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中山市学年中考化学学业质量监测试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051944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389.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中山市学年中考化学学业质量监测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广东省中山市学年中考化学学业质量监测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广东省中山市学年中考化学学业质量监测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广东省中山市学年中考化学学业质量监测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广东省中山市学年中考化学学业质量监测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广东省中山市学年中考化学学业质量监测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广东省中山市学年中考化学学业质量监测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广东省中山市学年中考化学学业质量监测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广东省中山市学年中考化学学业质量监测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广东省中山市学年中考化学学业质量监测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广东省中山市学年中考化学学业质量监测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广东省中山市学年中考化学学业质量监测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广东省中山市学年中考化学学业质量监测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广东省中山市学年中考化学学业质量监测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广东省中山市学年中考化学学业质量监测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广东省中山市学年中考化学学业质量监测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广东省中山市学年中考化学学业质量监测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广东省中山市学年中考化学学业质量监测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广东省中山市学年中考化学学业质量监测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广东省中山市学年中考化学学业质量监测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东省中山市学年中考化学学业质量监测试题.docx

《广东省中山市学年中考化学学业质量监测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中山市学年中考化学学业质量监测试题.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广东省中山市学年中考化学学业质量监测试题.docx

广东省中山市学年中考化学学业质量监测试题

2019-2020学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已知反应:

,A、B两物质完全反应时质量比为3:

4,若生成C和D共140g,则该反应消耗B的质量为(  )

A.60g

B.80g

C.90g

D.120g

2.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其主要的灭火原理是

A.隔绝空气B.移走可燃物C.降温到着火点以下D.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3.下列应用及相应的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都正确的是()

A.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

B.甲烷用作燃料

C.盐酸除铁锈

D.实验室中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4.下列可回收利用的废品中,由有机合成材料制成的是

A.废报纸B.易拉罐C.用过的保鲜膜D.碎陶瓷片

5.在海水所含的元素中,质量分数最高的是(  )

A.氢B.氧C.钠D.氯

6.下列变化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粉碎铁矿石B.湿衣服晾干C.煤炭燃烧D.石油分馏

7.固体碘受热升华,下列关于此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碘分子质量变大B.碘分子间的间隔变大

C.碘分子体积变小D.碘分子运动速率不变

8.下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的溶解度比乙大

B.t2℃时,将20g甲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可得到70g溶液

C.t2℃时甲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30%

D.可采用降低温度的方法使乙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9.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黑色的四氧化三铁固体

B.蚕丝和羊毛点燃时都可闻到羽毛烧焦的气味

C.电解水实验中,负极产生能使燃着木条燃烧更旺的气体

D.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氯化钙溶液中,先产生白色沉淀,后出现气泡

10.某市空气受到SO2的严重污染,环保部门用飞机喷撒粉末(有效成分为物质X),及时降低空气中的SO2含量,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则反应物X的化学式是(  )

A.CaO

B.CaCO3

C.Ca(OH)2

D.CaSO3

11.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用锅盖盖灭的原理是(  )

A.降低油的着火点

B.让油与空气隔绝

C.降低温度至油的着火点以下

D.清除了可燃物

12.分类是学习化学的方法之一,下列物质按单质、盐、混合物的顺序排列的是()

A.氧气、碳酸钙、空气B.氢气、碳酸钠、水

C.生铁、食盐、冰水D.金刚石、熟石灰、石油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

13.2016年12月26日,合肥地铁一号线正式通车,实现了我省地下交通的新突破。

根据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所示材料中,属于金属材料的是__________(填一种即可,下同);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____________;石墨电刷的使用主要利用其__________性。

(2)地铁车身的表面都喷上一层油漆,目的是为了防止铁与空气中的_____________发生反应而生锈。

(3)轨道交通的发展与炼钢工艺的发展密不可分,钢和生铁都是铁的合金,它们的区别

在于钢的含碳量_______(填“高于”或“低于”)生铁。

合金跟纯金属相比,其组成和内部结构发生变化,从而引起________的变化(填一条物理性质即可)。

14.近五年来,我国在科技、文化、环境等方面创新发展。

(1)硅是天宫一号动力源太阳能电池的主要构成材料。

单质硅是由石英(SiO2)固体与碳在高温条件下反应制得的,同时生成一种可燃性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2)从原子结构上分析,金刚石(C)和硅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是_____。

