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欣赏引论.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056572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52 大小:61.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艺术欣赏引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艺术欣赏引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艺术欣赏引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艺术欣赏引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艺术欣赏引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艺术欣赏引论.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2页
艺术欣赏引论.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2页
艺术欣赏引论.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2页
艺术欣赏引论.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2页
艺术欣赏引论.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2页
艺术欣赏引论.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2页
艺术欣赏引论.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2页
艺术欣赏引论.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2页
艺术欣赏引论.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2页
艺术欣赏引论.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2页
艺术欣赏引论.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2页
艺术欣赏引论.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2页
艺术欣赏引论.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2页
艺术欣赏引论.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2页
艺术欣赏引论.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2页
亲,该文档总共5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艺术欣赏引论.docx

《艺术欣赏引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艺术欣赏引论.docx(5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艺术欣赏引论.docx

艺术欣赏引论

第一章艺术欣赏引论

1、艺术欣赏的本质

2、在实践中提高艺术欣赏能力

3、在欣赏中把握各种不同艺术的特点及相互关系

4、艺术家的创作个性及时代特点

5、欣赏中对艺术形象的整体把握

第二章建筑艺术欣赏

1

1、建筑的艺术:

a.建筑艺术的一般特性b.建筑艺术的语言c.建筑艺术的文化内涵

2、中国建筑艺术欣赏:

a.长城b.北京的群体宫殿c.北京城的古建筑d.中国的坛、庙、陵墓。

2

1、中国的宗教建筑、佛寺、塔

2、中国的园林风光(江南私家园林、华北皇家园林)

3、中国的少数民族建筑

4、中国的现代建筑

3

外国建筑艺术:

1、十九世纪前的外国建筑

2、十九世纪欧美建筑

3、十九世纪下半叶的建筑

4、二十世纪的现代主义建筑革命

第三章绘画艺术欣赏

1

1、绘画的概念

2、绘画的门类

3、绘画艺术的欣赏方法

2

如何欣赏油画:

1、欧洲古典油画:

a.文艺复兴时期的油画b.十七、十八世纪油画c.十九世纪七十年代以前的油画

2、西方现代油画

3、中国油画

3

如何欣赏中国画:

1、中国画的重要艺术特征

2、中国画作品欣赏

3、当代中国画创作的几种类型

《艺术欣赏》课程辅导(第四章雕塑艺术欣赏)

本章主要内容:

  

雕塑艺术与建筑、绘画、舞蹈等艺术种类有较为密切的关系,与建筑、绘画等共同被称为造型艺术。

又有“凝固的舞蹈”之称。

  

  从教材讲授的内容看,本章应重点掌握雕塑的实体性形体、光影、圆雕、浮雕、具象、抽象等概念,了解其艺术语言的特点,通过对雕塑本质特征,即立体造型的理解,能够初步运用雕塑的基本欣赏方法赏析优秀的雕塑作品。

  

  雕塑概念实际可以理解为“加”和“减”。

“雕”就是“减”,将具有可塑性的材料以削、刻、凿等方法将不需要的部分去除,“塑”就是“加”,将材料通过堆积、浇注、揉捏等方式塑造成为立体的形象。

  

  一、雕塑艺术的语言特征有哪些?

  

  1、雕塑艺术的特点

  

  雕塑艺术是三维空间的艺术,是立体的艺术,有宽、有长、有深度,这是雕塑艺术最根本的特点。

  

  

(1)雕塑的根本特点是立体造型。

即用三维空间的体积,表现某种形象和节律,达到交流思想感情的目的。

  

  

(2)雕塑是“诗”,不适于叙事,只适于抒情,宜于象征,象诗一样要求概括集中,一以当十,以少胜多,集中、凝练,雕塑更接近于音乐和建筑。

可以说雕塑是造型艺术中的诗。

  

  (3)雕塑因其高度概括,往往成为一个国家、一个城市、一个时代的标志。

如美国“自由女神塑像”、前苏联“工农联盟雕像”。

雕塑立于通衢大道,带有“强迫性”,使人非看不可。

  

