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富论读后感3000字.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0052764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1.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富论读后感3000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国富论读后感3000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国富论读后感3000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国富论读后感3000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国富论读后感3000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国富论读后感3000字.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国富论读后感3000字.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国富论读后感3000字.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国富论读后感3000字.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国富论读后感3000字.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国富论读后感3000字.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国富论读后感3000字.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国富论读后感3000字.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国富论读后感3000字.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国富论读后感3000字.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国富论读后感3000字.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国富论读后感3000字.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国富论读后感3000字.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国富论读后感3000字.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国富论读后感3000字.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富论读后感3000字.docx

《国富论读后感3000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富论读后感3000字.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国富论读后感3000字.docx

国富论读后感3000字

国富论读后感3000字

  《国富论(全译本)》是“现代经济学之父”亚当。

斯密最具影响力的代表作品,该书发表于1776年,书中总结了近代初期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经验,批判吸收了当时的重要经济理论,对整个国民经济的运动过程做了系统的描述,为经济学确定了完整的架构,奠定了资本主义自由经济的理论基础,第一次提出了市场经济会由“看不见的手”自行调节的理论。

它的首次出版标志着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诞生,是现代政治经济学研究的起点,因此,该书被誉为“第一部系统的伟大的经济学著作”、“经济学的百科全书”、“西方经济学圣经”。

200多年以来,经济学家的任务就是在《国富论》的架构上做一些修补工作,完善、细化其分析,基本是沿用斯密的方法分析经济发展规律的。

同时,《国富论》还是一部将经济学、政治理论、哲学、历史和实践计划奇妙地结合在一起的综合性著作,不同的人读《国富沦》会有不同的收获,而且往往还会有意外收获。

  作为投资于理财为专业的大学生,首先要读一读这本惊世之作,了解经济方面的有关知识,有助于以后的学习。

拜读了这本书后,我有了自己的一些小心得和认识。

也让我联想到了中国的经济发展,中国现在最需要的是一个真正根植于社会的自由和法治传统,而亚当斯密的新思想“看不见的手”开启了我们的思想,告诉我们市场体系的基础是自由和法制,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要两手抓,既要给空间市场,政府也要适当地宏观调控。

wWW.330011.cOM纵观历史,我们出现的一个错误就是“大跃进”活动,政府全面掌控市场,无论什么东西都是政府规定的,最终压抑了人民的工作热情,使当时的经济停滞落后。

我们从文中可以感受到他并没有一味地强调市场的万能,而是不经意地点出,如果没有相应的制度设计,市场也会变成“万恶之源”。

没有以自由和法治为基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在逐渐失去它的魔力。

纵观西方自由市场的发展,无不是伴随着个人自由的不断延伸和扩展。

读了《国富论》,让我更加确定这一点。

  第一篇;生产力提高的原因和产品的分配.

  首先讲到的是分工,人与人之间需要合作,分工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必然结果,我们可能不擅长某一方面,但我们可以用我们擅长的某一方面来换取别人擅长的那一方面的服务。

这就是绝对优势理论。

分工可以极大地增进劳动生产力,正因为人们有不同的擅长,而又有错综复杂的各样需求,所以就有了交换。

交换提高了社会有效需求和社会福利,它就需要流通中更多的产品,而分工的原因,不用说,最有力的解释就是“制作扣针”的例子。

分工就是为了创造更多的社会价值,再接下来就是货币和商品的价格的探讨。

价值,我觉得它表示的是物品的效用,而经济学研究最多的是物品的边际效用,因为正是这个边际效用决定了商品的价格。

不少有关经济的著作都会提到“馒头是最后一个才吃饱的”,在馒头并不缺乏的情况下,就是这最后一个馒头的价值决定了它的价格。

高中的政治课本上讲,价值中包含的是劳动,劳动是衡量一切商品交换价值的真实尺度。

它体现的就是商品的真实价格,产品一经生产,其真实价格就会一定,变化的只是我们现在的货币衡量。

  而下面讲到的劳动工资和资本利润就是社会分工创造的财富的分配问题。

根据宏观经济学的观点,这是财富的原始分配。

社会分工必然导致劳动者在从事生产过程中从最终产品的贡献的不同,也就是书上讲的劳动者的职业性质差异,最终导致劳动者工资的不均等。

第十一章讲到的地租,其实就是土地的使用价格,即资本使用土地所要付出的经济代价,也即经济租。

  第二篇,资产的性质和积累以及使用。

  资产的性质就是资产的分类。

其实《国富论》探讨的最终目的是增加国家财富和社会福利。

增加国家财富就必须要走一条路,那就是增加实际的就业量和生产用机器设备,那个时候还没有虚拟经济这个概念,就是增加实体经济中的劳动者和劳动工具,这就需要资产投入,资产的投入和运营就是资产的积累和使用的过程。

