图和透视图描绘于一个画面,重点注意构图关系,达到排版的训练的目的。

3.作业数量,规格:

绘图数量根据学生掌握表述基本技能的要求来定,规格不定。

课程要求以三个方面考核学生

(1)对物体投影的理解和表达;

(2)透视图的描绘能力;(3)图形组织与构图形式

4.考核:

学生口述投影基本原理。

演练考核:

学生完成3张投影分析和透视分析图。

课程评分标准:

(1)作业由3位老师参与考评;

(2)理论考核以学生口述作为考核;

(3)课外作业以检查作业进行考核。

 

《造型基础

(二)》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造型基础

(二)

教学目的:

造型基础

(二)是环境艺术设计类所有专业的基础平台的后续课程。

是训练学生设计思维及如何运用方法论的课程,同时进一步强化学生用图形的方式进行分析,思维和表述,通过该课程内容的基础训练,学生用图形的语言进行分析和表述的能力得到提高;理性分析能力和敏锐的艺术感知能力得到提升;从而为下续课程作了一个良好的铺垫。

教学内容:

造型基础

(二)的课程内容为“漫写到速写”、“从具象到抽象”、“造型与情态”。

这些课程的主要内容都是围绕着造型、空间、形态构成进行图形思维的训练,让学生体验造型、空间的“形”与“态”;经历量变到质变、推理与渐移的过程;用平面和立体的方式将这些感受表达出来,揭示物体的形态特征,并注意在作业中是否体现了自身的感受,作品是否体现了完整性和视觉美感。

学生可以选择任何的工具,运用各种方法,表述物体或空间的各种关系。

引导学生将科学的理性思维和艺术的感性思维相结合,从而达到用准确快速的手法表达出设计的理念。

为专业设计课打好基础。

适用专业:

环境艺术设计类所有专业

课时:

108课时

学分:

6.75个学分

选用教材:

自编教材

第一阶段:

漫写到速写

32课时/2学分(理论4课时/0.25学分,实践28课时/1.75学分)

1.课程设计要求:

漫写到速写是训练学生表达能力的课程,课程内容包含

(1)细部漫写(写实素描);

(2)植物写生;(3)建筑空间素描;(4)环境速写

2.课题:

研究环境艺术的表现技术。

以建筑或其他的实物为原形,用简单的绘图工具进行表达,训练学生观察事物和用图形表达的能力,从而得到“心灵手巧”的训练。

漫写训练:

选择3--4件建筑物或构件进行漫写训练,主要表达细部。

植物描绘:

以各类植物为对象,用简单的绘图工具进行写生,要求学生深入了解植物的形态、结构和远近透视的关系。

建筑与环境写生:

用快速的方法,将建筑环境表达出来。

3.作业数量、规格:

数量为16幅,规格为16开。

课程要求以三个方面考核学生

(1)细部表达准确;

(2)造型准确;(3)图形组织与构图形式

4.考核:

演练考核:

学生完成16幅写生稿和速写。

第二阶段:

造型与情态

44课时/2.75学分(理论12课时/0.75学分,实践32课时/2学分)

1.课程设计要求:

通过“造型与情态”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对“形”的敏感度。

主要内容:

(1)点与线的形态表情;

(2)造型要素与力象;(3)空间的组合;(4)造型的文化性与民族性;(5)造型材料与工艺。

2课题:

研究环境艺术的造型和空间表情,以及其工艺特性。

以培养学生对形态的感受能力,训练学生对物体组合过程中在空间中的延伸、穿插、过渡等关系的理解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体验和提高自身对造型的“情态”认知能力;并着力培养学生对材料的特性、结构方式以及加工工艺和材料肌理对比感受和理解的能力。

达到本课程应达到的最佳结果,即能与今后的专业设计课程相对应,成为学好专业课程的基础性质的训练课,是能与今后的专业设计课程相对应的基础性质的训练课。

表情练习:

点、线、面,体要素的个体表情,以及要素的组合。

动感练习:

动与静、刚与柔、空间练习:

一个空间组合、二个空间组合、三个空间组合。

材料练习:

纸的造型、木质造型、金属造型。

3.作业数量、规格:

平面作业:

8幅10*10CM的图形,装裱为8开纸上。

立体作业:

1.空间作业1个;2.不同材质的作业2个。

课程要求以三个方面考核学生:

(1)基本意思表达清楚;

(2)造型生动;(3)有创新意识

4.考核;学生口述作业内容。

演练考核:

学生完成所有作业,达到和符合基本要求。

第三阶段:

从具象到抽象

32课时/2学分(理论4课时/0.25学分,实践28课时/1.75学分)