(3)不仅硅与碳具有相似化学性质,其氧化物二氧化硅和二氧化碳也有相似化学性质。

试写出二氧化硅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15.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在厨房里蕴含着许多化学知识。

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全民的健康,我国推广使用强化铁酱油,这里的“铁”指的是____________(填“单质”、“元素”或“原子”)。

(2)打开盛装醋酸的瓶盖,会闻到刺鼻的气味,这是由于分子具有____________的性质。

(3)牛奶中富含的营养素是_____________(填字母)。

A糖类B蛋白质C油脂D维生素

(4)许多家庭做饭用罐装“煤气”作燃料,罐中装的是液化石油气,它是石油化工的一种产品。

①石油属于____________能源(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

②若厨房失火时,要及时移走“煤气罐”,其灭火原理是____________(填字母)。

A清除可燃物B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C降低可燃物的温度至着火点以下

16.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_____实验室用双氧水制氧气_____二氧化碳与水反应_____

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

17.某校化学学习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并进行白磷燃烧实验。

当烧杯内的水受热,温度计显示30℃时,打开活塞,锥形瓶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化学反应基本类型是______;白磷未燃烧的原因是______。

随着水温升高,温度计显示45℃时,再次打开活塞,白磷在水里燃烧。

常言道,水火不相容。

水能灭火的原因是______,而本实验中白磷在水里还能燃烧的原因是______;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

18.请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写出仪器a、b的名称:

a______,b______.用A装置制取O2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应选用的收集装置为______(填装置编号).用B装置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如图F是“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的改进装置.实验时,打开分液漏斗活塞,通入干燥氧气约10秒,引燃铁丝下端火柴杆,伸入塑料瓶内,并对准玻璃管口正上方,观察到的现象是:

铁丝剧烈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改进后的优点是______(填序号).

①氧气无需提前制备和收集,操作更方便

②塑料瓶代替集气瓶,防止集气瓶炸裂,更安全

③装置集氧气的制取、干燥和性质验证于一体,实验更优化

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2分)

19.(6分)某造纸厂废水中NaOH的质量分数为1.6%,现有废硫酸9.8t(H2SO4的质量分数为20%),可以处理的废水质量是多少____?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B

【解析】

【详解】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物质(即A、B两物质)的质量总和应为140g,由于A、B两物质完全反应时质量比为3:

4,则消耗B物质的质量为

故选B。

2.A

【解析】

【详解】

炒菜油锅着火时,用锅盖盖熄,原理是隔绝空气或氧气。

故选:

A。

【点睛】

根据灭火的原理:

(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

(2)隔绝氧气或空气,(3)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解答本题。

3.C

【解析】

【详解】

A、小苏打的主要成分是碳酸氢钠,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的化学方程式为:

,不符合题意;

B、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不符合题意;

C、铁锈的主要成分是三氧化二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符合题意;

D、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

书写化学方程式要遵守两个原则:

一是要以客观事实为基础,二是要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等号两边各原子的种类与数目必须相等。

4.C

【解析】

【详解】

A、废报纸是用植物的秸秆经过一系列工艺制成的,不属于合成材料,故选项错误。

B、易拉罐是用铝合金制成的,属于金属材料,故选项错误。

C、用过的保鲜膜是用塑料制成的,塑料属于三大合成材料之一,故选项正确。

D、碎陶瓷片是用瓷土烧制而成的,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睛】

有机合成材料简称合成材料,要判断是否属于合成材料,可抓住三个特征:

有机物、合成、高分子化合物,据此常见材料的分类进行分析判断。

5.B

【解析】

【详解】

海水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水,水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所以在海水所含的元素中,质量分数最高的是氧元素。

故选:

B。

6.C

【解析】

【详解】

A、粉碎铁矿石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是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湿衣服晾干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是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C、煤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等物质,是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D、石油分馏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是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判断化学变化的唯一标准是有新物质生成。

7.B

【解析】

物质由固态→液体→气态,分子间隔在变大,但分子的大小不变。

本题中由于受热,因此内能增大,分子运动速率加剧

8.D

【解析】

试题分析:

从图示看:

温度大于t1℃时甲的溶解度比乙大,,t2℃时,将20g甲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可得到65g溶液,t2℃时甲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30%,因为此时的溶解度是30克,溶质的质量分数是=30克/130克×100%。

故选D.

