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中语文必修1 人教版第一单元 单元测试2 word版 含答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0055499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15.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中语文必修1 人教版第一单元 单元测试2 word版 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学年高中语文必修1 人教版第一单元 单元测试2 word版 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学年高中语文必修1 人教版第一单元 单元测试2 word版 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学年高中语文必修1 人教版第一单元 单元测试2 word版 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学年高中语文必修1 人教版第一单元 单元测试2 word版 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学年高中语文必修1 人教版第一单元 单元测试2 word版 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学年高中语文必修1 人教版第一单元 单元测试2 word版 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学年高中语文必修1 人教版第一单元 单元测试2 word版 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学年高中语文必修1 人教版第一单元 单元测试2 word版 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学年高中语文必修1 人教版第一单元 单元测试2 word版 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学年高中语文必修1 人教版第一单元 单元测试2 word版 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学年高中语文必修1 人教版第一单元 单元测试2 word版 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学年高中语文必修1 人教版第一单元 单元测试2 word版 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学年高中语文必修1 人教版第一单元 单元测试2 word版 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学年高中语文必修1 人教版第一单元 单元测试2 word版 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学年高中语文必修1 人教版第一单元 单元测试2 word版 含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学年高中语文必修1 人教版第一单元 单元测试2 word版 含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学年高中语文必修1 人教版第一单元 单元测试2 word版 含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学年高中语文必修1 人教版第一单元 单元测试2 word版 含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中语文必修1 人教版第一单元 单元测试2 word版 含答案.docx

《学年高中语文必修1 人教版第一单元 单元测试2 word版 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中语文必修1 人教版第一单元 单元测试2 word版 含答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高中语文必修1 人教版第一单元 单元测试2 word版 含答案.docx

学年高中语文必修1人教版第一单元单元测试2word版含答案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叫嚣霹雳漫溯如愿已偿峥嵘岁月

B.绿荫斑斓油腻剩菜残羹百舸争流

C.珊瑚隐秘干躁汹涌澎湃激扬文字

D.蔚蓝浮藻沼泽浪遏飞舟风华正茂

3.依次填在下列各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①这么多年来,没有任何人帮助,服侍瘫痪的父亲,照顾幼小的弟妹,杨林支撑着这

个贫苦的家。

②国家也好,群体也好,个人也好,要有尊严与实力,即有了的精神与能力,才能有

与他国、他群、他人“对话”与“叫板”的资格。

当然,这不是心血来潮用事可以

实现的。

③小华的宽容,小林的热情,小冰的细心,渐渐了晓岚的冷漠和孤僻,她变得开朗、乐观、合群了。

A.独立独力义气溶解

B.独力独立意气融解

C.独力独立意气溶解

D.独立独力义气融解

4.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毛泽东的两首词《沁园春·长沙》《采桑子·重阳》中,“沁园春”“采桑子”是词牌,“长沙”“重阳”是题目。

这两首词从内容和时代来看,属于现代诗歌,从格律形式来看,属于古典诗词。

B.新诗即白话诗、自由诗,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兴起的诗歌形式,用白话写成,可以不讲究格律形式。

《再别康桥》《死水》《赞美》和《致橡树》都属于新诗。

C.徐志摩是新月派的代表人物。

闻一多主张新诗要追求音乐美、建筑美和绘画美,是现代新格律诗体的倡导者和实践者。

D.普希金是苏联文学的始祖,他的诗歌、小说、剧作等体现了积极浪漫主义和批判现实主义风格,被称为“俄罗斯生活百科全书”。

裴多菲被誉为匈牙利“抒情之王”。

二.(6分,每小题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一个人不欢喜诗,何以文学趣味就低下呢?

