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所面临的军事形势.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0056723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72.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所面临的军事形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中国所面临的军事形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中国所面临的军事形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中国所面临的军事形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中国所面临的军事形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中国所面临的军事形势.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中国所面临的军事形势.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中国所面临的军事形势.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中国所面临的军事形势.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中国所面临的军事形势.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中国所面临的军事形势.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中国所面临的军事形势.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所面临的军事形势.docx

《中国所面临的军事形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所面临的军事形势.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所面临的军事形势.docx

中国所面临的军事形势

 

 

课题:

中国当前所面临的国际安全形势

专业:

计算机信息管理

班级:

0901

*****

学号:

************

分数:

 

中国当前所面对的国际安全形势

 

进入21世纪,中国周边地区形势发生着深刻而复杂的变化。

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的存在与发展使周边地区形势呈现出总体稳定与局部动荡并存的局面。

与此同时,周边安全环境在地缘方向上存在较大的差异性,表现为“陆稳海动、陆缓海紧”和“北稳、南和、东紧、西动”的不同态势。

在外部因素中,美国则成为影响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最主要因素。

一.C型包围圈

1.C型包围圈的由来和组成

回顾一下美国1950年代在中国周边搞的“新月形包围圈”。

新中国成立以后,美国将亚太政策的重心放在了遏阻“亚洲共产主义扩张”上面,逐步形成了从日本、南朝鲜、台湾到东南亚的“一条线”的战略构想。

从1951年到1955年,美国先后同日本、韩国、澳大利亚、东南亚国家、中国的台湾等,签订了《美日安全条约》、《美菲条约》、《美、澳、新条约》、《美韩共同防御条约》、《东南亚集体防务条约》、《美台共同防御条约》等,构建起了主要针对中国的亚太军事体系,即所谓“新月形包围圈”。

这个军事体系是实实在在的,是美国在欧洲建立的共同防务体系的“摹本”。

首先,它以“防止亚洲共产主义扩张”为共同政治基础;其次,具有军事同盟性质,签约国家互相承担着军事援助的义务。

美国如今的“C形”战略布势,是在所谓“新月形包围圈”基础上逐步完善的,即从中国东北部的日本、韩国、日本岛链、台湾、菲律宾、印尼等东南亚国家、泰国、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等到构筑起了对中国的C型包围态势,这种布局是美国在印巴次大陆、西亚、中亚的新布势后达成的,目前已形成这个态势。

2.C型包围圈的潜在威胁

严格来说,如果一旦现在中美发生战争,那么中国要战胜美国,或者说要在局部战区上战胜美国,必须有国际上各种物质的输入,如石油、天然气、军事物质等等的输入,但是在如此C型包围态势下,中国已不可能从这些C型包围圈的线上获得物质运输输入的通道,都将被美军轻易切断。

在如此态势下,中国要获得来自国外的物质补充,只有通过上合组织(确切的说是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吉尔吉斯斯坦)上获得帮助。

而美国要对中国动武,就可利用C型包围线采取很多种手断、很多种进攻方向,甚至同时从几个方向发动对中国的打击。

也就是一旦发生战事,中国的海上物资通道将被全部切断,没有物资的战争只能是“困兽之斗”,中国将会困死在内陆中。

再有,除了物资遏制外,在军事上美国可以更为方便的打击中国的军事力量,中国不得不面临庞大海岸线和国界线的守护。

分兵抗击,自古乃兵家大忌。

我想在这种威胁下,稍有疏忽,将彻底失去战争主动权,从而变成“我为鱼肉,人为刀俎”。

3.C型包围圈的反制措施

1、首先中国必须巩固好和上合组织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吉尔吉斯斯坦的关系,最好建立军事互助盟约,就像美国与日本、韩国、菲律宾建立的军事条约一样,从而保证一旦战时中国可以从这些国家获得各种帮助,保证与美国的持久战。

特别是俄罗斯,俄罗斯是一个军事强国,又是一个资源大国,中国在战时能够获得俄罗斯经济、军事上的支援甚至是‘核’保护(俄罗斯可以用核威胁美国,中国的核力量还不足与美国抗衡啊),将十分必要,如果中美发生全面战争,可以说还是中华民族生存的有效保障。

