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应急预案及地铁和周边环境保护方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0049830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514.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十章应急预案及地铁和周边环境保护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第十章应急预案及地铁和周边环境保护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第十章应急预案及地铁和周边环境保护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第十章应急预案及地铁和周边环境保护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第十章应急预案及地铁和周边环境保护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第十章应急预案及地铁和周边环境保护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2页
第十章应急预案及地铁和周边环境保护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2页
第十章应急预案及地铁和周边环境保护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2页
第十章应急预案及地铁和周边环境保护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2页
第十章应急预案及地铁和周边环境保护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2页
第十章应急预案及地铁和周边环境保护方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2页
第十章应急预案及地铁和周边环境保护方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2页
第十章应急预案及地铁和周边环境保护方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2页
第十章应急预案及地铁和周边环境保护方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2页
第十章应急预案及地铁和周边环境保护方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2页
第十章应急预案及地铁和周边环境保护方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2页
第十章应急预案及地铁和周边环境保护方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2页
第十章应急预案及地铁和周边环境保护方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2页
第十章应急预案及地铁和周边环境保护方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2页
第十章应急预案及地铁和周边环境保护方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十章应急预案及地铁和周边环境保护方案.docx

《第十章应急预案及地铁和周边环境保护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章应急预案及地铁和周边环境保护方案.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十章应急预案及地铁和周边环境保护方案.docx

第十章应急预案及地铁和周边环境保护方案

第十章应急预案

10.1应急组织

10.1.1应急组织体系

为了在施工过程中准确、严格地执行杭州市有关规定和本工程围护设计意图,将保护周边环境的安全变为现实,由项目经理全面负责协调总承包部内部以及总承包与业主、本工程设计单位之间的关系;总工程师负责对保护方案的审核、报批和实施过程中的监督;总承包部生产经理负责安全保护各项措施的实施;总承包部技术部经理负责监测数据的分析和信息反馈,参与保护方案的制定。

总承包部技术部、监测专业、土建专业项目部指派专人,负责各项具体工作的实施。

应急组织体系如下:

10.1.2应急救援指挥机构

设总指挥、副总指挥各一名,成员4名。

指挥部下设应急救援办公室,安全环保部负责日常具体工作。

10.1.3应急救援小组

(1)组长职责

1)决定是否存在或可能存在重大紧急事故,要求应急服务机构提供帮助并实施场外应急计划,在不受事故影响的地方进行直接控制;

2)复查和评估事故(事件)可能发展的方向,确定其可能的发展过程;

3)指导设施的部分停工,并与领导小组成员的关键人员配合指挥现场人员撤离,并确保任何伤害者都能得到足够的重视;

4)与场外应急机构取得联系及对紧急情况的处理作出安排;

5)在场(设施)内实行交通管制,协助场外应急机构开展服务工作;

6)在紧急状态结束后,控制受影响地点的恢复,并组织人员参加事故的分析和处理。

(2)副组长职责:

1)评估事故的规模和发展态势,建立应急步骤,确保员工的安全和减少设施和财产损失;

2)如有必要,在救援服务机构来之前直接参与救护活动;

3)安排寻找受伤者及安排非重要人员撤离到集中地带;

4)设立与应急中心的通讯联络,为应急服务机构提供建议和信息。

(3)通讯联络组职责:

1)确保与最高管理者和外部联系畅通、内外信息反馈迅速;

2)保持通讯设施和设备处于良好状态。

3)负责应急过程的记录与整理及对外联络。

(4)技术支持组职责:

1)提出抢险抢修及避免事故扩大的临时应急方案和措施。

2)指导抢险抢修组实施应急方案和措施。

3)修补实施中的应急方案和措施存在的缺陷。

4)绘制事故现场平面图,标明重点部位,向外部救援机构提供准确的抢险救援信息资料。

(5)保卫组职责:

1)保护受害人财产。

2)设置事故现场警戒线、岗,维持工地内抢险救护的正常运作。

3)保持抢险救援通道的通畅,引导抢险救援人员及车辆的进入。

4)抢救救援结束后,封闭事故现场直到收到明确解除指令。

(6)抢险抢修组职责:

1)实施抢险抢修的应急方案和措施,并不断加以改进。

2)寻找受害者并转移至安全地带。

3)在事故有可能扩大进行抢险抢修或救援时,高度注意避免意外伤害。

4)抢险抢修或救援结束后,直接报告最高管理者并对结果进行复查和评估。

(7)医疗救治组:

1)在外部救援机构未到达前,对受害者进行必要的抢救(如人工呼吸、包扎止血、防止受伤部位受污染等)。

2)使重度受害者优先得到外部救援机构的救护。

3)协助外部救援机构转送受害者至医疗机构,并指定人员护理受害者。

(8)后勤保障组职责:

1)保障系统内各组人员必须的防护、救护用品及生活物质的供给。

2)提供合格的抢险抢修或救援的物质及设备。

(9)组员职责:

1)在相应的职能组内的组员,在组长的带领指挥下对事故进行救援抢救。

2)打桩架倾覆事故应急处置领导小组负责对项目打桩架倾覆事故的应急处理。

10.2基坑施工危险源的识别

地下工程施工阶段是整个工程危机出现的高发期,是工程危机管理的重要阶段,此阶段可能出现的工程危机情况见表:

序号

工程危机对象

可能产生的后果

可能发生的阶段

1

地下障碍物

地下文物被破坏、产生机械事故、产生安全事故

土方开挖阶段

2

基坑

围护

支撑轴力

支撑局部或整体破坏

土方开挖及地下室结构施工阶段

立柱差异沉降

支撑局部或整体破坏

围护体渗漏

围护体变形,地面沉降,市政管线沉降或位移加大

土方开挖及地下室结构施工阶段

围护体位移

围护体局部破坏

围护体沉降

围护体局部破坏

坑底管涌

基坑坍塌,周边设施及建筑物破坏

深坑土方开挖

3

临近建筑物、构筑物

出现倾斜,造成渗漏

地下工程施工阶段

4

地下供水管

影响周边单位的正常工作和生活

地下工程施工阶段及室外工程施工阶段

5

地下排水管

造成地面集水,影响交通

6

地下电缆

发生触电事故

造成停电

7

地下煤气管

发生中毒、爆炸事故

造成供气停止,影响周边单位的正常工作和生活

8

周边道路

道路开裂或封闭

施工全过程

高空落物危及通行车辆和乘客

9

恶劣环境

设施坍塌、设备倒塌

整个工程施工过程

触电、断电

造成人身伤害

造成工程质量事故

10

施工安全

人身伤害、财产损失、企业信誉损失

整个工程施工过程

10.3预防与预警

10.3.1危险源监控

1)落实24小时值班制度、例会制度和教育培训、交底制度等相关制度;

2)编制专项起重吊装安全施工方案,地基处理、吊机和吊具选用、吊点设置、人员配备等必须符合规范和设计要求;

3)落实特种设备备案、登记和验收制度,安排专人进行日常检查、维护和保养;

4)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

5)加强起重吊装作业日常监控。

10.3.2防患治理

1)项目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领导小组应定期组织现场管理人员、安全管理人员、技术管理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对事故隐患进行排查,可结合日常安全检查进行;

2)事故隐患排查应每周至少一次,并建立事故隐患信息档案;

3)对于一般事故隐患,应制定针对性的整改措施,落实相关责任人,限期进行整改;

4)对于重大事故隐患,应向上级及有关部门上报书面的安全评价,内容包括:

隐患的现状及其产生的原因,隐患的危害程度和整改难易程度分析,隐患的治理方案;

5)对于重大事故隐患,要做到防范措施、责任、人员、资金和时间“五落实”,并制定和实施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内容包括:

治理的目标和任务,采取的方法和措施,经费和物资的落实,负责治理的机构和人员,治理的时限和要求,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

6)在事故隐患治理过程中,应当采取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防止事故发生。

事故隐患排除前或者排除过程中无法保证安全的,应当从危险区域内撤出作业人员,并疏散可能危及的其他人员,设置警戒标志,暂时停工;对暂时难以停工或者停止使用的相关生产储存装置、设施、设备,应当加强维护和保养,防止事故发生;

10.3.3预警行动

1)事故预警条件。

发现可能导致一般事故的隐患或险情,如不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可能导致严重后果时,或施工现场已发生

-B及以上事故时。

2)事故预警方式。

事发现场值班负责人发现后通过电话或专人通知应急救援指挥部办公室,指挥办公室得知后及时向上级报告,启动事故预警。

3)信息报告程序

事故报告程序如下图所示:

事故报告程序图

(1)信息报告与处置

事故发生后,现场值班人员或知情人必须在第一时间向应急救援指挥部办公室汇报(内部报告)。

应急救援指挥部办公室在接到事故报告后,立即向应急救援指挥部值班领导汇报,根据应急救援指挥部意见,启动应急救援预案,安排、协调相关单位组织抢救。

(2)信息上报和传递(外部报告)