  第三篇,不同国家财富增长的不同方式。

  这一篇翻来覆去讲的其实就是欧洲各国的经济发展史。

内容也比较少,我是觉得没什么意思。

  第四篇,政治经济学体系。

  这一篇中所讲正式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宏观控制下的市场经济的一个写照,我是这么认为的。

我觉得我国现在明显存在着重商主义,一切东西以金钱来衡量,钞票马上都要取代爱情的地位,成为现代都市男女结婚的条件了。

”“钱不到就不能救人,挟尸要价”的丑恶,上课时老师讲到的某些“有钱钱坐牢,没钱人坐牢”的现象等等,这就是重钱重商的教育教出来的。

如果我们的教育中多参杂一些“道与义”的教育,也许很多事就不是现在这个样子了。

  不过也不能否认经济的发展需要重商主义的推动。

斯密认为应该对国内能生产的商品予以进口限制,这其实就是我们前几年的贸易壁垒,为保护国内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其实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哪里还有100%的国货、哪里还有100%的进口货?

几乎没有了。

  在退税、奖金和通商条约方面,都是为国家进出口贸易提供的一些策略。

我们国家也在实行出口退税。

通商条约其实就是互惠互利的基础上签署的协定,当然不排除不公平的,比如鸦片战争等近代史上我们耻辱的割借租让条约。

殖民地就是这些强势国家进行资源掠夺的根据地,增加自己的财富不顾别人的死活。

  斯密是批判重商主义的,在对它作结的时候,斯密提出了“看不见的手”。

我看过有关书籍,“看不见的手”全书只提及一次,而实际上影响着全局。

正是通过这只“看不见的手”的作用,看似自私自利的行为最终居然会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第五篇,君主或国家的收入。

  《国富论》其实是反对政府干预的。

他认为政府的主要任务就在于保护国家安全、保卫人民不受欺侮、建立并维持公共事业。

在此他谈论了教育的重要性,我觉得这是他非常伟大的地方,另外他还提出了著名的税赋四原则:

平等、确定、便利、节省。

我们现在所使用的教材,税收的三性被定为“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不也有相似的地方吗?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的第一篇第八章《论劳动工资》中提到我们国家,他说,中国是世界上土地最肥沃、耕种得最好、人们最勤劳和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

同时他还说我国最下层人民的贫困远远超过了欧洲最贫穷国家人民的贫困状况。

这是多么可悲的事情,甚至这些话在今天来说都不为过。

我们的经济发展了,国家富有了,老百姓却上不起学、看不起病、买不起房!

这是为什么?

国富论读后感范文

  国富论读后感3000字范文

  忙里偷闲拜读了亚当斯密的《国富论》,觉得很受启发,它给我带来了深刻的感受,并明白了什么样的书才能称得上划时代的巨作,什么样的人才配得上“经济学始祖”的称号。

《国富论》的首次出版标志着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诞生,在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方面,《国富论》起了重大的促进作用。

亚当·斯密反对政府干涉商业和商业事务、赞成低关税和自由贸易的观点在整个十九世纪对政府政策都有决定性的影响,并延续至今。

  亚当斯密于1768年开始着手著述《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此书共分为五篇,总计三十二个章节,分别讨论了劳动生产力增进的原因,资财的性质及其蓄积和用途,不同国家中财富的不同发展,政治经济学体系和君主或国家的收入等几个方面的问题。

全书基本涵盖了古典经济学派所讨论的所有问题,并对各个问题进行了最基本的理论阐述,对后世经济学家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书中,斯密首先阐述了他的劳动价值论。

他认为一国国民每年的劳动,本来就是供给他们每年消费的一节生活必需品的源泉。

构成这种必需品和便利品的,或是本国劳动的直接产物,或是用这类产物从外国购进的物品。

而劳动的生产率要受下述两种情况的支配:

第一,一般地说,这一国国民运用劳动,是怎样熟练,怎样技巧,怎样有判断力;第二,从事有用劳动的人数和不从事有用劳动的人数,是什么比例。

不论一国土壤、气候和面积是怎样,它的国民每年供给的好坏,必然取决于这两种情况。

  紧接着又论述道,劳动生产力上最大的增进,以及运用劳动时所表现的更大的熟练、技巧和判断力,似乎都是分工的结果。

他认为分工有以下的好处:

劳动者的技巧因业专而日进;劳动置换的时间减少;简化劳动和缩减劳动的机械发明,使一个人能够做许多人的工作。

当论及分工产生的原因时,斯密认为劳动或者说职业的差异并不是分工产生的原因,而是分工所带来的结果。

分工起因于交换的能力,分工的程度,因此总是受交换能力大小的限制,换言之,要受市场广狭的限制。

市场要是过小,那就不能鼓励人们终生专务一业。

因为在这种状态下,他们不能用自己消费不了的自己劳动生产的剩余部分,随意换得自己需要的别人劳动生产物的剩余部分。

他举了一个制针的例子。

一枚小小的针的制作,竟然需要十八道工序。

如果让一个人从头做到尾,一天恐怕连一枚也完成不了。

但是,如果分工协作,每人负责一、二道工序,一人一天却可以做4800枚。

分工何来如此神力?

其实,道理很简单,分工可以使劳动专业化,可以提高劳动的熟练程度。

  至于交换产生的原因,斯密认为,主要源于人们的利己心,希望把自己不用的物品去换取别人的,对自己有用的物品。

既然有了交换,那么就必须有交换的媒介。

这时斯密介绍了各种交换媒介,如牲畜、贝壳、烟草、鞣皮等,当然还有贵金属。

那么这些媒介与交换物之间的交换价值比例是如何确定的呢?

斯密把这个问题分成三点进行阐述:

第一,什么是交换价值的真实尺度,即构成一切商品真实价格的,究竟是什么;第二,构成真实价格的各部分,究竟是什么;第三,什么情况使上述价格的某些部分或全部,有时高于其自然价格或普通价格,有时又低于其自然价格或普通价格?

换言之,使商品市场价格或实际价格,有时不能与其自然价格恰相一致的原因何在?

  斯密认为,交换是人与生俱来的倾向,欲将取之,必先予之,由于交换而产生了分工。

那么,商品的交换价值如何确定呢?

斯密明确地指出:

“劳动是衡量一切交换价值的真实尺度。

”这就等于说,商品的价值取决于劳动。

但是斯密同时声称,这个理论只适应人类社会的野蛮时代。

一旦资本积累起来,投入到企业,或是土地变为私有,情况就要另当别论了。

因为此时的劳动产品,不再全部归劳动者所有,其中一部分作为利润和地租,被雇主和地主收入囊中。

由此,斯密又得出了一条结论:

在资本积累和土地私有发生之后,决定商品价值的就不光是劳动了,利润和地租也得算上一份。

这样一来,工资、利润和地租,就不仅是一切收入的来源,而且还是“一切交换价值的三个根本源泉。

”如此,斯密就不知不觉地由劳动价值论,转到三种收入决定价值的理论上去了。

马克思把三种收入决定价值的理论,叫做的“斯密的教条”,后来的西方经济学的不少理论,如生产费用论、节欲论等,都可以从它那里找到思想源头。

斯密揭开了商品价值的神秘面纱,的确功不可没,但另一方面,在价值问题上他又含糊其辞,举棋不定,给后人留下了许多模棱两可的答案。

后来的经济学家各取所需,斯密的哪一种解释对他们的胃口,便采纳哪一种。

甚至连那些势不两立的学派,也能同时从斯密那儿,找到本派发端的痕迹。

  亚当·斯密认为,每一个人行为的动机,主要是在于利己,求得自己的利益。

利己心是人类一切经济行为的推动力。

他还认为利己心这并不是值得反对或摒弃的;他相信,个人自私可以有助于整个社会的福利。

  在《国富论》中,有读者为其内容分为七个方面,值得一读。

  1.“看不见的手”的作用。

亚当·斯密认为,每一个人行为的动机,主要是在于利己,求得自己的利益。

利己心是人类一切经济行为的推动力。

他还认为利己心这并不是值得反对或摒弃的;他相信,个人自私可以有助于整个社会的福利。

  2.分工是提高生产率的关键。

分工的发展以及劳动划分为越来越精细的专业化作业,这是正在出现的工厂制度的主要结果。

有了分工,同样数量的劳动者就能完成比过去多得多的工作量。

  3.劳动价值论。

劳动是衡量一切商品交换价值的真实尺度。

  4.反对殖民地政策。

亚当·斯密主张自由贸易,所以对于殖民地国家在殖民地造成的经济垄断表示反对。

在他看来,对殖民地及其统治国双方都是有害无益的。

  5.主张“自由放任”。

亚当·斯密强调,只有对内对外的商业不受任何限制,才能使一个国家得到充分的发展与繁荣;同时他反对各种公司的垄断。

另外,他还主张国家与国家之间应像个人与个人之间一样实行分工,并极力倡导自由贸易。

  6.政府的主要职责。

亚当·斯密对于政府的职责规定得相当具体。

他认为,政府的主要任务在于对外抵御敌国,对内执行司法;政府的另外一个重要职责是“创建并经营某些公共工程”。

这也是我们现在称之为“公共事业”的各种设施。

  7.教育的重要。

亚当·斯密认为教育社会底层民众,国家虽得不到什么直接的好处,但总比让民众无知识,不受教育的好。

他指出,在自由国家,政府安定主要靠有力的舆论,因此,公众教育程度愈高,受教育愈多,越有公正的判断的能力。

从这个角度讲,政府对于教育的推动,实不可稍有疏忽和闪失。

  我认为,亚当斯密在书中也表达着一个重要的思想,就是,在劳动中,要确定两个不同的劳动量的比例,往往很困难。

两种不同工作所费去的时间,往往不是决定这比例的唯一因素,它们的不同困难程度和精巧程度,也须加以考虑。

一个钟头的困难工作,比一个钟头的容易工作,也许包含有更多劳动量;需要十年学习的工作做一小时,比普通业务做一月所含劳动量也可能较多。

但是,困难程度和精巧程度的准确尺度不容易找到。

诚然,在交换不同劳动的不同生产物时,通常都在一定程度上,考虑到上述困难程度和精巧程度,但在进行这种交换时,不是按任何准确尺度来作调整,而是通过市场上议价来作大体上两不相亏的调整。

这虽不很准确,但对日常买卖也就够了。

  通过这么多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国富论》中的不少论点跟马克思《资本论》中关于劳动价值论的观点,极为相似。

不仅是这些,《资本论》中的很多其他的观点也可以在《国富论》中追根溯源。

  亚当斯密渊博的知识和对事物细致入微的观察绝对能让任何人折服。

它涉及到劳动价值理论、分工理论、货币及价格的解释,以及利润、工资、地租、资本、税收、贸易等等的分析。

再看书中提到的行业,从英格兰的制造业、到苏格兰的牧业,到印度的种植业,到北美的金银矿业,还有海上运输业、造船业、农业、建筑业,林林种种。

  除此之外,还有各种社会的现象,如政府的法令、贸易的限制、工会、垄断等等。

斯密在阐释自己的推断的时候,总会旁征博引,让读者不得不信服。

  斯密的推断从实践的观察中来,往往一句话就能点明背后的规律,而又给人留下许多思考的空间。

试举一例,“什么东西增加了生产食物的土地的产出力,它就不仅增加了被改良土地的价值,而且也给许多其他土地的生产物创造了新的需求,从而使其他土地的价值也增加了。

”这句简短的话一下子就点出了市场的多个规律。

  所以,《国富论》是一本难得的巨著,细心的拜读也实在是一种心灵深处的极大享受,也可以说,在我的人生道路中,它将起着指引的作用。

 国富论读后感3000字范文

  忙里偷闲拜读了亚当斯密的《国富论》,觉得很受启发,它给我带来了深刻的感受,并明白了什么样的书才能称得上划时代的巨作,什么样的人才配得上“经济学始祖”的称号。

《国富论》的首次出版标志着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诞生,在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方面,《国富论》起了重大的促进作用。

亚当·斯密反对政府干涉商业和商业事务、赞成低关税和自由贸易的观点在整个十九世纪对政府政策都有决定性的影响,并延续至今。

  亚当斯密于1768年开始着手著述《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此书共分为五篇,总计三十二个章节,分别讨论了劳动生产力增进的原因,资财的性质及其蓄积和用途,不同国家中财富的不同发展,政治经济学体系和君主或国家的收入等几个方面的问题。

全书基本涵盖了古典经济学派所讨论的所有问题,并对各个问题进行了最基本的理论阐述,对后世经济学家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书中,斯密首先阐述了他的劳动价值论。

他认为一国国民每年的劳动,本来就是供给他们每年消费的一节生活必需品的源泉。

构成这种必需品和便利品的,或是本国劳动的直接产物,或是用这类产物从外国购进的物品。

而劳动的生产率要受下述两种情况的支配:

第一,一般地说,这一国国民运用劳动,是怎样熟练,怎样技巧,怎样有判断力;第二,从事有用劳动的人数和不从事有用劳动的人数,是什么比例。

不论一国土壤、气候和面积是怎样,它的国民每年供给的好坏,必然取决于这两种情况。

WWW.330011.CoM

  紧接着又论述道,劳动生产力上最大的增进,以及运用劳动时所表现的更大的熟练、技巧和判断力,似乎都是分工的结果。

他认为分工有以下的好处:

劳动者的技巧因业专而日进;劳动置换的时间减少;简化劳动和缩减劳动的机械发明,使一个人能够做许多人的工作。

当论及分工产生的原因时,斯密认为劳动或者说职业的差异并不是分工产生的原因,而是分工所带来的结果。

分工起因于交换的能力,分工的程度,因此总是受交换能力大小的限制,换言之,要受市场广狭的限制。

市场要是过小,那就不能鼓励人们终生专务一业。

因为在这种状态下,他们不能用自己消费不了的自己劳动生产的剩余部分,随意换得自己需要的别人劳动生产物的剩余部分。

他举了一个制针的例子。

一枚小小的针的制作,竟然需要十八道工序。

如果让一个人从头做到尾,一天恐怕连一枚也完成不了。

但是,如果分工协作,每人负责一、二道工序,一人一天却可以做4800枚。

分工何来如此神力?

其实,道理很简单,分工可以使劳动专业化,可以提高劳动的熟练程度。

  至于交换产生的原因,斯密认为,主要源于人们的利己心,希望把自己不用的物品去换取别人的,对自己有用的物品。

既然有了交换,那么就必须有交换的媒介。

这时斯密介绍了各种交换媒介,如牲畜、贝壳、烟草、鞣皮等,当然还有贵金属。

那么这些媒介与交换物之间的交换价值比例是如何确定的呢?

斯密把这个问题分成三点进行阐述:

第一,什么是交换价值的真实尺度,即构成一切商品真实价格的,究竟是什么;第二,构成真实价格的各部分,究竟是什么;第三,什么情况使上述价格的某些部分或全部,有时高于其自然价格或普通价格,有时又低于其自然价格或普通价格?

换言之,使商品市场价格或实际价格,有时不能与其自然价格恰相一致的原因何在?

  斯密认为,交换是人与生俱来的倾向,欲将取之,必先予之,由于交换而产生了分工。

那么,商品的交换价值如何确定呢?

斯密明确地指出:

“劳动是衡量一切交换价值的真实尺度。

”这就等于说,商品的价值取决于劳动。

但是斯密同时声称,这个理论只适应人类社会的野蛮时代。

一旦资本积累起来,投入到企业,或是土地变为私有,情况就要另当别论了。

因为此时的劳动产品,不再全部归劳动者所有,其中一部分作为利润和地租,被雇主和地主收入囊中。

由此,斯密又得出了一条结论:

在资本积累和土地私有发生之后,决定商品价值的就不光是劳动了,利润和地租也得算上一份。

这样一来,工资、利润和地租,就不仅是一切收入的来源,而且还是“一切交换价值的三个根本源泉。

”如此,斯密就不知不觉地由劳动价值论,转到三种收入决定价值的理论上去了。

马克思把三种收入决定价值的理论,叫做的“斯密的教条”,后来的西方经济学的不少理论,如生产费用论、节欲论等,都可以从它那里找到思想源头。

斯密揭开了商品价值的神秘面纱,的确功不可没,但另一方面,在价值问题上他又含糊其辞,举棋不定,给后人留下了许多模棱两可的答案。

后来的经济学家各取所需,斯密的哪一种解释对他们的胃口,便采纳哪一种。

甚至连那些势不两立的学派,也能同时从斯密那儿,找到本派发端的痕迹。

  亚当·斯密认为,每一个人行为的动机,主要是在于利己,求得自己的利益。

利己心是人类一切经济行为的推动力。

他还认为利己心这并不是值得反对或摒弃的;他相信,个人自私可以有助于整个社会的福利。

  在《国富论》中,有读者为其内容分为七个方面,值得一读。

  1.“看不见的手”的作用。

亚当·斯密认为,每一个人行为的动机,主要是在于利己,求得自己的利益。

利己心是人类一切经济行为的推动力。

他还认为利己心这并不是值得反对或摒弃的;他相信,个人自私可以有助于整个社会的福利。

  2.分工是提高生产率的关键。

分工的发展以及劳动划分为越来越精细的专业化作业,这是正在出现的工厂制度的主要结果。

有了分工,同样数量的劳动者就能完成比过去多得多的工作量。

  3.劳动价值论。

劳动是衡量一切商品交换价值的真实尺度。

  4.反对殖民地政策。

亚当·斯密主张自由贸易,所以对于殖民地国家在殖民地造成的经济垄断表示反对。

在他看来,对殖民地及其统治国双方都是有害无益的。

  5.主张“自由放任”。

亚当·斯密强调,只有对内对外的商业不受任何限制,才能使一个国家得到充分的发展与繁荣;同时他反对各种公司的垄断。

另外,他还主张国家与国家之间应像个人与个人之间一样实行分工,并极力倡导自由贸易。

  6.政府的主要职责。

亚当·斯密对于政府的职责规定得相当具体。

他认为,政府的主要任务在于对外抵御敌国,对内执行司法;政府的另外一个重要职责是“创建并经营某些公共工程”。

这也是我们现在称之为“公共事业”的各种设施。

  7.教育的重要。

亚当·斯密认为教育社会底层民众,国家虽得不到什么直接的好处,但总比让民众无知识,不受教育的好。

他指出,在自由国家,政府安定主要靠有力的舆论,因此,公众教育程度愈高,受教育愈多,越有公正的判断的能力。

从这个角度讲,政府对于教育的推动,实不可稍有疏忽和闪失。

  我认为,亚当斯密在书中也表达着一个重要的思想,就是,在劳动中,要确定两个不同的劳动量的比例,往往很困难。

两种不同工作所费去的时间,往往不是决定这比例的唯一因素,它们的不同困难程度和精巧程度,也须加以考虑。

一个钟头的困难工作,比一个钟头的容易工作,也许包含有更多劳动量;需要十年学习的工作做一小时,比普通业务做一月所含劳动量也可能较多。

但是,困难程度和精巧程度的准确尺度不容易找到。

诚然,在交换不同劳动的不同生产物时,通常都在一定程度上,考虑到上述困难程度和精巧程度,但在进行这种交换时,不是按任何准确尺度来作调整,而是通过市场上议价来作大体上两不相亏的调整。

这虽不很准确,但对日常买卖也就够了。

  通过这么多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国富论》中的不少论点跟马克思《资本论》中关于劳动价值论的观点,极为相似。

不仅是这些,《资本论》中的很多其他的观点也可以在《国富论》中追根溯源。

  亚当斯密渊博的知识和对事物细致入微的观察绝对能让任何人折服。

它涉及到劳动价值理论、分工理论、货币及价格的解释,以及利润、工资、地租、资本、税收、贸易等等的分析。

再看书中提到的行业,从英格兰的制造业、到苏格兰的牧业,到印度的种植业,到北美的金银矿业,还有海上运输业、造船业、农业、建筑业,林林种种。

  除此之外,还有各种社会的现象,如政府的法令、贸易的限制、工会、垄断等等。

斯密在阐释自己的推断的时候,总会旁征博引,让读者不得不信服。

  斯密的推断从实践的观察中来,往往一句话就能点明背后的规律,而又给人留下许多思考的空间。

试举一例,“什么东西增加了生产食物的土地的产出力,它就不仅增加了被改良土地的价值,而且也给许多其他土地的生产物创造了新的需求,从而使其他土地的价值也增加了。

”这句简短的话一下子就点出了市场的多个规律。

  所以,《国富论》是一本难得的巨著,细心的拜读也实在是一种心灵深处的极大享受,也可以说,在我的人生道路中,它将起着指引的作用。

读《国富论》有感

  读《国富论》有感3000字

  在一个美妙的午后,笔者有幸浏览到现代经济学之开山之作——《国富论》,笔者便怀着几分激动与崇敬之情开始了这一次的神游之旅。

需要在这里在这里说明的是,富论》的首次出版标志着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国富论》的首次出版标志着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需要在这里说明的是,《国科的诞生,亚当斯密也因此声名显赫,被誉为“知识渊博的苏格兰才子”亚当·也因此声名显赫,被誉为科的诞生,亚当·斯密也因此声名显赫,被誉为“知识渊博的苏格兰才子”。

  《国富论》共分五卷。

它从国富的源泉——劳动,说到增加劳动生产力的手《国富论》共分五卷。

它从国富的源泉——劳动,说到增加劳动生产力的手——分工。

因分工而引起交换,由交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