总之,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吉尔吉斯斯坦的联合,可以保证中国在战时得到有效的支援,又可以威慑美国。

2、在‘C’型包围线上寻找突破。

本人认为,最有效的突破口应该在巴基斯坦、缅甸、阿富汗这三个方向上,其次可以选择南海、泰国、台湾方向上。

通过巴基斯坦、缅甸的港口,就可以直接冲到印度洋,绕马六甲对中国的堵截。

通过阿富汗,可以到达伊朗,可以获得伊朗的石油,也可以通过伊朗到达印度洋。

在战时,中国想穿过马六甲基本不可能,之所以选择南海方向是因为可以通过泰国狭长的陆地突破,据资料,南海如果走泰国狭长的陆地仅经过30多公里的陆路就可以到达印度洋。

如果让台湾回归,那么中国就可以直接进入太平洋,把美国堵截在第一岛链外面,决战太平洋,而不是决战在中国本土。

南海、台湾的方向主要的功效其实还只是牵制美军,御敌于国门之外,尽量不使决战场所落在中国本土上,这个方向主要是守,战略是能够对美军够成攻击的威胁,威胁日本岛链、菲律宾、第二岛链,战时还可以攻击美军的补几线。

3、中国一定要先下手为强。

由于美军的强大及其对我目前包围态势,如果等着美军先动手,等到全面战争爆发后中国再寻求对‘C’包围线突破,那将晚矣,南海及台湾的突围方向将被封死,到那时想御敌于国门外将不可能。

所以必须先下手为强,致力经营南海,拿下台湾。

重中之重就是突破巴基斯坦、缅甸、阿富汗、伊朗这三个方向上,从现在开始必须打好基础,修好关系,建好交通线、港口等等设施,同时逐步把美国挤出这些地区。

4、经营好我们的威慑力量,形成长期对美国的有效反击态势。

核弹要深埋且秘密,潜艇要常年保持在外海、深海巡航形势,建立战略空军常年巡航,有效威慑美军,使其不敢轻易动手或者动手时有所顾虑。

从清政府的闭关锁国,袁世凯的21条,国名政府的不抵抗政策可以看出“深沟高垒以拒之”的战略方式已经不足以防卫自己的国土,必须要掌握战争主动权,我们不搞侵略,但我们应坚决抵制一切方式的侵略。

二.南海问题

远在秦汉时代,中国已经有了大规模的远洋航海通商和渔业生产活动,南海已成为重要的中国海上航路。

从此,中国人民频繁航行于南海之上,穿越南海诸岛,最早发现了这些岛屿礁滩,并予以命名。

华南沿海一带从中国秦朝开始已经是中国领土,从中国西汉到唐朝末期现越南中部和北部是中国领土,南海已经是中国领海。

中国元朝政府还多次派军到越南北部平叛和越南南部(占城),中国元朝南方海军经常在南中国海巡逻到婆罗洲(加里曼丹岛)。

中国明朝海军多次通过南海下西洋,是南海的唯一正统力量,南海的东南亚国家的君主从元朝开始到清朝接受中国中央政府的册封才是合法正统的,南海周边国家从元朝开始到清朝是中国中央政府的藩属国。

海南岛在中国西汉开始已经是中国领土,南海诸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神圣领土。

中国人民最早发现这些岛屿礁滩,长期以这些岛屿礁滩为基地进行渔业捕捞生产和居住,世代相继对这些岛屿礁滩进行辛勤的开发和经营,中国政府最早对这些岛屿礁滩实行管辖和行使主权。

所谓越南等南海的东南亚国家拥有南海主权得到说法根本就是不合法不合理的。

1.南海问题的由来

二战后相当长时期内,并不存在所谓的南海问题。

南海周边的地区也没有任何国家对中国在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行使主权提出过异议。

越南在1975年以前明确承认中国对南沙群岛的领土主权。

菲律宾和马来西亚等国在70年代以前没有任何法律文件或领导人讲话提及本国领土范围包括南沙群岛。

美国与西班牙1898年签订的巴黎条约和1900年签订的华盛顿条约曾明确规定了菲律宾的领土范围,但并未包括南沙群岛。

1953年菲律宾宪法、1951年菲美军事同盟条约等也对此作了进一步确认,而马来西亚只是到了1978年12月,才在其公布的大陆架地图上将南沙群岛的部分岛礁和海域标在马来西亚境内。

