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护岸施工组织设计.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05234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61.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东护岸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东护岸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东护岸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东护岸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东护岸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东护岸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4页
东护岸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4页
东护岸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4页
东护岸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4页
东护岸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4页
东护岸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4页
东护岸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4页
东护岸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4页
东护岸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4页
东护岸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4页
东护岸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4页
东护岸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4页
东护岸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4页
东护岸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4页
东护岸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东护岸施工组织设计.docx

《东护岸施工组织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护岸施工组织设计.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东护岸施工组织设计.docx

东护岸施工组织设计

罗源湾鲁能2×5万吨级码头项目

 

东护岸施工组织设计

 

施工组织设计:

LYB-B00-SHGG-CT-9242-0001

 

上海港务工程公司罗源湾碧里2×5万吨级码头

陆域及引堤工程项目经理部

 

版次

日期

发布原因/状态

编制

审核

批准

A

2005.05.20

IFR

00

2005.09.05

IFU

01

2005.09.20

IFU

 

修改记录

版次

章节号

主要修改内容

A

00

A版所用施工图纸,全部变更,本版按2005年7月6日水规院图纸重新编写。

01

2005年9月15日水规院施工图设计将原排水砂垫层厚度由70cm加厚为100cm,预留沉降50cm,施工厚度150cm。

 

目录

章节号内容页数

1.0目的4

2.0范围4

3.0职责4

4.0编制依据4

5.0工程概况5

6.0施工方案6

7.0施工准备工作计划10

8.0施工进度计划11

9.0施工质量控制12

10.0施工平面布置18

11.0安全施工措施18

12.0附录                       21

 

1.0目的

指导罗源湾鲁能2×5万吨级码头工程(陆域部分)东护岸工程的施工。

2.0范围

本施工组织设计适用于罗源湾鲁能2×5万吨级码头工程(陆域部分)东护岸工程的施工。

3.0职责

项目经理尹毅

项目书记孙鸿芳

项目总工刘奇

项目副经理王俊

项目副总工(兼技术部经理)王志明

工程部经理(施工技术负责人)唐杰

安质部经理(专职质量员)张虹根

经济部经理(兼合同管理)李拥军

工程部副经理陈萌松、夏恩伟

测量工程师刘洪令

试验工程师王宁

施工工程师黄高喜

质量员赵端、陈允田

施工员施友兰、陈敬銮、吴伟明、陈炳建

安全员林森华

材料员牛继明、孙鸿发

资料员周燕严秀平

4.0编制依据

《港口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J221-98

《疏浚工程技术规范》JTJ319-99

《港口工程地基规范》JTJ250-98

《水运工程测量规范》JTJ203-2001

《港口及航道护岸工程设计与施工规范》JTJ300-2000

《塑料排水板施工规范》JTJ256-96

《港口工程道路堆场铺面设计与施工规范》JTJ296-98

《港口工程环境保护设计规范》

项目建筑施工工地安全管理标准JGJ59-99

中交水运规划设计院

《福州港罗源湾碧里港区2×5万吨级码头工程施工图设计》(05.07版)

5.0工程概况

东护岸长600m,护岸结构采用抛石斜坡、浆砌块石胸墙方案;护岸地基处理方案为插打塑料排水板,分级堆载予压。

5.1工程地质

东护岸地形属潮间带浅滩,根据地质勘探报告,东护岸施工区域上覆第四纪全新世滨海相沉积形成的灰色淤泥(Q4m),层顶高程4.50m~3.0m(当地理论最低潮面高程,下同),层底高程-4.02m~-17.05m,层厚约8.7~21.0m;工程地质性能差,淤泥含水量59.8%~83.9%,呈流塑状,土层强度低,压缩性高;下覆稍密~中密冲洪积碎砾石、粘土层(从上而下分布第四纪晚更新世冲洪积形成的灰黄色粘土(Q3al+pl)、冲洪积形成的灰黄色碎砾石(Q3al+pl)、湖沼沉积形成的灰色粘土(Q3lk)、洪积坡积形成的碎砾石混粘性土(Q3al+dl)、及粘性土混碎砾石(Q3al+dl)第四纪风化残积土),基岩为燕山期形成的花岗岩(γ53)。

