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合适的关联词填空.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0054656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5.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选择合适的关联词填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选择合适的关联词填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选择合适的关联词填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选择合适的关联词填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选择合适的关联词填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选择合适的关联词填空.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选择合适的关联词填空.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选择合适的关联词填空.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选择合适的关联词填空.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选择合适的关联词填空.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选择合适的关联词填空.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选择合适的关联词填空.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选择合适的关联词填空.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选择合适的关联词填空.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选择合适的关联词填空.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选择合适的关联词填空.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选择合适的关联词填空.docx

《选择合适的关联词填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选择合适的关联词填空.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选择合适的关联词填空.docx

选择合适的关联词填空

选择合适的关联词填空:

  1.只要……就……   如果……就……

  因为……所以……  既然……就……  虽然……但是……

  

(1)多读多写,作文能力能得到提高。

  

(2)花生不好看,很有用。

  (3)他讲得很动听,我听得津津有味。

  (4)爷爷答应了你,你放心吧!

  2.不但……而且……  即使……也……

  只要……就……   如果……就……   只有……才……

  

(1)是数九寒天,我坚持锻炼。

  

(2)刻苦学习,长大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建设者。

  (3)这座井里的水清凉,甘甜。

  (4)没有这个转播台,老山沟里收不到电视。

  3.虽然……但是……  不但……而且……  只有……才……

  如果……就……   只要……就……   既……又……

  

(1)李红是个聪明,用功的学生。

她常说:

“不抓紧时崐间学习,学不到更多的知识。

  

(2)贝多芬晚年耳朵完全聋了,他仍然坚持为人民谙写乐曲。

  4.宁可……也不……  与其……不如……  不是……就是……

  

(1)工人抓紧施工,抢今天一秒,等明天一天。

  

(2)每天他在教室学习,到操场锻炼。

  (3)凡卡在城里受苦,回到乡下爷爷那里去。

  5.不但……而且……  因为……所以……  即使……也……

  既然……就……   是……还是……   宁可……也不……

  

(1)我们有为人民服务的愿望,要努力掌握为人民服务的本领。

  

(2)骆驼是沙漠里重要的交通工具,人们称它为沙漠里的船。

  (3)你认为自己的看法正确,应该坚持到底。

  (4)你的学习成绩好,不能自满。

  (5)小英在读书,在思考。

  (6)小英雄雨来牺牲自己,泄露秘密。

  6.无论……都……   任凭……也不……  既然……就……

  不但……而且……  宁可……也不……  尽管……还是……

  只有……才……   只要……就……

  

(1)邱少云牺牲自己,破坏革命纪律。

  

(2)困难有多大,他都坚持学习。

  (3)有了一份耕耘,会有一份收获。

  (4)我们都应该做言行一致的人,说了,你就得去做。

  (5)小红怎么能说会道,慧敏相信她的谎言了。

  (6)王峰今天不舒服,他坚持来厂里上班。

  7.虽然……却……   不但……而且……  不是……而是……

  与其……不如……  哪怕……也……   尽管……还…… 要是……就……

  

(1)今天的天气很热,他是坚持干到底。

  

(2)风再猛,雨再大,挡不住我们前进的步伐。

  (3)小琴不嫌弃小花狗,真诚地喜欢它。

  (4)只是几句平常的问候的话,使我感到温暖无比。

  (5)他马马虎虎地把考查看一遍,一丝不苟地在检查。

  (6)拖延时间被老师批评,现在就动手做。

  8.不但……而且……  因为……所以……  虽然……但是……

  如果……就……   不是……就是……  只有……才……

  

(1)你长得多大,是爸爸妈妈眼中的孩子。

  

(2)老师经常教育他们:

“你们现在还小,再过十年、二十年,崐你们就是四化建设的主力军。

因此,你们要好好学习,要坚持锻崐炼身体,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好思想。

这样,你们能担当起建设祖崐国的重任。

  9.不但……而且……  因为……所以……  即使……也……

  既然……就……

  

(1)今天下雨,运动会不开了。

  

(2)船夫驾驶小艇时,能操纵自如,船速非常快。

  (3)你懂得了这个道理,就要自觉地去做。

  (4)工作再难做,他不会退缩。

  10只要……就……   一旦……就……    只有……才……

  不管……都……   没有……就没有……  任……也…… 任凭……也不……

  

(1)刮风下雨,解放军战士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

 

  

(2)有些东西失去,再也得不到了。

  (3)善于调查研究,能做出正确判断。

  (4)革命先烈敌人毒刑拷打,吐露党的机密。

  (5)无数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崐长城。

只要……就……      既然……就……   因为……所以……    虽然……但是……

(1)、(    )多读多写,作文能力(    )能得到提高。

(2)、花生(    )不好看,(    )很有用。

(3)、(    )他讲得很动听,(    )我听得津津有味。

(4)、爷爷(    )答应了你,你(    )放心吧!

