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医学心肺复苏教案模板.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0054763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27.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急诊医学心肺复苏教案模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急诊医学心肺复苏教案模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急诊医学心肺复苏教案模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急诊医学心肺复苏教案模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急诊医学心肺复苏教案模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急诊医学心肺复苏教案模板.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急诊医学心肺复苏教案模板.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急诊医学心肺复苏教案模板.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急诊医学心肺复苏教案模板.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急诊医学心肺复苏教案模板.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急诊医学心肺复苏教案模板.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急诊医学心肺复苏教案模板.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急诊医学心肺复苏教案模板.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急诊医学心肺复苏教案模板.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急诊医学心肺复苏教案模板.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急诊医学心肺复苏教案模板.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急诊医学心肺复苏教案模板.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急诊医学心肺复苏教案模板.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急诊医学心肺复苏教案模板.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急诊医学心肺复苏教案模板.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急诊医学心肺复苏教案模板.docx

《急诊医学心肺复苏教案模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急诊医学心肺复苏教案模板.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急诊医学心肺复苏教案模板.docx

急诊医学心肺复苏教案模板

急诊医学心肺复苏教案模板

急诊急救的抢救

课程讲义

讲义目录

概述

2005年心肺复苏(CPR)指南修订依据

2005年CPR指南修订的目的

简化CPR教材,便于公众救护者和专业人员同样易学、易记、易做

提高CPR的质量是核心

简化心源性猝死(SCA)的判断:

无意识、无呼吸.吹气2口,立即CPR

对所有年龄的病人的单人复苏按压-通气比30:

2,高级气道建立通气8-10次/分

对所有通气(除呼吸机外),吹气>1秒,可见胸廓抬起

强调胸外按压的重要性:

用力快压(100次/分),减少胸外按压的中断(核心要点),胸廓完全反弹,避免过度通气

抢救室颤(VF)/无脉VT时,只做一次电击,立即CPR(5个周期)2min,检查1次心律

2005年CPR指南

基础生命支持

除颤

高级生命支持

一、基础生命支持

心肺复苏流程

心肺复苏步骤

1.保证环境安全。

2.判断意识。

3.如无意识反应,立即呼救。

4.仰卧位于坚硬的平面上,松开衣领及腰带。

5.开放气道,清理呼吸道。

6.判断有无呼吸,一听二看三感觉。

(时间不超过10秒)

7.如果没有呼吸,先进行2次人工呼吸。

8.在10秒内判断大动脉搏动。

9.在不能确定有脉搏时,立即心外按压。

10.按压与呼吸比例为30:

2,5个循环后检查脉搏及循环征象。

评估现场,保证安全

首先评估现场是否有潜在的危险,在进行CPR之前要确保施救者和遇难者处于安全环境防止继发意外发生。

基础CPR-心脏骤停的识别

-没有意识

-没有呼吸

不要混淆叹气样呼吸和正常呼吸

删除了心外按压前,公众救护者评估循环体征

判断意识

抢救者站或跪于病人右侧,轻拍病人肩部,在病人两侧耳边大声询问病人,“你怎样”确定病人无反应。

呼救

1.寻求帮助,召唤其他医务人员参加抢救,同时记住时间,开始抢救病人。

2.启动EMS(急救医疗服务)系统:

请别人拨叫急救电话120,讲明现场情况等,第一救助者立即开始抢救。

摆正体位

使病人仰卧于硬板床或地上(如病人位于软床上应身下垫硬板),去枕。

如病人俯卧或侧卧,应立即为其摆正体位。

给病人翻身时应注意保护其头颈部,尽量使头、颈、躯干保持同一水平整体翻转。

摆正体位后,松开病人衣领及腰带

开放气道--仰头抬颏法

左手小鱼际置于患者前额,右手食指及中指并拢置于其下颏中点右侧约两厘米处,将下颌托起,使头后仰,气道开放。

(此为常用方法)

清理呼吸道

检查呼吸

(判断时间小于10秒)

