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线数字电视系统用户终端接收机入网技术条件及测量方法Word下载.doc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1005467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6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线数字电视系统用户终端接收机入网技术条件及测量方法Word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有线数字电视系统用户终端接收机入网技术条件及测量方法Word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有线数字电视系统用户终端接收机入网技术条件及测量方法Word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有线数字电视系统用户终端接收机入网技术条件及测量方法Word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有线数字电视系统用户终端接收机入网技术条件及测量方法Word下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有线数字电视系统用户终端接收机入网技术条件及测量方法Word下载.doc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有线数字电视系统用户终端接收机入网技术条件及测量方法Word下载.doc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有线数字电视系统用户终端接收机入网技术条件及测量方法Word下载.doc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有线数字电视系统用户终端接收机入网技术条件及测量方法Word下载.doc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有线数字电视系统用户终端接收机入网技术条件及测量方法Word下载.doc

《有线数字电视系统用户终端接收机入网技术条件及测量方法Word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线数字电视系统用户终端接收机入网技术条件及测量方法Word下载.doc(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有线数字电视系统用户终端接收机入网技术条件及测量方法Word下载.doc

5

音频工作方式

单声道、双声道、立体声

6

音频取样率

kHz

48

7

信道

编码

RS编码

RS(204,188)

8

卷积交织深度

I=12

9

升余弦平方根滤波滚降系数

0.15

10

输入信号与解调性能要求

接收机工作频率范围

MHz

110-855

11

输入阻抗

Ω

75

12

频道带宽

8

13

最小接收信号电平

dBμV

≤50(64QAM)

14

最大接收信号电平

≥80

15

C/N门限

dB

≤28

(解调方式64QAM,符号率=6.952Mpbs)

16

频率捕捉范围

kHz

±

150

17

输入反射损耗

≥8

18

解调方式

16,32,64QAM(必选)

128,256QAM(可选)

19

支持符号率范围

Mbaud

3.6~6.952

20

本振泄漏

≤43

表1(续)

21

PAL-D

视频

输出

视频输出幅度

mVp-p

700±

30

22

视频同步幅度

300±

23

带外干扰抑制比

≤-35

24

视频幅频特性

±

0.8(≤4.8MHz)

1(4.8MHz-5MHz)

+0.5/-4(5.5MHz)

25

微分增益

%

≤8

26

微分相位

°

27

视频信杂比(加权)

≥56

28

亮度非线性

8

29

色度/亮度增益差

5

色度/亮度时延差

Ns

≤50

31

K系数

≤4

32

音频

音频输出电平

dBu

6

33

音频失真度

≤1.5(60Hz-18kHz)

34

音频幅频特性

+1/-2(60Hz-18kHz)

+1/-3(20Hz-20kHz)

35

音频信噪比(不加权)

≥70

36

音频左右声道串扰

≤-70

37

音频左右声道相位差

≤5(60Hz-18kHz)

38

音频左右声道电平差

≤0.5(60Hz-18kHz)

39

传输流误码率

≤1.0×

10-11

(解调方式64QAM,符号率=6.952Mpbs

接收机输入电平=70dBμV)

40

视频信号输出

复合PAL-D信号:

BNC或RCA,75Ω

模拟分量信号:

S端子

41

音频信号输出

XLR型:

600Ω平衡

RCA型:

600Ω不平衡,低阻

42

数据输出

RS-232型,或RS-422型,DB9,阴性

43

射频电视信号输出(可选)

75Ω

44

供电

150–240V,50Hz±

2Hz

45

绝缘电阻

≥2(直流电压500V)

46

抗电强度

2120V(交流峰值),

1min不击穿

47

电磁辐射干扰值

W

≤1´

10-10W

4.功能检查项目:

见表2

表2

检查项目

检查类别

1

具有PAL电视信号输出端子;

可接收模拟电视节目

必检功能

2

支持中文菜单

3

具备遥控功能

4

断电后保持原工作状态

5

具有中文电子节目指南(EPG)具有二级以上字库

预留功能

支持图文电视传输规范

可选功能

5.测量方法

5.1最大、最小接收信号电平

5.1.1测试框图如图1所示。

MPEG2

数字电视测试

发射机

被测

接收机

节目

监视器

信号发生器

频谱

分析仪

可变衰减器

      

