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运动学说课讲解.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0053539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0.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体运动学说课讲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人体运动学说课讲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人体运动学说课讲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人体运动学说课讲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人体运动学说课讲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人体运动学说课讲解.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人体运动学说课讲解.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人体运动学说课讲解.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人体运动学说课讲解.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体运动学说课讲解.docx

《人体运动学说课讲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体运动学说课讲解.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体运动学说课讲解.docx

人体运动学说课讲解

 

人体运动学

人体运动学

1.运动学:

理论力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它是运用几何学的方法来研究物体的运动,主要研究质点和刚体的运动规律。

2.人体运动学:

是研究人体活动科学的领域。

是通过位置、速度、加速度等物理量描述和研究人体和器械的位置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或在运动过程中所经过的轨迹,而有考虑人体和器械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

3.人体运动学中量的特性:

瞬时性、矢量性、相对性和独立性

4.标量:

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理量

5.矢量:

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

6.角位移:

逆时针为“正”,顺时针为“负”

7.惯性参考系:

相对地球静止或匀速

8.非惯性参考系:

相对地球变速运动

9.人体的基本姿势(始发姿势):

身体直立,面向前,双目平视,双足并立,足尖向前,双下肢下垂于体侧,掌心贴于体侧。

手的姿势(手的掌心贴于躯干两侧,是唯一有别于解剖学中的人体基本姿势的,应提起注意)

10.人体运动形式:

把人体简化成质点,按照质点的运动轨迹可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把人体简化成刚体,运动形式包括平动、转动和复合运动。

11.人体关节的运动形式:

屈曲,伸展,内收,外展,内旋,外旋,旋前,旋后,内翻,外翻

10.人体基本运动形式:

上肢—推,拉,鞭打(如投掷)

下肢—缓冲,蹬伸,鞭打

全身—摆动,躯干扭动,相向运动

10.人体运动原理:

杠杆原理

11.杠杆分类:

第1类:

平衡杠杆,人体中较少,支点位于之间;

第2类:

省力杠杆,人体中极少见,阻力点位于中间,如站立位提足跟时;

第3类:

速度杠杆,人体中最普遍,力点在中间,如使用镊子,肱二头肌屈前臂。

杠杆原理在康复医学中的作用:

省力,获得速度,防止损伤

12.动力学:

是研究人体运动学与受力的关系的学科。

人体受力可分为动力和制动力。

如果力的方向与人体运动(速度)方向相同,就称此力为人体动力,反之则称为人体制动力。

13.外力:

指外界物体环境作用于人体的力(人体重力、支撑作用力、摩擦力、惯性力、流体阻力、器械的其他阻力)

内力:

指人体内部各组织器官间相互作用的力(肌拉力、各组织器官间的被动阻力、各内脏器官间的被动阻力、各内脏器官的摩擦力、内脏器官和固定装置间的阻力、血液淋巴液在管道内流动时产生的流体阻力、在分流时产生的湍流等。

14.力的三要素:

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15.黏弹性材料的特点:

(1)蠕变:

若令应力保持一定,物体的应变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大。

(2)应力松弛:

当物体突然发生应变时,若应变保持一定,则相应的应力随时间的增加而下降

(3)滞后

16.梅脱:

静息坐位下,每公斤体重从事1分钟活动,消耗3.5ML的氧,其运动强度为1MET,基础代谢3.3mlO2/(kg*min)

17.心脏的功能能力:

指机体在尽力活动时所能达到的最大MET值。

18.靶心率(THR),是指通过有氧运动提高心血管循环系统的机能时有效而安全的运动心率。

靶心率范围在60%与80%之间。

它是判断有氧运动的重要依据。

19.静力学:

研究人体在外力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下的性质和行为的力学分支。

20.力偶:

通常把两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线互相平行,但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一对力称为力偶。

21.影响平衡的因素:

支撑面(一个物体是否失去平衡,取决于该物体重心垂直投影线是否落在支撑面上)

稳定角

平衡角

稳定系数:

为倾倒力开始作用时稳定力矩与倾倒力矩的比值。

22.人体重心位于身体正中面上第三骶椎上缘数厘米处,大约在身高的55%~56%

23.人体转动的力学条件:

作用在人体上的外力对某一转轴的力矩的矢量和不为零。

24.肢体绕关节轴转动的条件是阻力矩与肌力矩之和不为零

25.转动定律:

刚体绕固定轴转动时,转动惯量与角加速度的积等于作用在刚体上的合外力矩。

26.人体运动学的发展简史

亚里士多德---人体运动学之父首次对肌的作用进行了描述、步行的复杂过程、重心的作用、运动定律、杠杆原理、落体运动、圆周运动

阿基米德和盖伦重力、杠杆原理及肌收缩领域取得了进一步的成就

达芬奇第一个记载人体步态的科学数据的人

伽利略对弹射体运动的研究中---抛物线,

惠更斯对摆的运动和(离心力)

牛顿天体运动(离心力)