  (4)雕塑既是提高的艺术,又是普及的艺术;既是古老的艺术,又是现代化的艺术。

  

  2、雕塑艺术的语言

  

  

(1)物质实体性的形体,以及因形体变化而造成的光影。

  

  

(2)具象与抽象。

这主要是指表现手法,也就是雕塑作品表现的是否具体,以具体的形象雕塑来表达情感的具有具象性,反之,以注重形体动作来表达微妙的情感的,具有某种象征意味的,实际是比较概括的、抽象的表现,它只是给人一种韵律、一种调子、一种隐约的感情,这种更接近建筑和音乐的则是具有抽象的内涵。

(见教材54---55页)

  

  (3)雕塑最常见的表现形式有圆雕和浮雕两种类型。

它们是按所占空间和形象的突显程度而划分的。

圆雕是形象凌空而且可从四面观赏的雕塑,它的形式特征表现为三维的以艺术为中心点的立体形象。

浮雕是在平面上雕刻出深浅不一、凹凸不平的不同形象的雕塑。

它的形式特征是凹凸对比的半立体式半平面形象。

除此之外,按照材料的不同,题材的不同、表现手法、风格等等的不同,雕塑还可以有很多不同的分类方式,但圆雕与浮雕是最常见的划分方式。

二、欣赏雕塑作品要注意的问题

  

  1、雕塑艺术的体积

  

  雕塑艺术是体积的艺术、体积的美、体积的感受,纸也有三维即长、宽、高,但没有体积的感觉。

雕塑要用体积的语言、体积的份量,体积本身的美来感动人。

让人感觉到体积的美,感觉到三维空间的美,也就是体积的感觉,雕塑有别于其他艺术的就是空间力量。

  

  2、雕塑艺术的韵律

  

  任何雕塑都不仅仅是具体的人或具体事物的模仿,而更主要的是通过强有力的体积的感觉给人一种特殊的激励感、一种韵律、一种分量。

欣赏要注意体积的互相转折、互相关系,形成某种特殊的韵律,这是雕塑的基本语言。

  

  3、雕塑艺术的影像

  

  远远地、特别在夜光下,看到雕塑立体的基本轮廓,给人印象很深。

大庭广众面前这样的雕像,特别在光线变化多时,细节一般不容易看到,而主要会被大的轮廓吸引或感动,这是给人产生深刻印象的突出的特点。

所以雕塑很注重影像。

  

  4、雕塑艺术的主题

  

  任何艺术都要有中心,有主次安排,关键的地方要明显地表现。

绘画当中为了突出强调的部分,多用红色、白色等,就是素描也要用强烈的线条,明暗对比,来强调主要部分。

雕塑不以颜色强调,而用体积组织雕塑的突出点。

如米开朗琪罗《挣扎的奴隶》其冲击力的三角形体;埃及法老的头部;中国佛像手势的位置等均是如此。

  

  三、雕塑艺术语言与绘画、摄影、建筑艺术语言的区别

  

  雕塑与绘画、摄影的区别在于,雕塑是在三度空间里用物质材料创造出实体形象,而绘画、摄影都是在二度空间里创造出平面形象。

欣赏绘画和摄影只能用视觉感官去观察,而且观察的角度也受到局限。

雕塑作品则不然,因为是立体形象,可以触摸,加上视觉感应,能够唤起欣赏者更多的艺术想象,产生独特的艺术审美效果。

另外,由于雕塑作品的立体性,欣赏者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甚至可以结合周围的环境来一并欣赏,使雕塑作品更富有生动、逼真的艺术魅力。

雕塑作品的凝练与集中和它的概括性,是其与建筑艺术区别的最显著特征之一,

  

  四、雕塑艺术与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的联系

  

  雕塑作品所处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是我们对雕塑艺术欣赏要特殊注意的重要问题。

这里以中国雕塑加以阐释。

  

