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真题精选53题文言停顿断句.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055836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64 大小:157.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真题精选53题文言停顿断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中考语文真题精选53题文言停顿断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中考语文真题精选53题文言停顿断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中考语文真题精选53题文言停顿断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中考语文真题精选53题文言停顿断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中考语文真题精选53题文言停顿断句.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4页
中考语文真题精选53题文言停顿断句.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4页
中考语文真题精选53题文言停顿断句.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4页
中考语文真题精选53题文言停顿断句.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4页
中考语文真题精选53题文言停顿断句.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4页
中考语文真题精选53题文言停顿断句.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4页
中考语文真题精选53题文言停顿断句.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4页
中考语文真题精选53题文言停顿断句.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4页
中考语文真题精选53题文言停顿断句.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4页
中考语文真题精选53题文言停顿断句.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4页
中考语文真题精选53题文言停顿断句.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4页
中考语文真题精选53题文言停顿断句.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4页
中考语文真题精选53题文言停顿断句.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4页
中考语文真题精选53题文言停顿断句.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4页
中考语文真题精选53题文言停顿断句.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4页
亲,该文档总共6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真题精选53题文言停顿断句.docx

《中考语文真题精选53题文言停顿断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真题精选53题文言停顿断句.docx(6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语文真题精选53题文言停顿断句.docx

中考语文真题精选53题文言停顿断句

2018年中考语文真题精选53题--文言停顿断句

1.【2018福建省】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16分)

【甲】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

“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钟子期曰:

“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

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伯牙乃舍琴而叹曰:

“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

吾于何逃声哉?

(选自《列子·汤问》)

【乙】董源善画,尤工秋岚远景多写江南真山不为奇峭之笔。

其后建业僧巨然祖述源法,大体源及巨然画笔,皆宜远观。

其用笔甚草草,近视之几不类物象,远观则景物粲然,幽情远思,如睹异境。

如源画《落照图》,近视无功,远观村落杳然深远,悉是晚景,远峰之顶宛有反照之色。

此妙处也。

(节选自《梦溪笔谈》)

【注】董源:

五代南唐画家,南派山水画开山鼻祖。

②巨然:

建业(今南京)僧人,五代宋初画家,师承董源。

③祖述:

效法、遵循前人的学说或行为。

④粲:

鲜明。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尤工秋岚远景/多写江南/真山不为奇峭之笔

B.尤工秋岚远/景多写江南真山/不为奇峭之笔

C.尤工秋岚远景/多写江南真山/不为奇峭之笔

D.尤工秋岚远/景多写江南/真山不为奇峭之笔

【答案】7.(3分)C

【解析】先弄清句意为:

尤其精工于秋天雾霭远景的画作,多描写江南的真山真水,而不用奇特峻峭的笔法。

可知划线句分为“尤工”“多写”“不为”并列的三层,故本句停顿为“尤工秋岚远景/多写江南真山/不为奇峭之笔”,故选C。

文言断句的基本原则:

1.要通读全文,仔细体会词、短语以及句子之间的联系。

2.要先易后难,把会断的句子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直到把所有的句子都断开。

3.要重视内容,断完后根据句子的含义、文章的内容再核对一遍。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断句前,先要通读全文,理清文段思路,尤其是把握文章中涉及的人物及关系。

也可借助文段的一些特征巧妙断句,比如借助虚词,借助句式,借助对话词“曰”、“云”等,根据句子的结构成分等,读出含义,然后断句。

2.【2018甘肃省白银市】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20-22题。

(6分)

欧阳晔治鄂州,民有争舟相殴至死者,狱久不决。

晔自临其狱,出囚坐庭中,出其桎梏而饮食。

讫,悉劳而还之狱,独留一人于庭,留者色动惶顾。

公曰杀人者汝也!

囚不知所以,曰:

“吾观食者皆以右手持匕,而汝独以左;今死者伤在右肋,此汝杀之明验也!

”囚涕泣服罪。

(出自冯梦龙《智囊全集·察智部》)

22.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划两处。

(2分)

公曰杀人者汝也!