图1最大、最小信号接收电平测试框图

5.1.2测试方法

a)MPEG2数字电视测试信号发生器发送活动图像和声音信号。

接收信号电平采用频谱分析仪的带内功率(BANDPOWER)测量功能。

b)将可变衰减器预留一定的衰减量。

调整可变衰减器,使被测接收机输入电平为其标称输入电平。

c)调整可变衰减器,增大衰减量,减小输入信号,直到接收机将要出现马赛克,此时的接收机输入电平即为接收机最小接收信号电平。

d)调整可变衰减器,减小衰减量,增大输入信号,直到接收机将要不能正常接收信号,此时的接收机输入电平即为接收机最大接收信号电平。

5.2C/N门限

5.2.1测试框图如图2所示。

室内单元

噪声

发生器

V

A

S

图2C/N门限测试框图

5.2.2测试方法

测量C/N时,以接收中心频率的电平与带内噪声的电平之比作为测量结果。

b)调整测试发射机的输出电平,使接收机输入信号电平为其标称输入电平;

c)调整噪声发生器的输出,逐渐加大噪声电平,直到接收机将要出现马赛克。

d)用频谱分析仪测量此时的C/N,即为C/N门限。

5.3频率捕捉范围

5.3.1测试框图如图3所示。

      可变衰减器

图3频率捕捉范围测量框图

5.3.2测试方法

a)调整可变衰减器,使被测接收机输入电平为其标称输入电平。

b)调整被测接收机的接收频率,使其中心频率与测试发射机的中心频率一致。

c)增加或减小测试发射机的中心频率,使被测接收机处于失锁状态。

d)以1kHz为步进值,逐渐增加或减小被测接收机的接收频率,直至再次锁定频率,记录此时上下频率范围值,即为频率捕捉范围。

注意:

每次增加或减小被测接收机的接收频率时,需先将接收频率调整到测试发射机的中心频率。

5.4输入反射损耗

5.4.1测试框图如图4所示。

入口

短路器

开路

网络

定向

电桥

图4反射损耗测试框图

5.4.2测试方法

a)按图4所示连接仪器和设备,调整网络分析仪,使其工作在被测频率范围,输出电平调节在适

当位置;

b)置S到1,调整网络分析仪,校准基准;

c)置S到2,调整网络分析仪,再次校准基准,并将校准后的扫描线定标为0dB基准线;

d)置S到3,在此状态下的扫描线与基准线之差的最小值,即被测接收机输入反射损耗L。

5.5带外干扰抑制比

5.5.1测试框图如图5所示。

图5带外干扰抑制比寄生输出测试框图

5.5.2测试方法

a)按图5所示连接仪器和设备;

b)将仪器和设备调整到正常工作状态,选择被测接收机工作频段内一个频点,发送75%的彩条信号,调节被测接收机使其正常工作;

c)用频谱分析仪测量视频带外干扰抑制比,取其最大值。

5.6支持符号率范围

5.6.1测试框图如图6所示。

图6支持符号率范围测试框图

5.6.2测试方法

a)按图6所示连接仪器和设备;

b)将仪器和设备调整到正常工作状态,选择被测接收机工作频段内一个频点,发送活动图象和声音的测试信号,调整被测接收机使其工作正常;

c)改变发端符号率,相应调整被测接收机符号率,监测其能正确解出图象和声音的符号率范围。

5.7视频幅频特性

示波器

5.7.1测试框图如图7所示。

图7视频幅频特性测试框图

5.7.2测试方法

a)按图7所示连接仪器和设备;

b)将仪器和设备调整到正常工作状态,选择被测接收机工作频段内一个频点,送Sinx/x测试信号,调节被测接收机使其工作正常;

c)用视频分析仪选择Sinx/x测量项目直接测出结果。

5.8K系数,视频输出幅度,视频同步幅度

5.8.1测试框图如图7所示。

5.8.2测试方法

b)将仪器和设备调整到正常工作状态,选择被测接收机工作频段内一个频点,送CCIR17行测试信号。

c)调节被测接收机使之正常工作,用视频分析仪选择K系数测量项目,直接测出K系数。

注意在测试时,应在行时间波形失真(Kb)、2T波幅度失真(Kpb)和2T波相位失真(Kp)中,读取最大的失真作为K系数的测量结果。

d)用视频分析仪选择条幅度测量项目,直接测出视频输出幅度。

e)用视频分析仪选择同步测量项目,直接测出视频同步幅度。

5.9色度/亮度增益差(DK)