按要求写句子(4分)。

(1)、天空中有一轮明月。

(改为比喻句)                                  

(2)、荷叶上的小水珠在滚动。

(改为拟人句)                               (3)动物原来更有一种为人类所不理解的无声的哀怨。

(缩句)

古诗词中有许多描写四季的佳句,请你各默写出一句。

(8分)  答:

第二节汉字  【知识要求】  ①学会汉字2500个左右,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义。

其中第十一、十二册教材中的生字是复习的重点。

  ②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笔顺规则以及常用的偏旁部首和间架结构,做到书写正确、端正、整洁,并有一定的速度。

  ③学过的生字能正确地读写、运用,能区别常用的同音字、形近字、多音字。

  ④能熟练地查字典,养成使用字典的习惯。

会运用音序查字法、部首查字法、数笔画法查字典,并具有初步的据词择义的能力。

  【知识提要】  一、字音和字义  1、多音字。

一个字有两种或两种以上读音的字叫多音字。

例如:

"拗"可读作ào,不顺的意思(拗口令),形容词;还可读作ǎo,弯曲使断的意思(竹竿拗断了),动词;还可读作niù,脾气固执的意思(这人执拗得很),形容词。

  多音字一般有三种情况:

一是音同调异,如"应",读yìng和yīng;二是音异调同,如"还",读huán和hái;三是音和调都不同,如"长",读zhǎng和cháng。

  

(1)根据字义定音  例如:

"老象的左脚没来得及往回收,就深深地陷进淤泥,河水淹没了老象。

"这句话中的两个"没"字,第一个是"没有"的意思,第二个是"漫过或高过"的意思,根据这两个不同的意义,可以确定不同的读音。

前一个读作"méi",后一个读作"mò"。

由此可以推知:

"没膝"、"埋没"等词语中的"没"都该读作mò。

  

(2)根据词义定音。

如"差"和"参"组词"参差",是长短不一的意思,应读作"cī";和"遣"、"出"组词"差遣"、"出差",表示派遣,应读作"chāi";和"别"、"异"组词"差别"、"差异",是表示不同的意思,应读作"chā";和"错"组词"差错",应读作"chà"。

  有些多音字是由于词性不同而产生的。

例如:

"老班长和我们到了宿营地,他就去找野菜,和着青稞面给我们做饭。

"第一个"和"是连接词,读作"hé",第二个"和"表示动作,是"拌"的意思,应读作"huó";又如:

"今天天气很暖和"中的"和",是在形容词里的,它的读音是"huo",是轻声。

  挨(āi)家挨户;挨(ái)打  呆(ái)板;呆(dāi)头呆脑  扒(bā)开;扒(pá)手  朝(cháo)代、朝鲜;朝(zhāo)阳、朝气蓬勃  剥(bāo)皮;剥(bō)削  对称(chèn)、称心、称职;称(chēng)赞、称一称  薄(báo)板;薄(bó)弱;薄bò荷  盛(chéng)饭;茂盛(shèng)  畜(chù)牲;畜(xù)牧  背(bēi)东西;手背(bèi)  宣传(Chuán);传(zhuàn)记、水浒传  参cān加;参cēn差不齐;海参shēn  答dā应;回答dá  子弹dàn;弹tán琴、弹性  躲藏cáng;宝藏zàng、西藏  倒dào退、倒数;颠倒dǎo、倒塌  长cháng短;长zhǎng大、生长  得不得dé;得děi动动脑筋;做得de对  还hái是;还huán原、还给你  调diào动、调查;调tiáo整、调和  银行háng、行列;行xíng李、进行、行动  (3)特殊的字音。

有些字的特殊读音只是出现在极小的范围里,只要记住它的特殊用途,读音就记住了。

例如:

"单"字,一般情况下读作"dān";作为姓氏时,读作"shàn";古代匈奴的君主"单于",读作"chányú"。

  二、掌握笔画、笔顺规则  汉字的笔顺是有一定规则的。

在书写汉字时,先写哪一笔,后写哪一笔,必须依照一定的顺序。

  规则:

先横后竖、先撇后捺、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内、先里头后封口、先中间后两边、先里后外。

  有些汉字的书写笔顺较特殊,需要单独记忆。

如:

凹凸卵必母臣插  三、理解字义的方法  1、对照法。

有的字义可以用互相对照的方法来理解。

如"上"可用"下"对照,"弱"可用"强"对照,"暗"可用"明"对照。

  2.替换法。

有的字义不大好理解,可以用浅近的字义来替换。

如:

"似"可用"像"理解,"翔"可用"飞"来理解,"奔"可用"跑"来理解。

  3.演示法。

有的字可用实物、动作的演示来帮助理解,特别是许多表示动作的词。

如:

"揪、撮、握、抓"等,如果能做做动作,就容易分辨,而且会记得很牢。

  4.画画法。

有的字是物体的名称,这种物体可能见过,但没有实物,可以画个图来理解。

如"镰"是什么?

"耙"是什么?

画一画就知道了。

  5.分析法。

有些字义可通过归纳来理解。

如:

"兽"是虎、豹、豺、狼,猪、马、牛、羊等有四条腿,全身长毛的脊椎动物;"禽"是有翅膀、长羽毛、能飞的鸟类。

  6.象形法。

汉字是从象形文字发展而来的,不少字义可以用描摹事物的形状来表示意思。

如"日"是太阳的形象;"月"像个月牙;"田"就是分割成一块块用来种植的土地。

  7.会意法。

就是从字的结构来理解字义的方法。

如"尖"是上小下大的形状;"歪"是"不正"的样子;"尘"是小的"土粒"。

  四、辨别形近字  形近字是指某些字在形体上基本相似而稍有区别。

形近字的字义一般不相同,字音则或相同、相近或完全不同。

形近字主要有五种类型:

①笔画多少不同,如"勺"、"匀","要"、"耍"。

②笔画长短、延伸不同,如"土"、"士","由"、"甲"、"申"。

③个别笔形不同,如"外"、"处","迭"、"选"。

④个别部件不同,如"受"、"爱","遗"、"遣"。

⑤偏旁部首不同,如"坑"、"炕","掉"、"悼"。

  对形近字的辨别,不但应通过多种练习以加深印象,还要通过分析造字法,使自己知其所以然。

如"崇"和"祟",崇是形声字,从"山","宗"声,因为和山的高大有关,所以是"山"字头;"祟"是会意字,原意是出现神、鬼的示象,因此是上"出"下"示"。

又如"渐"和"惭",两个都是形声字,"渐"的最早意思是河水浸泡或河水慢慢流入,因此是"氵"旁;"惭"表示心理状态,因此是"竖心旁"。

  五、纠正错别字  1、常见的错字有以下几类:

  ①增添或减少笔画(点、横、竖、撇)。

步浇补武  ②混淆部首。

例:

延建旁神连  ③混淆字的部分结构。

例:

游敢假创场  ④改变字的结构位置。

例:

默满齿点庚  2、常见的别字可归为以下四类  ①同音或近音别字。

例:

以经(已)克苦(刻)招代(待)  ②形近别字。

例:

拨草(拔)派遗(遣)幸苦(辛)  ③形声别字。

例:

记念(纪)密蜂(蜜)自毫(豪)  ④生造的或不规范的简化字。

例:

  3、防止和纠正错别字的方法  第一,认清笔画,不要多笔或少笔;  第二,认清偏旁不误用;  【题型举例】  1、按要求写出下列汉字的笔画名称。

  "匡"的第4笔是"诞"字的第六笔是  "碟"的第10画是"啸"字的第7画是  "承"的第2画是"为"字的第3画是  "毋"的第1画是"御"字的第9画是  2、写出下面汉字的笔顺。

  凹鼎车  北肺秉  3、按照结构给下列汉字分类  意衡逆魄署众圈懈匠感骏宙固荆菜鑫  上下结构半包围结构  上中下结构全包围结构  左右结构品字结构  左中右结构  4、写出下列汉字的部首  戚怯坐刊秉  第三节词语  【知识要求】  1、能够正确读写常见的词语,懂得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能正确运用常见的词语。