将脸靠近患者口鼻处,距离约3厘米1.听——有无呼吸声

2.看——观察病人胸部有无起伏3.感觉——有无气体呼出

同时数100110021003至1007

人工呼吸术

1.口对口人工呼吸

2.简易呼吸器辅助呼吸

口对口人工呼吸

抢救者用压在病人前额的手的拇指和食指,捏住患者的鼻孔,另一只手的食指、中指并拢将颏部向前抬起,抢救者双唇包绕病人口部,形成封闭腔,严防漏气,吹气量约500-600ml,要观察到胸廓起伏,吹气时间大于1秒。

松开口鼻使病人从鼻孔呼气,此时病人胸部自行回缩。

重复进行吹气、放松,口对口人工呼吸两次。

简易呼吸器的使用(EC手法)

操作者左手的拇指与食指分开下压面罩,其余三指放于病人下颌角并上拉,使面罩与病人口鼻部形成相对密闭腔,防止漏气。

另一手挤压气囊,按压球囊时间应>1秒。

每次挤压气量为500ml-600ml,使胸廓抬起

放松气囊,胸廓自行回缩,挤压与放松所占时间比例为1:

1.5—2

人工呼吸时应注意的问题

1.吹气时间大于1秒,眼看胸廓抬起为有效潮气量=500—600ML/次

2.单人、双人按压与吹气比例均为30:

2

3.当高级气道建立(如气管内插管)后,2人进行CPR的吹气频率为8-10次/分,不需考虑通气与按压同步。

通气时胸部按压不需要暂停。

检查脉搏

(判断时间小于10秒)

抢救者左手仍置于病人前额不动,右手食指和中指从下颌中点顺气管下滑至喉结处,再向近侧下滑2.5厘米,(从颈前甲状软骨外侧,滑向气管与胸锁乳突肌之间)检查颈动脉搏动。

时数100110021003至1007。

胸外按压技术仰卧+硬板跪在受难者身边

主力手掌根部放在胸骨中下1/3处或两乳头连线中点(2005年心肺复苏新指南)

另一手掌的根部至于前一手掌之上,使两手平行重叠

不要按压肋骨,上腹部,剑突部位

以手掌跟部为着力点,双肘关节伸直,借助臂、肩和上半身的力量,垂直向下用力按压。

按压深度至少4-5cm按压频率每分钟100次

按压后使胸廓完全回弹,手不移开胸部按压放松时间各占50%

胸外按压时操作者数数方法:

第1个循环:

101.102.103…..至130,辅助呼吸两次

第2个循环:

201.202.203…..至230,辅助呼吸两次

第3个循环:

301.302.303…..至330,辅助呼吸两次

第4个循环:

401.402.403…..至430,辅助呼吸两次

第5个循环:

501.502.503…..至530,辅助呼吸两次

常见错误的按压手法

A.抢救者双肩与患者胸骨不垂直,导致按压无效或骨折,特别是摇摆式按压,更易出并发症。

B.抢救者按压时肘部弯曲,用力不够,按压深度达不到4—5CM。

C.胸外按压时双手交叉放置,或手指也压在胸壁上,易造成骨折。

二、电除颤(非同步)

初级心肺复苏-除颤

大多数成人非外伤性心脏骤停为室颤

室颤最有效的治疗是除颤,除颤成功率可能性随时间延长迅速降低室颤在几分钟内易蜕变成心室停搏

除颤与生存率的关系

除颤要遵循安全原则

150-200J双相波-更得到高的首次除颤成功率

360J单向波

对于成人院外VF或无脉VT并且急救小组(EMS)反应间期>4-5分钟,在除颤前做1.5-3分钟的CPR

特殊情况下的除颤

如患者躺在水上,或胸部有水,或大汗淋漓,应搬离水区,擦胸,除颤。

如病人植入过起搏器,除颤电极远离至少2.5cm以上,不要放在起搏器上方,除颤后要请专业心血管人员检查起搏器。

除颤成功的判定

实施电击后VF终止至少5秒,成功除颤后的复发不等于除颤失败

除颤时应注意的问题

电除颤后立即进行心外按压及CPR,直至进行5个周期30:

2(约2分钟)的CPR后再进行循环评估为什么

室颤终止后几分钟内往往为非灌注节律(无脉电活动、心室停搏)可持续数分钟

除颤后最初几分钟心脏不能有效泵血,不能有效灌注

除颤后立即进行几分钟CPR有利于适当的灌注出现

减少心脏按压中断时间三、高级生命支持

插管

气道和静脉通路

有效通气

外周静脉未建立时气管内给药(肾上腺素、阿托品、利多卡因等)

减少误吸

为了避免较长时间中断胸外按压,急救者可把插管推迟到自主循环恢复后在进行

CPR时气管插管需注意问题

插管时尽量减少中断胸外按压次数和时间,应限制在

只有在暴露声带和插入导管时,停止按压,一旦导管插过声带,立即恢复按压

如在一次以上插管,在插管之间给氧合作用,通气和按压

插管困难者,只需球囊面罩通气即可--没有前瞻性随机研究评价复苏时简易呼吸器和气管插管对结果的影响

如病人插入高级气道,双人复苏不再用CPR周期,而是按压者以100次/分按压,不为通气而中断按压,通气者8-10次/分通气,通气/按压不需同步

静脉通路

静脉通路

液体选择--生理盐水

其它液体

林格氏液

大分子胶体液-低血容量

葡萄糖仅用于有低血糖(替代盐水)

用三通装置

静脉穿刺针至少18号外周静脉

不影响CPR的操作,到达心脏1-2分钟,给药后用20ml的液体静脉注射,抬高肢体10-20秒中央静脉通路:

一般不选,中断CPR,如经除颤、静脉、

IO给药后ROSC未恢复可考虑(股静脉)

高级心肺复苏-对药物应用的定位

在心脏骤停中,基础心肺复苏(CPR)和早期除颤是第一位重要的用药是第二位重要的,要尽量减少对CPR的干扰药物选择·肾上腺素·Alphaproperty:

++·Powerfulvasoconstriction增加心肌和脑供血·Betaproperty:

+·Myocardialstimulation增加心肌做功;减少心内膜下供血·肾上腺素--复苏时仍是首选·规格:

1mg/支·10mg配10ml注射器(1mg/ml)·3mg配10ml(最好注射用水稀释)·用法:

–如外周静脉没建立,3mg气管内给药,可重复一次–每3-5分钟给予1mgIV

复苏药物-阿托品

·硫酸阿托品可逆转胆碱能神经介导的心动过缓,使血管阻力下降和血压下降

回顾性研究已插管—顽固性心脏停搏--使用阿托品—提高入院存活率

·阿托品:

心室停博,无脉电活动(PEA),窦性、房性、结性心动过缓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病人

·阿托品剂量3mg配3ml(1mg/ml)

抗心律失常药

·胺碘酮:

静脉应用胺碘酮影响钠、钾和钙通道以及有a和β肾上腺素能特性,用于治疗对CPR、除颤、肾上腺素无反应的室颤或无脉室速的治疗(Ⅱb)

–研究显示—可改善存活入院率,可改善对除颤的反应

·300mg配在10ml注射器

·首次剂量300mgIV,重复剂量150mgIV

·利多卡因—改善短期存活率,但自主循环恢复率较低和有较高的心脏停搏发生率

·目前仅用于心肌梗死后的室性心律失常

·初始剂量1-1.5mg/kgIV

·如VF/无脉室速持续,5-10分后,再给与0.5-0.75mg/kgIV,最大剂量3mg/kg

·镁剂:

终止尖端扭转室速

·用法:

硫酸镁1-2g稀释于5%葡萄糖溶液10ml

·5-20分钟推入(2a)