  生命永恒的认识是中国传统墓葬观念的重要支柱。

先民们相信,当肉体死亡以后,其灵魂将脱离肉体而继续存在。

长命百岁的永生愿望表现了朴素认识的本能希求。

基于这种认识,陵园建筑、墓室构造、随葬明器、壁画雕塑等都向越来越满足愿望方向发展,向模仿和再现现世生活方向发展。

中国古代称陵园雕刻为"石像生"也是这个含义,即"象征生命"的意思。

它们均设置在供灵魂出入的神道两侧或通向墓地的门口,如同墓主生前一样,起着护卫、仪仗、驱逐威胁以及供役使用的作用。

因此,这些人体雕塑决不是单独欣赏的艺术品种,而是生与死的转折点上的造型表意。

当然,就个体而言它具有审美欣赏性,但其主旨在于它的一体性、附属性,在于它以整体形态充当墓葬观念的表达工具。

在陵园雕刻艺术的环境---建筑----群体----个体这种多层次的创作意念指导下,雕刻创作者首先考虑的是环境层次,其次是根据精心选择的环境的特征巧妙布局建筑,再次根据建筑构局总体要求设置石雕群,最后才考虑每件雕刻品的具体处理,也就是说,陵园中人体雕刻艺术作品的面相、衣纹、刀法、立体效果、长宽比例、动态韵律、表情心理……等等内容只是陵园雕刻艺术创作的最浅层次。

从这个意义上说,创作者所重视的是人体雕塑群作为生命人格的体现,而不是它的独立的审美意义。

  

  五、雕塑艺术的特征

  

  1.雕塑艺术的节奏美与韵律美。

  

  雕塑家对体积和体积变化有高度的敏感,极其善于利用和强调体积的组合变化,通过体积内部各部分的搭配、组合、协调,创造出作品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材质的选用、雕与塑的过程都是节奏与韵律的体现。

  

  2.雕塑作品的抒情与象征。

  

  雕塑以象征化、寓意化的特征表达人对生命的敬畏和对世界的认识,并使雕塑形象具有崇高美。

雕塑作为塑造静态空间形象的艺术,只能表现人物动作或事物静态的一个瞬间,而不可能自由、充分地叙述、交待、描绘人物的性格、命运或所处的环境及相互关系,在再现环境和色彩表现上也有很大的局限性。

这就使得静态的雕塑作品在表现运动着的特性方面,必须有某种想象、寓意和象征。

  

  3.雕塑作品的概括与"强迫性"。

  

  六、雕塑艺术的欣赏方法

  

  1、雕塑艺术的根本特点是"立体性"、"三维性",也就是要去了解和欣赏占有三维空间的体积之美。

  

  2、要懂得不同体积的组合之美,懂得不同体积的组合所形成的某种节奏美和韵律美。

  

  3、要懂得欣赏雕塑的基本"影像",也就是基本轮廓所形成的影子似的形象。

  

  4、要懂得雕塑和环境的结合,要从建筑和雕塑、园林和雕塑、广场街道和雕塑,以至山川和雕塑的相互关系中去理解它们的有机联系。

七、雕塑艺术的审美特征

  

  

(一)雕塑所具有的形式美是自然美与艺术美的综合

  

  雕塑是占有三维空间的立体艺术。

它所塑造的形象具有实际的高度,宽度,深度,是真正的静态艺术,具有艺术本身的形式美。

雕塑之美是通过艺术形象的瞬间动作和表情来引发观众的想象和联想的。

因此雕塑是非常凝练的艺术语言,它通过静态的造型表现运动的一个片刻、以极其单纯的形象概括地反映主活。

雕塑艺术的生命,就在于通过空间的形象传达出某种寓意化了的情感,赋予作品以真实的生命的感觉,使人从冰冷的物质材料中感到肌肤的温暖。

要达到这种艺术效果,就需要雕塑艺术家对体积和体积变化有高度的敏感,要善于利用和强调体积的组合变化,通过体积内部各部分的搭配、组合、协调,创造出作品的节奏感和韵律感,从而使没有生命的石头、金属等获得“真实的生命",成为灵气飞动的艺术品。