考点:

溶解度及其曲线

9.B

【解析】

【详解】

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并不发出白光,且生成黑色的四氧化三铁固体属于实验结论,故A不正确;

B、蚕丝和羊毛点燃时都可闻到羽毛烧焦的气味,故B正确;

C、电解水实验中,负极产生氢气,能燃烧,不能使燃着木条燃烧更旺,故C不正确;

D、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氯化钙溶液中,不会产生白色沉淀,故D不正确。

故选B。

10.B

【解析】

【详解】

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不变,反应前有6个氧原子、2个硫原子,反应后有2个碳原子、2个硫原子、2个钙原子、12个氧原子,所以一个X的分子中有3个氧原子、1个碳原子、1个钙原子;X的化学式为CaCO3。

故选B。

11.B

【解析】

试题分析:

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

一是要有可燃物,二是可燃物要与氧气接触,三是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灭火的原理就是破坏燃烧的条件。

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用锅盖盖灭的原理是隔绝氧气,故选B。

考点:

灭火的原理

12.A

【解析】

试题分析:

A.氧气属于单质;碳酸钙属于盐;空气属于混合物。

此项正确。

B.氢气属于单质;碳酸钠属于盐;水属于氧化物。

此项不正确。

C.生铁属于混合物,食盐属于盐;冰水属于氧化物。

此项不正确。

D.金刚石属于单质;熟石灰属于碱;石油属于混合物。

此项不正确。

所以应选A项。

考点:

物质的分类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

13.钛合金或钢塑料导电性(合理均可)氧气和水低于硬度或熔点

【解析】

(1)根据金属材料和有机合成材料的分类及石墨的导电性来解答;

(2)依据钢铁生锈的条件判断防锈的原因;;

(3)根据铁的不同合金及合金与组成它们的纯金属相比的优点解答。

解:

(1)图中所示材料中,属于金属材料的是钛合金或钢;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塑料;石墨电刷的使用主要利用其导电性;

(2)钢铁生锈的条件是钢铁与水以及氧气接触,汽车表面喷漆主要隔绝氧气和水从而起到防锈的作用;

(3)钢的含碳量为0.03%~2%,生铁的含碳量为2%~4.3%。

故的含碳量低于生铁。

合金的强度和硬度比组成它们的纯金属更高,抗腐蚀性更好,熔点更低等。

故填硬度或熔点(合理均可)等。

14.

最外层电子数相等

【解析】

【详解】

(1)单质硅是由石英(SiO2)固体与碳在高温条件下反应制得的,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生成一种可燃性气体为一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从原子结构上分析,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原子的化学性质,金刚石(C)和硅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是最外层电子数相同,都是4;

(3)不仅硅与碳具有相似化学性质,其氧化物二氧化硅和二氧化碳也有相似化学性质。

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二氧化硅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硅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

15.元素不断运动B不可再生A

【解析】

【详解】

(1)一切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

强化铁酱油中的“铁”指的是元素。

(2)闻到醋酸有刺鼻的气味,这是由于分子不断运动。

(3)牛奶中富含的营养素是蛋白质,故选B。

(4)①石油化石燃料之一,它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②若厨房失火时,要及时移走“煤气罐”,其灭火原理是清除可燃物,故选A。

16.