南沙群岛一共有五百多座岛屿,我国只占有九个。

南海,又称南中国海,遍布大小岛屿,包括东沙、西沙、中沙及南沙群岛。

目前,南海四大群岛中,西沙、中沙群岛被中国实际控制,东沙群岛由中国台湾控制,而南沙群岛的情况复杂得多:

越南非法占据了南沙西部海域,菲律宾非法占据了南沙东北部海域,马来西亚非法占据南沙西南部海域。

南海争端争执的焦点就在南沙群岛!

  南沙群岛陆地面积虽然只有二平方公里,但是整个海域面积达八十二万三千平方公里,而且地理位置非常重要。

南沙群岛地处越南金兰湾和菲律宾苏比克湾两大海军基地之间,战略位置十分重要,扼西太平洋至印度洋海上交通要冲,通往非洲和欧洲的咽喉要道。

  中国地图的右下角,都附有一个南海诸岛的小地图,这个被海洋工作者常常提起的“九段线”分布着南海周边国家争夺的岛屿和海域。

在南沙群岛中,属于中国控制的只有9个,其中中国大陆占8个,台湾占1个,而被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文莱所占的却多达45个。

  依次列出南海群岛既得利益者的名单:

越南派兵抢占29个南沙岛屿,是最多的。

菲律宾是8个,马来西亚是5个,文莱是2个。

  南沙之争,其本质是围绕着石油资源而展开的争端,是名副其实的“石油政治”问题,南海群魔乱舞背后是利益纷争是大国角力。

  菲律宾参众两院2月正式通过领海基线法案,将黄岩岛和南沙群岛部分岛礁列为菲“所属岛屿”,该法案最后由总统阿罗约签署后正式成为法律。

  南亚有关当事国把东盟作为区域共同体,基于共同立场,协力对抗中国,以达到其进一步侵食和霸占南海之目的。

2.如何解决南海问题

时下,面对夹杂有领土争端、资源开发、共同安全、权力角逐等复杂矛盾的南海问题,中国如不能采取快刀斩乱麻的战略清晰态度,将在较长一段时间内面临内外可以预料和无法预料的多重矛盾压力,在相当大程度上牵扯很大一部分外交精力,甚至干扰中国“十二五”规划的战略全局。

在谈到南海问题的战略方针时,邓小平在20世纪80年代确立了“主权归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战略构想,中国政府积极与南海有关国家开展外交协调和磋商,并于2002年11月在金边签署了《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对于缓和地区局势和推动共同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稳定基石作用。

  总体来看,邓小平的战略构想是基于一种务实的精神,通过极力扩展利益增量来模糊矛盾存量。

其中,主权归我是原则和前提,搁置争议是策略和方法,共同开发是目标和秩序。

  然而,近年来,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急剧提升,周边邻国对中国的战略模糊方针产生了种种顾虑,中国时而强硬时而温和的外交表现,也让周边国家对中国的战略走向捉摸不定。

于是,一些国家开始尝试触摸中国战略心理底线的小动作,观望中国可能的政策表现。

  对此,中国国内战略界出现了分化。

一部分人认为应该保持克制,继续为中国现代化赢得战略机遇期;另一部分人则认为中国应当采取强硬态度,甚至不排除选择打的可能。

实际上,南海争端的根本在于各方是否否定了“主权归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共识。

对于那些违反了“主权归我”原则、试图改变主权事实的行为,不管属于哪一方,中国应该采取明确的态度,不排除采取包括战争在内的一切捍卫主权事实的选择。

当然,只要各方仍然认可国际法和一系列国际文件所确认的主权归我的事实,中国也无须过激反应,仍可坚持“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方针。

  因此,面对诸多试图挑战中国原则底线的行为,无原则的克制无益于问题的解决,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对原则问题采取战略清晰的态度,打掉一些国家试图改变主权归我现状的幻想。

  在“主权归我”的原则前提下,可对一些国家在南海问题上的各种行为进行归类,对每一类问题采取明确的战略方针,是解决当前南海争端的关键。

目前来看,从战略清晰方针出发,南海问题有三类问题需要作出明确表态:

第一类问题是岛屿主权问题。

岛屿主权是一个双边问题,无须纳入国际化的多边轨道。

  对于目前有争议的南海诸岛礁及其12海里中国领海海域,中国在明确宣示主权基础上,欢迎一切基于主权事实原则的双边对话和谈判,愿意以最大的诚意开辟谈判解决问题的空间。

但对一切试图侵犯中国领土和领海主权的行为,中国也应采取明确果敢的应对措施打掉各种幻想。

这与中国坚持和平发展道路的基本政策是不矛盾的,中国欢迎一切和平发展的努力,但也坚决反对侵犯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行径。

第二类问题是南海航海自由和无害通过的问题。

航海自由和无害通过是一个国际海洋法问题,应该交给海洋法和国际法专家通过联合国多边平台解决,不应该被误当做政治问题。

  中国历来坚持南海的航海自由,从来没有限制各国船只基于和平发展目的的自由航行。

对于中国历史性水域也就是中国的传统“U形线”,中国可以根据联合国海洋法的精神,明确表示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框架内承担相关国际义务,明确保证其他国家船只的无害通过和航海自由。

问题的关键是一些国家在该地区的舰机航行并非无害通过,而是基于军事监听和侦查目的,那就不是无害通过的问题了。

第三类问题是油气资源和渔业、旅游等资源开发的问题。

资源开发是一个国际公共利益的分配问题,应该纳入一个地区相关者共同参加的多边平台解决,无须域外大国以军事或者其他威慑手段高调介入。

  对于整个南中国海包括涉及马六甲海峡和新加坡海峡等水域,中国可以明确宣布多边主义的行动战略,与地区内相关国家合作,就开发油气资源、保护渔业资源、环境保护、打击海盗、人道救援等诸多方面出台具体规划,特别是就共同开发的原则、油气分配规则以及利益均沾问题展开深入的对话和谈判,积极推动地区共同繁荣。

目前的问题是,一些国家在资源开发上奉行单边主义,片面占有本应属于共同分配的利益,这一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

  只要奉行战略清晰的方针,采取具体问题分类处理的路径,一切问题都可以通过谈判获得解决。

相反,如果把众多问题卷在一起,不仅无助于问题的解决,反而会令局势更加复杂难测。

特别是一些国家试图引入域外大国,靠军事演习制造“象征性同盟”的假象,一旦把局势搞僵而擦枪走火,到头来必将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远亲不如近邻”,作为在该地区共享利益和共担风险的成员国,中国和其他地区国家有着广泛的共同利益。

在南海问题上,相比地区和平稳定的大局,其他问题都是小问题。

只要不改变现状,不挑战原先达成的原则和共识,一切问题都可以通过谈判解决。

一些国家暂时有困难,中国也可以伸以援手,共克时艰。

但如果非得要以此挑战底线,进而引发冲突和更严重的后果,我们也不应不怕。

总之,惟有坚持原则,进退有度,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南海问题。

三.钓鱼岛问题

钓鱼诸岛位于中国台湾省基隆市东北约92海里的东海海域,是台湾省的附属岛屿,主要由钓鱼岛、黄尾屿、赤尾屿、南小岛和北小岛及一些礁石组成。

钓鱼诸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它和台湾一样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中国对钓鱼诸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

我国的这一立场有充分的历史和法律依据。

1.钓鱼岛问题的由来

早在明朝初期,钓鱼诸岛就已明确为中国领土,明、清两朝均将钓鱼诸岛划为我国海防管辖范围之内,并非“无主地”。

1895年日本趁甲午战争清政府败局已定,在《马关条约》签订前三个月窃取这些岛屿,划归冲绳县管辖。

1943年12月中、美、英发表的《开罗宣言》规定,日本将所窃取于中国的包括东北、台湾、澎湖列岛等在内的土地归还中国。

1945年的《波茨坦公告》规定:

“开罗宣言之条件必将实施”。

同年8月,日本接受《波茨坦公告》宣布无条件投降,这就意味着日本将台湾、包括其附属的钓鱼诸岛归还中国。

但1951年9月8日,日本却同美国签订了片面的《旧金山和约》,将钓鱼诸岛连同日本冲绳交由美国托管。

对此,周恩来总理兼外长代表中国政府郑重声明,指出旧金山和约是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参加的对日单独和约,不仅不是全面的和约,而且完全不是真正的和约。

