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禅并重回归自然.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0051345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0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禅并重回归自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农禅并重回归自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农禅并重回归自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农禅并重回归自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农禅并重回归自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农禅并重回归自然.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农禅并重回归自然.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农禅并重回归自然.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农禅并重回归自然.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农禅并重回归自然.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农禅并重回归自然.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农禅并重回归自然.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农禅并重回归自然.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农禅并重回归自然.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农禅并重回归自然.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农禅并重回归自然.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农禅并重回归自然.docx

《农禅并重回归自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禅并重回归自然.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农禅并重回归自然.docx

农禅并重回归自然

农禅并重回归自然——药山寺的农禅生活走笔

惠雯的最朴素生活2016-08-0411:

14

文/李黎图/药山寺提供

七月流火,药山寺生态农业园的水稻田里一片繁忙景象,两台收割机在金色的稻田中不停穿梭,寺院僧众与居士、村民们一起顶着烈日在收割过的田地里打包运送、捡拾稻穗,他们头戴斗笠,汗流浃背,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稻田深处,树着一块木牌,上面写的是近代高僧虚云老和尚的禅诗:

“见山忘道山犹扰,见道忘山山更幽;云散水流天地静,一声长啸白云头。

药山寺位于湖南省常德市津市市药山镇药山村境内,原名慈云寺。

唐德宗贞元初年(公元785年),药山寺的开山祖师惟严禅师于从衡山迁居澧阳(今湖南津市市),在此住山四十多年,接引四海学人,播扬南禅宗风。

惟俨禅师示寂于唐太和二年(公元828年),享年八十四岁。

继他之后,还有多位高僧住持过药山寺,他们的公案及语录在史料中广有记载。

其中,较知名的有药山忠彦禅师、药山可琼禅师、药山利昱禅师、药山用和禅师、药山宣禅师、药山寻肃禅师、药山义铣禅师、药山省贤禅师。

唐肃宗时期,药山寺便已成为“荆南佛国”的核心寺院。

到晚唐时期,以药山为中心,全长仅五十多公里的道水河谷中,先后建起了近五百所寺院庵堂,成就了晚唐澧州辉煌的佛教高峰。

当地人口耳相传,寺院鼎盛时期,殿宇达20进,后枕月亮山,前抵兔儿山,需“骑马关山门”。

据记载,作为当时湘西北第一大道场,药山寺形成了“僧徒葺居,禅室接栋鳞差,其众不可胜数”,形成“日有千人拱手,夜有万盏灯明”的壮观景象。

漫漫千载,药山寺屡遭废兴,从会昌法难到五代禁佛,从宋朝冷遇到元代战火,文革期间更是遭到毁灭性的破坏。

2013年12月,应津市宗教局邀请,明影法师继承祖师遗风主持药山寺恢复重建工作。

当时,留在他面前的是几间仅存残垣漏瓦的殿堂,以及因年久失修,摇摇欲坠的惟俨祖师“化成塔”。

佛教常说“一切唯心造”,禅宗的祖师们也一直倡导“即心是佛”,众生的真如佛性就在世间万法之中。

然而,让佛法摆脱宗教的神秘色彩,能够更接地气,具有普适性,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尽管寺院百废待兴,重建中遇到的问题千头万绪,但明影法师坚定地认为,秉承净慧长老提倡的“生活禅”宗旨,努力践行禅讲并重的朴实禅风,不断丰富和发展生活禅的学修体系,以培养学修人才为弘法重心,逐步推动汉传佛教修证传统的恢复重建,这才是寺院建设的核心工作。

按照印度佛教的传统,僧侣被称为“乞士”,住在林间修苦行,以托钵乞食维生。

出家人这种传统的生存方式在中国社会遇到了极大地挑战,佛教在中国传播的过程中,经过长达几百年的适应和探索,直到禅宗的出现,才真正完成了与中国本土文化的融合。

禅宗四祖道信大师在湖北黄梅双峰山下创立正觉道场,从根本上改变了佛教依赖施舍生存的传统。

从此以后,历代禅宗的祖师们带领弟子在深山里一边劳作一边修行,自食其力、自给自足。

后来,这一在佛教界引起广泛争议的伟大创举在禅宗第八代马祖道一禅师和第九代百丈怀海禅师那里得到了全面的发展,“马祖建丛林,百丈立清规。

”标志着佛教在生存方式和管理制度上彻底完成了中国化的过程。

百丈怀海禅师不仅在清规中提出“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口号,还身体力行,在禅宗发展史上留下了一段千古佳话。