  2、能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辨析同义词、近义词、反义词;能够选填适当的关联词语;能够正确使用的、地、得,着、了、过。

  3、能够按照一定的规则、要求和习惯,进行词语搭配和词语归类。

  4、能辨析、理解词语的感情色彩,正确识别褒义词的贬义词。

  【知识提要】  一、词语的理解  1、综合分析法。

先分析每个词素的意思,再综合整个词语的意思。

如"审阅","审"和"阅"是两个词素。

"审"是审查,"阅"是阅读。

"审阅"就是审查阅读的意思。

  2、联系上下文法。

  ①有的词语可以从课文的句子里直接找到词义。

如,"狐假虎威",课文的最后一句写得明明白白:

"狡猾的狐猩是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

这句话就是词义  ②有些词语可以联系上下文的意思找出它的词义。

如:

"草船借箭"的"借"字。

"借"字的本义是"暂时使用别人的财物"或"暂时把财物给别人使用"。

只看"草船借箭"一词,"借"只能理解为"用草船把箭弄来暂时使用。

"这是不对的。

而联系全文内容,可以知道,"草船借箭"是指诸葛亮命令军士把船围上草把、青幔,趁大雾漫天靠近曹军水寨,使船身两面受箭,得到十万枝箭。

这里的"借",意思是"诸葛亮用巧妙的办法,从曹军手里夺取箭。

"  3、同义词、近义词、反义词互相解释法  ①用同义词解释。

有些生疏的词语,可以用意思相同的比较熟悉的词语来解释。

如:

"门径"可用"门路"来解释;"一望无垠"可用"一望无际"来解释。

  ②用近义词解释。

有些词语找不到和它的意义相同的词,可以用近义词来解释。

如要理解"寂静",可用"肃静"做比较。

它们静的程度不同,"寂静"要比"肃静"还要静。

所以"寂静"可以理解为"特别肃静"。

  ③用反义词解释。

有些词语可以在它的反义词上加个"不"字。

如"僵硬"可以理解为"不柔软"。

也可以说"和柔软的意思相反"。

  4、联系学过的知识或生活实际理解词语  如《草原》中的"渲染"。

"渲染"是中国画中的一种技法:

即用笔蘸墨汁或其它颜料在宣纸上点染、涂抹。

它的特点是,染上的颜料面积大,边缘没有线条,色调柔和。

因此,"渲染"是形容草原面积大,一片绿色,非常美丽。

  5、以旧带新法。

  有的新词是由几个旧词组成的,这个新词的含义可以用旧词带出来。

如"调兵遣将"。

"兵"指士兵,"将"指将领,"调"是调动,"遣"的意思如不懂,可查字典,是"派"的意思。

把四个意思组合起来,"调兵遣将"就是"调士兵派将领"的意思。

  6、词义引申法。

  有些词有本来的意思,还有引申到其他方面的含义。

对这类词的理解,我们要先搞清本义,然后理解它的引申义。

如"拔苗助长"这个成语,它并不是说真的要用手把禾苗往上拔,帮助生长,而是比喻"办事情急于求成,不从实际出发"。

又如"走马观花"的原意是骑着马看花,现在比喻"粗略地观察事物"。

  二、词语的运用  1、词义范围的大小。

如"宽阔"和"辽阔",都是指一定的空间,但"辽阔"比"宽阔"的范围更大。

  2、词语的语意轻重。

如"轻视"和"蔑视",都有"轻视,看不起"的意思,但"蔑视"比"轻视"看不起的程度更深。

  3、词语的感情色彩。

如"鼓舞"和"煽动",都有"用语言、文字促使人们的心情、行动发生变化"的意思。

但"鼓舞"是"使人们振作起来,增强信心和勇气",属褒义词;"煽动"是鼓动别人去做坏事,属贬义词。

  4、词语的使用习惯。

如:

"改进"和"改善",前者常和"工作"、"方法"、"技术"搭配;后者常与"生活"、"关系"、"条件"搭配。

  5、词语的使用对象。

如"生日"和"诞辰","生日"用于一般人,"诞辰"只用于名人,或所尊敬的人。

又如"哆嗦"和"颤抖",前者用于口头语,后者用于书面语。

  三、词语的归类和排列  1、按词性归类。

词语可按动词、形容词、成语等进行归类。

  2、按词语的用途归类。

每个词语都有一定的用途,可以按用途归类。

如,  

(1)按描写人物的词语归类。

  A、人物的外貌。

如:

饱经风霜古铜色粗糙慈祥黝黑白哲肩膀宽阔腰圆膀扎身材魁梧布满血丝……  B、人物的表情神态。

如:

兴高采烈怒发冲冠悲痛欲绝心花怒放义愤填膺失魂落魄容光焕发精神抖擞喜气洋洋……  C、人物的动作。

如:

望、瞧、瞅、盯、注视、凝视、端详、鸟瞰、俯视、瞻仰、查看、视察、浏览、检阅、东张西望、左顾右盼……  D、人物的心理活动。

如:

喜悦、惦念、悲伤、犹豫、懊悔、痛苦、大失所望、喜出望外、瞳目结舌、依依不舍……  

(2)按描写山水的词语归类。

如:

清澈的湖水潺潺的溪水陡峭的山崖滔滔的江水平静的湖面茫茫的戈壁汹涌的海浪浩翰的大海辽阔的平原道路崎岖荒山秃岭万丈深渊群山环抱奇峰罗列云雾缭绕……  (3)按描写花草树木的词语归类。

如:

烂漫绿茵似的茂密宝塔似的挺拔婀娜多姿茂盛傲霜斗雪……  3、词语的排列。

①按概念大小排列,例如:

植物--树--果树--梨树②按整体到部分排列,例如:

身体--上身--头部--嘴--牙齿③按时间发展顺序排列,如:

黎明--日出--晌午--黄昏④按事物发展过程排列,如:

耕地--播种--田间管理--收获。

  四、褒义词和贬义词。

褒义词是有褒扬、喜爱、肯定、尊敬等感情色彩的词。

贬义词是指带有憎恨、厌恶或者讽刺、讥笑、指责意思的词。

  1、从同义词中辨析。

从词所表现的不同感情来区分褒、贬义。

如"团结"与"勾结"是同义词,都有人与人联合起来的意思。

但是,"团结"是用在人民方面的,是褒义词。

而"勾结"用在敌人方面,是贬义词。

  2、在比较中辨析。

如,"光明磊落"是"胸怀坦白,光明大"的意思,表示人的品质高尚,是褒义词。

而"阴谋诡计"指"暗地里策划干坏事",是坏人的不良行为,是贬义词。

  3、在语言环境中辨析。

有些词在一定的环境里是褒义的,但在另一种环境里是贬义的如,"你这个人谁也瞧不起,自满自足,真是太骄傲了。

"句中的"骄傲"是贬义词。

"中国女排赢得了世界冠军,这是中国人民的骄傲"。

句中的"骄傲"含有自豪的的意思,是褒义词。

  五、同义词的使用。

有的词语意义完全相同,如:

爸爸(父亲)生日(诞辰)、妈妈(母亲)、荷花(莲花)、医生(大夫)、巨大(庞大)。

有的词语意义相近,如:

消灭(歼灭)、批评(批判)、优良(优秀)、揭发(揭露)、关心(关怀)、时期(时代)。

使用同义词要注意:

  1、注意感情色彩的不同。

有些同义的词意思相同,但感情色彩不一样,我们可以从语的褒贬义去辨析。

如"团结"与"勾结","武断"与"果断"。

  2、注意语意轻重的不同。

有些近义词所表示的意思基本相同,但在表达的语意上有轻重之分。

辨析这些词要作语意的分析。

如"优秀"和"优良"都含有"优"。

说明成绩或者质量好。

但"优秀"的语意比"优良"重。

  3、注意范围大小的不同。

有些同义词指的都是同一事物,但涉及的范围、规模有大有小。

对于这类同义词,可以及从辨析词语范围入手。

如"战争"与"战斗"都指打仗,但"战争"的规模比"战斗"大。

  4、注意"具体"和"概括"的不同。

如"树"和"树木"都指同一种物体。

"树木"是概括性的,指一切树。

"树"是具体的,如,苹果树,柚子树。

  5、注意所指对象的不同。

有些同义词在所指的对象上,有上下内外的分别。

如"爱抚"与"爱戴"都有"爱"的意义,但"爱抚"是指上级对下级,长辈对晚辈;"爱戴"是群众对领袖。

  6.注意词语搭配的不同。

在运用词语的时候,要注意词与词的搭配。

有些词语搭配常常是固定的。

我们可以通过词的搭配来辨析词义。

如"维持"与"保持","维持"与"纪律、秩序"搭配;"保持"与"清洁、健康"等词搭配。

  7、注意词性的不同。

因为词性不同,所以用法也不同。

如"充分"与"充满","充分"是形容动作的词,可以与"估计"搭配。

"充满"是表示动作的词,后面可带"阳光""力量"等词。

  8、注意口头语与书面语的不同。

有些同义词意思完全一样,但使用的地方不一样。

如"爸爸"与"父亲","爸爸"多用于口语,"父亲"用于书面语。

  9、注意普通与特殊的不同。

如,"爬行"和"葡匐"意思是一样的,但"爬行"是平常说的,是普通语。

而"葡匐"一般用于军事上,是特殊语。

  六、"的、地、得、着、了、过"的使用  1、在名词前面用"的"。

在句子中,一般用"的"与名词组合。

如,"蓝蓝的天空白云飘"。

  2、在形容词后面和动词前面用"地"。

如,"两辆马车飞快地冲过来。

""他在暴风中紧紧地抓住桅杆。

"  3、在形容样子、表示动作的词语后面用"得"。

如,"天黑得伸手不见五指"。

"巨大的响声震得地动山摇"。

  4、在表示动作和名称的词语之间用"着"。

如,"他深情地看着我。

""詹天佑带着学生和工人……"  5、在表示动作、形容的词语和句子的后面用"了"。

如,"武松读了才知道真的有虎。

""武松使尽了力气,手脚都酥软了。

"  6、在表示动作的词语后面用"过"。

如,"武松放了手……又打了一棒。

"  七、怎样寻找反义词。

意思相对或相反的词叫反义词。

反义词意义上的矛盾对立,是客观事物矛盾对立的反映。

它们既互相对立,又互相联系。

构成反义的词,必须是属于同一意义范围,否则,就构不成反义词。

  1、从词的音节去寻找。

反义词的音节一定要和对应的词相等。

如"强"是单音节词,它的反义词也应当是单音节的"弱"。

  2、从词的范围去寻找。

反义词所指的范围应当是相同的。

如"坚强"是指人的意志,就应当找"软弱",也是指人的意志。

而不能找"瘦弱",因为"瘦弱"指的是身体状况。

  3、从词的性质去寻找。

词从性质分,有名词、动词、形容词等。

反义词的词性,必须与原来的词性相同。

如"暗淡"是形容词,它的反义词是形容词"光亮"。

如果用"亮光"就不对,因为"亮光"是名词。

  4.根据不同的意义去寻找。

有的词是多义词,词义不同,相应的反义词也不一样。

因此,我们要弄清楚原来的词在文中是什么意义的,再从这个意义出发找反义词。

如"老"可以表示年纪不轻了,也可以表示方法陈旧了,蔬菜不鲜嫩了。

根据"老"的不同意义,找出不同的反义词。

如:

他是个老人(老-幼);这是老办法(老-新)这青菜太老(老-嫩)  八、理解多义词  一个同时存在着互相联系的几个不同意义的词,叫多义词。

多义词一般由本义、引申意义或比喻意义组成,因此,多义词的几个意义之间总有一定的联系。

多义词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其意义总是单一的。

如,"深"有八种意思:

①从上到下或从外到里的距离;②深度;③深奥;④深刻;⑤(感情)厚;(关系)密切;⑥(颜色)浓;⑦距离开始的时间长;⑧很的意思。

但在一个句子里它只代表单一的意思。

如:

  

(1)这篇文章道理很深。

(深奥)  

(2)深深的河水挡住了他的去路。

(从上到下距离长)  六、修改常见的病句  认识常见病句  ①成分残缺。

如:

"上课了,都在聚精会神地听老师讲课。

"这句话缺了"谁"这个主语部分,谁在听老师讲课呢?

意思不明白。

  ②用词不当。

句子中的某个词语,或用得不恰当,或褒贬不当,或大小不当,或轻重不当,或近义词错用等。

例如:

  在这次考试中,他取得了优异的成就。

  他办事总是犹豫不决,一点也不武断。

  ③搭配不当。

"今天的活动是最愉快的一天。

"如果把这句话缩短成"活动是一天",毛病就暴露了。

"活动"是一种行为,"一天"是时间。

把"活动"这个行为当"一天"这个时间搭配,怎么恰当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