1)上报部门

项目部应急救援指挥长根据事故级别,向监理单位、业主代表于时限内上报,由业主代表按程序向相关部门上报;如遇重大以上事故可直接向相关部门报告。

同时向公司汇报。

2)上报时限

Ⅲ级以上事故(含Ⅲ级)立即报告,Ⅳ—A、B级的一般事故应在半小时内上报,Ⅳ—C级的一般事故应在二小时内上报。

3)报警求援

项目部应急指挥部根据事故类型、级别和影响范围,现场总指挥下达报警求援指令,由副总指挥负责及时向110、119和管线单位等外部救援力量请求支援。

4)上报方式

项目部在事故发生后除电话口头上报外,接到事故报告后1小时内和应急状态解除后一天内,将事故简要情况以书面形式报公司;

5)初报用电话直接报告,主要内容包括:

事故发生时间、地点、工程项目、有关单位名称、项目概况;事故发生的简要经过;报告单位、报告人、联系方式;事故潜在的危害程度、事故发展趋势等初步情况。

6)续报可通过网络报告或传真等书面报告,在初报的基础上报告有关确切数据,事故发生的基本原因、过程分析、进展情况及采取的应急措施等基本情况。

7)处理结果报告采用网络报告兼书面报告的形式,在初报和续报的基础上,报告事故处置的措施、过程和结果,事故直接或间接损失、社会影响、处理后的遗留问题,参加处置工作的有关部门及其工作内容等详细情况。

10.3.4应急预案培训教育及预案演练

编制预案后,对项目管理人员及应急救援人员进行定期针对性的培训与教育,并组织预案演练。

10.3.4.1应急预案培训与教育

(1)应急预案培训对象

结合公司、项目部安全教育培训活动,有针对性的开展应急救援培训,确保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及应急救援人员具备应急救援知识与技能。

需进行以下人员的培训:

1)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培训;

2)项目管理人员培训;

3)救护抢险人员培训;

(2)应急预案培训内容

1)灭火器的使用以及灭火步骤的训练;

2)施工安全防护、作业区内安全警示设置、个人的防护措施、施工用电常识、在建工程的交通安全、大型机械的安全使用;

3)对危险源的突显特性辩识;

4)事故报警;

5)紧急情况下人员的安全疏散;

6)现场抢救的基本知识,包括止血,包扎,骨折固定、搬运,触电急救,火灾自救,烧烫伤处理,断指处理,中毒急救,刺伤,中暑等各方面急救知识。

(3)全员教育

1)定期对管理人员、作业人员进行应急预案的教育,确保全体人员了解如何面对应急情况,提高安全意识。

2)教育内容包括:

潜在危险的性质、疏散路线、报警和自救方法、各种警报的含义、应急救援的有关程序的知识。

10.3.4.2应急预案演练

(1)应急预案演练的目的

模拟生产安全事故,以便遇有突发事件时能及时启动应急救援预案,检测应急领导小组应急响应程序和应急预案响应能力,应急救援信息网络、应急救援物资、医疗器械、药品、安全通道等方面的配备、设置情况及启动安全事故处理程序的能力。

(2)预案演练计划

在施工期间,合理安全预案演练时间,不因演练而对工期产生太大影响。

演练前由安全部提出演练申请,并确定演练地点、时间、参加人员、影响器械。

演练之前对救援人员及志愿者进行应急救援程序交底,组织救援预案培训、人员救治基本方法培训,现场疏散、防止事态扩大、救援物资调动、救援机械调度、医疗器械配备、安全事故报告与调查程序等方面交底及培训。