把最基本的生存需要与最本真的精神追求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这是农禅宗风的两大内涵,是禅宗对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贡献,为人类探索出了一条可以永续发展的健康生活道路。

因此,早在建寺之初,明影法师就把耕田与诵经、坐禅并列为药山寺的修行内容,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健康人格,通过回归自然参加劳作来锻炼身心,感受生命成长的喜悦。

田间行脚

明影法师讲授“生活禅三纲要”

津市土地肥沃,植被丰富,水资源充足,无霜期较长,适合农作物生长。

明影法师希望用生态理念坚守这片惟俨祖师驻锡过的青山绿水。

三年间,药山寺僧众精进如法修行,逐渐摸索出一条生态种植之路。

他们通过打坐禅修、体验农事、行脚山林等活动,用感恩的心照顾大地,用分享的心与大众结缘,带动大家树立健康积极的生活态度。

“市场上各种农产品鱼龙混杂,质量良莠不齐,‘舌尖上的安全’问题严峻。

大家都愿意吃我们的福田米,为什么呢?

因为放心。

”明影法师笑道。

明影法师从药山寺周围村民的手上租下了三百多亩土地,组织村民和义工用原生态的方式去耕种。

为了保护生态环境,他们摒弃化肥,只用有机肥施肥,坚持轮作休耕、间作套种。

此外,他们还拒绝使用化学农药和除草剂,采用植物酵素改良土壤和驱虫。

这种“慢种养”方式,成本高、产量低,却充分保证了食品安全,不仅是对古人尊重天地传统的继承,也是对后人永续耕种的责任。

明影法师认为,在农禅修行当中,药山寺广种福田,一方面是一种修行,把“生活禅”的内涵付诸实践;另一方面,福田米的种植方式不仅利益当代,也利益土地,他们希望在人和自然的发展间寻求一种平衡。

施有机肥料

喷洒酵素

丰收的喜悦

如今,福田米正在得到市场和大众的认可。

有越来越多的城里人,开始走进药山寺,在耕作中感悟生活真谛,心怀感恩、砥励心志,也有人慕名通过网络流通渠道购买福田米。

前不久,有几位湖北客人听说药山寺有福田米,特意驱车几个小时过来品尝。

过堂的时候,他们一口气吃了三碗米饭和青椒炒茄丝,连连称赞香甜可口。

看到福田米能让这么多人受益,明影法师很开心,也很欣慰。

目前,300多亩福田的主要产品是水稻、中草药和蔬菜,稻米年产量为几十吨,寺院不仅实现了自给自足,还可以销售一部分和社会大众结缘,收入盈余全部用于寺院建设和培养文化人才。

与此同时,药山寺的建设也初现成果,药山寺恢复重建的第一期工程竹林禅院已经完工。

明影法师将会在在竹林禅院持续举办密集禅修和丰富的讲学活动。

山间行禅

接待参访团队

在《心经》禅修营上授课

竹林禅院一角

作为药山寺发展蓝图的规划者,明影法师十分忙碌,他要四处讲经弘法,接待信众参与耕作体验,还坚持每天打坐参禅。

一有空闲,明影法师就会亲自下地劳作,或是早晚到田间地头察看农作物的长势。

据了解,在药山寺的带动下,生态农业的概念在当地正在得到越来越多的村民的认同。

药山福田不仅改善了生态环境,寺院周围的村民也有了更稳定的经济回报。

在明影法师看来,农禅耕作体现了一种返璞归真、诚实劳作的人文精神。

对于药山寺而言,农禅的意义已经不是维系生存的需要,而是将“生活禅”的精神落实到生态农业的事业中,在诚实劳动中践行“觉悟人生、奉献人生”的生命境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