  

  雕塑艺术品具有恒久的生命力。

因此选择材料非常讲究,而且雕塑的形式美首先表现在物质材料本身具有的天然形式美的因素上。

这些属于物质材料原生态的朴素、天然、简单的形式美,是自然形态的形式美。

将这种自然形式美与艺术美融合,就会增加作品的审美价值。

雕塑使用的物质材料有不同的质感,大理石的细腻润滑,花岗岩的粗糙坚硬,木料的质朴和纹理趣味等,可以和一定的造型和情感表达恰当地结合起来。

如罗丹塑造的《老妓欧米哀尔》就是用的青铜作为材料的,增添了作品的沧桑、悲凉的意味。

而塑造少女的《思》及青年男女的《吻》使用的是大理石材料,有一种纯洁、无邪的感觉。

由于这些材料本身具有与作品意蕴相一致的审美特性,极大地提高了作品的感染力。

  

  

(二)雕塑以静态表现出运动

  

  雕塑以象征化、寓意化的特征表达人对生命敬畏和对世界的认识;并使雕塑形象具有崇高美。

雕塑作为塑造静态空间形象的艺术,只能表现人物动作或事物情态的一个瞬间,而不可能自由、充分地叙述、交待、描绘人物的性格、命运或所处的环境及相互的关系,在再现环境和色彩表现上也有很大的局限性。

这就使得雕塑艺术在取材上必须以单纯取胜,高度精炼、浓缩生活的素材,从而使作品在有限的空间形象里蕴含丰富的内容,通过艺术形象的瞬间动作和表情引发观赏者的审美想象。

  

  雕塑一方面具有稳定性,凝固性,与动态的时间艺术相比呈现出静态的特征;但另一方面,雕塑又具有想象性的特证,它以静为动,并在静中求动,使观赏者由眼前的静态形象,想象出它的过去和未来。

可以说,雕塑提供了一个可供观赏者想象和创造的三维空间,以静态的造型表现出运动的姿态。

因此,雕塑家罗丹认为雕塑要表现运动,就是要表现出"从一个姿态到另一个姿态的转变。

"这样来看,雕塑永远表现的都是动态,即使是完全静止的雕塑也存在着一种内在的运动,一种不但在空间,也在时间上持续和伸展的状态。

人们在欣赏过程中从雕塑一个瞬间的造型上想象静态向动态的转变,想象人物行为的连贯,持续的活动过程,从中感受雕塑表现出的活力和精神,雕塑用冷冰冰的物质材料塑造出能够让人产生情感的形象,说明雕塑具有极大的艺术魅力。

它抓往动势转换的一瞬间来表现,实现了静态与动态的有机结合,因此,雕塑又被视为“凝固的舞蹈”。

  

  许多优秀的雕塑作品就是因为成功地表现出了运动感,而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使作品获得了丰富的蕴涵。

黑格尔认为:

“雕塑形象的基本任务在于把还未发展的主体的特殊个性的那种精神实体灌注到一个人体形象里,使精神实体与人体形象协调一致,突出地表现出与精神相契合的身体形状中一般的常住不变的东西,排除偶然的变动不居的东西,而同时又使形象并不缺乏个性。

”这说明雕塑艺术不仅要给人以形体的美感,但更重要的是形象必须具有个性特征,富有精神内涵,这样雕塑才真正具有艺术生命力。

法国雕塑家罗丹即是以既重外在形式真实,又重精神和生命内蕴而在雕塑史上名声不朽的。

他认为雕塑者除了用物质材料塑造出综合、概括的人物形象外,更应着力于创造具有鲜明个性,能反映人物内心世界的微妙的情绪变化的艺术形象。

罗丹闻名于世的雕塑作品《思想者》就是一个形体美与性格美完美结合的艺术形象。

这是一个被痛苦和烦恼困扰着,苦苦思索并注视着人间痛苦的形象。

他的每一块肌肉都处于紧张状志,似乎身体都在帮助着头脑苦苦思索。

这个形象典型地表现了人物内在的思想情感,是人物外在形体与个性特征高度统一的杰作。

  