高级心肺复苏-改善血流动力学的药物

·碳酸氢钠

·用于原有酸中毒、高钾血症、某些药物过量和长时间心肺复苏的病人

·应用原则:

宜小不宜大,宜晚不易早,宜慢不宜快

·应用时机:

除颤、心脏按压、插管、通气及1次以上的肾上腺素注射后才考虑应用

心肺复苏中药物应用时机

·没有适当的证据证实在开始应用药物前应进行多少轮CPR循环和除颤,目前流程中的建议是专家共识

·经过1-2次除颤和CPR后,VF/VT持续存在可考虑肾上腺素及或加压素

·经过2-3次除颤和CPR以及血管活性药物后仍为VF/无脉VT,应考虑抗心律失常药物应用

寻找治疗可逆因素

·The4Ts

·心包填塞,张力性气胸,心肺血栓,毒素(药物过量)

·The4Hs

·低血容量,低氧,高钾低钾和代谢紊乱,低体温,高体温

何时终止CPR?

停止复苏的决定不能简单根据抢救时间

考虑如下因素:

-CPR的时间-除颤时间-原发病

-心脏骤停前状态-骤停的初始心率

-病人的尊严、不想复苏的遗嘱、伦理学

心肺复苏的关键

二个早:

早CPR;早除颤

二个高:

-单项技术高:

用力快压;减少中断;完全回弹;防治过度通气

-总体技术高:

三个2分钟:

每5轮CPR约2分钟;人员替换每隔2分钟;检查心率每隔2分钟

五个中断:

检查心率中断5秒;人员替换中断5秒;气管插管中断10秒;检查脉博中断10秒;除颤中断15秒

三个连接好:

按压通气;人员替换;CPR-除颤

急诊急救的抢救—心肺复苏

急诊急救的抢救

课程讲义

讲义目录

概述

一、基础生命支持二、电除颤(非同步)三、高级生命支持

2005年心肺复苏(CPR)指南修订依据

2005年CPR指南修订的目的

简化CPR教材,便于公众救护者和专业人员同样易学、易记、易做

提高CPR的质量是核心

简化心源性猝死(SCA)的判断:

无意识、无呼吸.吹气2口,立即CPR

对所有年龄的病人的单人复苏按压-通气比30:

2,高级气道建立通气8-10次/分

对所有通气(除呼吸机外),吹气>1秒,可见胸廓抬起

强调胸外按压的重要性:

用力快压(100次/分),减少胸外按压的中断(核心要点),胸廓完全反弹,避免过度通气

抢救室颤(VF)/无脉VT时,只做一次电击,立即CPR(5个周期)2min,检查1次心律

2005年CPR指南

基础生命支持

除颤

高级生命支持

一、基础生命支持

心肺复苏流程

心肺复苏步骤

1.保证环境安全。

2.判断意识。

3.如无意识反应,立即呼救。

4.仰卧位于坚硬的平面上,松开衣领及腰带。

5.开放气道,清理呼吸道。

6.判断有无呼吸,一听二看三感觉。

(时间不超过10秒)

7.如果没有呼吸,先进行2次人工呼吸。

8.在10秒内判断大动脉搏动。

9.在不能确定有脉搏时,立即心外按压。

10.按压与呼吸比例为30:

2,5个循环后检查脉搏及循环征象。

评估现场,保证安全

首先评估现场是否有潜在的危险,在进行CPR之前要确保施救者和遇难者处于安全环境防止继发意外发生。

基础CPR-心脏骤停的识别

-没有意识

-没有呼吸

不要混淆叹气样呼吸和正常呼吸

删除了心外按压前,公众救护者评估循环体征

判断意识

抢救者站或跪于病人右侧,轻拍病人肩部,在病人两侧耳边大声询问病人,“你怎样?