5.9.1测试框图如图7所示。

5.9.2测试方法

a)按图7所示连接仪器和设备;

b)将仪器和设备调整到正常工作状态,选择被测接收机工作频段内一个频点,送副载波调制的20T脉冲测试信号。

c)调节被测接收机使之正常工作,用视频分析仪选色度/亮度增益差测量项目直接测出结果。

5.10色度/亮度时延差(Dt)

5.10.1测试框图如图7所示。

5.10.2测试方法

c)调节被测接收机使之正常工作,用视频分析仪选色度/亮度时延差测量项目直接测出结果。

5.11亮度非线性失真

5.11.1测试框图如图7所示。

5.11.2测试方法

b)将仪器和设备调整到正常工作状态,选择被测接收机工作频段内一个频点,送五阶梯波测试信号。

c)调节被测接收机使之正常工作,用视频分析仪选亮度非线性测量项目,在三种不同平均图象电平(12.5%、50%、87.5%)上进行测量,并取三种状态中的最大值为结果。

5.12微分增益失真

5.12.1测试框图如图7所示。

5.12.2测试方法

b)将仪器和设备调整到正常工作状态,选择被测接收机工作频段内一个频点,送副载波调制的五阶梯波测试信号。

c)调节被测接收机使之正常工作,用视频分析仪选微分增益测量项目,在三种不同平均图象电平(12.5%、50%、87.5%)上进行测量,并取三种状态中的最大值为结果。

5.13微分相位失真

5.13.1测试框图如图7所示。

5.13.2测试方法

b)将仪器和设备调整到正常工作状态,选择被测接收机工作频段内一个频点,送副载波调制的五五阶梯波测试信号。

5.14视频信杂比(加权)

5.14.1测试框图如图7所示。

5.14.2测试方法

b)将仪器和设备调整到正常工作状态,选择被测接收机工作频段内一个频点,送50%的平场信号。

c)调节被测接收机使其工作正常,调节其输出亮度电平幅度,使其保证达到700mVp-p;

d)用视频分析仪在100kHz~5MHz带宽内选择加权杂波测量项目,测得结果即为加权视频信杂比。

5.15音频幅频特性

5.15.1测试框图如图7所示。

5.15.2测试方法

b)将仪器和设备调整到正常工作状态,选择被测接收机工作频段内一个频点,送两路同频、同相、同电平的20Hz~20kHz之间若干单频测试信号;

c)调节被测接收机使之正常工作;

d)在被测接收机音频输出端,用音频分析仪测量对应各频点的输出信号电平;

e)以1kHz为参考点,计算出音频幅频特性。

5.16音频信噪比

5.16.1测试框图如图7所示。

5.16.2测试方法

a)按图7所示连接仪器和设备;

b)将仪器和设备调整到正常工作状态,选择被测接收机工作频段内一个频点,送+9dBm、1kHz电平的测试音信号;

d)在被测接收机音频输出端,用音频分析仪测量输出信号电平PS(单位为dBm);

e)在被测接收机音频输出端,用音频分析仪测出额定带宽内的噪声电平PN(单位为dBm);

f)根据公式S/N=(PS–PN)进行计算,即得音频信噪比。

5.17音频失真度

5.17.1测试框图如图7所示。

5.17.2测试方法

b)将仪器和设备调整到正常工作状态,选择被测接收机工作频段内一个频点,送+9dBm电平的频率在60Hz~18kHz之间若干单频测试信号;

d)在被测接收机音频输出端,用音频分析仪测量各频点输出信号失真值,取其最大值。

5.18音频左右声道串扰

5.18.1测试框图如图7所示。

5.18.2测试方法

a)按图7所示连接仪器和设备;

b)将仪器和设备调整到正常工作状态,选择被测接收机工作频段内一个频点,,送左(右)路单点音频额定电平的信号到被测接收机;

c)用音频分析仪测量对应左(右)路输出的电平LA和串扰信号电平LA¢

(LB和LB¢

);

d)左右声道串扰LA®

B(LB®

A)由下面的公式给出:

LA®

B=LA¢

-LA(dB)

LB®

A=LB¢

-LB(dB)