东护岸土的物理力学性能指标见附表1-1、附表1-2。

5.2护岸结构

5.2.1东护岸软基处理:

泥面以下堤底淤泥层内施打塑料排水板,形成竖向排水通道,以加速淤泥层的沉降固结,塑料排水板采用宽度不小于100mm,厚度不小于4mm的整体式塑料排水板,按正三角形布置,间距100cm,塑料排水板长度以现场施工插穿淤泥层来控制,长度约9.5~22.0m;堆载预压分级堆高至8.8m,每级加载均应留有一定的预留沉降,以保证在施工期内与设计断面一致。

5.2.3护岸堤身结构:

在原泥面上均匀铺设1.0m厚(未含预留沉降,含沉降约1.5m)中粗砂垫层及高强度土工布,然后抛填0.5m(未含预留沉降)厚二片石垫层,其上约每1米(未含预留沉降)分级抛填10~100kg堤心石;堤心石后设二片石和混合倒滤层,堤心石前设60~100kg和300~500kg块石护面。

块石顶部设浆砌块石挡浪墙及砼压顶,胸墙顶高程为9.00m。

护岸外坡为1:

4,1-1断面在8.2m、7.7m处设置两层戗台,宽度分别为8.0m和12.0m;2-2断面在8.0m、7.2m处设置两层戗台,宽度分别为8.0m和12.0m;3-3断面在7.8m、7.0m、6.7m处设置三层戗台,宽度分别为8.0m、10.0m和18.0m;4-4断面在7.8m、7.0m、6.2m处设置三层戗台,宽度分别为8.0m、10.0m和18.0m。

5.3主要工程量:

见表5.3-1

表5.3-1东护岸主要工程数量表(包括预留沉降)

部位

工程项目

单位

Ⅰ区

Ⅱ区

Ⅲ~Ⅶ区

Ⅷ区

小计

东护岸

长度

m

70

50

400

80

600

堤身段

抛填中粗砂垫层

m3

6734

5460

52080

10640

74914

水下插打排水板

m

56580

43880

741718

180729

1022907

袋装砂袋

m3

892

637

5824

1165

8518

水下铺高强土工布

m2

8260

6100

54320

11120

79800

普通土工布倒滤层

m2

753

550

5450

1150

7903

基底二片石垫层

m3

5208

3960

51840

10624

71632

抛填10~100kg堤心块石

m3

3364

2663

35328

9293

50648

M20浆砌块石挡浪墙

m3

614

439

3510

702

5265

C25砼挡浪墙压顶

m3

30

21

170

34

255

混合倒滤层

m3

437

395

3876

928

5636

开山石

m3

546

423

3380

780

5129

堤身护面段

护面60~100kg块石

m3

3767

3270

32760

6792

46589

护面300~500kg块石

m3

7295

6656

60120

12424

86495

堤身过渡段

开山石

m3

6395

4937

56028

11530

78890

堤身及过渡段

级配碎石

m3

507

362

2894

579

4342

5%水稳层

m3

563

402

3216

643

4824

中粗砂垫层

m3

56

40

322

64

483

C50高强连锁块

m3

188

134

1072

215

1608

5.4施工特点:

东护岸工程地质条件差,淤泥层厚,土层强度低,压缩性高,必须进行地基加固处理;护岸堤身抛填必须分级堆载预压,施工期长,沉降量大,为本工程施工重点。

6.0总体施工方案

6.1施工总流程

测量放线→抛填砂垫层→插打塑料排水板→铺设第1层高强土工布→抛填二片石→铺设第2层高强土工布→分级分层抛填堤心石及护面石→施工倒滤层→砌筑浆砌块石胸墙、浇筑砼压顶→堆场道路铺面