因为一切纯文学都要有诗的特质。

一部好小

说或一部好戏剧都要当一首诗看。

诗比别类文学较严谨,较纯粹,较精微。

如果对于诗没有兴趣,对于小说戏剧散文等等的佳妙处也终不免有些隔膜。

不爱诗而爱小说戏剧的人们大半在小说和戏剧中只能见到最粗浅的一部分,就是故事。

所以他们看小说和戏剧,不问它们的艺术技巧,只求它们里面有趣的故事。

他们最受读的小说不是描写内心生活或是社会真相的作品,而纯粹是《福尔摩斯探案》之类的东西。

爱好故事本来不是一件坏事,但是如果要真能欣赏文学,我们一定要超过原始的童稚的好奇心,要超过对于《福尔摩斯探案》的爱好,去求艺术家对于人生的深刻的观照以及他们传达这种观照的技巧。

第一流小说家不尽是会讲故事的人,第一流小说中的故事大半只像枯树搭成的花架,用处只在撑持住一园锦绣灿烂生气蓬勃的葛藤花卉。

这些故事以外的东西就是小说中的诗。

读小说只见到故事而没有见到它的诗,就像看到花架而忘记架上的花。

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我们最好从读诗入手,能欣赏诗,自然能欣赏小说戏剧及其他种类文学。

如果就故事说,陈鸿的《长恨歌传》未必不如白居易的《长恨歌》或洪升的《长生殿》,元稹的《会真记》未必不如王实甫的《西厢记》,兰姆(Lamb)的《莎氏乐府本事》未必不如莎士比亚的剧本。

但是就文学价值说,《长恨歌》《西厢记》和莎士比亚的剧本都远非他们所根据的或脱胎的散文故事所可比拟,我们读诗,须在《长恨歌》《西厢记》和莎士比亚的剧本之中寻出《长恨歌传》《会真记》和《莎氏乐府本事》之中所寻不出来的东西。

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来说,比如贾岛的《寻隐者不遇》: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或者崔颢的《长千行》:

君家何处住?

妾住在横塘,

停舟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里面都有故事,但是这两段故事多么简单平凡!

两首诗之所以为诗,主要不在这两个故事,而在故事后面的情趣,以及抓住这种筒单而隽永的情趣,用一种恰如其分的简朴而隽永的语言表现出来的本领。

这两段故事你和我都会说,这两首诗却非你和我所做得出,虽然从表面看起来,它们是那么容易。

读诗就要从此种看来虽似容易而实在不容易做出的地方下功夫,就要学会了解此种地方的佳妙。

对于这种佳妙的了解和爱好就是所谓“趣味”。

5.对于文中所说的阅读的“趣味”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A.阅读时要去求艺术家对于人生的深刻的观照以及他们传达这种观照的技巧。

B.阅读时不能喜欢小说戏剧散文等文学作品,而要喜欢诗。

C.要抓住简单而隽水的情趣,以及用恰如其分的简朴而隽永的语言表现情趣的本领。

D.无论是读诗还是小说戏剧散文,都不能只求里面有趣的故事,要注意故事以外的东西。

6.作者认为“一切纯文学都要有诗的特质”,“故事以外的东西就是小说中的诗”,不属于“诗的特质”或“诗”的一项是                   ( )

A.小说戏剧等叙事作品中的有趣的故事。

  B.小说戏剧等叙事作品中的艺术技巧。

C.作品中人物的内心生活或是社会真相。

  D.故事后面的情趣和表现情趣的本领。

7.根据全文的内容,对画线句子的含义,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比别类文学较严谨,较纯粹,较精微,能欣赏诗,自然能欣赏小说戏剧及其他种类文学。

B.不爱诗而爱小说戏剧的人们大半在小说和戏剧中只能见到最粗浅的一部分,就是故事。

C.一部好小说或一部好戏剧都要当一首诗看,用读诗的特点去读小说戏剧才能真正读懂这些作品。

就不能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

D.爱好诗歌,就不会只限于有趣的故事,就能超过原始的童稚的好奇心,发现小说戏剧的故事所包含的深刻内容和艺术技巧。

三、(6分,每小题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召公谏厉王弭谤

《国语》

厉王虐,国人谤王。

召公告曰:

“民不堪命矣!