本项目施工期间计划每年进行应急预案演练1~2次。

(3)预案演练内容

1)预案中有关各方根据演练要求,派员参加演练,组织志愿者模拟伤员及群众。

2)项目经理部应急预案领导小组,接到模拟事故报告后,按各自责任岗位及预案中规定职责以最快时间到达现场。

3)应急救援小分队,接到通知,立即携带必要救援工具,赶到现场。

4)现场救援指挥人员,组织抢险队伍有序展开救援工作,界定危险区域,标识区域界限。

5)组织参加演练志愿者进行疏散,抢救伤员。

对伤者进行初步判断伤害程度决定进一步的救治处理方式。

6)排除现场模拟隐患,防止事故进一步扩大。

7)模拟进行医疗救护、消防公安等单位通讯联系,模拟通知临近互助单位、物资

8)模拟进行事故报告程序,并做好记录。

9)保护事故现场,配合事故调查人员做好调查取证工作。

(4)预案演练评价及预案改进

对预案涉及到的单位、人员、部门、物资、资料和资金进行告知,并对相关单位和人员进行组织、协调和相关准备,依据预案中的程序实施全过程演练。

演练过程中全程记录,获取第一手文字和影像资料以及有关数据资料。

演练结束,组织有关人员、部门对本次演练进行分析,总结演练的经验和教训,如演练过程中存在人员不及时到场、通讯沟通渠道不畅、物资不及时到位、疏散通道不畅等问题,仔细分析原因,明确责任人,将预案对应的部分进行修整,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

10.3.5应急处置

10.3.5.1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1)以人为本,安全第一。

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工作要始终把保障项目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切实加强应急救援人员的安全防护,最大限度地减少施工生产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危害。

2)统一领导,分级管理。

项目部在业主、监理以及公司安全生产机构的统一领导下,负责指导、协调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工作。

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按照各自职责和权限,负责事故的应急管理和应急处置工作。

3)依靠科学,依法规范。

遵循科学原理,充分发挥专家的作业,实现科学民主决策。

依靠科技进步,不断改进金额完善应急救援的装备、设施和手段。

依法规范应急救援工作,确保预案的科学性、权威性和可操作性。

4)预防为主,平站结合。

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坚持事故应急与预防相结合。

按照长期准备、重点建设的要求,做好应对施工现场安全事故的思想准备、预案准备、物质和经费准备、工作准备,加强培训和演练,做到常备不懈。

将日常管理工作和应急救援工作相结合,充分利用现有专业力量,努力实现一对多能;培训兼职应急救援力量并发挥其作用。

10.3.5.2响应分级

按照突发事件的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将项目部突发事件应急响应级别分为特别重大事故(Ⅰ级)、重大事故(Ⅱ级)、较大事故(Ⅲ级)、一般事故(Ⅳ级)四个级别响应。

详细分级见下表:

等级

死亡或危及生命安全

重伤

直接经济

损失

公司到场领导

级别参考

Ⅰ级:

特别重大事故

>30人

100人以上(包括急性中毒)

>1亿元

Ⅱ级:

重大事故

10-30人

50-100人

5000万元-1亿元

Ⅲ级:

较大事故

3-10人

10-50人

1000-5000万元

公司负责人

Ⅳ级:

一般事故

A级

1-2人

3-10人

500-1000万元

片区指挥部负责人

B级

1-2人

100-500万元

项目经理

C级

项目经理

10.3.5.3响应程序

应急救援指挥部在接到事故报告后,根据事故性质,启动相应的事故救援预案。

应急救援指挥部在进一步核实事故灾害性质、发生地点、涉及范围、受害人员分布,根据不同事故类型、救灾的人力以及之前开展救援的情况,确定《施救方案》,做好施救准备实施救援。

现场应急救援人员根据需要佩带专业防护装备,采取安全防护措施,严格执行应急救援人员进入和离开现场规定。

应急救援指挥部根据需要具体协调,调集相应的安全防护装备。

现场抢险救援组负责组织专业队伍按《施救方案》和有关施救规定,本着“先伤、后亡”的原则抢救遇害人员。

同时,做好施救和现场保护工作。

因抢救伤员、防止事故扩大以及疏通交通等原因需要移动现场物件时,必须做出标志、拍照、详细记录和绘制事故现场图,并妥善保存现场重要痕迹、物证等。

10.3.5.4处置措施

施工现场在发生安全事故时,应采取的处置措施如下:

1)立即救护受伤者,疏散人员;

2)认真保护事故现场。

不得移动和破坏凡与事故有关的物体,为抢救受伤者需要移动某些物体时,必须做好标志,应尽量对事故现场和抢救过程进行录像或拍照;

3)由技术专家、机电技术人员对事故原因进行分析,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控制事态发展的针对性措施。

在未能排除危险情况并取得安全验收合格之前,任何人员不得擅自进行相关作业;

4)若事态不能有效控制,在应急领导小组统一指挥下,立即向当地有关部门求援;

5)事故上报参照有关事故上报程序。

10.3.5.5互相协议

项目部应事先与地方医院、宾馆建立正式的互相协议,以便在事故发生后及时得到外部救援力量和资源的援助。

相关医院地址及联系电话表如下:

序号

单位

地址

电话

1

急救电话

120

2

浙江省同德医院

古翠路234号

(0571)89972000

3

杭州市绿城医院

古墩路409号

(0571)88857888

10.3.6应急救援流程

应急救援流程如下图:

应急救援流程图

10.4围护工程施工应急措施

10.4.1三轴搅拌桩施工预防及应急措施

序号

出现问题

产生原因分析

预防和应急措施

1

钻进困难

遇到地下障碍,如地下废管道

采用钻机钻探深度,采用挖机挖除障碍,采用置换土回填密实

2

遇密实的粘土层

放慢速度提高水灰比钻进,必要时采用引孔设备引孔钻进

3

遇密实的粉砂层

放慢钻进速度,在水泥浆液中按设计配比加入适量的膨润土

4

桩位偏斜

三轴桩顺打施工时,其中1根钻头处在已搅过与未搅过的土中,如钻进过快或土层较硬,钻头就要偏向巳施工桩位,造成钻杆偏斜

在最初钻进下沉时,放慢下沉速度,使三轴深搅机保持很好的垂直度,形成一个长的定向钻套。

如果发生偏斜现象,在钻杆与限位挡铁间放入木条。

5

电流过大或跳闸

施工负荷过大

1)立即通知后台,减少水泥浆注入量,同时减少注气压力;2)前台放慢提升及下沉速度;3)适当增加水灰比,一般情况下可逐步调至1.5,并采用反复正、反转及重复搅拌的措施;4)采取上述措施待电流恢复正常后,才可继续施工;5)采取上述措施电流仍不正常,放慢提升速度,将钻杆全部提出;间隔一定时间后,提高水灰比,重新搅拌该孔。

10.4.2钻孔灌注桩施工预防及应急措施

序号

出现问题

原因分析

预防和应急措施

1

斜孔

地质变化、桩机不稳

1)在有倾斜状的软硬土层处钻进时,应吊住钻杆,控制进尺速度,以低速钻进,或在斜面位置处填入片石、卵石,以冲击锥将斜面硬层冲平,然后再钻进;

2)场地整平,钻架就位后要调整,使转盘与底座水平,钻架顶端的起重滑轮边缘同固定钻杆的卡孔和护筒中心三者应在同一轴线上,并注意经常检查和校正;

3)钻孔偏斜时,可提起钻头,上下反复扫钻几次,以便削去硬土,如纠正无效,应于孔中局部回填粘土至偏孔处0.5m以上,重新钻进。

2

坍孔

施工顺序不当、泥浆性能不到位、成孔后混凝土浇筑时间太长

1)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做到跳孔施工,防止相邻孔施工过程中的泥浆串孔。

相邻桩施工须距4倍桩径以上或间隔36h以上。

2)针对不同的地层采用合理的转速和转压,适时根据泥浆指标的检测结果调整泥浆粘度、比重等参数,减少对孔壁稳定性产生的影响。

3)在松散易坍的土层中,适当埋深护筒,用粘土密实填封护筒四周,使用优质的泥浆,提高泥浆的比重和粘度,保持护筒内泥浆水位高于地下水位。

4)为防止水头压力不足而导致孔壁失稳坍塌,施工过程中应注意确保护筒内水头不低于地下水位。

5)成孔后,待灌时间不应大于3小时,并控制混凝土的灌注时间,在保证施工质量的情况下,尽量缩短灌注时间。

3

扩径、缩径和糊钻

设备选择问题、泥浆问题、操作问题

1)改进钻头结构:

调整刀具的角度、高度,检查钻锥,及时修补或更换,提高钻头的切削能力,提高排渣能力,从而提高钻进效率。

2)在保证孔壁稳定的前提下,在易糊钻的地层钻进时,调整泥浆性能、钻进参数等措施以减少糊钻。

3)改进钻进操作方法,可以采取每钻完一根钻杆,上下串拉和重新扫孔防止。

4)在易缩径的地层中钻进时,采用钻杆上、下反复扫孔,扩大孔径,或可适当抬高水头高度以及增大泥浆的粘度和比重的方法来增加泥浆对孔壁的压力,减少缩径。

4

断桩、桩身夹层

清孔不到位、混凝土质量问题

1)钢筋笼下放后进行二次清孔,确保沉渣厚度小于5cm;

2)严格确定混凝土的配合比,混凝土应有良好的和易性和流动性,坍落度损失应满足灌注要求;

3)灌注混凝土应从导管内灌入,要求灌注过程连续、快速,准备灌注的混凝土要足量,在灌注混凝土过程中应避免停电、停水;