6.2施工方法

6.2.1原地面测量

在护岸施工以前,先进行原地面的测量。

原地面地形的测量由业主、监理单位及承包人三方联测。

根据设计及施工区域的划分,测量范围为设计范围内的水深、地形,测量的方法和精度符合规范要求。

6.2.2抛填砂垫层

抛填砂垫层采用7艘运砂船乘潮直接抛砂、2台装载机及2台推土机推平相结合的施工方案进行砂垫层的施工,同时在垫层的外围施工砂袋围堰,确保砂不流失。

排水砂垫层按顶高程不同分为四大区,施工期14天。

6.2.3塑料排水板施工

a:

施工工艺:

东护岸地形平缓,大部分泥面标高为3.0~4.5m,靠近南护岸(钢板桩方案的临时围堰)40m的区域,有一约1:

6的陡坡,泥面标高由3.0m变为-3.6m。

根据以上施工条件,护岸塑料排水板采用两种施工工艺:

即泥面标高在+3.0m以下、靠南护岸40m区域,采用水上插板船进行施工,并和南护岸一起施工(本期不施工),保证两护岸间的结合;泥面标高在3.0m以上的水位变化区域采用陆上插板机进行赶潮施工。

b:

施工工序为:

测量定位→插板机就位→装塑料排水板并喂带至套管底→穿桩靴、拉紧上部排水板→起动下插套管至标高→拔套管→剪断塑料排水板→检查并记录打设情况→插板机移位

c:

水位变化区塑料排水板施工区域按淤泥层厚度分为八小区,采用液压插板机3台,门架式插板机4台,施工期30天。

6.2.4高强土工布施工

a:

根据现场施工条件,高强土工布铺设采用陆上施工工艺,即赶潮进行陆上铺设。

按照设计高强土工布分两层,第一层位于砂垫层与二片石层之间,第二层为堤脚保护层,位于二片石与护面60~100kg块石之间。

b:

陆上铺设:

按照搭接要求进行人工铺设,铺设完毕后,用小块石或砂袋压好;高强土工布施工分两次,每次施工期5天;陆域开山石与堤心石之间的普通土工布倒滤层随分层加载而分层施工。

6.2.5护岸抛石施工

6.2.5.1施工区段划分:

根据现场施工条件,堤身抛石分四大区;1-1区长70m,2-2区长50m,3-3区长400m,4-4区长80m。

见设计图东护岸结构平面图

6.2.5.2施工工艺

5.6m以下采用水上船舶结合定位船上的挖机进行抛填,个别特殊位置用人工抛填;5.6m~6.6m采用水上船舶结合陆上机械进行回填,6.6m~8.8m采用陆上机械进行回填。

水下抛填施工流水方向为:

由深到浅,由水域向岸侧,即由4-4断面向1-1断面方向施工;陆上回填施工流水方向为:

由岸侧向水域施工,即由1-1断面向4-4断面施工。

6.2.5.3各施工区典型断面堤身抛填方案

以各施工区设计断面为典型断面,结合初步固结计算成果制定各施工区的初步加载分层计划,施工加载分层以堤身主断面稳定为原则,堤身、护面段及陆域过渡段抛填施工顺序要互相兼顾、合理穿插,保证护岸各部位地基强度增长与加载速度相一致,使得在图纸标高设计荷载+施工预留荷载作用下地基不发生稳定破坏,同时保证工后沉降能满足设计要求。

各施工区加载分层示意图见附图一、附图二东护岸抛填断面分层示意图。

6.2.5.4主要施工方法

混合倒滤层:

采用2艘皮带机船进行抛填。

二片石、块石:

5.6m以下采用11艘120m3自航式铁驳船,船上装载挖掘机抛填,部分区段也可采用驳船装石,人工抛填;5.6m~6.6m赶潮陆上施工结合水上抛填,采用5艘120m3自航式铁驳船及3台挖掘机、1台装载机装石;12辆汽车运输;1台推土机、1台装载机整平;6.6m~8.8m采用3台挖掘机、1台装载机装石;12辆汽车运输、1台推土机、1台装载机整平的陆上回填法施工。

6.2.5.6分层抛填速率及间歇期

根据上述分层原则,每一层抛填必须严格控制抛填厚度,以适应地基强度的增长,避免地基变形。

抛填速率初步按经验值即沉降指标小于15mm/d,位移指标小于10mm/d,间歇期以各区堤身典型断面的初步固结计算成果及最终沉降来估算。

具体速率及间歇期根据现场监测指标(沉降、固结度及孔隙水压力值)确定。

各区堤身典型断面的初步固结计算成果见表6.2-1

6.2.5.7抛填初定总工期

根据初步固结计算成果,结合初步加载分层厚度及抛填速率、间歇期,东护岸抛填初定总工期为428天。

 表6.2-1堤身典型断面的初步固结计算成果

施工分区

施工加载级数

土的有效内摩擦角

φ'

天然抗剪强度

Cu0

固结度

加荷时间(d)

Cun-1η*(Cu0+pn-1*Un-1*K)

地基允许加载Pn5.52*Cun-1/Fs

施工选用加载荷载Pn

加载材料

kPa

(%)

加载t

停歇T

kPa

kPa

kPa

1-1

1

10.6

9.6

38.1

0-7

30

10.70

42.2

19.5

回填砂

2

10.6

9.6

56.7

37-45

45

9.66

38.1

27.4

二片石

3

10.6

9.6

82.8

90-120

90

10.78

42.5

40.1

块石

6

10.6

9.6

90.0

210-240

105

13.20

52.1

50.7

块石

11

10.6

9.6

93.0

345-360

90

14.91

58.8

27.4

开山石

12

10.6

9.6

92.0

450-480

30

12.14

47.9

16.8

道堆铺面

2-2

1

10.7

9.5

38.1

0-7

30

10.70

42.2

19.5

回填砂

2

10.7

9.5

57.4

37-45

45

9.58

37.8

25.1

二片石

3

10.7

9.5

82.8

90-120

90

10.55

41.6

40.1

块石

6

10.7

9.5

90.2

210-240

105

13.15

51.8

48.1

块石

11

10.7

9.5

92.1

345-360

90

14.56

57.4

34.2

开山石

12

10.7

9.5

91.7

450-480

30

12.91

50.9

16.8

道堆铺面

3-3

1

10.3

10.3

40.6

0-7

30

10.30

40.6

21.0

回填砂

2

10.3

10.3

49.8

37-45

30

10.42

41.1

36.5

二片石

3

10.3

10.3

72.4

75-105

45

11.71

46.2

42.7

块石

5

10.3

10.3

89.0

150-180

90

13.42

52.9

53.4

块石

9

10.3

10.3

95.3

270-300

120

15.65

61.7

53.4

块石

11

10.3

10.3

93.9

420-435

60

16.11

63.5

29.6

开山石

15

10.3

10.3

92.8

495-525

15

13.00

51.3

16.8

道堆铺面

4-4

1

10.1

10.3

40.3

0-7

30

10.30

40.6

21.0

回填砂

2

10.1

10.3

49.5

37-45

30

10.39

41.0

36.5

二片石

3

10.1

10.3

71.8

75-105

45

11.66

46.0

45.4

块石

5

10.1

10.3

88.9

150-180

90

13.58

53.5

53.4

块石

9

10.1

10.3

94.9

270-300

120

15.55

61.3

61.4

块石

11

10.1

10.3

93.4

420-435

60

16.97

66.9

34.2

开山石

15

10.1

10.3

92.8

495-525

15

13.49

53.2

16.8

道堆铺面

6.2.6浆砌块石挡浪墙及砼压顶施工

在护岸堤身施工至6.6m时,相随堤身抛填进行M20浆砌块石及C30压顶砼挡浪墙的施工。

6.2.6.1浆砌块石挡浪墙:

使用2台200L灰浆搅拌机拌合,工期90天。

6.2.6.2挡浪墙压顶砼:

使用1台350L砼搅拌机拌合,工期8天。

6.2.7道路及堆场铺面

在护岸堤身及堤身过渡段施工至8.1m时,待雨水、污水排水管及检查井施工完毕后,开始施工道路及堆场铺面。

6.2.7.1级配碎石层:

采用未筛分碎石和石屑在石料场加水湿拌,用4台自卸汽车运,输,1台推土机结合人工摊铺、整平和整型,2台YZ-18压路机碾压,工期10天。

6.2.7.25%水泥稳定层:

使用稳定土拌合机进行拌合,4台自卸汽车运输,1台推土机结合人工摊铺、整平和整型,先用6~8t碾压1~2遍,再用2台YZ-18压路机碾压,工期10天。

6.2.7.3C50高强连锁块:

砼连锁块预制在预制场内完成,采用连锁块制砖机预制,人工铺砌,铺砌工期10天。

6.3施工期监测

本工程施工重点是堤身抛填,而施工期监测—通过实测的地基变形及孔隙水压力,推算地基不同时间的固结度,是确定抛填速率及间歇期的依据,也是工程成败的关键。

6.3.1沉降观测及计算

6.3.1.1目的:

根据测定数据调整抛填速率;预测沉降趋势,确定预压时间和胸墙及面层结构施工开始时间;提供施工期沉降抛填工程量计算依据,确定在使用荷载作用下,道路堆场的工后沉降值。

6.3.1.2沉降板埋设:

要求抛填堆载前按照设计位置布设沉降板。

沉降板应布设在原淤泥面上;沉降板由10mm钢底板、金属测杆和保护套管组成,底板尺寸50cm×50cm,测杆直径4cm,套管直径6cm。

随抛填石的增高,应相应接高测杆及套管,每节长度不超过150cm,接高后的测杆顶面应略高于套管上口,套管上口应加盖封住管口,避免填料落入管内而影响测杆下沉自由度,盖顶高出抛填面高度为60cm。

沉降板应在护岸两堤脚、堤身轴线及部分堤身荷载变化处设置若干处,以便真实反映护岸沉降曲线。

6.3.1.3沉降观测及沉降量计算:

堆载期每2天观测1次,静压期每6天观测1次;最终沉降量为观测累计固结沉降量+瞬时沉降量。

因护岸表层分布30~50cm的浮泥,抛填砂及块石时,瞬时沉降大,沉降观测无法包括此部分沉降,需业主、监理、承包人三方根据现场地质情况,按监理及业主要求设置一个试验区,通过试验现场确定。

6.3.2孔隙水压力监测

6.3.2.1目的:

根据实测的孔隙水压力的增长和消散过程,计算土体固结度及地基强度的增长值,以此确定加荷速率及施工间歇期。

6.3.2.2孔隙水压力计埋设:

按设计东护岸布置3组孔隙水压力传感器,使用钢弦式孔隙水压力计。

传感器在塑料排水板插打后埋设,埋设采用钻孔埋设法,沿深度向每3m埋设1个,深度根据淤泥厚度(平均20m)而定,1组7个。

6.3.2.3孔隙水压力观测:

堆载期间每隔24h观测1次,静压期每隔48h观测1次。

6.3.3水平位移观测:

为保证岸坡的整体稳定,控制加载速率,在护岸边界按设计间距30米布设水平位移边桩,加载期每天观测,根据监测结果控制施工速率,按设计及规范:

控制指标为位移小于5mm/d,沉降小于10mm/d。

6.3.4十字板剪切试验:

原位测定软粘土抗剪强度的十字板剪切试验,用于探测加固过程地基土强度的变化,检验加固效果,推算校核加载期、间歇期。

7.0施工准备工作计划

7.1单位工程项目管理机构、人员及职能

项目管理机构、人员及职能见3.0

7.2施工技术准备工作

施工图纸已下发;施工技术交底正在进行;施工技术规范已下发;分部分项工程已上报;主要分项的施工作业指导书已编写。

7.3施工资源计划

按照施工进度计划编制的劳动力需要量计划、材料供应计划、船机设备需要量计划见附表2、附表3、附表4。

7.4施工现场准备计划

7.4.1场地清理及三通一平

施工现场场地已清理,施工便道从疏港路一侧接入,便道宽7.5m,便道结构为3cm石屑磨耗层、10cm泥结碎石及40cm开山石;用电一部分拟用在疏港路与A2区交接处接入300KVA变压器,以满足现场门架插板机的施工及高强连锁块的预制、道路堆场面层的施工,一部分采用现场柴油机发电;施工用水除浆砌块石胸墙、砼压顶及道堆面层用水接疏港路西北侧水源,其他工作拟使用海水。

7.4.2施工控制网测设

按中交水规院提供的控制点,经监理工程师、业主、设计代表及承包人复测,可用于施工;东护岸施工控制点布测按测量规范在开工前完成,经报验审查后使用。

7.4.3临时设施建造

东护岸临时设施主要有:

塑料排水板仓库、工人住地及机械设备仓库,全部租用附近民房,只在施工现场建一20m2的简易棚库,作为塑料排水板施工周转用房,避免塑料排水板日照老化,影响施工质量及排水固结效果,高强连锁块预制布置在A1区,护岸的道路及堆场铺面施工临时设施结合陆域总体施工组织设计统一考虑,本施工组织设计暂未布置。

8.0施工进度计划

8.1单位工程施工进度计划及说明

单位工程施工进度网络计划图见附图三东护岸施工进度计划图。

本工程施工准备期40天,预计2005年10月1日开工,总工期530天,预计2007年3月14日完工。

8.2主要分部分项工程施工网络计划及其说明

东护岸工期控制的关键是堤身抛填施工,施工时按初步设定的抛填计划结合施工期现场监测数据及时调整,保证堤身抛填进度既安全又紧凑。

抛填施工的初步网络计划如附图三东护岸施工进度计划图。

8.3施工进度控制

本工程的最突出的特点之一是工期紧张,为确保总工期进度计划的完成,须采取必要的措施,保证东护岸施工关键线路的施工进度。

8.3.1施工周期内,合理安排劳动力,保证节假日、休息日及夜间工作,以此满足工期要求。

8.3.2项目经理部建立一周一次工程例会制度,会同业主、监理、设计等单位及时协调施工各方关系,及时化解处理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8.3.3将总工期目标分解成各分项工程节点目标,明确各节点目标的管理责任人,主要分项工程节点目标为抛填砂垫层2005年10月14日完成,塑料排水板2005年11月5日完成,2007年1月25日块石抛填完成,2007年1月29日胸墙砌筑、浇注完成,2007年3月14日高强连锁块铺设完成。

8.3.4施工进度控制为动态管理,编制详细的周计划、月计划使之与总工期匹配,月度与季度计划的控制是实现总工期计划的关键。

8.3.5在总工期进度计划、月度计划的前提下制定切实可行的施工作业计划,施工作业计划要求编制详细,在向各班组下达时,明确在确保质量安全的前提下缩短时间,以提前完成为目标。

8.3.6依据施工作业计划相应编制各施工阶段的各种物资资源需求计划,根据所需物资的市场供应情况或成品、半成品加工周期以及运输等情况超前编制各类物资材料及设备的供应计划。

8.3.7计划的实施管理以动态管理模式进行,主要是以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方式对各节点工程的形象进度,物资供应情况进行管理检查,确认实际施工情况是否满足计划节点要求,如发生偏离则立即调正计划,分析原因,以确保关键工序计划的执行和实现目标管理。

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