”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

以告,则杀之。

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王喜,告召公日:

“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

”召公曰:

“是障之也,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

民亦如之。

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

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曲,史献书,师箴①,瞍赋,矇诵,百工谏,庶人传语,近臣尽规,亲戚补察,瞽②、史教诲,耆、艾③修之,而后王斟酌焉。

是以事行而不悖。

民之有口,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于是乎出;犹其有④原隰衍沃也,衣食于是乎生。

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

行善而备败,其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

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

王不听,于是国莫敢出言。

三年,乃流王子彘⑤。

(选自高中《语文读本)第一册48课)

【注】:

弭:

mǐ消除阻止①箴(:

zhēn):

规谏、告诫、进献有哲理的话。

②瞍(sǒu)、矇méng瞽(gǔ)都是盲人,古代充当乐官等职务。

③耆(qí艾àì)分别指60岁、50岁年高望重的人,这里指国君的师傅。

④原隰(xí)衍(yǎn)沃:

分别指宽阔而平坦的土地、低下而潮湿的土地、低下而平坦的土地,肥美的土地。

⑤彘(zhì):

晋国地名。

8.下列各句横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厉王虐,国人谤王谤:

诬陷,诽谤

B.召公谏厉王弭谤弭:

制止、阻止

C.川壅而溃,伤人必多壅:

被堵塞

D.其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阜:

使……充足

9.下列各组句中,加横线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

以告,则杀之川壅而溃,伤人必多

是以事行而不悖B是以事行而不悖

为民者宣之使言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

C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D王不听,于是国莫敢出言

10.下列对课文的理解分析有误的—项是()

A.周厉王为了弭磅,找了一个卫国的巫师来监视那些指责朝政的人。

B.周厉王认为,只要老百姓不敢讲话了,他的统治也就安定了。

C.召王认为,堵塞言路比堵塞河流的后患更大。

老百姓不能说出心里的话,就会写讽喻诗,编歌谣来诽谤国君。

D.召公认为,老百姓能说出心里话,国家治乱就能由此兴起。

推行好的,防范坏的,国家就能强盛起来。

第Ⅱ卷(80分)

四.(16分+14分)

11.翻译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

(①②各2分③1分,属必做题;④选做题,4分)

①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②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③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

※④民之有口,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于是乎出;犹其有原隰衍沃也,衣食于是乎生。

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

12.阅读理解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注: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必做题,舒婷《思念》是选做题分别6分,共12分)

(一)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⑴诗中的“孤帆”、“远影”、“碧空”、“长江”这些意象表现了怎样的意境?

(3分)

(2)孟浩然是本诗作者李白的好朋友,简要说说,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离别之情,诗人抒

发感情的方法是怎样的,(3分)

(二)思念

舒婷

一幅色彩缤纷但缺乏线条的挂图

一题清纯而无解的代数

一具独弦琴,拨动檐雨的念珠

一双达不到彼岸的桨橹

蓓蕾一般默默地等待

夕阳一样遥遥地注目

也许藏有一个重洋

但流出来,只是两颗泪珠

呵,在心的远景里

在灵魂的深处

(1978年)

(1)思念是抽象的思维,是无法具体把握的情感,作者在这首诗中是如何表现“思念”的?

“思念”在作者笔下具有怎样的意蕴?

(3分)

(2)“蓓蕾一般默默地等待”,“夕阳一样遥遥地注目”两句诗在诗中有何含义?

(3分)

13.在下列的的横线上填写出所空缺的句子:

(⑴⑷为必做题,5分;⑵⑶选做题,4分)

(1)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毛泽东在《采桑子·重阳》—词中,用“”一句揭示了人生和自然的发展规律,用一句借景抒情的话“”预示革命前途的光明,表达了诗人乐观、开阔的革命情怀。

(毛泽东<采桑子·重阳》)

※(3)寻梦?

撑一支长篙,;满载一船星辉,。

(徐志摩《再别康桥》)

(4)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郑愁予《错误》)

五.阅读下面一篇散文,完成14-16题。

(12分)

清塘荷韵

季羡林

真正的奇迹出现在第四年上。

严冬一过,池塘里又溢满了春水。

到了一般荷花长叶的时

候,在去年飘浮着五六个叶片的地方,一夜之间,突然长出了一大片绿叶,而且看来荷花在严冬的冰下并没有停止行动,因为在离开原有五六个叶片的那块基地比较远的池塘中心,也长出了叶片。

叶片扩张的速度,范围的扩大,都是惊人地快。

几天之内,池塘内不小一部分,已经全为绿叶所覆盖。

而且原来平卧在水面上的像是水浮莲一样的叶片。

不知道是从哪里积蓄了力量,有一些竟然跃出了水面,长成了亭亭的荷叶。

原来我心中还迟迟疑疑,怕池中长的是水浮莲,而不是真正的荷花。

这样一来,我心中的疑云一扫而光:

池塘中生长的真正是洪湖莲花的子孙了。

我心中狂喜,这几年总算是没有白等。

天地萌生万物,对包括人在内的动植物等有生命的东西,总是赋予一种极其惊人的求生存的力量和极其惊人的扩展蔓延的力量,这种力量大到无法抗御。

只要你肯费力来观察一下,就必然会承认这一点。

现在摆在我面前的就是我楼前池塘里的荷花。

自从几个勇敢的叶片跃出水面以后,许多叶片接踵而至。

一夜之间,就出来了几十枝,而且迅速地扩散、蔓延。

不到十几天的工夫,荷叶已经蔓延得遮蔽了半个池塘。

从我撒种的地方出发,向东西南北四面扩展。

我无法知道,荷花是怎样在深水中淤泥里走动。

反正从露出水面荷叶来看,每天至少要走半尺的距离,才能形成眼前这个局面。

光长荷叶,当然是不能满足的。

荷花接踵而至,而且据了解荷花的行家说,我门前池塘里的荷花,同燕园其他池塘里的,都不一样。

其他地方的荷花,颜色浅红;而我这里的荷花,不但红色浓,而且花瓣多,每一朵花能开出十六个复瓣,看上去当然就与众不同了。

这些红艳耀目的荷花,高高地凌驾于莲叶之上,迎风弄姿,似乎在睥睨一切。

幼时读旧诗: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虹。

”爱其诗句之美,深恨没有能亲自到杭州西湖去欣赏一番。

现在我门前池塘中呈现的就是那一派西湖景象,是我把西湖从杭州搬到燕园里来了。

岂不大快人意也哉!

前几年才搬到朗润园来的周一良先生赐名为“季荷”。

我觉得很有趣,又非常感激。

难道我这个人将以荷而传吗?

前年和去年,每当夏月塘荷盛开时,我每天至少有几次徘徊在塘边,坐在石头上,静静地吸吮荷花和荷叶的清香。

“蝉噪林愈静,乌鸣山更幽。

”我确实觉得四周静得很。

我在一片寂静中,默默地坐在那里,水面上看到的是荷花的绿肥、红肥。

倒影映入水中,风乍起,一片莲瓣堕入水中,它从上面向下落,水中的倒影却是从下边向上落,最后一接触到水面,二者合为一,像小船似的漂在那里。

我曾在某一本诗话上读到两句诗:

“池花对影落,沙鸟带声飞。

”作者深惜第二句对仗不工。

这也难怪,像“池花对影落”这样的境界究竟有几个人能参悟透呢?

晚上,我们一家人也常常坐在塘边石头上纳凉。

有一夜,天空中的月亮又明又亮,把一片银光洒在荷花上。

我忽听扑通一声。

是我的小白波斯猫毛毛扑入水中,她大概是认为水中有白玉盘,想扑上去抓住,她一入水。

大概就觉得不对头,连忙矫捷地回到岸上,把月亮的倒影打得支离破碎,好久才恢复了原形。

今年夏天,天气异常闷热,而荷花则开得特欢。

绿盖擎天,红花映日,把一个不算小的池塘塞得满而又满,几乎连水面都看不到了,一个喜爱荷花的邻居,天天兴致勃勃地数荷花的朵数,今天告诉找,有四五百朵;明天又告诉我,有六七百朵。

但是,我虽然知道他为人细致,却不相信他真能数出确切的数目。

在荷叶底下,石头缝里;旮旮旯旯,不知还隐藏着多少蓇葖,都是在岸边难以看到的。

连日来,天气突然变寒。

池塘里的荷叶虽然仍是绿油油的一片,但是看来变成残荷之日也不会太远了。

再过一两个月,池水一结冰,连残荷也将消逝得无影无踪,那时荷花大概会在冰下冬眠,做着春天的梦,它们的梦一定能够圆的。

“冬天如果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我为我的“季荷”祝福。

(节选自高中《语文读本》第一册12课)

14.本文的题目是“清塘荷韵”,根据所节选的文字的内容,简要概括作者欣赏到的“荷韵”表现存哪些方面。

(5分)

15.作者在文中多处引用了诗歌,请分别谈谈第三段和第七段引用诗歌的作用。

(4分)

16.文中画线的句子中,“这样的境界”是怎样的境界?