欧拉(刚体运动学的奠基人)刚体的定轴转动和刚体有限转动位移定理

第二章

1.共206块骨,分成躯干骨,头颅骨和四肢骨。

2.长骨,短骨(踝部和腕部),扁骨,不规则骨(椎骨,含气骨—上颌骨、额骨、蝶骨、筛骨,籽骨)

4.骨的结构:

骨膜、骨质、关节面软骨、骨髓及血管、神经等。

3.长骨的骨密质由外到内分别为外环骨板层、骨单位及内环骨板层。

骨单位是骨密质的基本结构单位。

骨密质因结构致密,具有抗压、抗拉力强的特点,常分布于骨的表面及长骨的骨干。

4.成人的短骨及扁骨的骨松质网眼中的红骨髓伴随人的终生,长骨骨髓中的红骨髓,约5岁后转为黄骨髓。

5.骨细胞系:

包括骨细胞、成骨细胞、破骨细胞(降解骨基质)。

6.骨的成分:

有机质----骨胶原纤维及骨非胶原蛋白

无机质----磷酸钙、碳酸钙、柠檬酸钙

少年儿童有机质的含量相对较多,因而其骨具有弹性好、坚固性差、不易骨折但易变形的特点。

老年人的骨无机质的含量相对较多,其骨脆性大,容易骨折,且骨折后不易愈合。

7.骨重建过程约需3个月,分5期:

休止期、激活期、吸收期、转换期或逆转期、形成期

8.影响骨钙化的主要因素:

胶原减少、黏多糖类减少、基质小泡增多。

9.骨的功能:

力学功能:

支撑、杠杆、保护功能

生理学功能:

钙、磷贮存功能与物质代谢功能;造血功能和免疫功能

10.骨的承载能力的衡量标准:

骨的强度、刚度、稳定性。

11.骨的载荷:

拉伸、压缩、弯曲、剪切、扭转、复合等载荷。

承受压力负荷的能力最大,其次是拉力、剪切力和扭转力,扭转力最易发生骨折。

12.骨的应力:

当外力作用于骨时,骨以形变产生内部的阻抗以抗衡外力,即是骨产生的应力。

其大小等于作用于骨截面上的外力与骨横断面面积之比。

13.骨的应变是指骨在外力作用下的局部变形,其大小等于骨受力后长度的变化量与原长度之比,即形变量与原尺度之比。

14.导致骨折的5种基本形式(即损伤方式):

拉伸、压缩、弯曲、旋转和压力联合

15.疲劳性骨折:

指骨长期承受反复负荷(如长时间的行军、锻炼)后发生微操作而逐渐形成的骨折。

最常发生在下肢骨,其次是上肢骨和躯干骨。

16.骨质疏松症:

是以骨量减少、骨组织显微结构退化为特征,以致骨的脆性增高而骨折危险性增加的一种全身骨代谢障碍性疾病。

17.关节分类:

1轴屈戍关节近端、远端指节间关节

螺旋关节肱尺关节、距小腿关节

车轴关节桡尺近侧关节、桡尺远侧关节、寰枢正中关节

2轴椭圆关节桡腕关节、寰枕关节

鞍状关节第1腕掌关节、胸锁关节

3轴球窝关节肩关节,掌指关节

杵臼关节髋关节

平面关节椎间关节,肩锁关节,腕骨间关节

半关节骶髂关节

第三章

1.肌原纤维组成:

由肌小节组成-----肌丝-----粗肌丝(肌球蛋白----肌肉收缩力量和速度有关)和细肌丝(肌动蛋白---收缩蛋白、原肌球蛋白、肌钙蛋白调节蛋白)组成。

2.肌周围的结缔组织具有保证肌舒缩活动、传递肌力和协调肌运动的功能作用。

3.肌肉分为红肌纤维(慢肌纤维)和白肌纤维(快肌纤维)红肌具有较丰富的血液供应,能够承受长时间的连续活动;而白肌能在短时间内产生巨大张力,即爆发力,但易疲劳。

根据收缩特点分为快缩纤维(II型肌纤维:

糖酵解能力和收缩速率快的特点,分为IIa型快速氧化-糖原分解型和IIb型快速-糖原分解型)和慢缩纤维(I型纤维-缓慢氧化型,收缩速度慢)

4.肌的功能:

是人体运动的发动机,基本功能是产生运动,还具有支撑骨、维持姿势、保护身体和产热的功能。

5.肌的运动单位:

肌收缩必须有完好的神经支配,一个前角细胞,它的轴突和轴突分支,以及它们所支配的肌纤维群,合起来称为运动单位,是肌收缩的最小单位。

6.肌力:

是肌收缩时所表现出来的能力,以肌最大兴奋时所能负荷的重量来表示。

肌力体现肌主动收缩或对抗阻力的能力,反映肌最大收缩水平。

7.影响肌力的因素:

肌的生理横断面、初长度、肌的募集、肌纤维走向与肌腱长轴的关系,杠杆效率。

8.肌耐力:

指肌在一定负荷条件下保持收缩或持续重复收缩的能力,反映肌持续工作的能力,体现肌对抗疲劳的水平。

9.肌张力异常有两种:

肌张力增强和肌张力减退‘

10.向心运动:

也称向心收缩,是指肌收缩时,肌的长度缩短,两端附着点互相靠近。

如上楼梯时股四头肌的缩短收缩。

11.离心运动:

也称离心收缩,是指肌收缩时肌力低于阻力,使原先缩短的肌被动延长。

如下楼梯时股四头肌的延长收缩。

12.牵拉---缩短周期:

是指离心运动与向心运动结合在一起形成了自然的肌功能活动,这是一种经济的运动方式,从而增强肌能力。

13.原动肌:

直接完成动作的肌群称为原动肌,其中起主要作用者称为主动肌,协助完成动作或仅在动作的某一阶段起作用者称为副动肌。

(屈肘中主动肌为肱二头肌和肱肌,副动肌为肱桡肌和旋前圆肌)

14.拮抗肌:

与原动肌作用相反的肌群称为拮抗肌。

在屈肘过程中,肱三头肌为肱二头肌的拮抗肌,肘肌则是肱肌的拮抗肌。

14.肌的基本运动形式:

静力性运动和动力性运动。

15.肌的超量恢复:

在恢复到运动前的水平后,会出现一个超量恢复阶段,即肌各项生理指标继续上升并超过运动前的水平,以后逐步下降到运动前的水平的现象。

16.肌电刺激作用原理:

肌对电刺激的适应性反应;激发运动神经元;增加氧化酶和糖原合成酶,提高肌张力。

 

第四章

1.肩关节:

肩肱关节:

肩胛骨的关节盂与肱骨头连接而成的球窝关节,是最灵活的关节。

第2肩关节:

喙突肩峰弓与肩峰下滑液囊之间的功能关节

肩锁关节、喙突锁骨间机制、肩胛胸廓关节、胸锁关节

肌肉:

内收(菱形肌、斜方肌、肩胛提肌)

外展(前锯肌、胸小肌、胸大肌)

屈曲(三角肌前部、胸大肌锁骨部、喙肱肌、肱二头肌短头)

外旋(冈下肌、小圆肌、三角肌后部)

内旋(胸大肌、肩胛下肌、大圆肌、背阔肌、三角肌前部)

肱骨上端的骨折易发生在外科颈。

肩肱关节的韧带主要有喙肩韧带、盂肱韧带、喙肱韧带、喙锁韧带

肌腱袖:

由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和肩胛下肌所组成的腱性组织,有悬吊肱骨、稳定肱骨头,协助三角肌外展肩关节的功能。

三角肌瘫痪时其功能部分可由冈上肌代偿(上提手臂)

肩锁关节脱位类型:

I型,关节囊扭伤,无畸形。

II型,错位不超过关节面的二分之一,半脱位:

有肩锁韧带断裂(用锁骨带或“8字绷带包扎患肩”)

III型,错位超过关节面的二分之一,全脱位,有肩锁,喙锁韧带断裂。

2.肘关节:

肱尺关节,肱桡关节,桡尺近侧关节

肌肉:

屈肘,肱二头肌、肱肌、肱桡肌、旋前圆肌、腕关节屈肌肌群(除外指深屈肌)

伸肘,肱三头肌、肘肌、腕伸肌群

旋后,旋后肌、肱三头肌、桡腕长伸肌、拇长展肌、肱桡肌(除外桡腕短伸肌)

旋前,旋前圆肌、旋前方肌,腕屈肌(桡侧腕屈肌)、肱桡肌、肘肌

韧带:

尺侧副韧带、桡侧副韧带、桡骨环状韧带

上臂前面的肌:

喙肱肌、肱二头肌、肱肌

上臂后面的肌:

肱三头肌、肘肌

前臂前面的肌:

旋前圆肌、桡侧腕屈肌、掌长肌、尺侧腕屈肌、指浅屈肌、指深屈肌、拇长屈肌、旋前方肌。

前臂后面的肌:

肱桡肌、桡侧腕长伸肌、桡侧腕短伸肌、尺侧腕伸肌、旋后肌、指伸肌、示指伸肌、小指伸肌、拇长伸肌、拇短伸肌、拇长展肌

3.股骨头上端主要形成四组骨小梁:

一、主抗压骨小梁群:

由股骨体内侧向股骨头上部走行

二、主抗张骨小梁群:

由股骨体外侧向股骨头内侧走行

三、次抗张骨小梁群:

由股骨体内侧向股骨大转子走行

四、大转子骨小梁群:

由股骨大转子下方向上方走行由后向前逐一消失

Ward三角由股骨上段的主抗压骨小梁、主抗张骨小梁、次抗压骨小梁,其间仅充以疏松的结缔组织

股距是股骨上段大、小转子间有多层骨密质构成的纵形骨板。

4.髋关节周围韧带:

髂股韧带(限制大腿过伸、内收,避免引起脱臼)、耻股韧带(限制髋关节过度外展和外旋)、坐股韧带(限制髋关节的内旋)、股骨头韧带(对股骨头起固定作用)易后脱位

5.膝关节的扣锁活动:

是不随意的,完全是由于骨外形结构和关节韧带附着的结果。

膝关节伸直约30度时扣锁活动开始,前交叉韧带完全拉紧,并导致胫骨外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