中国政府认为是非法的,无效的,因而是绝对不能承认的。

1971年6月17日,日美签订“归还冲绳协定”时,这些岛屿也被划入“归还区域”,交给日本。

对此,我国外交部于1971年12月30日发表声明,强烈谴责美日两国政府公然把我钓鱼诸岛划入“归还领域”,严正指出“这是对中国领土主权明目张胆的侵犯。

中国人民绝对不能容忍。

”“美日两国在‘归还’冲绳协定中,把我国钓鱼岛等岛屿列入‘归还区域’,完全是非法的,这丝毫不能改变中华人民共和国对钓鱼岛等岛屿的领土主权”。

其后,美国国务院发言人表示,“归还冲绳的施政权,对尖阁列岛(即我钓鱼岛)的主权问题不发生任何影响”。

钓鱼岛历来是中国的领土是无可争议的,可是至今为止,该岛仍然在日本国的实际控制之下。

2.钓鱼岛争端理想与现实的距离

美国怂恿。

日本带头的钓鱼岛事件,很可能会引起领土争端的连锁反应!

大家一直针对日本,其实日本人早就考虑好了做出这样事情的最坏应变措施,所为聪明的中国愤青,和中国智馕图案都被忽悠了!

日本是一个敢于奋斗,敢于实践的的名族,历史证明了这点!

从百年之前的亚洲博弈,从中国学走了当时最强的文化,到近代有能很好的马上融合世界西方的文化,一个从小就被教育有危机感,有名族耻辱的国家。

中国对此次事件必须予以正面的回应,或者必须提前实施钓鱼岛的收复计划,如果中国越克制,越不敢行动,效果就会越发严重,和越发难以想象!

关于解决钓鱼岛问题,邓小平生前对曾说:

“搁置(钓鱼岛)主权争议,留待子孙后代解决。

”这一思路是着眼于钓鱼岛问题历史和现实的理性认识。

从历史依据和法律依据看,钓鱼列屿的主权和治权归属于中国是不容置疑的,但从现实可能的角度看,它只能采取双方本着互谅互让的精神协商或采取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方式,否则,钓鱼岛资源的开发,任何单方面的举动都会严重影响双方的关系,并且会产生一系列的政治态势影响。

而国际仲裁方式用来解决钓鱼岛问题上的可能几乎没有。

因此,无论钓鱼岛问题还是日本面临的其他岛屿、海权争端,其现实解决路径,很可能而且惟有争取实现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协商方式才能达成。

“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是国际上各国解决同周边邻国海洋争端的一贯主张。

它是两国政府或多国政府通过谈判和协商,尽力达成“搁置争议”的协议。

其内容应包括:

(1)双方同意搁置争端岛屿及其周围水域(12海里领海)的主权归属问题,但这一点并不意味着各自对该岛的主权立场有任何改变;

(2)成立政府间的联合委员会负责协调和控制该海域的各种资源开发活动;(3)参加海洋资源开发活动的公司,无论是当事两国或是第三方的,均不意味着支持争端任何一方对争端岛屿主权的要求。