说说这句话的含义。

(3分)

六.(12分+6分)

17.为了让某新生迅速找到班主任老师,有必要向他作点介绍,但介绍应尽可能简洁。

找出简介中可以删去的两处。

(2分)

你们的班主任①在会议室里开会,那位②西装革履、③身高一米七左右、④戴眼镜、⑤留络腮胡子的⑥男教师就是

答:

可以删去的两处是()(只写序号)

18.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按要求写出句子。

(6分)

刘明对同事林华说:

“我爸爸今天做手术。

”林华回答:

“你爸爸是本市著名的外科医生,手术一定会很成功”刘明听了很高兴,过了几天,刘明又对林华说:

“我爸爸今天做手术。

”林华平静地应了一声,刘明若有所失;下班后,林华对刘明说:

“对不起,早上我没有明白你的意思,现在知道是怎么回事了,走,到病房看你爸爸去。

”刘明很高兴:

“谢谢你!

也怪我没说明白。

(1)结合语境看。

分别写出刘明前后两句话(划线句)的意思。

(4分)

前句:

后句:

(2)从语言的角度看,因为,所以容易引起误解,由此可见,表达的时候要尽量使意思清晰明确。

(2分)

19.仿照下面文字中画线部分的形式,在横线上填写相关句子。

(3分)

游子离开了祖国,就像鱼儿离开了河水,白云离开了天空。

人生失去了友爱,就像

,;,就像,。

20.下面的长句内容太多,语言表达不够清晰。

请把它改写成语义连贯的三个句子。

英国大不列颠博物馆里,收藏有一只出土于埃及纳加达地区,制作于公元前32世纪,形状具有典型的埃及古王国时风格的陶罐。

(3分)

改写:

※21.根据以下信息,以王明的身份写一份借条。

(选做题,6分)

2007年2月26日,王明的妻子生病住院,过了两天之后,王明向自己的好友李刚借了15000元人民币,用于妻子的治病所需,王明同时保证将在一年内归还,并支付与银行同等的利息。

七.认真阅读下面这幅漫画,在图后给出的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文。

(40分)

1.根据画面内容,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选择一个角度,充分发挥想象,以《妈妈啊妈妈》为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记叙文。

2.根据画面内容,联系社会实际,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对生活的感悟,以《回报》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语文卷·答题卷

第Ⅰ卷(20分)

一~三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得分

答案

第Ⅱ卷(80分+20分)

四.(16分+14分)

11.(5分+4分)

※④

12.(6分+6分)

(一)

(二)

※⑴

※⑵

13.(5分+4分)

※⑵

※⑶

五.(12分)

14.

(5分)

15.

(4分)

16.

(3分)

六.(12分+6分)

17.

可以删除的两项:

(2分)

18.(6分)

⑴前句:

后句:

(4分)

⑵(2分)

19.仿写(3分)

就像,;

,就像,

20改写:

(3分)

※21.(6分)

借条

七.作文(40分)

参考答案:

1.B(A:

廖-liáo;C:

劲-jìng 菌-jūn;D:

踟-chí)

2.D(A:

已-以;B:

荫-阴;C:

躁-燥)

3.B(独立:

在经济、政治、尊严、能力等方面能够自主、自由,不依赖,不受控制和制约。

独力:

依靠独自的力量完成,没有帮助的人义气:

讲道义.重情分,可以是褒义的也可以是贬义的。

意气:

这里是指由于主现和偏激而产生的情绪。

溶解:

固体物溶化、分解在液体中。

融解:

融化消解,常指某种情绪。

4.D(苏联文学――“俄罗斯文学”或“俄国文学”)

5.B.(作者并不反对阅读小说戏剧等叙事作品,而是强调无论读什么都不能只限于故事)

6.A.(文章说的“诗”或“诗的特质”指的就是故事以外的东西,包括内容与技巧两个力面。

7.C.(“一部好小说或一部好戏剧都要当一首诗看”并非指的是用“读诗的方法去读小说戏剧,”而是指诗歌比它们严谨、纯粹、精微,读诗能够在故事之外发现深刻的内容和巧妙的写法,就能发现小说戏剧中这两方面的“佳妙处”有作用。

8.A(谤:

公开指责批评由“厉王虐”可知并非“诬陷、诽谤”)

9.B(而:

连词,表结果或顺承,因此,就;A.以:

介词,表对象,把(他们)/介词,表原因,由于。

C宣:

动词。

疏导,引导/动词,公开表达,表露;D.听:

动词,处理,判断/动词,听取,听从。

10.C.(第二句没有正确理解文中句子的意思)

11.①防止堵塞老百姓的言沦,比防止堵塞河流更厉害(困难/危险)。

②国都里的人没有谁敢讲话,在路上(遇见)彼此用眼睛示意。

③如果堵塞他们的言论(堵住他们的嘴),那么帮助的人(参与关心国事的人)能有几个呢?

(与:

赞许,引申为“帮助”)

④老百姓有口(就要发表意见),这就像大地上有山河,财富从这里生长出来一样;这也像土地上有平原、草荡、低地、肥田,都是从这里生产出来。

老百姓说出心里话,国家治乱就从这里显现出来。

12.

(一)⑴这些意象形象的描绘了李白乘船远去的情景,船上友人的身影渐渐模糊了,孤帆的影子也渐渐消失在水天相接处,可是诗人仍然伫立在岸边,久久不肯离去,呆呆地望着一江浩荡东去的春水,思绪的波涛随江水无穷无尽地流淌。

⑵①表达了诗人茫然惆怅之后的豁达乐观。

②借景抒情,它没有—般送别诗所表达的友人间的勉励,祝愿,而是着力描绘送别时的所见景色。

来生动体现朋友间的真挚情感。

(二)

(1)诗人营造了“挂图”、“代数”、“琴”、“桨橹”四个意象来形容思念,表达思念;诗人笔下的“思念”让读者体味到了执着、焦灼、惆怅、失意等情思(意蕴)。

(2)通过两个比喻写出了时间的缓慢和距离的遥远,含蓄曲折地表现了“思念”的那种焦灼、迫切和遥不可及的怅惘。

(意思对即可)

13.⑴漫江碧透,百舸争流⑵人生易老天难老,战地黄花分外香。

⑶向青草更青处漫溯;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⑷我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

14.①荷有极其惊人的求生存能力;②我门前池塘的荷花同燕园其它池塘的都不一样,是一派西湖景象,赐名“季荷”,觉得非常有趣;③徘徊在塘边,静静吮吸荷花荷叶的清香,感受宁静美妙的意境;④家人在塘边纳凉。

⑤邻居兴致勃勃地数荷花朵数。

15.第三段引用杨万里诗,—是表现荷花的茂盛鲜艳,二是表现荷花与燕园其它池塘的不同,是一派西湖景象;第七段引用雪莱的诗,一是表现和顽强的生命力,二是表现对荷冬眠“做着春天的梦”的祝福和期待。

引用诗句,使文章显得典雅有趣,简练含蓄。

16.根据“池花对彤落,沙鸟带声飞”和波斯描扑入水中体会。

明月的银光,清澈的池水,绿肥红肥的荷花相映融合,宁谧柔静,迷离神妙(意思相当即可)

17.③⑥

18.⑴前句:

我爸爸要给病人做手术;后句:

我爸爸要接受手术治疗。

⑵相同的语言形式可以有不同的意思。

(有些语句有多义性/有些语句有歧义)

19.答案从略

20.英国大不列颠博物馆里,收藏有一只从挨纳加达地区出土的陶罐。

它制作于公元前32世纪。

陶罐的形状具有典型的埃及古王国时的风格。

21.答案提示:

要求做到格式正确,内容准确,表达清楚(3分)。

时间标示准确(“过了两天之后”“一年内”)借款日期:

2007年3月1日(2月为平月“过了两天之后”相当于“王明妻子生病住院的第四天”1分),还款时间:

2008年3月1日前(1分)。

金额用大写表示“人民币一万伍仟元整”(1分)

 

分数划分

一.1-4:

2+2+2+2+2=8分

二.5-7:

2+2+2=6分

三.8-10:

2+2+2=6分

四.11-13:

5+4+3=12分(+比较阅读=8分)

五.14-16:

4+4+4=12分(+阅读理解=5分)

六.17-20:

4+4+4+4=16分(+语言运用=7分)

七.作文:

40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