   八、中国的雕塑

  

  

(一)从殷商到汉代的以前的雕塑(教材55---57页)

  

  1、殷商---体现一种精神上的感受力量。

  

  2、春秋战国时期---把哲学、审美综合在一起的雕塑艺术有进一步发展,造型更加讲究。

  

  3、秦代雕塑---写实技法上有划时代的意义,艺术手法拘谨。

  

  4、汉代雕塑---大气磅礴,天马行空,表现出“大汉雄风”,自由开放,不拘小节。

  

  

(二)北魏雕塑(教材57---58页)

  

  印度艺术和中国艺术的融合。

这时的中国雕塑其神王更加人性化、富于人情味,形式上也更加"写意"。

  

  南北交融。

  

  (三)唐代雕塑(教材58---59页)

  

  雕塑的成熟阶段。

  

  (四)两宋雕塑(教材60---62页)

  

  规模气势虽不如唐代,但这时的雕塑更加民族化、世俗化,写实技巧更熟练了,特别表现在表情上。

宋代山水画发展到很高水平。

人们对自然环境、山水美理解更为充分,这时的雕塑将周围环境有机结合在一起。

  

  (五)明代雕塑(教材62页)

  

  造型和气势上弱于唐宋,但环境艺术的追求有发展。

  

  (六)清代雕塑

  

  批判意识。

   

  九、雕塑艺术作品的一般欣赏

  

  中国雕塑部分:

  

  1.《殷商人面鼎》,说明体积的概括,接近于建筑,其形体比例已充分体现特定的情感。

  

  2.《战国青铜器物架》,说明形体的方圆互变。

  

  3.《秦始皇陵的将军俑》,说明写实水平的惊人成就。

  

  4.《霍去病墓石马》,说明"随石赋形"的中国传统及"天趣"的重要。

  

  5.《北魏云岗石窟湿婆天》,说明外来艺术和中国审美习惯的溶合。

  

  6.《西魏麦积山童女供养人》,说明中国艺术特有的含蓄美。

  

  7.《龙门唐奉先寺卢舍那大佛》,说明盛唐气象。

  

  8.《敦煌盛唐彩塑菩萨》,说明宗教雕塑的世俗化。

  

  9.《晋祠侍女小可怜者》,说明前所未有的性格刻划,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

  

  10.《四川大足十二圆觉洞外观》,说明雕塑与环境艺术。

  

  11.《山西平遥双林寺韦驮像》,说明民族武士的完美创造。

  

  12.《湖北武当山外景》,说明雕塑在整体布局中的作用。

环境艺术的最高典型。

  

  13.《泥人张钟馗嫁妹》(天津博物馆藏),说明雕塑的批判作用。

  

  外国雕塑部分:

  

  14.《埃及狮身人面像》,说明庄重的雕塑语言。

  

  15.《美隆地区的维纳斯》(卢浮宫所藏),说明四个面的韵律。

  

  16.《被束缚的奴隶》(米氏),说明两个面的韵律。

巨人的悲剧。

  

  17.《马赛曲》(法国凯旋门上者),说明激情与豪情。

  

  18.《伏尔泰坐像》(乌桐),说明雕刻作品中眼神的刻画。

  

  19.《思想者》(罗丹),说明从脚趾到头顶全身集中于思索,所谓“一根线贯穿着大宇宙”。

  

  20.《赫克里斯射怪鸟》(布尔德乐),说明力的夸张和平衡。

  

  21.《丽达》(布朗古希),说明向纯雕刻发展。

  

  22.《皇帝和皇后》(摩尔),说明抽象和具象的统一。

  

  附:

《大卫像》欣赏

  