这种路径,事实上是一种将理想与现实对接的妥协方案,而它需要的不但是争端国家间的政治诚意,还包括政治智慧。

从某种意义上说,争端岛屿与争端国家的实际距离,事实上也是相关国家的民间期待与其政治家现实理性思维之间的距离。

四.台海问题

台湾问题不仅仅关系到祖国的主权及大一统,还是中国打通东南沿海海上航道的关键。

大陆与台湾如果统一,台湾海峡就真正成了我国内海峡,台湾的东南面是一片无阻拦、非常广阔的深海域,我国的战略空间就一下子打开了。

那么上述的所谓C型包围圈就将迎刃而解。

假如台湾独立成真,并倒向美日怀抱共同抗击大陆,这对我国来说无疑是一场恶梦。

如果没有了台湾,中国将永远出不了海洋,即使打通航海线也大打折扣,处处受遏制。

尽管我国有庞大的海岸、海岛线,但只要美日台一联手阻隔,中国就走不进深海域,徒增大批海岸线的防卫,走不进深海域就永远成不了“笼中雄狮”。

台湾与大陆之间的经济互补性很强。

台湾有资金、有高技术,有发达的制造业和信息业,还有发达的农业特别是优势水果产业。

我们大陆有丰富的资源和劳动力资本,有广阔的市场。

台湾现在大陆的企业已达66,000个,投入资金860多亿美元。

如果统一了,两岸互补这绝对不是一加一等于二的简单叠加式发展,而是等于三、等于四甚至更高地发展。

如果统一了,可以集中世界华人雄厚的资本、技术、智力等一切有利条件,这对我国实现强国目标无异于如虎添翼,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振兴进程大有可能提前实现。

从这个意义上说,“台独”是中国实现强国梦最大拦路虎,我们必须要不惜一切代价搬掉这只拦路虎。

正如前总理朱鎔基所说,我们将以鲜血和生命维护祖国的统一。

一旦台湾真正独立,我国哪怕是倒退20年,也要不惜一切收复它。

当年的美国南北战争不是也付出了20多年倒退的代价吗?

但美国统一后,就为后来经济的飞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任何一个国家都不会因为暂时的倒退而放任国土的分裂。

台湾问题悠关国家核心利益,悠关民族的生命,我国决不能失去宝岛台湾,作为一个中国人在这个问题上不能有半点含糊,要用战略眼光来看待这个问题。

1.对台湾的政策方针

1、在经济上和军事上做好充分的准备,立足跟“台独”和介入台海的外国势力打一场局部战争,而且一定要打赢他们。

2、同时按照胡锦涛主席发表的对台四点意见精神,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努力做好与“泛蓝阵营”和广大台胞的工作,落实大陆对台湾的各种优惠政策,在不损害主权的范围内,通过各种有效形式增进与台湾人民的感情;

3、对民进党实施斗争与拉拢相结合的分化瓦解政策,对陈水扁本人我们也不要放弃争取他的最后机会,只要他真有诚意我们还准备跟他谈;

4、利用一切(包括国际上的)可利用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集中力量对付“台独”,尽力压缩“台独”的生存空间。

5、努力做好我们的工作,打好手中的“牌”。

面对纷繁复杂的台海形势,当前我们最要紧的是要善于打好自己手中的“牌”。

首先,要打好“大国牌”。

作为一个大国不管其情况怎样本身就有很多优势,我们要善于利用这些优势,尽力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创造一个和平的和有利的国际、国内环境。

其次,还要打好我国的“政局稳定牌”。

最近,美国一名高级官员说,中国的政局稳定是他们的一个优势。

有道是:

团结是力量,国家政局稳定是更大的力量,是一个强大的对外威慑力量。

这些都是我国的优势,只要我们精心地打好这几张“王牌”,中国龙的腾飞是世界上任何力量都阻挡不了的,祖国的最终统一是完全可以期待的。

五.总结

在当前的国际威胁下我们应全方位地维护我国的国家安全。

首先,国家安全的根本在于增強自己的综合国力。

一个国家的地位和安全,是由多种因素決定的。

但归根到底,取決于自己的综合国力。

不能靠依附于別人或与其他国家结盟来取得安全,不能靠在別国的夾缝中生存来取得安全。

中国的安全要靠自己的以经济为主,包括政治、文化、科技、教育、资源等等在內的综合国力。

第二,有针对性地加强各方面的安全保障建设。

综合国力的提升是一个过程。

在这过程中,我们时时处处都会遇到安全问题。

所以,强调增强综合国力,不是就忽视国家安全的保障和建设。

就安全战略本身来说,我们需要有针对性地解决好最迫切、最重要的一些问题,在各个方面加强国家的安全保障。

例如:

经济、政治、文化、军事、信息、文化、环境、资源安全等。

  第三,以正确的国际战略改善国家的外部环境。

国家安全问题是在与外部世界的关系中产生和实现的。

如果没有了或减少了外部的威胁,国家的安全系数当然也就提高了。

所以,维护我们国家的安全,除了加强自身各方面的建设外,还必须通过实施正确的国际战略,处理好与外部世界的关系,为自己创造一个良好的、亦即安全的国际环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