4)绑扎水泥隔水塞的铁丝,应根据首次混凝土灌入量的多少而定,严防断裂;

5)确保导管的密封性,导管的拆卸长度应根据导管内外混凝土的上升高度而定,切勿起拔过多。

10.4.3高压旋喷桩施工预防及应急措施

序号

常见问题

产生原因

预防措施及应急措施

1

固结体强度不均、缩颈

喷射设备出现故障(管路堵塞、串、漏、卡钻)中断施工

喷浆前进行压水、压浆、压气试验,正常后方可配浆喷射,保证连续进行。

穿过较硬的粘性土产生缩颈

对易出现缩颈部位进行定位旋转喷射(不提升)或复喷扩大桩径方法。

喷射的浆液与切削的土粒强制拌和不充分、不均匀,影响加固效果

控制浆液的水灰比及稠度,严格要求喷嘴的加固精度、位置、形状、直径。

2

钻孔沉管困难

遇有地下埋设物,地面不平实

放样桩位点时进行钎探,遇有地下埋设物时清除或移桩点位。

3

压力突然下降

注浆系统泄漏

检查各部位的泄漏情况,必要时拔出注浆管检查密封性能。

4

压力陡增

喷嘴堵塞

拔管疏通喷嘴。

5

冒浆过大,超过20%

有效喷射范围与注浆量不相适应,注浆量大大超过喷浆固结所需

提高喷射压力,适宜缩小喷嘴孔径,加快提升和旋转速度。

6

不冒浆

地层有较大空隙

浆液中掺入适量速凝剂,缩短固结时间;在空隙地段增大注浆量,填满空隙后继续正常喷浆提升。

10.4.4其他预防与应急措施

1)严禁在地铁侧基坑外行走重车,防止侧压引起地铁结构变形。

2)近地铁侧材料堆放单位面积荷载要控制在2t以内。

3)锁口管顶拔使用500~600T液压顶升架,针对地铁侧液压顶升架下铺设25mm厚,6m×2m规格的钢板。

10.5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及预防措施

10.5.1支撑轴力过大

1危险源

影响支护体系稳定性的关键因素有三个方面:

支护结构体的入土深度、整体刚度及基坑内支撑轴力的大小。

当其他两个因素满足要求,则基坑开挖时支撑轴力的大小成为支护体系稳定的标志。

当挖土至坑底设计标高时,支撑轴力急剧增加超过设计值,必然在围护监测中反映出来,或出现支撑环梁裂缝等现象。

2危险源管理

避免土体失稳,导致被动区土体抗力不足,严格控制支撑间距,不宜过大,应随挖随撑,避免支撑施工不及时,严格控制支撑的尺寸,避免产生偏心受压,从而降低支撑强度。

有时支撑结构的立柱在上部荷载及基坑开挖土体应力释放的作用下,会发生沉降与抬升。

立柱承载力的不均匀也会增加立柱与地下墙间较大沉降差的可能。

以上差异沉降可能导致支撑体系受到多余应力,强度降低,当立柱间及立柱与地下墙间的沉降差异值不大于10mm时,可采取以下措施进行控制:

1)按施工工况对立柱及地下连续墙进行沉降估算,协调基坑开挖与在桩上施加荷载,使立柱与地下连续墙沉降满足结构设计要求;

2)当立柱上浮时,应增大立柱的承载力,在立柱底进行压密注浆;

3)当相邻柱间沉降差超过报警值时,可局部放慢或加速挖土。

个别地方采取注浆和加固措施,例如在柱与柱间增设临时剪刀撑增强其刚性,共同协调不均匀变形;

4)支撑应力过大时应增加临时支撑;如支撑柱变形破坏,则应停止相应作业,对支撑柱进行补强及必要的换撑。

3应急处理

由于从支撑轴力值过大到整体破坏尚有一段时空效应时间,首先应在围护结构后卸载,坑内停止一切作业,可以在坑内增设支撑,也可以采用在支撑底部增加竖向立柱的方法,把小偏心受压构件转变成轴心受压构件,增大支撑体系的极限抗压强度;也可在此期间快速用Φ600钢管加固支撑杆件,把Φ600钢管和混凝土撑杆用Φ48×3.5钢管箍结为整体,见图3.3-1,Φ600钢管与支撑立柱中角钢顶紧焊接。

支撑杆件失稳破坏多数发生在跨中,在桁架式支撑体系中,即使某根支撑杆断裂,也有个内力调整阶段,即局部构件失效不可能立即波及全体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