【解析】

【详解】

(1)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过氧化氢溶液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

17.2H2O2

2H2O+O2↑分解反应温度未达到白磷的着火点可以使可燃物温度降至着火点以下和隔绝氧气温度达到着火点,同时又与氧气充分接触4P+5O2

2P2O5

【解析】

【详解】

(1)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发生反应,能生成水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2H2O2

2H2O+O2↑,由一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是分解反应,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白磷的着火点是40℃,白磷未燃烧的原因是温度未达到白磷的着火点。

故答案为2H2O2

2H2O+O2↑;分解反应;温度未达到白磷的着火点;

(2)水能灭火的原因是:

水可以降低可燃物的温度至着火点以下并且能够隔绝氧气。

故答案为可以使可燃物温度降至着火点以下和隔绝氧气。

白磷在水里还能够燃烧的原因是温度达到着火点,同时又与氧气充分接触。

磷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

故答案为可以使可燃物温度降至着火点以下和隔绝氧气;温度达到着火点,同时又与氧气充分接触;4P+5O2

2P2O5。

【点睛】

从燃烧的条件进行分析解答,燃烧的条件是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

18.试管酒精灯2KMnO4

K2MnO4+MnO2+O2↑D或ECaCO3+2HCl=CaCl2+H2O+CO2↑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①②③

【解析】

【详解】

(1)仪器a为试管,b为酒精灯。

(2)如果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和二氧化锰和氧气,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KMnO4

K2MnO4+MnO2+O2↑;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在常温下,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3)观察到的现象是:

铁丝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改进后的优点是:

氧气无需提前制备和收集,操作更方便;塑料瓶代替集气瓶,防止集气瓶炸裂,更安全;装置集氧气的制取、干燥和性质验证于一体,实验更优化。

故选①②③。

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2分)

19.100t

【解析】

【分析】

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

【详解】

9.8t废硫酸中含有硫酸的质量为

设可以处理的废水质量为x

答:

可以处理的废水质量是100t。

【点睛】

2019-2020学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钢和塑料都是有机合成材料

B.水和氯化钠都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

C.煤和石油都是取之不尽的化石燃料

D.金刚石和石墨都可用于制作干电池的电极

2.2017年10月27日央视财经报道:

王者归“铼”,中国发现超级金属铼,制造出航空发动机核心部件。

如图是铼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铼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75B.铼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86.2g

C.铼的元素符号是ReD.铼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75

3.对如图所示实验分析正确的是(  )

A.可能发生了一系列物理变化

B.甲中有未溶解的氧化钙

C.操作Ⅱ一定是升高温度

D.乙中液体可能呈中性

4.现将10gA和足量B混合加热,A和B发生化学反应,10gA完全反应后生成8gC和4gD,则参加反应的A和B的质量比是(  )

A.1:

1B.2:

1C.4:

1D.5:

1

5.下列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

A.纯碱(Na2CO3)B.酒精(C2H5OH)C.干冰(CO2)D.苛性钠(NaOH)

6.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1℃时,甲、乙的溶解度都是40g

B.t2℃时,100g甲的饱和溶液中含80g甲

C.将t1℃乙的饱和溶液降温,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

D.将t2℃甲的溶液降温一定能析出晶体

7.将密封良好的方便面从襄阳带到西藏时,包装袋鼓起,是因为袋内气体的(  )

A.分子个数增多B.分子质量增大  

C.分子间隔增大D.分子体积变大

8.下列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A.蒸馏水B.苹果汁C.氧气D.干冰

9.下列实验操作符合规范的是

A.

称取一定质量的NaOHB.

蒸发食盐水

C.

稀释浓硫酸D.

液体药品的取用

10.下列洗涤方法中利用了乳化原理的是

A.用汽油洗去手上的油污B.用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

C.用酒精洗去试管中的碘D.用稀盐酸洗去铁制品表面的铁锈

11.下列实验操作有误或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证明CO2能与Ca(OH)2溶液反应.

B.

过滤

C.

验证燃烧的条件之一为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D.

倾倒液体

12.小花喝完饮料,看着易拉罐,它是铝制还是铁制的呢?

在讨论时,小婷说可能是铁制的,小静提出“我们可以先拿磁铁来吸一下”,小静同学的这一想法,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猜想与假设B.设计实验C.操作实验D.得出结论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

13.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碘易溶于酒精,但在水中几乎不溶,由此可得出什么结论_____?