5.19音频左右声道电平差

5.19.1测试框图如图7所示。

5.19.2测试方法

b)将仪器和设备调整到正常工作状态,选择被测接收机工作频段内一个频点,送两路同频、同相、同电平的60Hz~18kHz之间若干单频测试信号;

c)调节被测接收机使其工作正常;

d)在被测接收机音频输出端,用音频分析仪测量对应各频点左、右两通道的输出信号电平;

e)计算出各频点左、右两通道电平差值,取其最大值。

5.20音频左右声道相位差

5.20.1测试框图如图7所示。

5.20.2测试方法

b)将仪器和设备调整到正常工作状态,选择被测接收机工作频段内一个频点,送两路同频、同相、同电平的60Hz~18kHz之间若干单频测试信号;

c)调节被测接收机使之工作正常;

d)在被测接收机音频输出端,用音频分析仪测量对应于各频点,左、右两通道输出信号的相位;

e)计算出各频点左、右两通道相位差值,取其最大值。

《有线数字电视系统用户终端接收机入网技术条件和测量方法

透明传输电性能参数》(暂行)

编制说明

一.任务来源和编制过程

目前,随着我国数字电视产品研究和开发的迅猛发展,国内外生产厂家和研究部门对于数字电视系统和设备标准的需求已经非常迫切,尤其是有线数字电视系统用户终端接收机,急需制定一个行业暂行技术条件,以规范研发和生产。

为此,2000年2月,广电总局计量检测中心受总局科技司(技术监督处)的委托,起草了《有线数字电视系统用户终端接收机入网技术条件和测量方法》(暂行)草案第一稿。

2000年3月16日至17日,总局科技司委托计量检测中心,邀请青岛海信集团、深圳市迪科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的技术人员,共同对上述草案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讨论,形成了草案第二稿。

2000年3月31日,广电总局科技司在北京召集并主持了《有线数字电视系统用户终端接收机入网技术条件》(暂行)的专家审定会,经过讨论,形成《有线数字电视系统用户终端接收机入网技术条件第一部分:

透明传输电性能参数》(暂行)报批稿。

本行业技术条件和测量方法(暂行)起草单位: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广播电视计量检测中心,深圳市迪科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青岛海信集团。

本行业技术条件和测量方法(暂行)起草人:

龚波,聂明杰,卢永宾,佘智勇,孙华荣。

二.编制原则和依据

(1)本行业技术条件(暂行)在起草过程中主要依据了两方面的标准和文件。

在电性能方面,参考了以下国内和国际标准

uGB/T《信息技术运动图像及和有关声音信号的通用编码》

uGB/T《有线数字电视广播规范》

uGB13836-1992《声音和电视信号的电缆分配系统设备与部件辐射干扰特性允许值和测量方法》

uGB8898-88《电网电源供电的家用和类似一般用途的电子及有关设备的安全要求》

uETSI300468DVB-C系统SI技术规范

u《卫星数字电视接收站测量方法——室内单元测量》

在基本要求和功能要求方面,主要依据了广发技字[2000]58号文《关于我国现阶段有线电视综合业务用户终端体制的意见》。

三.需要说明的几点技术问题

1.在制定本暂行技术条件的测量方法时,基本参照了《卫星数字电视接收站测量方法——室内单元测量》。

2.根据专家审定会的建议,在报批稿中,只规定了有线数字电视用户终端接收机透明传输的性能参数,并取消了产品分类,删除了交互浏览有线电视用户终端接收机和综合型有线数字电视用户终端接收机的指标及其相关内容。

3.在报批稿中,参数的分类与草案第二稿有所不同,条理更加清晰。

4.为全面考察产品的性能指标,报批稿中增加了一些参数,如输入端反射损耗、带外干扰、音频工作方式及电磁辐射干扰值等。

5.考虑到国内目前的实际情况,在功能检查中,中文EPG功能改为预留功能,留待以后逐步补充完善。

6.在功能检查中,删除了有条件接收的内容,同样留待以后逐步补充完善。

7.在功能检查中,第二稿同样增加了一些必要的内容,如遥控功能、中文界面功能、断电保护功能等。

8.本暂行技术条件作为适用于有线数字电视系统用户终端接收机的入网或摸底检测的依据之一。

在实施中,将根据数字电视研究的进展及各方面的合理建议进行必要的修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