”确定病人无反应。

呼救

同时记住时间,开始抢救病人。

1.寻求帮助,召唤其他医务人员参加抢救,

2.启动EMS(急救医疗服务)系统:

请别人拨叫急救电话120,讲明现场情况等,第一救助

者立即开始抢救。

摆正体位

使病人仰卧于硬板床或地上(如病人位于软床上应身下垫硬板),去枕。

如病人俯卧或侧卧,应立即为其摆正体位。

给病人翻身时应注意保护其头颈部,尽量使头、颈、躯干保持同一水平整体翻转。

摆正体位后,松开病人衣领及腰带

开放气道--仰头抬颏法

左手小鱼际置于患者前额,右手食指及中指并拢置于其下颏中点右侧约两厘米处,将下颌托起,使头后仰,气道开放。

(此为常用方法)

清理呼吸道

检查呼吸

(判断时间小于10秒)

将脸靠近患者口鼻处,距离约3厘米

1.听——有无呼吸声

2.看——观察病人胸部有无起伏

3.感觉——有无气体呼出

同时数100110021003至1007

人工呼吸术

1.口对口人工呼吸

2.简易呼吸器辅助呼吸

口对口人工呼吸

抢救者用压在病人前额的手的拇指和食指,捏住患者的鼻孔,另一只手的食指、中指并拢将颏部向前抬起,抢救者双唇包绕病人口部,形成封闭腔,严防漏气,吹气量约500-600ml,要观察到胸廓起伏,吹气时间大于1秒。

松开口鼻使病人从鼻孔呼气,此时病人胸部自行回缩。

重复进行吹气、放松,口对口人工呼吸两次。

简易呼吸器的使用(EC手法)

操作者左手的拇指与食指分开下压面罩,其余三指放于病人下颌角并上拉,使面罩与病人口鼻部形成相对密闭腔,防止漏气。

另一手挤压气囊,按压球囊时间应>1秒。

每次挤压气量为500ml-600ml,使胸廓抬起

放松气囊,胸廓自行回缩,挤压与放松所

占时间比例为1:

1.5—2

人工呼吸时应注意的问题

1.吹气时间大于1秒,眼看胸廓抬起为有效潮气量=500—600ML/次

2.单人、双人按压与吹气比例均为30:

2

3.当高级气道建立(如气管内插管)后,2人进行CPR的吹气频率为8-10次/分,不需考虑通气与按压同步。

通气时胸部按压不需要暂停。

检查脉搏

(判断时间小于10秒)

抢救者左手仍置于病人前额不动,右手食指和中指从下颌中点顺气管下滑至喉结处,再向近侧下滑2.5厘米,(从颈前甲状软骨外侧,滑向气管与胸锁乳突肌之间)检查颈动脉搏动。

时数100110021003至1007。

胸外按压技术

仰卧+硬板

跪在受难者身边

主力手掌根部放在胸骨中下1/3处或两乳头连线中点

(2005年心肺复苏新指南)

另一手掌的根部至于前一手掌之上,使两手平行重叠

不要按压肋骨,上腹部,剑突部位

以手掌跟部为着力点,双肘关节伸直,借助臂、肩和上半身的力量,垂直向下用力按压。

按压深度至少4-5cm

按压频率每分钟100次

按压后使胸廓完全回弹,手不移开胸部

按压放松时间各占50%

胸外按压时操作者数数方法:

第1个循环:

101.102.103…..至130,辅助呼吸两次

第2个循环:

201.202.203…..至230,辅助呼吸两次

第3个循环:

301.302.303…..至330,辅助呼吸两次

第4个循环:

401.402.403…..至430,辅助呼吸两次

第5个循环:

501.502.503…..至530,辅助呼吸两次

常见错误的按压手法

A.抢救者双肩与患者胸骨不垂直,导致按压无效或骨折,特别是摇摆式按压,更易出并发症。

B.抢救者按压时肘部弯曲,用力不够,按压深度达不到4—5CM。

C.胸外按压时双手交叉放置,或手指也压在胸壁上,易造成骨折。

二、电除颤(非同步)