【答案】22.(2分)公曰/杀人者/汝也!

【解析】划线句停顿的标志性词语是“曰”“者”,在这两个词划分节奏。

句译为:

欧阳晔说:

“杀人的是你!

”停顿为:

公曰/杀人者/汝也!

文言文学习的第一步就是要流畅的朗读,文言文和现代文的学习还有所差别,大家对于陌生的文言文句子读起来也比较拗口,所以如果能够对文言文句子有合理的划分,不仅能够帮助大家更好更快的朗读,更有利于大家理解文言文句子的含义。

在文言文考试中也有考察文言文断句的考题,所以大家对于该题型一定要掌握好划分方法和朗读节奏,让你的文言文学习事半功倍。

首先要理解句意。

要正确划分朗读节奏,准确把握句意是关键。

我们在读古诗文时,要结合课文注释或文中已有的标点符号,基本弄懂句意,然后在此基础上细细体会长句中哪个词与哪个词连在一起读,或不该连在一起读,才符合句意。

这样,就能基本把握住句子内部的自然停顿。

其次要借助语法知识。

在弄懂文言句意的基础上,可以用语法知识分析句子的结构。

先判断一下构成句子的词或词组,在句子中各充当什么成分,这样也能把握古诗文句子的自然停顿。

一、主谓之间要停顿。

如:

1、一狼/洞其中。

2、君之病/在肌肤。

3、宋/何罪之有。

二、动词与它所带的宾语之间往往要停顿。

如:

1、忘/路之远近。

2、恐/前后受其敌。

3、衔/远山,吞/长江。

三、动词与后面状语(它的补语)间常常要停顿。

如:

1、骈死/于槽枥之间。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四、句中转折连词前一般要停顿。

如;

1、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鸣之/而不能通起意。

五、前置状语和主语之间稍加停顿。

如:

1、尝/与人佣耕。

2,俄而/百千人大哭。

六、有些议论、推断、反问、总结等语气句子,若前面有“顾、夫、盖、其、且、至若”等词领起,在该词后面应稍加停顿。

如:

1、且/人患志之不立。

2、其/真无马邪?

3、至若/春和景明。

4、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七、句子中间成分省略处要停顿。

如:

1、问/(渔人)所从来。

2、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八、并列承接词组前后两部分之间要停顿。

如:

1、泉香/而酒洌。

2、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3、斗折/蛇行。

4、属予作文/以记之。

九、骈句排比句的朗读节奏上下、前后句是相同的。

如:

1、七八个星/天外。

两三个雨/山前。

2,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十、古词句一般还按音节划分朗读节奏。

五言诗句一般按“212”或“221”的音节划分。

如:

1、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2、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七言诗句一般按“2、2、2、1”或“2、2、1、2”的音节划分。

如:

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3、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总之,能否准确地给古诗文划分朗读节奏,关键在于对句意及层次结构的理解。

掌握一些古诗文的朗读停顿知识,古诗文就会变得好读好记好理解了。

3.【2018广东省】

(9分)

初,敦之举兵也,刘隗劝帝尽除诸王,王导率群从诣阙请罪,值顗将入,导呼顗谓曰:

“伯仁,以百口累卿!

”顗直入不顾。

既见帝言导忠诚申救甚至帝纳其言。

及出,导犹在门。

又呼顗。

顗不与言。

既出,又上表明导,言甚切至。

敦既得志,问导曰:

“周顗,戴若思南北之望,当昼三司,无所疑也”。

导不答。

敦曰:

“若不尔,正当诛尔”。

导又无言。

导后科检中书故事,见顗表救己,殷勤款至。

导执表流涕,悲不自胜。

(节选《晋书》有删改》)

10.请用三条“/”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

(3分)

既见帝言导忠诚申救甚至帝纳其言

【答案】10.既见帝/言导忠诚/申救甚至/帝纳其言

【解析】可按照划线句中的动词来断句:

“见”“言”“申救”“纳”(四个动作行为,三个动宾短语和一个主谓句。

)句意为:

周顗见到皇帝,说王导是个忠诚的臣子,说尽了好话,皇帝采纳了他的意见。

断句为:

既见帝/言导忠诚/申救甚至/帝纳其言。

在文言文阅读所考查的试题类型中,除了实词、虚词、翻译、篇章理解等内容外,常见的还有断句。

针对课内的文言文,答题者可能会凭借“似曾相识”的感觉来选择正确答案;而针对课外的文言文,尤其遇到较为复杂的句式时,答题者往往手足无措。

文言文断句的题目考查倾向于文言文综合知识,答题者需正视文言文断句标点,准确地把握原文的语意、朗读停顿、句式结构、语气等,应当具备多方面的修养和功底。

既然断句考查的深层在于答题者对文言文知识的运用。

那么,断句的基本方法也就有着一种综合化的倾向。

一般情况下,文言文的断句方法有:

①阅读原文,了解大意;②依据对话,找准定位;③找寻名、代、动(名词、代词、动词),确定句读;④圈出虚词,判定句读;⑤通过修辞和句式结构,确定句读。

上述的方法有时掌握其中几条(采用排除法)就可轻易选出正确答案。

[参考译文]

当初,王敦起兵作乱,隗劝说皇帝将王敦所有的亲者除掉,王敦的弟弟王导带着王氏子弟跪在宮殿门前向皇帝请罪。

这时周顗正要进宫,王导叫他过来小声对他说:

“伯仁,我全家一百多口,就靠你了。

”周百印头也不回地径直走进宮去。

周见到皇帝,说王导是个忠诚的臣子,说尽了好话,皇帝采纳了他的意见(没有杀王导)。

等到周影顧出宫时,王导仍然在宮门ロ等着,又叫周頃,周没搭理他。

回到了家,周又连忙写了一篇奏折,词语恳切,替王导他们求情。

后来王敦总拢朝政,询问王导:

“周和載若思是被南北方人寄予期望的人,应该做三司这样的大官,没有什么可以疑虑的。

”王导不回答。

王敦便说:

“如果不配为官,那就杀了他们。

”王导还是沉默。

后来王导在整理中书省文件时,才发现周极力为他辩白的奏章。

王导看着奏章大哭,控制不住自己的悲伤。

4.【2018广西桂林市】

四、古诗文阅读(18分)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12~16题。

(12分)

【甲】《醉翁亭记》(节选)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

庐陵欧阳修也。

【乙】《丰乐亭记》(节选)

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

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

摄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①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

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

因为本②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夫宣上③恩德,以与民同乐,刺史④之事也。

遂书以名其亭焉。

【注】本文是欧阳修被贬滁州时所作。

①刻露:

鲜明地显露。

②本:

根据。

③上:

皇上。

④刺史:

即作者。

14.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太守归/而宾客从也B.晦明/变化者

C.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D.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

【答案】14.D

【解析】应改为:

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

【参考译文】

我来到这里,喜欢这地方僻静,而政事简单,又爱它的风俗安恬闲适。

在山谷间找到这样的甘泉之后,于是每天同滁州的士人来游玩,抬头望山,低首听泉。

春天采摘幽香的鲜花,夏天在茂密的乔木乘凉,刮风落霜结冰飞雪之时,更鲜明地显露出它的清肃秀美,四时的风光,无一不令人喜爱。

那时又庆幸遇到民众为那年谷物的丰收成熟而高兴,乐意与我同游。

于是为此根据这里的山脉河流,叙述这里风俗的美好,让民众知道能够安享丰年的欢乐,是因为有幸生于这太平无事的时代。

宣扬皇上的恩德,和民众共享欢乐,这是刺史职责范围内的事。

于是就写下这篇文章来为这座亭子命名。

5.【2018广西梧州市】

(三)课外文言文阅读(7分)

卫南之战

泽①兵进至卫南,度将孤兵寡,不深入不能成功。

先驱云②前有敌营,泽挥众直前与战,败之。

转战而东,敌益生兵③至。

王孝忠战死,前后皆敌垒。

泽下令曰:

“今日进退等死,不可不从死中求生。

”士卒知必死无不一当百斩首数千级金人大败,退却数十余里。

泽计敌众十余倍于我,今一战而出其不意,势必复来。

使悉其铁骑夜袭吾军,则危矣。

乃暮徙其军,金入夜至,得空营,大惊,自是惮泽,不敢复出兵。

(选自《宋史》)

【注释】①泽:

宗泽,南宋将领。

②云:

报告。

③生兵:

新兵。

17.用“/”线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

(限断三处,3分)

士卒知必死/无不一当百/斩首数千级/金人大败

【参考译文】

(三)课外文言文阅读(7分)

卫南之战

泽①兵进至卫南,度将孤兵寡,不深入不能成功。

先驱云②前有敌营,泽挥众直前与战,败之。

转战而东,敌益生兵③至。

王孝忠战死,前后皆敌垒。

泽下令曰:

“今日进退等死,不可不从死中求生。

”士卒知必死无不一当百斩首数千级金人大败,退却数十余里。

泽计敌众十余倍于我,今一战而出其不意,势必复来。

使悉其铁骑夜袭吾军,则危矣。

乃暮徙其军,金入夜至,得空营,大惊,自是惮泽,不敢复出兵。

(选自《宋史》)

【注释】①泽:

宗泽,南宋将领。

②云:

报告。

③生兵:

新兵。

17.用“/”线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

(限断三处,3分)

士卒知必死无不一当百斩首数千级金人大败

【答案】士卒知必死/无不一当百/斩首数千级/金人大败

【参考译文】

宗泽领兵到达卫南,考虑到将孤兵寡,不深入敌营不能成功。

先头部队回报说前面有敌人军营,宗泽就率军向前直奔敌营,与敌战斗,打败了敌人。

宗泽领兵转战东进,可是敌人增援的生力军到了,王孝忠战死,前后都是敌人的营盘,宗泽下令说:

“今天进与退同样都是死,我们不能不从死中求生。

”士兵知道总是一死,无不以一当百,杀敌几千人。

金兵大败,溃退几十里。

宗泽考虑到敌军十多倍于已,现在这一战出其不意,敌军势必再来,假使他们出动全部骑兵在夜闻偷袭我军,就危险了,于是就连夜转移了自己的军队。

金兵当晚到达,只得到一座空营,非常惊恐,从此害怕宗泽,不敢再出兵。

6.【2018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

三、阅读理解豆分析(第12-27题,共35分)

(一)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12-16题。

(共11分)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

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

“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

(选自《虽有嘉肴》)

【乙】任末①年十四,学无常师,负笈②不远险阻。

每言:

“人若不学,则何以成?

”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③,削荆④为笔,刻树枝为墨。

夜则映星望月,暗则缕麻蒿⑤以自照。

观书有会意者,题其衣裳,以记其事。

门徒悦其勤学,常以净衣易之。

临终诫曰:

“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选自《拾遗记》,有删改)

【注释】①任末:

人名。

②笈:

书箱。

③庵:

茅草小屋。

④荆:

灌木名。

⑤麻蒿:

植物名,点燃后可照明。

14.下面句子中朗读断句不正确的一项是()(1分)

A.不知/其旨也B.观书有会/意者

C.然后/能自反也D.常/以净衣易之

14.B

【解析】正确划分B.观书/有会意者

评分说明:

(1分)

【参考译文】

任末,他14岁时就背着书箱拜了很多老师,不怕艰难险阻。

他常说人如果不好好学习,将来凭什么去完成一番事业。

他贫穷无家,有时没有宿处,只在树下搭一个草棚,把荆棘削成笔,用树汁当墨水。

夜晚在月光下看书,没有月亮的日子就点燃枯草杂木照明。

平日里每当读书有体会时,便把心得写在衣服上。

跟他学习的人都佩服他能刻苦勤学,为了要研读他写的心得体会,他们经常轮流用干净的衣服跟他交换。

不是古代圣贤的著作他是不看的。

临死时告诫后人说:

“一个人如果终身好学习,即使死了还像活着一样;要是不学习,即使活着也只能算行尸走肉罢了。

7.【2018黑龙江省绥化市】

阅读文言文《亭林先生》,回答后面小题。

亭林先生自少至老手不释书,出门则以一骡二马捆书自随。

遇边塞亭障,呼老兵诣道边酒垆,对坐痛饮。

咨其风土,考其区域。

若与平生所闻不合,发书详正,必无所疑乃已。

马上无事,辄据鞍默诵诸经注疏。

遇故友若不相识,或颠坠崖谷,亦无悔也。

精勤至此,宜所诣渊涵博大,莫与抗衡与!

(节选自《清朝艺苑》)

22.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只划一处)

出门则以一骡二马捆书自随

22.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

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

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

此题较容易,根据文意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

出门/则以一骡二马捆书自随。

此题要注意把主语部分与谓语部分部分划开。

22.出门/则以一骡二马捆书自随

译文:

亭林先生(顾炎武先生)从小到老手都没放下过书,出门就带一两匹驮着书的骡子或马随身。

有时候到了边塞亭障,就找老兵到路边的小酒店一起畅饮,询问当地的风土人情和地理,如果和自己知道的不同,就翻开书详细的订正,一定到没有任何疑惑的程度为止。

坐在马上空闲的时候,就跨着马鞍默默的背四书五经等经典和对它们的注释文。

即使遇到亲朋好友就好像不认识,有的时候因为太专注而摔到山谷中,也不后悔。

认真仔细到这个程度,他的学问博大精深,没有能与他相比的!

8.【2018湖北省鄂州市】

(二)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完成11—15题(共14分)

【甲】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其妻曰: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

“吾孰与徐公美?

”妾曰:

“徐公何能及君也?

”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

“吾与徐公孰美?

”客曰: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

“善。

”乃下令: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

越王勾践栖①于会稽之上,乃号令于三军曰:

“凡我父兄昆②弟及国子姓,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

”大夫种③进对④曰:

“臣闻之,贾人夏则资⑤皮,冬则资⑥,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

夫虽无四方之忧,然谋臣与爪牙之士⑦,不可不养而择也。

譬如蓑笠时雨既至必求之。

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

”勾践曰:

“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

”执其手而与之谋。

【注】①栖:

退守。

②昆:

兄。

③种:

指文种。

④进对:

进谏。

⑤资:

积蓄,准备。

⑥(chī):

细葛布。

⑦爪牙之士:

指勇敢的将士。

11.请用“/”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2分)

譬如蓑笠时雨既至必求之

【答案】11.(2分)譬如蓑笠/时雨既至/必求之

【解析】文言文断句在古代被称为句读,由于古人写文章是不加标点符号的,读者要想读懂文章,就得首先学会句读。

给文言文断句,首先要通读全文,在理解和把握全文的基础上才能正确断句,因此给文言文断句也成了一道考查考生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的经典题型。

虽然说要想正确断句,理解全文是前提,但仍然有一些技巧,可以帮助我们既快速又准确的断句,下面介绍3种常用的断句技巧。

1.利用古文化常识断句

利用古代文化常识来断句,如姓名称谓、官职升迁、宗教礼仪等。

如:

“董宣,子少平,陈留围人也。

初为司徒侯霸所辟,举高第,累迁北海相。

”这两句话中涉及到了姓名、地名和官职,利用这些姓名、地名和官职可以帮助我们断句。

2.利用修辞断句

在文言文中,排比、对偶等是文言文中常用的修辞,讲究对称又是文言文的一大特色,这些特征也为我们断句提供了依据。

比如:

“以道观之,物无贵贱;以物观之,自贵而相贱;以俗观之,贵贱不在己。

3.虚词断句

文言虚词是断句的重要标志。

有的常用在句首,有的常用在句末,利用这一特点,找到虚词,有助于我们断句。

比如:

“于是余有叹焉。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险以远,则至者少。

”这段话中,用在句首的“夫、以、则”等字,用在句末的“焉、也”等,都为我们断句提供了参考。

附:

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翻译

越王勾践退守到会稽山上,于是向全军发出号令说:

“不论是我的父辈兄弟或我国君同姓的

,只要是能够帮助我出谋献计击退吴国的人,我就和他共同管理越国的政事。

”大夫文种进谏说:

“我听说商人在夏天就要积蓄皮货,冬天就要积蓄细葛布,旱时就要准备好船只,涝时就要准备好车辆,用来等待缺乏时使用。

一个国家即使没有四邻各国进犯的忧患,但是有谋略的大臣和勇敢的将士,不能不培养以备选择录用。

这就像蓑衣斗笠这种雨具,天一下雨,人们一定要用它。

现在大王您退守到会稽山上,然后才寻求有谋略的大臣,只怕太晚了吧?

”勾践回答说:

“如果能够听到先生您的这番话,又有什么迟的呢?

”说罢,就握着大夫文种的手和他一起商量灭吴之事。

9.【2018湖北省恩施州】

(五)比较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23-27题。

(10分,每小题2分)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

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

“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

(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

【乙】君子之学必好问。

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

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

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①决焉?

(选自《孟涂文集》)

【注释】①奚:

怎么。

24.请用“/”给【乙】文中画线文字断句,限划两处。

(2分)

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

【答案】24.(2分)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

【乙】参考译文:

君子学习一定要喜欢提问。

提问和学习,是相辅相成地进行的,不学习就无法提出疑问,不提出疑问就无法增加知识。

喜欢学习却不多问,不是真能好学。

道理明白了,可是不能用于实践;懂得了那些大的道理,可是还可能不了解那些细节;如果放弃了提问,怎样解决呢?

10.【2018湖北省黄冈市】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21-25题。

(14分)

【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张嘉贞落魄有大志,亦不自异,亦不下人,自平乡尉免归乡里。

布衣环堵之中,萧然自得。

时人莫之知也。

张循宪以御史出,还次蒲州驿。

循宪方复命使务有不决者意颇病之。

问驿吏曰:

“此有好客乎?

”驿吏白以嘉贞,循宪召与相见,咨以其事积时凝滞者③,嘉贞随机应之,莫不豁然。

及命表又出意外。

他日,则天以问循宪,具以实对,因请以已官让之。

则天曰:

“卿能举贤,美矣,朕岂可无一官自进贤耶?

”乃召见内殿,隔帘与语,嘉贞仪貌甚伟,神采俊杰,则天甚异之。

翌日,拜监察御史。

(节选自《大唐新语·张嘉贞》)

【注】①下人:

下于人,在别人之下。

②环堵:

四围墙,常形容居屋狭小简陋。

③积时凝滞者:

长期积累下来的难以解决的问题。

23.用“/”给下面的语句断句,断两处。

(2分)

循宪方复命使务有不决者意颇病之

23.循宪方复命/使务有不决者/意颇病之。

 【参考译文】张嘉贞潦倒失意而胸怀大志,既不自认为与众不同,也不自卑于人,从平乡尉任上免官归乡,身为平民住在四围土墙的屋子中,凄清冷落而怡然自得。

当时人们并没有谁了解他。

张循宪凭御史身份出巡,回来时住蒲州驿站。

循宪正要回报情况,出使的事情还有没有解决的,心中很是忧虑。

张嘉贞问驿站的小吏:

“这里有好的客人吗?

”小吏把张嘉贞告诉了他。

张循宪叫来张嘉贞和他相见,拿那些经过长时间没有解决的事情询问,张嘉贞随着情况灵活应答,没有什么事情不通达。

等到让张嘉贞写奏章,(那文辞条理)更是出乎意料。

他日,武则天拿这件事询问张循宪,他全按实情回答,于是请求把自己的官位让给嘉贞。

则天皇帝说:

“你能举荐贤能,是好事啊,我难道没有一个官位自己进用贤人吗?

”于是在内殿召见嘉贞,隔着帘子与他谈话,嘉贞容貌高大英俊,神采出众,武则天认为他与众不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中考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