1.课程设计要求:

通过“从具象到抽象”课程的学习,主要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的能力。

课程内容包括

(1)具象与抽象;

(2)从具象表现到抽象表现;(3)意象与物象;(4)变异与推理(写生变化)

2.课题:

以具象造型或图象为原形,抽取具象造型的元素,以图形的方法进行连续的变化,形成抽象图形,训练学生用理性和感性的思维进行联想,并运不同造型语言的方法进行表述,达到形象思维的训练。

具象、抽象练习:

选择3--4件物体逐个进行分析,抽取一些要素,以图形渐变的方法进行训练。

意象、物象练习:

让学生将想象中的意象通过图形进行表达,并要求使其逐步清晰化,直到产生一个明确的实体造型。

变异与推理练习:

让学生写生一个或一组造型(植物、花卉、器皿、建筑),采用变异与推理的方法进行变形,并且可以进行图案的组织。

3.作业数量、规格:

数量以10*10CM*4副为一组,完成3组,装裱在8开的卡纸上。

课程要求以三个方面考核学生:

(1)演变自然,意图明确;

(2)图象生动,构图完整;(3)反映出强烈创新意识。

4.考核:

学生解释作业。

演练考核;学生完成3组以上的图形变异作业,并有良好效果。

课程评分标准:

(1)最后作业的考试有3位老师参与考评;

(2)理论考核以学生口述作为考核;

(3)课外作业以检查作业进行考核;

(4)根据学生的表现和学习的态度。

《色彩基础

(一)》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色彩基础

(一)

教学目的:

色彩基础

(一)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群的基础平台课程。

主要使学生在色彩基础训练的过程中注意色彩的物理性质与感官的心理感受,培养学生敏锐的视觉反应。

其目的是通过色彩基础训练让学生不仅能够掌握观察与描绘技能,还要具备多角度多视点的理解能力,取得对各种环境中的物体色彩属性和空间色调的整体认识。

开发学生的分析、理解、创造的心智思维。

使学生能有机地联系所学专业,实现色彩写生描绘与色彩设计的技能,最终达到为专业设计课程前的基础演练目标。

教学内容:

色彩基础

(一)课程分二大内容:

用色彩表现物体和景物的能力;物体及景物的色彩平、立面分解与归纳重构。

教学内容是通过学生的学习过程,注重提高他们对物象色彩现象的表现能力和相应的理解表达,进行绘画表现上新形式和由这种新形式所造成的新空间的视觉体验。

通过色彩的归纳练习,逐步熟悉并了解掌握色彩的属性。

适用专业: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群

课时:

72课时

学分:

4.5个学分

选用教材:

自编教材

第一阶段:

物、景的色彩感知和表现

36课时/2.25个学分(理论4课时/0.25学分,实践32课时/2学分)

1.课程设计要求:

通过“物、景的色彩感知和表现”课程的学习,学生基本掌握色彩的基础知识。

课程内容是:

(1)自然光环境与有色灯光下的物体色彩研究与表现;

(2)轮廓与构图、表现步骤与方法;(3)感性调色与理性调色训练;(4)光色研究

2.课题:

写生练习。

以实物(静物)和空间景物为基本对象进行表现,学习如何观察色彩;研究光与物、景的关系;物、景的色彩练习注重色调快速表现的方法;重点解决学生对物体及景物固有色的表述及环境感知的把握。

静物:

单色物体组、双色物体组、多色物体组;风景题材:

色调、构图。

3.作业数量、规格:

数量为8幅。

静物:

尺寸为4开;每幅为4课时;风景:

尺寸为4开;每幅为4课时。

课程的质量要求以四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考核:

(1)构图造型准确

(2)色彩关系协调(3)表现方法与技巧熟练(4)空间感、质感表达准确

4.考核:

以学生表述绘图的过程,作为考核学生的理论考核。

演练考核:

学生提交其认为最好的6张作业,并加以说明作为一个小单元过程的结束,同时完成一个得分点。

第二阶段:

色彩归纳

36课时/2学分(理论4课时/0.25学分,32课时/2学分)

1.课程设计要求:

色彩归纳主要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提炼的能力。

课程内容:

(1)物、景的色彩基调归纳;

(2)物、景的色彩多面重构。

2.课题:

根据描绘的物体与景物进行归纳与重构。

物、景的归纳针对景物其中的基调练习,进行基调的变化的实验与研究,了解和掌握色彩的一些基本属性关系。

物体的平立面色彩重构,研究解决色彩组织能力与把握能力,熟悉掌握色彩与构成的基本组合。

完成一组或多组物体(静物)的色彩多面构成组合练习;完成一组或多组景物(风景)的色彩归纳练习;解析物体色彩组织的关系;拆解物体并进行色彩多面组合色彩基调归纳

3.作业数量、规格:

完成6组作业,每组作业都要完成写生、分解和重组的要求。

幅面(写生)8开(归纳与重构)32开。

程的质量要求从四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考核:

(1)构图合理,色调组织流畅

(2)绘画技巧熟练(3)色彩归纳合理

4.考核:

口头分析,有一个完整的色彩概念阐述,着重分析写生与归纳色调的一些基本基调理论知识,作为理论考核。

演练考核:

学生提交一组其自认为最为完整的作业过程。

课程评分标准:

(1)最后作业的考试有3位老师参与考评;

(2)理论考核以学生口述作为考核;(3)课外作业以检查作业进行考核;(4)根据学生的表现分出学生学习的态度等第。

 

《色彩基础

(二)》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色彩基础

(二)

教学目的:

色彩基础

(二)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群的基础平台后续课程。

是要求学生能够从人对色彩的知觉效应出发,运用科学的原理与艺术形式的完美相结合的法则,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抽象思维,利用色彩在空间,量与质的可变换性,对色彩进行以基本元素为单位的多层面,多角度组合、配量并创造出理想、新颖与审美的设计色彩。

教学内容:

造型基础

(二)的课程内容为:

色彩的解读;色立体;色彩的心理知觉。

这些课程的主要内容都是围绕着色彩原理的基本知识进行图形思维的训练,让学生在一系列实验与练习中体验色彩的一些基本规律。

适用专业: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群

课时:

72课时

学分:

4.5学分

选用教材:

自编教材

第一阶段:

色彩的解读

36课时/2.25学分(理论4课时/0.25学分,实践32课时/2学分)

1.课程设计要求:

色彩的解读主要是色彩知识,培养学生的色彩应用能力。

(1)色彩的基本原理;

(2)色彩的视知觉与色彩的对比调和(3)色立体。

(4)配色。

2.课题:

色彩基础理论研究。

色彩学是以科学理性的方法系统介绍相关知识,让学生掌握并科学的

使用色彩,并能准确地将其运用到设计工作中。

以自然物象色彩进行分析提炼,将物象本体进行归

结表达。

以此课题过程来认识色彩的一些性质及属性。

研究内容包括自然色彩现象以及色彩的构成

规律。

选择3--4件自然画面或物象进行观察来获得启示。

观察其平面状态内面积、位置、形状、纯

度、色彩构成关系等。

3.作业数量、规格:

数量为8张;规格为16开。

课程要求以三个方面考核学生,

(1)色彩应用准确描绘工整

(2)画面组合创意有个性(3)色彩的构成有视觉和心理上的审美美感

4.考核:

学生口述色彩基本知识。

演练考核:

蒙塞尔色立体,装饰色彩。

第二阶段:

色彩的应用

36课时/2.25学分(理论12课时0.75学分,实践24课时1.5学分)。

1.课程设计要求:

色彩的应用主要培养学生的色彩应用能力。

内容是:

(1)色彩的配色

(2)色彩的质感(3)应用色彩

2.题材:

以色彩图形的方法进行研究实验,做色彩的软硬感、华丽感、朴素感、动与静、空间感轻

重感练习。

色彩配色练习,应用色彩练习。

3.作业数量、规格:

数量为以10*10CM*4副为一组;装裱规格为8开的卡纸,要完成三组;另外,要完成一个应用色彩的作业。

课程要求以三个方面考核学生

(1)色彩应用准确描绘工整。

(2)图象生动具有创意。

(3)色彩的构成有视觉和心理的审美感受。

4.考核:

学生口述表达对应用色彩的理解。

演练考核:

学生完成三组以及一个应用色彩的作业,并有良好效果。

课程评分标准:

(1)最后作业的考试有3位老师参与考评;

(2)理论考核以学生口述作为考核;(3)课外作业以检查作业进行考核;(4)根据学生的表现分出学生学习的态度等第。

《技能训练

(一)》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技能训练

(一)

教学目的:

技能训练

(一)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群的基础课程。

让学生学习一些材料知识和工具使用方法,掌握一些专业基本技能。

其目的是通过课程内容的基础训练,培养学生对环境艺术设计的常用材料、工艺方法、材料结构以及表面处理具有艺术感知的能力,提升环境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的审美能力,从而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打好坚实的基础。

教学内容:

技能训练

(一)课程分两大内容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内容:

“材料感知”和“工艺体验”。

这些课程主要是围绕着材料与造型、工艺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