  在基督教教义中,大卫一直是作为爱国的英雄来记述的。

这个古代希伯莱民族传说中的英雄大卫,成为米开朗琪罗雕塑中富有战斗性的主题。

在这座高达55米的雕像上,米开朗琪罗塑造的是一个青年战士在迎击敌人之前的紧张时刻,人物手握石器,怒目而视,身体的每一块肌肉都表现出内心的激烈情绪。

这种瞬间动态所反映出的意志紧张的高度集中,赋予英雄人物形象以严厉的威力,仿佛一个满怀献身的悲壮,以凛凛气势降临人间的巨人。

作品寄托了米开朗琪罗的政治理想,表现了人对自身力量的肯定。

雕像体格健美,神情坚定,是一个男性美的理想化身。

这是自古希腊以来人体美观念的进一步发挥,也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者的共同追求。

因此,《大卫》这座雕像对欧洲乃至全世界都具有深远的意义,被称为“公共的纪念碑”。

《艺术欣赏》课程辅导(第六章书法艺术欣赏)

本章主要内容

重点了解书法的用笔、用墨、结构、章法等特性,掌握其艺术语言的特点,能够结合书法作品的赏析,加深对书法本质特征--书为“心画”的理解,能够初步运用欣赏书法的一般方法去赏析具体的书法作品。

一、书法艺术同其他艺术种类有什么关系?

它能归属于哪一艺术种类?

 书法与绘画有着密切联系,人们常说“书画同源”,可见二者的血缘关系,书法与中国画都用毛笔进行线条造型,相通之处自不待言;书法象音乐一样,具有鲜明的节奏和韵律,有着音乐的美感;书法象舞蹈一样,千姿百态,飞舞跳跃,它的线条和形体犹如优美的舞蹈;书法象建筑一样,具有丰富多样的形体和造型,具有整体的力度和气势。

从这些分析中可以看出,书法是一门兼有多种艺术特性的特殊的艺术种类,很难特指其归属,但把它视为造型艺术似乎是容易接受一些。

  

  二、书法的概念

  书法是以书写汉字为基础,通过布白、结构、用笔及点画运动来表现意蕴、情感的艺术。

  书法艺术具有显著的民族特色,是最有代表性的东方艺术,中国书法不仅有悠久的历史,而且在当代艺术中显示了充沛的生命力,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广泛的群众基础。

  三、书法的艺术语言有哪些?

  可以从四个方面加以理解,即用笔、用墨、结构、布白。

  1、用笔:

指行笔的方式、方法,如运笔中的刚柔、急缓、轻重、藏露、提按等。

  运笔的方式、方法,涉及到点、画,如何表达思想感情。

用笔----中锋用笔,中锋为主,即笔尖、笔锋始终保持在线条的中间,侧锋为辅。

中锋特点,字写得“圆劲”。

常言:

“中锋取劲,侧锋取妍”,妍较秀美。

古时,很多形容用笔的说法:

中锋如“锥画沙”,效果体现藏锋,笔锋藏在线条中、点划里面。

用锥划沙,凹进去的地方有立体、圆浑的感觉,不是薄片,不单薄,就象力透纸背,而且圆劲,这就是用笔的方法。

还有用“折钗股”形容中锋用笔,即把金属物弯曲,虽弯曲,但有一种圆劲的特点。

常见的自行车铰锁,就如同书法中圆的、有弹性。

虽圆但不软,有弹性、有力度感,书法即如此。

如怀素、张旭的草书很明显地表现了中锋用笔圆劲的感觉。

康有为的书法,也很有弹性。

有人说:

“书法应象弹簧,不要象面条。

”钟表里面的弹簧就是有弹性的。

书法中的线条有力量即蕴涵其中。

  2、用墨:

指墨的着色程度及变化,如浓淡、枯润等。

  墨色浓淡的变化,在书法表现意境方面起很重要的作用。

“润含春雨”,就是写一种比较轻,愉快的东西,用墨,滋润些,字中线条犹如春雨;“干裂秋风”,写苍劲有力量的内容,用枯笔,如秋风一般,如此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