初级心肺复苏-除颤

大多数成人非外伤性心脏骤停为室颤

室颤最有效的治疗是除颤,除颤成功率可能性随时间延长迅速降低

室颤在几分钟内易蜕变成心室停搏

除颤与生存率的关系

除颤要遵循安全原则

150-200J双相波-更得到高的首次除颤成功率

360J单向波

对于成人院外VF或无脉VT并且急救小组(EMS)反应间期>4-5分钟,在除颤前做1.5-3分钟的CPR

特殊情况下的除颤

如患者躺在水上,或胸部有水,或大汗淋漓,应搬离水区,擦胸,除颤。

如病人植入过起搏器,除颤电极远离至少2.5cm以上,不要放在起搏器上方,除颤后要请专业心血管人员检查起搏器。

除颤成功的判定

实施电击后VF终止至少5秒,成功除颤后的复发不等于除颤失败

除颤时应注意的问题

电除颤后立即进行心外按压及CPR,直至进行5个周期30:

2(约2分钟)的CPR后再进行循环评估为什么?

室颤终止后几分钟内往往为非灌注节律(无脉电活动、心室停搏)可持续数分钟

除颤后最初几分钟心脏不能有效泵血,不能有效灌注

除颤后立即进行几分钟CPR有利于适当的灌注出现

减少心脏按压中断时间

三、高级生命支持

插管

气道和静脉通路

有效通气

外周静脉未建立时气管内给药(肾上腺素、阿托品、利多卡因等)

减少误吸

为了避免较长时间中断胸外按压,急救者可把插管推迟到自主循环恢复后在进行

CPR时气管插管需注意问题

插管时尽量减少中断胸外按压次数和时间,应限制在

只有在暴露声带和插入导管时,停止按压,一旦导管插过声带,立即恢复按压

如在一次以上插管,在插管之间给氧合作用,通气和按压

插管困难者,只需球囊面罩通气即可--没有前瞻性随机研究评价复苏时简易呼吸器和气管插管对结果的影响

如病人插入高级气道,双人复苏不再用CPR周期,而是按压者以100次/分按压,不为通气而中断按压,通气者8-10次/分通气,通气/按压不需同步

静脉通路

静脉通路

液体选择--生理盐水

其它液体

林格氏液

大分子胶体液-低血容量

葡萄糖仅用于有低血糖(替代盐水)

用三通装置

静脉穿刺针至少18号

外周静脉

不影响CPR的操作,到达心脏

1-2分钟,给药后用20ml的液体

静脉注射,抬高肢体10-20秒

中央静脉通路:

一般不选,

中断CPR,如经除颤、静脉、

IO给药后ROSC未恢复可考虑(股静脉)

高级心肺复苏-对药物应用的定位

在心脏骤停中,基础心肺复苏(CPR)和早期除颤是第一位重要的

用药是第二位重要的,要尽量减少对CPR的干扰

药物选择

·肾上腺素

·Alphaproperty:

++

·Powerfulvasoconstriction增加心肌和脑供血

·Betaproperty:

·Myocardialstimulation增加心肌做功;减少心内膜下供血

·肾上腺素--复苏时仍是首选

·规格:

1mg/支

·10mg配10ml注射器(1mg/ml)

·3mg配10ml(最好注射用水稀释)

·用法:

–如外周静脉没建立,3mg气管内给药,可重复一次

–每3-5分钟给予1mgIV

复苏药物-阿托品

·硫酸阿托品可逆转胆碱能神经介导的心动过缓,使血管阻力下降和血压下降

回顾性研究已插管—顽固性心脏停搏--使用阿托品—提高入院存活率

·阿托品:

心室停博,无脉电活动(PEA),窦性、房性、结性心动过缓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病人

·阿托品剂量3mg配3ml(1mg/ml)

抗心律失常药

·胺碘酮:

静脉应用胺碘酮影响钠、钾和钙通道以及有a和β肾上腺素能特性,用于治疗对CPR、除颤、肾上腺素无反应的室颤或无脉室速的治疗(Ⅱb)