(2)简述实验室稀释浓硫酸的正确操作_____。

14.维生素C又名抗坏血酸,易溶于水,易被氧化,遇热易被破坏,人体缺乏维生素C可能引发多种疾病,它的化学式是C1H8O1.计算:

维生素C中含有_____种元素,维生素C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结果保留一位小数);小婷遵医嘱,她一天补充到的维生素C为_______mg;取一片“维生素C”溶于水,滴入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说明“V﹣C”的溶液显_______性.加热该溶液至沸腾,红色消失,所以在烹调新鲜蔬菜时要减少“V﹣C”的损失,应采取的措施可以是________________。

15.氯化钡是一种可溶性重金属盐,广泛应用于化工领域,用毒重石(主要成分为BaCO3)制备氯化钡晶体工艺流程如下:

(1)毒重石要进行粉碎的目的是__________;气体X的化学式为_______。

(2)滤渣是废弃物,水洗的目的是______;检验滤渣是否洗净的试剂若是用碳酸钠溶液,则利用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试剂若是用硝酸银溶液,则可能生成的沉淀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此沉淀的直接来源可能有______个。

(3)操作Y的名称是__________,滤液2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除水外还有_________。

(4)洗涤氯化钡制品最适宜的洗涤剂是____。

(填字母)

A.30℃水B.30℃饱和氯化钠溶液C.30℃饱和氯化钡溶液

16.以化合价为纵坐标,以物质的类别为横坐标所绘制的图像叫价类图。

如图为铁的价类图,例如E点可表示+2价的亚铁盐。

请回答:

(1)A点表示的物质所属的物质类别是_________。

(2)请写出B点表示的物质化学式_________。

(3)已知C点表示的化合物在常温下能与氧气、水发生化合反应生成D,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

17.

(1)以下是小红同学在实验操作考试中完成的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主要操作过程(如如图所示)。

按评分标准,每项操作正确得1分,满分5分,实验完毕后小红得了3分。

请找出她失分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A.检查装置气密性B.加入药品C.收集气体D.气体验满E.洗涤仪器,整理桌面

(2)为探究CO2和NaOH溶液确实能发生化学反应,小红和她的兴趣小组小伙伴设计出了如如图的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该装置中出现的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产生该实验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发生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某同学质疑小红她们的实验设计,该同学质疑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如图所示。

图中a指示的仪器名称是___。

可制取、收集氧气,也可制取、收集二氧化碳的装置组合是___(填花置序号)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

___。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氧气的实验步骤有:

①点燃酒精灯加热,当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开始收集;②熄灭酒精灯;③在试管中加入药品并固定好装置;④把导管移出水面:

⑤检査装置的气密性。

下列排序正确的是___

A①⑤③②④B⑤①③②④C①⑤③④②D⑤③①④②

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2分)

19.(6分)实验室用10克8%的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硫酸进行中和反应实验,实验过程中溶液的pH变化如图所示:

A点溶液的溶质___________。

(填化学式)计算所用的该稀硫酸的质量分数_______?

如果配制100克该稀硫酸所用图中浓硫酸的质量为10克,则图中盛浓硫酸试剂瓶上的标签(已破损)的溶质质量分数应填上___________%。

图中的浓硫酸多次使用后,发现浓度变小了,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B

【解析】

【详解】

A、钢是铁和碳的混合物,属于金属材料。

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

A错误;

B、糖类、油脂、蛋白质、水、无机盐、维生素都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

氯化钠属于无机盐。

B正确;

C、煤、石油、天然气是三大化石燃料,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C错误;

D、石墨具有导电性,所以可以用于做干电池的电极,而金刚石不具有导电性,所以不可以。

D错误。

故选B。

2.B

【解析】

【详解】

A.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符号前的数字是原子序数,原子序数在数值上等于原子内的质子数,铼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75,A选项正确;B.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没有单位,B选项错误;C.铼的元素符号是Re,C选项正确;D.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符号前的数字是原子序数,原子序数在数值上等于原子内的质子数,原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