“润取妍”,墨里比较滋润,字比较秀美。

“燥取险”用笔比较干枯,方显得险峻。

  3、结构:

是指字的分间布白、经营位置,如大小、奇正、宽窄、比例等。

  字的造型有点类似建筑。

西安大雁塔--庄重雄伟;小雁塔--基础窄、比较高,轮廓带有裙线,感觉玲珑秀美。

书法也一样。

不同书法家写同样的字,由于结构处理不同,感受就不同。

颜真卿、王羲之同写兰花的兰,结构不同表现特点就不同。

甚至同一个书法家,在不同的情感下写同一个字,结构也不同。

结构是说书法的空间特征。

  4、章法:

指作品的整体布局,也称作“布白”,在多样统一中显示作品整体的和谐。

  看一幅字一眼看上去,黑白大效果,有气势的字,马上会感到一种气势。

整体布局开头至结尾,中间书写过程是一个生命的整体。

也就是“积划成字,积字成行,积行成篇”。

在欣赏时要把握整体,讲究一气呵成,气脉连贯。

李志敏先生书写的孟浩然诗句“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是描写洞庭湖的气势。

作者的表现从整体上看,字与字间安排紧密,大气磅礴之势,对比强烈,用笔粗犷,且字的大小对比、宽窄都很鲜明。

用这种方法,表达书法者对洞庭湖浩瀚气势的感受。

李先生的另一件作品“"山没清波里,帆在浮云中”。

看上去,大的效果是,轻松愉快;布局方面,字与字之间感觉舒展,中间空白很多;从字的结构看,横向扁平,横向的趋向于安静;用笔也比较细,柔和,柔中有刚。

通过这些处理表现一种优美的意境。

山的影子在波光里,帆似乎在云中游动。

可见书法作品,通过整体布局,字的结构,用笔变化来表达不同的情感,这些都是书法特有的艺术美。

  四、怎样欣赏书法艺术?

  这部分内容教材有详细阐述(84-87页)概括地说:

 1、提高对书法艺术特征的理解

  

(1)书为“心画”;

  

(2)书肇于自然,书法是自然的节奏化;

  (3)形式法则的精妙运用。

 2、欣赏方法

  

(1)观神采(从整体上领悟作品的精神内涵);

  

(2)审法度(对布白、结构、用笔、用墨的剖析);

  (3)识独创(对书法风格的时代性、个性的把握)。

  (4)欣赏的“再创造”

  五、书法的民族文化内涵

  书法艺术在形式美中蕴藏着意蕴美,体现出博大精深的民族传统美学思想,体现出书法家的精神气质和美学追求,一个个汉字仿佛具有了生命,抽象的点、线、笔、画,仿佛也成为了一个有机生命体的筋、骨、血、肉,其艺术境界的升华,分明传达着民族的情感和思想。

颜真卿《祭侄文稿》、王羲之《兰亭集序》、毛泽东的书法作品,无不表明了这一点。

  六、书法艺术作品欣赏提要

  1、(东晋)王羲之《兰亭集序》,说明书法风格及时代特征。

  2、(唐)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说明书法中的法度。

  3、(唐)颜真卿《祭侄文稿》,说明书法是“心画”,贵在“天真”。

  4、(唐)怀素《自叙帖》,说明书法,特别是草书,是一种造型运动的美。

  5、毛泽东自书诗词,说明书法与诗的关系及书法中新的时代精神。

  6、徐悲鸿《八十七神仙卷跋》等,说明“书之美在情在德”,书法家的全面文化修养。

  七、著名书法艺术作品欣赏(下述内容教材中也有阐述,请同学们结合教材讲述内容加以理解)

  1、王羲之《兰亭集序》

  这是王羲之(晋)的代表作品。

在中国书法史上,被誉为是“天下第一行书”。

对后来很多书法家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