–研究显示—可改善存活入院率,可改善对除颤的反应

·300mg配在10ml注射器

·首次剂量300mgIV,重复剂量150mgIV

·利多卡因—改善短期存活率,但自主循环恢复率较低和有较高的心脏停搏发生率

·目前仅用于心肌梗死后的室性心律失常

·初始剂量1-1.5mg/kgIV

·如VF/无脉室速持续,5-10分后,再给与0.5-0.75mg/kgIV,最大剂量3mg/kg

·镁剂:

终止尖端扭转室速

·用法:

硫酸镁1-2g稀释于5%葡萄糖溶液10ml

·5-20分钟推入(2a)

高级心肺复苏-改善血流动力学的药物

·碳酸氢钠

·用于原有酸中毒、高钾血症、某些药物过量和长时间心肺复苏的病人

·应用原则:

宜小不宜大,宜晚不易早,宜慢不宜快

·应用时机:

除颤、心脏按压、插管、通气及1次以上的肾上腺素注射后才考虑应用

心肺复苏中药物应用时机

·没有适当的证据证实在开始应用药物前应进行多少轮CPR循环和除颤,目前流程中的建议是专家共识

·经过1-2次除颤和CPR后,VF/VT持续存在可考虑肾上腺素及或加压素

·经过2-3次除颤和CPR以及血管活性药物后仍为VF/无脉VT,应考虑抗心律失常药物应用

寻找治疗可逆因素

·The4Ts

·心包填塞,张力性气胸,心肺血栓,毒素(药物过量)

·The4Hs

·低血容量,低氧,高钾低钾和代谢紊乱,低体温,高体温

何时终止CPR?

停止复苏的决定不能简单根据抢救时间

考虑如下因素:

-CPR的时间

-除颤时间

-原发病

-心脏骤停前状态

-骤停的初始心率

-病人的尊严、不想复苏的遗嘱、伦理学

心肺复苏的关键

二个早:

早CPR;早除颤

二个高:

-单项技术高:

用力快压;减少中断;完全回弹;防治过度通气

-总体技术高:

三个2分钟:

每5轮CPR约2分钟;人员替换每隔2分钟;检查心率每隔2分钟

五个中断:

检查心率中断5秒;人员替换中断5秒;气管插管中断10秒;检查脉博中断10秒;除颤中断15秒

三个连接好:

按压通气;人员替换;CPR-除颤

一、授课时间:

2017年9月

二、授课地点:

学习室

三、授课人:

李安鹏

四、授课目的:

通过学习使大家熟练掌握心肺复苏流程及要点

五、授课内容:

心肺复苏

六、授课对象:

医院全体医师

七、授课方法:

理论讲课,模拟训练

八、授课教具:

笔记本、投影仪、影布、模拟人、除颤器

九、授课要求:

认真听讲,做好笔记;注意重点、把握要点

十、授课小结:

本堂课主要对心脏骤停患者实施心肺复读的流程以及要点进行讲解,大家学习态度端正,实操认真,能够熟练掌握对心脏骤停患者的抢救。

以前我们对心肺复苏的了解可能仅限于CPR和电除颤,但其实它只是基础生命支持的一部分。

心肺复苏主要是指对病人猝死后突然呼吸、心跳停止,而及时采取人工呼吸代替自主呼吸,心脏按压代替自主循环的复苏措施,不然则会导致死亡。

但是心肺复苏成功不仅是要恢复自主呼吸和心跳,更重要的是恢复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

心肺复苏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基础生命支持(BLS),指施救者在院前没有仪器设备的情况下,通常使用CPR为患者进行抢救。

第二阶段是高级生命支持(ACLS)是指患者从现场转入医院或者急救车,急救中心的医务人员到达现场,由医务人员接手后进行的生命支持。

病人的自助循环恢复后进入心肺复苏的第三个阶段,后续生命支持(PLS),主要是脑复苏和脏器功能支持的后续治疗阶段

通过以前医院组织的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